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版《三大队》刚上映1周,剧版《三大队》突然来个急转弯火速定档12月21日,似乎要借着这热度余温暗暗跟影版较量一番。说实话,有秦昊在我还莫名期待的,但前4集看下来,剧版呈现得一言难尽——虚浮的人物、虚浮的台词、虚浮的废镜头、虚浮的桥段设计,与原作的强叙事性、纪实性完全背道而驰,更何谈悬疑、犯罪二词。(看到第7集,已弃坑)
看完张译的影版,我特意找深蓝的原作读了一遍,整篇文字短短不到一万字,可丰富塑造的空间很大,故事结构、人物原型特别适合刑侦片的改编,有急转直下的戏剧冲突,有孤独但坚毅的人物执念,最重要的是它是纪实文学,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
剧版《三大队》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编,填充了大量原作没有的人物和情节——正是这些凌乱的 填充”而非“丰富”、生硬的“变更”而非“完善”导致极大地削弱了原作的纪实性。原型案件发生在2002年8月22日,剧版改为了1998年4月12日,背景城市改为了架空的“宁州市”;原作是三大队负责的刑事案件,剧版增加了个二大队队长,与三大队联手负责案件的侦破;原型三大队是确确实实的刑讯,队员都给犯人上了“手段”,最后参与审讯的均被判刑入狱,其中队长程兵被判刑8年,剧版改为了秦昊在审讯中忍不住砸了犯人一拳,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1年;原型王大勇和王二勇是空调安装工,凭借经验攀窗入室盗窃,剧里改为了王大勇曾经是民兵,在盗窃过程中意外获得了一把手枪,直接枪杀了两人后逃逸到宁州,随后又在宾馆内遭遇“仙人跳”又开枪击伤一人,最后才犯下强奸杀人案;原作程兵是获刑后其妻子与之离婚,剧版改为了在办案前妻子就急着要程兵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剧版为了凸显三大队的办案能力,还特意在开头加了一个抓捕毒贩的剧情;增加了犯人的女儿和奶奶两个人物,程兵女儿跟犯人女儿居然还是同一天生日……罗列到这里头已经开始痛了,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莫名其妙、不考究前因后果、跳脱故事逻辑的情节改动累加起来,导致了前后故事充斥着一种违和感,凌乱得像低端AI生成的初级脚本。
本剧导演邢健均也同时是编剧,他似乎热衷于把一些东拼西凑的热门刑侦悬疑剧的设定搬过来缝缝补补:疼爱女儿却即将离婚的刑警主角,两个不同办案风格互相较量的刑警队长,围在队长身边的女性刑警新手,一智一莽的罪犯兄弟……每一个设定似乎都能从往年热门的相关影视中找到一些影子,看起来挺有趣挺热闹,但一旦合在一块就水土不服、互相排斥,游离于原作的内核,背离了原真性这一初衷,像一部更换了所有零件却行将散架的机器。
第七集中经典的一幕,强奸杀人案受害者家属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才能够对当年因调查自己案件才失去警职的三大队队员发飙,说出“犯人还在逍遥法外你们却在大吃大喝,还要不要点脸”的昧良心的话的?
