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乌龟也会飞 لاک پشت ها هم پرواز می کنند(2004)

乌龟也会飞 لاک پشت ها هم پرواز می کنند(2004)

又名: 会飞的海龟 / 乌龟能飞 / Lakposhtha parvaz mikonand / Turtles Can Fly

导演: 巴赫曼·戈巴迪

编剧: 巴赫曼·戈巴迪

主演: 索兰易卜拉欣 阿瓦兹拉蒂夫 萨达姆侯赛因费塞尔 赫瑞希费塞尔拉赫曼 阿布道尔拉赫曼凯瑞姆 阿西奥兹巴瑞 Marmar Alhilali Dijvar Elban Emre Tetikel

类型: 剧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法国 伊拉克

上映日期: 2004-09-10(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424227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伊朗与土耳其边境地区,连年战乱及外国入侵导致这里成一片焦土,民不聊生。少年们为了生存竟然捡拾地雷换钱,由于缺少安全防护措施,他们在突如其来的爆炸中失去肢体甚至生命。卫星(Soran Ebrahim 饰)是这里的孩子王,他带领小伙伴们过着动荡的生活,并见证着战争为孩子们的精神和肉体所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

演员:



影评:

  1. ——观伊朗—伊拉克电影《会飞的海龟》
    
    海龟,笨拙憨厚地在沙滩上缓缓爬行时,有没有想飞的渴望?
    或者,当它们舒展悠由地在水里划动四足时,是否可以看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飞翔?
    
    《会飞的海龟》,伊朗导演巴曼•戈马蒂的第三部作品。讲述美伊战争前几个星期,伊拉克—土耳其边境一个叫库尔德斯坦的地方,一群两三岁至十多岁不等的孩子的故事。
    
    卫星•帕修•沙拉空
    三个男孩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年龄最小的沙拉空。让人爱怜的白皙的脸,松松垮垮的不太干净的衣服,说话永远是兴奋地扯着嗓门,哭泣的时候眼泪如泉水般不停涌出。
    他是卫星忠实的下属,成天跟在他后面屁颠屁颠地忙碌,当卫星给他布置任务,总是深感荣幸地来一句:“乐意效劳!”
    为了看完卫星心爱的自行车,他被伊斯梅尔(村里的长者)扇了两个耳光。一天的大雨里,他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为了使叙述更加准确生动,他还学着伊斯梅尔的样子毫不留情地扇着自己的耳光。
    当卫星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那个叫里加的小男孩时,沙拉空又一次大哭起来:“你不能去!我昨晚做了一个可怕的梦……让我换你去吧!你是个好人,我们不能没有你……”
    卫星受伤了,美军进城了,叔叔要带他离开这里了,他还兴冲冲地跑来看望卫星,送给他两样珍贵的礼物——用地雷从美军那里换回的萨达姆铜像的一只手臂,“萨达姆的手臂,你看它多美!”令人捧腹。还有声称是叔叔从美军那里买来的几尾红鱼(似乎是那里的孩子梦寐以求的宝贝,村里曾有三个孩子为到一条河里捉红鱼不幸溺水身亡,卫星也曾为了心爱的女孩潜到水中寻找红鱼,却无功而返)。
    沙拉空走了,卫星欣喜而好奇地看着装在塑料袋中的红鱼。为了看得更清楚些,他晃动袋子,水竟慢慢地变红了——原来这只是沙拉空对朋友的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一刻,卫星有些愠怒,我却深深地感动了。
    
