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神户日报的7天 神戸新聞の7日間 ~命と向き合った被災記者たちの闘い~(2010)

神户日报的7天 神戸新聞の7日間 ~命と向き合った被災記者たちの闘い~(2010)

又名: 阪神·淡路大地震15年 神户日报的7天 ~幸存于受灾地的记者们的战斗~

导演: 茂原雄二 七髙剛

编剧: 田邊滿

主演: 樱井翔 吹石一恵 内藤剛志 高嶋政宏

类型: 剧情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0-01-16

集数: 1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记录片,看完后很多感想涌上脑子,我一直觉得日本的崛起很神奇,我称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但看完电影突然觉得日本的崛起不仅仅只是一个机会的把握
    唐山地震只是看了预告,没有看,但我相信里面不会有这部电影的视角,他从一个神户新闻为切入,讲述这段故事,我觉得他跟我叙述了一个责任的故事,当记者的腿严重受伤时,父亲被埋不得救时,妻女皆没有消息时,他们想到是把报纸做出来,把消息传达出去,这在我们看来或许就已经可以列入变态了,可是仔细想来他们有多少深刻的责任感,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企的残酷,或许真的是我们没有他们那样对一份事业的责任感。
    里面及其深刻的一句话我被触动,我们真的理解受灾者的痛苦吗?自认汶川地震时我是强烈被震动的,难过,伤心,很多的照片我甚至不敢看,但我始终是无法理解那份悲痛,我突然间觉得金钱的薄弱,为什么用捐款这种形式,我突然觉得金钱那时对他们的意义是微薄的,他们需要跟不是钱,而所谓明星的慰问也突然让我觉得可笑,所有人在悲痛时,如果说是可怜他们,那宁可不要,而那些人抹着眼泪,以为自己真的了解那样的悲痛!
    这应该是中国地震时日本人表现出让人感动的温暖原因,因为他们感同深受!
    这部电影没有给人很惨的感觉,而是一个地区的怎样摆脱的过程!也许从小见大,他们的民族感,那种凝聚力,的确,不得不让人由心底的佩服!
  2. 记者的灾难报道中的角色,也许经历了几场惨烈的大地震,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媒体人都会这样质问,拍下那些悲伤的面孔,意义究竟在哪里?是像影片中的神户新闻总编所说的那样,“将这些情感记录下来,传达出去,这就是新闻记者的使命,不要逃避”?还是为了5年10年以后不会被人轻易遗忘?面对惨烈的现场,无论是大地震,还是一场小火灾和小车祸,内心的挣扎却没有本质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何15年以后的2010年,要用神户新闻在阪神大地震7天后行动作为一个剪影,缅怀这场灾难,更是追寻记录者在控制好自身角色和报道界限中的徘徊和痛苦。
    如同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一般,穿插当年的人物原型回顾叙述,又请当红组合岚的成员樱井翔参和吹石一惠与出演当年的摄影记者。题材的缘故,大地震的纪念片无法像二十四城记那样注重讲述、镜头、转承、甚至是演员的表演。影片的制作和编剧都是相当的日本式,对于工作的义不容辞,陌生人间的温情体贴,不忘在任何时候追问“意义”,当然也会穿插小小个人情感插曲,这便是纯粹纪录片和回顾性电影的本质差别。同样是真实,可以用来煽情的力度却完全不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被抛弃的,人类是美好的”,帮忙制作震后神户新闻版面的京都新闻的社长如此说道。
    震后四日,得知父亲噩耗,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三木委员长沉默不语的写着社论。1995年1月20日,社论占据了头版,这是在平时不可能发生的事,标题是“被害者になって分かったこと”(成为受灾者后才明白的事)。看完那篇社论之后,仍在京都新闻社作战的首藤马上打电话给总编改变报道方针,“灰暗的报道不要做了,市民们才不会看那些呢,要放那些拼命活着的市民的照片,放那些拼命想要重新站起来的市民的报道,我们要用报道让所有人充满希望!”
    震后一周, 24日的晚报,一直用头版大标题报道的死亡人数消失,其他版面也跳跃着明快的词句,在死亡人数超过5000的报道旁,另一个报道特辑也开始了,标题叫“活着”。神户新闻震后七日的报道,就是一部实践大于先验的新闻灾难报道教科书。
    电影不免需要一些凌驾于真实之上的夸张表演,悲伤的配乐,恰到好处的眼泪,电影本来就有别于真实,电影只是辅助展示曾经存在过的真实。相比《唐山大地震》的华丽丽赤裸裸的剧情故事性煽情,从报社震后7日这个侧面展示,却显得如此深沉有力。个人的生活线条的确会刺痛人,然而由新闻摄影记者的眼光出发,围观整场地震中镜头前的灾民,却是融合了各种生活线条的人生。
    对着男孩在火灾废墟中挖出的妈妈遗骨,再三道歉致敬而拍下珍贵照片的金居记者原型,在影片的采访中简直无法正视镜头,他回忆的那段话很简单,不知道为什么却如此震撼地呈现了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斗争和不甘。
    “听他说这就是我妈的时候,虽说那时候用镜头对着拍了下来,泪水就自然地从这里涌了出来,停都停不住,真的很不甘心,比起悲伤来说,觉得为什么一定要是这样的死法,也许是有点无情,但那时候也只能转换心情,去做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情。一边流泪一边去做。”
    比起悲伤,更多的是不甘心,可是没有办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每个人也有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不同的认同,正如同于每个人对于悲伤的转换能力都是不同的,灾难同痛苦一样,会让人思考,让人清醒,神户新闻在阪神大地震中的成长和以及神户的重生,对照不久后的仙台大地震,或许准备以及足够充分了,也许永远不够,因为生存和人性的本质永远在变,又也许恒古不变。

    原文地址:
  3. 新概课上,老师曾经说新闻是信息,信息是为了建立秩序,消解不安。
    地震中的神户日报所承担的是这种角色,传达给所有人,给神户人以信息,消解不安。
    可是新闻怎么会没有情感
    新闻专业主义本身即是悖论,作为主观的个人如何才能没有情感,一直保持中立客观?
    所以神户新闻传达的不仅是资讯 更是情感。
    在灾难中,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作为记者的意义又是什么,面对灾难的难以冷静。
    为了不忘却,所以报道,为了铭记,所以报道。
    “将每天都记忆积累展示出,是我们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