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现象:《太平轮·彼岸》还没上的时候,不少人在首映前就开骂了。我觉得大家都喝口水凉快凉快,不要盲目地跟着骂,特别是第一部没花钱看的群众,我们花了钱的为上一部的钱后悔,骂一骂还有情可原,何况我看完这一部之后,十分不解,并没有那么难看啊,当然要让我打一个五星,臣妾也确实做不到。里面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深刻的东西,沉重的东西和吴宇森的东西。 这部电影拥有自己的名字:《彼岸》。它是一个独立成片的制作,即使没有看过第一部,依然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人的身世背景、来龙去脉。这么大量的闪回,却不令人难受,功力可见一斑。就连片中那些没台词、甚至没脸的配角中的配角,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因为他们是整个悲剧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方面,尽管分成上下两部是无可争辩的失败,但客观上,当你看到最后,将近300分钟的积淀就显现出来了:人物关系自然、饱满,综合交错,充满悲剧的命运感。上述大词儿都是抄来的,我不会说这些大词儿。我作为普通观众,看完之后对每一个人物印象都十分深刻,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方式之浑然、之微妙,很值得充满敬意地回味。 有关命运感这件事,作为一名编剧,我十分理解,这是一个上手极容易、写好极难的课题。写好了是命运,写不好就是巧合,套巧合,套巧合,套巧合。此处赚到稿费12元,笔者注。比方说,《李米的猜想》就充满了巧合套巧合套巧合,但它一开始想要的肯定是命运感。而《彼岸》里的命运感,深厚、扎实、可信。说白了还是巧合,但人家就能做到可信。要知道,做到可信是很难的,大多数编剧脑袋里压根就没有这两个字。(我就没有) 船难部分,我看所有人都提到泰坦尼克和波塞冬,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虽然大家的名字都是船,但拍法不同,讲的也不是一个东西。太平轮讲的是一个时代,而不是一场灾难本身。这个时代糟糕透顶,不是像现在有一种“民国文艺片”(电视剧界尤甚)里那样干净温暖。这个时代里到处是死人发出的臭味和重重危机,每个人活着都很艰难,但却拼命地活着,即使你是有权有钱的上流阶层,也可能因为嫖了一个妓女而差点命丧黄泉,因为那个妓女特别清楚她想要什么,用什么手段能得到。 我一直不会影评人那套牛逼的解读手法,能把床前明月光解读成家国天下,我只能看到“人”本身,而读不出任何隐喻。谁他妈花钱买票去读隐喻,你们初中都没上够吗?我是去看特效的,人家也给我看了,而且非常直给:咣,撞了;噗,漏了;哗,沉了。然后就赤裸裸地给你展现每一个环节里人是怎么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最原始的恶,活下去。特别赤裸。没有甲板上的小提琴协奏(一开始上来个指挥家我还真担心这个来的),没有教会的游泳冠军潜水去开舱门,也没人玩引体向上转节门。灾难说来就来了,上一秒钟还扯犊子呢,下一秒钟就下水了,你不就是来看这个的吗?这场灾难拍得有力量,快,丰满,更可敬的是:没有犯错。近期的一系列影片反复在证明这一点:不要创新、划时代、超越教父、屠杀IMDB了,先做到不犯错吧,这场灾难戏做到了。可惜的是,它绝对说不上宏大,请大家注意,此处提到宏大二字的是收费洗地的,我是免费的,区别就在于此。 作为一名电影从业者,为了保持客观,不被傻逼舆论带跑了,我看电影的时候喜欢看观众反应。我早就过了那个担心不跟着骂两句就当不上文艺青年的岁数了。电影院里,假如片子里有个笑点,观众乐了;有个泪点,观众哭了;有个尿点,观众离场了,这些都是特别真实的,影评大都是特别虚假和过度阐释的。前一阵子看某喜剧片,觉得特傻逼,但大家都乐了。这很好,说明我是傻逼,这总比贡献十亿票房的那群人是傻逼可信的多。《太平轮·彼岸》里有一处,让我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了观众的真实,和镜头的力量。 那个镜头出现在船难最高潮的环节,大家都在黑夜的海水里扑腾,船沉了,巨大的漩涡和无数人的哀鸣混在一起,突然,这个镜头毫无征兆地出现了,然后音乐和音效全部停了,完全、完完全全地静音。然后你会发现,整个影院那么多人,那么多金链汉子、抠脚婆婆和熊孩子,还有文艺青年、影评人、放暑假的高中生和谈恋爱的城乡结合部青年,他们全都屏息凝神,没有一个人说话,连咳嗽声都没有,大家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看完了那个突然无声的长镜头。镜头回到灾难现场,声音响起,很多人长出了一口气。这就是真实,解读个煎饼啊,阐释个鸡毛啊,去影院,买票,看,然后评论,不然别说话。要我说,就冲这一场戏,就值得花钱去看了,虽然我不喜欢,拍得跟鬼水凶灵似的,但观众的反应就是说服力。 顺便一说,这场戏是你们的男神金城武,和你们的萌神长泽雅美的最后一场戏。有人问我,大萌神出现超过5分钟了吗?很遗憾,并没有,但你们的大萌神贡献了全片最美丽的部分,还跟金城武激吻了。还有人问我,黄晓明这次演的怎么样。天,你不知道吗,他第一部就死了啊。透透的。虽然他也有几个新镜头,而且无比的黄晓明,但很短,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放心去看吧。 有些电影看的时候热闹,心想我操太牛逼了,出了影院我就打五星,要不是没信号我现在就打了。可是第二天一琢磨,我去,这片子讲啥了?另一些电影,看的时候是带着前史和铺垫来的:这片子是第二部,第一部就没拍好,黄晓明也他妈的不会演戏,这是烂片烂片烂片……龙标一出,要是有信号,你恨不得就打1星去了。但是出了影院,你一路走,一路想,你媳妇或者男朋友也在想,你们想的东西不一样,但你们都不说话。你们谁也不会给这片子打5星,就算你再喜欢吴宇森,再想还他电影票钱,再希望把《太平轮》洗白,它也当不起五星。但是你会觉得,如果不人云亦云,自己用眼睛看看,用脑袋想想,这是一部有诚意的、完整的、深刻的、值得一看的电影。这些老年人在用一种——往好听了叫时代感,往难听了说叫固执的方式在拍电影,我其实也挺不喜欢这种方式的,但是比起另一种完全不走心的横冲直撞式拍法,我还挺愿意给《太平轮》洗一洗的,我看了,两部都看了,我觉得第一部简直不能称其为电影,但第二部挺好。谁不服可以约我。
