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上帝的国度 God's Country(2022)

简介:

    坦迪·牛顿将主演新片[上帝的国度](God’s Country,暂译)。朱利安·希金斯执导,希金斯与谢伊·奥邦纳([下层人])共同操刀剧本。该片改编自James Lee Burke创作的短篇故事《冬日之光》,讲述在美国西部山区阴冷的冬季,牛顿饰演的大学教授,独自生活在国家森林的边缘。一天,两名猎人闯入了她的土地,这引发了一场危险的较量。影片将在本周于蒙大拿开拍。

演员:



影评:

  1. 看完电影找了arthouse garage的油管视频,看了导演Julian Higgins的采访,顺手做了英文字幕,感兴趣可以移步b站看。这篇文章会总结采访的重点内容,结合影片,写写我觉得电影里有意思的东西。

    【英字】《上帝的国度》God's Country (2022) 导演Julian A. Higgins采访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作为首部长片电影,God’s Country的视觉风格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导演开始就回应说,Tone is not a conscious decision。总体来说影片是极具西部气息的:警长、猎人、学校老师等等都是典型人物元素,原著作者也是在影片取景地蒙大拿出生长大。

    James Lee Burke 1936年生

    景色很美,看得时候也觉得很冷,很容易想到《猎凶风河谷》《黄石》《保留地之犬》这种同样聚焦印第安保留区的影视作品。后面导演谈到故事里贯穿始终的愤怒、悲伤(anger、outrage、sadness),说这些都是激励他一直写作、探索人性的动力。

    【导演对电影的评判标准】

    1⃣️电影爱角色吗?(有些电影似乎成心和主角做对,或把主人公塑造地低俗可笑,恨不得指着鼻子让观众来嘲笑。创作者爱不爱自己的角色很容易分辨)2⃣️电影创作者认为观众蠢吗?(指当创作者在基本逻辑问题上出错,或者有时候低估观众智商)

    【选角】

    导演坦言很难选角,女主角需要韧劲、坚毅,又要有细腻情感流露的一面,而且演员需要相信角色身上矛盾的点,比如她的过往和她如今的选择,这些其实是反差很大的人生决定。

    坦迪·牛顿主动找到选角导演以及剧组,表示想要成为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导演也说,整个项目是没什么钱的,所以真正在做事的人都是认可这个项目、这个故事,而不是为了挣钱。他也说不喜欢看到现在很多业内人把工作当gig,一个接一个地做,不在乎内容或质量,他还是更愿意看到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大家为了认可的东西去付出。

    Gretchen和女主的对话戏在原剧本中其实占据很大篇幅,但两位演员的演技证明,那一段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导演在处理的时候采用了一些沉默和眼神戏份,来更好地完成这一场景。一共只有三个机位,桌子的全景,两个角色分别的特写。事实证明当表演者足够优秀,其他额外的东西并不需要太复杂。

    Tanaya Beatty 种族是Caucasian-Indian 有印第安血统

    【改编】

    Julian Higgins和Shaye Ogbonna共同编剧,Julian最早是在2010年12月读到短篇小说Winter Light(原著作者写于1992年),被深深吸引,后来拍成了一部短片电影。他表示短片是‘a very radical adaptation’,原本也不认为能改成一部长片。

    几年前美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突然想到这个故事。[……the story just popped into my head in the context of this new era in American history that we are clearly entering.] 后面他又提到其实这个[new era]就是2017年Trump宣誓就职美国第45任总统,之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使得这个短篇故事曾经的主题,在如今有了新的适用语境。

    Julian原本希望把主角(白人男性)改成一个黑人男性,在和Shaye合作之后,两人决定将主角确定为黑人女性,由此给整个故事带来全新的视角。Shaye是黑人,为中年黑人女演员创作一个精彩的角色是他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为了他的母亲。

    一旦主角改掉,故事文本中的那些潜台词、深层含义、神话寓意、人物原型都随之改变,而这些恰好是导演和编剧都想要探索的主题和方向,这种角色间的权力结构变换很吸引人。

    原文本由此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故事框架,能够将美国如今的各类社会问题涵盖进去。但导演并不打算直述种族、性别问题,而是展现这些社会议题在西部小镇这些普通人身上,有什么现实的影响。

