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今夕何夕 Ce que le jour doit à la nuit(2012)

今夕何夕 Ce que le jour doit à la nuit(2012)

又名: 白天不懂夜的黑 / 黑夜孕育了白天 / 迷失的时间 / What the Day Owes the Night

导演: 亚历山大·阿卡迪

编剧: 亚历山大·阿卡迪 Daniel Saint-Hamont

主演: 安娜·帕里约 文森特·佩雷斯 安妮·康斯金尼 诺拉·阿娜泽德尔 Fu'ad Aït Aattou

类型: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2-09-12(法国)

片长: 162分钟 IMDb: tt1934205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尤内斯9岁时被带到在奥兰做药剂师的叔叔家抚养,并起了个新名字叫乔纳斯。他与里奥·撒拉多村里的年轻人一起长大,并且成为了朋友。在这群朋友中,有个女孩艾米莉,大家都爱上了她。在乔纳斯与她之间一段伟大的爱情诞生了,但很快这段感情就被引起国家动荡的冲突所扰乱。

演员:



影评:

  1. “我的大伯没有见到他的国家在愤怒中爆发,他死于1954年11月1日独立战争的前夜,一伙人发起了行动。午夜12点整,导火索点燃了,阿尔及利亚燃起熊熊烈火。”

    大伯死后,Jonas变回了Younès,而故事又是从Younès成为Jonas的命运开始的(因为阿拉伯文太过显著,会招惹来不必要的民族仇视)。可能因为童年应该是纯粹的,Alexandre Arcady(导演)选择了一个阿拉伯小男孩的视角,来讲述这段发生在战火中的年轻人的故事。

    电影的时长162分钟,一场8年的独立战争其实只占了小段篇幅,Alexandre Arcady更多的在表达一种遗憾。

    首先,故事从奥兰开始,这是阿尔及利亚西北部的一个港市,农工业都较为发达。但Younès出生贫农,一场大火烧光了含辛茹苦的日日耕耘,政府收回了土地,父亲已老,还摊上了倔强的坏脾气,死命如果一个男人不能养活家人,就不再配称为男人。一个有信仰的人不会轻易屈服于现实的苦难,但为人父,最后只有任命把Younès托付给较为富裕的大伯。Younès离家后,父亲嗜酒如迷,母亲和妹妹无人照料,悲剧就这样作为开篇的铺垫。这是第一个遗憾,在埃及的时候一个当地的朋友聊天时说过,即便他们再贫困,他们都会觉得这是上帝给他们生前的考验,一切都是安排,无论活着时受到了怎样的苦难,只要正直死后都会步入天堂。突然觉得Younès的父亲也是受到信仰束缚更多的那一类,Younès曾想办法帮助父亲谋生,却因他高捧的尊严而挨打,这种呆板的生存方式从文明视角来看如此可悲,甚至都不愿给他一丝同情。好像宗教是一个圈,出生的时候我们随随机降落下来,落在圈里的人和圈外的人带着不同重量的枷锁。

    然而脱离贫困只是很薄的一层纱,Younès作为阿拉伯后裔,渐渐开始意识到这个国度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大伯带着他离开奥兰前往里奥,开始全新的生活。奥兰被誉为阿尔及利亚的“西部首都”,位于地中海瓦赫兰湾南岸,1831年成为法属后,建起新型港口和海军基地。来到奥兰,如同旧名Younès,过去就这样翻篇了。新章节里,Jonas遇到了Jean Christophe等几个一辈子的挚友,尽管这几个土生土正的法国后裔一直开着种族的玩笑,但成年人看来总归童言无忌,这是一场非正式的嬉闹。不论懵懂的年月有多长,一旦导火索被点燃,什么都不能熄灭它,这是与生俱来的民族使命。就在1954年的11月第一天前夜,如我开篇交代的那段台词,大伯死了,这恰逢第一个转折点,而大伯的死就带走了对Jonas还有这一代年轻人所有的庇护。镜头里很明晰的一轮皎月皓白,1954年11月1日凌晨,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开始武装反抗法国人的统治,游击队在境内多个地点袭击军事设施、警岗、货仓、通讯设施及公共设施。仅仅三年时间,数百名武装人员到1957年已发展为一支人数近4万人的武装部队,独立的气势愈加高涨。1962年3月18日,双方签署了埃维昂协议,法国认可阿尔及利亚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独立。同年7月3日,大势所趋,阿尔及利亚独立。伴随着独立,大量欧裔人口包括犹太人离境,仅在1962年的几个月内就有90万人离开。从此这个法属土地支离破碎,新生的政治颠覆为这个根治世纪的矛盾谱了一首离歌。这便是第二个遗憾,一旦人们适应了某种矛盾,而矛盾被推翻后,不管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它都将不复存在。好比整个政权也是生命个体,它重生换血,公民也必须随之承受巨变。

