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表演或剧情上来说,一气呵成,紧张与舒缓交互,情节又不是很水,尤其是假王与真后的感情培养过程,给诡谲的宫廷争斗带来一丝明媚~韩国演员的表演都很自然,仿佛自己就是剧中人物,一切都水到渠成——就是眼泪太多。
电视剧版相对电影来说,可增加的戏份较多,虽然电影版看过很久,情节大多忘记,但印象中似乎比电视剧要更简明些。男主一人分演二角,把真王的暴戾(化妆上多加黑眼影)和假王的温善(化妆上脸部也较明净)区分得很好,就像六小龄童说自己在表现真假美猴王时,总会有一些动作来表明不同。
但对本剧的立场有所不敢苟同,首先是把篡位表现得理直而正义,把大妃和左相保卫王室的行为定性成谋反,而真正谋反的应是毒杀真王的都承旨和假王。若是假王继承大位且子孙绵延的话,李姓朝鲜至此可以说是完全断嗣并易姓了;而且真后在发现假王身份后,第一反应是自杀,然鹅,最终接受并与假王站在了一起……
这不但是伦理所不许的,也是身为中殿王后的身份不许的,即使在情感上同情男女二主,但于理于礼十分不妥,所以编剧才会让中殿被下毒导致不育,假王与真后也不会有子嗣,所以最终还是禅位给有李姓朝鲜血统的大君。
尤其可道者,是朝鲜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和大明的关系,李姓朝鲜是紧接着大明洪武太祖立国的,接受明朝的册封而名正言顺的。韩国的古装剧中,如本剧所依法律均是大明律,当时的正式文字还是汉字,朝鲜文字有如现在给小朋友的拼音识字;但韩国一直要摆脱中国的影响,在实际中把汉城更名为首尔,且普遍在历史剧中如果有明朝使臣时,都表现得很傲慢,而朝鲜王臣是如何傲骨嶙峋不屈于威势的,而且始终在争论“事大”、“事小”的问题。
本剧中明朝因与满洲后金交战,需要朝鲜派兵助战,而假王表现得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士兵也是朝鲜百姓,他要保护百姓,岂能让士兵白白去为大明送死呢?而且朝鲜进贡大明很多财富,已经让朝鲜不堪忍受了。我就在想,说这样的话,算不算是忘恩负义?这个编剧对朝鲜的历史是否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剧中的假王对应朝鲜历史上的光海君,其修《答胡书》与后金交好,表示“两国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换回了被俘的主将姜弘立和朝鲜军士。
光海君左右逢源的行径引起明廷的强烈谴责,同时在朝鲜内部也掀起轩然大波,对光海君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最终这种情绪以政变的形式彻底爆发。明朝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西人党率领千余人攻克王宫,将光海君废黜,立其侄绫阳君为王,是为仁祖。朝鲜仁祖即位之后,便立即推翻光海君中立的对外政策,全面导向明朝,共同对付后金,史称“仁祖反正”。
这样的历史背景被编剧改为底下谋反作乱,把篡位的假王塑造得正义堂堂,其修书与后金,以保护百姓的名义断绝明朝助援的要求,是忘记了二百年后朝鲜大报坛、万东庙、大统庙对明朝皇帝的崇祀被视作“崇明三义”,朝鲜尊用明朝正朔最为突出的体现是在祭祀及有关墓志、墓碑上,朝鲜王室祭祀时用明朝年号,士大夫家祭则始终采用崇祯或永历年号,对其列祖列宗表明其始终是大明遗臣、大明子孙吗?大明作为宗主国,对朝鲜尽到了君父的保护义务,而作为藩属的朝鲜,只是要索取要保护,而不知自己应尽的职责吗?