    帕修比沙拉空大几岁,个儿也高得多,同样是卫星忠心的朋友,得力的助手,唯一与他不同的是,他时刻拄着一根拐棍——在挖地雷的劳动中,他伤了一条腿。
    那天,里加梦游,走到伊土边境的铁丝网那儿,迷濛的雨雾中,他开始惊恐地大哭。帕修和卫星来了,卫星抱起小男孩,却无法止住他的哭泣。帕修便举起自己那只伤残的腿,装作是一挺机关枪,向着不远处铁丝网那边的土耳其哨兵“开火”。里加不哭了,开心地笑了,而帕修这大胆的举动却真的引来了对面的几声枪响,他们笑着跑开了。
    是的,是“跑”,而不是“走”。影片中还有一处镜头,拄着拐杖的帕修和双腿健全的卫星一起飞快地奔跑,在连绵起伏的山上欢快地奔跑。我无法忍受那样一只因为战争而伤残的畸形的脚握在手中当玩具的感受,也无从想象,一个被战争伤害了的孩子,如何还能笑得像帕修那样灿烂,那样心无芥蒂。也许,这就是生长在那样一个特殊地带特殊年代的孩子所特有的生命的强度与韧性——伤痛近在咫尺,我依然能视而不见,欢笑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恐惧都无法将它掠夺!
    
    卫星,影片的主人公,十五岁的大男孩,一头淡黄色的卷发,一张酷似哈利•波特的脸。
    他聪明,机灵,能干。他是这一带所有村子里孩子们的领袖,他成天忙东忙西,一会儿布置孩子们去各村挖地雷,帮村民安装电视天线,挣钱养活自己,一会儿带着村里的长者用收音机换回“卫星锅”,收看国外的新闻节目;一会儿和军火贩子讨价还价,希望孩子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出的地雷可以尽量公平地卖到合理的价格,一会儿带着手下去集市上租用武器,到山坡上挖战壕,做工事,准备抵御即将来袭的美国大兵。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不由感慨:这样的孩子如果有学可上(战争前夕,那里就没水,没电,没学上了),如果能接受良好的培养与教育,他的领导才能、经济头脑可以让他干出一番多大的事业!
    他也爱面子,有点虚荣心,容易冲动。村里的长者请他翻译国外的英文新闻,这个成天“Hello”“Come on”“I don’t know”不离口的男孩,其实又会多少英文?只好把有关布什讲话的一段新闻译成“明天要下雨了”。汉高夫(一个有预言能力的男孩,下文会提到)告诉他战火很快会燃起,他赶紧让手下四处通知村民和散居在各地的难民,让大家都到山顶上去。看着成年人对自己的话言听计从不甚惊惶时,他有一丝得意,又担心预言不会成真,反复地追问汉高夫:“你说的是真的吧?你不会骗我吧?那样我就太没面子了。”和军火贩子砍价,明明大败而归,还是在那帮孩子面前吹嘘“一切都搞定了”,并且表示这真是个艰难的谈判,太不容易了……
    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真诚,纯情,一个十五岁少年对爱情懵懂的渴望与追求。
    在工作中偶然邂逅逃难过来的少女亚格琳,只是第一眼,他便认真地爱上了她,送给她绳子,慷慨地不肯要钱,并且表示以后她有任何困难他都会愿意帮助。
    女孩去很远的山上提水,他鞍前马后地帮忙,人家始终是淡淡的,并不想领情,却不能熄灭他心中熊熊燃烧的爱火。
    为了让女孩高兴,他两次跳进曾溺死过三个孩子的被村里人视为不洁的水中,希望捉到几条传说中的红鱼,换取女孩一个惊喜的眼神,一个美丽的微笑。这样动人的举动,也只有在这样动人的年纪,才会有吧?
    在集市上租赁武器时,他买回一条用子弹壳做成的项链,并由衷地赞叹,真是“国际顶级”的漂亮。后来在救里加的过程中,项链丢失了,后面再也没有它的下落,而在这个十五岁少年的心中,曾经藏有一个关于项链的多少美丽的梦呢?
    
