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今年85岁,累积80多部作品后,仍活跃在电影一线令人感佩,也让人担心高产背后能否保证品质。要知道,就《家族之苦》来说,与2013年的《东京家族》一样,展现的都是老年父母与子女疏离的关系,就连演员也保留了桥爪功、吉行和子、妻夫木聪、苍井优原班人马。纵使长袖善舞,已经说完的话题如何讲出新意?看完《家族之苦》后,这些“常理”都会被狠狠打了一记耳光,不少年轻观众泪洒现场。而今年1月在日本上映时,影院里坐满了年迈的夫妇,对着剧情又哭又笑。《家族之苦》不单是搞笑版的《东京家族》,举重若轻的笑声背后,是用爱回应生老病死的释然。 妻子生日之际,丈夫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妻子答:一件只要450日元的东西。接着,淡定地递来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一向温柔周到、逆来顺受的妻子突然有此举动,丈夫知道这是真的了——到了这个年纪提出离婚,不是玩笑,不是娇嗔,也不是威胁,而是单方面对婚姻完结的宣判。 女儿女婿断定是父亲的婚外恋被母亲发现,于是找来私家侦探调查父亲。似乎除了出轨,子女们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夫妇互相容忍了一辈子,为何不能继续将就下去。 然而母亲的答案却全然不是这样,只是突然有一天,对枕边人充满厌恶。打呼噜、扔臭袜子这样的生活细节,新婚的时候觉得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到了今天都变得难以忍受。如果说过去体谅丈夫养家的艰辛,担心子女的成长,如今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那爸爸以后你就把裤子和袜子叠好给妈妈,这样行了吧?”大儿子自以为解决了矛盾。一边吃软饭的女婿也忍不住提醒丈母娘:没有工作能力,没有存款,没有住所,该如何生活?只有同是家庭主妇的大儿媳;理解婆婆晚年渴望自由的心——不再有繁冗的家务和抱怨工作的丈夫,“两个优雅的老人一起生活多好!”大儿媳言语里充满憧憬。 看上去荒诞的离婚案例,在现实中的日本社会并不少见。社会调查显示,在日本四五十岁女性中,近一半的女性“考虑过与丈夫离婚”,回答“准备采取实际措施”的人,接近3成。对于年龄更大的女性,她们的决定更为果决。在子女成年成家后,尽完母亲责任的妻子们,非常快就办好了离婚的相关事宜,不少人为此准备了十几年。 而另一边,丈夫也尝到了晚景凄凉之苦。年轻时为家庭奔忙一辈子,等到退休之后,娱乐生活少得可怜,每天只有清晨在街道遛狗、傍晚在小酒馆买醉。虽然与子女朝夕相处,儿媳照料周到,却没能得到子女真正的尊重,成了子女嘴中“脾气古怪的老头”。中风住院昏迷之时,大儿子和女儿已经开始讨论葬礼事宜。 大儿子也有自己的苦。不仅要应付没完没了的会议和应酬,还要抽出时间为儿子比赛加油助威,被迫取消后惴惴告知儿子,儿子却欢呼:“太好了!爸爸加油的声音实在让人尴尬!”某种程度上,父亲的今天,仿佛是自己的明天。所以加班回家后,忍不住幽幽地问妻子:“到老了你不会也像妈妈那样提出离婚吧?” 这些不大不小的苦痛与烦闷,彼此交织在一起,没那么歇斯底里,没那么痛彻心扉,却因为真实和琐碎,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必将经历的日常生活。影片中充满着无比真实的细节,看似处处是闲笔,彼此交织反倒成了深刻的隐喻。比如家庭会议因为公公的突然晕倒而中断,留守家中的妻子等来了事前预定的鳗鱼饭,讨厌的是价格又涨了,好像暗示着伤感的情绪总会被新的小烦恼所打断。影片中老爷子在躺椅上睡着了,电视里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想来是导演对小津的致敬,也是写实——在日本,多少老人守着电视机里那些家庭题材的黑白老片,在小津冲淡的叙事里,在笠智众的凝重而平和的表情里,寻找些许慰藉。 影片的结尾,看上去妻子是因为羞于表达的丈夫终于说出“很高兴和你成为夫妻”,而撕碎了离婚协议书。其实,是在经历意外后,选择与现实、与生活和解。一度,她曾在写作班里找回了少女情怀,戴起老花镜优雅地品味着罗曼蒂克的小说情节。然而,当丈夫倒下生死未卜时,小孙子打来电话“直播”哥哥棒球赛的战绩,唤回了她对于家庭的眷恋。那一刻,我们同老人一起,泪如雨下。 说到底,梦幻世界的甜与家庭现实的苦相比,到底是后者来得更加真切吧。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 流量君】
【原文链接?】
典型的日式家庭片,简单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如水流过,胜在真实。 虽然是日本片,但角色设定会让大多数国人都有共鸣吧。 操持了一辈子的温柔母亲,脾气古怪臭毛病一堆的父亲,性格各异的儿女,有的愁经济,有的愁感情。
电影一上来就有点高能,老两口结婚已45年。可笑的是,老头儿不记得老太太的生日。 提醒后老头儿才想起,然后不痛不痒的说:很久没送你生日礼物了,这次送你一个,可是不能太贵。 老太太迟疑了几秒后说,我确实想要个礼物,也不太贵,只需要450块就可以了。
然后拿出一纸离婚协议书让老头儿签章,450块就是离婚的手续费。 老头儿一个晴天霹雳,你作什么妖? 七老八十都半截入土了,日子过得好端端的为什么就要离婚?
