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2013)

演员:



影评:

  1.  “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
                                          ——菲茨杰拉德散文集《崩溃》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银幕改编从未成功过。原著小说实在太过家喻户晓,它美国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高居第二名,是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口中“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是爵士时代最后的挽歌,它对美国梦的阐释超越岁月, 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是受过中学教育的观众,没有不熟悉这个故事的。

    2013年夏天,澳大利亚人巴兹·鲁赫曼向《了不起的盖茨比》发起了第四次冲锋。时光倒流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长岛,随着叙述者尼克的视角,我们旁观了一场过于喧嚣的梦之悲剧。对于巴兹·鲁赫曼能办好一场繁华缤纷的派对这一点,我在观影前就深信不疑。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视觉表现力上的确下足了功夫。制片人之一、也是导演的妻子凯瑟琳·马丁负责本片的美术设计,普拉达的华服,蒂凡尼的珠宝,确实赏心悦目。置景也极大限度的贴合原著的描述,从长岛到曼哈顿的必经之地灰烬谷,破损暗淡的广告牌上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电影中东卵汤姆和戴西的宅邸,是乔治殖民时期的建筑,豪华却平整典雅,不张扬。而无法挤入这块世袭领地,在西卵落脚的盖茨比城堡,就极尽奢靡时髦之能事,新老贵族的风格差异性一目了然。更不消说几场派对的热闹场面,天花乱坠。托了3D的福,海对岸戴西家门前的绿光闪得跟绿灯侠似的。

    至于被不少影迷和爵士乐迷诟病的电影配乐,比如音乐总监Jay Z,Hip-hop的广泛使用,我反而认为不是电影成败的要害。如果反映20年代的电影只能用20年代爵士乐(干脆只能用20年代的摄影机怎么样?),那《疯狂原始人》岂不是连歌都不能有了,只能嗷嗷叫?巴兹·鲁赫曼当年载誉的《红磨坊》配乐也是流行歌曲大拼盘——涅槃乐队、艾尔顿·约翰、斯汀……甚至改编麦当娜的《宛如处女》,反对的声音好像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用当代观众容易迅速建立联系的音乐来解码重塑一个世纪前的华彩盛况,这就是鲁赫曼最鲜明的导演风格之一,只要一切都是为电影本身服务的,未尝不是有趣的尝试。尤其当盖茨比欣喜的领着戴西在豪宅中嬉戏,纵情欢笑,背景里Lana Del Ray的声线苍凉而天真,一遍遍的追问“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哀而不伤,美不胜收。

    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形式上的成功万众瞩目,却难掩本质上的失败。作为菲茨杰拉德的读者,我要抗议的是貌合神离的原著改编。这一次,巴兹·鲁赫曼依旧邀请了他的长期编剧搭档克雷格·皮尔斯,哥俩曾共同创作了《舞国英雄》、《红磨坊》、《罗密欧与茱丽叶》几部鲁赫曼最重要的作品。

    所谓“最忠于原著”的旗号,我想只能收买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任何看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书的读者,都可以在电影中随处捕捉到渐行渐远最终骨肉分离的差异之处。电影通过心理医生与尼克之间的互动,便捷的引用了大量原著语句,让人有种听有声读物的错觉,却莫名其妙的拆解生造了不少,比如那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开头之一“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只被引用了一半儿就改成了“尽量把人往好处想。”更有甚者,巴兹·鲁赫曼一厢情愿的抽掉了所有展现盖茨比与戴西重逢后失望梦碎的细节,让他在爱情美梦中一往情深到底。而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盖茨比早已洞悉了关于戴西的一切,他并不是泰坦尼克号上没有溺水而死的杰克,他比任何人都清醒。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写道,“那天下午一定有过一些时刻,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梦幻,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集聚的情思。”以及在去城里消暑之前,盖茨比的一句“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足以挑明一切。

    CNN的特邀影评人汤姆·查瑞提对巴兹·鲁赫曼的概括略显刻薄,倒也非常准确,他认为鲁赫曼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总有一种“毫不害羞的浪漫和充满热情的肤浅”。我愿意相信巴兹·鲁赫曼是很钟情于这本小说,很热爱盖茨比这个人物。可恰恰是导演的善良和仁慈,让盖茨比的故事在电影中不仅不够完整,反而欠缺了最重要的况味。每次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都会想到《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没有了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只能沦为一个多情富翁千里追妞,痴心永不改的三流浪漫故事。

