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守望尘世 第三季 The Leftovers Season 3(2017)

简介:

    HBO也宣布续订了刚结束第二季播出的《守望尘世》,并宣布第三季将会是剧终季。

演员:



影评:

  1. 毫不夸张的说,《守望尘世》大约是最近五年来个人看到过最牛逼的剧集。除了方方面面都代表着当今美剧工业最高水准的编剧导演艺指配乐,《守》着实再一次刷新了个人对于“TV Show”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回想一下,只有《火线》曾经给过我这样的感觉。当然这也意味着《守》注定会是一部被小撮死忠粉奉在神坛上的cult剧,它既不会像《黑道家族》《六尺之下》那样影响一整代影视从业者,也不会像《权力的游戏》《绝命毒师》一样成为人尽皆知的热门,想想也只有HBO敢去投这样一部每集都在mind fuck观众、让粉丝们各种一脸黑人问号却又欲罢不能的真神剧了。拍摄大结局时,剧组请到了NY Mag的记者Boris Kachka到片场,记录下了整个剧终集的创作过程——于是便有了Vulture这篇万字雄文。

    剧集创始人达蒙.林德洛夫(左)和达蒙和汤姆·佩罗塔(右)

    其实各种美剧幕后看多了,大概制作流程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但把记者请到片场来做如此之深入的全程报道,应该还是头一回。而达蒙. 林德洛夫在这篇实录中所表现出的坦诚和透明更是让人意外的(这大概和达蒙本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吧,比如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第二季那段让不少粉丝以为换错台的惊艳开场,就是专门为了气天天黑自己的Grantland Podcast两主播(也是达蒙的好友)写的)。篇幅关系没有办法翻译全文,就挑重点扒出来当做随笔给大家看下吧。

    原文链接:

    *********全篇剧透*********

    编剧室

    1. 最终季开拍前达蒙对整个故事走向只有一个大致的思路:澳大利亚,Departure七周年前夕,末日预言四起,Kevin的两次死而复生招来了些把他当做弥赛亚降临的信徒。除此之外达蒙对故事应该怎样展开毫无思路。

    2. 达蒙表示很多心中神剧的大结局其实不过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并没有成为现象级的事件被单独拿出来为人们讨论,比如《火线》《绝命毒师》。当然也有像《黑道家族》这样十年过后依然争议不断的大结局,不过对达蒙影响最深远的还是《陆军野战医院》的剧终集:一部原本笑点频出的喜剧,最终迎来的结局却是无比阴暗沉重。这也启发了达蒙,让其在创作大结局时确保给每名角色一个交代。

    《陆军野战医院》大结局

    3. 《守望尘世》其实像是《迷失》的另一面,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某神秘事件,而是人们在某神秘事件发生后如何面对和继续自己的生活。达蒙和汤姆·佩罗塔(原著作者)在最终季早期便决定把第三季的重心放在Nora的精神之旅上。Nora在最后10分钟讲述的故事,原定是讲给少年Lily听的,但因为带小孩飞去澳大利亚拍戏流程太过麻烦,所以第三季开始不久就把Lily写回给了亚裔亲生母亲Christine。这之后”Lily”也成了剧组内部用来形容棘手问题的一个暗语。

    Nora, Lily和亲生母亲Christine

    4. 对美剧制作流程熟悉的应该都知道,编剧室在经过3~5周的讨论把单集的故事框架勾勒出来后(break a story),会送1~2个编剧回家写当集的剧本。但在《守》中则是编剧们一起把每个细节甚至对话都想好之后,才会让当集编剧开工。每天晚上还会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家庭作业”——编造一个带动物的婚礼习俗、想一个意义非凡的纹身等等,于是那些普通常规的idea早早便会被投出局,只有诡异奇葩离经叛道的才会让大家都为之振奋。

    Nora和Erika在蹦床上伴随着Wu Tang Clan的配乐跳跃大约是第三季中最惊艳的“神来之笔”之一了

    5. 一般美剧的主创很少会透露哪个idea是出自哪个编剧。Vince Gilligan就曾经说过无数次在《绝命毒师》编剧室里,任何idea都是长久团队合作出的结果,没有谁记得哪一个设定最初是谁提出来的。但《守》的编剧室则完全相反:每个人的特点和长项都非常突出,比如达蒙永远是引领故事走向、掌控大局、抛出一个又一个脑洞巨大的想法的挖坑人;汤姆·佩罗塔则是哪个在关键时刻说不、把达蒙不切实际的想法拉回现实的质疑者等等。(详见大图)。

    《守望尘世》编剧团队

    6. 这种分工最明显的体现就在大结局的最后10分钟。还记得第一季首播集里那个消失在汽车后座的婴儿么?当初拍完这一幕后,达蒙就问导演Peter Berg能不能再拍一版让妈妈消失的画面,暗示在另外一个镜像世界中人间蒸发的是98%大多数,结果因为时间原因没能拍成。

