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Half a Life
导演: 霍曼·顾皮勒
主演: 罗曼·古皮尔 米歇尔.雷卡纳蒂Michel Recanati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82-06-09
片长: France: 97 分钟 IMDb: tt0084361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在宠物美容店旁边看了六七十年代极左翼纪录片。
作为纪录片其实没有多少记录主角Michel和他所在组织的影像,感觉是多年后想到要做这个项目才四处搜刮来七零八落的影像素材东拼西凑了一个。叙述也更多是日记式的,没有很多系统的介绍或者描述。但是主题都是左翼运动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三十岁殒逝,自杀时死去的肉体只是殒逝的后果,更为致命的是政治理想的破灭。是发现五月风暴不是革命前夜,投入整个青春的事业不过是在原地踏步;是发现跟军队的反革命装备比起来你的保安队像个玩笑;是发现随着大家对左翼运动关注的消减,你的组织分崩离析,你的朋友各奔东西。你突然要为生活重新寻找意义,但是什么能比得上全情投入政治理想的狂热和使命感呢。更何况Michel作为领袖在风暴的正中心。
理想熊熊燃烧时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也是享受,幻灭之后即使度假也难逃虚无。
Roman倒是幸运地在电影和政治间找到了平衡,但是那些不顾一切满腔热血的岁月也早已一并殒逝。
国际歌我永远的泪点。那时候人们还那么相信康米。不知道如果Michel活到了21世纪发现即使成功了也没什么意义会不会好受一点,不过他还会发现你甚至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资本主义不是终点,但是什么才是答案呢?
其他有意思的点:
- Roman一开始是法共,但是不满法共只是卖报纸的温和路线(“卖报纸不能结束资本主义”),才加入了革命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加入前先问了下他爸,他爸说能不能搞点有正常领导有安全保障的,比如法共,于是Roman转头加入了革命共产主义青年组织。
- Roman去西班牙拍无产阶级影片,因为“不想在法西斯国家消费”一个月几乎没吃东西。
- 左翼激进分子找女友:先将女孩发展成左翼激进分子。
雨后在资料馆补五月风暴的纪录片本身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仪式,就好像片中一群人围在环形会议室中拥簇者誓死捍卫自己的立场,重新书写历史一样。
只是这份期限被延长至五十年后的今天。
两千多句台词顺下来,信息量爆炸,加之古埃尔并不局限于纪录片的常规惯例,而是又加入了私人化的回忆。结尾处的“寻找米歇尔”在玩闹中进行虚实交错的影像呈现,多了一份政治之外的人物本身的脉脉温情。
纵观全片,古埃尔或许想要做的在政治、电影与两性之间寻求一个权力的制衡,在争取话语空间时,我们不应该被遗忘。
一个有意思设定。在选择配乐上,与主题的沉重性相左的是,古埃尔选择了节奏明快的罗西尼的古典名曲《贼鹊》。当被问道是否是因为受到库布里克《发条橙》的影响时,古埃尔表示,他这种音乐的拼贴,是寄希望达到用古典与当代所形成的品质相反的感受。而事实上这一处理,也使得观众能够片刻抽离出历史语境之下的某种沉重感。
而那种定格照片的黑白影像与彩色中不断穿行的画面叠加后形成的化学反应,更像是将青年人游行/游走于巴黎街头时的迷茫困顿甚至变态的心理极度视觉化的产物。主人公人脸的特写,像极了《四百击》中安托万的神情。
而被这种巨大的痛处所包裹的或许就是,那些一群又一群的十几岁的孩子一脸稚气的想要改变一切的冲动,却被摆在眼前的权力机器击得粉碎梦想吧?
1978年3月23日,米歇尔死在了火车上。所有的谜底被揭开。
只是那个三个年轻人抱团蜷缩在铁圈里的场景,不断的循环见证一场“革命化”的青春反叛。
电影是政治的武器吗?是讲述者迫切倾诉的对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