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天使》。4分。
娜塔莉·雷特导演,弗朗西斯卡·伊斯特伍德主演作品。
女主长得太丑,但她是谁呢?她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就是东木老爹的女儿。够牛逼吧?
这个片子是真的烂,但凡女主稍微向她爹多学两招,也不至于拿到这么烂的剧本。
女主被同学性侵,随后发现性侵她的男生是惯犯,不仅对她,还伙同其他人一起性侵了一位女生并且拍了视频。
女主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竟然决定只身复仇。
要说国外的警方水平也真的是烂,杀了好几位竟然还没找到凶手,还得等女主先做完毕业典礼。
在恐怖片的亚类型中,有一脉被称为“强暴/复仇”(rape and revenge)电影。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我唾弃你的坟墓》系列,还有爹妈上阵为女复仇的《魔屋》。基本上就是以暴制暴,血债血偿的故事,且复仇方式花样百出,虐杀等级直逼“竖锯”。主角最后结局如何,是否投案自首,影片多不展示,戛然而止。再看咱亚洲呢,这一亚类型也有,但人活着多半复不了仇,得死了化身无敌女鬼才行(香港的《枕边凶灵》和《迷离夜之惊蛰》、泰国的《鬼影》),好不容易出了韩国的《阿娘》和《假面》,电影的结局也一定是复仇人默默伏法/自尽。不知道是因为亚洲文化更温良恭俭让,还是我们更加守法,亦或是我们的白日意淫更有限度——明白简单干脆的复仇根本不切实际,索性寄幻想于幽冥。
2017年的《复仇天使》,虽然结局没有它的前辈们那么大快人心——复仇完成,扬长而去——而是让女主Noelle在毕业典礼致辞后,平静走向警车;但和那些手起刀落复仇的前辈相比,似乎追问的东西更多(比如,我们更应该教育女孩施计保护自己,还是更应该提前警告教训那些荷尔蒙上头的男性),复仇针对的对象也不仅是当初强暴自己的人,还有其他性侵案的施暴者。虽然本片评分不高,被视为一部简单直白的女权主义电影,甚至复仇力度(血腥暴力程度)对比前辈也不够快意,但Noelle最后对同届美术毕业生们的致辞却足够发人深省。因为她期盼的,并不是孤狼式的战斗,而是集体的觉醒:
“我敦促你们,不以保存美丽为目标,而以揭露真相为己任。勇于以你的诚实,让世界感到不安,不管后果如何——因为世界会因此而改善,而你亦然。”
Aim not to preserve the beauty, but to expose the truth. Dare to make the world uncomfortable with your honesty, no matter what the consequence is, because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it. You will be better fo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