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隐秘的角落(2020)

隐秘的角落(2020)

又名: 坏小孩 / The Bad Kids / Cat's Cradle / Bad Kids 隠秘之罪

导演: 辛爽

编剧: 潘依然 孙浩洋

主演: 秦昊 王景春 荣梓杉 史彭元 王圣迪 张颂文 刘琳 芦芳生 李梦 黄米依 李俊霆 穆丽燕 林鹏 陈朵怡 赵晖 刘妍 任洛敏 刘晨霞

类型: 剧情 悬疑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0-06-16(中国大陆)

集数: 12 单集片长: 50分钟 IMDb: tt12477942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该剧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 ,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扑朔迷离的案情,将几个家庭裹挟其中,带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演员:



影评:

  1.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皆大欢喜,但是我觉得三个小孩里严良和普普已经死了,老陈或许也不在了。

    1.开场动画三个小人被追杀,最后只剩下一个躲在黑暗里。

    2.普普哮喘发作,张东升产生的一丝恻隐之心在听到医院问及地址立马就消散了,挂了电话。这样不愿跟三孩子扯上关系的他可能会把普普送到医院吗?何况当时普普已经昏厥过去,吸氧都不能,送去也很难说来得及了。后面她也再没出现过。

    有个花絮张东升一个人吃着三份麦当劳套餐痛哭,之前他答应过带普普来点三份,这证明了普普的去世。不过这段被删了。

    3.朱朝阳在读普普写给他的信泪流满面,全剧他只哭过三次,之前都是很受伤的事。为何如此伤感?

    4.严良在船上掉下去就死了。老陈腹部重伤住院,上厕所都要老伴扶着,才几天突然就能没事人一样下水救人(在周边那么多jc的情况下让他一个伤员下水救援就不科学),还及时赶上准确无误救下了严良,这未免太像张东升和朱朝阳口中的童话了。

    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他之前还是捂着肚子走,水里捞起严良就安然无恙一般生龙活虎的给严良做心肺复苏(我觉得可能这时老陈就没了)。如果普普已死确立,那么后面说普普配型成功的严良和老陈就更不真实了。

    5.礼堂那个画面仿佛天堂来客,配的音乐也是所谓的“阴间”音乐,严良一个外校人淡定走进学校礼堂,全校师生跟没看见一样,只有朱朝阳转过头。

    严良看朱朝阳的眼神明显带着不满,作为一个算得上有正义感的人,他根本不原谅朱朝阳,如果这是朱朝阳幻想中的童话日记,那还是隐喻了一部分现实。那就是证明了他作的恶,他复制卡的谎言与故意传播害死了普普。温暖的画面配不安的音乐,漠然的与仇视的眼神的对视,绝了。

    甚至在船上严良挂了那么久,朱朝阳也并没有伸手拉他一把,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掉下去。已经很明显了。

    6.至于朱晶晶的死,在我看来已经算明喻了。最后普普信里说的这个真相她连严良都没告诉,那对应她前几集对严良说看见朱晶晶自己摔死了,就可以得出朱晶晶绝对不是意外摔死。要么朱朝阳推下去,要么他见死不救,个人倾向他有看到朱晶晶挂在外面(有衣物挂在外面)并助推,不然只是冷眼旁观的话,他与普普份量是一样的,普普不必要在信里说希望朱朝阳承认真相重新开始。

    那个柔光画面(与普普回忆家人的滤镜如出一辙,代表虚假与谎言)朱朝阳探头去看,随后黑屏,出现一段小女孩的哭声,再才是坠地声。坐实了朱晶晶是在外面挂住了没人救才摔下去的。

    朱朝阳最后一集说出的后悔给他们开门也印证了他黑化后对朋友截然相反的态度。我觉得他黑化的几个关键点一是被亲爸猜忌,二是被后妈羞辱与王立三番两次置其于死地,三是亲眼目睹张东升杀人现场(质变的一次)。

    担心严良在解决张东升的事后主动自首暴露了自己,所以朱朝阳隐瞒了王立绑架自己/张东升杀王立事件(既能在亲爹那刷好感,离间亲爹与后妈关系,又能拉拢张东升,利用他做侩子手除去自己要除掉的人),也开始对朋友目的不纯,不择手段。

    他最后两集两次问严良“报警吗”就有了杀意(有趣的是刚开始看到杀人事件先提出报警的是朱朝阳,被不想送回福利院的严良阻止。而后面反过来,是朱朝阳不想严良报警),在看到张东升与其他两人“其乐融融”的情况下,他故意说复制卡的事,并祸水东引到严良。嘴上说着销毁,但他清楚严良不会销毁(毕竟对杀人犯总有戒备心),因此严良必会被张东升视为眼中钉除掉。

    结尾他一通电话把两人引到轮船上,说走到尽头就可以看到自己,结果却是让张东升和严良碰头,导致他们打起来。有个猜想是严良是在这里被张东升杀死的。未成年人严良肯定打不过张东升,就算打架经验多,但张东升毕竟杀过那么多人,连王立这种坐过牢的地痞流氓都能干掉。而且当时张东升已经掐住了严良脖子举起了刀,按照这个动势和张东升杀人干脆利落的性格放过他太奇怪了。也已经出现悲凉的配乐与严良遗言一类的话。后面那个严良可能就是朱朝阳想象出来的劝自己不要下手的正面形象,在他童话里这是要当jc的人也说的过去。

    普普属于意外情况不在他计划之内,但是他防备普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普普把朱晶晶事件告诉严良,所以结局看到信哭出来除了为她的死,还有就是愧疚感。

    最后一次朱朝阳跟妈妈吃饭笑着说自己成绩又是第一名,妈妈脸上已经没有笑容,在父亲刚死的情况下还笑得出来跟母亲讲成绩,朱朝阳已经没那么在乎父子情。这个剧里的母亲直觉都很准(包括没有证据就死揪着朱朝阳不放的后妈),或许母亲早就察觉到了儿子身上的变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而无力挽回。