现在的韩国是忘了大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日本太阁丰臣秀吉举兵十五万经海路向朝鲜扑来,而朝鲜李氏王朝在虎狼之师的日军攻击面前溃不成军,不足三月,两京皆没,八道尽失,宣祖李昖仓皇出逃,同时遣使向宗主国大明请援。大明在初次救援失利后,于当年十二月遣大将李如松率大军出击,明朝联军前后历时七年终于获得对倭作战胜利,史称“壬辰倭乱”,救朝鲜于再造。也正是因这场战争,明朝的国力和东北边防力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后金趁机坐大并反攻,以致大明灭亡。
这部电视编剧的历史观也正反映了韩国当前对待中国的史观和态度,极力摆脱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甚至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以保护百姓的名义拒绝出兵助援大明,丝毫忘记了“壬辰倭乱”大明神宗对朝鲜的再造之恩,难道大明没有保护朝鲜的国家和百姓吗?我在观剧时的一个细节也说明了朝鲜摒弃汉字后给自己文化带来的混乱,我看的是翻译过来的字幕,对于假王和左相的名字前后不同,也是在后来赵尚茶画了假王的像并写了汉字,才知道假王应该叫什么,而现在的朝鲜语就像前面说的小学生拼音,只能表音而不能表意,所以才会出现名字前后不同的情况吧。建议韩国的明星还是好好保留中国翻译过来的汉字名字吧~
这篇评论对于朝鲜和现在韩国文化等没有贬低的故意,或者仍抱有顽固的封建宗法思想,只是尽量客观地说明情况;而对于编剧没有起码的正确历史观,无论其如何颠倒自己国内的历史,于我无干,但是把朝鲜寻求中国的保护而说成中国对朝鲜的压榨,实在难以气平。中国历史上三次被朝鲜带累而发生巨变:一次就是“壬辰倭乱”,大明国力和军事损失,最终败亡于满清;第二次就是甲午战争,中国保护朝鲜损兵折将,然后大清就亡了(不是主因,只是诱因,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之一);第三次就是朝鲜战争,中国出兵朝鲜而错失联合国军在朝鲜时,大陆本会一鼓作气趁势解放台湾,致使台湾如今仍孤悬海外,统一大业延宕无期。
第十二集弃了。
先简单说一下剧情:男主河善是一个戏子,出身卑微,妹妹遭人污辱,当他找到施暴者后,却被人当狗一样打了出去,因为施暴者是两班的贵族,有钱有势。在那个朝代,等级制度森严,布衣贱民不得参加科举,最苦的劳作只能换得最差的待遇。不仅如此,老百姓,无论有田没田,都得扛着沉重的赋税,有的甚至被逼到了卖儿女的地步。河善与王容貌酷似,机缘巧合,被都承旨带入宫中,作为王的替身。王因长期服药,出现幻觉,性格愈发地暴虐。王卒后,河善正式坐上了王座。
本以为,照这种发展趋势,河善会成长为一个锐意改革,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明君。一路斗贪官,推新政,然后顺便收获爱情。谁知道他与中殿的感情线一直占据太多篇幅,甚至面临死亡时,想的都是中殿。当中殿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无法面对自己受过传统教育,于一个清晨离去。(韩国古代的中殿娘娘出入王宫真自如啊,与我国是真不一样)。河善果然是艺术型的,感情太过充沛。因为中殿的离去,在朝堂上就能大哭起来,真哭得像个孩子啊。倒不是反对俩人互生情愫,只是这样沉迷,说好的国家大义呢?要知道,为了理想中的国度,都承旨大人都弑君了,横下一条心,做好下地狱的准备了。不过,也算都承旨运气不好,他寄希望的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开始,是想为妹妹讨回公道,后来,则是为了中殿想要掌握权利。也怪我,谁让我以为这是部传奇般地权谋剧呢?
要说权谋,剧中也有,比如,定好了四天后会见大明使臣,河善为了追回中殿,哦豁,迟到了,怎么办呢?抬一张虎皮上来,说是为了明帝猎虎,所以才迟的到。明使是傻子么?如果是刚刚猎的虎,虎皮这么快就硝好了?如果早就猎到了虎,那交给硝皮匠就好了,你又为什么会迟到?好吧,明使愿意给台阶,咱也不说了。(这里再吐槽明使的服装,丑的一米,穿官服,居然还披发。道具组的,能做做功课么?韩剧中每次出现中国人,总是很怪异)。再举个例子,大妃得知王离宫,居然大喇喇地要都承旨交出王印与兵权,哦哟,这太惊悚了,有这么夺权的吗?你伸手一要,就给你?那王权与军权是闹着玩儿的?也太蠢了。果然,被都承旨挡回,自己气得七窍生烟。不过,我算是明白她的儿子为什么会死。有一点,我也挺不明白的,权倾朝野的左相大人怎么权利被剥夺的这么快?他的势力呢?
