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人与神 Des hommes et des dieux(2010)

人与神 Des hommes et des dieux(2010)

又名: 人神之间(港/台) / 神与人 / Of Gods and Men

导演: 泽维尔·布瓦

编剧: 泽维尔·布瓦 艾蒂安·科马尔

主演: 朗贝尔·维尔森 迈克尔·朗斯代尔 萨巴纳·奥扎尼 奥利维尔·雷堡汀 雅克·赫林 菲利普·劳登巴赫 洛伊克·比雄 泽维尔·玛利 让-玛丽·弗兰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0-09-08(法国)

片长: 122 分钟 IMDb: tt1588337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北非村庄里,八名法国西多会修士严守着基督教的信条,在修道院唱诗、礼拜、救死扶伤,与当地穆斯林村民和谐相处。然而,一次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打破了这份宁静。工地上,外籍工人惨遭屠戮,西多会开始遭到村民的怀疑和怨恨。此时,政府军决定对修道院加强护卫,然而以克里斯汀(朗贝尔•维尔森 Lambert Wilson 饰)为首的修士们最终拒绝了军队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夜里,一群原教旨主义者深夜来访,宣称对这场屠杀事件负责。在教堂门口,基督教修士与伊斯兰教门徒进行了教义上的短兵相接。修士们用勇气和教义捍卫了尊严,全身而退。然而,政府军随后杀到,不仅活捉了恐怖分子,而且用卑劣的死刑处死了头目。他们怀疑修士与恐怖分子私通,于是把矛头对准了这座教堂……

演员:



影评:

  1.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孔子所说的话,而“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孟子所说的话。虽然都是儒家先圣的话语,然而含义与语气却大不一样。孔子很理性,富有人生的智慧,也有现实的精神,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只相信人的力量。孟子则显得有激情,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气概,有种舍我其谁不惧生死的精神,所以他舍生而取义,悲天悯人不失赤子之心。之所以想到这两句话,是因为刚看了《人与神》,起了这样的联想。其实这两人与这部法国影片所表现的宗教情怀都毫无关联,没有剧中人物那种宗教献身的精神,虽然有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勇气,却都有着“挟泰山以超北海”之不可能的清醒认识。
    曾获去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人与神》,所描写的是一起真实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于1996年的阿尔及利亚,当时那里正处于长达十多年的内战之中。位于阿尔及利亚的底比林修道院里的七名法国修道士,在一个深夜被一群伊斯兰极端分子带走,两个月后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他们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至今还是一个谜。普遍认为他们是被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所杀,也有人认为是被阿政府军误杀。不过影片并不关注这一点,在影片的结尾,只是表明他们消失在风雪之中,让这个谜底仍然留在观众心中。这是一个敏感的题材,特别是在当下,它涉及的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重翻历史的旧账并无意义。导演很聪明,既利用了题材的敏感性,同时又绕开了可能带来的争议,它将关注的重心,放到了修道士在大难来时的内心抉择。那些年老僧侣的选择,让影片蒙上了一层神性与人性的光辉。
    影片的故事性并不强,情节已经被淡化,只剩下最简单的事实在推进着故事的进展。影片的节奏也很缓慢,电影中更多的是这些修道士们的活动,他们的宗教仪式,他们关于坚守还是撤离的讨论。导演将镜头更多地是对准剧中人物的内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庄严而虔诚的祷告,从对即将到来的大难的惧怕到最后内心的平静,突出了这些僧侣们逐渐坚定的信仰,从软弱人性到坚强神性的转变历程。尽管情节消隐于神性的表达背后,但整部电影却并不沉闷,悬念一直保持到终场,紧张的气氛压迫着观众的神经,并触动着人们的内心。平静的叙事之中,却充满了张力。
    面对紧张的局势,面对日渐临近的威胁,撤不撤离修道院,成为影片中八位修道士艰难的选择。除了修道院院长,其他七人都已垂垂老矣,他们来自于法国,到异国修道院修行,只为求得心灵的平静,以求离上帝更近。他们所在的底比林修道院旁边,就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村庄。这些修道士们与那些穆斯林村民已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为村民看病,并给予村民们指导,而村民也把他们当成自己坚强的支撑,村民们也不希望他们离去。战火临门,极端组织越来越强的敌意,阿国政府施加于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强,作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不可抗拒的危险硬顶,无异于以卵击石。人性的软弱,也让他们徘徊。“我到这里来是修道的,而不是来献身的”,这是真实的人性,也是作为普通人的理智选择。这些修道士第一次的投票表决,表明了他们人性中的犹豫。
    然而,他们毕竟是僧侣,是修行多年的修士,人性的软弱只是暂时的。一次次的宗教仪式坚定了他们的信仰,而他们所目睹的桩桩事情,也唤起了他们的宗教责任。“虽千万人吾往矣”,肉身的牺牲有何惧,他们的坚守就意味着上帝的坚持,底比林修道院就是他们坚强的精神堡垒。这些僧侣很明白自己选择的意义,但此次的投票,八个人都说出了留下的意愿。留下,即意味着殉教,对于常人来说,虽说悲壮,却也无谓。但这样的殉教对于宗教来说,却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他们的殉教会坚定信徒的信仰,他们对于信仰的不放弃,意味着上帝神性的显现。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后,内心反而显得更加的平静,平静地坚守,平静地等待着劫难的来到。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亦是一种神性的闪耀。献身于上帝,对于虔诚的僧侣来说,那是何等的光荣。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解脱,一种跃升。
    影片虽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不过史实只是背景,更多的却是对人的灵魂的追问,是对信仰力量的展示,因此《人与神》与其说是传记片,不如说更近于宗教片。我们开头所举的中国儒家圣贤所说的那两句话,从“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人性的理性考量;而“虽千万人我往矣”,就有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不过,中国毕竟是一个缺乏宗教情怀的国度,从孔子的理性到孟子的勇气,都还未上升到宗教的层面。而剧中的僧侣,则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就不是以人的智慧去衡量,而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了。因为他们坚信着上帝的存在,他们是为上帝的荣光而赴劫难,因此他们的死也就有着神性的光彩了。
  2. 戛纳扼守艺术电影命脉太久,经常忘记给自己松绑,当金棕榈屡屡成为被架空的神迹,评审团大奖往往能在查缺补漏中,加倍亲近电影的本质,[第七封印]、[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鬼子来了]、[钢琴教师]、[老男孩]......这些比“第一名”还著名的“第二名”莫不如此。其实冠、亚军之间本无档次差别,只关乎运气多寡。2010年折桂戛纳的,是乡野奇谭般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可既然连评审团主席蒂姆-波顿也说不清选择它的所以然,转而再审视距离金棕榈一步之遥的[人与神],一种源自内心的波澜壮阔,反而轻易将我们击中。
    坦白地说,在缺乏宗教情怀的的国度里长大的观众,是很难理解[人与神]阐述的殉道理论的,而影片讲述的七名在阿尔及利亚传道的法国西多会修道士,面对武装暴动,坚守信仰,与当地居民共患难,最终被暴徒掠为人质,集体遇难(后有两人幸存)的故事,放在任何人文语境下,都是一个难处理的命题。本来,故事的母题处处充满布道色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宗教宣传片的窠臼,可导演最终避开了一切猎奇的视角和手法,完全不讲排场,却营造了宏大的感染力。
    作为一部宗教电影,[人与神]保持了严肃作品应有的克制。它完全不着急奔主题,而是在走与留、信与离的角力开始前,缓缓酝酿主题。神甫们循规蹈矩的修行生活于是登场,他们敲钟、燃烛、更衣、扫除、种菜、劈柴、阅读、冥想、颂歌、祈祷,还代人写信、治病救人......偶尔也穿着便装参加当地农户的节庆仪式,本地伊斯兰居民和外来基督教徒和睦相处的情景,让人无端想起[永恒与一日]里的海边婚礼,洋溢着生活的光辉。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教士们的信念正在拔节生长。另有一场戏不过短短几秒,却从侧面交代了信念的力量——老教士在集市售卖修道院酿制的蜂蜜,顺便给当地少女当心理医生,一老一少探讨什么是恋爱,老人眼眸闪光地说:“我邂逅了一场更伟大的爱情,已经60多年啦。”敬爱情如神明,本不高明,把信仰当作爱来爱,还能经营一个甲子的轮回,才是真正的执着。基于这份信念,我们大约已经知道,当暴乱袭来,七位教士当何去何从了。
    而在忠实执行剧情片标准流程过程中,[人与神]又提供了必要的戏剧冲突。第20分钟,一名少女被杀的消息首度揭开武装叛乱的面纱,两分钟后,暴徒集体亮相,到一片建筑工地上割了全部外籍工人的喉。然后就是一名教士在去镇上文印社复印东西时,在新闻里目睹武装冲突的场景......危险步步靠近修道院,也在不断考验神甫们的耐心。这段时间,导演不断用室内构图的严谨和人物始终保持中经的画面,制约着局势滑向崩塌的强烈戏剧转折。修道院高墙内外的绝对肃穆与转折,亦将叙事情景分割成条块分明的两个世界,静待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手”。这一面被刻意安排在平安夜——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当晚,持枪的武装分子闯进修道院,准备挟持医生、索要食物和药品,都被主教克里斯蒂安礼貌地拒绝了,后面无休止的麻烦就此埋下伏笔。
    但上述两点依然不是本片最值得称道之处。抛开所有技术附加值,说一部电影好,首先得看它是否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塑造了好角色。[人与神]无疑做到了,并且不动声色。就像一味追求高大全的英雄不再受欢迎,人性饱满的反面角色反而更经得起时间淘洗,同理,剧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刻画七位传道士时,并不因他们是上帝的仆人,就尽放其光明的一面。而是从人的角度,考察他们面对危难时的各种人性化反应,以此激起观众的共鸣。这才有了神甫们在去留问题上,三次庄严的讨论:才有了“为什么我们要成为殉道者?为了上帝?为了成为一个英雄?为了证明我们是伟大的?”和“我们是殉道者,在这的任务就是成为所有人的兄弟”两种声音的交锋、理解和融合。最终,七个人协调了内部矛盾,决定让上帝安排一切。
    影片用极度诗意的结尾来为七位传道士谢幕,用《天鹅湖》哀入骨髓的配乐,伴奏他们最后的晚餐,用枪口抵着他们一行人,步入雪原深处,背影渐行渐远的长镜来向其致敬。关于他们死于何人之手、何时倒下、以怎样的方式倒下,全然不在探讨范围之内。重要的是,他们顺应了内心的召唤,为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奉献了自己最后一口气,献身于上帝,这对于心怀信仰的教徒来说,是何等的关荣。这一刻,人与神终于模糊了界限,和光同尘。
  3. 有时,生命面前横亘着道万丈深渊,仅有的出路是紧闭双眼、纵身跳下,让该来的迎面而来,让身躯粉碎炸裂,但胸中的恐惧,却抑制不住地放声呐喊,哽咽喉头。要怀抱多强大的爱,才能停止双腿的颤抖,走进这样的惊惶与害怕?

