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小白船(2023)

小白船(2023)

又名: A Song Sung Blue

导演: 耿子涵

编剧: 刘亦宁

主演: 周美君 黄子琪 梁静 梁龙 刘莲姬 陆星 张新园 朱宏嘉 杜维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3-05-23(戛纳电影节) 2023-10-15(平遥国际电影展)

片长: 92分钟 IMDb: tt27540911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刘娴(周美君 饰)十五岁的夏天, 是最孤单寂寞的夏天。母亲远赴非洲,把她丢给了已离婚多年的父亲。刘娴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弃儿,直到朝鲜族姑娘金明美(黄子琪 饰)出现,她像是一束光照亮刘娴孤寂的生活。明美肆意张扬的青春活力吸引着刘娴, 刘娴的生活也随之有了全新的色彩......躁动不安的夏日, 青春的懵懂与冲动,为刘娴的一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特殊印记。

演员:



影评:

  1. 18岁时每个人都在一艘夹杂酸楚和甜蜜的成长小船上,寻找着外界的灯塔。电影《小白船》围绕着两个青春期的女孩展开,以刘娴和明美的成长为线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刘娴是一个相对晚熟、内向的小女孩,而明美则是一个勇敢、独立的姐姐形象。两人的关系温暖而真实,彼此成为彼此的灯塔,让彼此卸下包袱,感受女性之间的温暖和安慰。电影中的亲吻镜头,不仅展现了青春期的探索,更是对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和这个夏天的描绘。刘娴融入周围的世界,观察着生活的多样性,而她的成长也在观察中不断发生。
    电影中刘娴并没有过多地困扰于自我身份的定位,她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整个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呈现了一个温暖而真实的世界。这是电影《小白船》中的精彩片段。电影通过色彩、角色塑造和情节安排,打造出一幅青春期少女们成长的画卷,展现了她们寻找灯塔的旅程。电影希望传达的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迷茫,但通过彼此的支持和理解,我们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属。

    记者&采访:编号104
    编辑:杨发财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抛开书本:这部片子的美术设计非常棒,电影中出现红色和蓝色,想请问您这里的设计?
    耿子涵:其实从色彩角度上来讲,还是会回归到两个人物。刘娴代表蓝色,明美代表红色。整个片子是刘娴的第一视角出发,明美的红色就是一笔浓重的色彩进入到了刘娴纯净的蓝色生活中。
    抛开书本:两个人物是如何设计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刘娴是一个小女孩,她更单纯,她也挺晚熟的。她是相当于一直跟妈妈生活,被妈妈保护得很好,没有建立太多属于自己的特点或者特色的一个状态。明美就是其实已经开始闯荡社会了,有自己的一套处事风格,她面对很多人能展现出不同的面。比如她面对她的老男友,她就会彰显出一个小女孩可爱的一面;面对喜欢她的那个朝鲜族男孩,她会像哥们一样与他相处,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是我们继续维系哥们的关系。反倒明美在刘娴面前反而是最放松的,不需要一直去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没有什么目的性。这样两个女孩的关系是非常温暖的,是能让她们彼此卸下包袱,或者说让明美卸下包袱,有一种女性互相的安慰在。

    抛开书本:那请问导演最初是如何处理明美和刘娴的人物或者感情设定的?
    耿子涵:其实我会把一切都归结于青春的不确定和这个夏天。因为这个夏天刘娴来到爸爸的照相馆,这个环境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并且爸爸对于刘娴来说是有点怪异的。其实明美的出现对于刘娴来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姐姐,好像我在爸爸的照相馆的生活能过得有趣一点,至少不会那么痛苦。她们相处的时间渐渐变多,刘娴对明美的了解越来越多,然后了解到明美的多面。比如说她的父亲,她的过往。她们不断的靠近,都是在激发刘娴的成长。
    那对于她俩关系而言,我觉得在我的角度最珍贵的是在于女性之间的一种温暖。并且刘娴在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的冲动,这是我心中属于青春时期的冲动,是一股劲儿。而且我觉得刘娴她看似是一个文静的有点不善言辞的一个女孩,但她其实心里有股劲,还挺倔强的,一个是属于她,一个是属于青春的。

