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蔡叔叔,1949年,我6岁,他抓了我和爸爸……后来,我知道蔡叔叔是个好人......再后来,爸爸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了,蔡叔叔把我带回家,照顾我,唱儿歌给我听。
然而,6岁那一年,却也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个伤痛。
爸爸抱着我要跑出层层封锁的天津城,爸爸在枪林弹雨中拆下我身上的炸弹,爸爸笑着吻我的额头问我怕不怕……我以为我会永远依偎在爸爸的怀里。
只是,爸爸去执行的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一去就是70年,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爸爸和蔡叔叔,还有几个当年一起扛着枪为了解放天津牺牲的叔叔们,那段往事被拍摄成了电影《解放终局营救》。我走进电影院,看着彼时的一幕幕真实的重现在眼前,瞬间,仿佛听到爸爸在耳边轻声呼唤我的名字:“小兰”!
我挚爱的父亲,他从未离开!
——姚哲的女儿 姚君兰
让小兰和大家跟随电影镜头的移动,回到我的童年,回到《解放终局营救》风雨萧瑟的年代,天津城,国共双方进行最后的角力。也让我能再爱一次我的爸爸。
1、剧本
好电影,一定是让观众觉得如果身处那个年代要非常真实可信,大,城市的全貌;小,物件的摆放;横,台词的精准推敲;纵,微小情节的精益求精,编剧把控细节的能力决定了一部电影能否让人刻骨铭心。
《解放终局营救》(以下简称“解放”)叙事流畅吗?流畅!全片节奏快,丝毫不拖泥带水,如果稍有不慎走了神就会遗漏下重要的故事信息。
剧情衔接紧密吗?紧密!从钱卓群陷害爸爸(姚哲),到蔡叔叔(蔡兴福)一行四人秘密潜入城内绑架爸爸,一环扣一环,拿捏得当,每一个冲突都能顺理成章的带入到下一个冲突。
节奏平衡吗?平衡!没有对于某个人物某件事的生加硬套,整体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掌控,中间闪回对于渡轮打沉悬疑的解惑,既很好的融入了情节驱动力,又明确的交待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铺垫行为、引起冲突、发展重点人物和故事走向、达到高潮、不落俗套的收尾,《解放》的编剧把这些做的都很好,要知道,在当今影视创作粗制滥造的不良风气中,保证电影作品的基本功扎实有多难得。虽然听上去很讽刺,但是确实如此。
说说电影中的对白。好的对白依旧遵循真实可信的大原则,具体的,就是该言简意赅的地方绝不要啰嗦个没完,该有潜台词的地方也要有技巧的引导观众正确获取隐藏的信息。
《解放》的对白大都很直接,几个关键角色带着天津方言的腔调也更接地气。我个人很喜欢爸爸和蔡叔叔在船上吵架的戏,每个人的每句话都不多,带着各自的情绪去喊、去吼、去怒骂,通过简单的台词传递着两个人背负着的不为人知的过去和沉痛,每个字眼都出现在最恰当的时候,语言准确、精悍,这已足够。
2、摄影
电影靠镜头语言说话,观众从银幕上获取到的视觉信息和极为挑剔的艺术美感都凭借着小小的摄影镜头来一帧一帧组合成连续的光影画面。
城市战争不好拍,《解放》拥有大量房屋、街道、地下室等极其有限空间的戏份,构图、色彩、色调、灯光、远近景、镜头是否跳跃等等,都考验着摄影的功力。
两场戏,印象深刻。
—攻占解放桥
近景,一个个流着鲜血带着重伤倒下的战士,摄影机位置的准确移动增强了战争残酷的情感冲击力;远景,解放军大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摄影镜头很好的隐藏了阴影,营造出宏伟的历史感;特写,红旗插在解放桥的高地上,鲜红的视觉冲击自然又连贯。
—水下
从艺术角度讲,水下拍摄绝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段戏存在,而是通过光元素,无论是色彩平和还是波澜壮阔,都在传递着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故事的发展脉络。蔡叔叔冲动的落水,爸爸跳下去救他,拍的非常好看,绝佳的水下动作设计,配合完整的场面调度,让简单的几个镜头看上去像一部唯美的艺术片。有时,观众更喜欢将动人的故事放置在一个既能让心灵感动又能让眼睛感动的媒介之中。
