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河童之夏 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2007)

演员:



影评:


  1. “父亲说过,
    人类将我们生存的水塘和沼泽夺走,
    然后是风,还有天空。
    渐渐地将神灵的地方都据为己有,
    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感情。”


    这部片子,从开篇时小河童抱着大鱼从路旁跑出来,在一片风雨欲来的黑夜中为父亲向武士求情时,便已让人感到隐隐心痛。这个孩子,连神灵都来不及蒙住它的双眸,它在一瞬间眼睁睁地看着血花在刀光下四溅。

    人类心底的恐惧和歇斯底里淹没了它挣扎的呐喊声。
    历史和人类逝去的记忆具化成巨大的地缝将它吞噬。
    它却代表着疼痛的自然和为人类所斩断的传说,苏醒。

    两个孩子发现了它。一个孩子把它带回了家。
    它的身体干枯,依附着百年前残留着那一时境的古老石块,在孩子的水池中瑟瑟。
    姿态恭谨有理而带着一丝急切,声音稚嫩直率而不做作,懵懂而真挚,思维仍然停留在和父亲坐在湖边笑谈的平凡生活中,而它的每一次好奇都在告诉人们,它在以最幼小的灵魂见证最巨大的变迁。

    “啊……”
    面对广袤而与自己相距遥远的这个世界,这大约是连它圆而明亮的双眼都想要发出的惊叹声吧。

    但是“创造”出这个令它惊奇的“世界”的人类,其实是一种多么无能的生物啊。

    --------------
    记忆无能。

    重生的生活淡然而幸福,小咕虽然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却从未忘记那百年前的一夜——神灵的孩子即是如此,它们对往昔对传说对历史的记忆无所凭借,它们与自然相和,感受自身与自然为彼此留下的安详的痕迹。
    它们不自称为传说,因为它们仍在传说的滋润之中,只有人类,不知何时起,脱离了自然,站到了传说的对立面,以观者的角度开始描摹着一切,为自己对自然的背叛,叙写一首伤感的诗。

    如果没有摄像机、相机和拍照手机,人类的记忆已经无法支撑着、去继续相信眼前的真相和“传说”了吧;如果没有那些被赋予在小妖怪身上的带着利害味道的意义,人类对它们口耳相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了吧;如果没有那一截被砍落的河童父亲的手,那个民俗学家又怎么会信誓旦旦地称言相信河童的存在?

    然而这样的空泛的记忆,终将是会被自然的记忆的洪流所冲垮的。
    而失去这填充物之后,便只剩下麻木而顺从的骨架了吧。

    也许未来,我们需不得不在照片上看一下“记忆”这个词。

    ---------------
    独立无能。

    我们已经听到过了多少次这句话,人,是社会里的人。
    是的,一个人是无法成事的,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人类彼此依赖,相互取暖,正如那温馨的一家和小咕之间,正如小咕憧憬着的与同胞的相遇。

    然而却有人将“维系”变成了脱离自主控制的缝线。
    两人一组的杂志偷拍小组,男女搭配的主持人,蜂拥而至的大批记者,节目上满场的嘉宾观众,还有那三五成群欺负着康一和菊池的小男生小女生们,还有拿着祖宗说事儿的民俗学者……孩子们在群居中学会了大人的口吻,大人们在群体里默认和放纵着自身延续着的孩童的任性无知,将任何一个人抽离出来,他们将感到恐惧,不安,失去面对这个本来就已被人类改造得彼此割离的世界的勇气。

    已经放弃了自然的人们,如果在人化的社会里也找不到一寸可倚赖之地,便会像一些“无用”的传说一样,从时间中提前死亡了吧。
    况且,自认为多智的我们,如果落单,不是更容易在心里受到二元论和怀疑论的威胁麽?我们急于确定自身的存在之时,也是自身离独立最远之际。

    于是,有多少个人能像小童子或蜥怪,或小咕那样,即使知道世界上可能只剩下自己一个异类,也能谈笑风生,长歌而眠呢?

    “要掩人耳目的话,还是变成人的样子最保险。”

    因为人群是人最好的屏障,而且,到处都是人群。

    ---------------
    交流无能。

    “心电感应”这类的功能,似乎是出现在科幻片里的超能力。
    而这里却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项多么原始的“功能”。

    即使没有人教也可以学会;
    即使很久没用过也可以再次尝试;
    即使,从来都不知道,也未必不能相信;
    即使,跨越物种,也未必不可能达成。

    但人也许也并不是不知道这是本来就有的功能,而是刻意把它压抑下去,自我保护和封锁着。因为,有多少人能像康一和菊池那样,敢面对对方对自己心声的完完全全的解读呢?

