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单色釉。
昌南镇的利坯师傅陈国华,以及他的女儿回家。烧草木灰,调釉上釉。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几个部分。
要想穷烧郎红。互相吐槽的高勇旺夫妻。表面铜元素很容易烧飞了,李其江主任说,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这种挥发性比较大的釉,是两层玻璃夹着一层铜红宝石。缸窑内超过1000℃,开始产生还原气氛,氧化铜渐渐开始还原为铜。想要红色完美,必须稳定升温到1300℃(2CuO+CO=Cu2O+CO2),氧化亚铜就是鲜红色的。如果见烧10度,就会变成铜绿色。如果又超过10度,氧化铜加一氧化碳等于铜加上二氧化碳,这是个化学式。这个铜就容易挥发。
摄影师老包。茶叶末釉颜色多变: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古铜彩。辉石晶体是有叛逆个性的。打出来的釉水,丝滑得像热巧克力。
于恬:想建立色彩博物馆,专门卖不同色阶的釉料。三年了,却非常难。理工男的困惑。
第2集,青花。
余山,在造假复制(俗称杀猪)第一村樊家井,喜欢画大场景的人物画,例如像传统的画景德镇的工匠,所谓陶人图。眼睛就是一条线,包括眼珠。手指尖,可以挖死人。确实是一种功夫。
参观博物馆的老黄叫黄国军,教女儿画传统青花。属于典型的保守派,仍然在家烧柴窑,看他画行云流水铃铛杯(应该是落花流水,康熙时产生),先勾出轮廓,笔要稳如泰山,快如刀锋。【第12分钟】提、转、挑,全靠手腕上的劲道。釉色灰头土脸,这是氧化钴的颜色。最重要的分水的步骤,就是饱蘸了釉水后,再斟酌着挤出去。就像墨水,游走于笔尖和泥坯之间,分布到画面上要非常均匀。要把浪花和花瓣尖让出来。真的要十分放松,摒弃凝神。玉窑上供着风火仙师,在他的牌位前,人们加着含油性高的松木,一般是马尾松。开窑时十分慎重,要敬香。
干道甫大哥,这不是指环王中的男主角吗?他喜欢模仿古瓷片,然后用各种笔,用各种笔性,点染,皴擦滑过瓷面。最后出来的效果是很梦幻的。
罗小聪教授的剔青法。在满喷青料然后再进行剔除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油画效果。这与传统是相反的,但是却是一种重要的创新。青花更加自由了。
薄如纸,影青青白釉,白中闪青,若有若无。铁,1250摄氏度釉,反光影青釉,半透明,细细的裂片,若有若无,不知是青还是白。三氧化二铁,石灰粉草木燃烧成釉灰,形成硅酸盐,釉的主要成分。泥坯,浸泡釉水,釉水挂浆,烧制,釉料融化,形成反光玻璃外壳 夫妻,互相吐槽,配合松散 郎窑红铜釉水:铜花(铜元素),草木灰,瓷石,水把釉水吹到泥坯上,风干上沿白边,下沿釉色厚重。脱口,垂足,郎不流显微镜下,两层玻璃夹着一层铜红宝石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窑内充满一氧化碳,还原反应,氧化铜中的氧开始流失,红色浮现。升温到1300摄氏度,稳定,欠烧10度,呈现绿色,继续升高10度,铜元素挥发,红转白,只有10度的机会 茶叶末釉表皮呈墨绿色,密布黄色星点。钙镁铁的辉石结晶。粗糙中的细腻。质感源于不稳定燃烧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古铜彩
泥坯上的一缕青樊家井仿古一条街晚上画点自己想画的青花彩,比的是画工,泥坯作画,勾线,填色,侵入釉水,烧制。1310高温,薄且透明的外壳,外壳下的颜色就叫青花青花都是蓝绘画艺术工匠从未死去,他们活在瓷器里,活在一笔一画间氧化钴的颜色历史的车轮碾过,从来不会因为谁而停下时间是用火计算的不同的笔,笤帚,刷子,探索未知重的重,轻的轻,层次丰富,窑变的魅力铁线描工笔青花分水写意绘画剔青,青花料泼洒到泥坯上,剃刀剔除要求进步,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釉上彩瓷釉烧成了,在上面画画,二次入窑,低温烘烤黑线是珠明料,含氧化钴,烧成后成黑色。红彩使用矾红,三氧化二铁,烧成后橘红色。从来不是中庸,最接地气的彩李磊颍 星期天的乐天集市每个月都有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一些创意太棒了 红绿彩,宋朝,釉上彩的1.0。铁、铜。矾红,古大绿 和你有共鸣的色彩一辈子做一些不变的东西也许他是对的,但是我不喜欢他的对,我总是要改一改。梦想,想的时候很美好,做的时候就很现实。重要的是如何克服这些现实,去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 粉彩不是粉色,是一种粉润的感觉蘸珠明料,在瓷釉上绘制轮廓,刷一层粉底(玻璃白,乳浊剂,凸出瓷釉表面,三维立体的美感)。填色笔赋予底色,洗染笔调节颜色浓淡。洗染技术精准控制色差。 标水,烧制后是荷叶的绿平涂的硬,渐变的软 珐琅就是搪瓷,最初用来防锈装饰金属时,叫珐琅。装饰瓷器时叫瓷胎珐琅。瓷胎珐琅由氧化铅,氧化硼助融。油润的透明质感,像瓷器上的西洋画。中国技术与欧洲技术的混血儿,引进于康熙朝。粉彩表兄弟,相比粉彩,玻璃感更强,更透