此外,《解放》很大胆的给人物面部运用超大特写,无论是逆光的灰头土脸,还是狰狞的满脸伤痕,毫无保留的将演员的表情呈现在银幕上,很多镜头甚至拍出了胶片专有的颗粒质感。
李少红导演拍摄的功力真棒!她的镜头下人物形象都带着个性的魅力,或许是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才有如此精彩的视觉呈现。
3、表演
我的爸爸姚哲,是国军的军需官,看似胆小懦弱,其实他的内心非常善良,也很勇敢,否则我们第一次想逃出天津的时候,渡轮遇险,爸爸不会奋不顾身的救下那么多人,也不会对没有救到蔡叔叔的儿子心怀愧疚;他穿着国军的军装,心中却没有什么阶级党派之分,人与人都是平等的,都想将来过上好日子,否则他不会私下藏起枪支弹药最后在关键时刻送给了蔡叔叔。
电影开机的时候,告诉我是演员钟汉良来演爸爸姚哲这个角色,心踏实不少,看过他的戏,演技很不错。
不曾想到,大银幕上,我和爸爸70年前的往事重现,爸爸抱着我隐藏在井盖下,爸爸不顾自己在炸弹子弹乱飞的危险状态时抱着我逃离战场,还有蔡叔叔多年一直不肯告诉我爸爸牺牲前的话,原来他在最后一刻还在挂念着我。爸爸,你的小兰真的很好骗。
我由衷的感谢钟汉良将爸爸姚哲饰演的这么好。
表演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演员发自肺腑的真诚,钟汉良的眼神戏已经足够说明这一切,亲眼目睹二毛、马婶、老曹、眼镜叔叔全部为了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他的眼神从痛苦不安到极度悲伤,从小河演变成海洋,他把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情绪层层递进式的塑造,哪怕是他作为一个镜头中的背景板出现时,也准确的展现出角色的特点,把每一场戏处理的深入透彻。
当看到一个优秀演员微表情的时候,能看到整个生命的深度,能让观众看到他的心跳,感觉到他赋予戏剧的足够情感。
更难的是,最后一场戏,在几乎不允许有太多表情的情节设定下,钟汉良也能将不舍、担心、愧疚、遗憾都交织在脸上,做到极度催人泪下,这样的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4、作品之外的意义
很多影视作品,似乎都更为重视戏剧冲突程度,看的时候让观众觉得热闹非常,但热闹一时,很快也就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重视或没有能力拍摄出对观众的内心洗礼。
有些故事,可以超越时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充满张力、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让观众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解放》没有刻意的塑造人物角色高大全,蔡叔叔作为解放军,也有自身性格的缺点和不冷静的莽撞;爸爸作为国军身份,也有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忠实呈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转变,是命运的使然,更是爸爸有推己及人的善良,所谓大义,都是心底的情之所归。
———————————————————
电影结束了。
就像钟汉良在主题曲《解放了》中唱的“花朵和芬芳还给我童年的形状”。
爸爸,你的小兰今年也已经76岁,垂垂老去,往事虽已斑驳,却依然清晰记得你的样子。
爸爸,你这个更重要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今日国家盛世,你看得到吧,我拥有看似平淡却浓浓的幸福,是你带给我的。谢谢你!
❤️仅以此篇有点特别的影评(以姚君兰为第一人称执笔)给戏中挚爱的父亲姚哲,也致敬所有为了解放牺牲的人们!
