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NHK电视台年度历史大剧《阿浅来了》,按照女主角必红惯例,1991年的波瑠在90后一代女演员中突出重围闪耀荧幕。次年没有外表年龄优势的波瑠凭借着在《异常犯罪搜查官》中成功塑造经典荧幕人物超级怪人警察比奈子,进一步奠定了90后演技代表地位,固定了推理剧中性格古怪角色戏路。2018年重磅推出了《未解决之女警视厅文件搜查官》,波瑠与前辈超实力派女演员铃木京香组成了超豪华双女主角,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日剧中大热剧有资格推出SP特别剧,2019年《未解决案件绯红色的信号》在原豪华演员阵容基础上加入了实力派男演员谷原章介。《绯红色的信号》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剧情,而是实力演员对手戏。女影帝超实力派铃木静香;一线当红男演员水谷丰之后最出色的浅见光彦扮演者泽村一树;光石研、远藤宪一这对日本著名的黄金男配角、客串的美型妖艳男演员武田真治、脸熟的中村俊介,众多实力派演员将对手戏升级为了名副其实的演技对决。
特别剧自然延续了第一季故事,波瑠饰演的不再是轻车熟路的怪人角色,而是正义感溢满的传统热血新人警察角色。与新人组成搭档幕后破案的欢喜冤家天才怪人角色交给了铃木京香。第一季的对手戏主要集中在两人破案过程中做事风格的磨合冲突,剧终实现了彼此理解,建立起了搭档般的默契及信任。特别剧中随着剧情发展戏剧冲突肯定不能再过多的集中在两位主角身上,要适量加入与配角冲突形成两者三者的多角色对手戏。故事开篇就是典型的多角色对手戏,为本片奠定了戏剧主旋律。鸣海前辈石破天惊的主动请缨出差来到了京都,同行还有搭档波瑠和羞涩暗恋她的远藤宪一。一脸严肃的谷原章介登场气氛与三人组格格不入,双方对于京都谜案的看法各持己见水火不容。谷原章介对于鸣海咬文嚼字的破案方法更是莫名其妙无法认同。这场戏中谷原章介与铃木京香的对手戏是重点,两手交叉冷眼看笑话的谷原章介,不爱交谈爱闹别扭的铃木京香一言不合扭头就跑,两位人物形象扑面而出。鸣海在现场波瑠的传声筒作用发挥不了完全成了旁观者,用表情表演在火花四溅的对话中加一点轻松。中间穿插着腹黑男上司鸣海缘分对象泽村一树电话中的怒斥,远藤宪一沉默在旁一侧地温柔呵护,四个人不断交叉的对手戏掩盖了枯燥无聊的文字解说案件回顾。
随着三人回到东京,结束了未解案件回顾进入到了正题。泽村一树办公室内训斥下属,远藤心不在焉,波瑠理直气壮,铃木京香充耳不闻,财津叔低头认错,五个人构成了喜剧效果极强的画面。后面剧情推进,大段剧情是十分常规的挖掘问题公司内幕,由于波瑠的成熟少了稚嫩莽撞,缺少了与铃木京香幕后指挥的对手戏,剧情在平淡中问询事件关系人过度到谷原章介的再度出场。谷原章介对波瑠的挑逗,波瑠羞答答尴尬的逃跑,两人的逗趣为案件注入了轻松气氛。腹黑男上司掂量好个人升迁的小算盘后,一定会出现在地下室插科打诨。泽村一树在本剧抛弃了美男子形象,机关算尽总是失败收场滑稽可笑,相当于相声中的捧哏角色。幸好有谷原章介和泽村一树及时救场,不至于乏味的剧情催人昏昏欲睡。武田真治的出场让人明白了什么叫玉树临风。如此俊美的男子是旌旗招展告诉观众这位是凶手。
剧集故事鲜明特点连环杀人案,今时之案唤醒沉睡在地下室中的陈年旧事未解之案。得力干将谷原章介的加入,地下室文书团队如虎添翼,逐渐接近了案件的核心。由于文字的深奥及案件相关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没有戏剧冲突提神,催生出了助眠效果。后半部分的失败原因一目了然,因为剧情几位主演分头行动却乏最大看点对手戏。本系列剧立意于文字破案创新的推理手法,悬疑推理上自然是诡计重于动机的本格派作品,最大看点是精妙的文字线索引导抓获真凶的诡计设计。由于文字深奥比较冷门,大部分观众难以深入理解,对诡计的精妙无法叹服,总体而言剧情十分平淡,剧集口碑不佳与豪华的演员阵容不成正比。可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演员们的奋战,保住了剧集没沦为烂片这才有了特别剧。其实抛开剧情单看演员们精彩演技对决也是一大看剧享受。
