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赛门和黛利拉 Samson and Delilah(2009)

赛门和黛利拉 Samson and Delilah(2009)

又名: 参孙与大利拉 / Samson & Delilah

导演: 沃威克·桑顿

编剧: 沃威克·桑顿

主演: Rowan McNamara Marissa Gibson Mitjili Napanangka Gibson Scott Thornton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 2009-05-07(澳大利亚)

片长: Australia: 101 分钟 IMDb: tt1340123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赛门(罗旺·麦克纳马拉 Rowan McNamara 饰)是一名15岁的平凡少年,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小村庄之中。赛门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前一天的重逢,没有任何的目标,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整日里无所事事的他唯一的玩伴就是黛利拉(玛丽莎·吉布森 Marissa Gibson 饰),两人有时候回去照料后者生病的祖母。

演员:



影评:

  1. 在电影课的时候 偶然看到的这个电影
    很好的电影 用最真实的手法 记录了现在土著人民的现状和进入白人社会面临的问题
    看了这个电影 ,我很心疼samson和黛莉拉。首先是他们在土著村庄里,每天不用上学, 过着日复一日的单点生活,也不会表达爱,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其次, 他们进入白人的社会,非常不适应,并不懂得如何赚钱,上超市偷东西,乞丐施舍给他们饭吃。最让我心酸的是, 白人对他们的态度, 把他们当瘟疫一样,黛莉拉去national画廊里卖画, 店主从头到尾都没有正眼看过她。最为讽刺的是,这家画廊是卖土著人画的,可见店主只是为了寻求暴利而不是真的热爱土著人的。在餐馆的每个人都很怕黛莉拉。
    看完这个电影 我一直在反思 ,没看电影前我也并不喜欢土著人。但看了白人的反应,我感觉自己错了,土著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到我们这么样的嫌弃。

    但这个电影和大部分澳大利亚电影有着同样的问题 -为了写实使电影气氛过于严肃 !男女主角并不是很主流不吸引人,如果不是学电影我并不会看。现在澳洲电影大部分是由政府扶持的, 大部分电影都是亏本的状态,连澳洲当地人都不愿意去看的。总之澳洲电影需要更商业化点,吸引观众!
  2.  看点演员出场才知道是讲述黑人的。风格类似于蔡明亮和贾樟柯,男女主人公除了开头结尾被熟人询问时说了那么一点哈哈话,从头到尾没有一句交谈,也没有床戏,只是额头上轻轻的一吻,甚至没有爱情,直接过渡到结尾那所有女性不得不面对的家庭负担。因此十分受我的欢迎。这部片观众都极少,更是由于此部的烦闷情节和沉默,除了后排的一对年轻女孩子,剩下的中老年的观众全部中途退场。

        他们生活在贫民区,生活里没有什么娱乐,要承受亲友和宗教相关的责罚和众人。他们偷逃到城市,自然要接受所有主流电影里必须遭受的城里人的冷眼,他们也必须因此遭受虐待,麻木,疼痛。彼此都不能相照应,无法相互关心,但他们的存在仿佛地球上所生的最后一对男女,必须成为妻子和丈夫,无从选择。生活如虫蚁。而在自己的肮脏混乱的村落里,他们会得到房子,食物,性,子女,生活,自然死亡。城市的电话总会打来,正如他们在城里要打回村落的求助电话。总结完这一切,我简直不能控制地去恶毒的揣摩导演的用意。在半个世纪前的种族改造,种族清理和种族隔离结束以后,白人对待黑人的态度究竟如何呢?导演仿佛要在电影中说:“黑人!既然你们不愿接受我们的文明改造又不愿意成为我们的奴隶,请滚回你们的村庄去,你们只能在那些过人的生活,在贫穷肮脏的村庄里你们应有尽有!”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中女主角受过两次巨大创伤,一次是被拖走强暴和打烂眼睛,伤害她的是一群黑人,另一次是被路上的车辆撞倒,而许多白人观众奔上去帮助她,给她治疗,把她送回家乡,这过程当中,她所谓的男朋友什么也没有做,也无法去做。他究竟想说明什么?是说明白人有好有坏,还是说黑人又悲惨又互相残杀,是智力低劣品行恶劣的种族,但临死前总有伟大的白人来拯救你?女主角连教堂都不被允许进入,可最后她在家中悬挂十字架。路遇的流浪者也说,他成为一个基督徒。她显得又脏又伤痕累累,她在家乡画的画被低价售卖,但在城里却没有人青睐,白人只会去昂贵的异域风情的白人商店里,从白人的手里买得被包装漂亮而精致的她的作品。

        这和那糟糕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什么区别,奥斯卡的电影一旦涉及黑人白人,从来就思想档次极低。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黑人被黑人伤害(抱歉,先暂时把有点黑的印度人也归纳在黑人这个词条下,方便叙述),而白人饰演拯救的一方,我永远不能忘记那个美国的大腹便便的游客如何义正言辞的喊道:“这是在美国!”(也可能记忆有部分错误?)电影以外,可怜的小电影演员也没有得到生活的改善,他们说,剧组给的钱极少极少,他们甚至没法买必须的生活用品。此时那些欢呼伟大的评论家在哪里,此时那些哭泣的声称怜爱穷人的观众在哪里?女主角在商店和餐厅时,你们这些伟大的白人为什么没有帮助她?在日常生活中伤害她,在生命尽头拯救她,或者一半人拯救一半伤害……莫名其妙!一切种族电影中的这种逻辑是真理还是一种打疼人要轻轻安慰一下,以免得到白人电影审查时的宽恕?类似于为了通过内地的广播审查,香港电影《文雀》对结尾所做的狗屁不通的自我阉割,虽然这个电影从情节和特技上来说都是狗屎。不管怎么说,我们的中产阶级呵,你们这些可怕的涅赫柳多夫!(《复活》托尔斯泰)

        导演究竟是在表达现实,还是在陈述他自身的种族观念,还是作为一个此类种族电影的反讽?我感到可疑。

        白人主流电影在种族问题上还能做出什么类型呢,《阿凡达》也是这种逻辑。可是,如果是一帮子打死,那也能叫人腻味,容易做的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