    最后的遗憾是爱情。Alexandre Arcady反复强调一生只爱一个人。当Jonas问伯母是如何爱上大伯时,伯母表达出满满的爱(伯母是法国人而大伯是阿尔及利亚人,种族之恋在当下便是禁忌之恋,他们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她说即便当时鲁莽,但时至今日,还是可以证明真爱如此正确。而当大伯弥留之际,大伯在月色下对Jonas说,“娶个姑娘吧,对她加倍宠爱,就像是除了她你万事莫通。”其实Jonas遇到了一生只爱一次的那种爱情,却因为电影里最顽皮的戏剧性,而错过。这也是这部电影我个人最不能理解的桥段(具体不作剧透),但可能这样的桥段更能体现独立日到来前,表面游手好闲,其实一切都很混乱的那种真相。总之,在确认真情后,Jonas和Emilie彼此是忠诚的,而这也是最主要的遗憾,正如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相爱的机遇总是转瞬即逝,陪伴变得弥足珍贵。

    战争结束后,Emilie和其他欧洲人一样,将永远离开这个应许之地,她为Jonas等待多年,心碎多年,终于找到了理由结束这个根本没有开始的故事。Emilie走了,红白蓝的旗帜被换下,阿尔及利亚新生的热情映在一片富有生机的绿色中。这就样,Jonas又变回了Younès。这个在法国友谊中长大的阿拉伯男孩,和所有珍贵的人告别着。我脑海里反复都是陈珊妮的那句歌“你是我的一场好梦”。

    最后想再提及一下片名:Ce que le jour doit à la nuit ,直译 黑夜孕育了白天。比其他两个译名:迷失的时间、今夕何夕 更柔情似诗,淡如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一切都是美好的愿景。
  2. (大量剧透,文末有部分截图)

    这是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尤内斯·马赫伊丁,阿尔及利亚人 影片由一片丰收的麦田展开。饱满金黄的颗粒,在尤内斯一家看来是真主没有放弃他们,给了他们一条活路。然而族长早已觊觎这块地,得不到则毁之,半夜熊熊烈火烧完了整片田地,尤内斯父亲跪在火焰中,卑微、无助、绝望。庄稼既毁,尤内斯一家屈服,无奈的离开这个他们生长的地方,搬去了奥兰——在尤内斯看来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而奥兰,正是尤内斯父亲的哥哥居住的城市。

    1939,奥兰,尤内斯10岁。

    尤内斯的父亲,贫穷而倔强,和哥哥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和阶层。尤内斯一家住在奥兰的贫民窟,将前来探望的哥哥的黑色西装衬得有些突兀。他不愿意接受哥哥的好意,宁愿去卸一天的面粉袋也只有2法郎(一开始人家说的是4法郎,但当别人最后不耐烦的只给了他2法郎,他无计可施)。在这里,贫穷的人没有发言权,只能忍受与屈服。后来尤内斯的父亲不想让尤内斯一辈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如大伯所说“当一个擦鞋匠”,将尤内斯送给了哥哥一家(哥哥一家无儿女)。

    从此尤内斯改名“尤纳斯”,居住在了大伯家。中途因为想念回了家,给了妹妹一只洋娃娃,而那个洋娃娃,在几天后成为了他对妹妹的唯一念想。 ——几天后在一场恐怖袭击中,尤内斯的母亲和妹妹不幸丧生。父亲也出走,下落不明。

    至此,“尤内斯”结束了,新的“尤纳斯”继续在奥兰生活。

    一年后,因为马赫伊丁一家的种族因素,无法继续留在奥兰,全家搬去了里奥萨拉多。尤纳斯开始上学,因为点名,全班都知道了他真名是尤内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人的名字,他受到了几个男生的欺辱。但是尤纳斯还是凭借真诚和忍耐,与他们几个成了最好的兄弟。