河善的妹妹就不说了,脑子笨就算了,死倔。可别说底层的小老百姓无见识,不识字的精明人可多了去了,再怎么说也是跑了多年的江湖了吧,人心险恶不知道吗?不认识的人几句话,就跟着去找哥哥,第一次不跟叔叔打招呼就跑了,吃了大亏。第二次又自作主张把人给放了,也许有人说,看见自己哥哥被绑着,是肯定要放的啊,她又不知道内情。但是,这里强调一个“但是”,你得告诉你叔叔啊,发现可疑情况,难道不是第一时间就跟最亲近信任的人说吗?不相信和尚,难道还不相信你叔?不但不说,还有意瞒着。再说了,就这么跑出去,不怕再遇上坏人?。
算了,剧情不说了。吕珍九演的不错,相同面孔的两个人,性格切换自如。还有,扮演中殿的李世荣可真漂亮。
这部剧所吸引人之处就是改编自李秉宪的千万电影《光海,成为王的男人》,编剧以此为噱头,一人两角吸引观众。
起初是好评如潮,因为吕珍九演绎的李宪,演技爆发。但是细细回味下这部剧的三观,就会发现这剧有多么的烂!!!!
河善,作为一个戏子,因为与国君面庞相似,入宫做王的挡箭牌,其中却爱上了王的发妻中殿柳素云,因为自己的妹妹达莱被左相的儿子侮辱,自己也深受左相侮辱“狗价二两”所以怀恨在心,首次重回宫中继续做王,目的就是为妹妹报仇,源头根本就不是为了国家大义。
重回王宫,口口声声说要改变找到方法打败敌人,口头说说而已。自己却和中殿谈恋爱,从第三集到第六集几乎全是恋爱戏,朝堂戏基本略写。好了,第七集真王李宪回来了,痛殴河善,因为河善未经允许,和都承旨推行大同法,同时也有觊觎中殿的想法。
李宪将都承旨假借王命颁布的法令通通废除,重用左相。接下来的剧情编剧真的是随心所欲啊,他为了让河善这个戏子成为王,居然让都承旨在王的生辰当天,用毒酒弑君️这是个什么逻辑?之前忠心耿耿的都承旨,因为自己想实现的大同法没有得到王的同意,所以代表天下苍生弑君?
这种忠臣弑君的情节,估计也只有这编剧想得出来。真是无语至极 ,在一个儒教国家中臣子弑君,居然还那么大义凛然,闻所未闻!这剧再怎么架空那也是朝鲜王朝啊,编剧连“根”都写没了,你不如直接君主专制变成民主共和算了。。本剧最大的矛盾冲突真王李宪给写死了,后面的剧情怎么编才能不烂尾?果然,编剧烂尾了
接下来就是最摧毁人三观的官配――河善中殿这个CP我真的是不能理解居然有人还看得下去这种官配。
河善,一个低贱的戏子,因为都承旨在他身上刺了一刀说了句“现在你就是王”就开始自我膨胀。。。第7集被王扔到山沟沟里头喂老虎,拼了命爬出来的原因居然是为了中殿“比生命更重要”???这又是什么鬼?
那个晚上的中殿则是拒绝与李宪的合宫!
CP粉说这个中殿“贤良淑德”又说这个中殿是个“新时代女性”。。她最为中殿却几次三番拒绝王的临幸,成天一副冰块脸面对王,身为中殿居然不想和王有子嗣,这是贤后?成天说圣人之言,却自己耍小脾气。难道不知道无子被废是罪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没有子嗣的话,王位难保?编剧这样塑造一个“忠贞不渝”的中殿真是可笑至极!
在李宪死后(河善不知情),河善开始肆无忌惮的撩中殿,然而中殿不知情,各种情话连篇累牍,于是河善就主动吻了王的女人!!!!这是什么剧情?河善是什么人?编剧就这样编啦!
亲吻过后,中殿像恍然大悟一般觉得孩子实在太重要了,不如生个孩子吧!️️️她之前怎么没觉得子嗣重要?偏偏是自己被河善那个戏子撩得晕头转向之后才明白。河善这个戏子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罪行,也不和中殿解释,谎言,欺骗!
此后的第10集,第11集都是中殿知道河善戏子身份后的一系列事情。
中殿的做法无可厚非,出宫,准备跳崖,因为她自己都接受不了她自己,一个这样的中殿。编剧后来又开始狗血啦,朝堂之上,河善因为私欲居然放声大哭!这就是一个戏子为国为民的做法?
