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寂寞的心灵 Thérèse Desqueyroux(2012)

寂寞的心灵 Thérèse Desqueyroux(2012)

又名: 弑夫告白(港) / 泰芮丝的寂爱人生(台) / 苔蕾丝·德斯盖鲁 / Thérèse / Thérèse D / Tereza

导演: 克洛德·米勒

编剧: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主演: 奥黛丽·塔图 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吉尔·勒卢什 斯坦利·韦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2-11-21(法国)

片长: 109分钟 IMDb: tt1654829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28年的法国朗德省,美丽而桀骜的泰芮丝·拉霍克(奥黛丽·塔图 Audrey Tautou 饰)嫁给了好友安·德吉侯(阿奈丝·德穆斯捷 Anaïs Demoustier 饰)的哥哥贝纳(吉尔·勒卢什 Gilles Lellouche 饰)。她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狂如野马,曾经渴望婚姻能够平息心头的风暴,反却陷入更深的寂寞与抑郁之中。安喜欢上了一个有着家族病的青年尚·阿齐维多(斯坦利·韦伯 Stanley Weber 饰),但遭到家族的极力反对,或许只有带着复杂情感的泰芮丝情愿为她从中周旋。泰芮丝的眼神愈来愈冷,语锋愈来愈烈,早已对看似荣华实则死气沉沉的婚姻绝望的她,信步朝着万劫不复的深渊走去……

演员:



影评:

  1.         偶然的机缘下一位长辈请我去看Thérèse Desqueyroux,她告诉我女主角是《天使爱美丽》的主演塔图,还有港译名是有些噱头的《弒夫告白》,此外对这片子我就一无所知了。毫无成见地沈浸在影片之中,却意外地遇到了这一部重点在心灵而非剧情的影片,对于看电影并不多的我而言,是这个夜晚的美妙惊喜。

    ***************以下为剧透

            1920时代的故事,以两个富家少女欢快地在林中嬉戏开头。林子里的树木笔直,一切都笼罩着朦胧的辉光。 林子的那一头是海,年轻的男子唱着歌,驾着有鲜明红帆的小船缓缓经过。 眉毛漆黑的少女叫苔蕾丝,她爱读书,安静的时候,表情若有所思。另一个少女安妮觉得读书是无聊的,她一刻也闲不住。 身为拉拉的直觉让我从眉毛漆黑的少女眼中看到了对安妮的情愫——也是对一种纯真之美的珍惜。安妮当着苔蕾丝的面猎下一只野鸽,苔蕾丝凝望着死去的鸟儿蹙眉沈默。这个画面让我想到《时时刻刻》,弗吉尼亚.伍尔芙蹙眉凝望死去小鸟的画面。她们一定是同一类人,敏感地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求象征的诗人。
            这一天分别的时候,安妮笑着说出大人们的议论:苔蕾丝过两年就该跟安妮的哥哥结婚了。于是孩子的时光落幕,镜头再一转,少女已经是成年女子。果然,是由塔图饰演成年的苔蕾丝,不再年轻甚至有些过于憔悴,然而仍有一分《天使爱美丽》中疏离俗世的气质,很适合苔蕾丝。
            人人都知道苔蕾丝的脑中总是“念头太多”,包括她的未婚夫。不过即使她自己也相信婚姻是个办法,令她安稳下来,合于常轨。两个家族的联姻没有什么选择,安妮的哥哥有些得意地告诉苔蕾丝,结婚后将有多少松树林归于这个家庭名下。爱情在双方那里都看不出什么迹象,似乎对于双方也都并不重要。苔蕾丝缓缓点头,她永远显得冷静,但又有些恍惚疏离。即使蜜月中,丈夫在她身上蠕动之时,她也仍是那样一副若有所思的安静神情。
            后来的许多剧情是在书信中优雅地铺陈开来,让人意识到影片大概是改编自原著小说。电影的画面很静美,但缓慢的节奏大概也使不少观众发睏。若我再继续照着这样的节奏抒写下去,或许也要迷失在回味中了。还是尽量快些将本就极其简单的故事讲完吧。
            安妮爱上了那个驾着红帆小船的男子,但他并非家族安排好的联姻对象,安妮的哥哥带着苔蕾丝匆匆归来,家庭设法阻止了恋情。苔蕾丝同情安妮却并未相助,任安妮被父母接走软禁,令安妮非常失望。怀孕的苔蕾丝独自去见了海边男子,他来自巴黎,只是在短暂的休假中享受一段短暂的罗曼史,根本不想娶安妮。 他们谈到文学,他也看得出苔蕾丝的与众不同,欣赏而可惜。至于安妮,他说那样的纯真女孩会很快忘记这段往事,按家里的安排谈婚论嫁。的确,安妮疯狂过,但两年过去,终究平静甚至愉快地准备嫁人了。
            苔蕾丝的丈夫需要吃药,一天四滴,滴在水中喝下。一次发生山火,慌乱中他一天服了两次药,夜间就病痛不已。苔蕾丝观察到这一切,她一方面尽心照料病人甚至累得晕倒,一方面却又伪造处方,开了更多药水在水中事先滴下。丈夫几乎要死去之时,医生发现了伪造的处方,事情败露,苔蕾丝被医生起诉。然而为了家族声誉也为了地产,差点被害的丈夫却连同苔蕾丝的父亲,要求苔蕾丝做伪证,得以免罪。事后夫妻还要假装恩爱,实际却是将苔蕾丝软禁在乡下,禁止她见一切人,包括她年幼的女儿。
            苔蕾丝始终是安静的,并不歇斯底里,但她在绝食和一根接一根地抽菸中,日渐成为苍白淡薄的鬼魂,让偶尔来看她的丈夫一家震惊。故事的结局竟然意外地光明,丈夫意识到苔蕾丝的谋杀并非为了财产或是恨他,对她长期的囚禁似乎也已是足够的折磨惩罚,于是他放她自由了。最后的画面,是苔蕾丝神采飞扬地走在巴黎熙熙攘攘的街头。