    当初三人一起在船上飞往月球的美梦,终于变成了一个阴暗中孤独生长的“旭日东升”。张东升与朱朝阳有许多共通之处,都热爱数学,都喜欢笛卡尔,相信事物的两面性,有阳光的名字与阴暗的个性,都可以为了得到至亲心目中的第一顺位而对关系不好的亲人痛下杀手,甚至都爱穿白衬衫。后期还有种亦师亦友的惺惺相惜之感。在船上那番交接,也是彻底失败的张东升把这面阴暗的旗帜递交到加强版自己朱朝阳手上的节点。只是朱朝阳做的更不露声色,成功将自己伪造成了一名受害者,以至于演的都感动了自己。

    ————

    仅发在豆瓣

  2. 对一个孩子最大的祝福,就是别成为朱朝阳这样的孩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用这句话来评价《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严良、普普这三位命运坎坷的孩子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与同龄人相比,他们过于敏感、懂事,在别人还在与父母撒娇的年纪,已经开始被迫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凶险。

    对于父母来说,拥有这样的孩子大概会是万般无奈下的庆幸与自豪。

    可对于孩子来说,却常常包裹着太多不知如何言说的委屈与隐忍。

    从心理学上看,严良、普普、朱朝阳这三个孩子,属于非常典型的“亲职化”的小孩。

    而“亲职化”,也有另一个更好理解的叫法:“小大人综合症”。

    “亲职化”的小孩,他们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如,情绪上的不稳定、身患重病、残疾,或是经济窘迫,让孩子在童年时便被迫过早地开始行使家庭中照顾者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的童年被过早地剥夺了,他们与父母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要而一再被牺牲——这个过程便是“亲职化”。

    “亲职化”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

    大体上说,亲职化的孩子会形成两种个性模式:一种是服从,另一种则是“困兽”。

    服从的孩子会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于取悦他人、认同他人,同时常常自我否定,有受虐倾向。

    剧中的朱朝阳,面对继母和同父异母妹妹的冷嘲热讽依然隐忍乖巧,便是服从型个性模式的体现。

    而处于“困兽”个性模式的孩子,则好像总被危险和敌人所包围,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

    他们会强于防御、反叛,退缩、攻击,感觉迟钝,有虐待倾向

    ——性格叛逆的严良算是典型的例子。

    “服从型”与“困兽型”两种个性模式可能会同时存在于“亲职化”孩子的内心,这两种个性在他们的心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合,或是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过渡。

    ——现在看来“服从型”的朱朝阳,后期或许会因为环境的逐渐凶险而不断黑化,转化成强于防御与攻击的“困兽型”。

    与此同时,被亲职化的孩子,缺乏合理地、建设性地处理自己极端情绪的能力,会不自觉地回归原始防御,强化从前的防御模式。

    他们可能会非常适应并且擅长隐藏自己的极端倾向——因为他们很早就已经长大了,拥有远超越实际年龄的世故与成熟。

    但是任何和他们亲近的人,都会感受到他们潜意识下所表现出的防御与隔离。

    这就是为什么像朱朝阳、严良这样的孩子,往往都不太合群的原因。

    《隐秘的角落》在记录犯罪与悬疑的过程中,同样也深层次地剖析了原生家庭和不良的亲子模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心理咨询课程的学生,决定以朱朝阳的父母为例,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写一写他们是如何以爱之名,将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变得“亲职化”,并最终推入凶险深渊的。


    优秀的父母,会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与需要,以求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持。 但很不幸,朱朝阳的父母属于另一类。

    他们不但无法及时给予孩子关注与关怀,反而需要儿子朱朝阳过早地学会如何察言观色、权衡利弊,根据父母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需求,以满足父母的需要。

    其中,对朱朝阳伤害最大的,就是他的父亲朱永平。

    客观地说,婚姻中夫妻感情破裂,甚至一方出轨背叛,虽然有违道德,但婚姻自由,选择离婚是夫妻双方的权利。

    离婚不是错,甚至抛妻弃子都可以既往不提,朱永平最大的错是重组家庭后对儿子的忽视与冷漠,以及他在儿子面前对女儿毫无掩饰的偏宠与溺爱,对渴望父爱而不得的朱朝阳造成了严重的情感伤害。

    百年不遇答应带儿子去逛商场、买衣服,半路接到电话,小妻子提出要带女儿一起去。

    明明可以婉拒,朱永平的选择却是对妻子应承,对儿子朱朝阳和稀泥,牺牲对儿子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陪伴。

    到了商场,朱朝阳的鞋还没试完,朱永平的小妻子就带着女儿出现了。

    见到妻子和女儿的朱永平,马上丢下朱朝阳,跑去陪妻子和女儿买衣服,完全无视妻子对朱朝阳肉眼可见的冷漠,以及儿子所表现出的尴尬与不知所措。

    朱朝阳看似听话懂事,面对后妈的冷漠无视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悦,同父异母的小妹妹故意踩脏了自己的新鞋,他只会选择隐忍离开……

    如上文中所讲的服从型个性模式,并不是朱朝阳真的没有情绪,而是他深知:

    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并不关心,如果他随心所欲地发泄情绪、表达不满,不但无法得到公平对待,未来,他会连父亲现有的这点儿可怜的、装模作样的关心都一并失去。

    懂事、听话,对于朱朝阳来说更像是一种多年来养成的防御方式。

    他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来换取父母来之不易的宠爱与怜悯。

    “我努力学习,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够乖,我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更懂事,您和我妈也许就不会分开了。”——在与父亲的对话中,朱朝阳如是说。

    显而易见,他的懂事与乖巧是被残酷的现实训练出来的,源于环境所迫,而并非是真心自愿。

    与表面的平静不同,他的内心,往往压抑着强烈的愤怒与崩溃,既不敢流露,也不知该如何表达。

    日久天长,压抑情绪与感受变成了朱朝阳内心中一种僵化的行为模式,即使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也习惯了忍气吞声。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也不敢表达愤怒,也是导致他在同学与老师口中“孤僻”、“没有朋友”的根本原因。

