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头
追平了《去有风的地方》,大抵明白了这部剧所谓的治愈。 它时刻让我们怀念起,那些对世界最初的期盼与美好。 你看,我们都希望过像谢阿奶一般有趣的长辈,充满着人生阅历带来的睿智和蔼又能与年轻人无话不谈。我们都敬佩过执拗的谢师傅,为手艺奉献一生仍然秉持着工匠精神,我们都偏执过,想像谢晓夏一样自己闯荡一番天地,无知者无畏。我们都曾像谢之远那样赤诚简单,以为青春的糗事是世上最难,我们也曾觉得父母的爱情像许红豆的爸妈一样永远温馨甜蜜,觉得兄弟姐妹血浓于水,不论是收到红豆亲手做的鲜花饼倍感骄傲的冰冷总裁许红米,还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谢晓春,都让人艳羡。我们都一样,在踏入这一片湍流的世界之前,是有过期盼的。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曾经以为的世界,是我们曾经期盼的长大,是我们匆匆步入人生急于追寻却又不可得的东西。《去有风的地方》用最温柔的一击又一击,让我再次想起这个世界的最温暖。 然而《有风》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执着于描绘一个精神乌托邦,而是尽力描绘真实。 所以你会看到,只有请假才能看病的打工人,毕业几年除了生病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被世界遗忘的老人,被父母遗落的少年人,时刻担忧的父母,从不服输的儿女。你会看到,走久了的齿轮发条终究会断,人和时间赛跑永远会输,村里的墙很厚但全都透风,自己拥有的才是自己的,生活的巴掌远比长辈的巴掌更疼。你会看到,最爱的亲人或许已不在,最好的朋友也会离开。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少年们汲汲长大,大人们只想回家。有人忙着生活,有人忙着生存。 人们终会明白,这些与想象的落差,叫做长大。 这或许也是有风小院的意义:它是旅途疲惫之人的一方天地,但它也只是一个小院,走出去,就是广袤而的世间。 正是这些真实与美好的交替,散落在每一帧云南如梦似幻的风景,在每一首灵巧的配乐里,才构成了鲜活的,生动的、温暖的有风小院。它让我们想起世界最初的模样,想起我们最初的模样。让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丢失的、遗忘的美好,都重新熠熠闪光起来。 如果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力量,那一定是因为,我们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借用海子的诗表述我看完几集的感受。
咱就说,觉得不内卷就对不起XXX的,觉得剧情不狗血冲突激情四射就没必要拍的,觉得闺蜜去世不是什么大事,觉得做人就不能怯懦疲怠,觉得田园治愈没什么看头的观众们。这部剧不是你的菜(起码前面不是),不要勉强自己去看与认知完全不贴的东西,然后来批判这部剧,甚至极端地去批判看剧的人。
去有风的地方,也许只是想提醒我们,过了这个冬天,春花弥山亘野,莫负嘉岁。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压力,逐渐缩水的钱包,与之相对的却是买不起的房子,激烈的各种竞争。身边不一样的人,年少的,年老的,闲赋的,忙碌的,大家都很久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捕捉一些平淡的美好。
谁年少时,没想过去见诗和远方呢?
我曾经也想和朋友一起,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清远钟声里静坐。在鼓浪屿的海角,于睡意里等夕阳。
现在,我的生活就是把自己埋在代码里,戴着眼镜看文件夹里的资料,闲暇时间全部献给了手机游戏,还有短视频。这样按部就班的日子,让我的快乐阈值变高了,再搞笑的视频也只能让我获得多巴胺带来的短暂快乐。
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快乐变得越来越难。总想着考研考公考证,想着工资贷款存款,上网操心国事家事,闲着便寄托于游戏短视频。曾经想过的锦绣春衫,清江村落,面对四位数的余额和屈指可数的朋友,已经成了不可能。
“用太久,走不准了,得换个新的。”——《去有风的地方》
钟表需要换掉磨损过度的齿轮,我也需要减少内耗,想要去有风、有篱笆疏落、有朋友的地方寻找快乐。
但没有几个人有女主许红豆的勇气,和同城男友果断分手,在工作十年且即将升职的地方辞职,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三个月。
许红豆和前男友分手,是因为两人虽在同城,却因为工作压力见不了几面,我都可以想象两人间淡薄的感情。而她选择辞职,却是因为闺蜜陈南星骤然离世。
和同城前男友尚且见不了几面,与她的闺蜜陈南星也是这样。
“我还想看,却没来得及看的世界,你替我去看吧。”
许红豆看着一条条聊天记录,哭得不能自已。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哭几场,然后坐在角落一遍遍复盘过往,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 一生挚爱,最好的朋友离开身边 ,许红豆才意识到自己忙于工作,一直没有兑现和闺蜜云南游的承诺。
可是,她作为一个酒店经理,一个服务行业人员,哪怕才经历这样悲伤的事情,却也要面带微笑对待客户,甚至只能抽出一些时间去参加陈南星的葬礼,只能在晚上痛哭。
有人说许红豆辞职不负责任,有人指责她这样想过她的父母姐姐还有她负责的VIP客户们吗?要知道,在卷生卷死的首都,多少人梦想在这里扎根,让后代能够享受最好的资源,而许红豆却放弃了一个高新岗位。
