Home New

自闭历程 Temple Grandin(2010)

自闭历程 Temple Grandin(2010)

又名: 星星的孩子(台) / 坦普尔·葛兰汀 / 天宝·葛兰汀 / Temple Grandin:在图像中思考 / 唐普尔·格兰丁 / 自闭人生

导演: 米克·杰克逊

编剧: Merritt Johnson Christopher Monger

主演: 克莱尔·丹尼斯 朱莉娅·奥蒙德 凯瑟琳·欧哈拉 大卫·斯特雷泽恩 巴瑞·塔布 Melissa Farman 谢拉米·李 查尔斯·贝克 Blair Bomar

类型: 剧情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02-06

片长: 107分钟 IMDb: tt1278469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根据自幼患有自闭症的美国动物科学家、畜牧学博士——天宝·葛兰汀(克莱尔·丹尼斯 Claire Danes饰)的个人自传改编而成,讲述天宝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演员:



影评:

  1. Temple Grandin,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直到其同名电影成为各大电影奖项的角逐热门才是第一次耳闻。 但是在自闭症的世界,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从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自闭症起,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其中,Temple Grandin(天宝·葛兰汀)绝对是一个醒目的名字。 天宝自幼患有自闭症(autism),这在今天对很多患者来说依然意味着将很难与人正常交流,缺乏言语功能,生活很难自理,终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离不开24小时的监护。但是天宝居然成长为拥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畜牧管理系统设计师之一,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由于天宝在战胜自闭症方面显而易见的成就,她在本职工作外的生活的另一大内容,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参加各种自闭症方面的演讲。中国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受到天宝经历的鼓舞。 天宝是如何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这个问题已经在戏剧化的影片中得到了一定的解释。我并不想在这里长篇累牍引用她的资料来做进一步说明。观影之后,除了被惊奇、被感动,被激起对战胜困难的热情之外,我想的更多的却是,生而“正常”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更是不幸的。比如那些具有情感障碍、不善表达、过度敏感却囿于“正常”范围内因而不被体谅和理解的人们。他们的一生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挣扎,而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不得不抹上很多“客观”看法的影响。 也许这样说有点可笑,任何自闭症患者的人生都是充满艰辛的,正常人有什么资格去和他们比较苦难呢? 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天宝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相信自己、不轻言放弃的母亲,一个无私提供援助、真正关心她感受的姑姑,她还遇到了一个用爱心和知识为她引路的老师,这也是每个“正常”孩子所能幻想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正是这一切让天宝在崎岖的人生路上始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并不比别人差!("Different,but not less.")——做天宝,可以不一样,不一样是必须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我们,因为正常,我们作对的每件小事不会被肯定和重视。我们只有奋力在庞大的正常人群中往上游,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总是有天分更好的人出现,越来越发觉自己面对所谓现实无能无力。 要接受“不一样”,对于很多正常人来说,也许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 对于天宝来说,她不得不接受不同于多数人的孤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得不接受身在人群中的孤独。前一刻还在云霄飘飘然,下一刻又发觉自己无比孤独,和其他人有着深刻的不同。 像自闭症患儿一样,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有着超出其他人的敏感度,对于外界环境的耐受能力不尽相同。然而理解和体谅每一个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于是我们选择排斥他人的“怪异”,选择隐藏自己的“特殊”。自闭症患者没有如此高的自觉度,他们不会隐藏,而是完全将自己的笨拙不适应暴露在别人的注视下。很脆弱,然而也迫使人们去习惯,迫使人们去理解。即使总是会引起别人的不适,但环境在适应他们,社会在为他们而改变(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和痛苦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只有不断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特殊,失去了自己的敏感,失去了曾经能够感知别人感知不到的东西的那种能力。于是,我们适应了那些曾经感觉到怪异、不自然和虚伪的成人世界的一切行为(很多不能不说是极不正常!),于是我们“成熟了”,更加social了,惬意地成为这个星球上互相虎视眈眈的人群中的一份子,再也不分彼此。 如果说相对于天宝这样的自闭症患者需要面对的问题,生而“正常”的我们是弥足幸运的,为何我们——自认为有权利判断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我们,却没有更多底气面对那些要改变我们的粗暴外力?面对旁人的嘲笑、医生的判断、学校和社会的那些世俗智慧,天宝的亲人却坚信她应该接受正常的教育,心不虚气不短地耐心告诉每一个人:“她只是不同,但并不比你们差。” 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一个信念。一个简单无害而且无比真实的信念。这个信念使天宝成为今日的天宝,这个信念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而我总是能在身边看到许许多多的正常人,不仅正常,而且幸运地具备了天分、家世、外貌,然而在他们优越的外表下却对自己毫无信心。他们需要同伴的支持,心理学家的支持,安慰剂的支持,时装的支持,知识的支持,其实他们心中的隐痛是,害怕自己的less,害怕自己的different。因为害怕离“正常”的标准不够近,他们选择失去自我,选择不相信自己,选择了不选择。 天宝的天空依然残缺,正如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那样,但她勇敢地做了自己的选择,她走进了那一扇扇门。 ※※※※※※※※※※※※※※※※※※※※※※※※※※※※※※※※※※※※※ (我对autism的中文译名怎么也不能满意,无论是孤独症还是自闭症,都含有太强烈的感情色彩,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这是一种情感障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甚至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情绪。孤独,自闭,掩盖了autism的病理因素。就像很多人随随便便使用“抑郁症”来表达自己的忧郁情绪,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文有时候真的是很不准确,过于笼统和模糊,令很多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变得很狭小,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术性讨论容易被民众误读。中国人常言“隔行如隔山”,但却习惯对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指手画脚,断章取义,以讹传讹。 我有时想,被反智主义者抨击的哪些掉书袋似的、太过生涩和专业化的专业论文其实是有必要的,不然特别容易为民众和媒体所误解和利用!看看时人对“专家”的看法就知道我们已经多么不尊重权威和专业了。虽然这其间有着复杂的成因如一些利益驱动下为官方言的所谓专家伤害了自己的公信力,但假如从官员到民间,都弥漫一种以为自己的直觉判断胜过专业结论的氛围,我想这将带来的危害要比好处多的多。) ※※※※※※※※※※※※※※※※※※※※※※※※※※※※※※※※

