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第三季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Season 3(2019)

简介:

    巡演生活既令人心向往之也让人自惭形秽,米琪和苏西还学到了她们在演艺界里终生难忘的一课;乔尔在支持米琪和追逐梦想的同时苦苦挣扎;亚伯欣然接受新使命,而罗丝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天分。

演员:



影评:

  1. 连续两季爆红之后,集编导于一身的Amy Sherman-Palladino开始更为大胆的尝试。

    新一季重心当然仍然放在米琪的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事业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女权主题,但主创对《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期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行业剧,又或者仅仅是所谓的“女权大作”。

    从第三季内容来看,他们希望这部热门喜剧转变为年代剧,成为一个可以承载起六十年代美国/世界历史重量的作品,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女性平权、自由言论、反文化运动、反战运动、黑人平权、LGBTQ平权意识的觉醒等。

    正因为如此,较之前两季,新季才会有那么多看起来和米琪/单口喜剧关系疏离的内容,如大量的夏尔•鲍德温乐队巡演现场、劳军联合组织义演、萝丝(米琪母亲)家族的引入和新职业灵感、安比(米琪父亲)失业之后的新动向、伊莫金/阿奇的婚姻生活,当然还有乔的中国新女友。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但Amy Sherman-Palladino有这个资本和实力去挑战:承担失败的成本,又或者享受成功之后的赞誉。

    IMDb显示第三季目前均分是8.95分,远远超过第一季的8.53分和第二季的8.73分,共有4集评分超过9分,比第二季要多一集(但注意第二季可是有十集),而第一季只有季终集达到了9.1分。

    目前成绩可以算是对这种尝试一种比较正面的回应。

    有人诟病新季里单口喜剧的内容比例严重下降,米琪的段子也没有以前好笑和走心,女主感情线事业线被突然增多的各个配角戏份(苏西、夏尔、安比、萝丝、乔、梅等)冲得支离破碎,给人一种重心失衡的感觉,有点零乱。

    对于以单口喜剧为重心和出发点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来说,第三季确实对主次线内容处理做得不尽如人意。

    但同时,它也更全面地为观众展示了一个美国六十年代横截面,那些我们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情节内容和人物角色,背后都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许,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部剧的态度,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1.反战思潮的前奏

    USO劳军联合组织义演

    这一季被诟病得最严重的冗余情节清单上,第一集前后超过半个小时的USO义演绝对是榜上有名(也有可能是因为首集,所以看得人最多)。

    米琪的段子几乎让位给了数不清的美国大兵和夏尔的现场歌唱表演,被视为单口喜剧内容削弱的第一炮。

    但若对六十年代美国/国际政治环境有过了解,你就会发现这一段设计得是多么的巧妙和具有讽刺意味。

    剧里的那些欢庆画面,Mitchell Burns军士向苏西宣扬的那些参军福利和好处,最终都将成为美国军人和全美国土的噩梦,并引发了全国性的抵抗运动。

    就这样,《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开场用了一个简单的军士娱乐现场为美国未来十年的大事件埋下了伏笔。

    苏西说,现在都没有战争。

    确实,1960年不是战争年代,艾森豪威尔还是总统,但肯尼迪在当年11月就会赢下总统大选,并在次年下令派遣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标志着越南特种战争的开始。

    正如剧中的Mitchell Burns军士所说的,这些士兵当中,最终将会有10%的人死去。这一数据,和美国官方统计的在援越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士兵比例一致。而这些,都是当时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援越战争成为了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纪元的一个引爆点,也将会是后来兰尼•布鲁斯和安比大力抨击和讨论的内容之一。

    2. 言论自由

    匆匆出场的兰尼•布鲁斯

    这个美国单口喜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早逝表演家,在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纪元和言论自由方面的贡献,我在第二季的时候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戳:

    安比爸爸的新动向

    兰尼在“自由言论”主题中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在第三季过渡给了米琪的父亲安比。

    50年代的美国,言论自由还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一回事,米琪在第一季第一集就因为在酒吧公开谈论性(还露了奶)被警察以“公众场合猥琐行为”和“没有公众表演执照”为由拘留了。

