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火线 第三季 The Wire Season 3(2004)

简介:

    第三季的焦点重回到活跃于街头的Barksdale团伙,同时也将视角扩展到政治领域。此外,本季当中引入Hamsterdam这一新支线剧情,以探讨在部分人烟稀少的街区对非法毒品交易及卖淫的「事实性」合法化会有怎么样的潜在积极作用。这种做法在阿姆斯特丹和其他欧洲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果,减少了市内的街头犯罪。这些都是对早先情节的延续。

演员:



影评:

  1. McNulty
    当Stringer终于死在Omar的枪口之下,McNulty终于明白他的整个努力不过是一场空,而他所为其服务的整个法律体系也不过是一个摆设。在McNulty的心中,工作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导致了他的感情生活的不顺利,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注重稳定的感情生活,他所寻求的不过是工作之余的短暂的身体的安慰,故而女助理检察官Rhonda厌倦了McNulty的态度,转而投身于Daniels的怀抱。在第三季的最后,当他发现自己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是一个“不断漏水的杯子”之后,他厌倦了。在一个僵化的体制中,所有的变革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所有的试图有所改变的激情被渐渐耗尽。不论开始你是什么样子,最后你将和其他人一模一样。
  2. 第三季B&B公司登场,故统一称呼 巴克斯代尔和贝尔(忽略雅芳、线哥等昵称,也暂不使用剧中英文人名)

    B&B 是贝尔为了进军洗白地产界起的公司名称,巴克斯代尔在狱中服刑,贝尔主持工作,作为犯罪集团代表人物,剧中贝尔出场时间和着墨可能最多,在贩毒行为中,迪在第一季下国际象棋中也提到,在团伙中的位置,巴克斯代尔是王,贝尔是王后。实际上他们从不是并列关系,无论从能力和实际贡献上,B&B只不过是贝尔又一次展示自己不一样的举动,而且同样无可避免的不切实际和失败。巴克斯代尔是不可替代且毫无争议的大哥。

    明线上粗看巴克斯代尔草莽式的鲁莽,不计代价的火拼,对应贝尔的上经济学课程,家中放国富论,组织黑帮民主生活会,动不动把生意放在嘴边,戴眼镜穿西装混政治,猛一看不由感慨,真是辅佐错了庸主,诸葛碰上了阿斗… 我的观点是,贝尔要不是和巴克斯代尔是发小,他真做不到CEO,也不该是CEO。

    进入正题,巴克斯代尔为啥是巴尔的摩江湖最后一个大佬。看一个人什么成色,不仅要听他自己如何吹牛B,还要看其他人怎么评价他(其他人包括不限于,同事、朋友、对手、路人等),也要看他如何对待同样的这批人,

    商量乔:找到马洛,谈停战的时候,马洛说,巴克斯代尔我就是要干他,他现在很弱,商量老乔一脸不屑的对着中二少年马洛说,你何曾看见巴克斯代尔会退缩?老乔的潜台词,马洛也许你有中二少年的狠,但论街头斗狠,面子比命贵,巴克斯代尔斗狠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可能能打死他,但绝无可能打服他。论对巴克斯代尔的理解,明白人老乔的理解是远在贝尔之上。

    贝尔:商量乔找到贝尔商量合营的时候,说我有上等货没有好地盘,你有好地盘没有上等货,假如我们强强联合,贝尔装B说,你现在懂了我们当年拿下这些地盘有多么不容易!众所周知,贝尔既不擅长武力又反对武力,走军师人设,当年拿下这些地盘,无疑是巴克斯代尔靠武力生磕下来的,名头和地盘都是,不过这个B让贝尔装了…