    与之相对比,朱朝阳班里的第二名叶驰敏,同样出自单亲家庭,性格却与朱朝阳完全不同。

    她的生活中母亲是缺位的。

    身为刑警的父亲工作忙碌,同样无暇顾及她的学业,却尽可能地对女儿表达着热情、爱护、与关心。

    和朱朝阳相似,叶驰敏的学习主动性同样很高。

    与朱朝阳不同的是,她努力的缘由却完全取决于她自己,而不是为了讨好谁。 表面上看,她经常毫不留情地给身为刑警的父亲摆脸色、数落父亲不管自己,但实际上,她在生活中是不缺爱的。

    父母离婚本身对于孩子并没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真正带给孩子巨大创伤与终身阴影的,是他们的父母,而不是父母离婚这件事。

    朱永平对朱朝阳的忽视与冷淡,连他6岁的女儿都看在眼里。

    他对妻子和女儿的娇宠纵容,对儿子的忽视淡漠,促使女儿朱晶晶对同父异母哥哥朱朝阳的任性跋扈,导致二人产生矛盾,间接造成了女儿的死亡,致使儿子自此坠入黑暗深渊。

    而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电视剧的深入刻画,周春红这样的母亲,大概会是普通人眼中最伟大的妈妈。

    她辛苦工作,虽然收入微薄,却总是努力满足儿子生活、学习上的需要。

    工作单位路途遥远,她只得在单位住宿,让儿子独自生活,但每周回家的时候,不管多晚、多累,周春红总会变着花样给儿子做好吃的补充营养;

    开家长会,老师找她谈话,反映朱朝阳在学校性格孤僻。

    身为妈妈,周春红的选择不是进一步了解儿子在学校的情况,而是极力维护儿子、不留情面地怼老师:“我儿子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当儿子朱朝阳一脸忐忑地问她和老师谈了啥,周春红一脸淡定地表示老师什么都没说,充分表达了对儿子的信任与维护。

    周春红和同单位条件不错的马主任谈恋爱,却搞得像偷情——不是因为见不得光,而是不想被儿子知道、带给儿子压力。

    当男友表示想向大家公开关系时,周春红明确表示在儿子成年前不考虑再嫁,为了儿子的成长宁愿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

    与原作小说中不同,虽然前夫出轨且抛妻弃子,周春红对前夫的态度却十分克制,并没有在儿子面前频繁表达自己对其的怨恨与指责。

    相反,在得知前夫与小三儿的女儿意外身亡后,周春红还主动带儿子去医院探望,表现了她的善良与识大体——她并不是不恨前夫,只是不希望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带给儿子更大的伤害。

    正如周春红对朱朝阳一再强调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种种细节都表明,周春红在尽一切努力为儿子朱朝阳抵挡一切外界的干扰与伤害。

    像周春红这样伟大的母亲,在单亲家庭中非常具有普遍性。

    她们为了孩子埋头苦干、忘我牺牲,却忘记了停下来问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久而久之,她们的牺牲变成了她们与孩子之间共同的枷锁,彼此都被束缚得喘不过气来。

    在第6集中,母亲周春红让朱朝阳喝牛奶的片段,将其对儿子的强势与控制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刘琳老师的表演真是太传神、太有层次感了。

    第一幕,因为儿子知道了自己与马主任去酒店开房,在厨房给儿子热牛奶的周春红一脸哀伤与恍惚。

    她一脸愧疚地端着刚热好的牛奶进入儿子的房间,借故坐在儿子的床边。

    想说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起初,朱朝阳并不想喝牛奶,在她的不断催促下,只得顺从地开始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刚热好的奶。

    她马上面露不悦、厉声提出质疑:“有那么烫吗?!”

    直接上手夺过杯子,尝了一口。

    “这不是正好吗?!”

    摆脸色、示意儿子大口喝。

    当朱朝阳表示出一丝拒绝时,刚刚还一脸愧疚的周春红瞬间被激怒了:“你现在长大了,自己能照顾自己了是吧?!”

    然后便开始历数前夫的罪状:

    “如果你爸爸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当初不抛弃我们,今天的事就不会发生(我就不会和马主任去开房,就不会造成我们母子现在这般屈辱与伤害)!“

    说完这些话,周春红的愤怒得到了发泄,立马又觉得自己在儿子面前失态了。

    她一脸后悔,伸出手充满怜惜地想去帮儿子擦去留在嘴边的奶渍。

    而朱朝阳无意中的躲闪却再次激怒了她。 她奋力摁住儿子的脸胡乱地涂抹着。

    嘶吼着斥责儿子:“大人的事你懂什么?!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

    并表示以后要换份在市里的工作,以后儿子就可以天天吃到新鲜的饭了。

    在周春红眼中,“天天能吃到新鲜的饭”是自己对正在长身体的儿子最需要做的事。

    而她儿子朱朝阳真正需要的却并非如此。

    周春红像极了我们很多人的父母,总是担心身为孩子的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却完全意识不到,孩子在成长中所需要的,并非只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周春红对儿子看似信任、宠爱,但却是有前提条件的:好好学习,什么都不要想。

    当儿子表达出自主性和独立意愿时,她表现出的不是鼓励支持,而是对儿子失控的愤怒以及强烈的控制欲。

    这一点,从她与马主任之间的相处也能略见一二。

    在很多人眼中,马主任或许是个渣男——前几天还在上赶着找周春红示好,在二人关系被迫曝光后,却选择避而不见,最终与周春红摊牌分手。

    但站在另一个角度,却能看出周春红性格中的强势与控制欲不仅仅存在于她与儿子的关系中,同样也在影响她与马主任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人在宾馆开房时,马主任表示想公开他们的恋爱关系。

    周春红明确表示拒绝:“我不想让我儿子有任何负担,如果你觉得我耽误了你,咱们可以随时结束。”

    马主任只得无奈接受。

    前夫的妻子王瑶来景区找她、质问周春红在案发当日的行踪,马主任帮其解了围。

    当晚,马主任带着马戏票去找周春红,得到的却是周春红的冷漠与拒绝。

    她正式向马主任提出分手,并对马主任反复提及她儿子朱朝阳名字的行为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反感与愤怒。