    在蓝色狂想曲和漫天礼花中出场的莱昂纳多就只能是一个出身草根的痴情富翁。而女主角凯瑞·穆里根从《成长教育》、《羞耻》到这一部,很适合扮演耽于欲望又天真迷糊的物质女孩,但和戴西还差了几个数量级。她是更善良单纯的戴西,他是更痴迷情深的盖茨比,故事里的丝丝寒意被鲁赫曼捂暖了,兑了雪碧的红酒会不会更好喝?巴兹·鲁赫曼也许是圆了自己作为读者的梦,却是对原著小说本身的辜负。电影的结局,盖茨比中枪之前,电话铃响起,他误以为是戴西打来的,就这样满怀希望的在慢镜头中仰跌进华丽的碧蓝泳池里,嘴角幸福含笑,导演给了他一个死得其所。而小说里中明确的刺破了泡泡,“我有一个想法,盖茨比本人并不相信会有电话来的,而且他也许已经无所谓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一定会觉得他已经失去了那个旧日的温暖的世界,为了抱着一个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真乃云泥之别。难怪有朋友看完电影摸不着头脑的问:“这盖茨比了不起在哪啊?”

    电影的尾声,尼克完成了这部小说,用钢笔签上了封面,把故事与作家联系在了一起。其实菲茨杰拉德不是尼克,他就是盖茨比。很难不联想到作家菲茨杰拉德与妻子泽尔达之间的故事。他们初次相遇之时,泽尔达是富家小姐,菲茨杰拉德正如盖茨比一样也是个无名小军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当然没有小说中飞黄腾达的邪门捷径,想要赢得佳人芳心,唯有埋头靠着一支笔苦写。直到《天堂这边》成了畅销小说大获成功,泽尔达才答应了菲茨杰拉德的求婚。他们成了社交圈里最登对的一双璧人,葡萄美酒夜光杯,从纽约到巴黎,笙歌达旦。再往后的事大可参看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他坚信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后不再有伟大的作品,根源是泽尔达的疯狂毁掉了他。菲茨杰拉德对于最绚丽纵情的爵士时代,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我爱他写最繁盛时也笔带悲凉的温柔。终于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心脏病突发,于圣诞节前某个黎明猝死在了洛杉矶朋友的公寓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并没有写到粗心大意的戴西的结局,不过我知道泽尔达的。在菲茨杰拉德猝死洛杉矶的八年以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发生了火灾。据说,那天忽然起了大风,她一个人站在楼顶上,直到被火焰吞没。他们合葬了,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个隽永的结尾——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一直以来,我对美国梦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葬礼上,盖茨比的父亲小心保管的那张少年盖茨比认真执行的日程表(本片中也没有出现盖茨比的亲生父亲,我认为是又一巨大缺失),我才突然领悟到,所谓美国梦,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过得更好。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当他第一次吻上黄金女郎戴西的唇,生命中所有与美好相关的想象都凝结成了最具体的象征。只要明天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可以触碰得到彼岸那盏荧荧绿光。盖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就像钟晓阳《最爱》的歌词那般,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自古空余恨的是他,千金换一笑的也是他。他是真正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
    2013-08-13 07:37:04 潘萌SoPhia
      谢谢大家喜欢~
      关于Daisy的原型,我看好几个人提到了,就多说两句吧。
      戴西的原型,考据派说是菲茨杰拉德的初恋女友吉内娃·金。也有很多评论家认为盖茨比与戴西的关系,原型就是耶稣和犹大之间的关系。我自己呢其实无意于考证戴西到底是谁,只是每次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很难不联想到作家菲茨杰拉德与妻子泽尔达之间的故事”,所以就这么写在结尾了。
      泽尔达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仅是盖茨比的故事,《夜色温柔》里的女精神病人,《美丽与毁灭》里的葛罗丽亚, 多多少少都能看到她的影子,鬼魅一样出没。
    updated: 已刊于《环球银幕》2013年09期,杂志篇幅有限制,这里是全文。
  2. 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无疑问地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辈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间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可以!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她(Daisy)会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为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后来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
    关于影片各个部分的Update

    故事情节方面:

    电影基本沿着小说的脉络来的,很多细节也都表现了出来。删除了很少的内容(比如盖茨比最后雨中下葬只有他父亲、Nick等人出现),但基本不影响观影感受。身为原著党表示,这个故事改编得不错,没有搞砸。电影整体前半部分节奏剪辑略乱。hotel冲突之后节奏就很舒服了。

