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冬(2015)

冬(2015)

又名: 七天 / Seven Days

导演: 邢健

编剧: 邢健 刘觐恺 王勐 吴申申 翁士德 肖成刚 张秋辰 郑泉宝

主演: 王德顺 王诗雯淇 黄嵩博 徐文宇 朴政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6-07-08(中国大陆) 2015-04-11(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2015-09-01(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片长: 73分钟 IMDb: tt4938830 豆瓣评分:6.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讲述一个孤独老人在雪山中与鱼、鸟,一个小孩发生的情感故事

演员:



影评:

  1.      《冬》是一部值得探讨研究的作品。影片的缘起是青年导演邢健对于社会现象中留守老人的关注,然而,这并不是一部社会意义上讲述留守老人的影片,导演对于自身童年生活的记忆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影像来源。而对于影片精神层面的探讨,则是对于人性“本善”抑或“本恶”的探讨。
      
         影片是一种“失语”的表达。“失语”的设定可以说是一种思考的形态,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很简单:老人、小孩、鸟和鱼,老人和小孩在整部影片中几乎没有一句台词,这使得故事开始时老人的状态延续到整部片子,声音的处理没有语言的表达,只是人物在故事中行动的声音,配以刘索拉老师编配的古琴乐,整部影片的情绪节奏在七个轮回中淡然而轻巧,在看似沉闷的表达中感受那细微的张力,不是爆发,而是渗透。导演似乎有意将矛盾冲突淡化,在平静中如蜻蜓点水一般的激起涟漪,延展开来,无边无际。
      
         影片用上帝创造世界的状态探讨人性。西方世界的宗教文化中,上帝用七天创造了这个世界,《冬》这部影片也在无意间讲述了一个“七天”的故事:第一天老人钓到鱼拿回家过夜;第二天老人将钓到的鱼放生,没有钓到鱼,第三天老人还是没有钓到鱼,但是救回了小鸟,第四天,小鸟陪老人钓鱼,小鸟取代了鱼;第五天老人把鱼杀了给鸟吃,小孩被老人接受;第六天小孩取代了小鸟,老人杀掉小鸟给小孩吃;第七天小孩离开老人……
      
         影片中简单而清晰的故事脉络,就像是一个童话或者说是一个寓言故事,就像格林童话《金鱼和渔夫的故事》,又像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人心无足蛇吞象”的故事,讲述着人性中的贪婪,在这种贪婪的促使下,人性中的“善与恶”犹如硬币的两面,彼此对立却又融于一体。
      
         黑白世界的混沌与清澈。这部影片采用的是黑白片的表达形式,而影片中故事的发生是在被白雪覆盖的大山中。这与导演小时候的记忆有着一定的联系,邢健在与我聊天时提到,“小时候下雪天,大雪将周围覆盖,大人们是在雪里摸索着挖出一条路,自己就像是在战壕中穿梭着去上学……”对于雪的情感可能是是对于“纯粹”的追求的由来。导演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也聊及对于“纯粹”的困惑,所有的创作他都尽量的摒弃世俗外相的参与,尽量的保留最为本质的纯粹的东西,这无疑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冬》这部戏能够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德顺老师出演,对于这部戏来说是一种恩赐,王德顺老师78岁高龄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长白山进行表演创作,条件十分艰苦,风雪漫天的拍摄环境,是的剧组在拍摄中困难重重,杀青之后,大家回忆那段拍摄经历都感觉到后怕,可以说这是在用生命拍戏。
      
         作为年青一代的电影导演,邢健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客服了环境的恶劣和资金、人员上的各种问题,能够展现给大家这样一部作品,无疑是非常值得钦佩和肯定的。
      
         有人曾经向邢健问道这部影片与金基德电影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有“失语的”表达,邢健只是说,这部戏是在2009年就开始进行创作,最终拍出来的东西跟原来想在构架上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及关于这部影片今后的成绩时,邢健还是表达了多年来自己对于电影的热爱还是那句话“自己选的路,哪怕是跪着,也要把他走完。
      