    《人神之间》是2010年的法国电影,获得当年度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和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奖。由于当年的戛纳影展将金棕榈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看得懂的泰国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因此获得第二名的《人神之间》便备受观众的关注,在许多国家都开出亮丽的卖座记录。

    《人神之间》由年仅43岁的法国导演扎维耶-波瓦执导,故事改编自一起发生于1996年的北非阿尔及利亚的真实事件“提比邻事件”,当时阿尔及利亚陷入内乱当中,伊斯兰圣战组织与当地军政府之间发生激烈战斗,8名法国籍天主教修道士不顾法国当局的撤侨命令,执意留在当地,后来其中7名修道士遭到绑架并杀害。这几位与当地居民相处良好的传教士为什么执意留在当地,以及是谁杀害了他们,至今仍旧成谜。《人神之间》这部电影便企图还原事发当时的情况。

    《人神之间》是一部难度很高的作品,其难处在于事件涉及宗教与政治这两个高层次的议题,不仅牵扯到伊斯兰教与天主教的立场,也牵扯到阿尔及利亚政府与法国政府的立场,因此对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进行诠释和理解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影片从“人性”这个角度切入,从一个超越宗教与政治的高度上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不仅法国人民高度认同这部作品,连罗马教廷也强烈赞许,是少数电影作品里,既在影评人与观众之间、又在宗教人士与普通百姓之间,取得平衡与认同的一部。

    ■阿尔及利亚地处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南非。在二十世纪初,阿尔及利亚全国都被法国纳入殖民范围,直到1962年,历经7年半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才脱离法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因此,法国在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尔及利亚留有不少血债。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获得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的作品《隐藏录像带》,内容便是影射此一血债。