    穆宗大兄:找到巴克斯代尔说你不讲究,你请我来的,让我办的事我都办了,你组织内有人阴我,巴克斯代尔说那是生意,要不赔钱?穆宗大兄说,你委托的第三方请的我,你能请来我靠的是你的言而有信和声誉,不是什么鸟钱,靠着你的作风和名誉,你即使没钱到了纽约,也是一方大佬,没了这些你只有钱,你屁都不是,我看都不看你。作为一个巴克斯代尔在狱中通过第三方请的高端人才,作为一个在纽约这种大都会行事风格如此做作的反差萌杀手,一个中了奥马尔一枪还保持腔调的强迫症理智男,对于巴克斯代尔的评价很具有参考价值,与之对应,杀贝尔的时候一言不发,穆宗大兄眼中贝尔就是nobody,干了即可,江湖地位差多少无需多言。

    巴克斯代尔能称得上剧中最后一个古典主义大佬,仅这些狠人狠事是基本操作,他的气度和头脑被描写的很平,埋的很深。

    卡缇作为前巴尔的摩著名狠人,在出狱前,被巴克斯代尔托附了一下出狱后安排,1、有惺惺相惜,狠人懂狠人的古典遗风,2、当时维贝和伯德相继入狱,正缺打手。卡缇在执行报复马洛计划中展现的布置能力和经验证明巴克斯代尔看人的能力很准,无奈新生代混子不太给力。后因14年牢狱生涯和对生活的意愿,卡缇在针对马洛的还击行动中无法再冷血杀人,卡缇坦诚了自己的处境和状态,表示问题在自己无法继续,巴克斯代尔第一时间就给予理解,给了卡缇一个拥抱,这还不是最绝的,小弟说,卡缇以前真是个狠人,纯爷们,但现在不是了,巴克斯代尔一口否定,不,他现在也是,一直是!看到这我麻了,这都不能用现在的雇佣关系做类比,这是什么样的气度,而且还是在用人之际。

    还是卡缇,在办拳馆缺钱买装备的时候还是通过小弟找到了巴克斯代尔,拿着一本装备手册有些尴尬的路演着他的商业计划,以巴克斯代尔的街头经验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意图,还是东拉西扯的跟他打屁,卡缇还提到了当年巴克斯代尔的金腰带经历,巴克斯代尔还巴拉巴拉说了一堆什么受伤,挂照片之类扯闲篇儿的话,最后气氛给的差不多了,交情也盘完了,一句话多少钱您给个数吧,1万美金,给他1万5现金,镜头给回卡缇脸上,卡缇的一脸愕然的惊喜,再回给巴克斯代尔和新任打手斯利姆会心的狂笑……巴克斯代尔把一个可能很尴尬的问题,举重若轻的处理得非常高级。如果看过老炮儿,看看冯小刚跟洋火借钱那段,此种分寸之妙,只可意会。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换成贝尔,他会怎么处理,会不会讲讲在社区大学刚学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讲讲价值交换这一套。即使给了钱,也绝不会有如此润物无声的分寸感。

    这就是为何巴克斯代尔身边永远会有维贝、伯德,后面的斯利姆这种死士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贝尔不会有过命的生死兄弟,后面再展开他的原因。还有,作为对马洛上美人计那位黑人小妹,姑且不说这招美人计的水平如何,小妹被马洛以行刑的方式杀死之后,巴克斯代尔满脸的表情就是这是替我做事死的,这仇必须报,这事没得谈。仔细想想能为了釣马洛献身的女生,必然不会让关系非常亲近的人出马,大概率也是本身就有这个职业性质的,谈不上非常重要,巴克斯代尔式风格是为我做事,无论是是谁,出了事都是我罩的。