    演员方面:

    小李正式晋升男神,刚一出场,背景烟花齐鸣,他举起酒杯冲着你微笑的镜头一出现,全场惊呼。男神啊!蜘蛛侠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学都很喜欢。全片中唯一活下来的厚道人啊!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要说问题么,就是转变得太快,可能中间部分对她描写太好,最后冷漠走人的时候略显突兀。原著小说这点处理得不错。可能是电影篇幅有限吧。

    原声配乐:

    做得太满,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这个配乐,这个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调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觉。前半部分应该着重表现得爵士配乐风格,基本只是通过小号来烘托的,莫名出现的Rap配乐和风格略微不搭,但是后半部分就比较好了,XX配乐的结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导演风格,

    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这部作品还是有之前作品的影响,浓墨重彩,比如《红磨坊》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色彩布景服装下手特别狠的导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样子。
  3. 1. 电影在剧本上非常忠实于原著,除了极个别细节没有拍,比如在原著里盖茨比的葬礼不仅仅只有Nick,还有盖茨比的老父亲以及之前他和Jordan在书房里遇到的那个眼睛男。

        但这种程度的的损益无伤于电影的忠实度。

    2. 导演功力有被诟病的理由。诚如有人形容的大意是,该片有最好的剧本和最好的演员,何以排出一种三流MV的感觉。中间那些海天盛筵场景令我也有看MV的感觉,大概是剪片太追求炫技不得反而不能尊重电影节奏之故吧。

        然而还是要表扬忠实程度,虽然部分场景是MV质感而且3D令人不适,但场景、服饰甚至某女歌手穿着红色的礼服、半哭半唱且把睫毛膏流淌为黑泪的细节都是忠实于原著的。欢宴后仆人收拾残局的疲惫也刻画得很细腻。

    3. 言情感过浓。本来期待中的美国20's初的投机无度、物欲崇拜和感官放纵的氛围,只有后两点被点中了。长岛、纽约和灰烬谷三个地区参差对照的叙事伦理感,通过若干剧情以及飞车画面虽有触及,但仍然浮于表面。东卵和西卵之间老牌世家大户和新兴暴发户之间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本来可以来得更清晰更用力一点。当然,这一部分大多见于小说的第一人称Nick的夹议部分里,不如言情部分有情节推动的能力。

    4. 服装大赞、首饰大赞、妆容大赞。因为一次大战节约金属的缘故,妇女们一度放弃购买早期bra,而20年代初以平胸为美,以适合长项链的风潮,大家更在乎戴bra这回事。所以Daisy和Jordan,虽华衣靓饰,却毫不掩饰激凸和垂坠这回事。真空上阵、钻石头饰、珍珠绕项长链、直身长裙和短发真心美不胜收。

    5. 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用20's的“爵士乐世界编年史”?虽然眼下OST也很棒了,总有浓浓的穿越感。一看名单,哦,Jay-z,一切都懂了。

    6.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Daisy是一个绿茶婊。其实这场孽情也不是绿茶婊的错,是Gatsby从头至尾图森破图拿衣服。他总迷信自己天赋异禀,可以扭转乾坤,却看不清:同一阶级的人永远在一起。光光是有钱,还远远不足以匹配出身不同的有钱人。绿茶婊和酒色徒丈夫,无论各自再有何不堪、无论各自在外的艳遇如何刺激销魂,甚至包装以“真爱”之名,他们只要在狂欢过后暂时足以掐灭掉皮肤下面那点空虚寂寞冷,还是会乖乖回家,然后拥抱在一起,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同盟,“外御其侮”。

        其实Gatsby爱Daisy的动机也不尽然如何高贵。小说里说Gatsby从小英俊强健,早早体验女色,被女人宠在怀里。然而,他说Daisy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家闺秀”,这样不属于他的世界的女人偶尔给了他一个吻,变成了一个危险而虚无的鼓励,更让他笃定了自己是上帝之子、与众不同且攻无不克的心理暗示。啊,多么危险。自命不凡的人遭遇上自以为是的爱情。从他把对一个女人的追逐与一个持之以恒的梦想捆绑在一起后,这段不了情才开始升华,升华为一种生机勃勃、勇往直前的东西,让其变得美丽。