    
    亚格琳•汉高夫•里加
    这是三个逃避海珊镇压的库德族难民,三个孤独的孩子。
    里加,两岁还是三岁?不会更大了,只是一个小得可怜的孩子。他的眼睛有病,常常奇怪地斗起眼球,做出一些莫明其妙的神情。他常常挂在汉高夫的脖子上,或被抱在亚格琳的怀里,他常常睡在两人的中间,脚上系着一根防止他梦游走失的绳子(卫星送的绳子)。到后来他两次被亚格琳拴在无人的山崖上,河水边,第一次,他幸运地被村里的孩子们救回了,照旧在夜里睡得不十分安详,第二次,一块大石头被系在他脚上的那根绳子上,石头滚进河里了,他也随之沉了下去,一个生命,就此消逝。
    汉高夫被村里孩子称为“断臂男孩”。这个瘦瘦高高的孩子在一次挖地雷时被炸去了双臂,只留下两截很短的残肢(我真不忍心看到这样的肢体)。他能用它们夹起幼小的里加,也能用它们擦去悲伤的泪水。
    一个博士在四处寻找他,这个具有预言能力的男孩。而事实上,他并不喜欢自己这份与众不同的能力——两次预感,带来两次巨大的灾难,他不要预知这一切,他畏惧这一切。
    那天,卫星用自行车载着他和里加在山路上行驶,那先知先觉的力量再度降临——飞机隆隆飞过头顶,坦克沉重地碾过大地,恍惚间,自己亲历的那场浩劫又将降临这片土地。他的脸剧烈地抽搐起来,眼中充满泪水他的心因为恐惧而颤抖——我们只是孩子,我们不懂政治,为什么成年人的罪恶要孩子来承受,为什么我们的童年必得如此悲惨?!
    