  2. nature is cruel, but we don't have to be.we owe them some respect.I touched the first cow as it was being stunned.In a few seconds, it was gonna be just another piece of beef,but in that moment, it was still an individual.It was calm.And then it was gone.I became aware of how precious life was.And I thought about death and I felt close to God.I don't want my thoughts to die with me.I want to have done something.
  3. Different,but no less.

    电驴上碰到这部片子,“自闭”两个字吸引了我,因为我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不大容易得到正常快乐的人是怎样的。

    对于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来说,TA独自享有整个世界,过着同样的日子,却像生活在不同的时间;你觉得TA怪吗?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孤独感、没有人际问题的人又有几个?
    “总有人比你更强大或者更微不足道”,当我们是那个被嘲笑和打击的“非主流”时,我们也会需要自己的特殊机器吗?

    Temple是幸运的,有始终爱她帮助她并且尊重她的家人,在上大学之前,她就找到了自己的治愈力量,一个是那台原本为牲口设计的一开始让人觉得荒谬可笑的“榨汁机”,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她的恩师。卡洛克博士在过道跟temple的妈妈一起讨论temple的那段,different but no less,这句话非常出彩——首先,没有无视她的缺陷和与众不同,人无完人,爱孩子也好爱学生也罢,都不应否认她本身的缺陷,也没有必要,只是,你要对所爱的人有信心——纵使她有许多“不同之处”,她一点也不比别人差。重要的是挖掘她的优点和长处,让她的生活在离开亲人和老师的爱护之后仍然能活出价值。卡洛克博士做到了,用心良苦的老师不仅仅拯救了一个有缺陷的女孩,更重要的是,他使她成为了一个miracle,超越了“自闭症”这个听上去像是悲剧的描述词语。

    当然,更无法忽视母亲的作用。different but no less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是出自她的口中是多么艰难,实际上,她比谁都了解养大一个如此不同常人的孩子有多艰难,而正是她坚持告诉别人她的女儿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她的这种信心和爱护一直陪伴temple一生,如果没有她,temple会是怎样呢?——去看看成千上万活在痛苦中的泛泛之辈,谁敢说他们都不如一个终身患自闭症、到四岁才学会说话的人呢?
    换一个母亲,也许temple一辈子都不会开口,一辈子都会拒绝他人的拥抱。

    母亲和老师,很重要,但他们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就好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已走过的轨迹。成人之后,我们只能学会自我塑造;别说自己已经定型了无可改变了——你会比一个自闭症患者还难对付?看看她发脾气失控的疯狂,看看她逃避到“榨汁机”时从痛苦到舒缓的过程,你会发现,所有的痛苦只要你去寻找,都有出口。就算旁人不接受,你至少要像temple一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哪怕是一台可笑的机器。

    再看temple一开始取得的成就。在不知名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Nobody cares。但那是temple的骄傲,不管多微不足道,你自己的成就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就更加没人在意。许多失败者都有共同的问题,自卑;有些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自卑感,明明有许多成就,却视而不见,就是因为对自己的成就拼命否认,最终你会习惯性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好过。
    为什么我们不从一个小小的水槽或者一篇小小的豆腐块开始让自己学着昂首挺胸活下去呢?
    “你也是宇宙的孩子,不比草木和星辰卑微”——这句摘自今晚读的一首诗《despirata》,Max Ehnman.我觉得配合这部片子实在都让我感触良多。

    中午躺在床上时哭到浑身发冷,想到的都是数年来自己的失败和痛楚,但此刻,我感觉又是踌躇满志的一个人。
    没错,我们都有“与众不同”的权利,有自己的缺陷没什么,重要的是明白自己也有strive for happiness 的权利,不管多平凡,no less.
  4. 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组试验,追踪小孩子性格与成长历程的。在一个百货商场之类的地方给小朋友每人5刀,让他们去买样商品,买回来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奖励。然后追踪这些出发的小朋友都去干了啥。试验表明好像只有不到10%的小朋友买回了这样东西。其他的不是去买其他小玩意,就是直接买冰淇淋去了。后来过了20年,再次调查这些小朋友,发现当初买回目标商品的小朋友都混的不错,比其他人上一个level。

    我觉得另外90%的人如果知道结果会是这样,一定悔不当初,早知道该买啥买啥去了。这个故事催悲的验证了啥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很多人都会被持之以恒的故事打动。我甚至嫉妒那些可以日复一日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人这样坚韧的品性。比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孩子20啷当岁情感历程一片空白,只对牛叫感兴趣,只吃果冻和酸奶,仅仅这三条,好了,她比同龄人时间的利用效率至少翻三倍。我见过大姑娘磨磨指甲也能耗俩钟头的。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指甲上是投入同样的专注力,可能也能磨出花样来。但99.99%的人,磨完指甲就干别的去了。所谓绝食艺人,就是研究牛叫也能发展出一番事业。。

    而平凡的我们,都干了什么呢,花半个钟头下了部电影,两个小时看完它,辗转溜达到豆瓣上,再花半个小时写了上面这些废话。。。like u an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