         虽然现在人人都知道,这段不了情只是注定幻灭的泡沫。然而Gatsby在其中追逐的姿态太坚定、太自信了,以至于太美丽,而太美丽的东西总以悲剧结尾,令人动容。与此对比的是,旧世家经历过战争和新兴暴发户的双重洗劫,变得愈发孱弱、空虚和胆怯起来,不再敢于与时代的变迁迎头相击,也不再有胆量体会真实却可能带来痛的冒险。而只有Gatsby这类人敢。这令同样出生世家但是来纽约但惶恐打拼的Nick感到不可思议且崇拜起来。

        于是到了最后,只有Nick对Gatsby是真情。他对他倾心相托,他对他倾心相爱。好基友为好基友扶柩而哭,从此他累觉不爱。

    7. Gatsby的形象美感,有一部分也来自于他的道德毁誉参半。为了求财求权求地位,他的手上没少沾血。但是面对爱人时,他大张旗鼓地准备、送来了一花房的花,却又手足无措、状如初恋;他冒着涉案的风险,忐忑难安却仍怀侥幸地等待着一个不可能再打来的电话;他一掷千金购买到所有美丽的一切,为的是光明正大地得到Daisy,从此终生依眷于一处,而非填补一个丈夫出轨的闺中寂寞少妇的偷情欲望。看看,一个自命不凡的人遭遇上自以为是的爱情,是会变得多么死心塌地和愚蠢之极。

         很可惜,你的爱情只是别人的奸情。也因此Nick说他们都是烂人,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你。你是一个折戟沉沙的“美国梦”,然而庆幸的是,故事终结于仲夏之后的初秋,你的凛冬未至,你死在了最美丽的时候。夏天究竟是多美丽呢——

    红色或白色的玫瑰,围拱成门、成墙,每一朵都美得惊人,可聚集在一起在如此盛大的日子里却微不足道;一盆盆湃在水晶缸里的浮瓜沉李,却无人惊叹,它们即昭示着自然的富饶,也是人类的不屑一顾。衣香鬓影、喧歌闹舞、摇摇摆摆,红男绿女如飞蛾般穿梭——啊,这就是专属于夏天的喧闹和美丽。烟火“啪啪”得升起,与月亮差似仿佛——这本是你的舞台,而你却于无人处静静看着那些蜂拥而来的脸庞,"他们像蠕虫一样合合欢笑着,喝下的许多酒在人里面晃荡晃荡,透明透亮的成了个酒瓶,香水瓶,或者其他那种,躺在一盒子的淡绿碎卷纸条里的贵重的礼物"(出自张爱玲的《桂花蒸 阿小悲秋》)。只有极大的物质和感官上演时,他们才是活着的;一合眼,与无人处,他们与你无关,是死的。

       可是你忘了,你也只是夏天的烟花。虽然升到得那么高, 然后很快就熄灭,这个世界只来得及发出“嘘”的一声,连一滴哀悼的眼泪都没有。
  4. 1. 小李子和蜘蛛侠在现实生活中是25年的好基友。

    2. 剧中有一个场景是小李子转头对蜘蛛侠念一段非常严肃的台词,由于彼此是太熟络的好基友,蜘蛛侠不停笑场,结果原本15秒的戏份足足拍了一天半还在NG,最后导演实在心疼胶卷,只好把俩人掰开,分别拍两段再合起来。

    3. 导演Baz Luhrmann在96年和小李子合作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当时演罗密欧的小李子还是个美颜正太。

    4. 剧中的女二号、女三号和男三号都是袋鼠国人士,导演也是,主要取景也是在悉尼完成。盖兹比豪宅外景是悉尼国际管理学院的一幢大楼(!)。

    5. 和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小李子是在上高中语文课时读的原著,还交过作业,但死活想不起来当时是如何写的了。

    6.蜘蛛侠则是在得知自己要演尼克这个角色时才觉得有必要拿出原著读一下。

    7.女一号Carey Mulligan在试镜时穿了一条1930年的古董裙(vintage dress)。

    8.在冗长的女主角角逐中,Carey Mulligan击败了 Keira Knightley, Rebecca Hall, Amanda Seyfried, Blake Lively, Abbie Cornish, Michelle Williams, Scarlett Johansson和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sson后因为接拍《我家买了动物园》而退出角逐)。

    9. 原定Ben Affleck出演Tom一角,但后因和自导自演的Argo档期冲突,改为由Joel Edgerton出演。

    10. 这是迄今为止的第五部《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上四部分别拍于1926(默片)、1949、1974和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