    两人花了很长时间写剧本,原短篇小说中的那句[ I’ve heard about you. ]给Julian的印象最深,他在两次影视化的时候都保留了这句台词。小说很短,可以在作者网站上免费读到,其实原本的故事是关于masculinity。小说中主人公是年纪大的白人男性,被年轻的猎人挑战,电影里换成不同性别的主角之后,就不再是简单的男性权力结构。

    【导演的观点:美国拒绝正视历史,小至个人,大至国家】

    导演回应电影最开始投影仪放历史照片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观众正视历史,让观众没有逃避的余地。女主角的个人故事和美国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合并在一起看。影片一开始主角的母亲去世,在小说里,男主角是刚经历了一场离婚。

    剧情发展到后面,观众才慢慢知道,原来在经历过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女主角辞去了警察的工作。2005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因为地势低洼,成为最严重的受灾地区,天灾人祸之下,居民既没有被妥善安排撤离,也没有足够物资满足基本生活,社会秩序崩溃,城市陷入混乱。

    在谈到这个事件背景的时候,导演表示是不希望人们忘记那场灾难,而对于不知道、不了解卡特里娜飓风的观众来说,这也恰好能够让他们警醒,并意识到——这样的悲剧虽然不被所有人知晓,但确实曾经存在,且对亲历者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

    Julian在短片中没能有机会把猎人角色塑造丰满,在电影里终于得以施展拳脚。

    导演的父母就是大学老师,很多影片中展现的场景都是他日常生活熟知的,比如圣诞聚会的戏份。

    导演本人是无神论者,而编剧同伴Shaye从小在黑人教堂熏陶下长大。不过哪怕一个人没有宗教信仰,走进教堂也会出于尊重保持安静、轻声说话。Julian认为:[要想让群众理解悲剧、失去,首先要充分展示失去的是什么]。

    比如在爱情电影里,就是先要展现两个主人公如何地完美契合,非常登对,以凸显两人分开之后的悲剧程度。在电影里Sandra、Nathan就属于这样的人物关系,导演给观众展示了一次和解的可能性,一个矛盾可能被化解的小小苗头,那就是——尽管两人经历如此不同,他们身上仍然有共享的某种特质,也许在不同的场景之下,他们甚至会成为朋友。当然,教堂那场戏最后也展示了,Nathan无法跨越界线,他不能接受她,甚至无法去承认他与Sandra共享那种对母亲们独特的、细腻的情感。

    【7天的叙事结构】

    (雨声开场,混沌之中故事开始,整部电影寓言意味十足)

    第一天【光】 红色卡车出现、留字条、字条被撕碎、留下鸟类实体

    第二天【空气】 晨跑遇见鹿、和猎人兄弟对峙、回家收拾母亲遗物

    Psalm 23:1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want.

    第三天【海洋】把车拖走、门上被射箭

    第四天【星辰】报警、到超市找猎人兄弟道歉、到圣诞市场被伏击

    “全美国没有足够多的法律能让你感觉安全。”

    第五天【水中的生命和飞鸟】开始于水淹的空镜头、跟踪Nathan买啤酒和接母亲去教堂、找到Samuel的小屋、参加圣诞聚会、讲述往事及搬家缘故(据说这场戏导演和编剧花了最长时间来写)

    第六天【地上的生灵和人】 Gretchen上门拜访、学校会议 [you are here, we hired you, didn’t we?] 猎人兄弟打死小鹿、打死Sandra的狗、追到酒馆、劝服自己扔掉枪、埋葬小鹿、房子被烧、再次看到森林里的鹿

    第七天【安息日】结尾5分钟的长镜头

    [Sometimes it feels like things never change. But I promise you. They do. They have to. And I’m not saying it’s easy. Change comes with feelings of loss. And… We might feel resistance. Like there’s so much in the world that needs changing. Where am I supposed to start? Right? When you feel that way, that is the moment to begin work. On whatever fires you up, you just start chipping away. And if you look around this room, you’ll see that you’re not alone. Don’t ever feel like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Please. That’s my wish for you. ]

    水的意象可以直接联系起情感的涌动,不管是悲伤、愤怒、复仇。几次鹿的出现,也是一种暗示,一种神谕似的征兆,西方文化里鹿向来就是神圣的。当猎人残忍地猎杀小鹿,Sandra选择夺回这具本就不属于他们的躯体,将鹿埋葬到属于它的土地中。(可以结合最开始她埋葬母亲骨灰的场景)

