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编写美好时光(港) / 他们的美好时光(台) / 她们最好的 / 他们的最好时光 / Their Finest Hour and a Half / We Happy Few
导演: 罗勒·莎菲
主演: 山姆·克拉弗林 杰玛·阿特登 Nicholas Murchie 理查德·E·格兰特 亨利·古德曼 蕾切尔·斯特灵 杰克·休斯顿 比尔·奈伊 阿曼达·鲁特 帕特里克·吉布森 Darren Clarke 艾德·伯奇 丽莎·伊万斯 Richard Bevan 盖比·奇亚普 阿曼达·费尔班克-海恩斯 莉莉·奈特 弗朗西丝卡·奈特 阿尔菲·斯图尔特 杰伊·辛普森 保罗·里特 埃迪·马森 克劳迪亚·杰西 斯蒂芬妮·海姆 娜塔莉亚·鲁米娜 海伦·麦克洛瑞 丽贝卡·赛尔 杰瑞米·艾恩斯 杰克·莱西 米尔斯·理查森 戈登·布朗 休伯特·伯顿 迈克尔·马库斯 埃莉·哈丁顿 艾玛·康妮芙 嘉芙莲·哈里森 凯茜·墨菲 克里夫·罗素 Lee Whitlock
上映日期: 2016-09-11(多伦多电影节) 2017-04-21(英国)
片长: 117分钟 IMDb: tt1661275 豆瓣评分:7.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关于女性主义的电影,有很多不同的拍法。有些是冲突的、刺激的、性感的、严肃的……一说起这种类型的电影,第一个冒出来的形象,大概是影片中Phyl那样的女强人,果断利落,咄咄逼人,着裤装毫无女性的妩媚,碰上这样的女上司,想想就会肝颤。
然而,Their Finest的女主角,Catrin一看就不是这样的形象。她温柔含蓄,眼眉之间还有着演员Gemma扮演Tess的时候那种羞怯和一往情深,正是男性最喜欢的形象。而Catrin的性格,在二战时期,经历过女权运动洗礼的英国社会,也是最讨巧的。她不传统,有自己的事业与追求,愿意为爱勇敢私奔;但又不太过特立独行,她给自己买戒指,扮成已婚而避免议论,姓氏随男友,甚至连名字也跟着改成男友家乡威尔士的叫法。
在战时特殊情形下,Catrin抓住了机遇得以在电影业大展身手,她的敏锐与才华令众人刮目相看。而衬和她的性格更真实的,是她识时务的一面,她谦谦地推销自己的提案,获得一致赞赏认同之后,会羞涩地微笑着接受主管们的赞赏认同。编剧室的男人们做决定的时候,她会静静地在一旁听着,适时地插上几句话,给出几个好点子。
所以,影片也没有刻意制造男权与女权之间的冲突。男主角Buckley一开始独断霸道,看不上Catrin,更多是出于文化人的自负。唯一能触及神经的对白,大概是那句“如果你要做个女权主义者,就从整理干净办公室开始。”而面对Buckley对她的不屑和讽刺,Catrin则不卑不亢地回应,她赌气地把办公室整理一新,给自己腾出更宽敞的位置;当Buckley无视她的建议,她会继续争取,直到双方妥协达成一致;当Buckley开无礼的玩笑的时候,她则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所以,这对爱侣从一开始便不存在所谓的压迫或者针锋相对,而在插科打诨之间,爱意已明。
只有更激进的Phyl是清醒的,她一早便告诫Catrin,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男人们就会把女性塞回原来的盒子里,而他们会害怕,如果女性们已经不愿意再回去了。
片名Their Finest,取自于丘吉尔在战后的一篇著名演讲,it was their finest moment。确实,对于战时女性来说,尽管轰炸和战争让生活变得艰难,可这是她们参与社会,争取自己权利的finest moment。当适龄男子纷纷参战之时,无数的岗位不仅由女性担当,更是无可取代;而当需要全民动员的关键时刻,吝啬的男性才会愿意把聚光灯分享一部分给女性,所以,才会需要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反映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政治宣传电影。
战争和苦难是可怕的,它们会带来死亡、噩耗、恐慌、轰炸和拮据不安的生活,但同时它们也能赋权于人。这不仅仅是Catrin一个人,那些在轰炸废墟之上努力砌出新生活的普通市民们,战争赋权于他们的,是乐观的精神与勇气。而Sophie Smith,一个上年纪的单身女人,甚至不敢去停尸房认弟弟的尸体,却很快振作精神,主动提出会继续弟弟的演艺经纪人事业,她的魄力让Ambrose不再固执,更开启了事业第二春,她更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仅是女性,还有Ambrose,一个沉浸在过去的过气演员,他已经年老力衰,既看不上当下的影坛,而当下的影坛也看不上他,接到的都是敷衍的配角,聚光灯是属于年轻的面孔的。Catrin的游说,更是她的敏锐与才华,让Ambrose找到自己行将就木的演艺事业的新希望,这一段经历更改变了他,当Catrin因为Buckley的死而放弃编剧事业的时候,这一次是Ambrose来鼓舞她,“对于你和我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它,而不是让死亡笼罩着我们。”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足够女权,正是因为她不仅仅是关注女性获取权益这一单一议题,它关注的,是更多的弱势群体,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他们如何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更愿意挑战自我,接受改变,让自己成长。