    此时,周春红应该已与警察交代了她案发当日的行踪。 在她看来,她与马主任的关系对儿子朱朝阳造成了麻烦与耻辱:如果她当天没有和马主任去开房,而是留在家里陪孩子,她的儿子朱朝阳就不会摊上这莫须有的嫌疑。

    四舍五入之下,这笔帐都被算在了提议去开房的马主任头上。

    尽管她与马主任之间各自单身,是正当恋爱,并非出轨偷情,没有任何见不得人之处。

    当王瑶再次来景区闹事,通过景区大喇叭痛斥周春红母子的“罪行“时,愤怒至极的周春红选择通过景区广播站将与马主任去宾馆开房的事公之于众,引发一片哗然。

    显然,周春红这一不计后果的疯狂举动,是压垮她与马主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保护儿子,周春红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即使需要赔上自己和马主任的名誉、清白、工作前途,也在所不惜——如果你是马主任,你敢和周春红在一起吗? 周春红这种强势与决绝、为了保护儿子不惜摧毁一切的偏执,恐怕后面再来一个侯主任、牛主任,同样也吃不消。

    与此同时,周春红极爱儿子朱朝阳。

    可她对儿子的爱,看似无私,却是有条件的。

    敏感早熟的朱朝阳,内心也非常清楚:他必须要听话、懂事、顺从,才能让母亲高兴,才对得起母亲为自己的牺牲与付出。

    他被迫对母亲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关心、爱护、牺牲、隐忍照单全收,从而对母亲产生出巨大的愧疚。

    他必须要成绩优秀,他必须要做个懂事的孩子,他必须要绝对顺从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为他牺牲了全部,如果他稍有不从,那就是对母亲无情的背叛。

    孩子需要一味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这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是非常具有毁灭性的。

    这意味着他在童年阶段就被迫失去了循序成长的权利和机会,意味着他需要经常隐藏自己真实的感受、强迫自己时刻扮演一个可以满足父母情绪需求的虚假角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

    当一个女人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情感安慰,她的儿子就成为了她丈夫的替代。

    这种感情类似于情感的乱伦,在某种形式上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正常童年——在这种关系下长大,孩子未来会很难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都强烈拒绝和“妈宝男”谈婚论嫁的原因。

    文章的最后,想以一段我很喜欢读书笔记作为结尾:

    给孩子的保护,不是给他伪装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是陪他一起去面对他接触到的不完美。当他被否定、被攻击、被伤害时,支持他、接纳他,让他因为有后盾而变得强大——这才是真正的保护。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 周小宽

    希望这部电视剧会给更多父母、尤其是离异家庭的父母带来启示与思考,帮助他们看到不同的角度,以思考如何给予他们的孩子真正所需的关爱。


    后记1: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圆儿,这篇文章是我看完前6集后写的剧评。

    朱朝阳的经历与性格太有代表性与代入感,非常容易令我们感同身受。

    在关注大家反馈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评论中对于朱朝阳妈妈的指责之多、之苛刻逐渐超越了我的想象。

    有些人甚至称周春红为全剧中“最可恨的人”——是的,比杀人凶手张东升还可恨。

    说实话,这是我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遇到一个强势妈妈的几率要远远高于遇到杀人凶手的概率吧?

    这一点,导致很多人对朱朝阳的妈妈产生了强烈的投射和移情——把对自己母亲的愤怒投射给了剧中的母亲周春红。

    在此,我很想说:这绝不是我写这篇文章想要达到的初衷。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女性,未来,很可能也会是一位妈妈。

    我不保证我会不犯错,我不保证我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一个孩子出现问题,绝不应该仅是母亲一方的责任。

    对于某些人来说,当他们激愤地指责母亲时,或许也该思考下:那时那刻,他们的父亲又做了些什么?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

    总之,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女性、对母亲如此苛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与局限性,包括我们的父母,也包括我们自己。

    很多人对父母的感情往往都是爱恨交织,但站在另一个角度看:

    没有人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父母或许也没有经历过正确的爱与关怀,很多创伤与影响是会代代相传的,他们或许也是其中的承受者。

    一直觉得,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而幸福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当我们意识到一切需要改变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除此之外,偏激地、充满戾气的指责毫无意义。

    我们已无法改变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童年,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优化自我是终身计划,欢迎一同精进前行。

  3. 首发于公众号:西瓜味少年,欢迎关注我哦

    《隐秘的角落》上周开播,豆瓣上这部剧几天内就窜到9.0分,甚至一度高达9.2,对于挑剔的豆瓣用户来说,打出这么高的评分显然是对这部剧最大的认可。 于是我上个周末追完了12集,不得不佩服这个故事的情节走向,悬疑与感情交织,再加上有点渗人的配乐,真是让人紧张又想看,心甘情愿的给爱奇艺花了钱成为星钻会员。

    咱能不能整点阳间的封面?

    大抵来说,整个故事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为主线,这位中年数学老师虽然在业务能力上突出,但在家庭关系上却十分失意,岳父岳母瞧不上他,老婆也执意要离婚,于是开始他的“复仇之旅”,开始了一些列的杀人计划,

    另一条线是以小朋友朱朝阳的思想变化为轴,是从一个优等生逐渐黑化成一个邪恶优等生的过程。

    简言之,剧情就是围绕着张东升和朱朝阳因一次谋杀而结识,遂将两个人的家庭朋友全部卷入其中的故事。

    via微博@这里是王月亮

    在这里先整理一份人物关系图:

    这个剧的角色有点多,在12集内却完全没有浪费的,每一个都有他的作用,增加了故事推进的速度, 而整个剧不单单是几个镜头就抵达观众的爽点, 最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一个优质悬疑剧的特点:细!节!超!多!