    【结局】

    这个结局不是传统电影所允许的,主创们心知肚明,而且他们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导演其实聊到了这个结局中蕴含的古希腊悲剧的意味,极具宿命论色彩:角色为了摆脱一切,去斗争。她不再被动接受羞辱,而是要拿起猎枪反抗,而这种反抗导致的结局实际就是她早就注定的宿命,她世界中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最后的长镜头其实也延续了电影创作者们在《大象》《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内特拉姆》等枪击/少年犯罪题材作品中一贯的视点,探讨暴行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隐忍、退让,只招来更加得寸进尺的欺凌,她便只有拿起猎枪,把枪口对准猎人兄弟,那片土地根本不是上帝的国度,谁也不是她的牧羊人。所以看完God’s Country,我是很丧气的,因为生活里这些问题根本无解。

    -----------------------------

    【短篇小说《Winter Light》原作者James Lee Burke附言】:

    两天前的晚上,我们参加了朱利安·希金斯执导的电影《上帝的国度》的私人放映。观众给出的反应我以前只见过一次,那是在电影《航班93》的结尾。观众们显然都惊呆了,他们沉默不语,一动不动,悬浮在时间中,而且喘不过气来。我也有同样的反应,这部电影精彩绝伦,属于许多年后会在电影课上被讨论和讲授的佳作。

    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朱利安·希金斯是一个年轻的天才,他已经拍了四部电影,我认为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他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梵高、彼得·勃鲁盖尔这样的天才,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独特恨意——猎人兄弟在商店里买的那种啤酒,掉在雪堆上的燃烧着的香烟,窗户构成的巨大十字架……这是只有在乔治史蒂文斯、约翰·福特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这样的导演身上才能看到的才华。(观看时记得)为结局做好心理准备。

  2. 编导Higgins 比《猎凶风河谷》编导Taylor Sheridan年轻15岁。是何电影基因将他们相连? 美国西北边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南北相邻,北美脊骨落基山脉绵延在广袤的印第安土地上,如一片“法外废土”。落基山脉的名称就来自一个印第安部落 Rocky 。 带着美国乡愁式自省和批判,wind river难道不是 God's Country?两部影片名可以互换。种族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渴望被救赎也是美国历史永远的创痛,前者有Jeremy Renner担纲侧重以跌宕的动作场景来完成(会否错觉重拍《谍影重重4》?),已成就类型新经典;而后者克制暴力直到最后一刻,尚需时间打磨。

    2017,《猎凶风河谷》。落基山脉河谷荒原,怀俄明州。警车队长途奔袭中,目标是法外废土之悍匪。

    2022,《上帝的国度》。落基山脉谷地荒原,怀俄明州以北蒙大拿州。sandra以警察的职业敏锐实施追踪。

    开篇,课堂播放美国历史教材幻灯片,推测为蒙大拿州历史。最后一张图片为20世纪初的混血黑人女性肖像。如果不是暗示她是sandra祖辈或家族与蒙大拿州印第安土地的渊源,则是电影语言的失败。因为之前图片为印第安人被教化皈依上帝。

    印第安之地也是上帝的国度,是本片立意基础之一。 片尾字幕表明影片在蒙大拿州blackfeet、cheyenne、crow和salish tribes四支印第安部落traditional lands(与Indian reservation保留地有别)拍摄,虽不像wind river主旨表达印第安人的抗争,但印第安情结暗示闪烁其中。

    sandra的private property。祸起白人闯入者红色皮卡。

    private property是美国影片常见的词汇,是美国式自由的标榜,也是批判的底线。

    当地白人闯入者对sandra首次发出明确的暴力威胁。

    落基山脉峡谷绝美的生态。每当遇见雌鹿携幼鹿穿越林间小径,sandra总会想起母亲和自己。

    当地白人猎杀幼鹿的行为将她推向悲伤和愤怒的一个极限,她象掩埋母亲骨灰一样掩埋幼鹿尸体。如果sandra不具印第安人的哲思,怎么会对白人猎杀幼鹿如此愤怒?

