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无熊 / 伊朗无熊无惧(港) / 这里没有熊(台) / No Bears / Khers nist
导演: 贾法·帕纳西
编剧: 贾法·帕纳西
主演: 贾法·帕纳西 米娜·卡瓦尼 Naser Hashemi Vahid Mobasheri 巴赫蒂雅·潘哲艾 Reza Heydari Mina Khosrovan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上映日期: 2022-09-09(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20205236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如果不是帕纳西“扮演”的导演,跑到伊朗的边境小村,远程操控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土耳其小镇拍摄电影,又怎么会发生两起死亡事故呢?不仅拍摄电影里的女演员跳海自杀,连他呆的村庄那对“亡命鸳鸯”也在偷渡时被枪打死。这一切可都是帕纳西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执意拍摄政治向电影酿成的灾祸。虽然都是虚构,《无熊之境》好似也在反思导演这一角色可能有的伦理困境。
本身,帕纳西构想这部电影,设计电影中的电影,就是为了表现伊朗严苛的政治环境:为什么人甘冒生命危险偷渡边境,因为自由价更高。同时,他还在电影中置入了自己的现实处境:由于此前偷拍电影并在国外参展,帕纳西被限制出境,也不能在国内拍电影,因此想出一条权宜之计——跑到国内的边境小村,通过网络远程监督彼国的拍摄进程——既没出境,也拍成了电影。
帕纳西作为导演,当然有着他自己的创作私心,这种私心就是要反映伊朗的社会现实,完成自己的政治表达。但这个意图无法靠他一人完成,还得建立在演员的表演上(一种牺牲行为)。跳海的女人之所以自杀,是因为无法忍受电影中途做出的修改——引入走私犯的角色,让男人和她一起逃亡,男人拿到的却是假护照——这意味着男人走不了,电影呈现了虚假的内容,与她原初接受的拍摄协定不合。在此,作为虚构角色之一的导演帕纳西要负全责,因为是他将虚构引入了真实(当然电影中的电影本身就是虚构),从而让演员无法分辨虚实。
同样,边境村落的情侣被悲催打死,帕纳西也有责任。他拍下两人的合影,被女孩原定的未婚夫获悉——一种奇怪的习俗,剪下女孩脐带的男人就将成为她的丈夫——事实上,两人并没有感情。这张照片如果公开,不仅会对未婚夫的名声造成损害,同时影响整个村子的声誉。男人、村长以及村里年长的男性都给帕纳西发来了“通牒”——必须交出照片,并且删除。帕纳西到底有没有拍到这张合影呢?应该是有的,但他对此作了否认,既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成全真心相爱的情侣。但他没想到的是,事情越闹越大,情侣最后双双殒命,他自己也不清楚能否从中脱身。
电影很好地探讨了影像具有的欺骗性。首先,让真人在一部虚构的电影中扮演自身,营造出纪录片式的真实幻觉:这是作为导演的帕纳西到真实的边境小村,指导在另一个国家的工作人员拍摄电影,电影里的演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并且扮演自己。其次,在电影虚构的框架内再置入虚构的拍摄,所谓电影中的电影:一对情侣在土耳其边境小镇偷渡的故事。虚构的再虚构,事实上让第一层虚构变得真实,帕纳西不再是扮演叫帕纳西的导演,而就是他自己,他确实在指导境外拍摄,而整部电影是对他此次拍摄过程的记录。
再次,是现实走入了虚构,真实的走私犯出现在拍摄的电影中,变成角色,引出男女演员间的情感矛盾。当女演员在拍摄中途突然对着摄影机向导演喊话,第二层虚构打破了——类似此前《谁能带我回家》里小女孩的突然“罢演”,戳破电影的虚假之幕——让观众恍然间醒悟其实没有演员,他们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从而制造出《闭幕》中“现实是虚构之虚构的再虚构”的概念。
帕纳西对着相机发誓:他没有拍下照片,相机在此成为现实的见证。而村民之所以畏惧照片,也是因为照片是对现实世界的如实呈现,具有呈堂证供的效用。不按《可兰经》,而是对着相机发誓,说明了现代技术对传统习俗的冲击。如果说按《可兰经》发誓是作为观念的宗教至上,那么面对相机起誓是否称得上科学理性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村民都被骗了。对擅长通过“造假”来惑人眼球的帕纳西来说,相机记录的永远不会是真实,因此他可以对着摄影机撒谎。如果对着《可兰经》撒谎,他就必须承受良心的谴责,很可能是做不到的。摄影机救了他,也助他迷惑了村民,就像他用摄影机迷惑观众那样。这真的是一则关于影像真实性的寓言:眼见不为实,相机不可信,那什么是真实的?