    第二季季终集的郁郁寡欢的兰尼也因为在公众演讲中提及淫秽词汇而被芝加哥政府驱逐,新一季中甚至都还没有开场,就已经有警察来候着抓他了。

    安比在迈阿密叙旧的老友亚瑟Asher这个角色灵感也被认为是来自在40-60年代红极一时剧作家Arthur Asher Miller,后者曾被当时专门侦察亲共人士的政府组织HUAC(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于1953年定罪,并没收护照、入狱并禁止从事戏剧行业。

    剧里亚瑟的设计和这位百老汇著名编剧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前者的首名和后者的中间名完全一样这个就不提了),同样写了多部大热赚钱的百老汇戏剧、获得过普利策奖、因作品被指亲共而被禁止从事戏剧行业。

    真实的Arthur Asher Miller

    但与事实稍有出入的是,Arthur Asher Miller在1958年指控被撤销,重新开始执笔后继续写出不多大热的作品,其中就包括《激情年代》(The Crucible),后在1992年被电影改编,由三度摘得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薇诺娜•瑞德(《怪奇物语》)主演。

    剧中则是由安比代为执笔,继续为自由言论而战,如果第四季(未续订)安比接受《乡村之声》影评人一职的话,应该还会和亚瑟这个角色有交集。

    3. 种族歧视

    被暴揍的夏尔•鲍德温

    在第二季匆匆亮相之后的夏尔•鲍德温(Leroy McClain扮演),在新季里成为了绝对的第二配角,比起第二季的本杰明(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本杰明是沙赞演的),夏尔不仅成为米琪事业上的贵人,将她的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商业水平,也反映出了那个年代黑人群体的尴尬处境。

    夏尔在这里的故事简直就是《绿皮书》的翻版,一个功成名就的黑人歌唱家收获了财富,但却享受不到一个普通白人视为最寻常不过的日常权利,在某些州甚至都只能住特定为黑人准备的酒店,而他的同性恋取向更是让事情雪上加霜。

    甚至连操管实际事务的经纪人雷吉Reggie都需要有一个“白人”来充门面,因为黑人在行业中并不受尊重。

    在哈莱姆占主场地位的莫姆斯•马布利

    虽然出场只是短短两三分钟,但莫姆斯•马布利Moms Mabley(原名Loretta Mary Aiken)这个历史上真有其人的角色揉合了太多的主题,种族问题、女性歧视、LGBTQ在她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印记。

    即使是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清晰留名、获得商业成功的喜剧家,马布利在年幼时候曾被强奸过两次,一次是被同为黑人的年长男性,一次是白人警官。

    在27岁的时候(也即是1921年)马布利就已经公开出柜。

    相对之下,和在60年代仍然因为米琪几乎不能算是笑话而怕被出柜的夏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男性成为社会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相应地承受着极大社会压力。

    左:真实的莫姆斯•马布利

    哈莱姆区

    让夏尔在最后一集回到老家哈莱姆区表演并不是编剧脑袋一拍(正如国内大多数电视剧编剧一样)决定的,而是延续夏尔所带出来的黑人歧视问题。

    19世纪的哈莱姆区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意大利后裔,但在20世纪的美国大迁移之后,慢慢变成了非裔美国人的集中区,在20-30年代,还产生过被称之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黑人文化艺术潮,大量的非裔艺术家冒起,夏尔应该也是在这种文化潮流和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然而,在电视剧时间线(1960年)四年之后,哈莱姆动乱爆发。

    十五岁的非裔美国人James Powell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白人警官Thomas Gilligan枪杀致死,Powell所在学校超过300名学生得知消息后发起抗议,随后抗议人数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超过4000名纽约市民参与了这场长达六天的动乱,在此期间,警察局被袭击,商店被砸被抢,而警察也对这场动乱进行了暴力镇压。

    4. 女性平权

    菲利斯·施拉夫利:隐藏的反派

    菲利斯•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就是那个被米琪现场拒绝的政治竞选电台广告。

    她当时美国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的顽固保守派,反对堕胎合法化、反对女权运动、并极力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该法案想以法律形式赋予两性全面平等权利)。

    她成立的政治团体Eagle Forum(美国之鹰论坛),影响了许多美国中产阶级,特别是天主教徒,使他们也和她一样认为一个自由化的国家是危险的,生前还支持川普排外的移民政策。