我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在职场混迹多年,已经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人,许红豆的选择没有ooc。有人愿意继续面对生活的苟且,也有许红豆这样找一个远离都市的地方。对一个兢兢业业的社畜,陈南星去世让她意识到,自己工作多年却只有卡里那点存款是一件多么没意义的事,“没房,没车,没对象,只有病”,没时间陪朋友、父母、姐妹。
编剧让许红豆干了一件多少人不敢做的事,让她替我来到大理,让我借她的眼睛看到千里外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
我也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幻想的退休生活、暴富生活,渴求的无非是自由和平淡。而这些不用等待几十年后退休,也不用暴富。
目睹过峻砺苍山,耳听过哒哒蹄声,触碰过洱海浪花,有人煮茶伴月,也有人沿街击琴。这里对许红豆而言,再也不用点头哈腰、鞠躬道歉,再也不用顾忌喝不喝水、吃不吃葱姜蒜。对我而言,也好像不用考虑代码数据库,暂时让我的精神来到乌托邦。
“打工人,没有生活。”
“生活,都在别处。”
我也在想,什么时候和自己的闺蜜家人来一次旅行。趁着海未枯,石未烂,花未败,和他们一起买上车票,去喂马野炊,去看春暖花开。
这部剧里,我看到一个能干的姑娘提着行李箱来到云南,逐渐适应这里的白马、蓝天、草地、小院,还将遇见未来的爱人。我们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回北京,可即便她回去,她也会带回云南飒爽的风,还有满行李箱的快乐。
演员优秀的演技,让我的心情随着剧中女主一起起伏。
面对职场新人,她会友善建议;许红豆处理工作,她游刃有余却也疲惫。陈南星去世,我随着许红豆一起低落,初到小镇,我像她一样好奇这里的一景一物。她认识一个个新朋友,我也和她一起默默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去有风的地方最让人共情的是,当咱们疲惫于工作学习,倦怠于人际交往,就想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安静地摆烂。
谁会不想像她那样来一场旅行呢?
谁不想轻衣素履,简行便装,从北国去往山那边的南国。以山水清气,洗却心底深墨。
我看了这剧,也算去大理走了一圈,也感受了一场治愈之旅。
去有风的地方绝对是一部很好的下饭剧,无论是演员颜值、剧本台词,还是置景服化,都赏心悦目至极。我就是在一个安静些的夜晚,和这部剧来一次邂逅,然后半夜激情下单。
看后最清晰的想法是,我要把王维诗里的红豆、空山、琴瑟一一写入我的旅行手账,把清泉叮咚、松间明月排进我的计划书。
大理人家的篱笆疏落,户户都开满如云的花朵,不去一趟将会多么可惜。我也要走在洱海边,骑着白马,再买上一束白色桔梗花,和最爱的人感受大理的风。
再写写其他想法,剧方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拍一部“云南宣传片”或者“剧版向往的生活”,也不局限于用美景美人治愈屏幕前的观众。
稍微细心一些,会发现导演早就埋好很多伏笔。用宅基地建的有风小院,老木雕师傅和徒弟的冲突,很多传统的手艺面对着现代工艺品的冲击,以及必定是重点的谢之遥事业线。
我更期待,许红豆能够在这里找到另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她拥有的经验能让她在大部分服务行业中站稳脚跟。对她而言,哪怕不想在都市中沉沉浮浮,以后在一个小镇扎根也不是问题。服务对象从首都的五星级酒店客户们,变成来到大理旅游的人们,从都市打工人,到帮助当地发展,也许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本来打算追完全剧再重新写的,现在已经24年五月了,这部剧还是没看完,剧评也注定写不完了-_-#]
谢天谢地导演请来了刘亦菲来演绎许红豆这个角色、第一次体会到颜值杀人也可以治愈人心的魅力!
刘亦菲整个人、她的颜值、她的声音、她的幽默、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时时刻刻地治愈着我、一集一集慢悠悠地跟着刘亦菲许红豆摆烂而又舒心自在着。
沉浸在刘亦菲的美丽氛围里、看着有风小院的大妈大婶小妞小哥们的故事、听着舒缓优美的ost、各种猫猫狗狗的卖萌里、感觉整个人被有风轻抚安慰着、懒洋洋的只想躺着跟许红豆一起晒太阳
这真的是一部养眼养心养性的5a级剧啊!
两个陌生人,都是经历10年以上花花世界的人,哪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最多是开始的特别一点点。而且许红豆是个旅客,注定就是过客。即使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外貌让谢之遥注意到了,但是他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就像我们日常不会因为去旅游,轻易爱上自己住店的旅馆老板。在外旅游的时候,游客们其实都是把自己世界封闭了,尝试进入一个其他的世界。
一定是有些事情,促使他们从完全模式到稍微熟识,阿远的故事就是一个这样的契机。同时,他们会因为一些人或者事儿,相互欣赏,愿意讲自己的世界打开一点点,阿奶带来是这样的机缘。
然后,通过谢之遥通过把红豆拉入事业中,红豆才能进入到谢之遥的真实生活,他们才能真正相知相识,而非对于成年人廉价的为色所迷。
基于这样的真实步调,男女主最后才能发展出相互足够铭刻一辈子的爱情。大家不都说现偶剧悬浮吗?为什么悬浮?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美美美,帅帅帅,场景发生即不真实,也不生活。
有风的设置,估计是期待身为优秀普通人的男女主们在生活化的时间空间按照正常人谈恋爱的节奏来发展出感情,让主角们真正活得像身边的人。
真实又浪漫,才是现偶最致命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