本剧中心思想意在揭露日本在全球化冲击下传统的工匠精神湮灭,企业以次充好数据掺水弄虚作假风行,资本家利欲熏心罔顾人命。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聚焦,在千禧年后成为日本推理作品的主流思想。本剧中除了对资本家丑陋嘴脸的批判外,还揭露了IT企业员工被压榨剥削的残酷社会现实。企业通过削减岗位人工成本压榨剥削盈利,员工不分昼夜的加班一人干多人的活,为了饭碗只能默默忍受,工会保护劳动者权益缺位又失位。2019年播出时我还在看日本的笑话,没想到一衣带水的我国996福报在各行各业推行开来。前不久又发生了过劳死事件,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动画片恶霸地主周扒皮半夜学鸡叫。70年前推翻了万恶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站起来了,可今天周扒皮式的剥削压榨换着幌子以996福报的高尚论调明目张胆地成为了社会典范,其实质是压榨员工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剧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具有警示意义,我国剥削压榨尚处于个人劳动权益受害初级阶段,尚未发展到剧中日本资本家剥削压榨间接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阶段。按照目前默认以牺牲劳动者权益换取企业竞争力形势发展下去,怕是我国要跳过日本匠人精神成为发达国家,直接快进到资本家操控社会了。
码农的日常是996敲代码,在国人眼里,日本人很难和码农沾上边,其实不然。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世界上最早的笔记本,可追溯到1985年TOSHIBA推出的T1100型笔记型计算机。
众所周知,电脑只是硬件,实现各种功能需要软件。日本人开发软件的能力功底深厚,有一款叫Ruby的编程语言,在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人松本行弘(Yukihiro Matsumoto)开发。能够设计编程语言的IT大牛,在国内,大家又能想起谁呢?日本在IT领域,拥有底层设计的能力。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自称日裔美国人,日本媒体常译为中本哲史,此人是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Bitcoin-Qt的创造者。区块链领域的大神级人物,虽说真实身份未知,但是日本人对于虚拟币的热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日本的推理剧集喜欢玩文字游戏,利用同音字搞一些冷笑话,或者一些类似猜字谜的连环凶案,品、蟲(chóng)、晶、㐂(xǐ)、“三个男字(nào ,字库没有)”,很形象地描绘出码农的日常。
品,三个口,产品经理指指点点,这个改,那个改。别说码农了,设计师平时工作,也会被七嘴八舌的修改意见搞到头大。蟲,三个虫,bug、bug、bug,别以为变成只有软件公司才会搞,小企业弄个报名系统、投票系统、小商城,大多会去写个小程序,和自己公众号挂在一起,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推来推去。开发APP的工程量太大,而且人工成本高,花费不菲。但是,小程序同样bug超多,打不开、卡死、填写信息无效……有N种崩溃方式。
三个男字,这个字体现了码农也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靠人力堆砌出来。在很多人眼中,IT是个智力密集型行业,毕竟敲代码里面有着很深的逻辑。但是,大型的软件系统,需要很多人参与编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描绘总体蓝图的架构师,也需要搬砖、浇筑混凝土的民工。
这个剧有个逻辑上的硬伤,就是因过度疲劳而出车祸身亡的是位女程序员,其男友为了复仇,犯下连环谋杀案。如果意外过世的是位男程序员,那么,故事就不成立了。因为其女友很难想象会去为了因过劳而意外身亡的男友而处心积虑地想要报仇。任务赶工期,下游搞出来的东西bug超多,上头又不停地压任务,这些难道不是工作日常吗?因此而杀人,有点说不过去。当然了,这部片子的末尾,依旧老调重弹,讲了一下日本的职业观,认为员工不是机器之类的东东,日本人在信息时代,仍然怀念职业终身制的旧时代。
突然想到一个段子:某国内软件公司招了个日本人当主管,上班第一天就对下属说:“我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配合我。”一个月之后他回日本了,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写到这里,有个小建议,推荐本剧作为深圳市南山区的职业教育宣传片。