2022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帕纳西带来了他的新作《无熊之境》(No Bears, 2022),影片最终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特别奖。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伊朗导演之一,帕纳西的作品总是受到大量的关注,而他的影片也确实在不断克服着种种局限和不便,不断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和社会追问。《无熊之境》在首映之后获得了不俗的口碑,烂番茄新鲜度也达到了99%。本片在2023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展精粹”单元,与大陆观众首次会面!
贾法·帕纳西这十几年以来的电影创作无疑是一种奇迹,他和团队在重重阻碍下依然保持着稳定的产出,甚至能够将局限的条件转化为创作的特色。《无熊之境》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自《这不是一部电影》(This Is Not a Film, 2011)、《出租车》(TAXI, 2015)以来的创作思路,其制作相对简单,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
影片由贾法·帕纳西自编自导自演,他本人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受到限制不能出国且不允许进行电影制作的导演帕纳西。这位帕纳西导演在靠近土耳其边境的伊朗村庄中秘密指挥着一场拍摄,拍摄地点就在边境对面的土耳其,讲述一对滞留土耳其多年的伊朗情侣扎拉和巴赫蒂亚尔试图偷渡到欧洲的故事,导演让这对情侣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在闲暇之时,帕纳西带着照相机在这个闭塞落后的村庄中闲逛,并拍摄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很有可能拍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戈扎尔和索尔都兹。《无熊之境》的故事就从这两条线索中展开。
贾法·帕纳西长期关注伊朗社会状况,他的电影广泛触及了女性地位与各类不平等问题。他对现实问题明确又强烈的指向很容易让人忽视他在电影形式的探索。帕纳西师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特别是在其生涯后期也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形式主义者。
2010年之后,帕纳西的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他开展了更为极端的形式实验。2013年,帕纳西推出了《闭幕》(Closed Curtain, 2013)这部电影,荣获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剧本银熊奖。影片从一个密闭的别墅中展开,一位作家居住于此,与世隔绝。但随着一对男女的意外闯入,影片的叙事开始逐渐走向复杂,直到贾法·帕纳西也出现在了银幕上。帕纳西似乎和作家等角色共同生活在这座别墅中,但是却居住在不同的时空里。在影片的结尾,我们能够突然看到帕纳西和作家以及作家的狗共同出现在了别墅外的海边,作家和他的狗上了帕纳西的车,一同离开了。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两条看似若即若离的故事线最终汇合在一起。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无熊之境》也有相似的双线叙事结构,一条故事线是村庄中对一张照片的争论,另一条故事线则是帕纳西团队拍摄的那对流亡情侣。《无熊之境》在这里引入了元电影的形式,影片一开始,长镜头扫过大街,扎拉和巴赫蒂亚尔在街上讨论着偷渡的相关事宜。开场的这个长镜头设计是一种相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法,但随着一声“咔”,观众开始意识到这是一次电影拍摄,而再进一步,人物开始正对着画面进行沟通,镜头逐渐拉远,我们也发现导演帕纳西正在远程监督着这次拍摄。
