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石头不会忘记 Bîranînên lí der kevírî(2014)

石头不会忘记 Bîranînên lí der kevírî(2014)

又名: Memories On Stone

导演: 肖卡特·阿明·科尔基

编剧: 肖卡特·阿明·科尔基 穆罕默德·阿克塔什

主演: 侯赛因·哈桑 纳兹米·齐立克 西马·摩尔利 阿莱·里阿尼

类型: 剧情 喜剧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伊拉克

上映日期: 2014-07-06(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片长: 97分钟 IMDb: tt3954882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对库尔德籍的两个好朋友Hussein和Alan 共同拍摄了一部,关于库尔德民族在伊拉克的故事。

演员:



影评:

  1. 小男孩侯赛因潜入电影院,来到父亲的放映室,这时银幕上正在放映着土耳其导演居内依的名作《自由之路》,这部电影讲述了五个库尔德囚犯离开监狱,暂时回家一周的故事。但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更加巨大的监狱,因证件原因被遣返,因家庭原因被射杀,因异端思想被逮捕。居内依用库尔德人的不幸来揭示一个被隐藏的、关于库尔德人生存条件的真相,他们被区分对待,被打压,被禁锢。

    在伊拉克导演哥奇2014年的电影《石头不会忘记》里,侯赛因童年的记忆伴随着《自由之路》的光影,但这绝不是《天堂电影院》般的脉脉温情,而是不愿意回忆的童年梦魇。当银幕上的库尔德人被警察盘问、搜查、拘捕时,复兴党警察也进入了电影院,影像与现实的重合,也印证出历史的悲凉。

    在中东,库尔德人是仅次于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历史上库尔德人先后被波斯人、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国、罗马帝国、萨珊波斯、阿拉伯人、蒙古人征服并统治,他们虽未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但也逐渐形成了民族聚集区,那就是库尔德斯坦,包括今土耳其东南部、叙利亚东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库尔德人,是一个以“勇士”为代称的民族,面对近年来ISIS对库尔德人居住区的入侵,库尔德人也进行了英勇的作战,保卫自己的家园。

    处在中东乱局中的库尔德人经历着无数次的动荡和压迫,就连记忆也逐渐被蚕食。侯赛因长大成为了电影导演,他的目标就是要拍一部关于库尔德人悲惨历史的电影,意图唤醒沉睡的记忆。父亲的遭遇让侯赛因的童年梦碎,也赋予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电影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资金、没技术、没人才。哥奇的电影总是将战后库尔德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主题,而且不缺乏幽默,但喜剧元素后面却又是无尽的痛苦。《石头不会忘记》里,侯赛因要实地拍摄一部关于安法尔大屠杀的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伊朗与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人的矛盾激化,萨达姆的表弟,有“化学阿里” 之称的阿里·马吉德一手策划了“安法尔行动”,导致18万库尔德人被杀。在影片开始部分的面试镜头里,在曾经罪恶发生的地点,面试演员犹如犯人,面对镜头。导演让时空变换,其中的悲剧意味耐人寻味。

    电影的筹备困难重重。制片人资金短缺,不得不让一个小丑般的流行歌手来扮演英勇的男主角,女主角的选择更是麻烦,看好的伊朗演员拒绝摘掉头巾,其他人选又都不合适。设备也是大问题,伊拉克没有电影拍摄设备,只有从邻国运来,却被边境警察百般刁难,最后只能偷运。侯赛因父亲之前工作的电影院现在只能放映些色情电影来吸引观众,并会在不久后改建为餐厅。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验着侯赛因,在伊拉克拍摄电影总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影片中,制片人多次提醒侯赛因,不要把自己真的当成居内依了。居内依是侯赛因的偶像,是支撑他走出童年苦痛的英雄,也是侯赛因电影梦想的延续。