    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总结这部剧的细节之处,在我看来有的已经是在臆想了,甚至还有磕cp的(网友真闲) 秉着不过分解读的原则,我二刷的之后把每一集值得玩味的一些细节都扒了出来,

    于是发现细节挖出来的越多,结局没有演出来的那么简单。

    超大量剧透警告 超大量剧透警告 超大量剧透警告超大量剧透警告

    故事都在片头里

    一般我们看剧片头都选择跳过,《隐秘的角落》片头可看度很高,虽然这个片头动画不那么阳间,但是先把故事在片头里交待了:

    三个白色的卡通形象寓意着三个孩子,那个大人就是张东升,

    他追着三个孩子跑,追着追着有一个孩子回头了,好像发现了什么,寓意朱朝阳和严良、普普开始离心,他有了自己的心思,

    而片头最后一幕正是这个孩子独自躲在角落里,和片名《隐藏的角落》呼应。

    导演辛爽接受采访说,这个片头灵感来源于《魔方大厦》

    “我小时候看故事会,看郑渊洁的东西,看《魔方大厦》, 很多东西说不出来它的具体情节,但你能记得它的感受,这些感受我都融入到了片头中。
    童年阴影动画片《魔方大厦》

    第9集结尾声音彩蛋

    张东升的婚姻裂痕应该和孩子有关。

    这个彩蛋是张东升和徐静的一次对话,大致上的意思就是两人想一起要个孩子。

    不过最后的结果所有人也知道,他害死了老婆和岳父岳母,联想他在电梯里恐吓小孩的样子、亲属孩子满月酒的场景反复出现,想必他婚姻的裂痕和两人没有孩子有关系。

    在去爬山之前,岳父母来家里做客提到了孩子

    张东升在电梯里恐吓孩子

    第11集结尾画面彩蛋

    朱永平在听当天的录音,发现了拉链的声音,他明白朱朝阳知道自己在录音了,

    于是干脆删掉录音内容,给了自己一巴掌,表示自己很懊悔,仅剩的孩子不应该这样被对待。

    朱永平删了录音,打自己一巴掌

    朱永平删了录音,打自己一巴掌

    有网友分析这时候朱永平已经明白儿子在撒谎了,意识到朱晶晶的死可能和朱朝阳有关,

    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这基本上无视了人的情感,单纯把朱永平和朱朝阳当成谎言的对立面来看待,而忽略了两人父子的关系。 朱永平死的时候说“忘掉今天的事情”,并非是“忘掉以前”“忘掉过去”,就单单是说他们在水产厂的遭遇,

    随后朱朝阳在此时想坦白,但为时已晚,朱永平未必知道朱晶晶的死和朱朝阳有直接关系。

    朱永平在临死前让朱朝阳忘掉今天的事

    朱朝阳试图说出实情,但爸爸已经死了

    食物的寓意

    剧中的食物也承担着叙事作用。

    牛奶代表着压迫,剧中只要周春红在家中出现,总会让朱朝阳要“喝牛奶”,不管牛奶烫不烫都要看着儿子喝完;

    苹果的出现往往是伴随着张东升的威胁感出现。

    张东升谋杀完岳父母后回到家,他削了一个苹果到阳台吃,孩子们到张东升家里谈判,他也在削着一个苹果;

    橘子则是周春红秘密恋情的意象,

    她和马主任谈恋爱的时候,马主任送她的是橘子,马主任要跟她谈分手的时候,周春红也一直在吃橘子。

    背景音电视剧的台词

    第3集,叶军查了朱晶晶一天的案子,回到家中女儿已经熟睡,在给女儿盖上被子的时候,从背景音乐《有一个姑娘》可以辨别出电视里在放《还珠格格》,台词说的是“你快下来,你不要爬这么高,好危险”,白天朱朝阳对朱晶晶说过同样的话。

    第4集,叶军和同事在家核对资料,讨论朱晶晶到底为什么去学校五楼杂货间,为什么会坠楼,

    在一旁写作业的叶驰敏嫌他们吵,故意打开电视剧。

    剧里此时播放的还是《还珠格格》,此时背景音被放大了,福伦对尔康说:“本来留她,是出于一份好意”。这算是朱朝阳内心的潜台词吧。

    还有第7集,张东升有一个特写镜头,背景音也是电视里的台词,被放大的声音说了两段内容,

    “一个条件是要三十万两银子,去赎镖,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得到你这把剑,去和他交换”,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不想伤害你们,是你们逼我的”。

    这段台词与剧情有所相似,连提到的“三十万”都和剧中的数目一致,而且精准地表现了张东升的心理变化。

    张东升开始查三个孩子的地址

    有趣的是,导演辛爽接受采访时说,这段台词是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翻了许多电影,最终在王天林导演1971年执导的一部电影《追击》里找到的。

    结尾配乐

    片尾曲可以说是每一集故事的绵延,有时候还带着一点寓意,

    辛爽在接受采访也说:

    “音乐是对整个故事的补充,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听片尾曲,它是戏剧的一部分。 比如说第二集片尾曲《犹豫》,实际已经讲了朱永平最后的结局。 第三集片尾曲没有歌词,但是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歌名是什么。”

    第2集《犹豫》的歌词如下:

    红色的 蓝色的 必须选择一个 选红色明天死 选蓝色马上死
    快选择 选择是快乐的 最容易碎的 快乐在微弱的光里 像未知的鲜血 凝固了

    看来朱永平永远都会在痛苦中,即便没有被张东升杀死,知道真相(朱朝阳害死朱晶晶)也会在内疚中苟且过活。

    而第3集的片尾曲叫做《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 歌曲有一种极力隐藏但掩饰不了的雀跃,基本是这部剧所有“阴乐”里最活泼的了, 对应的故事刚好是朱晶晶坠楼,似乎是想反映朱朝阳内心的某种窃喜。

    第3集作逼坠楼

    歌曲的寓意都可以算是故事延伸,我把每一集的片尾曲整理了一下:

    第1集:《小白船》小娟&山谷里居民 第2集:《犹豫》木玛 第3集:《Dancing With The Dead Lover》The Bad Molds
    第4集:《DECENT》Anti-General 第5集:《因你之名》P.K.14
    第6集:《人间地狱》Anti-General 第7集:《偷月亮的人》后海大鲨鱼第8集:《GOOD NIGHT》Joyside 第9集:《死在旋转公寓》发光曲线乐队
    第10集:《比一个年轻人小一点的鹤》丁可 第11集:《昔日,没有光彩》丁可 第12集:《白船》秦昊