       猛子
       2015年1月

  2. 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 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 背上有一种善变的花纹/ 那是,我知道,他族类的保护色/ 他的眼神萧索,经常凝视/ 遇远的行云,向往/ 天上的舒卷和飘流/ 低头沉思,让风雨随意鞭打/ 他委弃的暴猛/ 他风化的爱
    ——《孤独》,杨牧
     
    邢健导演处女作、荣获2015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黑白电影《冬》昨日召开上映发布会,定档6月19日父亲节。本片主演是年届八十的哑剧艺术大师王德顺,长达70分钟的影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凭借到位的肢体语言渲染出严酷荒凉的环境里,一位老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
    故事发生在东北深山漫天的风雪中。雪在这里不是温柔如柳絮,而是坚硬刺骨的晶体,狂风吹过,雪原如海,荡起冰冷绝望的海浪,黑漆漆的树丛如同孤岛,在雪海中隐现。狂风吹雪是影片持续不断的背景音。在这里,生命顽强而凄苦地挣扎延续。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剧透可以告知情节,但无法传达观影的观感。《冬》的情节线十分简单,甚至没有鲜明的故事,更像是在展示一场变化的情绪。老人的肢体动作和声音表情、精简但恰到好处的配乐、暗藏心机的摄影剪辑将那股严酷自然下人的压抑、烦躁、孤独感传递出来。
    导演说,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孤独老人在雪山中与鱼、鸟、小孩发生的情感故事。我想这更是一部讨论孤独的影片。故事起始于鳏居老人的孤独起居,终于所爱之人幻影的出现,其间所有的相遇最终都零落收场,冷峻的自然和人心一起在吞噬生命,围绕老人发生的因缘际会如同一场精妙的轮回。
     老人与鱼、小鸟和小孩的关系,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和小王子,原本无关的个体,因为有了情感,而变得特殊,甚至成为精神与生活的支柱。狐狸教给了小王子什么是驯养,感情的联系一旦建立,狐狸不再是跟成千上万只别的狐狸毫无两样,小王子也不再是跟其他成千上万男孩毫无区别,他们仍然是狐狸和男孩,但对于彼此来说,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彼此需要的对方。驯养带来一种依赖的幸福感。但是在《冬》中,驯养的结束不是生离而是死别。
    起初老人在寒风里枯坐钓鱼,钓上的鱼被妥善地养在玻璃鱼缸中,用稀饭喂饱后再放回冰窟里继续垂钓。然后一只垂死的小鸟被老人救起,成为他生活中一抹欢快的声音。一人一鸟相依为命,鸟儿在老人屋里搭巢,为老人捉虫,鸟儿走失时老人冒着风雪漫山寻找,找到后包在帽子里小心带回。因为喜爱这只小鸟,老人把鱼杀掉剁碎想喂鸟,没想到鸟儿被小孩抓走。随后,捉鸟小孩成了老人新的支撑,老人在小孩的陪伴下久违地大笑,他似乎将小鸟忘在脑后,做了弹弓打鸟烤熟给小孩吃。然而不久小孩也离他而去,孤独重新笼罩老人,他甚至开始产生幻觉。
     老人在追寻小孩的途中,从冰窟里捞出了小孩的帽子,而那恰恰就是一开始老人钓鱼的冰窟。鲜活的生命从这冰窟里跃进老人的生活,最终又消逝在同一个终点。从鱼到鸟再到小孩,闯进老人生活里的陪伴越来越复杂和重要,但在维系新的陪伴时,老人却要将上一场缘分作为献祭。人生亦如是呵,在追着新的目标、沉迷于新的陪伴时,不觉忘记甚至摒弃了曾经的珍惜之物,可是到头来,人还是不免面对深深的孤独。
    再次一无所有的老人重新回到孤独,但与之前孤独中带着思念的辗转反侧不同,经历得而复失之后的孤独伴随着巨大的悲痛。老人在悲伤的恍惚中,鱼儿回到了缸里,鸟儿依旧叽喳,妻子还是年轻的样子,躺在他精心铺好的被褥上,温柔地摩挲他的脸庞。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地死在火花的幻影里,老人在此刻也许终于摆脱孤独,化鸟而飞,在梵音唱起时,飞过雪原高山。超脱人的肉身,这似乎是唯一逃离孤独的办法。