    而亚格琳,那个被卫星倾心爱慕的女孩啊,热情单纯的卫星怎会知道,在她并不够坚强的心中,承受着多么巨大的伤痛与仇恨!
    作为一个难民,她有着紧张、忧郁、充满防备的眼神,她的那袭深红色长裙,自始至终就没有换过,她美丽的亚麻色长发随便挽起或任它披下,从来没有心思梳理,她那张美丽的苍白的脸,也总带着惊慌,漠然,或是悲哀,从来没有绽开过哪怕是一朵微笑。
    那个浸满了鲜血与泪水的深夜怎能记忆,枪炮声不绝于耳,哭喊声此起彼伏,熊熊火光映照下,一片废墟,一片狼籍!弟弟汉高夫倒在一地的血泊中呻吟,身着红裙的亚格琳被一群伊拉克大兵追赶,可怜的女孩四处奔逃,却怎能逃过那群禽兽的魔爪,柔弱的身躯惨遭蹂躏,撕心裂肺的哭喊啊,真主,上帝,你可曾听见?!
    后来,就有了那个孩子,那个卫星一直以为是她的弟弟的孩子——里加。
    所以亚格琳憎恶他,痛恨他,虽然把他抚养到两三岁,却没有一天愿意正视他,发自内心地疼爱他。
    所以在被内心的苦痛折磨得再也不能忍受后,亚格琳选择到水中试图自焚,选择把他丢弃在无人的山顶,最后,选择让石块带他沉入水,而后,自己从高高的悬崖上跳入滔滔的江水中。
    山风凛冽,吹拂着她曳地的长裙。脱下那双干净的,淡蓝色的鞋子,她赤足站在山顶,回头看了看,然后张开双臂——她选择了飞翔,直抵深渊的飞翔。从此,再没有痛苦啃噬她的心,再没有恐惧在熟睡的梦中侵袭,再不必哀伤,也不必冷漠,但是,也再不能与善良的弟弟相依为命,再不能感受卫星充满爱意的目光的抚摸,从此,无忧亦无喜,从此,一切归于平静。
  2. 灰色的世界,突现一抹碧蓝,就像黑暗中燃起的一烛微光。活在阳光下的人,并不懂它的语言。如我,摇曳的光晕包裹在漫无边际的黑幕中,感知到的也是一种另类的艺术,可能有恐惧,有绝望,仅此而已。 被阳光照耀的人,不会单纯地以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也许有,但绝不会强烈到超越了思想。我们可以转身,把艺术与生活分开来解读,赏析并玩味。而生活在枪比两条腿重要的战乱国家,寻一处安全平静的栖身之所,这堪比住进广寒宫的难度。别说一个恬静的梦是奢侈的,就连一个噩梦都会在恐怖的现实面前逃遁。世界是黑的,就那么闭着眼睛活着应该是最好的。 想起某个画面,关于阿富汗的某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被战乱夺走一切的孩子们能够慰藉心灵的是他们抬头看天空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说,“走到哪里?天空都是我的!”不要以为这是带有哲学意味的广告语,这已不是拉你赞助点儿眼泪玩的煽情把戏了。 而《乌龟也会飞》这部关于孩子的故事,依旧是部反战题材。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一群平凡但又特殊的孩子。地雷是什么?不要康熙辞典里的解释,要你脑神经绘制出的第一幅画面。当它变成了绞肉的机器,进鬼门关的通行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了。 作为库德族人的伊朗导演巴曼戈巴第喜欢把镜头对准最淳朴的普通人,这部影片更像是他为同族人多劫的命运谱写的悲歌。影片全部用孩子们的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即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被海珊(萨达姆政权)镇压的库德族人依然要用鲜血换回自由。 现实是沉重的,但剧情本身还是编排了很多跳跃的、轻快的桥段。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卫星爱慕女孩时流露的兴奋,哥哥汉高夫与妹妹之间那种道不明的幽怨,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的被禁忌的电视节目,两次把耳光打出响来的忠诚的小跟班,土耳其边防兵手里的实弹枪与拄拐男孩的“断腿枪”,染成金红色的冒牌小金鱼….笑了,却总有苦涩的味道。还有影片设置的悬念,这是一个重磅,够分量,像枪口上冒的烟,徐徐升至片尾,让人的双眼蒙上愤怒的雾气。而巴曼启用的小演员大部分是当地的孩子,只是本色演出。不留记录的痕迹,呈现一部震撼的影片,不能不赞导演的功力。 如果剧中萨达姆政权是那恐怖至极的黑幕,最终攻打伊拉克的美军带来的微光是不是恒久的幸福之光?只要用心想一想就会明白,夺回来的自由与正义,最终需要一个法治民主的体制来守护。 美国制造的和意大利制造的地雷没什么不同,被炸飞了双臂,能够预言的挖雷小专家汉高夫说出了一句特别耐人寻味的话。武器是文明世界提供的,没错。但忽视症结,是洗脑后的反应,也是处于战争漩涡最直接的外部归因思想,作为炮灰的老百姓被战争毁掉人生时,会有绝望的苟且偷生的心愿,哪怕回到过去。然而,他不知这些致命的地雷却是独裁赐予他们的“礼物”,真正的吃人魔是统治那个国家绑架老百姓与文明对抗的独裁者。若没有彻底改头换面,若没有彻底摆脱独裁,换了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谁是真正的凶手?萨达姆的政权?摘得果实的另一个集权?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官商勾结带着面具的利益集团?能变成金子的石油?水火不容的宗教文化?可怕的禁锢文明的思想?贪婪的人性?愚昧的民众? 我想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能力给这些复杂的句子贴上令人满意的标签,但就我自私的个人情感而言。我同情跳入悬崖的小女孩。悲她的人生,悲她的命运,更悲她的无能为力。 时常在说话时夹杂英文的“卫星”是导演埋下的一颗雷,解读为希望也好,醒悟也罢,总有一天时间会剥去遮在历史真相上的面纱。而在最后一幕,卫星转身忽略美军的镜头,相信所有人都听到了心被击碎的声音。希望或许未曾靠近过这些可怜的人。我希望,他还会寄希望于天外的另一片天,要强大是要吸收外来的文明的。人只有走出去,他才会懂得比较,懂得判断,懂得回归,找到真正的路。 没有人不向往自由,可悲的是在那无望的世界里,赋予生命竟然是一种罪恶,给了生命,却要剥夺看世界的眼睛,让脆弱的孩子踏上死亡的行程反而是寻找幸福的起点。 溺死的小孩子在海水里像海龟一样飞翔,渐渐沉入泥土,终于拥有了自由与和平。一个母亲给孩子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如果不能平安地养育他,就幸福地送他去天堂。只能是这些,真是无言的哀!