    穆宗大兄最后找到巴克斯代尔让他交人那一篇,他第一反应是商量老乔,同时说奥马尔说的话你也能信,穆宗大兄大兄再次申明后,巴克斯代尔的直觉和街头智慧非常快的判断出了是贝尔。他对贝尔的理解远比贝尔对他的深刻得多,他说贝尔你一直是个软弱的人,贝尔炸毛了,来了句难道不随便杀人就软弱?好吧 老子告诉你我会杀人,你外甥就是我杀的…这是什么操作,为了证明你说的不对,我能行,直接崩盘了……这事是打死都不能认的,认了就没有回头路了,这事放下后面再表。说贝尔软弱这事说的是一点都没错,因为在监狱那种特殊环境下借刀杀了迪,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幸存者偏差,觉得二桃杀三士这种戏码可以反复上演,穆宗大兄和奥马尔这两尊瘟神同时惹上身,先别说这种最差结果,没杀成后双瘟神和解共同干你这种悲催到无解的局面,就是设计成功了一个干掉了另一个这种期望局面,哪天活着那个发现被你利用了,以这俩瘟神的性格会放过你让你白嫖玩?你这给自己埋多大个雷。最后掰了已经明面事实了,还想借西区科尔文之手弄掉巴克斯代尔,大哥你是谁啊,你是毒贩啊,他是警察啊,你看科尔文搞了个哈姆斯特丹实验,你觉得你俩就产生共鸣了?他凭啥信你啊……你凭啥信他啊……巴克斯代尔说他软弱就是他永远没有自己直面问题的勇气,戴维斯都骗他那个鸟样了,他的解决方案居然是找已经嫌隙接近公开化的巴克斯代尔的打手斯利姆让他做掉戴维斯,那一刹那,他比马洛还中二。顺便让巴克斯代尔怼了一个满脸,还收获了一波斯利姆的好感。

    B&B不存在的,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巴尔的摩只有一个古典大佬,从前是,也一直是巴克斯代尔…

    贝尔作为重点描绘的人物,优点很多,比如身材管理很好,衣品很好,上进懂得学习,家里布置的井井有条,管理下属很关注细节,再往深了说,对于自己不可选择的出身,有挣脱和逃离的欲望,并不甘于混迹街头,有想法有野心等等,都是很吸粉的。

    但他绝对不是一个能力上合格的黑帮大哥。和商量乔这种婉约派的大哥也差着道行。看起来行事风格类似,实则差之远矣……综合其成长经历和个人奋斗,坐上了巴克斯代尔二把手的位置,可是我观其行为,总是映射出路线问题——之 我们不一样!不知道是年少时武力值爆棚的巴克斯代尔过于耀眼,还是出身贫民急于逃离的欲望,贝尔近乎偏执的选择的与黑帮规则对立的方式行事,是要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与巴克斯代尔争辉?还是真的认可这种方式可以逃避出身,一跃身位“上流阶层”真的不得而知。

    他对待博迪这种底层毒贩的方式,大体有两种:1、社区大学学了一些经济学理论后,转天直接套上现有的黑帮业务就要实现整改,像不像某些管理层去上了一个MBA或论坛,直接回到自己的小破公司就来调结构,调组织架构了,什么数据中台,契约化,期权,矩阵式全招呼上来,管它呢,就是高大上听着就带劲。给这帮街头小弟听的一脸懵逼,这啥呀,会不会好好说话了……2、安排事也好,出了事也罢,对下是一通臭骂,然后就是一通甩锅。我这么精妙的理论和安排,执行不下去,是执行人的问题,我们抽去具体原因,贝尔的行事风格,用中国话表述就是,领导全方位脱离群众,不接地气,是的凝聚力差和他的群众基础差。为何我有一点点倾向于他要在巴克斯代尔面前证明自己,是巴克斯代尔出狱那段,他先展示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收益成果,带巴克斯代尔进入了他自如而巴克斯代尔不熟悉的“政治”小圈子,送了豪宅,并且在最后很做作的安排了彩蛋“两位姑娘”(这也是剧中他几乎唯一一次展现了他为别人考虑的感情行为),除此之外,贝尔几乎就是一个完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剧中无论是谁都多少会有感情羁绊,跑单帮的奥马尔都有很多,不说其他人了,唯独他是没有的。