什么样的电影请来钟汉良、周一围等明星主演,杨幂和郭麒麟客串却没有红?答案就是《解放·终局营救》(原名解放了)。这部电影改了两次档期,最后上了网络平台都悄然无息,但是道具却让人眼前一亮,有些甚至比大决战系列做得完善。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
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服军服,近年来的国内影视剧还有不少进步的空间,大部分剧组满足于类似美军的样式,这部电影却有一些亮点,比如:
片中的国民党的尉官和校官级军官都佩戴了兵种领花,也就是1946年起开始实行的美式兵科符号。
比如万三(潘斌龙饰)佩戴运输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
姚哲(钟汉良饰 )佩戴军需部队的领花,样式是车轮和钥匙组合。
钱卓群(姜皓文饰)佩戴宪兵领花,样式为莲花、交叉手枪和刑具。
而钱卓群从炮兵部队借调来的炮兵军官佩戴炮兵领花,样式为大炮的侧影,但是有点走样。
而其它影视,几乎清一色马马虎虎用步兵的交叉步枪样式领花,哪怕《大决战》里那个著名的“缴枪不缴女人”片段,里面的女兵也是错误地采用了步兵的领花。
另外,片中的主角姚哲经常穿着一件酷似美式M44(艾克式)夹克军服的军上衣,为西装领制服,这和其它影视中那种酷似美式绿色军常服的军装是截然不同的。
解放战争中确实有照片表明,有些军官穿过这种军装,比如蒋纬国手下的装甲兵军官就穿着这种西装领夹克式军服。
有说法指出,这种军服叫做民国36年制式军官夹克,具体的资料还有待发掘。
片中的宪兵部队除了佩戴了宪兵领花以外,佩戴的钢盔上正是宪兵特有的“莲花”帽徽,并佩戴宪兵帽徽。不过遗憾的是,宪兵臂章样式错误,片中是1949年1月天津战役前夕,此时的宪兵应佩戴圆形的獬豸(xiè zhì,传说中能断案的神兽)臂章。但片中并无表现。
片中的宪兵军服道具,似乎沿袭自2014年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是莲花图样加上宪兵两字,这个说法来自《中国百年军服·增补版》。
但根据海峡对岸的资料记载,1946年起宪兵就开始佩戴圆形獬豸臂章。
(注意将军军服不佩戴兵科符号,而是佩戴梅花)
《解放·终局营救》中展现了解放军在主攻天津之前发起的炮击,镜头中的远程火炮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这种大口径长身管的重炮,这确实是中国装备过的一型颇为特殊的远程火炮——德国15厘米sFH 18式榴弹炮。
中国称之为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确实是特供版本,为特殊的32倍口径,而不是德军自用的30倍口径,射程也从13千米增长为15千米,并采用了改进版的炮架,重量更轻,便于在当时道路交通情况较差的中国。
另外两种交错摆放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分别是德国105毫米le. FH 18和日本九四式75毫米野炮。
大型武器的道具估计应该都是专门制作的,能做出这些曾在解放战争中出现过的火炮,可见道具组是用心了。
当年《大决战》里那些激动人心的镜头,比如攻打锦州的炮兵齐射镜头,画面中大部分都是苏制远程火炮,这其实和历史是不符的。
不过,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中国从德国获得的150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少得可怜,在抗战中还蒙受了损失,缺少弹药和零部件。就参加天津主攻的四野来说,炮兵部队大部分是缴获的美式和日式榴弹炮。
因此,也许这里出现少许美式M1/M2式155毫米“长脚汤姆”榴弹炮加上相当数量的M2系列105毫米榴弹炮,搭配大量日式75/105毫米榴弹炮,更为合理一些。
车辆方面,本片中除了著名的美式威利斯吉普车之外,还出现了“美国中吉普”——道奇WC63吉普车。
卡车则是美国道奇T234卡车,而不是拿老解放卡车来冒充。
最后来看看坦克,电影中的解放军使用的是日式97式坦克,基本是符合历史的。
但是国民党军队的坦克,虽然比前十几年各种电影电视中的谢尔曼坦克、59式、T-34以及M26潘兴等等情况好了不少,但是依然型号不对,酷似美式M24轻型坦克。
这里说酷似,其实是相对有点像而已,和真正的M24坦克,差别还是很大的。
从戏份来看,这辆M24坦克左冲右突,甚至直接冲进房子里,个人猜测是不是导演要求的?
推测一下道具组和导演商量的结果:
导演:我看外国战争片里,虎式坦克虎虎生威。
道具组:天津战役里只有国军战车第三团。
导演:都有什么坦克?
道具组:只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日式坦克。
导演:那整个解放战争呢?
道具组:还有各种小口径主炮的美式、苏式和意大利坦克。
导演:我要虎虎生威,炮炮惊人,懂吗?