    菲利斯•施拉夫利的立场和手段非常强硬,是美国七十年代行使分化作用的重要人物,这种反女性平等的保守态度,在米琪眼里可能仅仅是“一种白痴行为”,但正如安比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并不是一个白痴,这样才显得她特别的危险。坚守立场,明知反人权而为,这样的人才是最危险的。

    米琪 & 萝丝 & 伊莫金

    米琪、萝丝和伊莫金三人,所代表的正是以“冲突家庭束缚”为核心的第二次女权运动。

    到今天为止历史上共有四次女权运动:

    1. 第一次女权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主要集中在争取女性的投票权、已婚女性的产权和对后代的抚育权问题;

    2. 第二次女权运动被认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也称之为女性解放运动,在法律和社会层面追求更广泛的男女平等。

    3. 第三次女权运动在90年代兴起,与个人主义和多元化相结合。

    4. 2012开始的第四次女权运动是历史上所有女权运动最具攻击性的一次,大规模利用发达且成熟的社交媒体来狙击性骚扰、针对女性的暴力、还有长期存在的“强奸文化”,最集中体现在ME TOO运动。

    比起第一次女权运动简单粗暴地要求一份更为公平的工作合约、在法律上给予妇女应有的家庭权力(比如对孩子的养育权、产权)等,第二次女权运动超越“丈夫”“妻子”的局限性(甚至将其作为重点攻击的对象),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追求社会男女平等。

    和乔离婚、为了事业放弃本杰明的米琪、为表抗议放弃家族信托基金/为不让自己生活受丈夫影响而决定把做媒当事业经营的萝丝、男人夜不归家大着肚子决定去学一技之长的伊莫金,无一不是在逐渐清理和降低家庭aka丈夫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更准确地说,是女性依附男性所带来的天然脆弱性。

    正如萝丝所说的:

    当女人的生活由男人的一时兴起决定时,它是多么的不确定。你父亲也毁了我的生活,他一瞬间就夺走了一切,现在轮到我把一切夺回来。

    而这还是在安比深爱萝丝的前提下,想想那些丈夫把妻子当成佣人的女性们,她们的状况将会更加无助,这也是现在非常多家暴案例中女性无法抽身的重要原因,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他事情都无法独立。

    米琪父母房子的新女主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为丈夫工作原因要搬走,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也不得不跟着离开,这种生活环境剧变的变动背后,是没有夫妻双方讨论空间的,单纯由男性一方而决定。

    比起第一次女权运动,第二次女权运动变得更加聪明,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们懂得了利用理论和支撑自己社会平权行为,平权模式也趋向更为多元化和丰富性,懂得纵横社会其他弱势群体的力量,慢慢地与黑人群体、LGBTQ群体建立起微妙的联盟关系,为第三阶段的女权运动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早在1949年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就已经写出《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书中所提及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才成为女人的”,从女性角度出发剖析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为后来兴起的政治/社会运动提供了一个哲学角度的思考基础。

    196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贝蒂·弗里丹,她所写的《女性的奥秘》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我看不到自己结婚生孩子是什么样子,也许那时我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我的母亲像是一块被海浪磨平了的礁石,就像是一处真空。她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家庭中去了,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由于她没有得到足够的报答,她对我们也有不满的情绪。有时候看上去什么都没有意思,除了打扫房间,她什么事情都好像漫无目的。她自己不幸福,也不能使父亲幸福。如果她根本不管我们几个小孩子。其结果会跟溺爱我们是一样的。这使得你想反其道而行之。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小时候,有一次激动万分地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我学会倒立了。她根本连听都不听。
    后来,我常常照镜子,我害怕变得像母亲一样,如果发现我自己在言行举止或其他方面像我母亲,我就会十分害怕。我在许多方面都不像她,但是哪怕在一个方面像她,或许最终我也必然会像她。这使我非常害怕。

    她将家庭比喻为“舒适的集中营”,描绘了女性面临的“无形的困扰”,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结束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第二次女权运动并没有随着第三波运动的兴起而落幕,它的影响甚至广及到现在第四次运动,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也超越了男女性别在生理性上的不同,而与社会学相结合,从根本上对既有男女角色提出质疑之余,还进一步,为其他少数群体争取同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季终集开头米琪和乔婚前婚后在同一家咖啡店关于小孩的谈话场景就特别有意思。