    抛开书本:那刘娴和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耿子涵:对于我来说刘娴是一点点的在融入这个世界,就像她离开她妈妈,去到照相馆,看到朝鲜族的文化,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刘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性格,她可能总会把自己隔绝开,她更多的时候在群体当中像一个观察者。
    抛开书本:您在构思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她们对于自我身份的一个定位?
    耿子涵:我觉得站在我的角度,我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刻意考虑刘娴的自我认同。原因是我始终会把刘娴理解为一个眼睛,她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别处的女孩。我不觉得刘娴有这方面的困惑,就是我怎么认知我自己,我觉得她反倒是在看别人,她看到了更多,所以她成长。她更多的是对明美这类人先是感到好奇,然后会有真正的注视,但这个注视背后的情感可能有对明美的怜悯,也有对明美的期望,也有对明美离开的不舍等等。

    抛开书本:影片的后面有一些角色之间的情愫,那她是一种青春期的探索,还是对自我产生怀疑?
    耿子涵:刘娴没有太怀疑过自己,因为拿刘娴的成长环境来讲,她更多的时间跟妈妈待在一起,爸爸是相对缺席的状态,女性天然地对刘娴来说可能更安全更亲近,她会觉得女性是更温暖的。
    抛开书本:刘娴会不会代表身边的一类群体呢?
    耿子涵:现在新的一代孩子可能也会面临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问题,我觉得越来越多年轻的小孩好像感觉自己很孤独,这是我在这个时代观察到的一个特点。
    抛开书本:电影的最后,明美出走,刘娴她还是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你是如何设定这个结局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刘娴一定成长了,在这个夏天她脱离了她妈给她那个保温箱,去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明美,又经历了明美的离开。那她对她对自己的认知或者说她到底有有什么改变,更多的在于她的生活的态度。就像她的父亲也失恋,可能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的感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实她未必是纯粹的伤感,反倒是一种生活还得继续过的状态,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很伤心的事,反倒是刘娴有了能力和力量来面对这个事情,是她最大的成长。

    抛开书本:那你会创造怎样的女性视角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看到怎样的女性形象或者女性表达呢?
    耿子涵:我是希望看到多样的女性形象,我喜欢明美这个角色,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但是她很真实,有令人心疼的一面,也有特别坚强的一面,我希望能看见更多真实的女性。
    抛开书本:结尾你是给予明美什么样的期待的呢?
    耿子涵:明美这个人物,她做所有事情的动机其实都是她想离开她的那个家,她不喜欢跟妈妈一起生活地捉襟见肘、狼狈、吃力。所以她想要去当空姐也好,或者找个有钱人结婚也好,她都是想要离开那一亩三分地,离开她睡在客厅的床,她也在寻找她自己的人生的可能性。

    戛纳现场照

    抛开书本:影片中有许多运用黑柔处理镜头,也有一些过曝的处理,你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呢?影片的摄影风格你有哪些尝试呢?
    耿子涵: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运用了黑柔的一些处理,然后在后期调色的时候还把它扩大化了。因为我觉得《小白船》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对过去回忆的回望,我把我对回忆的理解做了影像化地处理,有点模糊,没那么确切,但是情感确实是非常深刻的。我也非常喜欢刘娴和明美这两个人物,所以在构思拍摄的时候,我总希望摄影机离她俩更近一点,我特别想去捕捉她们的表情,捕捉她们的感受,再加上我觉得整个故事是一个少女的第一视角,刘娴的情绪是每个镜头的支点,她的开心与不开心都是使影片流畅的扣子,所以我觉得镜头一定要捕捉到这些。
    抛开书本:那在拍摄中和演员的合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耿子涵:合作地很愉快,她们都在极力的把自己贴近角色。首先周美君我是通过《嘉年华》知道的,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她自身就是有一种魅力,她在镜头前好像就是剧中的人物,她非常的自然,又特别准确,她不会错失掉任何一个细节,所以我觉得周美君的表演非常棒。黄子琪和我是多年好友,我们很熟悉彼此,但她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提前学习朝鲜语等等。包括拍摄的时候,黄子琪也进入到了金明美人物的痛苦之中,最终把这个复杂多面的角色呈现的很好,在银幕上令人难忘。