    上面的音乐可以搜搜去听,我就不放链接了,大部分的歌感觉实在是太阴间了,

    再加上剧情的紧迫,连《小白船》这样的儿歌,里面有一句歌词“飘向西天”都给我听怕了。

    镜头暗喻的语言

    《隐秘的角落》基本每一集都能挑出来一些暗喻镜头,结合情节来看很有趣:

    第6集,朱朝阳和朱永平在吃糖水的时候,给了一碗糖水上扒着苍蝇的镜头,

    可以理解成当时朱永平偷偷录音的做法就像给父子关系上添了一笔恶心;

    泳池里两人怎么也抓不到手的画面,似乎是暗示父子关系的若即若离;

    第10集片头开始将狐狸和三只小鸡的故事,对应张东升和三个孩子斗志斗勇的故事;

    有网友说上面这张图三个骨头有一个是狐狸骨头,而房间里的狐狸有鸡冠子,有一只鸡打败了狐狸并扮演了它。

    放大看看是有点像,如果这样理解就是朱朝阳在“扮鸡吃狐狸”了。

    这样关乎重要人物走向的细节,我们暂且把它放到最后说。

    再看这三只小鸡的故事,

    在第8集,三个孩子在和张东升交易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这本书;

    第12集,朱朝阳和张东升两人在船上都穿了白衬衫,似乎寓意两人的互相投射彼此;

    第12集出现两次的日历,象征两个结尾,

    一个是朱朝阳相信的童话故事里的Happy ending,老陈和严良说普普和弟弟配型成功,

    另一次出现之后,是朱朝阳读普普的信,告诉观众朱朝阳面对朱晶晶的坠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12集第一次出现日历

    第12集第二次出现日历

    对细节捕捉量的多少,决定了在观众眼里全剧结局到底什么样。

    在故事里,细节绘制了人物的全貌,人物左右了结局的走向。

    比如刚才看到的“扮鸡吃狐狸”图,

    如果真的认为活着的狐狸是一只鸡的假扮,那么就可以理解成朱朝阳就是创作者想表达的那个背后推手。

    朱朝阳确实就是那个“坏”小孩,

    这个结论基本上看过剧的人都能看出来,故事里基本已经算是明说了,在剧中有几个证据:

    结尾警察带着他去少年宫五楼指正朱晶晶跳楼事件,他自己说话时的画面变成了带有一点点“柔光”的特效,表明他所说的就是谎言;

    之前普普给他的一封信,普普对他所说的话,表示的朱晶晶坠楼和朱朝阳有不可推脱的干系,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他推的,

    两次回想起坠楼时候情况也完全不同,

    第3集朱晶晶坠楼,朱朝阳听到普普的话

    第12集朱朝阳回想朱晶晶坠楼时,他听到普普的话

    一个“要”字只差,两个句子可是截然不同,

    “她摔下去了”像是状态的描述,

    “她要摔下去了”更像是一种临危式的劝诫。

    而他到底坏到什么程度,这就要取决观众怎么理解细节了。

    有网友愿意把朱朝阳“一黑到底”,彻底让朱朝阳这个人物黑化。

    在故事细节中就可以开展很多联想,

    比如,王瑶死在了水产场这段,有人认为张东升一开始只是把她勒晕,但严良看到的尸体位置移动了,且旁边有红色的棍子,以及朱朝阳被救之后用力搓手上的红色印记,以此判断王瑶是朱朝阳杀的,

    张东升杀死王瑶的位置

    严良发现王瑶尸体的位置尸体位置变化了,旁边有一根红色的棍子

    从水产场逃出来的朱朝阳一直在警车上搓手

    不过,如果不愿把朱朝阳想的那么黑暗,也可以理解那时候朱永平刚刚死掉,朱朝阳这个时候马上去补刀后妈有点说不过去。

    而在车上搓手的镜头,更可以看成是那些红色是朱永平的血,朱朝阳只是想赶快忘掉这些事。

    这样对细节理解带来的不同结局,提升了整部剧的可看性,

    关于这样的细节,全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关于严良的:

    严良和普普真的死了么,他的死究竟是不是朱朝阳谋划的。

    结局画面很明显更偏向严良和普普死了。

    第12集严良走进朱朝阳学校的礼堂,只有朱朝阳能看见他,再加上阴森森的配乐,这个镜头出现表明是严良和朱朝阳的一种告别,

    情节上,张东升在船上与严良相遇撕打,已经彻底自暴自弃的张东升没必要再把严良留下活口。

    另一边,普普的死也有迹可循,

    在张东升家里,普普哮喘病犯了,张东升打了急救后却不想留下地址,基本就表明他彻底不想救这个孩子了,而普普就此昏厥了过去,

    后面的剧情开始普普彻底领盒饭没露过脸,可以理解为已经挂了。

    叫救护车这个桥段后面的镜头是严良疯狂寻找普普,开始慢动作,此时阴间的音乐又来了,也可以理解成寓意普普的死亡。

    而最后一集出现的严良在船上对朱朝阳的忠告,还有老陈对严良说普普和欣欣配型成功的部分,都极可能是朱朝阳选择“相信童话”自己臆想出来的内容,

    严良是不是被朱朝阳谋划害死是有争议的,

    如果理解成是,有几处细节可以捕捉到这个结论,

    第7集,朱朝阳明明就复制了卡片内容,却给了严良一张空卡,

    第7集朱朝阳复制成功

    第10集张东升发现复制卡里没有内容

    他故意没有把复制成功的卡片给严良,

    第12集,朱朝阳告诉张东升一直走就能看到自己,

    结果看到的是......