    虽然阿尔及利亚与法国当局之间有历史上的纠葛,但提比邻事件当中的八位天主教修道士却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八位修道士住在村子的修道院当中,靠着耕种自给自足。平日专注于清修,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医疗和学识上的帮助,虽然村民们从来不参加他们的礼拜活动,但日常里经常和他们交流各种私人问题,也会邀请他们参加家庭活动。这八位修道士也从不介意参与伊斯兰教活动、听村民念诵伊斯兰经文。

    八位修道士的平静生活后来被当地伊斯兰圣战组织给打乱了。伊斯兰圣战组织主张要回复可兰经里的教条与教义,以极为激进的手段对付不守教义的百姓以及国外人士。阿尔及利亚内乱的情势越来越紧张,很快就蔓延到修道士们所在的村子,一位为修道士们工作的外国人遭到逮捕和割喉的处置。法国当局很快便下达撤侨的命令,更请官员直接联系修道士们,要求他们尽快撤离。

    八位修道士们的立场很复杂,虽然村里的居民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从不来参加天主教礼拜,但是村里人却仰赖修道士们提供的包括医疗在内的各种帮助,一旦修道士们撤离了,村民的生活将会陷入无助、倍感艰辛。当一位村民问起修道士们是否要离开时,修道士们说:我们是枝头的鸟儿,还在观望。这位村民回答说:我们才是鸟儿,你们是我们脚下的枝头,你们一旦走了,我们便没有立足之地了。在内乱之前,修道士们一天要看近100位病人,在内乱开始后,一天看病的人数便增加至超过150人,如果修道士们离开了,这些人该怎么办?

    在决定出家的那一天起,修道士们便清楚知道,自己不再是世俗之人,而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是代替神来传递爱与信仰的,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应该离弃这些村民。但是,他们终究是人不是神,对于迫在眼前的危机,对于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心里不能不感到害怕。八位修道士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人觉得应该立即撤离,有些人觉得不应该,有些人则尚在犹豫当中。每每遇到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修道士们就会聚集在礼拜堂,同声合唱圣歌,让上帝的话语抚慰他们的心灵。

    军政府曾经提出要派军队来保护修道院,但却被修道院的院长克里斯丁回绝了。对此,修道士们有些人感到不谅解,但克里斯丁认为让腐败的军政府派军人保护,将会在修道院与村民之间筑上藩篱,也就失去了留在这里的意义。后来圣战组织的人在夜里上门讨要医疗用品,也被克里斯丁回绝了,他说他们不应该资助游击份子,不能和他们有牵扯。就这样,修道士们在克里斯丁的坚持下,保持了政治上的中立态度,但却也多少得罪的双方。

    情势越来越危急了,修道士们必须立即决定是否撤离,否则想撤也撤不了。到这个关头,所有人竟然都决定留下来了,毕竟,虽然心里万分恐惧,虽然明白留下来便是拥抱死亡,但要在主的面前,在弟兄的面前,选择背离自己数十年来的信仰,却是一个更艰难的抉择。

    没多久,一个从外地来的修道士为他们带来的各种药品和补充物资,也带来了道路被封锁、危险迫近的消息。那天晚上,九位修道士在餐桌前共用晚餐。这此,他们拿出酒水饮用,而且破例不念经文、不唱圣歌,而是播放录音机里的一首曲子。那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就在暴风雨来袭的狂烈选段中,修道士们怔忪失语、默然寂静,难以抑制的泪水被心中的恐惧与悲伤带出了眼眶。虽然是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但眼前的万丈深渊还是让人心生悲凉,守护伊斯兰村子的坚强勇气,在这一刻,还是让位给了心中的挣扎与恐惧。

    夜里,圣战组织的游击份子来了,他们带走了所有的药品,以及七位修道士们。其中两位侥幸逃过他们的抓捕。这七位修道士们各自被录下一段录音,表示他们状况良好,并在录音中传递了圣战组织的要求,用他们来交换人质。之后,只见游击份子带着七位修道士走在茫茫的雪地中,一步一步地向森林走去,并最终消失在人们眼前。

    旁白里,听到克里斯丁的声音,缓缓地述说着自己的临终遗言,虽然他不明白这一切事情发生的目的与意义,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相信,在这一切过后,自己将回到神的怀抱。而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在被绑架二个多月后,七位修道士的尸体被发现,当时没有任何一方出面承认对此事负责。一般相信是圣战组织所为,但法国机密机构的文件显示,七位修道士是在阿尔及利亚军政府试图营救时所误杀的。虽然电影中对于修道士们的死因没有进行描绘,但是在影片中的呈现上,游击份子对修道士们的态度是尊重而友善的,而是政府军的态度反倒是猜忌和怀疑的,这多少也暗示了大众对修道士死因的猜测。