    时间一下子过渡到1953年,(时间过渡的镜头很赞)。

    在海边,尤纳斯遇到了他生命里的“第一个”女人,一个重要到影响他一生的人。女人是离婚少妇,风韵犹存,年轻气盛的尤纳斯禁不住女人的诱惑与她发生了性关系。

    后来在一次舞会上,尤纳斯与一个年轻女子相遇。那一瞬,二人目光交汇、含情脉脉,蓝色的瞳孔里全是对方的身影。原来,这个女子正是曾经在他家学习弹琴的小女孩艾米丽。小女孩为尤纳斯弹琴一曲,尤纳斯摘下窗外玫瑰,夹在女孩包里。分别已是十三年,二人只此一眼,便望穿岁月,直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然而命运却给尤纳斯开了一个大玩笑。 ——当他发现这个女子,是那个女人的女儿。

    女人找到尤纳斯,把他带去教堂,告诉他这是乱伦,极度淫乱,威胁他让他起誓永远不动她女儿一根毫毛。

    从尤纳斯说出“我起誓”的那一刻,覆水难收,尤纳斯的一生注定充满了悔恨与遗憾。正如阿尔及利亚是在血与泪中收复的,尤纳斯的爱情,也充满了爱而不得的痛苦,然而他始终无法说出口,那充满耻辱的历史。

    于是,他亲眼看见艾米丽为了刺激他而和自己的兄弟让·克里斯多夫搂抱,甚至最后和好朋友西蒙结婚。 而让·克里斯多夫也从此和尤纳斯产生隔阂。

    结婚的前夜,艾米丽在他楼下,只为等待尤纳斯的一句话,然而尤纳斯没有勇气,没有勇气面对那段过去,面对已经起誓的事实,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一生的挚爱。艾米丽问他“是不是因为我是法国人所以你不接受我?”然而我想,事情的真相远比种族原因更让人痛心和讽刺吧。尤纳斯只是深情而爱怜的看着艾米丽,直到艾米丽伤心欲绝的离开。而尤纳斯的心,又何尝不在滴血? 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大街小巷充满了阿拉伯人的欢腾,举旗,而战败的让·克里斯多夫也因为和尤纳斯的关系而被释放,尤纳斯见到昔日好友,依旧是真诚的微笑“而有我在此,这不就够了吗”。在尤纳斯心里,友情不分种族、信仰和国家。让也终于和青梅竹马的伊莎贝拉在一起(这是全剧唯一一对历经艰辛终成正果的伴侣)。

    尤纳斯得知艾米丽也即将搬离后,及时赶到车站,见到了艾米丽。艾米丽的丈夫——也就是西蒙,几年前丧失于炮火。尤纳斯终于鼓起勇气,想去保护她和她的孩子,而艾米丽的心,已经被伤的体无完肤。也许从一开始尤纳斯一直不回应她热烈的爱开始,艾米丽的心已经被伤透了,最终选择和一个自己完全不爱的人结婚,也是为了忘记尤纳斯给她带来的阴影。

    一段让我感动且心疼的对话: “我要保护你,保护你和孩子。” “为什么才想起来” “这个我永远说不清楚,我对此极度的悔恨,我将把一切都给你” “一切都结束了,尤纳斯” “什么事结束了” “一件从未有过开头的事”

    至此一别,山长水远,艾米丽再也没有见过尤纳斯,也从未拆读尤纳斯的来信。 而这期间,尤纳斯曾经去找过艾米丽,躲在树下看到艾米丽和孩子都生活的很好,没有再向前一步,像现在这样就足够了,艾米丽的伤痛会结痂吧,此时尤纳斯的出现一定会在艾米丽的伤口掀起波浪吧。 不打扰,是我最后给你的温柔。 1962-2010整整48年 穿越半个世纪的你和我,再遇见,却是你的葬礼 当已是满头华发的尤纳斯来到墓地的时候,微风吹起银丝,苍老斑驳的面容却看不出悲喜,人生的大悲大喜,早已浸润到心里了吧,深邃的眸子,映出的始终是那个他挚爱的艾米丽的容颜。打开艾米丽生前写的最后一封信,夹着的是一朵玫瑰枯枝。10岁时尤纳斯为她摘下的玫瑰花,依旧被悉心保存。而今风雨飘摇,玫瑰花早已不再娇艳,化作枯枝,花瓣散落,在风中飘零。