与《闭幕》相似的是,《无熊之境》的两条故事线也都不是互相割裂的。《无熊之境》的叙事没有《闭幕》那样的模糊,两个故事之间有着一个比较明确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故事都围绕着一对渴望自由的情侣展开,落后村庄的恋人希望挣开阻挠他们相爱的枷锁,但最终双双死去;流落土耳其的情侣不断冒着生命危险试图离开,而最终其中的女性扎拉也不幸去世。
可以看出,《无熊之境》并非是一个具有“圆满”结局的电影。导演帕纳西在电脑前看到了扎拉尸体被打捞上来的情景,离开村庄时看到了戈萨和索尔都兹被枪杀的尸体。他仓皇开车逃走,对发生的一切完全无能为力,甚至,他对这些人的死亡似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继续思考,为何这两条故事的结局都是如此的可惜和悲观,扮演自己的贾法·帕纳西想探讨的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回到影片的开端,我们能够发现,让这位虚构的帕纳西导演陷入困境的,是一张照片。在这个落后的村庄中,依然存在着大量落后的习俗。而年轻的情侣戈扎尔和索尔都兹试图冲破禁忌私奔,他们的禁忌之恋据传被闲逛的帕纳西偶然拍摄了下来。愤怒的村民不断要求帕纳西交出这张照片,但帕纳西从头到尾都不断否认自己拍摄了这样的一张照片,甚至交出了自己的相机储存卡让村民检查。但是从头到尾,观众既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一张照片,也无法确定帕纳西是否拍摄到了他们。
正是这样的一张无法被证实存在的照片,让帕纳西在这个村庄中受到了极不友好的对待,村民们最终要求帕纳西当着大家的面发誓。那张恋人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麦格芬,成了萦绕在这个村庄上空的幽灵。
摄影机不撒谎,这或许是一条普遍的“真理”。村民们之所以对那张可能存在的照片如此在意甚至愤怒,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但这种说法也仅仅是对摄影机的一种片面认识。
摄影机是会撒谎的,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1922)那样看似真实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虚构的编排。从《这不是一部电影》开始,帕纳西就开始注重揭示电影自身内部的虚假。在《这不是一部电影》中,帕纳西在打完一通电话之后,回想起他早期的作品《谁能带我回家》(The Mirror, 1997)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说:“你做的这些是在撒谎。”这句话颇具一种自反意味,它预示着帕纳西开始对电影进行某种本体上的反思。
对电影虚假本质的质疑也在《无熊之境》中得到了反映。滞留在土耳其的扎拉和她的爱人苦苦等待前往欧洲的机会,导演帕纳西和他的团队全程拍摄这对情侣的行踪。在结尾,扎拉站着摄影机前脱下了她的假发,抹掉了口红,卸下了这些似乎看起来是为电影拍摄而穿戴的伪装,向帕纳西指出了他电影的虚假。之后,愤怒的扎拉失踪,她的尸体最终被从海中打捞上来。
《无熊之境》拷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真相?”如果摄影机带来了真相,那么它会让村庄陷入流血的争斗,而如果摄影机欺骗了人们,那可能会让人如扎拉丧失生活的意义。
一张照片,一部电影,“影像”似乎为人们带来了混乱,甚至牵扯到了几个人的生命。正如一位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电影可能是具有魔力的,但在这里,他(贾法·帕纳西)提醒我们,电影也有其局限。”摄影机如此危险,村庄中的人都对镜头有所防备,以至于帕纳西遇到的老奶奶不允许他拍摄自己。
至此,我们能够发现,《无熊之境》尽管依然有着对伊朗社会的暗指和影射,但帕纳西同样利用电影来关注摄影机本身,以及其背后的伦理问题。虽然当下绝大部分评论仍旧将目光聚焦于帕纳西个人的遭遇和政治议题,但他对电影本身的反思和追问是不可忽视的。或许,只有对影像,对摄影机有这样的自觉,才能够避免电影沦为政治立场的“传声筒”。
作者:Berger
©《无熊之境》(No Bears, 2022)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一部有趣的片子,帕纳西在被禁止拍摄之后弄出来的片子都有一种魔力,一种观众无法分辨它是剧本编排还是真实记录的魔力,它模糊了电影与现实的边界。