    ---------------
    爱无能……?

    大叔死了。
    它曾经告诉小咕,人类善变。它还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康一和以前的“他”是多么相像。然而,即使带着这样的阴影和创伤,它仍然因为一份单纯而直接的恩情,甘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守卫这个家庭的人们。

    爱的转变有如此多可能的方向。大叔原来的主人用懦弱的暴力替代了爱,大叔用无比的包容和理解在死去之前做着令人唏嘘不已的自我安慰;康一最终挠着膝盖羞涩地道出了对菊池的钦佩之情,虽然原来一直死要面子地大叫着她是丑八怪然后“落荒而逃”,连大叔都摇头不解;瞳的任性和哭闹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但前半段我们因她的任性而笑,后半段却因她的哭闹而感伤——是的,我们也随之展示着善变。

    小咕总是认真地说,可以的,好的,因为我欠你们家太多的人情。它的深明大义令人感到近乎悲壮,甚至还能感到它身上带着一种久远的家训培育出的教养。康一是多么的幸运,他得到了心灵成长的契机,因与小咕的相遇得到了关于感恩之心和爱的天然教诲。而他们一家也得到了那些窗外之人所得不到的殊荣。

    他们是拥有爱的,但他们只是个案,剧中,个案常常反衬了整体。

    他们放开了小咕,真正重获了人类珍贵的精神;窗外之人时刻想占有神灵的遗存,“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感情。”


    -------------------------------------------------

    此外,关于制作上的几个亮点:
    一是在故事的构思上,虽然主题和《平成狸合战》有共通之处,但本片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情景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既有《邻居家山田君》的平淡天真,又有宫泽贤治的予人启迪的童话韵味,轻松幽默、惆怅诗意和发人深省的伤痛之感相互交融,扣人心弦,两个多小时行云流水不觉冗长;

    二是在人物动作细节的表现上,个人认为堪称经典。不管是人物独特性格,或是心理变化,或是人与物的交互作用关系上,都观察得非常到位并充分表现了出来。片中并没有太多复杂华丽的大动作(即使是相扑那几段),但从头到尾都显示出“最难表现出”的“自然而然”,有些地方甚至令人产生“啊,真的是这样,我平时的这个动作这里居然真的有演出来了”的感觉;

    三是2D和3D场景的衔接自然,很多场景特别是自然场景的中近景制作颇为精良。同时,人物造型简练到位,干脆而不潦草;

    四是音乐不错。

    最后,感谢神灵,它不是个悲剧。
  2. 庄子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我们习惯为相濡以沫的相依感动,却忘记了原本还有一种选择,相忘于江湖的自在

    克拉美德索说过,彼此不同的两个知性体接触,一定会发生变化
    康一和小咕相遇的同时,也拉开了他们不平凡的生活的序幕
    虽然历经波折,他们还是可以在一起
    但是,他们为此支付的代价却不能视而不见
    康一被平时的玩伴孤立,家人被媒体监视,活动的空间只限于家里;小咕要去习惯人类的食物,习惯人类的住所,要被迫离开河川,要接受人类异样的目光
    我们从不怀疑他们可以相守下去,但是,不是以真实的自我

    康一的爸爸说:现在的生活对咕来说不自然.
    小咕说: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
            然后是风和天空
            连神的居所
            也占为己有
            作为交换
            肯定要失去灵魂吧
            对我来说
            我曾以为人类就是这样怪物一样的生物
            从你们的角度看
            也许是这样吧
            可是同你们一起生活
            我明白了人类不只是这样
            留在这里的话
            只能过人类一样的生活方式
            我终会死去
            爸爸,妈妈
            要去祖先们等待的地方
            这时候
            如果我忘记了河童的生活方式
            没有脸去面对大家

    河童和人类是不一样的,活着的方式,对世界的看法
    这是我们无论如何磨合如何相让都不能改变的事实

    郑渊洁说:以某一种形式的生命投生到这个星球上,内容却又不像那种生命的形式,这是生命的悲哀。只有生命的内容和生命的形式一致时,才是灿烂的生命。
    克拉美德索也是因为害怕失去自我,才要跟深爱的人类划清界限

    与其不断改变最初的自己去适应彼此,不如给彼此一个出口
    因为爱你,爱最真实的你,所以放开拥抱的双手

    冰得炭则解归水,复其性;炭得冰则保其炭.故曰相爱.
  3. ■入评理由:一部风景优美、主题深刻的动画片,入选了去年日本《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影片。

    ■片名:《河童之夏》

    ■导演:原惠一

    ■上映日期:2007年7月28日(日本)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江户时代的河童在地下长眠百年,因机缘巧合出现在了东京都市,引得众人追逐,由此上演一出现代社会的妖怪现形记。

