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我会把所有故事都解读成我想看到的样子。)
这当然是一个劝妓从良的故事。
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讲述自我成长,或者说是自我救赎,的故事。
Angel第一次离家出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出身太惨了。八九岁就失去父母被卖给老变态侍寝,之后也一直在妓院摸爬滚打。开头有一场戏,几个妓女休息的时候闲聊,有人问Angel你的希望是什么,要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的话,一定有个希望在支撑着你吧?但她的答案是没有。Michael第一次问她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的时候,她的回答也是死亡。大概是这种成长轨迹导致了Angel自尊心的缺失,让她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以至于即使是要回到原来的地狱,也想要逃离这份感情。
Angel的第二次离开其实当时我没看懂,以为只是单纯的作,因为她事实上已经接受并融入了Michael的生活。直到她经历了离开之后的一切,再次回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离开之前的Angel虽然已经能接受这份感情和这种生活,但她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存意义。在听到Michael想要孩子,而自己大概率无法生育的时候,Angel可能就打算要离开他了,因为那时她仍然没有发掘真正的自我:除了性和生育能力,她还有什么价值?
而这个答案大概就是在她离开后的那三年中找到的:去拯救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女孩子,去拯救曾经的她自己。看到Angel做厨师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又被之前的老变态盯上的时候,我一度担心会不会又来个所谓的英雄救美——如果是的话,我大概当场就走人了。但这次,她通过自己的力量击碎了困境,没有被老变态的威胁吓住,而是直接把他恋童的事曝光了出来。说实话,这个情节看得真的很爽:有多少人在时隔二十年之后,还能得到这种手刃仇人的机会?通过这次复仇,Angel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不仅仅驱散了过去的黑暗,也通过拯救更多女孩子,发掘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且Rescue这首歌放在这里做配乐再合适不过了。这个Rescue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Michael对Angel的解救,把她从地狱中拉了出来;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一见钟情和英雄救美式的爱情故事。另一种解读是,成年的Angel变得足够坚强,通过对给自己造成童年阴影的老变态的复仇,拯救了自己,以及对那些命运悲惨的小女孩们的一种承诺:
I will never stop marching to reach you In the middle of the hardest fight It's true, I will rescue you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谁可以这样爱我》,是一部福音小说。男主的名字极有深意,叫何西阿。这个名字与圣经《何西阿书》的作者——先知何西阿同名。作者之所以选用何西阿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位何西阿有着类似的爱情经历,只不过一个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真实事件,一个是作者虚构的爱情故事。
《何西阿书》中上帝让先知何西阿去爱一个淫妇,与她结成夫妇。婚后这个女人三番五次搞婚外恋,私奔,还两次三次被情夫抛弃沦为妓女,上帝让何西阿原谅她,为她赎身,并继续接纳她爱她。正如电影《谁能这样爱我》的男主一样,明知女主是妓女,依然爱她接纳她。她逃,他找。她堕落,他饶恕。有着观众以自己的主观想法看电影,评论说男主是恋爱脑是犯贱,其实绝非如此,电影的深意绝非属世的所谓“爱情”。这两个故事是在说明在预表上帝对人的爱正如男主一样,无论人类如何顽固不化,悖逆邪恶,上帝依然以不变的爱来爱人类。“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舍了自己的性命来赎回人类,使信他的人可以与他永远在天国里同住。“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上帝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的爱,是人难以测度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电影的名字叫《谁能这样爱我》,是的,谁能像上帝爱人一样爱我呢?没有!唯有上帝有这样的爱,唯有上帝能以这样的爱在爱我。所以“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
在《圣经·旧约》的《何西阿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古代的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国,而北国的人们道德沉沦、荒淫无度、祭拜假神偶像,曾经圣洁蒙恩的选民背叛了上帝。这时上帝初次对先知何西阿说: “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何西阿书 1:2)
对于诫命苛刻的犹太人来说,犯奸淫是极其严重的罪,娶一个妓女是难以想象的,更不要说是一位代表圣洁的先知娶妓女为妻。何西阿听从上帝的旨意,和歌蜜结婚后,尽管歌蜜不贞,继续与其他男人行淫、卖身,上帝却要何西阿一如既往地爱她,并将沦为奴隶的歌蜜买赎回来,试着用温柔的心挽回她。