    在贝尔掌权那段他调整业务方向,转向靠近政治,洗白路线。不能说这个思路有什么错误,毕竟这也是很多黑帮大佬的转型方向。先不说衣冠楚楚和上个社区大学是否就拿到了混迹政治圈的门票。贝尔的问题是为了逃离而逃离,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御用律师利维,女检查官兰达也不敢得罪的人,在知道他被克莱戴维斯耍了之后,首先狠狠地嘲讽了他,并点出了克莱的几句惯用台词,同时说了哥们,早点来问我一句,何至于跳这个坑。这个就很有意思了,第一利维不认为贝尔是他老板,幸灾乐祸的嘲讽技能加满,明显是面子是给巴克斯代尔的,第二,这么初级的套你也钻,你是不是傻,第三,有什么事不懂你可以问问江湖老炮儿啊,比如我,你怎么就觉得你行了呢……

    狱中杀迪是否有其必要性,贝尔剧中主要展示的冷静和缜密,杀迪这件事是啥啊?迪已经在狱中了,巴克斯代尔也在同时同地服刑,要说他能预计到迪心灵大净化要反水为了保全大家忍辱负重那纯是扯,迪的动态他还能比同在狱中的巴克斯代尔了解得清楚?那么就是睡迪老婆导致的动机,这是什么性价比的事啊,这不是药家鑫那个案件的做法嘛,撞了人怕人家受伤讹诈,索性把人杀了。你再怎么睡迪的老婆,巴克斯代尔在狱中,迪在狱中,就算都知道了也有个时间缓冲,就算当面了,也不是你死我活的仇吧,要么就是迪老婆你是真爱,鉴于他的行为和只爱自己的性格,也不可能啊,冷静是冷静,缜密我真的没看出来。

    巴克斯代尔在狱中时这几年,贝尔是行使的实际老大的权利的,也搞成了巴尔的摩黑帮工商联并任会长,这可能是他高光的时刻了,不过这里面有多少时巴克斯代尔的余威,有多少是商量老乔的这种老谋深算的有意在二线,让他顶出来扛炮,真不好说。当巴克斯代尔出狱,和马洛火拼,影响大家生意的时候,工商联所有人的选择不是扶正贝尔,一起干了巴克斯代尔(虽然我猜这么发展贝尔是很开心的),而是踢贝尔出局,还幽默了一把,称之为,领导层的危机。搞巴克斯代尔这种大哥我们是搞不动的,踢你出局还是分分钟的事。侧面印证了贝尔和巴克斯代尔的江湖地位。

    火线神剧涵盖的范围太大了,我也是反复看的时候才感触到了一点点,后续有机会在写也没有对角色的偏好。随笔~

  3. 没有看过它,别说你喜欢美剧!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这么一部剧,曾经一直被主流忽视(6年时间,只被艾美奖提名2次)

    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它,就会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剧!”

    问英才,几沉埋,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

    它走上神坛,成为HBO,甚至整个美剧史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每当响起熟悉的片尾曲,感觉像是久别重逢,回想起曾经茶饭不思、一心刷剧的时光…

    它就是《火线》。

    《火线》是由美国金牌编剧、制片人大卫·西蒙一手操刀开发的HBO罪案剧集。

    它首播于2002年6月2日,完结于2008年3月9日,6年时间、一共5季60集。

    熟悉美国罪案剧的美剧迷,一定对大卫·西蒙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堕落街传奇》《街角》《黑色乌托邦》《忧愁河上桥》都出自于他之手。

    但是,他最成功,也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还是《火线》!

    在创作之初,他本来想跟搭档艾德·伯恩斯拍摄一部警察题材的电视剧。

    其中的毒品交易、监听风波、官僚腐败等内容,让曾经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工作12年的他似曾相识。

    后来,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决定拍一部关于巴尔的摩这个城市的写实主义罪案剧

    《火线》就正式诞生了!