    跨越时间,跨越种族,却跨越不了内心的恐惧,跨越不了那信仰,那誓言。尤纳斯年轻气盛时犯下的错要用一生来偿还,不能和深爱的人在一起,也终生未娶。

    悔恨的是,在诱惑下控制不住自己。悔恨的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挚爱。还记得大伯临终前对尤纳斯说的话吗,“如果一个女人把他的爱都给了你,你就会得到天上所有的星星。”这是不是一种注定,注定了尤纳斯得到了女人的爱,却依旧不能在一起,分隔两地仰望同一片星空。而艾米丽也与他不再联系。尤纳斯对他来说,是永恒的爱人,却也是一生的伤痕。

    影片一个插曲:在艾米丽结婚后,她妈妈跟尤纳斯说,如果她坚持选择你,我也会答应的。(我内心OS:这算什么,让一直恪守诺言的尤纳斯心里如何承受??你这话里的意思是我明明可以和艾米丽在一起吗?不,可是你让我起誓了,我不能那么做。)原来恪守诺言的人,无愧于神灵,却悔恨一生。

    影片很长,看完后内心压抑非常。

    这部影片以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战争为背景,涉及种族与信仰,贫穷与富庶,欲望与纠葛……悲剧结尾让我愁肠百结,我一向不喜悲剧,却明知是悲剧还是忍不住看完。带给我的震撼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鲁迅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一直是美好的,至少在这部影片中,两个青年至始至终对对方真挚的爱。也许我太感性,选择性忽略男子做过的无法改变的丑事,依旧觉得两个人的爱情,很美好。 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社会,能够从一而终爱一个人的人,真的不多了。记得影片里艾米丽跟她妈妈说“我爱一个人,是会爱到底的”而她妈妈则与之完全相反,做过的事可以过了一夜就翻篇。 感动我的,是从一而终的爱;而让我难过的,也是从一而终的爱,没有善果。我的内心,还是相信童话存在。偏执的相信相爱就要在一起。看到两个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在一起的人,依旧感性的会伤感。只是,现实让童话一点一点破碎。毕竟,戏如人生,但,戏终究是戏。 我想,单纯分析爱情,对于这部我认为很经典的电影来说还不够。 也算不上分析,就是一点感触。 因为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专门去了解了法军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暴行。真实的黑白照片里是惨不忍睹的屠杀,割鼻、活埋、杀戮……让我想起影片里一个士兵坐在车里射杀平民的镜头,想起一颗炸弹从天而降,一片建筑瞬间化为灰烬的景象,战火纷纷。 民族的歧视也无处不在,尤纳斯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阿拉伯人很懒惰,为此尤纳斯还一脸难过的去问他大伯,大伯给他讲阿尔及利亚的历史,讲发动独立战争的先驱,为的是让尤纳斯知道自己是“尤内斯”,永远是尤内斯,即使身处繁华地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血脉。尤纳斯从那个时候开始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每次当朋友拿阿拉伯人开玩笑,他都会二话不说就离开。倔强的就像他父亲。 除了歧视,还有一如既往的贫穷与不公。在城市边缘废弃的土地上聚集起来,居住在简易房里面,生活条件艰难,比如在阿尔及尔的某处地方,一平方公里的面积里面就居住了八万穆斯林,形成了城中之城。穆斯林们的工作机会非常少,使得一些人跑到法国去找工作机会,主要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如同影片里尤内斯一家)贫穷与不公平一直是民族主义的温床。

    以下,是部分截图(主要是结尾,让我涕泪千行)

    忽略部分弹幕……

    下面是头发花白的尤纳斯在艾米丽墓前,眼里“看到”的景象。在他心里,艾米丽一直都在,从未走远。

    泪目。

    全剧终。

  3. 不同于我以前看的法国片多数都走散文化自语式路线,《今夕何夕》是一部标准纯粹讲故事的剧情片。一直以为法兰西女郎都该是风情万千、性格独具的佳人,突然有一个中庸美女跻身期间,略微惊诧过后,感觉还挺新鲜。

    《今夕何夕》改编自同名原著《What The Day Owes The Night》,字幕上译作《白天不懂夜的黑》。这种译法倒是与电影风格不谋而合,将夜与昼的对立柔化诗意。

