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狮子座 / The Sign of Leo
导演: 埃里克·侯麦
主演: 杰斯·哈恩 米歇尔·吉拉尔顿 范都德 保罗·比希利亚 Gilbert Edard 克里斯蒂安·阿莱尔 保罗·克罗谢 Jill Olivier Sophie Perrault 斯特凡·奥德朗 让·勒普兰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62-05-03(法国)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0053279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2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我略知她一二,第三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侯麦的导演首作《狮子星座》,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山茶花飘零
2星。很意外的侯麦处女作,带着精英的视角,俯瞰巴黎。看呐,又是那个无产阶级流氓!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1星,相比侯麦的其他电影,这个反到戏剧性十足,不过再故事如何发展,也不如戈达尔的客串来的印象深刻。
场刊嘉宾 IcrusJoe
3星。对侯麦无感,但这片里的巴黎挺漂亮的,比高达的好看。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狮子星座》我觉得和侯麦后来那些电影不一样的地方是,你看起来这个男人经历的戏剧化过程,是带有很强烈的社会性或者说现实批判性的,但其实他自己单独有一个真空,你像后来《秋天的故事》那种女主一个人避世住在葡萄园里,但其实她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性的牵绊,和《狮子星座》这个男主刚好是两种状态。电影其实被拍的有点像一种“天外来客”的感觉,虽然他的社会身份、阶层属性都被设定得明明白白的,但你感觉他其实不属于这里,他是一个身处“入世”之中但有“出世”气质的人。
《狮子星座》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根据男主人公皮埃尔的视角来审视巴黎并拍摄了侯麦眼中的巴黎浮世绘,从一开始皮埃尔还没有落魄的时候他眼中的巴黎既时尚又浪漫,后来巴黎依旧还是那个时尚而浪漫的巴黎,但是皮埃尔却几近沦为流浪汉与这个城市而格格不入,到最后甚至把镜头对向了两个流浪汉的街头卖艺,巴黎还是那个巴黎,但是似乎变得肮脏了起来。
你怎么看待本片对巴黎的描写?这其中是否包含了侯麦对巴黎的批判和讽刺?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每一个城市都有那个肮脏的部分,真实的描写肯定是好过被修饰的,但同情的话我觉得基于导演其他的作品是没有的。
场刊嘉宾 山茶花飘零
侯麦这种小布尔乔亚,他从来都是批判和质疑,没有什么平民视角,要说贫民视角主角就多半是那个乞丐了。侯麦描绘巴黎,和伍迪艾伦呛纽约一样嘛。
场刊嘉宾 IcrusJoe
与戈达尔的巴黎对比,侯麦的巴黎有一种精致的脏乱。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我觉得整部电影里描绘的精英场景都非常虚伪。但是又带有侯麦自以为是的真诚。他拍小人物,让我觉得很做作,这种什么从天到地的生活,根本不是他能体验的,感觉他就是在猎奇一样。因为他没有穷过,写穷人对他来说很假,但是对巴黎来说又有可能很真,这是一种很矛盾的东西。
场刊嘉宾 IcrusJoe
一个富人能理解穷人的困境么?即使他每天都能离穷困的环境很近?
场刊嘉宾 山茶花飘零
都是带着一种假定性,假如他突然一无所有了……他会不会上街要饭这类的。
皮埃尔即使在落魄中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沙丁鱼罐头洒掉时他最在乎的是那条裤子变脏了,6法郎的面包支付不起就不要了不吃了,但80法郎的除污剂不生效就直接扔掉了。他还曾提到自己无法通过满腹的音乐才华与外界沟通,看起来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形象。
你眼中的男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这种刻画是否反映了男人的劣根性?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男人才不让你觉得恶心,本片男主角有让你觉得恶心吗?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男主角的不讨喜让我观影感到十分煎熬,他只是那类里面的一种,应该还有比他更恶劣的,只是觉得他很没用。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我觉得这个男主其实就不是被当作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塑造的,他是承担了极端情境的工具人,和侯麦后来那些用心思打造社会关系、情感关系的人物明显不同。
助理主持人 Carter
但是侯麦的电影就是文学性很浓,从这里和伍迪艾伦是有相似的。 这种文学性就是会导致和“真实”“现状”不靠边,(男主角)像是一个用来审视的符号。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没人骂男主角吗?)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虽然男主角只是个工具人,但是工具人也被描写的这么恶心,真是难得了。
