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荆如意
最近没写稿子,因为没咋看电影,迷着看剧来着,两周只看了这一部电影,因为是书粉,期待了很久,所以还是要说说。
首映日,看完这部电影跟朋友聊天,说到电影的结尾,然后在讨论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到底死了没有,我俩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然后又在群里问了其他看完片的小伙伴,结果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认为如意是死了,有人认为她没死,要相信奇迹。
问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这位荆如意,是薛定谔的杨子姗,是既活着又死了。
当然了,这是一句玩笑话,因为从个人的角度,我认为杨子姗终究还是死了,而且我特别喜欢这个结尾。
并不是因为荆如意死了我才喜欢,因为《南极之恋》这个结尾,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就像片名一样,这是一部发生在极致残酷环境下的极致浪漫电影。
再联系起该片南极实地拍摄的经历,这也是一个发生在现实(非理想)环境中的理想化故事。
原著小说我是看过的,叫做《南极绝恋》,其实电影之前也是叫这个名字,中途经历了一次改名。世界上最冷的极之地、一男一女,要啥没啥,孤立无援,如此环境之下,故事该怎样发展?
想起了当年看书的时候,当看到两位找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的时候,差点把书扔了。心说这个设定太扯了,那么大南极,就偏偏掉到一处有房子和食物的地方,太巧合了。后来一琢磨,也没办法,如果不这样安排,故事没发编,这俩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这部《南极之恋》在看得时候,开场跟当时看书的感觉差不多,代入感是不佳的。这不是剧作方面的问题,而是设定。因为电影的故事场所,与观众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电影开场直入主题,上来就坠机,电影的故事场景直接进入南极,广袤而遥远大陆对于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位主角与观众之间情感联系不够。通俗一点的说,电影缺少了“人间烟火”,距离我们太远了。
举个例子,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前面也有汉克斯在家中和船上日常中的人设铺垫,结尾部分也有,这就是“人间”戏,随后才落难到孤岛上,观众有着一定的代入感。
不过随着情节的展开,也就是他们进入到废弃小站之后的故事,才会明白电影为什么没有“人间”戏份的铺垫,《南极之恋》从头到尾都发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为的就是突出“纯粹”。
南极是美丽的,开场赵又廷苏醒过来之后,广袤的冰原一望无际,在这样纯粹的环境中,仅有的两位主角的情感戏份,自然也是不夹杂世俗的味道,且与各自的在尘世之中的身份完全剥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抛开各种的社会身份,完全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下,毫无顾忌的相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本片是“极致环境下的极致浪漫”。
一位土豪男,一位电波女,主要演员只有两个人,片长114分钟,但过程并不算枯燥,这是之前没有料到的。
因为两个人的完全剥离的各自的身份,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是白纸一张,所谓的个性、心眼、甚至习惯作风这样的“传统人设”完全不管用,能够面对的只有对方,用《西游降魔篇》中黄渤的一句话,“我TM能去哪儿?”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人的故事看似单调,但实际上是有趣的,看过电影的其实都明白,两人在小屋中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在这个环境下,一切尘世人设都没用的情况中,唯一成立的就是角色的性格对比了,所以两人在小屋中的互动,无论是幽默还是温情,才有看点。
所以,在这个故事体系之下,能够明白导演的用意,他在极地残酷且纯粹的环境中,注入了纯粹的浪漫主义。
《南极之恋》的导演吴有音,也是原著小说的作者,加上拍电影这次,这位一共三次登陆过南极,还去过一次北极,是以科考队的身份。所以,他是一位对极地环境的呈现有着丰富经验和拍摄技巧的电影导演。
南极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都知道那里环境残酷,但谁都没去过,不知道残酷到什么程度,但吴有音是了解的。所以也别再质疑电影中赵又廷和杨子姗在南极求生的常识问题了,我相信没有人比导演更了解南极。
举个例子,杨子姗割腕,但没死成,她说自己“解决不了”,为什么?因为伤口被冻住了。