河善不顾及朝政,明朝使臣即将到来之际却自己去找中殿,央求中殿回宫。这种恋爱脑的戏子当王,难道比李宪做得好吗?
这爱情戏怎么样才会有进展呢?编剧安排晋平君的刺客去刺杀河善。。中殿正欲跳崖之时,河善说“你能不能为我活一次”这是什么话??一国中殿为你一个戏子而活,可以不守礼法?明知你不是王,还可以为你爱得死去活来?没错!!编剧就这样天雷滚滚的编了。。。一支箭飞射而来,河善中箭,往中殿肩头一靠,中殿大呼一声“殿下”这是和好啦️
当夜,河善直接抱中殿。。。而“贤良淑德”的中殿呢,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估计李宪听到会死不瞑目。。️
啊。。。真是“忠贞不渝”的爱恋啊。。她还记得自己是中殿吗??称戏子为“殿下”️而那个为了家国的河善,为了国家大义的河善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河善居然要殉情。。。。。编剧真的是厉害了,一个恋爱脑的男主居然可以当王!
第13集应该来说是最脑残的一集,可见这个编剧的能力多么差,一个对谋反蓄谋已久的左相,居然在弹指一挥间被河善判“斩监候”,而河善的妹妹达莱,居然平安无事,编剧从第一集塑造左相这个人物就是老奸巨猾型的政治老手,一瞬间就原形毕露,获罪如狱。此外左相之子也被脸上刺“奸”字,只用了20分钟不到的片长时间,贯穿全剧的奸臣消失了。编剧是多么的不会写权谋?整部戏百分之八十都是小情小爱,“家国情怀”就是个幌子!
中殿为了给河善生孩子,找了个医女检查身体,于是发现中殿被下药,会不孕。啊,中殿这就伤心了,河善这就暴跳如雷,找大妃理论。。。扬言要废黜大妃。真是可笑,大妃好像已经知道河善的身份啦。。。
为什么有人心疼中殿呢?因为不孕?河善没有王室血统,如何能有后代?怎么能有后代?那不是令王室蒙羞吗?这种三观尽毁的剧情。。。。令人作呕。。这种官配怎么能看得下去?河善这个有如白莲花的男主,永远没有王的气场,也没有一次做过王该做的事情。这种男主,这种剧本只是闻所未闻。。官配真可谓不知廉耻啊!
就目前看来,这个剧情发展到最后河善中殿会被废黜,大妃胜利,扶持灵安君继位。。
我将永远不看这个编剧的剧,就当1月初看走了眼。。。这剧和电影完全不能相比较。
在得知要翻拍后,我特意去看了电影版,在电视剧的观看过程中也对比了不同,不得不说情节被极大丰富了,原本出现时间不到五分钟的中殿变成了伴随在主上左右的戏份极其多的女主,但是感情戏的极大丰富也使得剧情更加偏言情,但是吕珍九和李世荣的化学反应还是要吹爆的,两个人的演技和扮相都太棒了,相识相知相爱,一点一滴牵动着观众的心,简直配到不要不要的
电视剧也基本还原了电影的剧情设置,电影中的都承旨虽然没有写明死,但是字幕里写着在第二年的异姓革命里被杀,电视剧里的都承旨也是泪点集中处,和大妃说明自己是杀大君的真正凶手,在主上面前激起大妃的怒气使其承认自己的罪行的同时,把自己的姓命同时也交给了主上,以大妃的权势滔天,他的性命已经不保了……最终也没能离开……还是在不断的激怒晋平君……拿自己的命来赌,最后用自己的命来砍伤晋平君……云心抱着他的棺木时……我也要哭死了……他为此拼搏了一生,将自己的性命都作为了赌注,最后也没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浪迹天涯,见证大同法的实施,他并不能说是个绝对的好人,但也不是坏人,在政治面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他做出了自己内心问心无愧的选择,也无憾了……武官的死在电影中便是泪点……电视剧总体来说放了太大的篇幅在中殿和主上的感情上,有点太偏言情了,对政局的改变带的很潦草,没有很好的平均戏子上台后的内外做的事,这是剧本的锅。
这部剧的配色很美,随便一截图就是一幅画,原本以为吕珍九年纪太轻演不出王的气概,结果他的演技真的太让人震惊了……这个人的演技比年龄成熟十岁啊……是什么角色都能完美驾驭的类型啊,但是和醉玲珑一样,我还是没有太迷他本人,还是角色魅力太大了……期待下一部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