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价值观确实和中国人的不一样,一个乐队成员和另一个乐队成员的女朋友交往,很常见
故事讲得还是比较流利通顺,没有特别的硬伤,一些小细节也让人会心一笑
两大女神都很美,特别是戏份较多的丽芙泰勒,太可爱了,太让人怜爱了!
几个男演员感觉挺面生,不是特别火
刚开始乐队只唱一首金曲,我还不以为然,没想到男主鸟枪换炮,玩起了难度极高的自由爵士,技术功底还是很强呀
《挡不住的奇迹》,一部有点出乎我意料的电影。或者说,竟然就恰好对应到了我如今生活里的心绪。 讲乐队的电影有很多,我也看过不少,最近的奥斯卡最佳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佳作,国内之前大鹏的《缝纫机乐队》也算有味道,但都没有打破一直以来我对“乐队电影”的刻板印象。没想到这部1996年,由“阿甘”汤姆·汉克斯导演的片子,竟然做到了。 我印象里的乐队电影,大都在“音乐”上倾注了很多严肃的情绪,例如把音乐作为梦想,作为一种必须放到台上的追求,而这部片子则不然。 首先它不以主唱而是以乐队中的鼓手盖·帕特森为切入点,而盖只是在机缘巧合下被邀请到乐队里帮忙演出一次,他其实并不抗拒原先的规矩生活。因为他聪明地加快歌曲节奏,乐队开始大红大火。在此过程中,影片展现的大都只有“开心”:歌曲第一次上广播的开心,乐队第一次在剧院演出的开心,见到心中偶像的开心,歌曲排名上升的开心……尤其在鼓手盖身上,我看到的只有音乐作为“兴趣”的轻松有趣,而不是音乐作为“梦想”的沉重负担,他真的是在“玩音乐”。 影片的结尾也是,乐队说解散就解散,几乎没着什么笔墨。我原本还以为男主盖会找到什么办法挽救一下,然而事实是男主盖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电台的新工作,并且有了更好的爱情。这场轰轰烈烈的乐队经历,只是他人生中一趟好玩有趣的旅程而已。大红大紫并没有那么重要,每天可以打打鼓,就已经很好了嘛!至于乐队的其他人,也都按照各自的个性生活了下去,最终都很幸福。 影片传达出的这样一种“兴趣向”价值观,很令我回味。如今的我们,是否追求的实在太多,把很多东西看得太重,以至于自己被自己绑架?喜欢文学,那就经常看看书写写文章,不一定非要出版、成名,喜欢摇滚,那就经常听听歌打打鼓,不一定非要上电视出专辑。只要你真的喜欢,那么你一定会真的做些什么,而只要你真的做些什么,你就对得起了你的那份喜欢,你就可以收获那份开心和趣味,该属于你的也绝不会少。 一切原本很简单,是我们自己把它搞复杂。
1
你喜欢的东西,你内心的东西,内心的渴望,就像水对于植物。
植物的根部吸收外界水分,源源不断,吸收的多了,就自发的向上运输,发散,这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和本能。
你之所以勃勃生机,是因为你内心的东西让你勃勃生机,带来活力。
总有点爱好,让你心生欢喜,成为你的奇迹。
2
电影《挡不住的奇迹》男主喜欢音乐,默默无闻,过着平凡的生活,在爸爸的店铺里当售货员,有一个喜欢但不那么爱的女友,下班了捣鼓点喜欢的音乐,敲敲架子鼓,不时的寻找机会练习,不停歇的从音乐里得到欢乐,得到安慰,音乐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爸爸和家里人都不看好,冷嘲热讽,也丝毫不减热情。
在台上,在架子鼓前,在音乐里,他意气风发,散发出的气息挡也挡不住。
一个乐队的架子鼓手摔断了胳膊,找男主代替演出。男主在演出的时候大概觉得原来的不好,就改了节奏,结果大家都喜欢,并且被看上,到餐厅演出,广受欢迎,然后被星探发掘,上了音乐榜,并且一路飙升到第七。
男主在录音间,做最后的怀念,敲架子鼓,被大音乐家听见,两人合奏一曲,音乐电台也给他投去橄榄枝。
最后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乐队解散,大家各奔前程。
男主从此走上音乐的道路,并抱得美人归。
女主的前男友,因为想要录制自己写的歌曲,而离开乐队,一直追求音乐,最后成为音乐制片人。其他的小伙伴也各有收获。
其实这片《挡不住的奇迹》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的热情在哪里,你的时间放在哪里,你的精力放在哪里,什么让你快乐,满足,让你不放弃,大概就是你命运所在,是你的奇迹,是命运给你埋下的宝石,是生命的馈赠。
3
片中的音乐,很好听的,哦,对了,女主曾经演过《指环王》里面的精灵公主亚纹!
导演是“阿甘”汤姆汉克斯呀。
本片是真实的事件改编的,主人翁都还健在啊。平凡的你我,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前行的路上有宝藏挖。
想到上大学时玩的矿工挖宝石的小游戏,哈哈。
看了这片确实让我欢乐许多,改善了点早上抑郁的心,因为早上我怎么也看不到未来,就好像挖不到宝石的矿工,停下来,不知未来,不知是不是有宝石,沮丧又难受外加迷茫。哈哈,继续当矿工啊,唱着歌,欢乐的挥舞锄头的矿工。
呐,晚安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