    抛开书本:里面有俄罗斯、朝鲜、韩国等的元素,有一种民族杂糅的感觉,为什么要考虑把部分融合进一个载体?
    耿子涵:整个故事是刘娴的成长,她想要看到更多。并且像哈尔滨有俄罗斯、苏联的遗留的建筑,也有少数民族,哈尔滨本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多元化的环境,所以《小白船》是想借用城市来展示成长的多元化。
    抛开书本:在拍完电影之后,有没有自己遗憾的地方呢?
    耿子涵:比如说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个镜头都想追求极致的好,可能有些小遗憾留存。但越往后,后期制作后,比如声音的加入、调色的加入、剪辑的不断休整,其实它变得相对的完整,原先觉得很遗憾的地方,现在好像觉得又没那么重要了,我每个时期关注的不太一样。但也因为有出品公司七印象的支持和梁静老师的指导,在创作和制作阶段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筹备阶段,静姐作为监制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演员选择及团队搭建上给了很大帮助;包括静姐出演“刘娴妈妈”一角,在拍摄现场分享了很多她的工作经验,静姐的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安心许多,是我非常重要的支柱。

    抛开书本:最后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小白船》这首歌呢?

    耿子涵:选择《小白船》的原因一是因为对于我成长环境来说这是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二是它本来是一首朝鲜的童谣,它让朝鲜族和汉族能超越不同的语言却运用同一首旋律来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小白船》的英文片名是A Song Sung Blue,我们想保留唱一首悲伤的歌的概念,刘娴原本生活的一切都伴随着这个夏天的结束变了一幅模样,她在这个夏天飞速成长。成长是痛的,《小白船》为所有人的成长唱一首悲伤的歌。

    左右滑动查看【抛开书本在戛纳】

  2.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平行单元导演双周单元(今年改名为“电影人双周”单元)今年有来自法国、印度、俄罗斯等国20部长片和10部短片入选,其中包括中国导演耿子涵的首部长片《小白船》。
    《小白船》由周美君、黄子琪、梁龙、梁静主演,故事围绕15岁的女孩刘娴,在最孤独的夏天里她遇到了朝鲜族女孩金明美,明美肆意张扬的青春活力吸引着刘娴, 刘娴的生活也随之有了全新的色彩。
    英国权威电影刊物《国际银幕》评价本片:“耿子涵梦幻般的处女作《小白船》,这部中国的成长电影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新鲜视角。”
    电影《小白船》不仅聚焦女性题材,剧组也几乎均由女性成员组成,本片由梁静监制并担任总制片人,耿子涵导演,郑菁担任制片人,王思静担任联合制片人。
    本期导筒带来《小白船》导演耿子涵专访,跟随她的首部长片,一同2010年代初的东北,走进一段温柔迷离的少女故事。
    《小白船》剧组在第76届戛纳电影节