    严良。

    最后在船上他还对严良这样说:

    毕竟,严良和普普的到来,从一个假期开始破坏了他整个人生,让他的生活开始背负谎言和死亡带来的忧虑,

    不过,如果理解为严良不是朱朝阳谋划害死的话,复制卡桥段可以理解成朱朝阳心软,毕竟张东生是帮助过他们的人(给了30w)

    第10集朱朝阳和严良在麦当劳洗手间对话

    在船上的严良遇见张东升更像是一种巧合,而严良和朱朝阳的肉搏则可以理解成朱朝阳自己内心善恶之间的博弈。

    这些细节都左右观众如何看待人物,人物影响着情节,情节的多样就让结局呈现更开放的效果。 但不得不提,这个剧里有个bug,是在张东升最后一集在船上临死前对朱朝阳说:

    “你可以选择童话。”

    不过秦昊的嘴型显然说的不是这句话,

    通过嘴型看起来说的更像是:

    “高手”

    我估计这里用配音改了台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

    张东升如果说了一句“高手”,基本就把朱朝阳黑化坐实,证明张东升知道了自己一系列的杀人行为都是被朱朝阳牵着鼻子走,

    也就是说创作者有意把朱朝阳刻画成一个黑化到底的角色,但出于审查的缘故,不能这么直接, 在台词上就把“高手”这俩字改成了“你可以相信童话”,让结局呈现开放式的状态,

    这是一种无奈,也算是一种趣味。 所有关于剧情的猜测和讨论,也许正如笛卡尔传说的版本,

    相信真相还是童话,画上最后一笔的不是导演,而是看剧的我们。

    也许看到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后还想说一句,

    谁踩老子新买的AF1一定Biss额!

  4.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陀螺电影。文中内容涉及部分剧透。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原著《坏小孩》在剧中被删改的情节、《隐秘的角落》的过审难点及其策略、《隐秘的角落》结局理解、“恶童”故事的社会意义。

    六月以来,悬疑犯罪剧迎来井喷。“迷雾剧场”推出《十日游戏》后,第二弹就是倍受期待的《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坏小孩》。

    上线第二天,豆瓣飙升到9分。上线第三天,全集放出。秦昊、张颂文、王景春和3位小演员的演技被大家频繁提起。摄制上各方面的硬配、软配又都能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紫金陈IP”的上一部《无证之罪》的水准。

    当年《无证之罪》开辟了网剧的短剧模式,宣告了网剧也能拥有极高的制作水准和深厚的探讨面向,是一部拥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但在那之后冒出的绝大多数悬疑网剧,离《无证之罪》都有不小的距离。

    现下这部《隐秘的角落》,算得上是第二个《无证之罪》,甚至有不少超越之处。

    看完全剧,分集评分大致如下:

    前六集 8 8 8 8 7 9

    后六集 7 7 7 7 6 6

    剧集开篇就是一场血案。秦昊饰演的数学老师张东升,借机假意带岳父母旅游,在山顶突然将两人推下山崖摔死。

    张东升在家中是个没有地位的上门女婿,与妻子感情破裂,一旦离婚,几乎是净身出户。常年受损的自尊所埋下的怨气和对妻子家财产的觊觎,令他设计了这场“完美犯罪”。

    但与此同时,这一幕被三个孩子无意中摄像,双方随即开启了博弈。两具尸体只不过是开启这个暑假的钥匙,两个家庭随后被连环命案席卷。

    自此,剧集和原著逐渐走向了岔路口。

    实际上,最初看到《坏小孩》要改编成剧集的消息,我是不敢置信的,因为《坏小孩》这本书几乎是踩着审查的红线走。它也得亏是出版得比较早(2014年),放这两年的话很可能无法面世。

    ▲ 原著《坏小孩》

    如何形容这本书呢?撇开文笔的孱弱、细节的些许毛糙等缺点不谈,它首先是一本结构上令人心惊的作品。

    与绝大多数的推理小说写法迥异的是,紫金陈把每起命案的凶手、动机、手法这些环节都直白地摆在我们面前,间或带有说明性的心理描写,几乎没有任何隐瞒。他只隐瞒了一个人物在中后段的部分心事,就让整个故事在最终突然迎来巨大的逆转。

    而更加惊世骇俗的,则是书的内在精神。其所呈现的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都浸透了一步步走向极端的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一连串案件里都呈现出了各自不同属性的恶,简单亦或复杂,灵机一动亦或老谋深算。

    ▲ 剧中的重要角色:三个孩子

    两位主人公朱朝阳与张东升互为镜像人物,后者所实施的谋杀手段,前者马上就能模仿借鉴,并且还能通过后者的手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

    某种意义上,张东升就是朱朝阳内心里的“隐秘的角落”,其他配角则是起着各自推波助澜的作用。

    ▲ 心思缜密的主角,14岁的朱朝阳

    成人世界充满了算计与冷漠,进一步地逼迫着孩子们准备谋杀的筹措。千奇百态的恶在经过排列组合后碰撞在一起,才引发出了每个环节的巧合。九具尸体如多米诺骨牌般排列,一块接着一块地被残忍推倒。

    也正是通过对这些恶的刻画,我们得以反思成人乃至整个社会带给孩子们的巨大伤害与坏影响——孩子们犯下了谋杀的罪责,但他们手里的刀是大人递过去的,并“以身作则”地让他们狠狠攥紧。

    ▲ 剧中这一幕是朱朝阳心理变化的转折点

    书中一个令人心痛的细节是,孩子的这方阵营每次在策划谋杀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初中《社会政治》课本里的一句话:未满十四周岁者无刑事能力。

    ▲ 原著《坏小孩》节选

    当看到成人世界里的围捕厮杀、残酷狠烈后,他们不仅能模仿得像模像样,更能利用成人的势力为己所用。他们的底气就是,哪怕最后被发现,也不怕警察、不会入狱,何况最终的布局者朱朝阳拥有着极高的智力水平。

    这种人物形象的前后重大转变,以及对社会规则的内在破坏与利用,让人一回想就不禁毛骨悚然,却又能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进一步的理解

    由于上述原因,《隐秘的角落》这部剧在改编上的最大难度,其实就在于将原著捋顺情节、删除并增添新的细节来制成“洁本”,从而直面审查。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阻碍来自于两个层面。

    首先,审查机构对影视剧的审查比小说无疑要严格数倍,如果不做大规模的删改,根本没有拍摄的可能。

    其次,影视与小说的媒介属性不同。通过书页间接想象与直接观看一个小男孩接二连三地“弑亲”乃至最后心思缜密地害死朋友,所引起观者的心理接受度,包括后续的社会影响、舆论发酵,都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将原著文字100%转译为影像,其“惊世骇俗感”必然无法被部分观众完全接受。