    ******************剧透结束************

            电影的另一个中译名是《寂寞的心灵》,倒是可以说点出了“弒夫”的动机。苔蕾丝是寂寞的,她跟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她厌恶那些永远谈论打猎或地产或家族八卦的亲戚,她的心灵并不安于法国的乡下庄园。但是她别无选择,因此连她自己也一度幻想婚姻就能让自己死心。但是一颗饥渴的心灵却不肯安分,一切平静的生活表象都煽动着逃离的欲火。安妮诉说自己恋情的信,或许也让没有得到过爱情的她困惑又妒忌,安妮是她朦胧的初恋,所以她嫉妒船上的男子;她在乏味的生活中隐忍,从不曾放任激情,所以嫉妒拥有的安妮。在接到信,从“蜜月”赶回家的火车上,她幻想跳下火车,沈入车外旷野的雾霭。
            海边男子的那巴黎式的自由,是她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乡下人”渴求不得的,所以她写信问他,一个怀孕的乡下女人会是他美好的回忆吗?她和男子的暧昧不是情欲的,而是智识上的,他们读过同一本书,他明白她的不同——人人其实都明白,但他觉得她不该忍受,而其他所有人都指望她忍受。于是,她那个关于巴黎的梦或者说关于自由的梦,终究扼杀不了,又冒出头来。沉浸在这梦中,她对初生的孩子是不耐烦的,孩子哭了很多声她才不情愿地去抱,而且她心烦意乱的拥抱也止不住孩子的啼哭。反而是安妮跟孩子亲近。尽管当失去一切的时候,她又无比惦记着这个孩子。
            山火烧起来的时候,苔蕾丝暗暗期盼着火向自己家的方向来。然而没有,夜间,丈夫爬下她的身体沉沉睡去,而她幻想着走到林间,点燃整个森林,让火光照亮禁锢着她的这黑沉沉的家族产业。这只是幻想,丈夫心慌意乱中过量喝下的药,却因为触手可及而成为现实。她其实是怯弱的,怯弱又顽强:她顽强到永远无法甘心于一眼能望到尽头的家居生活,永远无法不去思索不去审视地享受这些庸常,永远无法忍受丈夫和家人亲戚的鄙俗;但她又怯弱得无法明目张胆要求改变,无法去挣脱或者去死亡,无法起身跳出车厢,无法真正纵火——而是以这样平静而隐蔽的方式去谋杀那个简单粗俗的男人。一面对丈夫下毒,一面又尽可能地照料痛苦的丈夫。

            苔蕾丝是极不快乐的。她偶尔的礼节性微笑总是明显地礼节性。她也从不激动,这台词在安妮和安妮的哥哥口中重复了好几回,“从来不见你情绪激动的样子”。因为她“想法太多”,她不肯接受生活,她要思考生活;也许没有什麽可思考的,但她就是不能接受。她想追求的是什麽呢?也并非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不知道想要什麽,但我知道我不想要什麽”。她想去巴黎,因为这是城市,是现代化,是对传统家庭的破坏,是《双城记》那好的坏的无所不包的时代的舞台,是纷乱然而无限的养料。