成化斗彩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的双拼青花颜料勾勒,上釉,入窑,升温,出炉,青花瓷。瓷釉上再涂各种颜料。矾红,典雅含蓄,油红,活泼明快,黄彩,娇嫩俏皮,最适合勾勒边界,松绿,纯净素雅,用来描摹祥云。成化朝的平涂法,颜料按着青花轮廓均匀覆盖。雍正朝的渲染法,深浅对比,渐变色再次入窑,烧制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雍正斗彩的终极形态,水绿,苦绿,胭脂红,勾莲纹,折枝花,宝相花,所有颜色都乖乖守在青花双勾轮廓中,边界清晰,轮廓内部颜色又是流动的松弛的,就像水流淌过水渠。 嘉万时期,青花不再承担轮廓线的功能,不再是瓷器的主色调,只是当蓝色使用 成化斗彩天字罐,鸡缸杯御窑,给皇帝烧制瓷器。多的瓷器要被砸碎。康熙十二花神杯,青花加彩 青花画师与填彩师粗制滥造完全就是浪费资源色彩挣脱枷锁
你的画,你的理念代表着你对生活的理解不做东西,感觉就是在浪费生命 有点会不开心啊,我不想以后不开心很有辛苦,很快乐,很有奔头的日子 解构书法的笔画,全新的形式瓷板上的笔画,空间装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国产纪录片这几年确实是出息了,尤其在传统文化领域,佳作不断。 这不,又挖到一部国人必看的宝藏高分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 众所周知,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可见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瓷器故乡。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相当精美的瓷器。 中国瓷器一度是出口海外的高端奢侈品。
宝藏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帮大家轻松补上瓷器方面的知识盲区,涨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审美。 让现代人通过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体味传统美学与匠人精神。 强烈推荐准备去景德镇的人,去之前看看这部纪录片,还能避免踩坑。
导演: 子健
主演: 喻恩泰 / 李玉刚 / 洛天依
类型: 纪录片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2-06-11(中国大陆)
集数: 5
单集片长: 30分钟
《我是你的瓷儿》请来喻恩泰担任旁白配音,在“吕秀才”斯文调皮的讲述中,一幅跨越千年的瓷器画卷缓缓展开。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严肃枯燥,《我是你的瓷儿》整体风格诙谐幽默,完全可以纳入电子榨菜的行列。
瓷儿在北京话里有“好朋友,好哥们”的意思。 而瓷器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是天天打交道的器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美学和匠人精神的艺术结晶。 看似普通,却非常神秘,从泥和火中来,却光洁如玉。 是时候重新认识这位瓷儿了。 《我是你的瓷儿》全片共五集:分别是《纯色耀目》《万世青花》《五彩交融》《争奇斗艳》和《瓷上世界》。 带你游览千年瓷都景德镇,走入玲琅满目的瓷器世界,可能会颠覆你对瓷器的认知。 一口气刷完,过足眼瘾。
说到中国瓷器,就不能不提景德镇。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瓷器的代表,那么景德镇瓷器就是中国瓷器的代表。 景德镇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历代皇帝都钦点在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 宋真宗用自己的年号命名了这座造梦的城市:景德。
导演关子健,在景德镇扎根八年,专为拍摄瓷器,是一位资深“景漂”。 2017年,他就拍过另一部高分纪录片《手造中国》,为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算是四线城市,本该是人口流出地,但景德镇却是人口流入城市。 甚至有不少外国人为了做陶瓷慕名而来,定居景德镇当“景漂”。 手艺人和陶瓷赋予了这座小城特殊的意义。
《我是你的瓷儿》带着观众在景德镇走街串巷,拜访那些藏龙卧虎的手艺人,其中有陶瓷世家的传承者、有摸索新技术的创业者、也有从学徒成为老板的励志故事…… 在一个个短篇故事中,介绍不同流派的瓷器历史。 从简单的单色釉,到青花、粉彩、斗彩…… 瓷器上流淌着的,是色彩挣脱枷锁的历史。
我国瓷器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到繁的过程。 由单色到多色,从无釉到有釉,从釉下彩到釉上彩, 逐步发展成工艺复杂的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我是你的瓷儿》开篇就介绍了瓷器初期的美学:单色釉。 不得不为古人的审美折服,琳琅满目的颜色,从古朴优雅到明艳大方,让人大开眼界。
单色釉就是表面没有任何图案的纯色瓷器。 古时候的釉色都是用天然的矿物着色,所以色彩自然古朴,艳而不俗。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青瓷,就是一种单色釉。 素雅的青灰色和蓝灰色,满满的高级感,不输现在流行的莫兰迪色。
