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孤独,生命存在的现象。
寂寞,一种弥漫的情绪。
有的人,喜欢孤独并享受孤独。有的人不喜欢孤独惧怕孤独,是因为体味到了难耐的寂寞。因而,人大都是怕寂寞的。人会被寂寞杀死,这决非虚言。比如内田英治的《终极性爱死》(2014)的奈美。她生性偏执,极其歹毒,从小就喜欢孤独过活,偏爱那些寂寞到死的人。她认为一个人生,一个人死,我们终究还是一个人。
奈美的这种非常态意识,来源于她从小的不安全感。妈妈是个博爱天下的人,撇下了家庭,远赴非洲救苦救难。爸爸被后来同居的女人,折磨得死去活来,日日夜夜得听她传颂《圣经》。忍受不了的姐姐提前搬到外面跟男友生活去了,只有她得面对这不堪的孤独生活。半年后,被奈美称为“女魔头”的女人就离开了,最终导致他爸爸自杀。奈美继承了财产,不愁生活。
20岁的奈美野蛮生长,独自过活,变得一身轻。每天除了上学,健身,就是爱寻找寂寞的人。每天她带着望远镜360度全环视,然后,勤于笔记,写下《寂寞观察日记》。她对这些寂寞人,标以等级和分类。什么异形的、新型的寂寞人。比如说走路横冲直撞的蛮干老头,公园里那个不停地撒食喂鸽的“狂躁先生”,他始终沉默,却会把人给咬死,残忍至极。
但所有观察中,都不及塩见这位古怪老头引发她的浓厚兴趣。她标记为“A级寂寞人”。普通望远镜已无法满足她的好奇心,换高倍的。观察位置不好,租下房子,居高临下,让观察角度全方位无死角。还搭上帐篷,不眠不休地窥视。
那这位给她带来快乐的塩见老头,又是个什么老鸟呢?端看他,总是憋着一肚子气,好像在跟全世界作对,不会待见所有的人,哪怕他的儿子。儿子去看他,老顽固会把儿子打跑。他没事,就在家看A片,不停地吃方便面,睡觉“吧嗒吧嗒”地抽泣……
老头的窘事,无疑,都满足了奈美的无穷好奇心。好个寂寞狂人。正津津有味地沉浸于对老头的乐趣时,偏偏这个时时板着脸咬牙切齿过活的塩见,这段时间开始有了点变化。老不死的对人温和了,对儿子待见了,对世界感到倍亲了。
为嘛?因为传播福音的女孩苏泳进入了他的内心。她天天对他诵读《圣经》,慢慢融化了他的冥顽不化,慢慢打开了他封闭的心灵,慢慢让他变得仁和了。这些都是奈美所无法忍受的,她希望塩见这位老不死的永远地寂寞下去,永远是一个“A级寂寞人”。她不能眼巴巴地看到她的“最爱”,就这样被别人攻占了堡垒。她要发起反攻。
如何反击?她略施女色小计,就让公园的“狂躁先生”帮她结果了传播福音的小伙,还绑架了苏泳。接着即绑架了塩见老头,让“狂躁先生”滚到一边去。她坚决不让老头看《圣经》。她说我从小就讨厌这个,让他看以前爱看的A片,喂他吃“伟哥”。听到电视传来的叫床声,“狂躁先生”不干了,他急猴猴地脱了衣服就向她扑过来,结果被她也给结果了。老头的儿子来探望,也被她锤击而亡。
死亡对于她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她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塩见,让他尽快的“改邪归正”,得赶紧地把他从“乐活”调回“寂寞”的模式。她相信“伟哥”肯定是能起作用的。当然起作用,但没法征服老头的内心。 带着千般爱意的奈美一蹦一跳的来到商场购买食品,她必须要让老头吃好喝好。但老头发誓要为儿子报仇雪恨。偏偏这时奈美的姐姐来了。她之前看到过妹妹的《寂寞观察日记》,担心妹妹的怪异行为。姐姐一直喜欢简单平凡的生活,信奉平凡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姐姐也的确是这样生活的,并常劝导这个邪门的妹妹,但不起作用。
没想到妹妹正干着这等血腥事。挣脱了的老头没把奈美怎样,反把她姐姐给捅了。当然,最终的结果,老头真的把奈美给捅了。死前,奈美微笑满足地说,你从小就是我的偶像,你作为购物电视广告主持人,陪伴我成长的孤独时光。原来,老头后来落魄了,性情大变。没想到被眼尖的奈美捕捉到了,终于演绎了这一出离奇、搞怪又凄厉的逗乐惨剧。 日本向来有一波对这类题材大感异趣的电影人。与其说他们喜好拍摄这类离奇狗血的题材,不如说他们只是想拍一部博观众一乐的电影罢了。如同《终极性爱死》,却映照出日本某种的社会现实,以及各阶层人的真实情境,更深入到他们各异的内心,并加以夸张表现,成为超现实的诡异影像。最终,培养了一大批喜好这类特殊电影的观众群。冬意渐浓,冷风萧萧,看到这样一部乐翻天又讶然的片子,倒也祛除了孤独之中的些微寂寞之味。
201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