    《火线》是巴尔的摩的风情画,更是美国社会的浮世绘。

    整部剧从多角色、多线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和生存现状。

    将警察政治学、底层生存学、美国司法体系黑暗问题毫不留情、一丝不挂地揭露出来。

    为了更真实刻画出一座美国城市,给观众一种无比真实感,剧中的很多角色都借鉴了当地的真实人物案例。

    每季也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重点剖析和揭露,将触角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火线》既不是在散播希望,也不想取悦观众,更不是要贩卖廉价的胜利。 它是要讨论群体——官僚机构、犯罪组织、毒品文化、资本主义对个人的影响。 它并不是纯粹的娱乐品,它是一部表达些许愤怒的剧集!”

    就是这样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罪案剧,在HBO播放期间承受着太多的“冤假错案”。

    它不是有点惨,而是特别惨!

    从2002年首播开始,受到剧情多线、档期不对,黑人俚语太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火线的收视率都十分低。

    甚至还一度面临被砍的危险。

    收视率比不过人家,那么,作为一部有深度意义、制作精良的HBO剧集,在评奖上应该有点优势吧?

    但是,想象太美好,现实太骨感。

    《火线》在艾美奖上严重被轻视和忽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黑道家族》可是获得100+个艾美奖提名啊!

    唉!!气煞我也!!

    虽然收视率低和主流不认,但是在评论家的眼中,它依旧是当之无愧的美剧之王。

    《时代杂志》《娱乐周刊》《芝加哥论坛报》《卫报》等都对它不吝赞美之词。

    连连错失艾美奖,《时代周刊》抱打不平:“相比艾美奖,《火线》更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

    有的评论家甚至说,“这就告诉大家千万别把艾美奖太当真!艾美奖的做法,就像诺贝尔奖从不颁给托尔斯泰一样。这并不能掩盖托尔斯泰的光芒,反而让诺贝尔奖蒙羞。”

    时间的脚步来到了2018年末。

    如今,外媒经常评选“最佳美剧”、“观众最喜欢的美剧”之类的榜单,它屡屡登上第一的宝座。

    豆瓣评分均在9.5+

    “HBO第一美剧”、“美剧中的神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美剧中的莎士比亚”…

    它名声大噪,霸气侧漏!

    据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喜欢的美剧正是《火线》,最喜欢的电视角色也是《火线》中的Omar一角。

    奥巴马与大卫·西蒙

    经过岁月洗礼、历史的再次检验之后,《火线》已经被大家认可。

    它的地位和价值无需再次证明,更无法撼动。

    罪恶之城,体制之殇

    巴尔的摩市,美国最大的独立城市,美国主要海港之一。

    在总人口中,64%是黑人,30%是白人,它也成为美国黑人比较集中的城市。

    毒品盛行、以权谋私、道德败坏、治安骚乱、经济衰退、贫穷加剧…

    黑人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融合的巴尔的摩潜伏着更多黑暗丑陋的一面。

    “没有任何一个电视剧会如此钟爱一个城市,如此充满热情地诅咒它,又如此灼人地歌颂它。”