而让Catrin成长的,还有爱情。她的第一段义无反顾的爱情,是出于对对方才华的倾慕,而愿意无条件地牺牲自我去追随他,因此,当Catrin有了自己钟爱的事业的时候,在对方眼中就是一种背叛。而她从来无需仰视Buckley。Buckley不停地赞赏着、肯定着Catrin在编剧事业的才华与进步,是两个编剧人的惺惺相惜让他们走到一起。对于我来说,无论是“你真漂亮”、“你好性感”,都抵不过“你比他们都才华横溢”“你最近的状态非常好”,我能感受到Catrin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中的甜蜜。当自己在所热爱的事业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都能被平等地赏识与肯定,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然而,爱情或许让人欣喜,也让人沉沦,当Buckley去世,关于电影的一切对Catrin来说都是触景生情。不过她最终选择记起的,是Buckley的信任与鼓励,促使她敢于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创意。来自爱人的声音,并非是她的禁锢,而是赋权于她,让她更自信的动力。
而这部影片既然是关于电影,必然也要来说说电影,电影不只是娱乐,更同样能赋权于人。银幕上上演着撤退中的喜怒哀乐,看电影的人们,同样跟随着影片一起又哭又笑,而坐在影院中的我们,看着银幕上他们大笑、流泪、紧张的时候屏息凝神、胜利的时候忍不住大声叫好,也一起跟着又哭又笑。Catrin在这些普通人的笑与泪中,感受到自己写的电影有多好,更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电影不只是给人带来一时的美梦与开测,电影是创造,它创造的是想象的空间,大胆的可能,让人去抗争、去乐观而能动地改写并创造未来和希望。这部影片让他们衷心认同女性的勇气果敢,认同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投入战争,为国捐躯,甚至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影片结束的时候,观众们感慨地说“这才是我们的姑娘”,这部影片让他们认可并由衷的相信,英国姑娘们不只是会做家务、料理花园、穿漂亮裙子和喝下午茶的,英国的姑娘,是在深夜,敢于违抗暴戾的父亲,敢于面对黑夜和波浪的不安,驾船出海直到数十公里外的敦刻尔克,把他们的孩子们安全带回家的姑娘。电影更能赋权于人,故事原型现实中的Rose写信告诉Catrin,她开始报读课程学习机械工程,真实生活中,因为引擎故障她们的船甚至没能开到公海,可是看了电影后,她想既然影片中的Rose有能力修理螺旋桨,那么她也可以做到。
Catrin更看到,自己作为女性电影人的意义。她的工作不只是写那些男性编剧人没兴趣的“婆妈”对白,正是因为她坚持不删减姐妹俩的戏份,坚持把剧本重点放在姐妹俩身上,正是她提出让Rose在剧情关键时刻把螺旋桨修理好,也正是她带着深情,以女性的敏锐与细腻所写的结局,让这部原本是国家机器的宣传品,能有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它写出的不是战争的恐怖和对人性的扭曲,而展现了战时女性的魅力与光辉。
这是一部向战时的伦敦人致敬、向战时女性致敬、向电影人,尤其是女性电影人致敬的电影。确实,这是their finest moment,无论对Catrin,对Phyl,对Buckley,对Ambrose,对Sophie,还是对Rose&Lily来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时局的特殊能让他们崭露头角。战争摧毁生命,带来绝望和黑暗,但有着坚强灵魂的人们,却不会怯懦,无论是战争、电影,还是爱情,都不是拘禁他们的枷锁,却赋权于他们,让他们去大胆创造,改写,想象一个从未想象过的未来。
我猜想李安一定會喜歡《Their Finest》,因為這部戲講的就是他一直執迷的創作之“戲假情真”,真實與虛構的命題——一如《色戒》中的王佳芝沈浸在假的角色中,卻奉獻了最真實的人性與情感。
《Their Finest》的故事建基於虛構,唯有時代背景是真實的,但又如何?電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創作人之手討論”真實“與”虛構“,catrin和buckley爭辯電影細節是否真實,而buckley卻堅信電影的重點並非對真實的複製。這番討論對於創作人來說肯定感同身受,尤其是寫劇本做過長篇累牘資料搜集的人更是心有戚戚焉。無論電影細節是否完全真實,創作人在虛構生命時卻投入了完全“真實”的情感,最重要的是看的人(觀眾)沈醉在“虛構”的電影世界中,同樣真情流露,或哭或笑,以此撫慰和釋放他們心中“真實”的傷痛。
除卻對於“真實”與“虛構”的討論,這部戲最有趣的地方其實是戲劇與真實之間的相互映射。戲中設計了相當多「戲」與「戲中戲」的互文。buckley要在劇本中寫一幕士兵去救小狗,這是許多編劇都知道的技巧(就像《繡春刀》中張震家裡的貓),讓英雄也有溫柔一面,令到角色更容易令觀眾共情。而有趣的是戲中的bill nighy身邊就正好有一隻小狗,bill nighy演一個曾經輝煌卻今非昔比的老牌明星,執拗頑固又不失可愛,那隻狗就恰好豐富了他的人設。
如果細看這部戲,bill nighy的角色其實完全是一條多出來的副線,頗有些功能化的意味,但其卻豐富了整部戲的節奏和喜感,以及提供了這部戲所需要的”明星光環“(buckley與catrin兩位雖是主角,卻全然不敵bill nighy的明星光彩)。而看「戲中戲」那位從美國請來的明星大兵carl,被硬生生加插在整部電影中,不就是為了提供“明星光環”,不正與戲外的bill nighy相互呼應麼?carl與bill nighy一樣,同樣是負責“喜感”部分,而戲中最有趣的是讓bill nighy教carl表演,令兩個功能一致的角色在「戲」與「戲中戲」中產生了連結。