    专访正文

    导筒:这个片子入围“青葱计划”之后也蛮顺利的,您是花了多长时间拍完这个片子,后期又做了多久?
    耿子涵:我们2019年的冬天报名参加的“青葱”,然后入围了,后来就发生了疫情,等了大半年,2020年的9月份我们参加的创投会,梁静老师非常喜欢这个项目,被样片独具一格的气质所打动,七印象决定与我合作。郑菁作为《小白船》的制片人,将整个项目的节奏进度规划得非常好,我们从2020年的后半年开始陆续的筹备,梁静老师作为监制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演员选择及团队搭建上给了很大帮助;最终在21年的夏天拍摄的,夏天的部分拍了28天。
    导筒:那还挺有效率的。
    耿子涵:必须(笑)。因为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内完成。所以其实相当于是8月份杀青,我又回到北京,然后继续剪辑。我们的剪辑师是马修和蔡晏珊,他们一直在台湾,所以就一直在做线上的剪辑工作。到了2022年1月份,我们又开始准备冬天的拍摄,又去了哈尔滨,然后拍了两天。
    导筒:这个电影给我感觉分不清是东北的哪里,但其实东北三省的城市跟城市之间还是有挺大不同的。最开始以为是在延吉,因为有很多朝鲜族文化,后来我意识到如果把东北这个背景去掉,把放到南方,大家都讲南方的地方话,这个故事好像也是成立的。您觉得这个故事它是有普适性的吗?为什么最后决定选在了东北这个地点?
    耿子涵:这个说来也挺有意思。当然了,首先刘亦宁的剧本写的是哈尔滨是她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其次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也是北方人,所以我可能对北方感觉更亲切。我对哈尔滨有一些设想,因为比如说提到哈尔滨,大家会想到比较经典的《白日焰火》,有那种冰冷的环境。
    但对于《小白船》来讲,我们反倒想利用的是哈尔滨的多元,它有很多俄罗斯的、苏联的这些建筑,有各种少数民族,比如说像哈尔滨的老一辈的,有情怀、有文化的人,他们的穿着很讲究很精致。它也有市井一些的人群,有快手文化,我们想象的那种东北二人转文化也都存在。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女孩的成长来讲,多元的环境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刘娴(女主角)跟妈妈的原先的生活是相对单调的,妈妈也把她保护得很好,后来她去了爸爸的照相馆,反倒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窗,然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多元的文化。但拍着拍着我就发现,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人,聚焦到演员的脸。所以恐怕在片子当中,对环境的展示没有那么具体。
    导筒:我很喜欢你刚才说的,你总是聚焦到人物的脸。你特别爱你这两个女主角,这个能从你的镜头语言感受到。可不可以谈一谈周美君跟黄子琪?黄子琪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两个合作比较顺利,而周美君很年轻,但是她也有非常丰富的拍摄经验。想知道你在现场和她们合作,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耿子涵:其实有。虽然周美君小,但她很聪明,心理是非常成熟的。我跟她是有年龄差,但是不体现在工作上,我完全不需要把她当一个小孩看,因为她很专业。我觉得我跟周美君,其实没有跟黄子琪那么熟、认识那么久,但是我们在“青葱”那会儿,她来参加了拍摄了我们“青葱”的创投短片,那会儿就找到她,所以其实相当于从20年就有认识。在开拍前,我们确实跟她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就希望我们能建立一个属于我们俩的语境,比如说她的故事、我的故事,可能我们都要互相了解彼此。之后在开拍前,我希望她了解刘娴,能完全知道刘娴到底是什么样的,把她和刘娴的共性找到,比如说刘娴此刻的心理的酸楚,就类似于你周美君的哪个经历,就做一些代换。
    导筒:黄子琪有需要做代换去找到金明美这个角色吗?
    耿子涵:我觉得反倒这一次跟黄子琪有在尝试不一样的方法。因为我跟她从2018年就拍了《明天会更好》的短片,后来2019年又拍了短片《绿幕》,我们都一直合作。然后就发现,好像我们越想越多,可能《明天会更好》的时候,正好我也想的很少,她也想的很少,反倒是一个合适的分寸。《绿幕》的时候,我们都想我们怎么再做的更好,想复杂了,反倒有点迷失。所以这次我们就希望能摆脱掉这种复杂,其实黄子琪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她找准了一句话,关于金明美的。有一场戏是金明美在弹钢琴,她有一句台词是 “我运气不好。”黄子琪通过这句话找到了这个人物,并且完成的非常好。
    导筒:她是为了这个角色学朝鲜语吗?
    耿子涵:是。
    导筒:关于演员梁龙,他演这个爸爸是特别合适的,因为搞音乐的跟搞摄影的都是搞艺术的。是怎么找到梁龙的,然后怎么让他来演的?
    耿子涵:首先是特别早之前,编剧刘亦宁就跟我开玩笑说,看见梁龙老师就跟看她爸似的(笑),就这样萌生了一个念头。七印象出品的电影《没问题》里面就有梁龙老师出演,所以梁静姐就从非常专业表演的角度提出了选角建议,支持我们找梁龙老师。我们就去试了试,就在望京跟他约了一个地儿见面,他就真的答应了,其实我们还挺紧张的(笑)。
    导筒:在拍摄的时候你对梁龙的表演提过什么要求?
    耿子涵:对于我来讲,我不希望让梁龙老师有过多的限制,就像他在舞台上一样,没有限制。