    《河童之夏》的原名应该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时光”,听上去它应该是满怀童趣,平易近人。日本人善待不少妖怪,雪女的传说更是屡次被搬上银幕,加以赞美和表现。再后来,甚至有了《妖怪大战争》,百多个妖怪齐上阵,博取孩童一笑。

    中国的观众肯定缺乏类似的预期心理———无论怎么看,长着鸟嘴身背龟壳,头顶有一碗状水洼凹镜的河童就缺乏外形上的优势,怎么都叫人怜爱不起来,远不如宫崎骏的龙猫或者高畑勋的狸猫来得乖巧好玩。妖怪终究是妖怪,连有着民间故事基础的日本人乍一看河童的丑样都会吓一大跳。这只名叫小咕的河童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是其唯一可算优势的地方,流露出来的神色充满委屈、哀伤和不解。因为人类的凶残,它失去了父母双亲。因为人类的出没和改造,它甚至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从水泽、河流到土地甚至是伙伴。

    正如常见的儿童故事,小咕在百多年后重见天日,遇上了一户好人家。它不说谎有礼貌又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它跟康一还有康一的爸爸妈妈都相处融洽,唯一视它为眼中钉的是康一的妹妹,她对家里多了这样一个绿色的瘦小家伙非常不满,原因是小咕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家人关爱还有注意力。不过这属于典型的小女孩脾气,也是常见的编剧设置。妹妹的态度转变更加印证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类,后者的丑恶和卑鄙更加凸显。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全城轰动关注,造成媒体的纠缠和民众的围观,上原一家愁云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扰。小咕之所以无亲无故、无家可归和无所适从,完全是拜得人类所赐,而人类却浑然不知,肆意地改造着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敬畏也不相信任何的神明,更不会去考虑其他物种乃至一个从不存在的妖怪的感受。河童的悲哀折射出了人类的无知愚昧,用小咕的话说,他们没有了灵魂。

    不知道是否达成默契,东京塔又一次无可避免地成为撼动观众心灵的标志物。在众人的尾追下,小咕嘴里衔着父亲干枯的断臂,费劲全身力气,爬上了高高的东京塔。它呆坐在红色钢筋上,身前背后都是灰色的、充满压迫感的水泥森林,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它一样,感受到了空前的无以名状的悲哀。乌云席卷,一场压迫整个城市的大雨从天而降。

    在这里,《河童之夏》要传达的已经不是前半段的有趣跟和谐,影片要挑战的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借河童说人类,批判了数典忘祖、目空一切的短视人类。人类需要什么,然后失去了什么,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人与自然的相处,绝不是单向性的猎奇和假惺惺的关注,片中媒体对于河童的百般堵截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环保主义者宫崎骏用了多部影片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主题,《河童之夏》在这一点上更接近《百变狸猫》。河童小咕的将来很可能是选择易装为人类,告别在清水里自在遨游的天然生活,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相对来说,冲绳的某个小岛人迹罕至,但小咕所记忆的,诚如父亲所言的美好时光就此是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人类来说,补救未晚。只是多数人浑浑噩噩,尚未觉醒,更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以及未来的走向,少数一部分人无力去阻挡时代的车轮。我所持的观点可能跟原惠一一样悲观,今天的河童就是明天的人类。

    用掉两个多小时,《河童之夏》才讲清了小咕的前世今生,里面散落着许多美好的幽默和笑点,不过在后面完全被悲伤所压倒。电影里面对于小咕之外的康一也用了些笔墨,他带着些稚嫩,做过错事,却能及时弥补。多出来的情感部分,又讲述了一个少女的辅线故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她在现实中被隔离、被奚落,甚至一度丧失了融入人群的信心。一个饱受同学欺负虐待的男孩,只能把同样行为施加给作为弱者的狗,看上去他们都是令人心痛。

    借一只大狗和河童的言语对话,影片说人本身就是过于复杂的生物。这不是振聋发聩,作为人类,只有置身事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



  4. 这个夏天,遇见你实在太好了
    真的
    突然觉得
    很久很久没有看见满眼绿色的森林了
    很久很久没有游过清澈的河流了
    很久很久没有独自出行了

    很久很久,没有和父亲好好说话了。

    很久很久没有如此为一部动画而感动了
    很久很久没有哭的那么开心了
    真的
    在这个发生了很多事情的08年的夏天
    遇见你实在是太好了。

    我不想对你做什么评价
    请永远的活在我们美好的内心中吧
    请永远消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

    我的第一篇影评,写给你实在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