  3.     影片讲述了一群库尔德族孩子,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各自的小故事。难以想象一群库尔德人的孩子的本色演出,如此真实,温暖却又寒气逼人。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多数是伊斯兰教信徒,属于逊尼派,讲库尔德语。相传库尔德族是古代米底亚人的后代,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带库尔德斯坦生活,有少数分布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山区,在中东地区是人口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近年来库尔德族已有独立建国的声浪,但屡屡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的压迫。

        看完片后,我怨恨自己,总感觉不是亲身的经历果真就疼不到哪里去。除了堵以外,我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写的。我也不想笑也不想哭,只想咆哮和嘶喊,把心里堵着的怨气喊出来,或许喊着喊着我就可以哭出来。可惜身处集体宿舍,这一刻也不是世界末日。最后我带上耳机,用歌手的混乱暴躁的咆哮代替了我的咆哮。我瘫在桌前,希望自己的脑子能够飞快的运转,希望自己的心不要马上疲软,请给我多一些感触,让我能真实地记录下来。我有话想说,又觉得无话可说。我蛮恨的,却不知道自己要恨什么,我也觉得非常绝望,尽管我非常幸福,也没时间闷骚。

        这是一部非常纪实的电影,片中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为了生存,在大人们包着精致的头巾看电视的时候,他们背着破篓蹬着破鞋就可以去拆地雷卸炸弹。主人公“卫星”很有领导风范,有一辆装扮豪华的自行车,是非常负责的孩子王。其他的孩子们则忠心耿耿,吃苦耐劳,精明能干。面对土耳其边防兵的荷枪实弹他们居然也敢调皮捣蛋一番,再很快乐地逃命。被村里的大族户甩耳光后也会伤心地哭。他们知道同伴的珍贵,会为给头头带一点自认为精致的礼物而卖掉自己所有的劳动成果。他们在离别时会狠狠地亲吻对方的脏脸颊。他们也怕死,真有地雷的时候也不敢向前踏一步。没有什么能挡住他们的纯真和热情。这是孩子们。库尔德族的孩子们。
        
        这一群孩子中有一家是与众不同的,姐姐亚格林和断臂男孩,还有一个有眼疾的小弟弟,不久前来自外地。有一天大家跟着断臂男孩挖出了很多地雷。孩子们才发现,单薄的断臂全身上下投射着坚强和一种莫名的智慧。他毫不畏惧别人的刁难和排挤,面对生活似乎总比亚格林多一份耐心。亚格林安静却不温顺,她背着她那无邪却失明小孩,默默地劳作,偶尔的回矒深深吸引住了卫星的心。

        他们一起共同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他们一起经历了亚格林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然后迎来新的战争。