    导筒:他确实挺自然的,我还发现在所有角色里,黄子琪讲朝鲜语,周美君不说东北话,梁静其实也不说东北话,唯一一个说东北话的就是他了。虽然环境是在东北,但反而觉得他作为唯一说东北话的角色又有点突兀的感觉。你为什么让他保留了这个,但又没有让所有人在语言上统一?
    耿子涵:是这样,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在后期做声音的阶段也做了一些处理,比如说把一些相对支线的人物的声音,重新ADR,让整个声音环境更加统一。刘亦宁她是哈尔滨人,她也没有什么口音,所以我觉得哈尔滨好像是有那么一波人口音不太重的。刘娴妈和刘娴这一组人物,我希望她们保持那种特别井井有条的感觉,是做受环境影响比较小的人。其实对于我来讲,刘娴这个人物可能真正到了照相馆,才算是所谓的“出生”。
    导筒: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吗?
    耿子涵:在我最早的想法当中,包括美术上、造型上的设计,其实我觉得刘娴跟妈妈的生活就像是在一个保温箱,育婴箱里。包括她的家,我都希望是那种没有什么颜色的,特别干净,我想的是妈妈这个人可能每天会到家要消毒,洗手,喷酒精,尤其妈妈还是做医生工作的,我就觉得她家可能是一股消毒水味。包括妈妈给刘娴剪头发这类意向,都在体现她把孩子相对保护得很好,没有让孩子太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开场的喝芝麻糊,或者即便过敏也非要去尝尝花生,都像是她的触角一点点伸出来,试一下,又收回去,试一下,再收回去。
    导筒:你解答我的一个困惑,因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开场要去吃花生酱。
    耿子涵:其实并没有深奥的意义,刘娴她处在青春时期,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冲动。
    导筒:说到父母这两个角色,你刚才也说妈妈对孩子是保护的,爸爸稍微野一点,让孩子看到就更丰富更多元的世界。但是从刘娴成长的角度来讲,因为刘娴看到父母的爱情都是失败的。父母首先就没有一直在一起,他们中年之后又试图尝试新的爱情,也失败了。为什么大家的爱情最后都是失败的?
    耿子涵:可能更多的是从剧作结构角度出发的一个设计,但我觉得好像……虽然说起来是每一段感情都以失败告终,我不会觉得它很伤感,或者说我不会觉得它沮丧。我觉得反倒这几个设计,意思是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会有这种分散。包括后来刘娴突然就要从照相馆离开,回到家,这都是生活里会发生的一些经历。
    导筒:关于《小白船》这首歌,先前看片的时候我以为姐姐唱歌,是在回应和妹妹的情谊,因为妹妹在合唱团表演唱《小白船》。但是后来又看到presskit里面说朝鲜语版本是离别之歌。如果有像我一样的观众,不知道这首歌的典故,就把它理解成姐姐对妹妹的回应,这也是可以的吗?
    耿子涵:当然。我是觉得一定有一个回应的意思在,但是我又觉得她可能还有一种告别的意味,因为明美在中途有过一段时间的消失缺席,那个突然的消失,其实是那个人物,在那一刻不想再展露太多、或者是任何的脆弱。她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没有办法在那一刻因为告别而展露脆弱,反倒要去韩国了,她又满血复活了,新生活要开始了,她可能才会有勇气,或者有力量去面对刘娴,无论是回应也好,还是告别也好。
    导筒:片中刘娴在情感上的认知,她就是喜欢金明美这个类型,还是对某个特定的人产生一种依恋?你觉得这部片子里的感情是哪一种呢?
    耿子涵:因为对刘娴来说,妈妈突然走了,把她送到一个陌生的、她认为怪异的环境,然后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漂亮的姐姐,她需要有一个“日子还得往下过,我得有个奔头”这样的想法,好像有这么个人在,我能过得开心一点。
    导筒:那个喜欢刘娴的小男孩,你是怎么设想他的呢?
    耿子涵:我觉得刘娴只是在那个时刻不喜欢他。其实在刘娴的成长环境里,对男性是有点陌生的,因为爸爸有一定的缺席,刘娴想象她爸应该就觉得她爸是个怪人,是有一点陌生、有距离,或者有点恐怖。所以我觉得在那一刻,她还没有对男性建立太多的认知。我只是觉得她不知道该如何和男性相处,反倒金明美作为一个女生,作为一个姐姐出现,是对刘娴来讲是更亲切的。
    导筒:《小白船》这个故事的剧本准备花了多久?
    耿子涵:这个剧本打磨了两三年,我们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顾峥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一直带我们的剧作课。因为这个故事是刘亦宁的毕业剧本,所以顾老师给了很多的帮助。
    导筒:以后想自己写剧本拍自己的故事吗?如果要写的话会拍什么样的故事?
    耿子涵:最近也在构思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女性的视角,一个疯狂的爱情。刘亦宁也加入了进来,我们一起在写。
    导筒:最后一个问题,《小白船》这个故事挺私人的,剧本不是你写的,那你是如何做到和另一个人的个人故事做到这么贴合、将这种个人化完整表达出来的?
    耿子涵:《小白船》这个片子确实有一些私人化的体验,但其实对我来讲,更多的是一种追忆青春、一个回顾青春的过程,其实我觉得不仅是我,可能包括观众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期,它有很多普遍的体验是相似和类似的。对于刘娴,这个故事就是她这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也没什么大事,但在对于15岁的她来说是非常起起伏伏,非常波澜的,所以我的核心思想就是把这个呈现出来。
    作者:蓝詹