    男女平等的口号叫起来确实容易,但一旦落到实际,利益冲突之下,已婚女性的独立之路几乎就被堵死。

    作出同一个决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对子女的养育责任仍然停留在男在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中,社会不理解也不愿意去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人类后代的养育问题,乔已经是一个相当理想化的角色设定,这样的人物,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育有子女的女性再想要追求独立事业,任何事情都还没有发生,社会就已经将后代可能出现的问题先行归咎在女性这个决定上,这样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带有法律效力的强制力),就已经把很多想要追求独立的女性拦在起跑线之外了。

    期待第四季(如果能把段子质量再提高一些那就完美了)。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2.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回归了。

    第一季,我们想买她所有的大衣,

    第二季,我们想买她所有的裙子,

    第三季,虽然我已经总结出了她配色和穿搭的规律,但每次她一出场,我都惊叹,衣服好美,怎么可以这么美,怎么可以这么美!!

    亚马逊你们什么时候能推出同系列女装??我愿意贡献出我的荷包,我愿意!

    剧组服、化、道一向格外精致和用心,第一季高饱和色、清新又复古的造型,让每个女人都想来一套复古优雅范儿裙子,第二季直接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街头复刻了下来,而第三季,进入六十年代,赌城拉斯维加斯流光溢彩的夜生活,配上六十年代糖果色LOOK,再遇到浪漫 、忧郁、才华横溢的兰尼 布鲁斯,我简值就象个丝毫无节制力的小孩一样,又是一口气追完。

    这部剧就是如此让人上头。

    第三季,剧情进入六十年代,无论是主角的米琪,还是父亲安比和母亲罗斯,都被生活夹裹着前行。甚至于她的闺蜜---娇小的女孩伊莫金,这个被苏西称为“她跟我说话,就像一朵花在叫”的女孩,也开始进入秘书学校学习,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即使丈夫深夜回家,也要提前补好妆的完美洋娃娃。

    在轻松和幽默之下,剧中也不着痕迹的提取了60年代独特的要素:六十年代的女权兴起、黑人平权运动,还有避孕药---196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由塞尔制药公司生产的异炔诺酮Enovid。

    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女性的生育恐惧。

    而这被认为是女权运动和文化战争的一个分水岭——允许女性享受性爱而不用担心怀孕,允许女性对于何时以及是否要组建家庭的问题上有了话语权。

    避孕药的大型推广引发了一场关于性价值观的持久辩论。

    而6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对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在剧中也有体现。

    父亲安比在沙难上与老友的那段对话,老友作为前百老汇的著名作家,却因为在某部作品中被认为有亲共嫌疑而被百老汇圈子排斥在外,被生生断送了整个职业生涯。此前他曾是百老汇最富盛名的剧作家,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虽然他的作品仍然源源不断的被演出,但他却象是被流放了一样,在海边开一个售货亭为生,心灰意冷,再也不写剧本了。

    犹太人,著名剧作家,曾获普利策奖,我几乎就认为这是在说阿瑟 米勒和他的《萨勒姆的女巫》了。《萨勒姆的女巫》正是阿瑟 米勒影射麦卡锡主义对于同情共产党人群的镇压而创作的,而阿瑟米勒正是犹太人,他的《推销员之死》曾获得普利策奖。

    这剧的用心之处随处可见。

    而这一季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台词:

    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演员是谁?

    查理 卓别林。

    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演员是谁?

    查理 卓别林。

    所有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

    查理 卓别林曾经写过一首诗:

    世界就像是个巨大的马戏团

    它让你兴奋/而让我惶恐

    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

    有限温存,无限心酸。

    这基本也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这部剧的底色。

    而关于剧情,这一季主要的核心词是“改变”。

    人人都想改变,又都惧怕改变

    当安比和罗斯住在乔尔父母家,被他们可怕的生活习惯和用餐逼得快要崩溃,逃难似的投奔正在赌城巡演的女儿,米琪将房间让给父母,自己睡在泳池边的躺椅一晚。

    那时对于父母,米琪说了一句话:我的父母还没有适应失去公寓后的生活,他们年纪大了,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害怕改变。

    他们真的害怕改变吗,事实上,米琪的父母还真的是非常富有激情,也非常爱她。

    安比因为女儿在脱口秀上无意中提到了贝尔实验室,在与上司争论中,当那些人认为米琪也会是个危险分子时,一向懦雅的数学家被激怒了,他不允许有人敢威胁女儿,米琪只是个喜剧演员,在不入流的小酒吧里说段子,怎么就成了危险分子?!