改编不是盲目地往人物身上塞一些奇怪的设定,而是一定要贴合故事调性,紧紧服务于剧情和主题,深思熟虑地进行取和舍。如原作中交代了各地流窜作案的盗窃犯惯用的手段——
“河南团伙喜欢‘溜门’,贵州团伙擅长撬锁,而惯用‘攀窗’入室的,基本都是四川那边的”
——犯人两兄弟的籍贯、职业跟“攀窗入室盗窃”是对应的关系,如果能够在这一点上拓展一下,塑造好罪犯的地域特征,根据地域性的作案习惯、职业来展开调查,前后逻辑是不是会更通顺合理一点,年代感和生活性是不是就更强一点呢?糟糕的是本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了能够为剧情添彩的细节,却添加了臃肿的、与故事脱节的、尴尬又俗套的设计,如开篇抓捕毒贩,姑且不说几个警察大摇大摆地跟着嫌疑人进了无人的巷子里,女警擅自行动最后果不其然被持枪的毒贩抓着当人质,在队长的眼神示意下挪开双脚,最后秦昊成功击中毒贩脚部,回局里还得意互夸起来了,请问这是刑警办案还是小孩子玩角色扮演?此类画蛇添足、自鸣得意的毛病本剧中不可胜数。
从剧版画面中的建筑风格、植物类型来看,很明显剧版故事是发生在广东、福建一带。我去求证了一下,公安局的取景地就是在厦门兴亚院,但剧中所有角色说话口音竟然全部是字正腔圆的北方人语调,程兵更是浓浓的的东北大碴子味儿,拧巴得让人难以沉浸。
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剧里秦昊审讯时系因情绪失控冲动打了犯人一拳,最后怎么就会获刑入狱十一年呢?!诚然,1997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看起来似乎有法可依,但这个情形真的可以机械性地适用吗?判刑时不考虑情理、动机、目的的吗?悔罪、初犯、犯人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均可以影响到最终的量刑裁决。最简单的道理,原型中持续性的刑讯,“打断了三根拖把”,最后致死才判了8年,剧中无法判断犯人死亡是程兵的一拳所致的情况下,居然判了11年,荒诞感在此刻瞬间爆棚,整个故事也悬浮了起来。
虽然原作没有多少笔墨写程兵的个性,但从其对王大勇上私刑、出狱后孤身一人苦苦追寻真相、不报警要亲手抓王二勇、对民警的挽留微笑摇头等少数片段中,我们仍能窥见一个嫉恶如仇、信念坚定、沉稳干练、隐忍寡言的老刑警形象。本剧中,我怀疑导演从未认真思考过人物该如何好好地塑造,面对有犯罪前科、重伤过警察、枪杀过两条人命又逃窜到本市继续开枪伤人的危险系数极高的两名罪犯,秦昊所在的三大队,在整个办案过程中,无论是开会、调查、走访,全程都嘻嘻哈哈吊儿郎当的,不是在询问证人的时候漫不经心,就是嘲讽二大队办事无能,时不时互相捧几句程队的场,时不时又劝程队回去跟老婆认怂,一边表现得像是初来乍到处处新奇的入门小白,一边又苦口婆心充满爹味地拉着程队说教做事要冷静,程兵的妻子一边已经签好离婚协议书甚至法院见了,一边又在法院宣判时流露出如此担忧和悲伤的神情(不是说不能伤感,能走到离婚这一步的感情不应该是失去爱人的悲伤,这又反映了离婚这一设计是多么多余)。说到这里再提一下各位演员的演技,除了秦昊和刘乃文,其他人说句实话,在缺乏有效合理的调度的情况下,演技粗糙又生硬,尤其是那个女警,如此多的镜头和桥段中竟几乎没有一个能让人入戏的,台词能力差到离谱,僵硬的表情和动作严重拖累其他演员。
秦昊在悬疑片中也算是常客了,《无证之罪》的严良,《隐秘的角落》的张东升,《漫长的季节》的龚彪,哪一个角色演绎得不够特点鲜明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可在此剧中他却大多是飘浮游离的状态,导演根本不明白怎么从原型中抓住人物性格的核心,也不知道想要让演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变化,要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情绪,当需要他刻不容缓地找到犯人的时候,他跟二队长贫嘴和争功,招呼几个队员三三两两地进小区,却不知道不应押着背着手铐的嫌疑人走路,面对持枪的毒贩、窝藏大勇兄弟的六子、倒卖金条的黑贩甚至家里催离婚的妻子全都是一副捏着腔调、轻浮无谓的样子,丝毫察觉不出情绪的变化,就连坐了近十年牢狱出来,还是波澜不惊、松松垮垮的状态,肩膀也总是不自觉歪斜着,似乎十年间的巨变没有在这个角色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像一个重复某种程序不会更改的机器人。