    这两个层面的原因,决定了剧集要有新的改编策略。诸如:

    改变了三个孩子全程的行为动机(30万治病钱、朱朝阳并没有策划杀害父亲与王瑶),增加了富有人情味的干警陈冠声、凶蛮的混混王立、不负责任的周春红的情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严良父亲这几个新角色,并把原著中的严良一角删除(在剧中置换了丁浩)。

    随之而来的,就是支线剧情几乎“重写式”的大量增添。由于原先主线(朱朝阳的三次杀人)的巨大改动,导致其后半程已无法带领剧情的发展,更需要依靠支线的衍生。

    不少衍生做得还是挺精彩的。

    第五集《妈妈》中,将王瑶作为母亲的肆意报复与周春红作为母亲的保卫守护,做成了更为完整的对照组。

    第六集《苍蝇》里——

    周春红给朱朝阳擦嘴时的冲突、张东升在给了三万块后的反将一军、朱永平独自一人吃掉多出的一份晚饭、陈冠声诱骗严良的“电话诈骗”以及朱朝阳在发现父亲录音笔后心机暗涌的表演。

    ▲ 第六集《苍蝇》,父爱就是甜品上的苍蝇

    这些段落都很好地体现了人物鲜活的多面性,相较之下,原著里反而显得比较“纸片人”。

    ▲ 令人窒息的母子关系

    另一个重大的改编设计,则是最后两集的叙诡。

    在原著中,日记本作为朱朝阳最后时刻的秘密武器,为读者揭露的是他自中段起就开始暗自筹谋间接害死朋友的心路历程。但这个手法由于剧集中主线前提的变更而无法再次使用,于是编剧在最后两集采用了双重性设计,类似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故事新说”。

    真假记忆卡、水产仓库血拼以及最终的船上决斗等情节,里面的众多细节,尤其是张东升的行为逻辑,乍一看设计粗糙,不够绵密精细,经不起细推。

    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朱朝阳选择相信“童话”的一种表现手法。此前不断在铺垫的笛卡尔与公主“爱与背叛”的“现实或童话”双重性,此时派上了用场。

    ▲ 张老师在课上讲笛卡尔的故事

    在这种解读下,朱朝阳刻意引发空白内存卡的事件,就是为了挑起严良与张东升的矛盾,借张东升之手杀掉严良。在结局里,可以确定朱晶晶是因为朱朝阳的不救而致死。现实里普普与严良也许已经死了,后者甚至有可能就是被他推下船的。

    朱朝阳用童话式的谎言,告诉警察虚假的“事实”,实现自我的完全“脱罪”。他为了保护自己生活的前路,不让自己的秘密被曝光,而选择牺牲“所有别人”。剧集最终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而非真实的现实场面。

    ▲普普隐藏的少年宫事件真正的秘密

    可以想见,鉴于“许多本来要死的角色(严良、普普)不能摆在明面上死”,涉及到的情节也只能以暗示的方式进行模糊处理

    对小孩角色们普遍的“脱罪”化处理,也让它成为了一部温情与残酷并存的作品,而非一条路走到黑。

    但即便如此解读,最终的剧情安排仍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这一幕明示了严良的“幻影”

    一方面,朱朝阳与普普、严良两个伙伴的关系,在剧中有着比小说浓厚太多的情感铺陈,他们之间的秘密没有大到互相针对、要对方死的地步。此刻朱朝阳的黑化,尤其是记忆卡事件这种堪称“玩火”的处理,反而有点不太合理。

    另一方面,最后两集几个主要人物的死亡并没有传递出足够的信息量。比如朱永平和王瑶的死法,是一种“任务式下线”。相比之前浓墨重彩、极其精致的人物细节塑造,这种收场显得有些应付。这个方面其实与审查无关,就是一种创作套路。

    纵观全剧,《隐秘的角落》做得很好的一点是每集的表达都有各异之处,时长的不同完全依照剧情来结构,从而保证单集主题的完整性以及每集主题之间的递进性。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被修改后的情节,虽然与原著的内核不太一致,整体的表达也没那么尖锐、生猛,但它仍旧能反映出相似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我给第六集《苍蝇》最高分?就是因为这集让所有人物都形成环环相扣关系的同时,将原著的内核以一种柔软但极其准确的方式“曲向呈现”:孩童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成人世界法则的侵害,继而又产生了一套新的法则来趋利避害。

    此处的伏笔,也在第11集末尾的拉链声音里引爆。朱永平其实知道朱朝阳是在表演,但他当时听完后却选择删除录音、甩自己巴掌——因为他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只剩下“配合儿子表演”这么一条路可以走,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儿子的未来,他将永远对不起死去的女儿。

    情节上的柔化,并不妨碍剧集揭示出这份矛盾关系背后的复杂性与沉痛感。

    《隐秘的角落》的改编,是一种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吗?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这个形容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审查已成为中国时下创作环境里通行的门槛。在这种形势下,创作团队已在能力范围内做到了优异,遗憾是难免的。

    审查的红线摆在那,距离我们很近。在这片大地上,你无法寄希望于在影视里,看到真正意义上极致的“恶童”形象。孩子们不再天真无邪,就已是无比艰难的一步了。

    说“不是”,是因为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找到了“镣铐”里的很多突破口,设法突破性地发挥出了大量比原著更加精彩的段落。

    前10集对人物逻辑的梳理、人性深处的挖掘都很出色。摄制上对湛江小城地域性市井气息的捕捉,一众演员具有丰富表演质感的表现力,让大多数表达显得真实且贴切。这些与原著相比,堪称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达出了另一种社会现实意义,映射着不同层面人心善恶的阴影面积。

    而最终结局朱朝阳明确的“脱罪”,虽然不同于原著的开放性结局,亦达成了一套有力的反讽。

    正如海报上所言,“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朱朝阳此时守住了自己的秘密,代价却是再也无法挽回的麻木不仁。

    但此时的光,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冷。

    这点光隐约地提示着每一个观众:我们与恶的距离很近。恶存在于孤独的、隐秘的角落,受着来自周边世界的挤压与伤害,逐渐成长。正视恶的源头,是减少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