2015年7月30日周四晚18点,《太平轮·彼岸》上映。 那天,《太平轮·彼岸》的豆瓣评分5.5分,未上映就被各种一星刷屏,甚至低于前作的5.7分。 上映第二天,豆瓣评分6.4分。 上映第四天,豆瓣评分6.7分。 很多观众可能疑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豆瓣评分6.7分到底代表了什么。下文就选取一些可比的电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把《太平轮·彼岸》定义成一部爱情电影。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的口碑是普遍偏低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被视为近年来少有的良心爱情作品,评分为7.4分;其次则为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评分为6.7分。而其他多数爱情电影的评分均集中在5-6分。就一部爱情电影来说,《太平轮·彼岸》的口碑是处于高位的。《太平轮·彼岸》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爱情电影。 其次,我们可以把《太平轮·彼岸》定义成一部“国产剧情大片”。近年来“国产剧情大片”的评分略高于前述的爱情电影。《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和《西游降魔篇》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佳品。其他多数大片的评分均集中在5-7分。就一部“国产剧情大片”来说,《太平轮·彼岸》的评分也是处于高位的。《太平轮·彼岸》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剧情大片”。 最后,我们看同期: 在刚刚过去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电影可谓百花齐放,竞相争夺“暑期档”票房蛋糕。表现最抢眼的莫过于《大圣归来》,《捉妖记》和《煎饼侠》,他们的豆瓣评分分别是8.5分,7.3分和6.9分,可谓是口碑、票房双丰收。 上文提到,对于国产电影来讲,7分上下的豆瓣评分就算是还不错的口碑成绩,代表了有不少影迷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支持。剥离一些影迷在《太平轮·彼岸》上映前因为《太平轮(上)》的失败而打出的“情绪一星”等一些“异常评分”外,《太平轮·彼岸》的豆瓣评分应该在7分左右,并且还会随着口碑的不断提升而略有升高。足可见,《太平轮·彼岸》是同期电影中难得的佳作。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同日上映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豆瓣评分3.5分,是《太平轮·彼岸》豆瓣评分的一半,而《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在排片上却是《太平轮·彼岸》的两倍。我知道,中国观众需要像《小时代》、《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这样的看脸看衣露胸马震的电影,但我也知道,观众也希望看到剧情和表演俱佳的电影,就像《捉妖记》,就像《太平轮·彼岸》。 《太平轮(上)》的失败让大家开始去怀疑这部电影,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犯过错,可能都拍过烂片、剪过烂片、演过烂片。 张艺谋拍过《三枪》,但不妨碍我们仍然爱他的《金陵十三钗》,《归来》。 舒淇演过《全城戒备》,但不妨碍我们仍然爱她的《西游降魔篇》,《刺客聂隐娘》。 吴宇森在《太平轮(上)》失败后,认真反思,找来徐克全部重新剪辑,才有了今天口碑节节攀升的《太平轮·彼岸》。我们为何不重新相信这位已经70岁的大导演一次呢? 最后说演员的表演,章子怡、俞飞鸿、秦海璐、金城武、佟大为、宋慧乔,还有寇世勋、林保怡、王千源、杨贵媚甚至林美秀,个个都是好演员,个个够敬业,个个表演可圈可点。我也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在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上,看到章子怡的女主提名,金城武、佟大为的男主提名,俞飞鸿、秦海璐的女配提名。尤其是我们熟悉的“宫二先生”,在电影里扮演乱世下为追寻爱人不惜出卖自己身体的妓女,一个从头到尾不露胸不马震的妓女,但却把一个妓女演的有风骨有气节,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我不是谁的水军,所谓的水军也不会花三个小时,在难得的周日晚上去搜罗数据,然后蹲在电脑前洋洋洒洒写这样一篇并不能达到任何宣传目的的影评,我也不会写华丽的辞藻赞美这部电影。我只想说,《太平轮·彼岸》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爱情电影,《太平轮·彼岸》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剧情大片”,《太平轮·彼岸》是同期电影中难得的佳作。演员够敬业,导演够用心,剧情够紧凑,片足够好看。 只望《太平轮·彼岸》能靠口碑排片票房双逆袭,更望观众不要遗憾错过这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