        在影片中,族人即大人们对于战争的发问,仅仅只限于“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他们举着白旗就算是防卫,而清理战场、战后重建、主动防御的重任却被扛在卫星率领的一批库尔德孩子们肩上。倍感欣慰的是,卫星是负责任的,无论何时他都将一群小孩的生计放在心上,为此从不对那批衣着干净,只会躲在里屋看电视的村长言听计从。卫星是有威望的,他的一声令下,孩子们则会欣喜若狂地去拆地雷,大人们则争先恐后地成群地跑上山躲避战火。卫星也是聪明而警觉的,小小年纪见多识广,还会一点英语,他会为全村准备防毒面具,亲身示范给他们看,用孩子帮挖的地雷去租枪炮以备不时之需。为了爱情也为了预言,他耐心地亲自为亚格林和断臂男孩做一点事情,一直坚守着自己对亚格林的诺言,直面危险去救护那个小家庭的卷发男孩。卫星也是关心族人未来的,他会在得知最新的战争预言后,心急火燎地向全村人及时地传递消息。为了这块土地,卫星和他的小孩们做了很多。只是,孩子们再多的努力也维护不了所有人的安全。卫星再怎么有领袖气质,他也终究是个惧怕战争惧怕死亡的孩子,他也不会预言,不明白这日子为何一直是这样,何时会结束。

        只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战争时期会有一个能预言的断臂男孩?

        断臂男孩的睿智和沉着是卫星所敬畏的。和众多库尔德孩子一样,断臂的家庭里也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姐姐,还有一个卷发的、没有明亮眼睛的天使般的男孩。伊拉克士兵给族人和家庭带来的灭顶之灾,给亚格林带来的奇耻大辱,这些都是他和亚格林内心深处的那不可测的伤,深夜时分两个孩子都无法入睡。只是,卫星和他的孩子帮都不知道,其实她俩都不是小孩。童真的亚格林其实早已经在某个雨夜被变态的伊拉克兵们折磨死了,如今的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具空余恨的行尸走肉。断臂男孩也不是小孩,血淋淋的战争亦早已地残忍地剔除了他的童心,留下来的他是一个对现实有深刻觉悟的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战士。所以,他会预言。

        电影的细节之美,让人身心颤抖,不需要强调。在某一处,断臂男孩感受到了卷发的孩子与乌龟在水中优雅地飘游,似乎在飞。他不禁开始有点惊叹于他们的自在和超脱,他似乎也希望加入他们,但转瞬间即触电般反应过来,孩子有危险了。

        在跑去水塘救小孩的路上,他经过一个破败的战场废墟,看到了很多个亚格林。亚格林在废墟上或坐或站,或者做十字架的样式,都是背对着他。风中还有一个凄怨的声音在歌唱。

       他几天前的预言又一次应验了,他说过一切都会结束,结果亚格林把她自己连同她的孩子都结束了。伊拉克人对库尔德人的战争也结束了。但是美国和伊拉克之战接踵而至。美大兵们武器精良,穿得好多。而那个断臂男孩,一身单衣,全身湿透,空荡的短破衣袖在寒风中散落着水,如他的眼泪。男孩没有喊冷,他也没有抬头看这一群扑面而来很英武的异域士兵。他只是急急忙忙又跑到山顶悬崖边,对着脚下朦胧的云雾,心力憔悴地呼喊,呼喊他的亚格林。一声比一声嘶哑。他伤心地用断肢抹着眼泪,然后用嘴勉强地拾起她留在悬崖边的鞋子,离开了 。

       断臂男孩又留了预言口信给同样心碎而恐惧的卫星,275天之后会有大事情发生。而卫星似乎是明白了男孩预言的含义,残暴的伊拉克政权和士兵,引来了一场又一场劫掠和残暴。阿拉伯语与英语,两相排斥的世界,会引发一轮又一轮冲突和仇恨。战争所带来的死亡阴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射在这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于是,在狭窄的马路边,卫星决然地转身,背对自己过去模仿和崇拜的美兵。而能干的小助手,还在瞪大眼无知地注视着威武的美式战车和坦克。