    第一季开头中消失的婴儿

    制作第三季时达蒙又想到了这个idea,于是在编剧室里手舞足蹈的给大家安利,怎样展现Nora成功穿越到平行世界后的所见所闻。结果就是众人都被达蒙的激情和口才所折服,拍手大呼“操老大你太帅了!咱就这么拍!”唯独汤姆·佩罗塔坚决表示“老子不干”,因为人死后会去哪儿本来就是困扰人类几千万年的终极谜题,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不仅显得有些可笑,更是违背了整个《守望尘世》的创作精神。另一名编剧Patrick Somerville想了一个折中的结局:让Nora亲口讲出这段故事,但不要拍出来。

    最后一幕戏。编剧室内称之为“Nora泡茶” (Nora Makes Tea)

    达蒙听完立马表示“口说无凭!你光让她讲观众怎么知道是真是假?”结果话说一半自己才意识到这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啊!给观众们一个交代,但没人知道这个答案是真是假——虽然主创们最终都对Nora故事的真假达成了一致,但达蒙还是表示“所有编剧都一致同意,永远都不要透露真相到底是什么。Kevin选择了相信Nora和她的故事。这就是整部剧集的主旨所在。这就是宗教的核心。”

    7. 影响了《守望尘世》大结局的电影/书

    (1975)

    (1977)

    , Sonali Deraniyagala (作者在04年海啸中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丈夫和父母,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场灾难和她的心理重建之路。Carrie Coon一直用这本书当做进入Nora心理世界的指南)

    “No Sun,” from the collection The Universe in Miniature in Miniature, by Patrick Somerville

    Reply All’s “The Cathedral.” (一期Podcast,讲述一对有宗教信仰的夫妇制作了一个关于自己身患癌症的儿子的电子游戏,在整个社区都为他祷告的那个晚上,孩子走了。这是一个关于悲伤和信仰危机的故事,和《守望尘世》如出一辙)

    (1979)

    (1986)

    (1971)(在老Kevin面前点燃自己的那段场景就是尼古拉斯·罗伊格这部电影中搬来的)

    (YouTube video,需翻墙)

    (2009)

    《在云端》的婚礼戏给了达蒙不少灵感

    The Game Werewolf (a.k.a. Mafia) (说白了就是“杀人游戏”,达蒙是骨灰级玩家。一次和朋友玩的时候,一个是狼人身份的玩家以自己孩子的生命为名发下毒誓,表示自己不是狼人。结束后一桌人都觉得这种行为多少让人背后发凉,于是便有了大结局中修女睁着眼睛发誓自己没和男人做爱的那段戏。)

    , Leon Festinger / Henry W·Riecken / Stanley Schachter

    , Whitney R·Cross

    导演篇

    1. 和其它剧集不同,达蒙是一个没有丝毫导演欲求的剧集创作人,于是找一个能担起执导重任的导演至关重要。曾经执导过《急诊室的故事》《白宫风云》等的资深电视导演咪咪·莱德大约算是《守》导演组中的头把手了,第三季首播集和大结局都是出自她守。咪咪果敢、镇定、坚决,简直和达蒙形成了完美互补。第一次执导《守》时有些剧组成员会表示“嗯在这个剧组里一般规矩是这样的…” 咪咪的反应则是“关我屁事?”然后霸气的用自己的理念风格推到一切。第一季拍摄过半时,《守》的视觉风格一直都是压抑而阴郁的,正是有了咪咪的加盟才有了后来慢慢展现出的鲜明对比、黑色幽默以及希望。《守》杀青时达蒙对咪咪的评价是“我们无畏无惧的领导者,拯救了整部剧集。”

    咪咪.莱德在片场

    2. 在拍摄大结局婚礼那场戏时,咪咪最大的担忧是如何捕捉到Kevin和Nora间的追求/被追求关系——看过的应该都能想来,这段戏写起来容易,但要演出那种隐忍和细腻实在太难了。不过和Nora最后十分钟的独白相比还是轻松了不少。因为采光原因咪咪决定颠倒顺序,先拍Nora的独白、再拍Kevin冲到后院与Nora对峙的戏份。戏剧表演出身的Carrie为这场戏已经准备了好几周,加上饰演Nora三年下来积累了太多Nora孩子们的记忆,片尾独白瞬间征服了整个剧组;比较悲催的是Justin,演Kevin冲到后院同Nora对峙的那场戏时即将日落,自己情感体力又都快枯竭,对自己当天的表演又十分不满…… 多重压力之下几近崩溃。所幸的是这种状态反而更好的演出了达蒙想要的效果。