    提比邻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各方立场孰是孰非,其实早已不重要的了。就像今日伊斯兰教与西方国家间的问题,要找出事情的最初源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起探究根源,更重要的应该是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这正是《人神之间》这部影片想传达的意义,唯有爱和相互包容,才能让人们彻底放下仇恨。伊斯兰教的村民们全心的接纳那几位天主教的修道士们,不去注视他们在信仰上与自己的差别,不去注视他们在国籍上与自己的不同,只用心去体会他们的善意与善行。而那几位天主教的修道士们,也从不认为传递信仰的目的是让人们放弃他们的理念、走进自己的圣堂,反而是以自己的真心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他们所生活上需要的。如果世间真有神,这些不才是一个神会秉持的态度吗?

    《人神之间》的拍摄手法多少带有宗教色彩,毕竟讲述的是天主教修道士的故事,尤其是修道士们最后用餐的场景,影射着基督的“最后的晚餐”,人物们内心的挣扎,更象征着基督在面临死亡时,从人性的恐惧里挣扎而出,最终选择上帝的爱以及上帝对世人的爱,因而毅然赴死。除此之外,可见到导演刻意降低宗教色彩的努力,无论是在修道院内的场景光线上,还是村民与修道士的互动上,都营造的是质朴、诚恳与真实的氛围,连修道士们合唱圣歌的部分,也是由演员们同声清唱,而没有使用一般的大规格弥撒曲作为配乐。

    含蓄而低沉的调性是《人神之间》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开头所说的,影片的议题极其敏感,要在多方立场当中找到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又能有所感动和体会的视角并不容易,因此在在色彩和节奏的控制上,必须是不愠不火,在抹去所有棱角和冲突之后,还能让人有所感触,也唯有依靠真实和质朴。