    哥奇用“画中画”般的镜头让观众的视角与导演重合,电影中讲述着一部电影的拍摄,观众却目睹了这部电影拍摄的艰难。不同于特吕弗《日以继夜》中电影拍摄中剧组成员生活情感的压力,《石头不会忘记》更是电影创作者和灵魂斗争的过程。希尔玛的父亲就是那18万被害者中的一员,她敢于对抗家长制度,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嫁给表哥,也要参演电影,只为纪念父亲和与自己童年集中营的记忆和解。希尔玛就像是库尔德人苦难的代表,她的自由和爱情被无礼蹂躏,她成为了交易的工具、男人尊严的砝码,没有家人同情她的遭遇,过往的历史仿佛风吹雾散,过眼云烟。流行歌手更是导演给观众呈现的另一个悲剧,游戏人间,虚妄的尊严能抹杀记忆,金钱的诱惑更加具有破坏力,人们渴望歌舞升平,也不愿意回想曾经,但歌舞升平的MV却难掩库尔德人难民营中那一张张面孔仍然在渴求生的权力。

    勇气不仅仅是体现在战场上,哥奇让我们看到,对于每个库尔德人来说,记住苦难的历史更是勇气的体现。侯赛因即使残疾也要坚持完成影片的拍摄。制片人当掉房子筹措资金,面对妻儿的泪水,他告诉他们这一切是值得的。希尔玛每次走过那阴暗狭长的集中营过道,每间牢房都投下一段段阴影,犹如通往时间尽头的闸门,牢房里面用硬物甚至指甲刻下的名字就像是无法抹去的碑文,无声的呐喊,无法被遗忘。这是希尔玛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这厚厚墙壁,这一块块石头,禁锢着自由,也见证着勇气,历史终有声,希尔玛在电影里重新回到童年,去面对来自黑暗深处的恐惧。

    电影的结束,历尽千辛拍摄完成的电影终于要放映了,电影院早已消失,最后只能在集中营内的草坪上放映。但停电却如约而至,观众也纷纷离开,在终于抢修好时,观众也只剩下前排的创作人员了。更不巧的是,天空开始降下大雨,似如某种神迹,洗刷掉地面的鲜血和人们脸上的泪水。《石头不会忘记》是对记忆的抢救性挖掘,当人们开始淡忘历史时,也就是苦难重新降临的时刻。哥奇不是在号召恨的回归,而是和解之光的降临。在前作《足球开战》中,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的较量是在足球场上分出胜负的,足球运动带来和解的希望和热爱的闪光,通过足球,人们告别了战争的兵戎相见,在现实的当下告慰和平。而《石头不会忘记》则通过电影媒介对库尔德人内部的矛盾进行了展示,自由仍然如居内依所讲述的一样,充满了艰辛,自由依然没有呼吸的空间,历史被淡忘。没有团结,库尔德人的生存就会面临威胁,而分裂正在腐蚀着记忆。哥奇让我们看到,一部电影的拍摄都如此艰难,更别说团结一致对抗强敌了。因此,《石头不会忘记》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多的还有对现实的批判。那些被绞刑架、铁窗、机枪所挟持的岁月中,那一个个被黑暗所侵染的寒夜里,记忆被唤醒,但又被乌云遮挡,人们不愿意再触及到那一代人的痛苦,因为压抑与隐忍让不满与愤怒无处藏身,如同大漠中的秋季一样短暂,在物质化的洪流里,死水微澜。

    对尊严、对自由的呼唤并不仅仅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式,同时,苦难也并不是伴随着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宏大命题,它是每一个个体重组记忆的一块重要拼图,它并不为“形式”而存在。对于库尔德人来说,电影不仅仅只是电影,但生活终归还是生活。《石头不会忘记》让人记住的不是导演在“形式”上的戏剧化的表现,而是侯赛因、希尔玛们,他们的态度和努力,他们对家庭的爱、对生活的爱。影片重组记忆的努力是成功的,即使我们得到的仍只是片段式的个人经历和戏剧化的英雄想象,但这种片段式的书写却比官方的宏大书写有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