    他怒而辞职,回去却被老婆一顿数落,这才想起,原来自己的公寓也是哥大提供的,如果他真的辞职了,那么他们一家老小都要搬出去了。

    安比没了收入,就意味着全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了,原来他们精致的大中产生活如此不堪一击,女佣的工钱、女儿、妻子的大额置装费,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水果蔬菜、下午茶的点心和鲜花,安比头开始疼了,因此他质问妻子:我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需要五个房间的男人?我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追求物质的男人?

    眼看丈夫不跟自己商量,说辞职就辞职,罗斯气归气,还是决定回娘家,要求支取她的信托基金来支撑生活。

    回到家乡的罗斯,看到堂兄弟们所谓的工作就是享受来往的工人们问好,而家族会议她不能列席,只能旁听。甚至于一个几岁的小毛孩都能有一个席位,而她因为是女性,所以不被允许加入。哪怕家庭企业创始人是奶奶,一位女性。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罗丝生气的是这个家族根本不尊重女性,哪怕这位女性受过教育,已成年,已经当了外婆,只因为她是女性,就不能列席会议,并且这份家族基业还是一位女性创办的。

    罗丝愤而放弃信托基金的样子,和安比真的好像。

    他们已经当了外公、外婆,却不得不接受搬家的混乱,暂时借住在曾经是亲家的家中。

    面对混乱的生活,安比会吐槽女儿衣服太多,罗斯会抱怨受了女儿独立思想的影响,她争取独立了,但是却贫穷了。

    这个过程不好受。

    但打破了以往的旧生活,才能迎来新生活,哪怕是过程很痛苦。

    安比重拾年轻时的梦想,用文字改变世界。写剧评发表在报纸上,兴奋的见人都发。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终于接到了一份报纸的戏剧评论员邀请。

    妈妈罗斯一向审美品位很高,看人眼光极准,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月老生涯。

    父母只有完全拥有了自己的生活,才不会想要去操纵子女的人生。

    在终于发现自己擅长且具备天份的领域里,最开始的露脸都是光芒四射的,但当真的要成为一种事业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磨和波折,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渐渐懂得哪些禁忌是绝对不能触碰的。

    这一点,数学系教授很懂。他告诉女儿:当你有机会发声时,你要留心你的话。

    米琪只听进去了一半。所以,她在脱口秀上先是爆了苏菲烈侬的底细被封杀,又后来提到了贝尔实验室,间接导致了老爸的失业,而这一次,她在紧张中说了过多关于夏尔的生活细节,又让她失去了如此重要的巡演机会。

    演艺生涯再次被清零。

    成长是释放激情,成熟是懂得控制。

    米琪的即兴发挥极具个人特色,也非常流畅幽默。但即兴发挥的问题是常常会容易越界。

    可能米琪自己都没有想过夏尔的性取向问题,但她在开场秀上说的话却极度容易引起误解。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女厕,夏尔在照镜子。”

    “他只要用他的红宝石鞋子碰三下,他到回到家乡了。”

    她没有多想,可这是在公众场合,会有很多人去解读这背后的意义。

    希望这一次的教训,能让米琪和苏西记得制定一本边界和禁忌手册。

    一样的教训,也在罗斯身上发生着,罗斯的月老天赋刚被激发出来,她兴奋的想到了本杰明这个潜在客户,因为手里正好有一个高个大龄女孩,急于求成,而忽视了本杰明的感受。

    同样想要去改变自己的,除了学打字的伊莫金,还有喜剧皇后---苏菲列侬。

    在上一季中,苏菲说过,她受过专业的戏剧训练,读的是戏剧专业。但被经纪公司签下时,经纪人曾经和她谈过,如果她想要走一条小众、艰难的路,那么她就坚持梦想好了。如果想收获大众的青睐,收获名气、财富,那么还是走喜剧扮丑更好。