  3. 文艺片的魔爪终于放开了西南边陲,转而伸向东北,《燃冬》“珠玉在前”,《小白船》中的哈尔滨不禁让人先打了个冷颤。青春、迷茫、爱恋、成长……极易落入狗血窠臼的内容堆叠,最终却惊喜地呈现出了清新与灵动。观影后我不断思索,《小白船》为什么能带来如此难得的舒适体验?个人认为片中有几处巧妙的设定,是为整部影片提味的关键所在。 1.角色的反差和碰撞

    一是刘娴与明美的反差。十五岁,中学生,被母亲护在温室内成长,刘娴最初的人物底色如同电影开场背景一般纯净无暇,青春的涌动外化为唇边冒起的红疹,似幼芽破土而出,带着生长期难耐的痒意。鲜活、稚嫩、萌动,寥寥几个画面,就完美勾勒出了青春质感。金明美的初次“亮相”,是在繁乱照相馆的一角,镜头缓缓扫过照片墙,观众跟随刘娴的视线看到一片明艳,最终在醒目的满墙照下停驻。凉与热,亮与暗,清瘦身影被热烈的鲜红包裹,纯净的纸面即将沾染属于明美的颜色,碰撞之下引出观众们会心的期待:她们将是甜蜜的?或是酸涩的?还是疼痛的?