    注:本文供稿公众号影视独舌
  3.     邢健导演的电影《冬》,是我在本届独立影展上看到的最具大师气质的作品,不仅表演、音乐、摄影和镜头调度均呈现出上佳功力,还从容讲述了一个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终极寓言,让人拍案叫绝。
        影片一开始就体现出跟一般独立电影作品不一样的气场与氛围:茫茫寒冬,大雪漫天,白发白须的老人在一小圈水中,独自垂钓。所有这一切以黑白色的基调展现在观众面前,恰似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发现影片中的老人并不具备蓑翁与隐士那样的从容心态。在破旧逼仄的房子里,他怀念逝去的亲人,他深感老无所依的孤独与苦痛,以至于深夜难眠,躁动不安。影片中有一个特写,是老人应对呼啸的寒风声十分烦躁,以至于伸手打碎了窗边的玻璃,一时间众声皆止,万籁俱寂。这与《六祖坛经》里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讲述的那个“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自己心动”的故事如出一辙。可惜片中的老人无法做到慧能法师那样的超然境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面对寒冷、孤独与伤痛的记忆,他必须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撑,才能生存下去。于是我们看到,首先成为这种依靠的是鱼。老人一次次从水中钓上鱼,再一次次把它放入水中,在这种七擒七纵的游戏之中,老人与鱼这一活物做交流,实现存在的意义。遗憾的是,老人既非佛祖,也不是西西弗斯那样满足于周而复始地推石上岸的人,他试图通过寻求变化、寻求新鲜事物,来摆脱生活的单调与枯燥。于是,在鱼之后有了鸟,在鸟之后又有了小孩儿。为了满足鸟,他将小鱼砍为数段;为了满足小孩,他又将小鸟化为了烤肉。这一段场景极其残酷,以至于让放映现场的一位小朋友无法接受,大哭不已;但他同时又极为真实,因为这种喜新厌旧、反复无常,正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导演通过老人对鱼和鸟的杀戮的血腥场景的直现,指向了基督教里“人皆有罪,人人需要救赎”的教义,促发每一位观众进行自我拷问和反思。
        如果说本片的主体部分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场景之下,讲述一个极具西方宗教隐喻的寓言故事的话,那么本片的结尾同样是杂糅着中西文明的终极寓言。。随着小孩的远去,鱼和鸟的失不可得,一切都回到了原点,老人照例孤独、彷徨,思念亲人,思念曾经给他依靠的一切事物(鱼、鸟、小孩)。正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老人经历的这一切或许只是“如露亦如电”的梦幻泡影而已。非常巧合的是,影片展现的老人生活的时间刚好是七天,本片的英文片名也由此起为“Seven Days”,而这恰恰跟“上帝六日造万物,第七日安息”的基督教神话形成暗合。
        这部片子的配乐同样非常值得称道,两种乐器一为吉他、一为古筝,同样是中西合璧,对剧情的助推和氛围的烘托跟全片的内容契合得天衣无缝,而老人的扮演者也看得出来是一位表演功力深厚的老戏骨,对于细微情绪和动作的表现力出神入化。当导演介绍电影的配乐出自巫娜和老五,演员也是久经盛誉,而他为这部处女作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一百三十万)时,你不得不对导演对于电影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所感动。但我相信,这样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如果要给这部片子找一个参照物的话,我会选择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冬》比《都灵之马》人物更少,故事更简单,但寓意的深刻性跟后者相比毫不逊色。如果一直顺利发展、不出意外的话,邢健导演一定能获得非凡的电影成就,成为CIFF走出的又一位大师级导演。我也会继续关注他的后续作品。
  4. 人性的贪欲就像是无底洞,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哪怕是小鱼也能填补内心的孤独,每天把小鱼放进鱼缸中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百无聊赖,然后发现还有比小鱼更高级更通人性的小鸟出现的时候,为了能留住小鸟于是小鱼成了小鸟的食物,最后小孩的出现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什么小鱼啊小鸟啊跟小孩子相比都不值一提,没有任何一个动物能比人更加通人性的,更能弥补内心空虚的,于是乎小鸟又成了牺牲品,因为小鱼导致小孩子掉进冰窟中,因果循环,又开始怀念有小鱼小鸟时候的生活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部反映人性阴暗面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