    为了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角落的黑暗和恶臭。

    《火线》从街头毒品黑帮、港口走私、官僚政治、教育系统和无良媒体等不同视角入手。

    它刻画着整个社会的群像,记录着一件件的罪恶和轮回往复的宿命。

    在警察内部,以中队长Daniels为首的调查小组,听从上级的安排,负责调查和监听街头毒品团伙的犯罪活动。

    警察和法庭为代表的执法部门。

    但是,上层并不在乎每一次的调查和刨根问底。

    他们只是走过场,查一点毒,逮几个小毒贩,应付选民和媒体,为自己一点点政绩就ok了。

    此时,美国僵化的司法体系内部也存在着勾引斗角和利益交换。

    夹在中间的调查小组处处受限、左右为难。

    在各种被使绊子和威逼利诱之下,调查小组从毒贩集团、走私、洗钱调查到政治献金、官员贪腐。

    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逐渐拉开…

    罪恶的腥臭味也延伸到了市政厅的议员政客们。

    在政客的心中,有了优秀的政绩,才能有往上爬的可能;有了足够的政治献金,才能资本继续升级。

    逼宫、黑白颠倒、金钱至上、靠着要挟和交易在政治场上浑水摸鱼。

    这群政客们早已经成为僵化体系中的蛀虫。

    他们靠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一副厚脸皮,利用规则生存于游戏之中。

    权游小指头饰演老油条Carcetti

    作为被攻击和调查的对象,巴克斯戴尔、斯坦菲尔德贩毒团伙成为调查小组的眼中钉。

    这群贩毒势力在贫民窟不断蔓延滋生,霸占了巴尔的摩市的毒品市场。

    两大团伙之间也分庭抗礼、展开黑吃黑的吞并游戏。

    毒贩们可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傻蛋。

    行事谨慎、听见风吹草动就会改变策略,将警方玩弄于股掌之中。

    有组织、有纪律,有统一的暗号流程,一时让警方无从下手。

    此外,懂得利用法律漏洞的他们,更靠着律师来了一场场金蝉脱壳。

    即使犯了杀人罪,靠着巧舌如簧、投机取巧的辩论策略和金钱保释,他们也会平安度过、重罪轻罚。

    同时,得益于警察内部的内斗,贩毒分子也得到了不断洗白、摆脱嫌疑的机会。

    作为底层的蓝领阶级,他们的命运比毒贩没好到哪里去。

    低收入的他们为了保持饭碗,决定通过政客,给自己谋划一个生存和吃饭的机会。

    为了准备政治献金,希望那群蛀虫能够体察港口的困境,而不惜走上走私犯罪的道路。

    单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摊水有多深,这场游戏又多黑。

    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他们,最终只能成为替罪羊。

    令人遗憾的是,在毒品盛行的社区,学校教育机构也不能幸免于难。

    还记得剧中有一个桥段。

    Wallace的弟弟算不出数学题,但是算卖毒品的钱却十分流利。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教育资金不足、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都是吸毒贩毒...

    这让更多黑人小孩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无力解决的难题。

    从下至上已经全盘腐烂,哪里还有生命力的根茎?

    就连当地的媒体《巴尔的摩太阳报》也靠着虚假新闻参与到这场政治游戏的浑水之中。

    为了盲目追求普利策奖的荣誉,管理层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甚至对任何干预的内部人员进行处理,清除异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上级遇到的麻烦总要往下级推。

    只要发现任何重大丑闻,下级总是替罪羊,上级继续高枕无忧,假惺惺。

    明哲保身的游戏,没有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每一件案件,上司考虑的不是能够侦破,而是担心自己的政绩和前程。

    警察、市政厅、法院等司法体系互相牵制和互相利用,犯罪成为了他们升迁的绊脚石。

    无论是警察局、市政厅、公立学校系统,还是贩毒集团、码头蓝领工会,参与游戏的人不断地被组织出卖,懂得游戏规则才能赢下游戏。

    然而,所谓的胜利也都只是暂时的。

    一切游戏都没有赢家,只是一方输的慢一些罢了。

    蝼蚁人生,人性之痛

    在巴尔的摩,上帝不会拯救你。

    不管中多少次招,你还是会重蹈覆辙,重新沉沦,直到毁灭。

    虽然,这有些悲观消极,但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在剧中,每个人都在做“追求自身欲望和服从整体利益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最后全身而退、毫发无损的又有谁呢?

    没有一个人!

    每个人都被游戏操控,进了局就不得不玩,逃脱不了。

    “整部剧是表达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每一个人最终都必须妥协,效忠自己所属的群体。”

    还记得Dee在平房区下国际象棋的桥段吗?

    我们都是身先士卒的禁卫军、替死鬼,从来就不是王,也不是后!