互文更明顯之處,當然是主角catrin的成長。「戲中戲」敦克爾刻中的英雄johnnie身負重傷,最後靠他的愛人,雙胞胎之一rose去解救危難,一反buckley口中男性英雄為主的思維,頗帶著一份女性的自覺。而寫出這場戲的catrin在「戲外」的命運同樣如是,所以那場buckley的意外事故雖顯得melodrama,但在這部電影中卻成為了必然,buckley一開始是一個頗為男權的角色,總是鄙夷catrin的女性思維,並覺得「電影」天然是以男性角色為主的,但buckley的離開卻要逼著catrin獨立和強大,無論戲裡戲外,都要去完整真正的“女性”角色。
我喜歡這個電影安排buckley的意外發生於片場,令整個愛情故事與“電影”的關係更加緊密,及帶著一種宿命感。說到底,這部戲真正要說的還是「電影」本身。戲中有一段尤為動人,是catrin連夜寫完劇本,又重新虛構了一段她與buckley在海灘的故事。原本那一晚他們吵架散場,但在故事中,catrin卻讓自己回頭,向buckley傾訴了愛意。瞧,一樣是「戲假情真」,故事雖是杜撰,卻顯露了作者最真切的情感和期望,並借「故事」「電影」來自我療癒。
這部電影誠然不是那種art film,而且頗多商業上的計算,一如buckley聊「戲中戲」的劇本一般,要好看,有喜劇,結尾還要悲情、煽情,說起來其實不乏老套。但無論故事如何造作,這部戲中那份對於「電影」的初衷卻是尤為真摯的,就像最後catrin被生活打擊,打算放棄編劇之後,她去影院看了自己寫出來的電影,看到電影觸動了那麼多的觀眾,撫慰了他們在戰爭中受創的心靈,那種情境:感動、震撼、善莫大焉。
哪怕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苦楚,繼續書寫,雖千萬人吾往矣。用生命影響生命,這不就是「電影」的魅力麼?
发生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作为一场战争奇迹永远印刻在二战史册中。在短短九天之内,有338226人被从海滩救出。77年前危机四伏的敦刻尔克海岸,这个绝佳的历史时刻也势必会留在影史,在诺兰的「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这样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
以女性视角看二战,其实,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而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军官将领,无论是手持武器孔武有力的男人还是柔弱的女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着德军飞机、大炮、潜艇的威胁,展开了救援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以女主凯瑟琳被邀请参加以这些普通人为主角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的制作的故事。女性视角更容易抓住细腻的事物本质,从而打动观众,虽然一度不被团队里的男人们认可,薪水也不及男性,还被嘲讽比起写作,你不是应该收拾干净这间屋子么?
哪里有质疑声哪里就有消除质疑的实际行动。而好的电影的基础就是有个好的剧本,访问真正经历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姐妹花,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引导剧本中人物的心路历程。 不身处哪个年代你不会懂得这样主旋律电影带给广大民众的鼓舞和振奋。随着战争的恶化,面对生命的无常,电影就是心灵慰藉。看过很多二战题材电影,也不乏经典作品,但最喜欢的两部却是《美丽人生》和《你逃我也逃》,能让你哭是喜剧的最高境界,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对刘别谦用喜剧桥段电影戏谑法西斯保全大家也是各种兴奋。电影在那个年代啊,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法西斯宣战,虽然它不尽真实,不尽客观,但它确实是黑暗中的光明存在。
你惧怕黑暗么?不,因为没有黑暗就不会有光明。即便是空袭中整个屋子在震动,但也不能阻挡她的努力,笔耕不辍。那个年代,每一天都会有生离死别,身边的人也许会倒下、会离开你,我们活着的人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活下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的讴歌。还是电影人写给电影的情书,没有热爱就不会有热情,凯瑟琳在电影院泪流满面,失去爱人的她本来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继续创作了,但在电影院观影之后,她已经决定继续回归团队继续创作那些鼓舞人心的作品。 他们最好的?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向战争时期的伦敦人致敬,向战争中的女性致敬,向电影人致敬。 最后,我灰常期待诺兰的《敦刻尔克》~好像北美今日(7月21日)上映,可惜大陆九月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