    3. Nora的鸟笼也是艺术指导部专门设计的,目的是在美学上复制Nora小木屋的结构和外形、让鸟笼看起来感觉像是房子的一部分

    Nora小木屋鸟笼设计图

    4. Nora在大结局里的那头银发,是化妆师Angela Conte在伦敦一家顶尖假发店花1万美金买下来的——这顶假发的主人终生没有用过任何化学物品(染发烫发之类),纯手工缝制,在风中飘起来无比自然。

    5. 不过和把人“发射”到另一个世界中的LADR传送机器相比,假发那点钱就不算什么了。为了设计出这台传送机,剧组特意找到了物理学家做咨询师,并以老式核聚变机+强子对撞机为蓝本,花10万美金造出了这个只需要出镜3分钟的机器。在拍摄过程中达蒙还不忘使劲叮嘱自拍的Kevin“别发到Instagram上啊!剧透了啊!这不是科幻片啊!”

    耗资10万美金打造出的传送机片场

    6. 达蒙最初的设想是在拍完结尾独白后,观众们对于Nora的故事是真是假会有自己的判断。但因为Carrie演的实在太好了,达蒙在旁边看着看着自己也信了:“假设你写了一段明知是谎言的台词,但演员在背的时候对一字一句是如此深信不疑,这样会让故事变成真的吗?”之后在HBO举行的一场点映过后,达蒙和Carrie也问过现场观众有多少人相信Nora的故事,结果几乎八成观众都表示相信Nora说的是真的——again, 因为Carrie演的实在太让人信服了。

    7. HBO承诺在剧终集上给予达蒙完全的创作自由,不会给出任何指导意见(no notes on the series finale)。这是十分罕见的。

    8. 每季开播前,《守》的配乐师Liza Richardson都会给达蒙一个U盘,里面是300多支供达蒙参考的候选曲目。达蒙会在开车的时候边听边挑,但没有多少能一路杀到剪辑室中,最后效果出色的更少,能付得起版权费的更是凤毛麟角…… 达蒙在为剧终集15分钟的婚礼戏挑歌时,选中了Robin Trower的”I’m Out to Get You”, Otis Redding和Carla Thomas的”New Year’s Resolution”,当然,还有那首最终出现在了成片中的“I’ve Got Dreams to Remember”. Vulture已经在Spotify上做出了”Leftovers Series Finale: The Song They Almost Used”的Playlist,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最后再分享几版在编剧室里被否决的结局

    1. 10月14日来了又走。中间发生了一场大屠杀。Nora用了传送机。一声巨响过后她踢开门走到街上,发现外面空无一人。她走啊走直到一对老年夫妻惊讶的看到了她。

    2. Nora进入传送机被蒸发掉了。转换到她的视角,一片空白。“现在她信我们了吧!”科学家们击掌相庆。两天后Kevin也来了,追随Nora的脚步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3. 如果Nora死了Kevin可以用那间酒店房间再找到她。Kevin和Nora一起走上巫师之旅,或者Nora是一个自封的巫师。

    4. Nora成功被传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碰到了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告诉她“这样吧,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是从那个2%人口突然消失的世界来的。不然会破坏和谐。过去的这几年都不太平。每个人都失去了身边人(everyone lost everyone),但慢慢又都组建起了新的家庭和朋友。从你之前的84个人那边我们大概了解到了,你们的那个世界简直他妈的一片混乱。”

  2. 最近看很多外国媒体都在可着劲儿夸《守望尘世》的第三季,其实第二季开播之后就有评价认为:这个剧被严重低估,第二季已经达到神剧的水准。似乎大家普遍认为在第一季完结后,剧情进入分水岭,新的故事带给观众意外的惊喜。而可能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第一季最佳,第二、三季反而让我略感失望…

    最喜欢第一季,不仅是因为后两季没有男主跑步的特写,而且制服play的戏份明显减少【误

    在第一季讲完原著小说的故事之后,后两季和《Lost》的后几季一样陷入剧情太神棍到不能收的地步,比Lost进步的是这次编剧没有强行填坑强行解释,而是选择继续发展这种亦真亦假的剧情,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相信和不相信。其实在原著作者(也是本剧编剧之一)创作小说的时候也显然并没有准备解释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小说就是展现在“那件事”发生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自身的矛盾。在第一季中重点也是角色们压抑的矛盾和对自身对信仰的思考,所以当季终各条支线汇集起来的时候人物迸发的情感是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然而这些矛盾在第一季中已经发展和解释足够充分了,为了故事的继续必须有新的矛盾。于是编剧很聪明的将故事的背景扩大,地点也由小镇转向奇迹公园转向澳大利亚。但问题来了随着背景扩大,观众的关注点也从人物的情感分散到了那些编剧没有给出解释的奇幻剧情上。“为什么2%的人消失了”本来就是个不能深究和解释的问题,凯文看到的幻像到底是不是真的,宾馆是死后的世界吗,凯文是精神疾病患还是耶稣…这些剧情营造了本剧神秘奇幻的氛围,但另一方面却架空了第一季对宗教和人性的思考。太神棍的剧情已经让观众不能再像第一季的时候不在乎所有未知的答案,我们的重点不再是人物的纠结和思考,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观众的纠结迷惑让之前默认合理的设定突然变成了“深坑”,变成编剧有义务给出合理解释(填坑)的内容。然而随着第三季的完结,编剧也没有“填坑”,这让我产生了当年看完lost之后同样的失落感。

