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会飞的海龟 / 乌龟能飞 / Lakposhtha parvaz mikonand / Turtles Can Fly
导演: 巴赫曼·戈巴迪
编剧: 巴赫曼·戈巴迪
主演: 索兰易卜拉欣 阿瓦兹拉蒂夫 萨达姆侯赛因费塞尔 赫瑞希费塞尔拉赫曼 阿布道尔拉赫曼凯瑞姆 阿西奥兹巴瑞 Marmar Alhilali Dijvar Elban Emre Tetikel
上映日期: 2004-09-10(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424227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灰色的世界,突现一抹碧蓝,就像黑暗中燃起的一烛微光。活在阳光下的人,并不懂它的语言。如我,摇曳的光晕包裹在漫无边际的黑幕中,感知到的也是一种另类的艺术,可能有恐惧,有绝望,仅此而已。 被阳光照耀的人,不会单纯地以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也许有,但绝不会强烈到超越了思想。我们可以转身,把艺术与生活分开来解读,赏析并玩味。而生活在枪比两条腿重要的战乱国家,寻一处安全平静的栖身之所,这堪比住进广寒宫的难度。别说一个恬静的梦是奢侈的,就连一个噩梦都会在恐怖的现实面前逃遁。世界是黑的,就那么闭着眼睛活着应该是最好的。 想起某个画面,关于阿富汗的某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被战乱夺走一切的孩子们能够慰藉心灵的是他们抬头看天空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说,“走到哪里?天空都是我的!”不要以为这是带有哲学意味的广告语,这已不是拉你赞助点儿眼泪玩的煽情把戏了。 而《乌龟也会飞》这部关于孩子的故事,依旧是部反战题材。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一群平凡但又特殊的孩子。地雷是什么?不要康熙辞典里的解释,要你脑神经绘制出的第一幅画面。当它变成了绞肉的机器,进鬼门关的通行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了。 作为库德族人的伊朗导演巴曼戈巴第喜欢把镜头对准最淳朴的普通人,这部影片更像是他为同族人多劫的命运谱写的悲歌。影片全部用孩子们的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即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被海珊(萨达姆政权)镇压的库德族人依然要用鲜血换回自由。 现实是沉重的,但剧情本身还是编排了很多跳跃的、轻快的桥段。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卫星爱慕女孩时流露的兴奋,哥哥汉高夫与妹妹之间那种道不明的幽怨,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的被禁忌的电视节目,两次把耳光打出响来的忠诚的小跟班,土耳其边防兵手里的实弹枪与拄拐男孩的“断腿枪”,染成金红色的冒牌小金鱼….笑了,却总有苦涩的味道。还有影片设置的悬念,这是一个重磅,够分量,像枪口上冒的烟,徐徐升至片尾,让人的双眼蒙上愤怒的雾气。而巴曼启用的小演员大部分是当地的孩子,只是本色演出。不留记录的痕迹,呈现一部震撼的影片,不能不赞导演的功力。 如果剧中萨达姆政权是那恐怖至极的黑幕,最终攻打伊拉克的美军带来的微光是不是恒久的幸福之光?只要用心想一想就会明白,夺回来的自由与正义,最终需要一个法治民主的体制来守护。 美国制造的和意大利制造的地雷没什么不同,被炸飞了双臂,能够预言的挖雷小专家汉高夫说出了一句特别耐人寻味的话。武器是文明世界提供的,没错。但忽视症结,是洗脑后的反应,也是处于战争漩涡最直接的外部归因思想,作为炮灰的老百姓被战争毁掉人生时,会有绝望的苟且偷生的心愿,哪怕回到过去。然而,他不知这些致命的地雷却是独裁赐予他们的“礼物”,真正的吃人魔是统治那个国家绑架老百姓与文明对抗的独裁者。若没有彻底改头换面,若没有彻底摆脱独裁,换了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谁是真正的凶手?萨达姆的政权?摘得果实的另一个集权?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官商勾结带着面具的利益集团?能变成金子的石油?水火不容的宗教文化?可怕的禁锢文明的思想?贪婪的人性?愚昧的民众? 我想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能力给这些复杂的句子贴上令人满意的标签,但就我自私的个人情感而言。我同情跳入悬崖的小女孩。悲她的人生,悲她的命运,更悲她的无能为力。 时常在说话时夹杂英文的“卫星”是导演埋下的一颗雷,解读为希望也好,醒悟也罢,总有一天时间会剥去遮在历史真相上的面纱。而在最后一幕,卫星转身忽略美军的镜头,相信所有人都听到了心被击碎的声音。希望或许未曾靠近过这些可怜的人。我希望,他还会寄希望于天外的另一片天,要强大是要吸收外来的文明的。人只有走出去,他才会懂得比较,懂得判断,懂得回归,找到真正的路。 没有人不向往自由,可悲的是在那无望的世界里,赋予生命竟然是一种罪恶,给了生命,却要剥夺看世界的眼睛,让脆弱的孩子踏上死亡的行程反而是寻找幸福的起点。 溺死的小孩子在海水里像海龟一样飞翔,渐渐沉入泥土,终于拥有了自由与和平。一个母亲给孩子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如果不能平安地养育他,就幸福地送他去天堂。只能是这些,真是无言的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