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鸟类变形记 A Metamorfose dos Pássaros(2020)

简介:

    男人如海,远飏漂浪;女人是树,荫蔽家园。这是一则反溯家族记忆的私密创作,从最初两人的深情往复书简,顺此而成的生命诞造,以及其后伴怀自然、温柔照料的哺育子女。在女人温柔如巨树分枝的照料之下,孩子如鸟,学习飞翔,体会那苍穹万物。但在巨树倒下的一刻,雏鸟被迫变形成长,从此在漫长失亲的岁月里,想念至亲、凭悼失落的自己。

演员:



影评:

  1. 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詩意」即所謂像詩一樣優美,真正用影像達到了和詩一樣的結構:即通過意象表達,通過樹、海和鳥。

    一切情節回到了背景獨白裡,這樣影像得以解放出來成為意象的載體,即真正意義上的詩的載體。獨白的詩意仍很大程度是傳統意義上的詩意,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影像的意象使用,是詩本身的結構。

    因此這裡的影像既是抽象的,又是極度具象的。抽象是因為它並不直接敘述情節,而具象則是因為它更加接近無法表述的情感。

    在三個主要意象中「樹」是相對最好辨識的,比如在夢見十五年前去世的母親那裡,樹葉完美無缺地在倒放鏡頭裡再次回到樹上。其次是「海」。相對最難辨識的是「鳥」,在孔雀羽毛和獨白裡關於鳥類變形的敘述之外,我們衹能藉助于其它東西,比如像遷徙的鳥一樣神秘和未知的、衹能通過創造來解釋的天空。但關於鳥,關於變形的鳥,似乎又無處不在,但這需要藉助獨白,孩子一方作為獨白的主體,其敘述便是其變形的過程,於是影像和獨白在此融合了。「鳥」也與「海」和「樹」融合,比如關於時間和變形的一處表述,家族年輕的孩子在海中从1數到30,而另一個鏡頭是海中老去的孩子數著600的數字,他已經超過母親去世時的年齡。

    人拿著鏡子藏在鏡子後面讓鏡子反射它前面的、我們背後的東西的場景出現了多次。用得恰當的一次是獨白談到談到自己正在拍攝的電影,即我們正在觀看的這部電影之時。這個電影內部的自反瞬間本身就頗有間離感,而鏡子和鏡頭的配合也與這種反幻覺、這種劇情片內部的紀實相符合,也是相似的反身:並非藏在後面的鏡頭拍攝前面的事,而是本該被拍攝的地方用鏡子擋住自己,并將畫面反射給鏡頭後面的位置——這既是真實事件和人物的位置,同時也是以往那個被想像的觀眾的位置。

    非常私人的,但影像意象又是共通的,并或許喚醒共通的回憶。就像眾多獨白中的一句「爸爸,你看到的月亮和我看到的是同一個嗎」,這便是我們在私人家族史中看到的共通性之一。

    短評超字,即興影評。

  2.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concert press

    鸟类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 of Birds

    是卡塔里娜·瓦斯康塞洛斯( Catarina Vasconcelos)的第一部长片,入围了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获得了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第22届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评审团特别奖。

    这部电影花了六年时间制作,用16mm胶卷拍摄,延续了她在2014年的硕士毕业作品《隐喻,或由内而外的悲伤》(Metaphor or Sadness Inside Out)的做法,她使用了物件、书信和录音去编织一个葡萄牙家庭的日常生活,用重现和虚构的方式去组建记忆,片中的所有角色都由生活中的本人担演。透过对已逝祖母的追寻,她剖开了家族的创伤,在个人和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去寻找生命的原初意义。

    这是一部很难进入的片子,它以一个非常私人的视角去切入,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本家族回忆录,里面充满了繁复的细节,也充满了亲密与神秘。我连续看了两遍,仍然非常喜欢。它关于mother,也关于nature,关于生命更迭本身所带来的力量。

    “鸟类变形记”这个名字来自于古时候人类对未知现象的猜想,他们认为鸟在迁徙之后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返回,而这部片子以此来隐喻当一个家庭在经历了失去之后,他们将如何继续下去。就像生物会演进,我们的记忆,甚至讲述记忆的方式也处在不断的重建过程中,它们不乏拼接、填充和虚构,但也充满了真切和温柔。家族史由此编入了更广阔的集体记忆里。在电影开始展映之前,它先进行了一次家庭放映,导演卡塔里娜的一个叔叔说,有些事情并不如片中所讲述的这样,但或许也就是这样叭。(毛)

    本文翻译自Variety在2020年Ji.hlava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期间的采访