  4.  
           新春佳节,按民俗传统,国人兴择个吉日前往庙堂烧香拜佛。即便是平素很少进入这类清规戒律之清净圣所,无论是初一挤归元寺抢头香,还是初五拜财神,抑或去道观求签问卦,国人可谓不遗余力,凑足热闹——虽然对于绝大多数在指导性正确三观教育下长大的普通人,宗教信仰还是很生分的一种东西,却并不妨碍他们在世俗生活中将信仰的形式感运用得淋漓尽致。难说是因为信仰导致了举动,还是因为热闹一把烘托了信仰。
           西欧人都有着很深的基督教情结,哪怕本人不是教徒或者仅仅是个挂名教徒(出生就受洗,非自主选择),相关宗教带给他们历史上的影响也是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关于宗教类题材的电影一直很是热门。当然,在世俗化的大环境下,宗教也受到属世人性的影响,哪怕是冠以导向性无误的宗教信仰也面临着现世的侵染和危机。拍摄于2008年的《虐童疑云》算的上是体现其阴暗面的片子了。这部片子由百老汇的名话剧改编,故事虽简单但剧情发展扑朔迷离:一所教会学校的修女院长以严格刻板的规矩管理学校,新来的Flynn神父以其开明的作派和老修女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老修女逐渐发现神父对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有着不正常的关注度,整部片子就是在修女和神父之间不断地揣测和斗争中逐步发展升级,情节紧凑且具有相当的张力。《虐童疑云》虽然显得比较标题党,但是原文为Doubt的名字其实更偏向在“怀疑”的过程中——各种怀疑和猜测构建了事物的发展轨迹,这些蛛丝马迹的细节和疑虑的心理战都为此片添色不少。
           个人以为《虐童疑云》最高明的地方是在于结局的不确定性。它并没有让剧中人物交代到底Flynn神父是否有娈童的确凿事实。很多观影者都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并都佐以推论证明——然而很多暗示是不用明说的,Flynn神父的那句“有些事我不能说”已经清楚地默认了他的所作所为。但是关于当事人究竟有没有犯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其实是背后折射出来的关于信仰危机的现状。在近两年不断爆发的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娈童性丑闻应该是本片的现实背景之一,而电影中的结局正是这种现实的无奈而残酷地写照——修女院长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赶走了她认为娈童的神父,甚至不惜违背了不可妄证的第八诫——但结果如何?神父被上级教区调走在另一处学校任职,严格来说,是升职了。最后老修女的哭泣是点睛之笔,既有对自身所为的忏悔,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因为她发现这个世界“水太深”。根本是像尔等小角色的人物无法撼动的。这里要简单说明下,天主教内实行的是神品制,各等级都是有着严格的划分的,修女对于有司铎品的神父来说就是下级,而在修女们发愿中的一项就有“服从”,严格来说像电影中这样“以下犯上”的诘问和质疑是不合规矩,也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老修女为了维护和确认自己的观点,也是为了保护那位黑人学生,牺牲了巨大的代价却只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背后复杂的原因更是影片中所难以言喻的。强大制度下的缺陷和阴暗面是她所无能为力的,这一点足以能令人对此深表叹息。
           2010年的《人与神》却是从另一个角度让人看到了信仰本来应该呈现给人们的一面。和《虐童疑云》不一样的是,《人与神》是根据1996年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真实存在的事件改编过来的。在北非隐居的八位法国西多会修士被恐怖分子以宗教冲突为由绑架并杀害,这种殉道的方式是漫长的基督教发展史上苦难而荣耀的标记。鉴于片中表达的宗教信仰上牺牲奉献精神和尚属被认可的价值观使得该片不仅赢得当年的戛纳评委会大奖和今年凯撒奖的提名,也罕见地获得教会认可;罗马教廷甚至在其官方媒体《L'Osservatore Romano》报上撰文赞誉该片所传达的信仰精神。电影拍的很文艺,属于小众中的大众片,最为诗意的镜头是结尾处修道院长以旁白形式做出的遗言,配合着被洗劫后空旷寂静的积雪的小修道院画面,唯美而蕴含哲理的语言描述了信仰之间的冲突,现世的不完美和面对牺牲的无所畏惧。对于过自己尘世间小日子的芸芸众生,很难理解这些修士们为甚么会坚持为了一个信念上的东西而做出看来毫无意义的牺牲。然而这也正是持续了千百年的信仰得以流传下来的强大动力。
           宗教不完美,因为人不完美。人性中的各种弱点会导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宗教信仰的偏差。但是对于人来说,坚持固守一个绝对的东西却是必须的;正因为人性的缺陷,形而上的对绝对真理的需求才会显得更加迫切。
           本质是孤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一定会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处表现出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敬畏。即便是在多元化思潮并存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即便在无信仰的前提下,也会自动地寻找的能够替代信仰位置的寄托和参照物。英国文学评论家Chesterton有句名言:“当人们不再信仰上帝时,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也不相信,反而意味着他们相信一切。”不似中世纪那样大环境下强制的宗教信仰,现代人的信仰缺失一定会在其他的方面得到补充。有人迷恋星座,有人玩转塔罗,有人通过迷恋某种生活方式来获得满足。传统宗教也被带入了诸多的世俗分子,无论是烧香拜佛还是静修祈祷,求得现世利益的趋势正不可避免地侵染了古老的信仰。无论信与不信,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崇拜和期许获利是人类的天性。
           如今,充斥于互联网和现代传媒上的各种大小消息填补了每个人心灵所需的慰藉,人们从中挑选自己所需求的,将其填充入本性所需求“信仰”这一栏的角色,就如同从超市的货架上拿下来一件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一般。媒体急不可耐地将各种五光十色的消费观点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允诺推销给广大受众(或者说潜在的消费客户,这才最要紧),宣扬的信条和手段也同教义如出一辙:一旦您遵从,就能得到心有所想——叩门,就给你开门!传媒的话语权地位某种程度取代了过去的教会,在受众面前获得了居高临下的教导地位,然而很少有脑子清醒的受众——亦如当时很少有偏爱较真的教徒——去考虑其合理性。“做到以下十条,您就可以变得更美丽”或者“购买××产品,能让您脱颖而出,成为瞩目焦点”——以上类似宣教的推广词,众生愿意信哪个呢?当然,目光所能及之处的事实是——如教徒般趋之若鹜的消费者们的热情,确实不亚于真正的信众。

    ————————————————————
    ps:前一天刚发了影评,今儿就得知消息恺撒奖公布获奖名单,《人与神》获最佳影片,此外《影子写手》获最佳导演、改编剧本和配乐,翻滚~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