      库尔德族孩子是库尔德族的未来,只是,为什么战争延绵不绝,不放过这群小孩?
  4.       在朋友跟我介绍过《乌龟也会飞》这部电影后,在广州听五条人时又听到了小二对它的大加赞赏……只是,我似乎没有受到朋友们大力推介的干扰,直至过了很久之后的今天才终于把它放进了我的影碟机中。
          其实在看完一部电影后试图就着它写点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能尽快把刚刚看完的影片忘得干干净净……我总是希望它能够以最纯粹的方式从我脑瓜里沉淀下来。也许通过毫无章法的“冥想”的方式,能让我把这电影的“氛围”描写下来。
          是的,我并不需要像专业的电影评论家那样指出电影本身的不足,也不需要像学习拍电影或者写剧本的人们那样从电影身上找出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那面对一部电影,我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角度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解读”它呢?
          当我发现自己看电影时的态度不再像当初那般漫无目的“浪费”掉自己剩下来的时间时那般纯粹,这个问题就开始了困扰我的征程。
          那么电影或者构成电影让我沉浸其中的某种“氛围”,能不能像我平时接触到的具体的事物那般成为我“观察”或者“描写”的对象呢?
          这时候广州某个智力有点问题的天才画家阿璞那个画音乐的想法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在“画音乐”的想法产生后,阿璞把自己听到古典音乐后产生的种种主观而虚幻的感觉用手中的画笔一一表达了出来。
          阿璞的做法让我觉得描写氛围或者感觉其实是可行的,只是描写电影的感觉对目前的我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具体到这部电影,我并没有记住为朋友们所津津乐道的“孩子王”卫星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言语与周遭孩子们的天真,在我脑海里萦绕不去的是穿着一袭红衣的小女孩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苦苦挣扎试图逃离大兵们的魔爪,而小女孩失去双臂的哥哥无力地趴在地上嘶吼着:放过她!放过她!
          此刻电影的镜头是晃动的。昏暗的灯光、摇晃的镜头与大兵们模糊而狰狞的面孔与女孩的挣扎与歇斯底里地哭嚎、求饶与嘶吼叠加在一起,这份力量足以扯碎任何一个喝着可乐吃着薯片安安稳稳地坐在屏幕前观看这部电影人的心。
          我一点都不愿意相信小女孩被许多大兵蹂躏的事实,可是,战争却让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成为真实。
          这时候我渐渐理解了小女孩在电影刚开始时的沉默,渐渐理解了她为什么总是粗暴地甩开身旁孩儿的小手,渐渐理解了为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在她眼中会是个杂种……
          小女孩的身上其实担负了很多很多外人难以想象的东西,她总是一个人来到高山悬崖边望着葱翠的山峦与干净而飘渺的白云发呆……每一次我都知道她很想很想对着悬崖纵身一跃,然而每次都能看到她强忍着悲痛转身离开。
          直至战争可能结束的消息传来,小女孩渐渐明白她被士兵蹂躏并产下婴儿的事实将不可能隐瞒众人,而无论是自己还是失去双臂与自己一样年幼的哥哥都无法将这个让她对其爱恨交加的婴儿抚养成人。
          为了让自己忘却这永远无法洗刷的创痛与耻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在众人的嘲笑中渐渐长大,为了让自己的哥哥体面而幸福的活下去,她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看到女孩故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悬崖边,放在地雷区,放在湖边的种种举动……每一次我们都会沉浸在孩子被不明真相的人们救下来后的喜悦中,而女孩望着天真的孩儿,带着眼睛里的不忍与哀痛她却只能选择痛彻心扉的沉默……
          这喜悦与沉痛交加的僵局终于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天被彻底打破——
          卫星坐在湖边默默地流泪,而女孩无臂的哥哥哀嚎着一头钻进湖里试图救出已经被湖水淹没了的婴儿。
          电影的最后无臂的哥哥来到悬崖边对着广袤的天空撕心裂肺地喊出了妹妹的名字……然后,他流着眼泪用脚夹起妹妹留在悬崖边的鞋子后默默离开。
          其实,面对战争,面对在战争的洗礼中不幸的人们,一切的言语都是多余的……我沉默了。当我抬头试图阅读一遍我刚刚敲打下的这些字时突然发现,泪水竟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如果说,乌龟真的也会飞,我想它长的显然是对浴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