    《时时刻刻》里的伍尔芙也不愿意在平静而美丽的乡间疗养,而是宁愿到伦敦去。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这大概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向往自由却又久经家庭束缚的女性,那种没有出口也表述无言的痛苦罢;可是我站在近百年之后,却宁愿不这么去想,宁愿认为这一种“心灵的寂寞”,这种不安和飢渴,是无关性别的。苔蕾丝的丈夫同样被束缚在家族和庸常中,但他并不想挣脱,他感到满足。他的妹妹安妮曾有过一段激情,但是那仅仅是爱情,而非心灵的飢渴,当爱情逝去,她也安于生活。
            也许,总有一些人天赋异禀,就好像《时时刻刻》中,伍尔芙说,一定有人要死,而谁会死?“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这有些不公,然而天生的诗人真的不存在吗?我自己似乎并非这样的人,也几乎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有许多标签是为他们准备的,比如”幼稚自私“、”无病呻吟“……然而,我却有时候会认出他们,迷恋上那敏感的双眼,透过这双眼中的悲哀感觉到生命。爲什麽诗人一定要死?“为了对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生活”。《时时刻刻》里,“死去的诗人”,有伍尔芙自己,有那个曾经的主妇,却也有最后的那个男人——虽然他是男同性恋者,但,“心怀梦想”几乎无关性别。说“几乎无关性别”,是因为这梦想并非许多男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事业追求之类,而是飢渴的心灵所感受到的时时刻刻的逼仄——这样的心灵往往来自性别的少数派,Ta们的目光太灼人,思想太深入,穿透了这个“主流”的庸常世界,无法忍受满腔热血洒向这一片苍白。伍尔芙说,“永远直面生活;深深地了解它的本质。热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不过,这部片子里的苔蕾丝,依然相信着还有更美好的生活,甚至非常地具体——巴黎;所以她的心灵还不是没有出口,绝望的软禁也没有摧毁她,反而终于摧毁了那些困住她的人,他们在她的独特前让步了,让她去直面更多的生活。那流露出发自心底的笑容,自由走上巴黎街头的结局,美好得太不真实,虽然或可想象的是,巴黎也未必能够抚慰这样的心灵。也许暮年的导演对这个多彩的世界,终究是依依不舍的。
  2. 她这样的女人通常不会看电影,要么嫌弃矫情,要么嫌弃造作。看这样电影的人,不论男女,大概也很难明白这样一个女人的故事,要么嫌弃普通庸常,要么嫌弃干涩无味,所以,看来看去,这部电影几乎无甚可言之处,连犯罪与惩罚都显得令人不禁困惑,至于么?凭什么?
    当然,如果一定要给个答案,大概就只能把一切都归到20世纪初年法国乡省生活的闭塞与守旧,20世纪初年一个女人的觉醒与骚动,不安的心灵,萧瑟的生活,枯寂的人生,变态的故事。然而,假如一切真的如此简单,那么反而就不值得继续探讨了。
    不论是电影也好,还是人生也罢,能够提炼出言谈的大概都是大风大浪与标新立异。风浪之所由起、新异之所依凭通常都是被人视而不见的。就像特蕾丝所在的那个年代,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二战的腥风血雨、风云变幻,是法德的摇摆与交战,生活在这个年代里的人要么是战场上的英雄,要么是战场外的思妇,连萨特和波伏娃这样的“神仙眷侣”都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战争的画面中走一遭,好像在这个年代里除了战争决定了一切,一切也都必须跟战争相关一样,然而,事实上,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的人又岂是人人都能够“高大上”到与战争沾边并能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的呢?平素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有被裹挟在战争里的命运,而没有在战争的时代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而战争这一个词是可以被无限置换的。每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但是,决定这个时代的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改变这个时代的更是少数,平常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个时代就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在特蕾丝的时代,凤毛麟角的是萨特和波伏娃,决定时代的是希特勒、戴高乐,裹挟在时代里的则是特蕾丝和与她相似的一切。特蕾斯和她的遭际是每一个被时代裹挟着的人的生活,女人的忧郁,男人的麻木,社会的骚动,时代的变迁,都在这样一部电影里不动声色的展露出来,这样的一个故事里重要的不是特蕾丝如何毒害自己的丈夫,不是少女如何失去自己的爱人,不是母亲如何与自己的女儿“被分离”,不是毒害丈夫的女人如何被原谅,而是一个女人如何皈依自己。而决定所有这些“如何”的,不是这个女人,而是将这个女人裹挟进去的时代。换一句俗见的话,在时代的大潮下,鱼虾只能避免被拍死的命运,却又无法离开水而生存,能等待的只是风平浪静那一刻的到来。