“耶和华对我说:‘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她情人所爱的;好像以色列人,虽然偏向别神,喜爱葡萄饼,耶和华还是爱他们。’”(何西阿书 3:1 )
事实上,歌蜜喻示着当时北国的淫乱和对上帝的不忠,上帝借着歌蜜警告所有违背上帝之约的以色列人;同时也借着他们的婚姻生活来表明上帝仍旧不愿意放弃祂的子民,无论他们沉沦得有多深,他总会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回转,正像何西阿不抛弃歌蜜一般。
一本畅销了15年之久,以30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出版的小说——《谁可以这样爱我》,就是在《何西阿书》的启发下,讲述了背景发生在“淘金热”时代的美国加州的爱情故事。今年这部小说终于登上了大银幕,让我们可以再次审视书中那恒久忍耐、永不止息的爱。
影片的背景“淘金热”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是美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现代文明狂飙突进的时代。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加利福尼亚,寻求能让他们一夜暴富的黄金。迅速涌入的人口和出产的黄金让城镇兴起,让加利福尼亚升格为州,更振兴了整个美国的经济。然而疾病、饥饿、欺诈和对印第安原住民的屠杀也在上演。狂热退潮之后,获得财富的仅仅是少数人,更多的淘金者只赚到了刚够维持生计的钱。
影片的开头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那一时代的图景,来自各地的淘金者们热火朝天地在河里搜寻着黄金。一个人找到了黄金,激动地举高双手欢呼庆祝,不是高兴于终于可以替换掉褴褛衣衫或因此有更好的生活,而是可以在不远处的天堂镇,去得到邂逅一名妓女的机会。淘金者们蜂拥在一座妓院前,只为着一人而来——女主角安吉尔(Angel)貌若天使,却也是天堂镇上最受欢迎、最昂贵的妓女。这些淘金者为了能登上她的床榻,竟然需要拿着号码牌“抽奖”,即便如此,人们依然热情不减。镜头一拉,安吉尔伫立在窗前,注视着楼下疯狂的人群,一言不发,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也逐渐停止。镜头继续后退,一个男人将裤子提上,然后把荷包里的金粉倒在桌上,便转身离去,然而安吉尔还要继续服务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男人。此情此景,与先前营造的热闹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情褪去,仅仅余下悲哀与罪恶。
接下来,影片讲述了安吉尔的身世。安吉尔原名叫莎拉(Sarah),她和母亲被父亲抛弃,母亲卖身赚钱却染病而死。孤身一人的安吉尔被卖给性情残暴的妓院主人“公爵”(Duke),安吉尔便是“公爵”为她起的名字。长大后的安吉尔居然在妓院遇到了抛弃她的父亲,为了复仇,她与亲生父亲上床,使父亲在悔恨中自杀。事情暴露后,安吉尔在另一个照顾她的妓女莎莉(Sally)的帮助下逃到加州,最终沦落到天堂镇的妓院。值得注意的是,安吉尔身边的妓女们没有被笼统地描绘成一幅堕落、无望的模样。无论是像母亲和老师般照顾少女时代的安吉尔、并掩护她逃跑的莎莉,还是天堂镇里安吉尔的好友梅玲(Mai Ling)和幸运(Lucky),她们也有自己的过去、情感与梦想,甚至也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反而是此时的安吉尔,当梅玲和幸运询问安吉尔对于未来的计划时,她的回答是:“不要回头,不要向前看。”(Never look back, never look forward)说明安吉尔因为过去的创伤,不仅对世界绝望,而且主动封闭了自己的内心。电影将她们的形象描绘得非常鲜活,而这种鲜活显得非常可贵,因为当这些人性中残留的微弱闪光也被蚕食消灭时,我们对罪的反思才会更加深刻。
与妓院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英里以外的田园农场,男主角是一位善良而敬虔的年轻农夫麦克·何西阿(Michael·Hosea),与《何西阿书》当中的先知同名。他虔诚地向上帝祷告着预备他的爱人,不久后,当他在镇上第一眼看见安吉尔时,他心里便知道,这就是上帝为他预备的那一位。于是,即便了解了安吉尔的身世、被嘲笑、被背叛,麦克依然义无反顾地爱着安吉尔,一如《何西阿书》中的情形。麦克接纳她的一切,饶恕她的堕落。安吉尔三次从家中逃走,麦克却始终敞开心门等待上帝引导安吉尔归回。最后,安吉尔终于战胜了往日的伤痛,顺从自己的情感和上帝的引领回到了麦克身边。
麦克所做的不是一种摆出道德姿态的“劝妓从良”,而是以真诚和恒久忍耐的爱去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地下室手记》,其中描绘了一个“地下室人”。他劝说在嫖娼时遇到的妓女丽莎,用自己的长篇大论征服了她,让丽莎离开妓院到他家来找他。然而“地下室人”并非真的关心丽莎,而是仅仅为了证明自己聪明且高人一等,可以随意地摆弄一个年轻的心灵。等到丽莎真的出现在自己的家里,“地下室人”却赶走了她,让丽莎落入到了更加悲惨的境地。相反,像麦克这样去爱非常困难,因为它要人不求回报,甚至以德报怨,要承受所有可能的伤害;世人的爱却常常寻求对等和安全。所以一定会有许多人去质疑麦克的形象不够真实,因为在他们看来麦克的付出完全没有得到回报,也就根本没有理由支撑着他继续去爱了。
实际上,导演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电影里,保罗(Paul)和安吉尔都明白这个道理,保罗劝麦克甩掉安吉尔;安吉尔第三次离开麦克时把戒指留给了米里亚姆(Miriam)。他们都十分理智,甚至高尚。保罗感激麦克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所以才要把安吉尔赶走,因为他不愿一个好人受到欺骗和伤害;安吉尔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让麦克可以与另一个纯洁、健康的妻子在一起。如果一切按照“合理”的方式去发展,麦克或许可以忘记被背叛的伤害,与米里亚姆或是其他平常人家的女子结婚,过上平常而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安吉尔恐怕就再也无法敞开心扉去爱人与被爱,甚至重回“公爵”、“公爵夫人”的魔爪。如果没有这救赎般的爱,谁来拯救那些被世界的罪恶深深伤害的人?