由于原作基本由别人之口陈述,人物对话这一部分是空白状态,这尤其考验影视化的台词设计。在纪实性的悬疑影视剧中,聪明的导演懂得通过人物动作、镜头特写、背景音乐等的相互搭配,来代替角色的台词交代事件和烘托情绪,越是精炼的语言越能体现创作者的功底,相反,越是低级的创作者就越容易从台词上钻牛角尖,增加大量无用的废台词会严重降低剧集的观感。本剧恰恰犯了这一忌讳,第一集吃饭,一群人台词又扯诺基亚又扯国足,第二集查监控,车上“突发奇想”说了一大堆“要是每个路口都有监控,每个监控都能回放,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他们就看下个路口的监控,这样顺着路线……”啰嗦无趣的台词,看似年代感十足,实际上完全可以精简掉,从服化道和场景设计中营造出年代氛围,并在背景中隐藏一些年代和故事的线索和彩蛋,交由观众在看剧过程中去发掘,比起用台词平铺直叙说出来要高明得多。
剧里几乎还给所有的NPC设置了废台词,我来举几个例子就知道这些台词的设置有多没有营养、多么不考虑与前后情形的衔接了。
询问发现面包车的人,二队队长:“你好,这车什么时候停这儿的。”(这会儿一个警察正在做笔录呢,他跑去打断又重新问一遍)群众:“什么时候停的不知道,早上起来啊就停在那儿了,正好堵住门,当时挺生气的,可车上也没人啊,我就发现啊车钥匙在车上,就帮他挪挪吧,结果打不着火,一看车还没油了,有一堆带血的纸,然后那车门上也有血,就感觉不对劲,就给你们打电话了。”石头:“行啊,警惕性挺高的啊你。”群众:“那自然,我以前在单位是保卫科的,晚上经常巡逻,有一次啊,我一个人值班,进来俩贼,我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俩摆平了……”
大篇幅臃肿无用的台词交代,这一段落完全可以拍成程兵对面包车的勘察后自己有了一个初步判断。
让网吧老板调个监控,老板:“一般的监控啊,都看不了回放,我专门买的这个硬盘录像机,昨天晚上十一点是吧。光上半年我就丢了两主机,鼠标丢了一堆,全是这些上网的孩子偷的,后面我一咬牙我就买了这个,贵,你别说,真管用,再也没丢过东西。”
这段台词整个就是大浪费,完全可以删去,现实是会有这样健谈的群众,但在影视剧中的内容和台词,一定是经过精心甄选和剪辑的。
钓出出手金链的黑贩子的事情后,导演又给了段女警悄悄问程兵“程大,你真能看出来那金子是不是项链熔的?”情节,也是无用的台词,程队的问询能力从前面对话中已经展现出来了,这段属实是想展现女警清澈质朴的大脑。
宾馆老板举报发现疑似王大勇兄弟,在走楼梯准备抓捕的过程中:“来,他们俩都在上边呢,这边。警察叔叔,我跟你说,那俩人看着就不像好人,就跟我猴哥说的一模一样,一个人长得瘦长脸,个子不高,另一个人,壮壮的,是个国字脸……”
这段台词不仅啰嗦,还一直说到嫌犯的房门口,基本就差大声通知嫌犯警察来了,程队才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人物蠢得简直没边。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剧的大多数剧情都由粗糙的台词来推动,且台词设计真的是一塌糊涂,没有任何有效信息却生硬地插入故事中,自以为“接地气”“生活化”,实际却乏味、空洞而虚假。
最后再说说这部剧的镜头和转场,本剧目前唯一值得称道的镜头和转场,就是秦昊在受害女孩家中阳台那一段长镜头,从命案现场到犯罪时刻,从清晨追溯夜晚,咫尺之间,交错着刑警、罪犯、受害人几条轨迹。除此之外,好多廉价空泛的镜头和转场,举个例子,大批刑警在废墟民房中搜查,有俯拍有固定镜头也有跟踪拍摄,但可惜永远找不到重点,只是象征性地表现搜查人数之众,一堆人排成列穿梭在拥挤的小巷里,看似场面挺大实则凌乱无序,丝毫没有体现警方专业性的部署和调度,明明都暴露在空旷的废墟中一览无余了,还握着枪表情凝重地互相点头,俯拍中一位警察还踮了踮脚往围墙里看真把我看笑了,视角明明啥也看不到就继续往前走了,可想而知粗制滥造如此地步。最典型的就是审讯王二勇时,秦昊往王二勇挥拳的镜头,这是本作品急转直下的转折点,戏剧冲突的重要一节,本来王二勇的嚣张情绪铺垫得挺好的,到需要程兵情绪爆发的时候,导演先是剪了一段受害女孩的画面,再安排了几秒从程兵背面拍的慢镜头,又弱化了这一戏剧性的冲突,毫无戏剧张力。当然,人物动作也是羸弱的无以复加,警察追踪和抓捕时的动作,毒贩逃跑的动作,受害女孩挣扎的动作等等全都毫无力度,不想再赘述了。