我们的邻邦日本从2019年5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年号“令和”。明仁天皇在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正式继位。明仁天皇的年号是“平成”,但从5月1日起新天皇继位之后则正式启用新年号“令和”。
这对于日本人来讲,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不管天皇在不在日本宪法中有没有权力,只要他依然代表着国家,那么他个人必然会影响到国民的想法,特别是对于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一个西方民主国家。
新天皇预示新气象。德仁皇太尽管也已经59岁了,但相对于八十多岁的明仁天皇来讲,他还年轻,也能够接受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他的继位,在普通日本人生活中也是一件大事。以后标记时间的历法发生变化了。2019年是令和元年。
当然对于我等中国人来讲,这只是发生在邻居家里的事情而已,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年号这个概念已经离我们太远了,好几代人了,而且在这百年中老祖宗的传统不知道打破了多少,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还流传下来,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不是只是据以敛财的工具的噱头。
关于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日本东京警视厅真的是日剧和日影中的主角。警察因为战斗在与犯罪有关的第一线,题材也多的。我因为喜欢看日剧,看得多了,也知道了搜查一课、公安系统。
不过由于日本政体,其实警视厅只是东京都的警察机构,而不算是日本警察机关的最高机构。只不过因为其他都,例如京都都、大阪等地都没有东京都那么有名罢了。
反正在影视剧里,警视厅真的很喜欢成立各样各种的特殊部门,如本剧讲的就是针对未解决难案的特别处置部门,所谓的“文字搜查官”。
我实在不知道这个部门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还只是小说家言?
当然,我相信一些临时处置的部门对于警察来讲是可能存在的,只要它不要成为固定的编制,成为一个冗员部门即可。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指望领导意志是不行,最终还要是落在政府预算上才行。
关于本剧SP的剧情,讲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IT行业底层苦逼技术民工因为长时间加班导致过于疲劳结果发生车祸离世,而她的男友为了报仇回国将当年那些强迫她加班的人一一杀死。
想看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找资源看,这里并不展开了。
我只想说说两个情节:
一、关于加班
挺奇怪的,关于加班的话题,这一时期的日剧已经讨论得比较多了。除了正在热播由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我,到点下班》,还有《我想一周休四天》等等。我还记得在我青的时候,日本人是大力提倡加班文化的,那时新闻联播里还经常有播报日本人“过劳死”的新闻。在平成末期以及令和元年的日本人看来是对于这种员工为公司拼死的文化并不认同。当然,那个时候用工制度也是终身雇佣制,员工与公司的联系并不是雇佣那么简单就是。
“人不该有为公司而死的想法”,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当工作成为人的全部的话,那么人生是多么乏味啊!
人要为自己的幸福打拼,这种时候哪怕007也未尝不可,但是是为了自己哦!是自己对于未来有规划哦,否则跟一台会挣钱的机器有什么区别呢?活多钱少还没有学习的空间,这样的工作老早可以放弃了!
二、警察说服罪犯可不可以不要那么燃啊?
日剧最后都是正能量剧,从艺术上来看,就比较LOW啊!
在本片中,最好的结局应该是杀手杀掉BOSS,然后飘然离去最好。但是他基于什么复仇用一名员警的推理讲述出来。不过,如果这样的话,警察就丢脸了。
哈哈,那还是正能量剧吧。毕竟人家影视剧还要宣传自家的警察呢,警民团结才是真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