    故事始于上世纪3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镶嵌了一个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尤内斯是一个漂亮的阿尔及利亚青年,自幼年起就生活在法国、西班牙的亲人和朋友中间,并爱上了一个法国女孩艾米丽。这种种族身份的碰撞影响了他的一生。

    以故事的历史跨度而言,其实很有拍成史诗的资本,但是导演最终却把它拍成了轻盈婉约的爱情长剧。整部影片的把控有些像电视剧,节奏平平,面面兼顾,多了琐细,少了起伏。影片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就是她的美丽——明媚风光,青春面庞,诱人胴体,充盈全片,无疑是2小时40分钟的视觉享受。但这种美丽也是以牺牲力度和气场为代价的,如同美图秀秀处理过的图片,氤氲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怀旧氛围中,不经意间却丧失了那些可能更动人的棱角和质感。

    相爱终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剥离出来,也有些单薄牵强。阿拉伯男孩和法国女孩的爱情阻隔来自于女孩的母亲,这个对阿尔及利亚毫无归属感的女人似乎是两个民族间矛盾的某种隐喻,但是以“乱伦”为借口生硬制造男女主人公的错过,多少有狗血之嫌,不免削弱了这个爱情故事的感人程度。至于艾米丽在几个要好的男孩子中间兜兜转转,实在是太多故事里用过的俗套模式。

    这部电影的中规中矩还表现在对历史背景的描绘。殖民者负责高贵美丽,逝水感伤;反抗者负责肮脏苦难,暴力血腥,之前在不少表现殖民题材的欧美电影中都能看到类似的表现。虽然也有血与火的刻画,但融入温情脉脉的整体氛围中,终究痛痒有限。这样呈现出来的历史面目,总让人隐隐觉得可疑。

    观影当日,导演亚历山大·阿卡迪来到了现场,他说自己就是当年从阿尔及利亚撤回法国的人群中的12岁男孩。顿时了然影片何以拍得如此美丽柔软,逝去的少年岁月都是黄金年代,在不断的追忆回想中褪去生活杂质,只剩打磨出的温暖光晕,即使失恋别离也都美丽如诗。如此想来,也就释然。
  4. 影评最上面的两个我觉得分析的很好,但是看到影评里面还有人说这时间跨度本来讲历史更好,可以拍成史诗剧;爱情又太平铺直叙,没什么起伏。

    我不能苟同。

    影片都是分类型的,这部影片明显不是战争片,历史剧,标签也明显标明是爱情。这是一个人在最美好年纪中错过一生挚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讲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主人公因贫穷,因信仰,或因战火而命运转折的一生。而他真正的生活是从跟随大伯来到里奥·撒拉多村这里才开始的,因为在这里结识那一帮朋友,他与这群人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好的少年时光。这是导演在用长篇幅刻画的事情。友情其实在全影片中占了很大部分,爱情是其后悄然降临的。而历史只是让他们几个人分离的背景,就是因为战争,他的一个个朋友才会向他说,永别了,乔奈斯。

    女主人公的母亲曾再三的对男主角说,你才23岁,你真年轻,真好。恰恰就是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又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但是因为青春的懵懂和荷尔蒙,他率先葬送了自己真正的爱情。

    我觉得男女主的爱情线拍得很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朋友都在探讨谁先走过去打招呼,一直不说话甚至一直被取笑害羞的他竟然是第一个走到跟前的。后来绽放烟花,她看着烟花笑的很开心,而他看着她笑的很开心。就光是这种场景都让人觉得很美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是电视剧,没有起伏不好看,我反而觉得如流水般缓缓流动的故事才最真实,也最动人。就像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海街日记》 ,杨德昌的《一一》,都是这种平铺直叙的拍法,像是生活一样,没有任何大的起伏,甚至面对家人的死亡都觉得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这才真的是生活原本的模样,而人生中真正美好的瞬间也都是很平常的。 电影不一定是要高潮迭起,给人震撼,它也可以是娓娓道来,让人感悟,启迪观众。这同样也是好的影片。

    总之我看到最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两个相爱的人错过了一生,满满的遗憾都快溢出屏幕了。他回想起自己的年少岁月,看到了很多人,最后看到的人是艾米丽,这一次他勇敢的走过去和她并肩,但却只是一场虚幻。

    虚幻里,圆了少年时不敢表达的爱意。

    也正如影片最后所说: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但又因为曾经有过开心的年少岁月,也算是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