陈明昊饰演的王大勇辨识度是很高的,冷峻又狠辣,李乃文这个演员是第一次看,我觉得也挺有辨识度。可惜魔改后漏洞百出的剧本、空洞虚浮的人设、臃肿乏味的台词、无效的废镜头、无意识的镜头调度,枉费了秦昊、陈明昊、李乃文几个好演员的表演,最终让本作品从纪实文学沦落为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服化道也许是除了主演演技之外唯二可以称得上做的不错的了。
更新:某些剧评真是神奇,几十个点赞竟然都是同一时间点点的,佩服。
吐槽贴,真的无奈。
我是如此的爱秦昊,爱隐秘的角落爱漫长的季节。
兴冲冲来看三大队,结果就像看到了中学生拍的试验品,实在是一个字:乱。
导演功力太差,镜头乱剪辑乱。距离辛爽剧的完整严谨写意大概还有800条街道。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他也看起来不知道怎么表达,经常本应停留的部分开始切换镜头,本来该切的部分又不停的给特写。真的是莫名其妙的镜头,莫名其妙的切换,毫无章法可言,节奏无比混乱。
第六集秦昊趴在七叔身上,眼泪呢?表情呢?定格呢?一场本来很有张力的戏让秦昊这种演技派吃瘪。然后一大堆人在饭店吃饭,门外突然出现一个受害者家属,简直莫名其妙,毫无运镜,毫无过渡,直接出现!直接冲进包间!这是啥编剧水平?!
还有程大去学校找女儿的一段,简直就是强行安排冲突,非常刻意,功力差到令人脚趾抠出三室一厅。所有人都强行降智,什么主角在围观孩子面前挨打,什么女儿在所有学生围观众目睽睽之下走进保安室,怎么滴学生八卦保安跟着一起呗,也不驱散观众呗,就来来来大家一起来观看呗。你们想想这种导演和编剧的审美和逻辑吧,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对现实生活的了解。
第六集老马和小姑娘在远远的看正在洗车的程大,一个背影在洗车,毫无表现力的镜头,结果编剧安排了这么几句话从老马口中说出来:彻底变了,以前的锐气彻底没了,整个人呐,颓的不行。
首先,这种话好的编剧你们猜猜需要从剧里一个嘴巴讲出来吗??这难道不是应该拍出来的状态?让老马这俩人远观沉默,比什么都好使。编剧就很小学生,一定要把答案念出来,而且是多次念经,导致极其的割裂,简直在背台词,白瞎了这么多好演员。还记得《隐秘的角落》导演是怎么没一句台词,仅仅用一根头发就表现出朱朝阳的疑心吗?又怎么用一根录音笔和拉链声说清楚了多个人多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次,不止因为导演差,镜头没给对,秦昊这次也是演技扑街,完全没有把“锐气彻底没了”这几个字演出来。根本没有把队长十年牢狱的印记演出来,也没有把队长该有的落寞和执着演出来。还记得狂飙里唐小龙出狱那场戏吗?只几个镜头,就把长时间坐牢出狱的懵逼、落寞、空洞状态演的淋漓尽致。秦昊没有,就是个随时准备再开挂的警察。最后,妆发造型为什么给秦昊不安排?是没钱买白头发了吗?连配角都安排的不错,结果秦昊十年出狱,好像去了一趟公园回来,面部容貌整体气质完全没有变化。真的可以解答来自星星的你千颂伊的疑问:十(几)年前的大叔,容貌一点没变?对,人家是外星人。
还有嘴里说着分散进小区,不要打草惊蛇,结果前后几组人大概分别相距两米进门的,后面还羁押着嫌疑人,从正门大摇大摆的进入!这是正常人写出来的剧情吗。爆哭
还有其他的不提也罢。
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几个配角的演技了。最厉害当然是陈明昊,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这种镜头不多的情况下,直接几场戏就立住形象,而且和漫长季节完全不一张,剧抛脸,非常厉害,特别厉害。还有他的弟弟二勇,也是在几场戏内就把性格特点演的淋漓尽致,非常真实。当然还有老戏骨七叔,脑梗后遗症演的到位,一点不出戏。
后面看不下去了。
这是一个分割段。
12月25日。跑回去重新打开了《隐秘的角落》第一集,看了下表,大概用时28分钟,所有人物登场:推人下山内心隐秘汹涌澎湃但不动声色的张东升,要离婚的东升妻子,不受欢迎的学霸朝阳,福利院逃出来有坐牢爸爸又偷东西的严良,哮喘的普普,不关注心理健康只得意学习的大娘子朝阳妈,油滑的“李丰田”,善良的陈警官,甚至连朝阳班里二号学霸小敏和他爸都给顺便刻画了,每个人物仅用一两场戏就打出了slogan ,而且交叉之间的关系都给清晰了,每个人性格特征鲜活生动,台词都是有意义且为人物特征服务的,非常精妙,看了大呼过瘾,瞬间沉浸,根本不用出戏,只怕陷得太深。