    所以,她住高级社区,却要扮演一位皇后区的泼辣主妇苏菲。她甚至从来没有在皇后区住过一晚,只是开车路过那里,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扮演着另一个人。并且经纪人告诉她,只要她保持住,她就能一直火下去。

    她在台上粗鲁、泼辣,肥胖,台下她却精于饮食,严格控制体重,爱好高雅。她想要寻求改变,她想要演戏剧。

    但当真的苏西为她争取到了剧本,争取到了角色,将一切都安排好了时,她害怕了。虽然在投资人出现的那场预演中,她演得超出众人的预期。但真到了上台这一天,她紧张、害怕,慌乱了。

    在台上错乱的那一瞬间,她习惯性的开始皇后区的苏菲上身,将茉莉小姐演成了皇后区的底层大嗓门妇女。并且在观众的一片叫好声中,她开始无视其他演员,生生在台上尬演成了大型灾难现场。

    苏菲不缺眼光,不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判断力和规划力,但在改变职业走向这至关重要的一场演出中,她失败得很彻底。也许她太在意过去的光环,也许她不自信。

    她带着皇后区底层苏菲的面具多年,当想取下那一刻时,才发现,皇后区的苏菲早已和她融为一体,无法分离。

    乔尔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却忍不住找了前妻同款

    这一季米琪的感情线让很多人着急。

    弹幕上全是:米琪你为什么放着完美的本杰明不要呢?,又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让你在关键时刻能刹住车,没有走进兰尼的房间,那可是兰尼啊?

    因为米琪还是忘不了乔尔。

    她遇到本杰明时,正处于事业低谷,遭遇封杀,没什么演出机会。那个时候,对于未来,她退缩了。即使眼再瞎,也知道本杰明是一个完美的丈夫人选。

    她接受了本杰明的求婚。

    之后,她接到了夏尔的巡演邀请,这也没什么,但她又一次遇到了兰尼。

    兰尼在第二季的表演简值是神作,ALL ALONE是如此的打动人心。一对夫妻,分分合合,最后只有他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

    在那个瞬间,米琪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她要去巡演,她一定无法做回那个完美妻子,而她相信本杰明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看起来那么好,那么完美。

    但她也不想一个人,至少在那个清冷的晚上。她说需要找一个爱她的人,她本能的去找了乔尔。

    他们度过了那么多浪漫的时光,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都在乎对方,信任对方,但是曾经的背叛始终是心里的剌,米琪想要乔尔主动一些,所以她一直在给乔尔机会。

    那天晚上的本能说明一切。

    可乔尔呢,米琪的脱口秀事业越来越顺畅,他为她高兴,但是,他不想再重复过去,在某种意义上,重复过去,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自我,那种感觉也很难受。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当阿奇也开始想要逃避婚姻中的义务和责任时,他死命的拖着阿奇,哪怕把他打昏,也要把他送回家,送到伊莫金身边。

    因为,他搞砸了自己的生活,他后悔又难过,而这一切重新回头又那么难。所以,他拼死也要让好友保住他美好的婚姻和家庭。

    他在米琪面前始终是自卑的,他说他不想再借助任何女人的帮助,才能完成自己的事业。

    但可笑的是,当乔尔租下了酒吧,遇到了梅,虽然梅肤色、长相、学的专业和米琪都完全不一样。

    可连阿奇都看得出来,梅和米琪是同一类型的女性。

    乔尔总是会被同一种类型的女性吸引。他受不了米琪的能干和聪明,可他也试过了,小鸟依人的秘书虽然在开始给了他存在感和被需要感,但时间稍一长,和温顺的女子在一起,他开始觉得无聊。

    只有和强大、幽默、聪明的女生在一起才能激发他的活力和热情。

    可是,如果乔尔不能真正的变得有责任和有担当,不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心理上尊重、认同和赞赏妻子或者女友的聪明能干,他和梅也不过是会重复过往的生活。