麦克无条件的爱拯救了安吉尔,而这种爱是源于对上帝的顺服,因为这段爱情的一个奇妙之处在于安吉尔最后一次离开麦克后,上帝竟让这次分别持续了三年。正是在这三年间,安吉尔虽然又被当年的“公爵”抓住,但她因为麦克的爱,并且因着重拾了对上帝的信心,恢复了勇气和爱的能力,以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公爵”。随后安吉尔去到了一所学校,帮助了更多命运悲惨的女孩子。最后,安吉尔借着寻求上帝的指引,回到了麦克的身边。这一次,安吉尔已经胜过了过去的阴影和罪恶,找寻到了自己的意义,并且彻底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因着被更新的生命,她带着喜乐和信心说到她再也不会离开她的丈夫、他们的家。于麦克而言,纵使他百般想念她的妻子,但他选择尊重给安吉尔的自由意志,顺服上帝的安排,凭着信仰的信心,忍耐了三年没有去找安吉尔,只是每日每夜不住地为安吉尔祷告。两人的顺服和忍耐是值得的,上帝让两人各自成长,将他们预备成最好的模样,最后真正地让“二人成为一体”,建立坚不可摧的爱。
或许世人已经习惯性认为爱应当是有条件的,于是发明出一套精致的“高情商”技巧,去获得更多被爱的条件:有人会告诉你,你要变得优秀去吸引别人;要保持一个好的身材,去防止感情变淡、消失;要多方面地发展,不断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匹配更好的ta...为了赢得他人的爱,总要拼命展现自己的好、自己的优点,即便获得了爱,还要害怕失去,越是被爱,越是惶恐。其实变好本身并没有任何错,只是“变得更好”不应该成为被爱和爱人的标准,也不应该成为因为害怕失去爱才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爱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真爱是完完全全无条件的,不管你是否优秀,你富有或是贫穷,你有一个健美或是臃肿的身材,你都值得被爱,就像在婚礼誓言中说的,我爱所有的你。当一切外表的光鲜、优势和智力都消失时,你还在被爱着。这种爱也正是何西阿和麦克所预表的,是那本有荣耀,却取了奴仆的形象来到我们中间的,是那被侮辱、被杀害,却用自己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来自至高者的爱。只有在那里,你得到爱不是因为你的好,不是因为你值得,甚至当你无可救药、满身罪污时,你依然被爱着。在我们会爱之前,祂已经先爱了我们。当你学着祂的模样去爱人的时候,真爱便有了。Love covers all sins, love never fails.
为什么michael要喜欢angel? 以及后来接二连三的离开与追逐,虽然冠以信仰名义,但我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爱情,也或许是我反射弧比较长。 那个大魔头的伏笔以及噩梦连连还有进度条加持,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直到妈妈味道餐厅被烧毁,angel再次陷入困境,现在想来,也许我的无脑体现在快让Michael如神祇降临,拯救angel脱离苦海,又或者上帝直接出现,好吗!来个神迹就angel,但是上帝的做工方式并不是按照人的想法和时间,而是借着这个过程在彻底的让医治果效充盈。 “选择揭露真相”so cool 很god哈哈 直至这个时刻,也在让我看见祂的时间不错误,又经历了三年的“独立女性”,以及Paul的插曲,Sara回来了!完结撒花,上帝没有难成的事,孩子自然不成问题。 另一个记忆点,Michael第三次(也许是我记错次数)想要去挽回出走的angel,但最重要的一直在祈祷,因为可能上帝没有让他去挽回,他也选择了顺服。
angel的被医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Michael也并非完美好童年无需治愈的历史。一个经历之后信仰纯粹,一个经历之后放弃信仰又重拾信心。
谁可以这样爱我?别担心,上帝总会变着法子来爱我们?我也要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