对比本片,六七集过去了,你可曾对三大队程兵手下的每个人有什么性格特征的印象?除了一个冲动的脸熟“王阳”,一个开篇尬跑巷战的人质女警,其他人都在打酱油,因为没有刻画。没有为角色而建立的场景、对话,自然感觉不到鲜活的人物。心塞。
————拔刺之电影三大队观影归来————
2024.01.05
回复里有很多人看过了剧版和影版,也有人对比分析,因为我一直没想着要去给两个版本怎么对比一下,所以不曾探讨。今天刚好闲暇,去影院“拔刺”了。
简单来说,个人认为电影《三大队》主旨明确,灵魂人物的精神内核抓的又准又实,孤胆英雄的隐忍、艰难和执拗都表现出来了,加上张译较为理想的演绎,可以给到三星半的成绩。
张译演这个戏在他的舒适圈内,他很适合这种坚强、执拗、一根轴劲的角色,也能轻松拿捏意气风发和落魄、得意和失意、富贵和穷苦这种完全相反的状态,可以飒也可以怂,对他来说,这些表演都是信手拈来,因为演员人物底色里和程队有某些相似性,所以演出来很流畅,也比较自然。几个配角个性也比较鲜明,着墨均衡,都给安排了富有人物特征的出场和台词。
先p个s:为了防杠,防止扣给我什么拉踩的帽子,我先表达一下我对秦昊在《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一角的认知:可以封神,可以得遍天下影视大奖!只是这次在剧版三大队里演的不好。
影版在核心表达上与原著契合的较好,就像命题作文没有跑题一样,其他旁枝末节就是在基础之上的修修剪剪了。整体来说,影版的流畅度,编剧、剪辑、人物表达等比剧版强多了。但我仍然觉得没有达到预期,其中煽情的片段过于多了,整个节奏也比较慢,有点电视剧的风格。几度风雨唱了好几遍,有强行煽情的嫌疑。在墓地五人决定去继续追凶的一幕也有点尴尬,一堆坐牢几年的人,场景又是在墓地里,决定了你们就去好了,但几个人一定要轮流激昂的表达一番,慷慨陈词一个都不能少,也不怕惊了其他亡魂,还好最后一个“我执”兄弟有个收口,不然那个片段脚趾抠城堡。几个配角追凶后期相继退出的表现手法也过于生硬,不用非得一个个直白表达,这是电影手法运用不足。再有就是音乐的剪辑不是很到位,张译第一次喊“动”的时候,还是在当警察,那会儿找到了线索,其实是很激动人心的,但是背景没有一点儿音乐,我个人觉得这导致把本来该有的表现力削弱了。
总的来说,影版是合格作品,优点缺点都很明显,比剧版强多了——我认为,谢谢。
一个好看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不管是问观众还是创作者,大家心里应该都会有个统一的答案:那就是“强叙述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角色”。这二者是一个故事能否被称为“好看”的标准。不过在这两个标准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个很难达到的标准,那就是“内容的信念感”。
前面两个标准能够同时聚齐在一部作品里,已经算优秀了,起码可以说是一部好看的商业故事。看了这么多年小说和电视剧,能够同时聚集“强叙述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角色+表达的信念感”这三个标准的作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当年在朋友圈里看完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的任务完成了》,就觉得,这个故事少有地把好故事的三样标准都聚齐了。
在《三大队》故事里,一个警察历经种种磨难,从云端跌落淤泥,经历生活各种愚弄……这一点达到了“强叙述故事情节”的标准。
男主程兵和一众配角个个性格突出,尤其男主那种执着的性格,让人看完印象非常深刻……这一点达到“角色个性鲜明”的标准。
男主角用了十几年去做一件多数人觉得没必要且艰难的事,并且最终还把它做成了……这一点也符合了最难达到的第三个标准“表达的信念感”。这执着的信念感给了这个故事灵魂。