    塔图的电影最有名的大概是《天使爱美丽》,可惜,当年看这部电影时自己尚年轻,没有发现这部电影的攫取人心之处,然而,到底也是因为《天使爱美丽》,才看了这一部有关寂寞的故事,并深深地为塔图的演技所震撼,她将庸常中的落寞与不安、无措时的躁动与怨愤、悲伤时的激烈与心寒用没有言语的语言淋漓尽致的展示在人面前,也实在想象不到有其他法国女演员能够演绎这样一个特蕾丝。

    这样一个俗常的女人的故事,说她俗常,只因为这样的一个女人实在太常见,就像我们身边的那个你我她。内心狂乱激进,外表平和淡然,一方面为女伴掐死一只小鸟而不忍,一方面却又视自己为丈夫下毒为理所当然。财丰物裕,衣食无忧,与丈夫门当户对,甚至青梅竹马,然而也从未与他有过火花与激情。他没有错,为家庭殚精竭虑,对妻子忠诚无二,房事认真勤勉,生活细心精致,为人大方厚道,有原则,有追求,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唯一让这个几乎不能省去的是,他从来没让她感受到爱的炙热与激情,一切都循规蹈矩到令她怀疑自己的存在,怀疑他对她的用意,怀疑彼此存在的必要。
    庸常俗世里,总归是有些规矩礼节的,即使周公之礼,也总归是有套路的。所以,要脱离这一切,寻常之人无法生存。然而,寻常之人也并不熟悉一套套的规矩与礼数,于是总归还有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时候,给人存在感。令特蕾丝窒息的不是规矩,而是周围人对规矩的依循之僵硬程度。她的下毒与其说是谋害,不过是一种对这种僵硬的刺激。刺激的结果是,自己失去了寻常人循规蹈矩拥有的一切,却也终于证实了丈夫对自己的在乎和爱意,只是证实出的时候自己也终于都失去了。然而,即使都失去了,她却由此坚韧了。电影的结尾坐在巴黎街头的她,面对丈夫最终的有礼质询,无辜无畏得回答,坦然自信得独立生存。看到这里,想到了韩国电影《密爱》的最后一幕,失去爱人失去家庭的美京一个人下班坐在街头啃着三明治,却比以前无比坚定的确信自己存在的意义。两个女人,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故事,关于爱。
  3. 抑郁症有多折磨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些没到那个程度的人只有旁观的资格。

    《寂寞的心灵》,是我在凌晨三点处于失眠状态下找出来看的,没有了解剧情,只凭这影片的名字,我就知道这是我此刻正需要的一部电影,它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着某个凌晨三点,等待有人点击了播放两个字。

    不知道是不是大姨妈推迟的缘故,春天的空气里有一种刺激人发狂的东西,莫名地,就需要处理无处宣泄的情绪,它像一只野兽,住在你的心里,用一双发红的眼睛,窥探着外界的一举一动,然后选择好一个时间,迅速爆发。

    女主一度压抑的情绪,颇具破坏性的情绪,隐藏在她平静地、毫无波澜的表情下。与安情人的暧昧只不过是她对抑郁的转移,信,也只是有去无回。那心中的野兽,终于在大火烧来的时候苏醒,她急于摆脱现状孤注一掷。在东窗事发的时候,她依然是这样平静,就好像这种终结是她想要的,自我毁灭的倾向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没错,这是种病。

    没想到,以家族名誉为重的丈夫贝纳替蓄意谋杀自己的妻子做了伪证,于是女主被软禁在房间,这是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她失去了生的意志,每天吸烟、沉思,愈发消瘦,形如槁枯以至于安再次见到她时不由自主地震惊。

    当贝纳向她承诺等安结婚后她就自由的时候,她心花怒放,虽然到嘴角也只是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但我能感觉到她的快乐,她马上就自由了,抑郁症找到了出口,治疗那些败坏的、腐烂的情绪最好的药就是自由。她说,我要去巴黎。