场刊嘉宾 山茶花飘零
有什么好骂的,只是个假人罢了,要说值得骂的,应该是他的同事(好友),不觉得他们更过分吗?(你想)骂他就是因为戏做得到位,产生共鸣了
主持人 我略知她一二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不是很正常吗?这里其实我反而觉得很真实。其实《狮子星座》的男主角的恶心程度让我想到了《南法撩妹记》的黑人男主角的恶心程度,他们两个都很恶心。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南法撩妹记》暴躁那个确实很恶心。
特邀嘉宾 暗夜骑士
那可不一样,《南法撩妹记》的恶心,是为了最后那一下“刘别谦笔触”打底的。
下一个问题,是我刚刚说的虽然有的地方很真实,但是有一些脱离生活经验的戏剧化情节。有人说本片作为侯麦的处女作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戏剧性太过于抓马,本片浓重的戏剧性都来源于巧合,这种强戏剧性有没有破坏你的观感呢?你认为这种强戏剧性是必要吗?你能欣赏这种强戏剧性勾连而带来的情节转折吗?谈谈你的理解。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现在看来是太夸张了,如果是对侯麦的电影来说,这样的情节转折过于通俗了。
场刊嘉宾 山茶花飘零
不必要,起码编故事要采采风吧,以现在的剧作要求侯麦,好像也不过分。
助理主持人 Carter
我觉得这种戏剧性可能是侯麦太晚拍电影,第一部对自己的一个定位,但是后期的是更具有文学性,戏剧性在这部作品里是跟接近早期好莱坞的那种。
特邀嘉宾 暗夜骑士
有必要,要不不就新现实主义了吗?新浪潮就要有新浪潮味。
助理主持人 Carter
其他新浪潮五虎将的处女作给都是和自我相当有关的。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这部的戏剧性主要是体现在有个比较脱离生活经验的强设定。他的戏剧性其实一直不弱,各种巧合、误会、偶遇,四季系列里好多人物误会都是春晚小品级别的。
场刊嘉宾 IcrusJoe
后面道德故事和四季故事好一点。
对比侯麦的其他作品,像《女友的男友》不乏有戏剧性的换妻情节,但是与本片的风格截然不同,你更喜欢哪种风格的侯麦?谈谈你最喜欢的侯麦作品。
如果你没有看过侯麦的其他作品,那你能不能想到和本片风格类似的电影,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没有看过这本,侯麦的电影也看的不多,但我不会喜欢《狮子星座》这种风格的,反而《慕德家一夜》我反而更感兴趣。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
《狮子星座》没怎么体现他后来在台词(直接文本)上的才华,像《春天的故事》里那种连篇累牍但是看得人津津有味的大辩论(才可以体现出他的才华)。我觉得安东尼奥尼和侯麦都是很懂得“人”的导演,只不过安东尼奥尼更多是用经验直觉在拍,侯麦可以给你总结方法论。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侯麦后期描写人简直炉火纯青,让人相信这个人,这种事情就会发生在你的身边。并且让你陶醉其中,觉得自己也能发生。(白日做梦)
电影中很多桥段都前后呼应、严丝合缝,看似与剧情内容无关的狮子星座早在前半段的派对上一语成谶预言了皮埃尔结尾的好运,前后两次小提琴的演奏代表了皮埃尔两种天差地别不同的心境,结尾处皮埃尔大呼来我家开派对继续了他还未清醒的派对梦。你如何看待这些前后呼应?这些桥段体现了侯麦怎样的作者性?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作家?你是否喜欢这种写作手法?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因为剧作还是早期的侯麦,能做到这些我觉得也不差,这些前后呼应的东西,对我来说其实很加分的地方。
场刊嘉宾 IcrusJoe
我觉得还是一种处女作的尝试吧,虽然有些刻意但还挺不错的
特邀嘉宾 暗夜骑士
暗示一方面体现半遮半掩的文学性,另一方面暗示同样也是候麦嘲讽布尔乔亚的手段,赋予观众一个全知的反讽视角,也是道德高地。我觉得这种全知的道德高地也是候麦在揶揄布尔乔亚的观众们,候麦的作者性在这就呼之欲出了,既是那种以不同视角来描写资产阶级的复调,和其拙劣模仿者洪常秀截然不同的调门与路径。
皮埃尔的奏鸣曲被那封带来遗产的电报所中断,而也正是那首未完成的奏鸣曲才让他的好友认出他来并告诉他再次继承了遗产,看上去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完结,但是你认为他在结局真的摆脱厄运并走向人生巅峰了吗?如果给电影续写一个结尾,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他这个人物并没有得到改变,即使继承财产他还是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场刊嘉宾 IcrusJoe
继续苟且偷生。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我觉得他不会再正常生活了。
特邀嘉宾 暗夜骑士
我觉得候麦这部新浪潮发轫作如果需要一个上扬的反讽结局的话,重走上人生巅峰才有小布尔乔亚理会人间疾苦的升华。候麦的结尾很不错,我决定不作修改。
助理主持人 Carter
那我就保持“小布尔乔亚”的结局吧:(
那首未完结的奏鸣曲贯穿始末,试想如果男主角一开始并没有收到继承遗产的电报,你认为他还会完成那首未完待续的奏鸣曲吗?他的命运会如何呢?