说一千道一万,《请转告局长,三大队的任务完成了》作为一个故事大纲是很优秀的,但是要改编成电视剧,难度就非常大了。毕竟这篇原著小说太短了,里面很多细节都没有交代,加上这个原著故事里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人物众多,所以也就出现一个问题,编剧在做剧本改编时,要加大量的原创情节进去,才能使其成为一部丰满立体、可以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艺术作品。
电视剧《三大队》首播的三集拍得不错,既保留了原著里最打动人心的信念感和故事性,同时也补全了原著里没有交代的细节脉络。
剧集的情节发展,从各个维度还原了前因后果,无论是程兵等人的无奈(第三集开场,一个长镜头,明面儿上说的是程兵与犯罪嫌疑人王氏兄弟“擦肩而过”,暗地里表明了程兵因“失误”——近在咫尺确没将恶人绳之以法反而还铸成大错——而感到愧疚),还是王氏兄弟的作案动机,剧版都较为丰富且立体地展现了出来。
同时,于刑侦外增加的生活化片段,让剧里的角色“程兵、潘大海、王大勇、林颖”地形象更加立体生动。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嬉笑怒骂,他们的聚散离合,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说到演员方面。这几年秦昊跟开挂了一样,从《隐秘的角落》里阴狠的张东升,到《漫长的季节》里油滑的龚彪,再到剧版《三大队》里执着的程兵,个个都是难演的角色,但从角色的出圈程度就知道,这几个角色都被秦昊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一直很喜欢秦昊的表演,关键的一点就是秦昊身上有一种松弛感,自然,接地气,没有过多表演的痕迹。这跟《三大队》剧集里这种现实警察办案的气质非常符合,让人观看过程中完全不会出戏。
除了秦昊,《三大队》里另外两位男主演,李乃文、陈明昊分别饰演的潘大海和王大勇也都非常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陈明昊之前还《漫长的季节》里跟秦昊搭过戏,也演得超好,这次二搭让人更加期待后面的表现。
作为一个反角,王大勇不能仅被塑造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剧版的他甚至还透露出一种人类本有的情绪。作案时,他有脑子,不到万不得已不下死手,看见女孩醒来,先是敲晕,直到不受控制的弟弟干了那件无法挽回的事儿后,出于顾全大局的考量,大勇才下了狠心。同时,这些行为都能看出大勇对弟弟的庇护(杀人的事,从不让弟弟沾染),一个仍存有兄弟情的恶棍形象就此塑造完成。
这里提一嘴,就连二勇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
几位演员的表演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对手戏把剧情都演活了,每一个细节和反应都很真实,让人相信这完全是故事里角色做出的选择。
这几年悬疑剧很火,但悬疑刑侦类影视作品门槛很高,要想让刑侦剧气质落地,就得在细节上下功夫。《三大队》的故事来自现实,在破案流程上做得非常详细扎实。
而且作为一部群像戏,《三大队》对“警察、法医、家属、罪犯、路人”各个角色的刻画都很真实。主角团的每个人都性格鲜明,从一开始出警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因为办案受难后的憋屈不甘,以及沉沦于生活中的无奈,这些特点都在剧集中表现了出来。在刻画办案线索时,同时把主角团程兵、王大勇、王二勇的性格以及生活也详细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另外,程兵与妻子、女儿间的关系,以及二大队队长潘大海的态度,这些都让人感受到,剧集里的角色跟戏外人一样的困顿、努力、挣扎。
在一场又一场戏中,那种言语交锋、对峙、恳求和绝望,都让人揪心,各种情绪仿佛要破屏而出。
说到底,《三大队》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还是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感。在最普通的生活里,做最执着的事。这种在平凡生活里孤注一掷的绝命狂花气质,让观众看到艺术作品超越现实生活的部分。这个故事的反差之强,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性的冲突,让人激动,灵魂颤动。