    巴黎,人群,她的笑很自信。

    ————这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导演果然是双鱼座,具有双鱼座的纤细和敏感,如此好作品!
  4.  看完《寂寞心灵》,我内心异常的平静,电影中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也慢慢消散开来。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一遍一遍的回想最后的一幕:泰苪丝走在来往满是陌生人的巴黎街道上,眼神里没有了曾经的桀骜和压抑寂寞的颓废,我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只是觉得从此她获得了最初就想要的真正的自由。
      电影的刚开始,两个活泼稚气的少女,一同玩耍嬉戏,像一阵欢快的微风轻轻拂过大片大片的松树林,让人不由得为那生机与活力感染。午后的惬意闲暇时光,足以看出泰苪丝和安妮两个人的性情,微微摇曳的小船上,泰苪丝细细的翻看手中的书页,安妮则在温暖的日光中小憩,流转灵动的眼波在泰苪丝的眼睛里闪过,气氛如此的宁静祥和。法国电影里是最重视细节的,在安妮扭断所捕获到的鸽子的喉咙时,泰苪丝微微蹙起的眉头、流露出的一抹不忍。我想,泰苪丝是善良的,至少曾经是。与安妮分别时,安妮的一句悄悄细语:“他们都说,我哥哥将会娶你。”隐约中仿佛能嗅出这场利益主导下的无爱婚姻的悄然开幕……
      二十世纪初期的法国,土地象征了永久的财富与地位,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较低,有着层层至关家族利益的束缚,通常作为联姻的工具为家族获取更多的土地。无疑,泰苪丝厌恶了家族对她的束缚,她希望婚姻能够将自己解脱,殊不知这个坟墓足以将自己身心腐蚀,于是她服从了为了得到更多松树的联姻,选择了贝纳——一个本分于财富地位的平庸男人,泰苪丝在最后时曾这样说到:“我不想再扮演任何角色,那个曾经那么想成为德吉候夫人的女孩,竟然也是自己。”她起初渴望婚姻来拯救自己,然而无爱的婚姻竟像一个监牢一样将自己牢牢禁锢。泰苪丝血液里流淌着逆叛而疯狂的因素,在那个链锁捆绑的‘文明社会’里,她几近压抑窒息。
      我想,泰苪丝在看到安妮来信的时候,内心是震动的,也许还有过惊异与幻想。毋庸置疑,丈夫代表家族的大发雷霆,和泰苪丝几乎没有反抗的默默妥协,使得安妮的这段危及家族名誉的爱情之花早早凋谢。有人说这是泰苪丝的嫉妒,她嫉妒安妮能够拥有那种她向往的自由与反抗世俗的狂热勇气。也有人说这是世俗的必然,安妮的单方面付出与两个家族的不可能结合,泰苪丝只是一贯的隐忍,这样疯狂的爱注定不能长久。不管怎样,泰苪丝和安妮之间的隔膜已经滋长,曾经的信任与交心再也不可能重现了,泰苪丝彻底的变成了一个人,感受孤寂对生命的反复碾压……
      泰苪丝不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像别人看来,她只是脑袋里装了些奇怪的想法。在火车上,泰苪丝一个纵身,疯狂的跳下火车,回过神来却依旧坐在椅子上,对面的丈夫酒足饭饱后传来的阵阵鼾声。在死寂的夜晚里,泰苪丝疯一般的跑到松树林旁,将点过香烟的火柴扔到松树林堆,看着那火光一点点的变大,燃烧了的不止是松树林,更有象征了财富所围成的层层枷锁,泰苪丝不住的喘气,像是一个缺氧了很久的人突然有了氧气,然而回过神来却还是躺着床上,身上还残存着丈夫刚刚欢爱过的气息。泰苪丝的骨子里有着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叛逆,然而正是因为格格不入,她所感到的寂寞与孤独同样无与伦比,仿佛她点燃的每根香烟都连带的点燃了周围寂寞的空气。
      终于,在电影以压抑沉闷的基调走过了一半左右,泰苪丝的反抗开始,我一直感觉泰苪丝就像温水里的一根针,沉在杯底,裹满了气泡和黄褐的锈迹,然而却依旧残存着尖锐。她淡定的看着丈夫喝下加了两次药剂的水,没有言语,丈夫因此病倒让她看到了一种难以概述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将曾经梦中的疯狂付诸现实,亲手将加大了药剂的水递给丈夫,伪造医生的药方,她笑着在现实中做梦,医生的控告将她唤醒,电影里,我并没有看出塔图扮演的泰苪丝有一丝的惊慌与后悔,依旧表情淡漠,在视家族颜面为一切的丈夫的处理下,一切回到原位。只不过原本无爱的婚姻变得更加脆弱,只剩一层供外界人观赏的薄薄躯壳。泰苪丝被限制在一个破烂的小阁间里,严格出入,她的身心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与孤寂中,整日昏睡,吸烟,越发的消瘦枯槁,活的和死了别无两意。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泰苪丝目光呆滞的望着房顶,华美的墙皮一角在岁月的累积下脱落开来,显得残破肮脏。我的心像猛地被触到了一样,泰苪丝和这虫蛀了的一角墙皮有何不同?这般的压抑与寂寞……
      还好结局贝纳给了泰苪丝自由,让她行走在巴黎的街角,电影结束了,我却依旧在回味,我想我不会忘记她,如此寂寞至深的一个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