    McNulty虽然办案能力强,但是挑战权威,越级查案,处处惹怒上司。

    他总是被搞,没有好下场。

    脱掉警服之后,酗酒、私生活混乱,他更是毛病一身。

    为了案件的调查顺利,他甚至不惜伪造证据、制造假案。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隐藏真相,游戏中的人又不得不替他遮掩,用另一个谎言遮盖一个谎言。

    警察们,或者残忍凶狠、偷奸耍滑,又或者善于玩弄政治、勾心斗角。

    至于警察上司、政府议员,他们也不是真正地保护民众。

    在浑浊的池塘中,他们以“人性之黑”为荣。

    本应该正义无私的人变得两面三刀,那么作恶的毒贩们呢?

    虽然贩毒为恶,但是也并不全是恶魔。

    有的人只因生活被困而变成现在的模样,内心的善良和良知也没有泯灭。

    Wallace和Dee的死就是佐证。

    游走于司法和毒贩之间的Omar,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身潇洒的风衣、手拿长管双筒猎枪、口里吹着《山谷中的农夫》...

    他是一个漫步街头,打劫毒贩的“猎人”。

    他桀骜不驯、少言寡语、靠枪说话。

    虽然他吸毒,抢窃,无恶不作,但是他有自己处事的原则。

    他惩治的只有毒贩,没有无辜的平民。

    他与贩毒集团的恩怨完全是为爱复仇,以牙还牙。

    他抢劫毒品,恩施毒虫的“罗宾汉”行为也更是毒虫眼中的“侠”。

    生于街头,死于街头,最终他成为这座城市不灭的传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是,和大局比起来,却都只是一粒棋子。

    《火线》的世界里,没有上帝的拯救,你一直都在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刻。

    All in the game!All in the game!!

    每天都上演着善恶好坏难分、道德沦丧的古希腊式的悲剧。

    就如同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样,每一天都会回到起点,罪恶不断地循环。

    还记得,一位评论家说到:

    “50年后, 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和《24小时》,甚至忘记《黑道家族》时,《火线》仍然会被反复地提到。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是啊!《火线》的意义不再是一部娱乐消遣的消费品,而是一部写实主义神作。

    它是解剖社会、看透体制、看清人性善恶、体味人间百态的社会范本。

    这便是《火线》的伟大之处!

    文/booka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4. 为什么说这部剧是神剧,我想只有慢慢欣赏的人才能知道。

    看了好久才看完这季,因为每看一集感觉也参与了那些街巷战,那些勾心斗角,那些帮派之争。

    这一季我们还是目睹了这部剧的冷面无情,最大的毒枭Stringer Bell居然在这季里面被Omar崩掉,而哈姆斯特丹的意义,直指政治阴谋和法律盲区,犯罪率下降百分之14,群众的连声叫好,医疗组织的大力支持,似乎也难掩哈姆斯特丹的所谓的“掀天臭气”。

    为了利益,政客不惜和毒枭相勾结,甚至耍心机,玩阴谋,榨取毒枭的脏钱,讽刺的是居然这些钱也被用来支持竞选。哈姆斯特丹的去留,层层上推,直到市政府,媒体和警局串通一气,而管辖者彼此推脱责任,为了明哲保身各执一词。而马洛小鬼和线哥的恩怨、欧玛和线哥的恩怨、线哥和铁哥们的彼此背叛,黑人之间的关系比警察和他们之间似乎更复杂。每个人物都按照自己的人生路线往前发展,而又不可遏制地对彼此产生影响。

    而这一季里人物性格依旧趋向完整。Jimmy作为主角其实性格很普通,几段艳遇和被工作控制的人生;而错杀警察的小子其实也有善良的一面;白人参议员要竞选市长,市长和警察局局长的角力,三者之间的互相利用铲除异己;打拳的黑人内心向善,逐步走上正轨;Stringer的新型手机丢弃战术十分起效,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警察们亦通过泡泡卖T-shirt和手机继续掌控局面。剧情和人物日趋完善,看起来让人不乏满足感。

    然而本季的关键词估计还是这个词:哈姆斯特丹,被误读的一个合法的贩毒地,一个警察妥协、毒贩就范的特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