    你在2014年拍摄的短片和这部长片都与你的家庭有深刻的连接

    没错。我在伦敦上学的时候,正好也是葡萄牙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在那个非常艰难的时期里,很多人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这使我想更多地了解我的国家、我的家人。这不是怀旧,也不像我们在葡萄牙语中说的“ saudade”,我可能因为这种情况,以及自1974年革命以来我的国家捍卫的价值观受到威胁这一事实感到气恼。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使我更加了解它了。不过首先,我想了解我自己的家庭,以了解我是谁。

    你在哪里拍摄这部电影,它的虚构成分有多少?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属于重现。我希望在故事原本发生的地方拍摄,也希望我的家人作为他们自己本身参与进来。在电影的开头,我原本想在我的祖父母家拍摄,但是它在片子的制作期间就被卖掉了,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别的地方。我们还在我祖父使用过的一艘在Sagres建造的训练船上拍摄,经过我们的改装,它看起来就像是一艘1960年代的船。而所有的室外场景都是在葡萄牙中心的埃斯特雷拉山脉(Serra da Estrela)拍摄的。

    这部电影的构思是怎么产生的?

    当我2014年返回葡萄牙的时候,我的父亲和我提起了一张黑胶碟片,这张碟片是1957年用祖母Beatriz的声音录制的。我很惊讶,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我开始与父亲和叔叔们谈论他们的母亲。这使我对我的家人更神秘的一面产生了兴趣,但之前它们被藏在一个隐秘的空间里,并没有人谈论到。

    这部电影是否提供了一个展现当时葡萄牙女性生活的视角?

    这绝对是核心主题之一。我的祖母有六个孩子,而祖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因此,祖母其实成为了一家之主。她还与自然,与植物和鸟类有着特殊的关系,我想在电影中探讨这一点。这部电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1984年她去世前和之后的时期。但是,尽管第一部分是按时间线去呈现的,第二部分却没有遵循这样的顺序,它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是一种与感知和想象更相关的逻辑。如何面对失去母亲这个现实是这部电影的关键部分,因为父亲在36岁时失去了他的母亲,而我是在2003年经历了母亲的去世,那时候我17岁。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半个孤儿。通过理解父亲如何面对这样状态,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失落感,也使我们更加靠近彼此。

    片名的灵感是什么?

    我的祖父称他的一个孩子为小鸟,而对于我的祖母来说,她的所有孩子都是她无法控制的鸟儿,相对于大地,他们是更加明亮和轻盈的存在。片中还有几处提到了鸟,例如,有一场戏出现了一只死去的鸟儿。而变形这个概念,则与我父亲的角色如何转变成我有关。

    关于这部电影还有其他的灵感吗?

    我的灵感之一是1972年出版的《新葡萄牙书信》(New Portuguese Letters),该书是由 Maria Teresa Horta, Maria、Maria Isabel Barreno以及Maria Velho da Costa撰写的信件、散文和诗歌编辑而成。这本书在葡萄牙1974年革命前两年出版,女权主义运动在这个国家踏出的关键性第一步。通过我的电影,还有通过我的祖母、我的母亲和我自己的故事,我想探索葡萄牙女性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在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有些方面则没有。

    在电影中我们听到的黑胶录音是你祖母的声音吗?

    没错,在电影的最后,为了纪念她的真实存在。在整部电影中,我们所听到的情书都是由她的孙子们阅读的。其中也有旁白,来自于我自己、我的父亲,还有所有关系密切的家人。这部电影拥有非常强烈的家族印记。

    ©️ 图片均来自网络

    合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oncert_press

  3. 1

    一个奇迹!12分50秒,一个女人祖尔米拉读起了梅尔维尔的白鲸。到晚间人们停止游荡时,她还能听到贝亚特利斯的祈祷声。他们都相信圣母玛利亚,能够带给他们圆满的人生。

    原来这部影片是关于海洋的。他把人们的生活硬生生的拆成了两半。孩子们好像很高兴,但是只能看死鸟,亲雕像,画大树叶,收集贝壳,看(安哥拉)邮票为乐。母亲还会看墙上的插座孔。 然后妈妈去世,女儿降生,一切都像是最自然的现象。就像一棵树倒了,一只鸟飞了,一个裸体的女人在海里数着数。人拿着一面镜子在树林里装逼。第66分钟

    巴赫的恰空,是要唤醒灵魂。

    2

    又一部幻灯片电影,得到了喝彩。事实上,只是故弄玄虚的表现了军人家属,在两代人关系中间的疏离与亲近。你想想,一共六个孩子呢!