场刊嘉宾 A7M2带位员
我觉得可能会,他说不定会真正完成这首曲子。在金钱面前,人反而会迷失,会选择放弃,因为他所追求的已经有金钱帮他完成了,所以就走向现在这个结局。
特邀嘉宾 暗夜骑士
我还是觉得不会改变。
助理主持人 Carter
会,侯麦创作的主角不会抛弃自身的艺术性。
特邀嘉宾 宫阁的小可爱
我觉得按照侯麦的思路来讲,这个男主角只有经历了一系列人生苦难,才能完成这个作品。这可能是侯麦对自己体验生活写作的一种投射吧。
埃里克侯麦_狮子星座_1962
6.5
竟然是我近期所看过众多电影里感觉最吵的,对话也吵,弦乐更刺耳,完全不懂为什么要用小提琴把中后段装得那么满,环境音是听觉上唯一友好的存在。片中皮埃尔来到公园坐在旁边的三位女性闲聊工资跟旅游、或者在一个河边长椅上狗朝他吠,而观影的我就像那时的他一样,聚会场面里戈达尔客串的角色把唱针移开那刻我真是谢天谢地。这个感觉偏怪异,因为埃里克侯麦导演的其他电影里旁白和台词远比这部更多更杂。有句鲁迅的名言是“当我沉默著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稍作改动置于这个电影就是当它呈现默片状态时意蕴无比丰沛(如果没有小提琴的话),化身有声电影就格外显露其单调。当然这部埃里克侯麦导演处女作里可以看到法国新浪潮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继承,相比于戏剧化故事更在乎中立情绪和纪实精神,若在六十年前看到一个人在银幕上硬生生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估计会大为震惊吧?
占星术是最古老也最正确的科学,片名的“狮子星座”是个贬义形容词,漫游巴黎时镜头单将其身体置于城市环境中就足以达成对其个人性格的嘲讽。按照迷信说法,皮埃尔大概不止是狮子座,还是多血质,自尊心高又极为浮躁。沙丁鱼罐头洒掉时他最在乎的是那条裤子,六块钱支付不起面包就不要了,但80法郎的除污剂不生效便直接扔掉。按马斯洛理论,他作为人的需求即使在最困难时也跨越一二层生理、安全而直达后面的情感、归属和尊重,欢庆与落魄之间获得拉康所谓“镜像体验”,想象界与象征秩序产生混淆。精神世界只剩虚幻投注,自我被指认成他我。
巴黎很肮脏,建筑很肮脏,砖石很肮脏。皮埃尔指桑骂槐借物件材料来喻人,侯麦导演做法也一样,以巴黎城市景观反映社会的人心趋附。《狮子星座》故事很简单,像《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一篇,让皮埃尔的周围环绕一群张乡绅和胡屠户以制造出大起大落时不同呼应方式。
对固定命运的迷信在派对上被不断提及,阻碍人们认清命运的正是认不清自己。但自我定位的失败或许不仅仅是源于性格,也同样是整个巴黎的风气问题。他切换着不同身份,最终于露天餐厅演奏小提琴后才完成了自我认同,不是巴龙、不是易吉道尔、不是卡萨尼克男爵,这瞬间近似俄狄浦斯寓言里所谓“人总在逃离命运的途中才遭遇到真正命运”。
然而在所有人应当为其高兴时,约翰福兰索瓦告诉皮埃尔基督徒死了,你继承遗产再次成为百万富翁。单凭一句话,他再次疯癫,仿佛记忆丧失般狂欢着让所有人都去他家饮酒庆祝,他也又一次回到“狮子星座”对其“无法认清自我”的嘲讽之中。他的仕途取决于固定命运,取决于派件里伯母的遗嘱,取决于报纸上兄长的意外。毫无疑问,占星术是最古老也最正确的科学,人生境遇是单摆所做的简谐运动,高了因认不清自己而下坠,低了再因认清自己而上升,总有某样超出感觉经验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指向平衡位的回复力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