影片开场的几处细节,可以让观众大致揣测到老太太这看似突如其来的决定。 老头儿是个赤裸裸的大男子主义,在小酒馆喝得微醺后回到家中。 袜子也一样,脱了就往地板上一丢,老太太跟在旁边忙不迭的收拾。
试想一下,如果夫妻两人近50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一朝爆发,也算在情理之中。 另一个原因,是老太太去文化中心参加了一个小说社,开始学写小说,而且是言情小说,讲述少女春心萌动的那种。 来感受一下老女文青的文笔: 一个雨声淅沥的夜晚,真知子为丈夫举行了守夜仪式,真知子从长年累月的看护中解放,她坐在丧主席上,似乎松了一口气,同时又陷入了深思...... 更重要的是,她也在这个社团里面得到了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而自己的丈夫,对于她的创作是“嗤之以鼻”的,她的心血从来没有被尊重过。 相夫教子被当做“天经地义”来理解。寡淡无味的生活中,不存在夫妻之间的欣赏。 老头儿在酒馆喝着小酒,和朋友这样八卦自己的妻子:
但他自己呢,退休后的生活就是遛遛狗,和朋友吹吹牛,晚上去酒馆喝点儿小酒。 两夫妻,在生活追求上,已经开始“道不同”。 老太太坚持离婚,全家人便聚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为什么在一起生活了45年之久的夫妻会选择离婚? 老太太在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原因:
她准备净身出户,然后去追求“广阔的草坪,红色的屋瓦”,那种诗意的日子。 老头儿也觉得委屈,因为他觉得为这个家付出和担当了很多,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老头儿在影片里曾在不同场合,几次三番的跟别人强调:“我明明没做错什么啊”。 可是,感情这件事,哪里又是你没有做错什么,而应该是你做对了什么啊。 一句晚安、一声谢谢、一个拥抱,或者是,一次含情的注视,他都没有做过。 在他的理解中,结婚就是为了搭伙过日子,生儿育女,但求风平浪静无灾无难,了此一生。
这一家的二儿子,是一个钢琴调音师,主动承担起了调解家庭矛盾的任务。 女友宪子也是个温柔、善良的人。她的出现,也是扭转她公婆关系的关键。
爱情总是要有那么一点点高于生活的,你得稍稍的踮起脚尖,把它举起来。 老两口的问题不在于夫妻之间没有感情,而是老头儿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 宪子一直在鼓励老头儿去跟老太太表白自己的心意,去挽留她。但老头儿却有自己的顾忌。
这才是夫妻关系破裂的症结所在! 无论年龄多大,老太太都是作为一个女人存在的,她永远希望是被倾慕、听到爱的表达。 而老头呢,羞于表达感情,他认为夫妻彼此怜爱疼惜都在日常的相濡以沫中了,说不说出来,不重要。 宪子最后的一番鼓励,促使老头儿终于还是向老太太吐露了心声。
末了,还加了一句“thank you”。 镜头切到沙发上,老头儿也终于把自己脱下来的裤子和袜子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 这对老太太便足够了,足够她回心转意,也足够她原谅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不如意。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这片子太真实了。好像这才是家庭剧应有的模样。 就是那么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平实而又接地气。温情动人。
亚洲文化含蓄内敛,中国人尤甚。即使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话说三分半遮半掩。 我们很难再日常生活中看到能对父母毫不掩饰害羞,自然的说“我爱你”的人。 不仅仅是子女间,上一辈的夫妻间不少人都和影片中的老头老太太一样,不善表达。只把温柔藏于细枝末节中。 只可惜现在我们很难看到这种情感细腻、平实动人的国产家庭片。
现在的部分的国产家庭片,不仅假、更是雷,甚至开创了新名词——“悬浮剧”。 这类电视剧与“接地气”相反,人物和剧情也常被诟病无逻辑性可言。 “家族纷争”、“身世之谜”、“多角虐恋”、“车祸耳光”等元素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故事的背景总是发生在豪门,而主人公要么深陷豪门恩怨纠葛,要么身份调换人生错位。 车祸、失忆、复仇、背叛、算计、出轨、家暴、婚变、小三、婆媳恶斗等元素统统打包来一套! 而相应之下,演员们的表演同样浮夸,“打耳光”、“下跪”、“翻滚”、“强吻”全部来一遍。
这些闭门造车,用各种“老梗”东拼西凑出的作品,值得观众为之买单么? 什么才是真正能打动观众的家庭剧? 我们需要的“真实”、“有逻辑”、“平实接地气”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得到一些正确的价值导向。 生活是我们咬紧牙关隐忍苦难,闷头对抗满目疮痍,日常琐碎。
家有时候坚固的风雨不侵,有时候又脆弱的不堪一击。这种矛盾总是共存在家庭中。 那些忽略的琐碎,被时光酝酿成润色生活的装饰,熠熠生辉。 在家庭生活中,不是动不动的婆媳大战,遗产之争,和各种撕逼大战。 不是什么失忆病痛,巨大的家庭变故这些烂透了的套路。
家庭生活都是一些细微、美好而繁琐的小事。而好的艺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