大部分普通人在遭遇巨大打击后,都是选择向命运俯首称臣。而男主程兵则选择做命运的斗士,他是露出水面的冰山,是喷发的火山,他生命的动力在于追寻内心的秩序以及心中对正义、对公理的坚守。
剧版《三大队》前三集其实是对程兵等人之后受挫但仍一直决定追凶行为的逻辑铺垫。而在我看了,程兵的“执”在于一种无可奈何。第三集,面对二勇的挑衅,程兵动了手。为什么?因为二勇说:即使我做了这么多坏事,你们还是没法定我罪,因为你们没证据,而且我的手是干净的,杀人的是大勇……二勇的嚣张以及所反衬出的自己的无奈,是刺激程兵的关键。剧集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细节,让程兵的怨(执念的原因)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让我想起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里讲的一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悉达多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选择了一条与世俗不同的求知之路,经历种种苦难,终于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精神安宁。从另一个维度来说,程兵也是一个“悉达多”式的人物,为了心里的信念,可以踏遍世间路,用一辈子去追凶,不破楼兰终不还。
也许正是这种决绝又执着的毅力,让人看到普通人打破平凡生活的可能,这也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现在剧集才更新3集,入狱后的程队、出狱后的程兵又将面临哪些困扰,三大队的兄弟们又将在怎样的契机下回归,大勇这段时间又经历了什么……已经期待接下来的剧情了。
不想拉踩,只单纯说剧版与原型真实事件相比,魔改现实。
几个简单的例子。
第一,程兵的妻女。原型程兵坐牢多年妻子一人养女儿承担重担,出狱后产生隔阂是人之常情,离婚也没什么问题。剧里却把妻子改成了因为程兵职业工作忙而闹离婚……程兵可是最受崇拜的三大队队长风光无限,家属为他骄傲才对吧?难道现实中的警察家属是这样的吗?另外,剧版24集篇幅过长,注水不是让你抖机灵的。就非要把主角女儿的生日和犯人女儿设置成同一天?就非要描写主角女儿有多惨?前因后果是什么…为了戏剧性吗?
第二,受害人家属。原型事件里,受害人家属很感谢程兵,他们在程兵判刑的时候,甚至跪在检察院门口希望能免去刑罚。剧里呢?却描绘了一个胡搅蛮缠阴阳怪气的受害者家属形象,甚至掀了程兵的饭桌,讽刺他责怪他,还到警局闹事。为什么要抹黑受害人家属?现实中的他们失去了女儿已经够惨了……
第三,犯罪者。原型王大勇王二勇父母早亡没有妻儿,凭借空调维修提前踩点,反侦查能力极强,所以一直没被抓到,而且被抓到后兄弟互相甩锅妄图脱罪。剧里呢?兄弟情深揽罪,给强奸犯配了女儿和母亲,还把母亲设定为胡搅蛮缠的形象,我不想知道坏人有什么苦衷,我觉得坏人在犯罪那一刻已经不值得同情了。另外,犯人被仙人跳、毫无计划随机杀人抢劫,还正大光明地板上画地图,还不擦掉给警察留下线索,这么降智,用得着追凶十二年吗……
总结:
改编不是胡编,这就是另一部《我本是高山》罢了。程兵追凶12年为的是心中的一口气,他觉得对不起还躺在冰柜无法入土为安的受害人,对不起受害者家属的期待,对不起三大队的兄弟,对不起死去的师父,对不起自己心里那身警服。一件事能坚持12年,最本质的一定是出于他个人的信仰,而非外界因素的推动。
如果这是一部普通悬疑剧,那我觉得它除了主角光环太强反派降智,不难看。但你说这是改自原型真实事件,那我觉得魔改了现实,不尊重原型,不好看。
12月27日更新:最新集已经变成东南亚追凶了…程队和凶手都快被塑造成神了,程队除去前刑警身份也只是个普通人啊…ps看到程队这个肚子有点出戏,前是刑警队长后是多年牢狱一心追凶的角色,这身材感觉追不动啊
6,我还是太保守了,没想到这剧能让程兵妻子再嫁生子,让程兵和强奸犯王二勇的女儿互相救赎?你这让现实中早就复婚的程兵原型夫妻看到,人家会怎么想……
2024年1月9日最后一次更新:最后还是把这剧看完了……剧情已经无力吐槽,最后一个不能接受的点吧,就是程兵出狱前后几乎外貌没啥变化,更离谱的是追凶十二年前后依旧没啥变化,可能青春永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