道具组:只有拿出小车大炮的二战美军M24轻型坦克。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剧情的问题,解放军拿下天津,只用了29个小时,迅速消灭了华北的一支劲旅,给北平的敌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产生了另外一个典故:“天津守军就是开城投降,29个小时也不可能完全把城市移交给共军!”
和那个“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三夜也抓不完!”两者的感觉是很接近的。
编剧和导演完美回避了这个最精彩的看点,虚构解放军的一个炮兵观察组如何在天津城内和国民党宪兵周旋,各种枪战和钻地道,最后给女主角梅艳(钟楚曦饰)安排了旗袍长靴捆绑,令人摸不着头脑。
难怪档期一改再改,让有些潜在观众最后失去了兴趣。
电影的最后,在色彩方面的应用可圈可点,不过庆祝仪式上如此奇怪的标语,不知道是剧组言不由衷、精神分裂,还是表明自信呢?
顺便,两个编剧之一史建全,自从《鬼子来了》和《血性山谷》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好作品。两个导演之一李少红,著名的感情戏导演,居然执导这部战争片。令人不解。
(本文首发我的公众号 装甲参谋部,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军事题材影视的点评和军事内容)
从下水道里小女孩大喊大叫开始出戏
都逃难了,大冬天的,钟楚曦你穿个丝绸小吊带,提个鸟笼子,认真的吗?
一群人去救一个小女孩,人钟汉良一标准富二代军需官,不会开枪,穿个英伦大风衣,我没意见,一大帮子人包括马婶王迅都是长风衣,你确定拍的是战争片?真的不是cos民国风的时尚大片?
小女孩身上绑着炸弹,跑那么远,还绊倒了,还有枪击,都射中胳膊了,炸弹没炸?
小男孩进地下下水道,肚子上炸个窟窿?这里没必要牺牲了吧?
悲情的话,二毛就可以了。
后面的新人是混入我军的国军特务?每次都出差错,确定不是抹黑我军?
钟楚曦这个角色,是不是有点多余?就是为了宣扬国民党乱杀国人?那还有情有义,舍不得一个歌女?在战场上啊,儿女情长什么都就不能先放一放?
还有杨幂被炸,肚子上那么大一根木棍,周一围抱起她,就没了?
老婆死了就可以在船上不顾一船人死活,瞎作?这里着实心疼钟汉良,被一个疯子打。
不会游泳还跳河,小号掉进河里居然没有沉,被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捞了上来,这就算了,你跳下去是刻舟求解放吗?
营救过程的子弹乱飞,看得出来是真费了钱的,嗯,国军就是想毁了天津,在城里大炮坦克冲锋枪随便扫。
北平还在呀,就这么杀了自己人的家属?
国军再不济,也都不是傻子吧,秘密处决就完了,后来人都救出去了,总不会还这么硬碰硬吧。
这么大阵仗,那时候也有报社吧,随便一个小道消息,谁还给你卖命?
不守城,开个坦克去追一群妇女,这国军指挥官是个二愣子吧?他是靠裙带关系做的指挥官吗?还没有姚哲聪明,究竟是怎么坑了姚哲的。
还有,这姚哲叛变的也太快了吧,怎么着也是前同事吧,你救共军,我可以理解,你打前同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还有最后,国军的指挥官不绑起来,不卸了枪,还留在坦克里,你就冲妇女那,为了刷存在感,命都不要了吗?
幸亏这指挥官不是个吴京一样的战狼,要不分分钟,一坦克打死一群人。
这剧据说还是献礼国庆的,我都不知道它是怎么过的审,拍这么个片子出来,哪来的自信?
没想到周一围是个比徐天还冲动的二愣子啊,所以二毛和王迅牺牲了
一个多小时,我做点什么不好
钟汉良,都是你把我骗进来,你欠我一个爱奇艺VIP
本片中那些战争大场面都相当震撼,无数的爆破镜头拍得非常贴近真实,较好地诠释了战争之下各军官战士们的状态。杨幂在片中的客串算是本片一大亮点,虽然戏份并不多,但把一位军官夫人支援前线的形象演绎的十分到位。还有那位小女孩的表演,真的惊艳了不少观众,年纪轻轻就能表演得如此真实到位,绝对是未来可期。通过本片也能更多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一些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