    诺拉和凯文的感情线最为最后的结尾也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两人的感情线本来在三季中就相对缺乏笔墨,最后竟然在倒数第二集就讲完了凯文内心的矛盾(其实凯文自身这条线和第二季比也根本就没有矛盾吧)完成了“自杀”。

    当然这个剧在配乐、取景、演技等方面都是一如既往的精彩,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在对宗教、对人性和神性的探讨都是深刻引入思索的。这也是我一如既往大爱守望尘世的原因。

    总的来说《守望尘世》确实没有被“过誉”相反它其实有点被低估了。作为《lost》的高级姐妹篇它没能和lost一样引发全民追剧的热潮,甚至关注度过低,实在是埋没了一部神剧。不过原因也是想的到的吧,《迷失》好歹还有荒岛求生的刺激情节,像《守望尘世》这样压抑沉闷的剧怕只有真正看的下去的人才会大爱吧。

  3. 【终于写到这儿了】现在,我想我要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下“Clear”这样一个定义了,因为我觉得“科幻/玄幻/宗教”等等都不足以表述这部剧所想阐述的一切(当然,我并不是在说自己下的定义可以解释一切,不过,从一开始的茫然不解以及看着看着打瞌睡,然后又由于自己不能随意弃剧,入了就得一条道走到黑不是吗?这就是Clear啊,比较级啊,越来越清晰,直到最后的豁然开朗。)。这诚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不愧“剧情”这一分类。不能做剧透党,不过我一定得说:在看到最后20分钟时,还一直讲着一件跨越年代的事,且仅仅是在本季第一集片尾出现过一点提示。自己真的觉得它要烂尾了,还一直在劝自己——一定是跨越的时间,那些Departure事件中消失的人只是到了未来某个时间点,地球还是一个地球…没想到啊,最后真的是以“小人物讲明白大道理”,不拖拉,最后的爆炸性信息量——We just lost some of them,But they lost all of us.

    也许吧,也许,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好比诺亚方舟,按下重启键,只是这里的人们不必体会悲伤前的恐怖与混乱。

    “我们一直在彼此身边,只是,你看不见我了,我也无法望向你。所以,生活就这样继续,我觉得这实在太不公平,自己失去了一切珍贵的东西,可是啊,你又何尝不是呢,或许,你比我更惨,独自一人在一个连陌生人都少的可怜的地方”

  4. 守望尘世就这么完结了,4年3季。

    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然而成故事说出来就带给我们各种的情感,感动、悲伤、喜悦、激动…

    最后一集,BOOK OF NORA,讲NORA的故事,承接了S3E6她去寻求穿越,承接了S3E1最后一幕十多年后的NORA。

    不剧透太多,主要讲下NORA自述的穿越故事,这个穿越是空间上的,跟以往看得比较多的时间线穿越是不同的,这两个空间是的时间线是一样的。NORA说她确实穿越了,穿越到另外一个空间的澳洲,她走了很久才发现有人,毕竟只有2%的人口穿越到这边,她的目的是明确的,回到她的孩子身边,然而澳洲离纽约十万八千里。经过一番努力,NORA还是最终到纽约美普顿,来到她家对面,静静的看着。门开了,走出来一少年、少女,NORA刚开始没认出来,这是她的孩子啊,都长这么大了,之后她老公和一个美女走出来,真是幸福满满的一家四口,只有NORA才是可怜巴巴的那个。

    就是这个故事,NORA在某些点上顿悟了,D世者有些是可怜的,有的变成了孤儿,有的变得孤寡,在2%人口的世界,幸福是属于少数人的,比如NORA的一家;在98%人口的世界,幸福是属于多数人的,只有少数像NORA一样的人,让人可怜。

    到底NORA在穿越球快被液体淹没的时候,是不是喊着要出来?我认为,是的。是的,NORA实际上没有穿越,她只是用她叙述的故事让她看起来不像苟(狗)活。

    最后,引用黑人神棍那句话:Live dog is better than dead lion.

    靠故事活下去的DOG,这句话不要贬义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