电影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但所有的遇险情节很真实,那赵又廷段掉到冰裂缝里的戏份,看得我缺氧,掉到水里那段就别提了,这么冷的天气可以感受一下。
电影的环境渲染是残酷的,却又是浪漫的:
否则也就不会让他们找到一个避难所般的废弃小屋,有了一定的取暖设备和食物,缓解了求生欲,才能产生浪漫的元素;然后生存基础是有限的,为两位设定了一个限时任务,才能产生残酷的环境,最后剥离社会身份的一男一女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相爱。
残酷与浪漫,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基础,在本片中的合二为一,两位主角,既不像《青春珊瑚岛》那样乌托邦般的二人世界,也不如《荒岛余生》那样就汤姆汉克斯老哥一个那么惨。
所以,整部《南极之恋》,也如“薛定谔方程式”一样,残酷与浪漫两种矛盾关系的叠加态。
如此前提下,回到开篇,荆如意的生死之谜也就揭开了。
(如下内容有剧透)
原著小说结尾荆如意是活下来的,电影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其实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在既残酷又浪漫的环境中,看似是可以读解出不同的含义,有的观众认为最后奇迹出现,杨子姗获救,有的观众认为这是残缺的美好,无疾而终的爱情。
但真实情况呢?个人观点啊,杨子姗是真的死了,电影虽然一再渲染浪漫,但“浪漫不是超现实”。
极光,鲸鱼,电影中杨子姗亲口讲述了关于极光的传说,是死去少女的灵魂变化的。关于鲸鱼,她也说过“希望生命像鲸鱼一样强大。”
电影中赵又廷两次碰见鲸鱼,第一次差点扑街,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呼应了杨子姗“生命像鲸鱼一样强大”的梗,第二次是鲸鱼的骨架,含义在于“鲸鱼这样强大的生命也逃不出自然法则”。
最终,杨子姗在极光下“睁眼”,“看见”天上的鲸鱼,这代表什么?这是少女的灵魂啊,她在腿断的情况下,在南极坚持了75天,生命已经如“鲸鱼一样强大”了,最后是灵魂化作了自己一心称念的鲸鱼,融入了极光,用另一种方式“活着”。
这是戏剧化的手法,唯美浪漫,却残酷写实。
如果剥离开情节隐喻,从电影剧作上来看,最后也必须要“搞死一个”。
因为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南极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前文说过,《南极之恋》没有丝毫“人间”气息的渲染,为的就是要剥离开二者尘世中的身份设定,从而进入到纯粹的浪漫中。
换句话说,二者是存在身份乃至阶级上的差异,真实生活中,二者是不会遇到一起,更不可能产生爱情,否则就变成了童话故事。
咱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让杰克死去?并不是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二者的身份和阶级差异。电影是基于真实事件虚构的爱情故事,并不是童话,一个穷小子和富家女,尽管电影设置了灾难和富家公子对二人的关系进行种种阻挠,但无济于事。
因为一艘大船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与世俗完全脱离,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位身份差异极大的角色才有机会相遇,并产生单纯的爱情。
如果杰克最后没死的话,两人上岸之后的爱情,也会是一场悲剧,因为基于的是写实的浪漫,而不是童话的浪漫,卡神不会让世俗玷污纯洁的爱情,所以才会让杰克死去。
《南极之恋》也是一样,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残酷环境中,去享受单纯浪漫的纯粹,并不会带到尘世中去。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ilm
首先在南极拍摄得竖个大拇指。
整部电影槽点有很多,首先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赵又廷掉进雪缝被雪埋然后尽然自己把自己掏了出来,然后掉进冰窟快沉到海低被企鹅唤醒又游了上来,不得不说句赵又廷乃超人也。
男女主角从坠机到逃生,再到求生,然后突然产生了感情,而且是海誓山盟的那种,完全没有过度,前一秒还是陌生人后一秒就是世纪爱情,艾玛,不给人一丝丝反应。
杨子珊从飞机逃生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求生欲,逃出来之后就想死,拦都拦不住那种,当然都是自杀未遂,两人吃一样的东西,女主角因为缺维生素C得了坏血病,难道有营养的都被赵又廷偷吃了吗,中间莫名的窜出一只企鹅,企鹅是来取暖的么,而且女主角还要养企鹅,最后才知道,企鹅是导游啊,把赵又廷带到了南极站,顿时想给企鹅双击666。
如果整个电影只写逃生,男女主角互相鼓励,在生死边缘互相依赖,最终重见天日,回去后在阳台上迎着阳光吃着早餐,多好。不比一起看极光浪漫。
或许人到中年对爱情理解不一样,最后想对导演说句:哎 我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