    恋爱时米琪最吸引乔尔的优点,婚后也成为了他最讨厌,最想逃离的缺点。

    恋爱总是短暂的,时间的闪回,仍是那家店,米琪和乔尔,从求婚的热烈,到得知米琪怀孕时的狂喜,再到两人貌合神离,彼此克制又不耐烦的讨论着孩子的择校,那疏离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无一不是在说明:他们其实已经结束了,只是他们还不舍得离开。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已经第三季了,对于这季米琪事业上的重新清零,让我有了种看《破产姐妹》的感觉,无论麦克斯和卡罗琳她们俩如何努力,最终都会因为一件突发事件,开小蛋糕店的基金总是会被意外清零。但查了下麦瑟尔夫人的原型,貌似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也是,六十年代那样保守的风气下,女性的脱口秀一定是打破了很多的禁忌,也会引发很多人的不适和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和抵制。

    这条路并不容易,所以麦瑟尔夫人才了不起。

    她最先觉醒,她所带来的这种自由和追求自我的力量,感染了她的父亲,使得那个一丝不苟的哥大终身教授能够面对一堆否定和指责他的人,不再是忍气吞声,而是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是个激进份子,怀念那份热血和热情,面对不公,他愤然辞职,重新找回自己。

    这股力量也影响到了她的妈妈,她妈妈再也无法忍受家族中,将她视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幼儿一样对待。她不想再成为事事都由别人替她安排好的那个女人。

    而当米琪拿着合约和排得满满的日程单,向乔尔的父亲提出要买下公寓时,她自信满满又坚定的样子,前公公看她的目光中充满了认可和敬佩。

    乔尔的父母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四点半起床工作,他们的家业全是他们勤苦换来的,所以他们欣赏米琪这样的姑娘,遇到变故不哭不闹,哪怕去化妆品柜台当店员,哪怕当接线生,哪怕在小酒馆里说段子,她活在当下,勇敢承担,她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也为父母负责。

    这样的姑娘,是自己的儿子远远比不上的。

    她就象是一个光源,在影响和带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美好、真实而有力量。

  3. 其实我很佩服编剧导演们,他们本来没必要把女主写得这么像个凡人,他们没必要让其他的角色也为自己而活,他们本来可以迎合大团圆完美剧情的需求。

    当本杰明说,“那重聚的时候会非常激动人心”,我恨不得化身民政局走进屏幕里。女主为什么这么讨厌?为什么要毁掉这段好姻缘?拜托,她从来就不是仙女啊。她就是自私的,野蛮的,充满缺点的凡人啊。她也没开金手指,怎么会知道本杰明就是良配?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自己的爱情,情场职场都春风得意的。

    当凡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舍弃一切去追寻“海市蜃楼”的。而凡人追寻自我,追寻梦想,一帆风顺有如神助的,很少。

    爸爸不再做教授,失去了工资、地位,甚至是遮风挡雨的住所。妈妈放弃了家族信托基金,直接让整个家庭失去了最后一点保留过去生活的机会。好愚蠢!为什么会这样笨?但这正是他们能开始自己新生活的原因。过去的温柔乡,如果不完全打碎,谁会愿意起床?

    苏西不是女主成功的工具人,她赌博成性,也曾期望通过别人成就事业。

    夏尔不是女主的云梯,他不过是觉得女主能锦上添花所以稍她一程,发现女主是个口无遮拦的危险人物自然能说丢就丢。(这自然是女主这块“璞玉”未经打磨的原因了,她自己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前夫哥虽然又带孩子又顾岳家,但也日夜为自己的酒吧操劳,也会爱上别的女人。

    爸爸不是让女主获得安稳住宅的纸片人,他为社会没有智者担忧,又傻又倔,现在想要通过文字改变世界。妈妈也不是为了唠叨催婚而活,她一度沉湎于家族财富和有才丈夫构成的假象,如今已经要开始自己的月老事业。

    连女主的朋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剧情推动者,她为自己存在,要学会做个速写员了。

    剧中稍微有点戏份的人,都展现了自己的优点与破绽,短短的八集怎么可能不嘈杂,不混乱?这一片兵荒马乱,就像很多人的人生。时而,还要给别人配戏。

    所以我欣赏这一季,她不似过去那样光鲜亮丽。我几乎看过了他们每个人的至暗时刻。也曾攀至巅峰,也曾跌落谷底。人生不是高光集锦,向上的期待和向下的落寞才是平常。

    又想到剧中女主和本杰明的对白。

    “我们会聚少离多。”