这部片子照例是他本人主演,结尾的一个个悲剧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他自己在反省,他所做的事是真的在帮助这个国家吗?或许正如片中所展示的,他的出现只会为这个村子增加矛盾,引来警察。
这个片子里还是讨论了很多内容,与标题无熊之境最契合的可能就是恐惧是他人的力量,因为某种恐惧,所以导演拒绝离开伊朗,因为某种恐惧所以村子的传统得以延续。他们因为恐惧一张虚无的照片而反复逼问导演,就像伊朗恐惧电影的力量而禁止导演拍片。
同时还讨论了谎话的边界,一边村民说为了和平撒谎是可以被原谅的,但另一边却因为一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而迫使女主跳河。片中当然有比较诙谐的部分,比如那段忘记停拍,而拍下的怀疑是间谍的言论,但是这个结尾让整个片子的气场还是相当低沉。
结尾好像让人看不见希望,仿佛事情每每接近好转,却又会崩坏,对美好结局的期待只会加剧悲剧的程度。但另一个角度,正如女主所说,他们有为何要逃离,和爱的人在一起和自由的生活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部片子还比较有趣的是拍我们看到的镜头的摄影机是完全消失于故事的。最后结尾的刹车声可能也是导演想给自己按下刹车。
2023-6-11看
今天驚聞已身陷囹圄的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為爭取自己的自由和權利開始了絕食抗議。聽此聞真是心如刀絞。祈望他今早結束絕食,安然出獄。
賈法·帕納西作為伊朗大導演阿巴斯的副導演出道,逐漸形成了與阿巴斯不同的導演風格。阿巴斯的電影意蘊深遠,通常是直指心靈的道德類影片。國內時政往往隱藏於電影的背景之中。另一位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故事片大體也是委婉規避敏感話題。可帕納西一直是為勇士,他的片子緊貼伊朗社會的問題,知識份子的困境、女性問題、言論的壓制、本土保守觀念等等都在他的電影有所反應。他本人也一直為維護公義而遭遇不白之冤的勇士發聲,前一段還在網上發聲支持伊朗女性爭取自由的行動。
前幾日,剛看過他的電影《無熊之境》,為他的才華和勇氣再一次傾倒。
電影中的導演帕納西暫居在一個毗鄰土耳其的小村。片中的帕納西由於被剝奪導演的權利,只能通過網絡在線上指導自己的弟子在城市里拍電影。電影裡的男女知識分子為了是否逃離伊朗而矛盾重重。而導演的意圖正是展現他們之間的各種矛盾和糾結。
這個村子裡一直有熊出沒的傳聞。一夜,村里的一位村民在送帕納西回住處的路上表示,這村子里根本沒有熊,都是人們為了防止村民遠離村落而製造的流言。而這個無熊之境,隨著電影的展開,卻時時刻刻讓人感到暗流湧動,似乎暗處總有一雙眼睛隨時監視著帕納西的舉動。實際上,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成了看似的無熊之境。
看著電影我會有種錯覺,似乎片子里的帕納西就是現實中的帕納西。因為面對弟子讓他逃亡土耳其的建議,他選擇了轉身回村。而轉念一想,現實中的帕納西又在對於電影裡帕納西在村里拍攝照片和通過弟子拍攝影片提出了質問。
拍照片和拍電影都看似體現真實,但它的真實效果卻可能帶來傷害。比如,他要是把村里情人合影交給村民,那麼年輕人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而影片里的帕納西選擇矢口否認拍過照片。甚至可以對神發誓。再比如,對城市里兩位逃亡人的跟拍,事無巨細地拍攝,甚至提供偷渡手段,似乎也越過了道德的底線。現實中的帕納西不僅展現了伊朗全國各地令人窒息的生存環境,也對於個人的道德底線提出了質問。
聽起來如此嚴肅的電影,帕納西採用的卻是很平靜緩慢的拍攝方式,也同樣是他拿手的片中片的形式。這部影片裡不乏幽默和溫情,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的拍攝,都能體驗到帕納西對於伊朗的熱愛。確實能感覺出一股赤誠流淌出來。人們客氣的問候,小心委婉的問詢,互遞茶水,禮儀盡到,可談論的卻是相當嚴重的問題。一切刀光劍影都在無形之中向觀眾壓來。
影片的結尾可以說是悲劇性的。悲劇之下,影片中的帕納西被村民敦促離開,不要下車。而影片就在汽車行進途中的一個煞車和掛檔聲中戛然而止。面對不義和悲劇,我們是否應該悄然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