单色釉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一位皇帝的喜好。 宣德皇帝喜欢绿,就有了绿釉。 康熙皇帝喜欢红,就有了郎红、茄皮紫。 皇帝喜欢什么颜色,景德镇就是什么颜色。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杰伦的一首歌让青花瓷火遍大江南北。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出现于唐代,元代成熟,明清时成为主流瓷器产品之一。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钴料烧成后呈现独特的青蓝色花纹,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青花瓷。
片中采访了几位风格迥异的青花瓷手艺人。 有走传统路线的,也有用现代技法搞创新的。 像是学习康熙青花画法的余山,还原景德镇烧瓷七十二道工序,他就是传统青花瓷手艺人。
也有搜集古董青花碎瓷片,从古人的创作中寻找创作灵感的艺术家干道甫。 他将水墨融入青花瓷创作,让人耳目一新。
还有将版画与青花瓷结合的陶瓷大学教授罗小聪。 别出心裁地创作出青花瓷版画,让这门古老的手艺跻身现代艺术的行列。
除了稳重古朴的青花瓷,还有一类五彩斑斓的瓷器是最受欢迎的。 张扬的红、诱惑的粉、臊哒哒的绿、明晃晃的金…… 摆在那儿就是一道风景,拿在手里就是一片荷塘。 是瓷器的艺术、更是绘画的学问,它叫釉上彩。
釉上彩就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画,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最看重的是绘画技巧,是一门很考验画功的陶瓷艺术。
纪录片拜访了彩瓷界的大师李磊颖。 她擅长在陶瓷上绘制中国传统风格的婴戏图, 娴熟的笔法比在纸上作画还溜。
这些可爱到犯规的形象,被陶瓷赋予了一种温润透明感。 是纸上绘画所没有的质感,这就是彩瓷的魅力所在吧。
景德镇最内卷的行当最终比拼的,都是美术功底,各个手艺人都有专攻的方向和擅长的题材。 崔迪就是画鱼的高手,她将海底世界搬到了洁白的瓷器上。
她采用的是一种叫红绿彩的技法,历史能追溯到宋朝,是釉上彩的1.0版本。
在景德镇,画粉彩的始终透着一种画家的崇高。 细微色差都可以通过粉彩洗染技术精准控制,粉彩赋予了陶瓷工匠前所未有的自由,让他们跻身画家行列。
马未都曾在抖音直播间展示了几件精致的陶瓷茶碗:“这些小杯都是用粉彩画的,画到了一个极限,跟雍正时期的官窑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小粉彩瓷杯都来自同一个窑口——江西景德镇的徐窑。 徐窑创始人徐志军,已经钻研了24年粉彩工艺。 他想找一个可以数十年坚持做好的手艺,不会轻易而变的手艺。 这就是景德镇的匠人精神。
在工匠代代相传的景德镇,“景二代”可不好当。 李珏鸣创作的彩瓷,经常被老父亲嫌弃。 但他还是定期将自己的彩瓷作品放在匣子里,恭恭敬敬捧去给父亲指导。
别看被老父亲批评,但李珏鸣的手艺其实不赖。 他将雍正年间的一个荷花玉壶春上的纹样,运用到盖碗上,成品十分惊艳。 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构图,令人观之忘俗,果然严师出高徒。
从一枚写着“天字款儿”的瓷片,到一件百花盛开的瓷瓶。 从成华到雍正,走过的不止一个个帝王的姓名。 瓷器上流淌着的是色彩挣脱枷锁的历史,也是艺术观念解放的历史。 传承与创新,像两枚齿轮,驱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行。
在《我是你的瓷儿》中,我们看到那些令人赞叹的瓷器上。 有莲花绽放、有男女宴饮、从一双翅膀到一片天空、开满野花的山峦、蓝色的山峰、喧闹的集市……
莫不如说,瓷器是用手艺创造的幻想世界。 片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妙:由一双眼创造,另一双眼拥有。
如果没有瓷器上的那些颜色,我们该如何度过漫漫无聊的黑夜。 如果没有瓷器,我们的民族,或许只是史书上的黑白分明。 瓷器浓缩着中国的古往今来,历经千年岁月,历久弥新。 《我是你的瓷儿》就是这样一部好看又动人的纪录片,不仅科普了瓷器知识,也拉进了我们与瓷器的距离。
最令人动容的是,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继承了前辈工匠的才能和耐心。 片中那些默默做瓷的手艺人们,有着现代难得一见的沉静。 他们对待瓷器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仅仅是营生手段。 看完这部纪录片,禁不住会很想去景德镇走走看看。 感受那久违的中国工匠精神。
*本文作者:RAMA
好看,值得一看,挺精美的,但是只有陶瓷艺术,要是拿出一集讲陶瓷最新科技成果就好了,特种陶瓷、高新技术陶瓷是缺失的,现在国际竞争很激烈,希望展示一下陶瓷科技人的努力,放一些最新前沿的成果。没有陶瓷科技是很可惜了。 记得多年前在一场科技展上见过陶瓷弹簧、航天陶瓷,可以应用在各种极端环境,完全颠覆自己对陶瓷的固有印象,好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