    二是金明美的一体两面。因家庭困境不得不过早接触社会的金明美,完全没有学生的青涩气,她肆意张扬,情场上的招数信手拈来——不接受同龄男生的暗恋,也不拒绝,利用他人的喜欢谋取小利,对此乐在其中;面对家底丰厚的中年男性,不会顾及其是否早有家室,结婚于她是场划得来的交易。当“老手”碰上“菜鸟”,谁占据主导地位似乎没有悬念,但她在刘娴面前却远不如想象中那样游刃有余。明美不会用审视男性衡量价值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十五岁女孩,所以她只能看到刘娴试探的靠近和热忱的倾慕,她经历过很多,唯独对纯粹的爱毫无经验。爱不是牛排沙拉,不是戒指衣服,而是听诊器中鼓动的心跳,是耳膜中共振的糖粒的爆裂,是手肘被摩挲时起的酥麻痒意。至少在这些时刻,某个瞬间,明美丢掉了被磨砺出来的成熟老练,她回归到青春少女的懵懂纯净,沉浸于爱带来的新奇体验。 2.未被异化的性 谈爱总离不开性,青春片对性的塑造容易两极分化,要么用力过猛地凸显冲动热烈,要么极其刻意地营造青涩感。性启蒙的微妙尺度太难把握,究其本质,是成年人(尤其男性)看待性时掺了太多社会浸染的杂色,不单纯了,不自然了,便摆脱不了这种生硬感。得益于耿子涵导演细腻的女性视角,《小白船》剥去了强加于性上的猎奇和噱头,让它重回与爱相伴相生的本位。 电影中,刘娴揭下粘在明美照片胸口处的口香糖,丰润的女性性征和她的单薄形成对比,相像又陌生的身体,好奇的打量,本能下萌发的情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流动,直至明美妈妈到来,照片被再次掩盖。口香糖是成年人嚼舌沉积的污秽,带着偏见和恶意,它所掩盖的女性性征是见不得光的罪恶,却也是女孩眼中纯粹的美。 明美受伤回来的夜晚,伤痕,吻痕,保护欲和侵占欲共生,鲜少展露攻击性的女孩一反常态,毫不遮掩地表达对男人的敌意。观影时,这一幕吸引我的是两人间暗流涌动的性张力,但看完全片,我总想将它和后面刘娴与朝鲜族男生交流的剧情做对比。对于明美与中年男的亲密关系,刘娴与朝鲜男生都有一种被迫接受现实的无力感和愤怒,区别在于刘娴将愤怒悉数发泄在男人身上,对明美只有心疼和爱护,甚至明美迷茫时,她宁愿以“你们还有机会结婚”来劝慰;朝鲜男生却将这种愤怒化为刺向明美的利刃,像所有爱而不得的男人一样,祭出荡妇羞辱的大旗,将性捆绑上女性的贞洁和道德,用词越是肮脏越能揭露他的懦弱和自卑。 回到“性被异化”的话题,我们在刘娴身上体会到的是它的原貌:它拥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带有侵略欲,也可以带有攻击性,就像刘娴对明美无缘由的痴迷,愈发主动大胆的贴近和触碰,幻想在明美的身体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是人类的本能,它源自于好感和爱意,因此永远不会成为伤害所爱之人的武器。当这种自然本真呈现在荧幕之上,一切关于性的所谓“艺术”、“真实”都相形见绌。 3.消解疼痛,不强留遗憾 电影的前半部分并未提及地理背景,镜头只打开了一扇小窗口,对准少年宫、医院、照相馆,观众无需考虑与现实的链接,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倾注在角色和故事之上。当刘娴走过这段躁热的暑假,经历与明美的初遇、暧昧、离别,当她归还演出服装,落下沉甸甸的泪,我们也陪同她一起陷入了情绪洼地。导演选择在这时将镜头拉远,不再局限于人物的活动场所,为我们呈现哈尔滨繁华热闹的街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群熙攘聚集,现实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来到眼前。城市很大,爸爸必须要拉紧刘娴的手,照相馆也变得很大,以往观众透过刘娴的眼睛,在照相馆中看到的是明美,只有明美,现在却有因出租车结缘的东北小伙和俄罗斯姑娘,有木讷羞涩的老兵,还有抱着宠物小狗的年轻女人。 时间来到冬季,哈尔滨大片的白色显得环境更加空旷,当我以为本片即将以开放式结局在此画上句点,明美却又出其不意地归来。导演似乎有意带我们同刘娴一起成长,经历过疼痛的插曲,放眼看过偌大的世界,心境打开后再迎来重逢。刘娴不再是沉默寡言的女孩,性格随着多元丰富的环境变得开阔,尽管她还是会为明美的一言一行牵动思绪,默默地在明美后背系上承载着二人回忆的蝴蝶结。朝鲜语的《小白船》是离别之歌,刘娴却看着明美露出微笑。女孩的成长总是飞快,她听懂了她的回应,也接受了她的离开。 “臭臭,趁着你现在有劲儿,爱谁,恨谁,都可以,等老了都淡了。”导演借父亲之口,点明这段无疾而终的隐秘情感,青春期的忧郁不必非要刻骨铭心,离开的人不必非要成为一辈子的白月光、朱砂痣,与其无限拔高青春的伤痛,不如赋予它被风吹动的可能。 本片是我在平遥观看的唯一一部电影,观众们友好热情的气氛,各位主创真诚的发言,都让我既惊喜又感动。 “真的特别感谢你们愿意拍这样的题材,感谢你们愿意不求回报地给予爱。”

  4. 关于服装的美学设计:

    因为刘娴的妈妈是医生所以想让她身上有消毒水的感觉所以开头是浅蓝色的衣服,而且比较像婴儿一样干净。而明美是闯入刘娴生活的明艳的所以是红色。而后面在和明美的相处下,刘娴的服装也由浅蓝变深或者多了斑点花纹。

    关于开场吃花生酱:

    其实一开始在剧本里是在妈妈要出差的时候刘娴为了阻止她故意让自己过敏,但在剪辑的时候把她放在了开头,变成了女主明明知道自己会过敏却不知道过敏是什么感觉,想尝试的行为。体现了她青春期的渴望探索。

    关于为什么是东北但是夏天:

    主要是体现青春燥热的萌动?

    关于爸爸拉着刘娴穿过街头后摄像馆里各式各样拍照的人:

    主要是体现刘娴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人,融入到了新环境中。

    关于明美对刘娴的感情和人物形象:

    导演说有一点喜欢和暧昧,也感受到了刘娴对她的感情,但无法实际发生什么。带她去跟男朋友吃饭实际上有点让刘娴知难而退的意味在。而婚礼上的小白船是对刘娴的一种告别。

    想不到了,想到再写。。。。或者在场的补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