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是去看爱德华诺顿遛鸟的,结果看完想了一些东西,忍不住写出来了。 2007年高考安徽省考生人数是56.4万,录取率是51.45%,北大在皖招生人数小于30人。同年北京的高考生人数是11.03万,录取率是73.6%,北大在京招生人数300人。 这是我那一年的高考。 07年高考安徽文科出了猫腻,北大分数线就是一本线,所以实际录取的人数绝对没有30人。我们高中有个姐们报了北大,分数正好是551分一本线。这姐们兴高采烈地去调档案了,结果热脸贴了冷ass,被北大拒收,嫌它分低。随后北大的录取就神秘而低调地消失在老师和家长的闲言碎语中。 北京的所谓好大学,稍微数数就有清华北大人大北外北航北邮中传政法……安徽的所谓好大学,就一个科大上得了台面。都市传说这还是当年在合肥市长苦苦哀求下才留下来的,因为科大想回北京去。此外还可以看看其他所谓好大学的地理分布,复旦同济上外华政中科院南大什么的。 回到美国X档案,国内对种族歧视其实没多大感觉,所以一些人看这片子high不起来,在中国地域歧视更加严重吧。你去打听打听MIT在俄亥俄州的招生名额是多少,在博士屯放几个名额。 以前流行做那种问卷,有个题是这样的,问你如果能穿越时空要穿到哪里,我说我想穿到高考填志愿的那天。现在我大学都快毕业了,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咬牙切齿了。而且自从亲身经历了那种高考猫腻,觉得公正平等、付出回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有阵子风传北京封城,我记得当时围观了好几场掐架,后来愈演愈烈直接掐到北京控制人口、禁止外来户口进城这事。我当时就想,你要是嫌人多,就把人大啊、北外啊、中国传媒啦、中国政法啦这些学校都搬到安徽、广西、甘肃这些地方来,保证你人口锐减再也不用担心人多问题,so easy! 所以说这种坐拥各种资源还护着不让别人过来抢的嘴脸跟美国白人提防黑人的心态都是相通的,而且中国特色的户口制度并不是问题的根源。 同理可证上海人歧视硬盘。 同理可证城里人歧视民工。 同理可证香港人歧视大陆人。 同理可证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同理可证X零后歧视(X+1)零后。 同理可证豆瓣歧视人人。 同理可证听摇滚的歧视听爱情买卖的。 同理可证葫芦屯歧视小清新。(其实根本就是一类人 我们在怕什么?大概是怕其他文化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污染,怕自我认同的迷失。 我自己就是学跨文化交际的,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是不同文化,安徽省和北京市是不同文化,甚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文化。我私下里觉得跨文化的种种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像这个片子里爱德华诺顿那样的仇恨尤其不可能有任何结果。 不过美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啊,我说的是文化输出这回事。最近热映的雷神,大家都去看看赶个时髦。你看,雷神啦、蝙蝠侠啦、蜘蛛侠啦、钢铁侠啦,这都是美国人小时候看的漫画,把这些电影捧上天的大陆人,有几个是漫画粉啊,有几个知道蝙蝠侠跟钢铁侠不是一个漫画公司的——也就看个热闹。同类的还有指环王、纳尼亚传奇啥的——我小时候至少还看过魔橱、狮子和女巫的童话,但对电影也不是那么粉——也就是感受下时髦的氛围,往自己身上贴贴文化标签。 这也证明跨文化交际里至少有一条原则还是挺稳定的:我们都喜欢好的东西,我们都向往融入“大文化”。 其实敲了那么多字,还跟电影没甚关系,我只是想说——操!这片子早点看我论文就写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