    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道具,镜像的影像,自然环境,尤其是大海的海面。好像就是在潜意识进行报复,表现给你看这么长的时间,我都浪费在了哪里。而人们的生命已经失去,无法挽回。但这部影片实在是太无聊了

    让我们陪他一起度过那些空白的时间,那些声音的流动,那些无法安住的焦虑。

    有人说这部影片实在是太装逼。我倒认为没有装逼,那就是导演真实的心理世界,苍白而沉默。期待着每一封信件

  4. 鸟类变形计这部影片非常的接近早期默片时期的先锋纪录片的特点 ,即那种通过影像符号的排列借以形式化鲜明的表现风格的展现,大量的隐喻,象征,以及超现实手法等等。这样的影片注定是肯定不会成为主流的影片 ,就是说不会引起特别多的人的关注,也不会引起广泛的人群的共鸣 。我丝毫不怀疑这部影片所表达出的情感,那种影片中所体现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家庭关系,那种亲情,那种成长 ,甚至从片名我们就可以得出 ,这个导演就是在表达作为普世的价值情感 。孩子像鸟一样这种比喻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早已经是很常见 ,母亲像树一样支撑着家庭,也是我们一直认可的一种比喻 。所以从其比喻来说,并不是一种创新,或者说并不是一种独特的,个人化的想法 。也许从此来说,那这部影片就可以实现一种个人情感的共通传递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想这部影片的表现方法和表现风格 ,也不是那么能够轻易的让人们get到 其中的奥义,换句话说,就是她的审美旨趣的要求太过于高了 ,一般的观众很难能够从影片中联想到那么多的现实 ,或者说就是它所要表达的,在用一些非生活化的元素包装后,人们没办法从其表面触及到其内在了。当然这是从观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不能说这部影片没有价值 。

    我想这部影片最直接的观感就是它不像一部纪录片 ,无论是从形式的风格,还是影像的内容上都不像一部纪录片。我想用纪实性影像的这个词可能来描述它更为贴切一些 ,但更为重要的是 ,它并没有对于真实生活的直观记录 ,也就是没有展现真正的真实的生活 ,在这不影片中这一点到了极致 。人物是真实的人物,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了任何的真实元素 。毕竟里面所有的情节,如果有情节的话,或者用另一个词场景 ,没有一个不是后来扮演的 。它更像一部电影,一部剧情电影 ,一部没有剧情的剧情电影 。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纪录片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限定 ,特别是关于诗意纪录片这一属性 ,就可以包含有很多不同的元素 ,所以有很多特别的尝试 。但是以纪录片的本质还是要落到纪实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手法 ,联想也好,幻觉也好,梦境也好,排比也好,等等等等 ,这些一定要处在一种现实的语境中,才能够有最为深刻的影响和效用 。这些也一直都是多主流的电影学家所认可所认同的观点 。毕竟我想没有人会去质疑纪录片的第一要义是真实 ,那怕这个真实并不能够真正的获得 ,但是蕴含在其中的真实的情感这是不可以掺假的。而要想获得这种真实的情感,还是需要回归到现实的本真上。某种意义上来说 ,诗意和现实有的时候是矛盾的,但这个矛盾是联系的矛盾 ,是可以调和的。

    当然要肯定这个影片是还是有价值的 ,毕竟她在很多的表现手法的使用上还是进行了极为有意义的常识。我想看完这个影片之后,最大的几个印象就是 ,诗意化的影像特征、主题意象化的呈现以及叙述语言的诗意。每一个点都可以展开来说很多。比如影像上,油画一般的色彩,美术性的构图,富有韵味的长镜头,超现实的情景等;而在主题上,除了最为明显的鸟类成长对于孩子的比喻,母亲是树,父亲是海之外,还有镜子的象征,眼镜的象征等;而最后的画外音也极其富有特色,它不再是对于画面的解释,也不是进行故事的讲述,而是一种看似没有逻辑的喃喃细语。我感觉,诗意纪录片所可以使用的一些方法很多都在这里面得以提现。也不怪它能获奖了。

    虽然我给了一定的评分,但是最终,我还是不能够很认可这部影片。说到底,我觉得它做的事情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做过了,与其说它是先锋,倒不如说是复古,伊文思的《雨》、让·维果的《尼斯映像》都是已经这类尝试的杰作,只不过没有画外音罢了。而后来伊文思的《风的故事》也表现的非常出众,这里就有画外音了,虽然风的故事现实意义并不大,只是对于一个过往老人一生的追溯,但是这个追溯让我们看见了一种新的可能。而这点,鸟类变形计,做的不够。因为看它没有让我有落泪的冲动。我想归根结底,因为它四不像了,我更愿意用电影来称呼它,而不想用纪录片来称呼。特别是很多人认为最为感动的,女子尝试抗起大树但始终失败的那一段,我仔细一想,也许这是对于主题最好的阐释,但是它完全是刻意安排的设置,这是表演,它完全打破了剧情电影和记录的边缘,她没有现实情景的关照就显得那么空洞无力。因此,它是一部勇于尝试探索的影片,但是终归是失败的,许多知名的电影导演前辈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电影艺术刻意要找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行为终究是没有好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