    “那重聚的时候会非常激动人心。”

  4. 12/14更新:第三季原声出来啦


    另外,有墙的同学可以在以下网页内嵌Youtube播放大部分歌曲, 非原声,但免费。合集列表在此 需要下一首点往右的箭头 看这里 ↓


    第三季分集全歌單 Episode 1

    • "Praise The Lord And Pass The Ammunition" by Kay Kyser
    • "Bottle Of Pop" from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 "One Less Angel" from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 "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eley Square" by Darius de Haas
    • "Whit Christmas"
    • "Little White Lies" by Ella Fitzgerald
    • "Wiggle Wiggle" by The Accents
    • "The Diary" by Neil Sedaka
    • "Jailbreak" by Thin Lizzy

    Episode 2

    • "Wail Street" by Barney Kessel
    • "Southern Fun" by Gerhard Trede
    • "Got To Move Your Baby" by Sam "Lightnin" Hopkins
    • "The Everlasting Hills Of Oklahoma" by Sons of the Pioneers
    • "Come On Back Jack" by Nina Simone
    • "Aurelia" by the Pelicans
    • "Love Nobody" by The Rockettes
    • "I Won't Last A Day Without You" by Paul Williams

    Episode 3

    • "IV Finale Allegro Con Brio" by Kodaly Quartet
    • "Manhattan" by Blossom Dearie
    • "Fly Me Yo The Moon (In Other Words)" by Julie London and Gregory Porter
    • "Luck Be A Lady" by Frank Sinatra
    • "Cling A Ling" by Dee Clark
    • "They Say It's Wonderful" by Darius de Haas
    • "Is You Or Is You Ain't My Baby?" by Sterling K. Brown
    • "Runnin' Away" by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

    Episode 4

    • "They Say It's Wonderful" by Darius de Haas
    • "Hot Rod Lincoln" by Commander Cody and His Lost Planet Airmen
    • "It's A Lovely Day Today" by Ella Fitzgerald
    • "Tea-Plucking And Catching Butterflies" by Lily Chao
    • "I've Told Every Little Star" by Ray Conniff and His Orchestra
    • "Tequila" by The Champs
    • "Pennies From Heaven" by Louis Prima
    • "Where Evil Grows" The Poppy Family

    Episode 5

    • "Beyond the Sea" by Bobby Darin
    • "Nani Koolau - Kuu Aloha Nui - Waikapu" by Benjamin Rogers
    • "Until The Real Thing Comes Along" by Dean Martin
    • "Falling In Love With Love" by Helen Merrill
    • "Anything Goes" by Helen Merrill
    • "Nice N' Easy" by Frank Sinatra
    • "The Man I Used To Be" by William Johnson"
    • "Almost Like Being In Love" by Darius de Haas
    • "Loco Amor (Crazy Love)"
    • "Til There Was You" by Peggy Lee
    • "Dedicated To The One I Love" by The Mamas and the Papas

    Episode 6

    • "Good Morning" from Singing in the Rain
    • "Please Don't Monkey With Broadway" by Fred Astaire and George Murphy
    • "On A Slow Boat To China" by Kay Starr
    • "One Less Angel" from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 "No One Has To Know" by Darius de Haas
    • "I Found Out" by John Lennon

    Episode 7

    • "Baby Count Ten (The Counting Song)" by The Bell Sisters
    • "You'd Be So Nice To Come Home To" by Helen Merrill
    • "So Long, Farewell" from The Sound of Music
    • "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 by Doris Day
    • "Sink To The Bottom" by Fountains of Wayne

    Episode 8

    • "Mister Sandman" by The Chordettes
    • "Sh-Boom" by The Crew-Cuts
    • "Tiao Yi Ge Man Bo" by Chang Loo
    • "Tain't What You Do" by Jimmie Lunceford
    • "Feeling Good" by Nina Simone
    • "Love Is Here To Stay" by Blossom Dearie
    • "(What's So Funny 'Bout) Peace, Love, And Understanding" by Elvis Costello and The Attr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