    以sandra的梦境多次出现:雨水渗透木质建筑,画面渐变血红,暗藏杀机。结合sandra的表述,应指2005年夏卡特里娜飓风重创濒临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纳州新奥尔良市,造成重大伤亡并爆发骚乱和警匪枪战。

    关于sandra和母亲的重大变故及北迁遥远的蒙大拿缘由,都由sandra口述交代。这是电影语言一方面炫技,另一方面又叙事乏力的败笔。比印第安潜台词模糊处理更失败。

    sandra首次暴露其曾经的警察身份。

    2007,《老无所依》。法外悍匪对决之后。21世纪承前启后的暴力象征镜头标杆。

    2007,枪战之后。

    2017,wind river。铺陈良久必将对决的围猎式警匪枪战一触即发。已成为犯罪影史枪战的新经典。

    2017,枪战之前。

    sandra与警察在林间小径被一众法外白人围堵。本以为会爆发wind river式的枪战,结果克制了。镜头暗示sandra的胆识力压警察。法外之地流行私下解决,和德州一样。

    2022,预料中的枪战并未发生。 克制暴力来表达暴力是犯罪类型的一种进化。

    白人闯入者的暴力威胁再升级。这支箭是否印第安色彩涂装?

    sandra的暴力复仇再克制。叙事冗余。显然是电影人对当下美国社会枪支暴力的一个回应。

    对sandra多次发出性挑衅。影片塑造的无知无畏的底层白人,却与身居大学校董的白人知识精英层混在一起。这是影片对美国种族歧视根源性的讽刺和批判。

    sandra的private property被彻底摧毁。印有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1929-1968)肖像的纪念品一同被焚烧。

    母亲一直追随黑人运动是本片鲜明的暗示。

    片尾5分钟长镜头启。

    片尾5分钟长镜头止。随着威力强大的雷明顿870五声枪响(连电视一并干掉),一切恢复得更加宁静,除了远处的列车声。

    片尾5分钟缓推长镜头终将wind river经典枪战积累的能量宣泄。5分钟波澜不惊的长镜头在美国流行样式影片中实不多见。蕴藏力量。

    2007,《老无所依》。由蒙大拿州往南3000公里抵达德州,法外废土,岂非God's Country?

    It's God's Country,but no Country for Old Men. sandra的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和教堂风琴师。她说,上帝一定可以拯救我们。 上帝之国无处不在,上帝却不在,唯有暴力了断。

  3. 2022.12.06

    听着窗外大大的雨滴声,加上电闪雷鸣的视觉感受,即使是在拥挤的城市楼房中,也常常有一种荒野苍凉的恐惧感觉。桑德拉·吉德瑞教授刚刚送走了亲人,现在她孤身一人,和一条狗相伴,住在荒野的峡谷里。都市里的人会对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对一个人独居深山老林即佩服又不理解。

    当威胁来临时真正的恐惧从开始,在城市未经许可进入他人领地是件很严重的事,在这算是小事,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双方私了解决。报警会被认为是激怒对方,导致事态升级,使事情变得更糟。这一切和《猎凶风河谷》中的原因一样,皆因为这里是印第安保留地,当地警力不足,方圆300平方公里只有两名警察。

    果然,吉德瑞教授跟着警察格斯找当事人,结果被一群对警察有偏见的蒙面人包围,冲突一触即发,格斯几乎把枪,千钧一发之际,吉德瑞一番话暂时化解了危机。现实摆在那里,没有足够的警力使吉德瑞有安全感,想住在荒蛮的峡谷里,就只能靠自己,住不下去就搬到大学旁边新建的公寓去住,或者回老家新奥尔良,倔强的吉德瑞不甘心,坚持住下去。

    吉德瑞跟踪过当事人老大送母亲去教堂弹奏风琴,两人有过暂短但无敌意的交流,并因各自的母亲都在教堂弹奏风琴而产生共鸣,但是和这种身上充满戾气的人隔隔不相容,尤其是当事人老二更是恶意满满,吓跑了吉德瑞。

    苏珊家圣诞夜派对上,吉德瑞再次邂逅格斯,此时格斯已经知道了吉德瑞是从新奥尔良来的警察出身的大学教授,曾经是警察同行使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吉德瑞坦言喜欢这里未被污染的原始美丽纯净。民众对警察的冷漠和仇视让她不寒而栗,而警察无力保护亲人的无助感更是让她对警察这个职业心灰意冷。

    兄弟俩打死小鹿让吉德瑞非常愤怒,但是他忍了,又打死她的狗,让吉德瑞愤怒的掏出枪要杀人,但最后一刻还是忍了,她偷走死去的小鹿把它埋葬,这回惹怒了兄弟俩,他们带着一群人来她家骚扰,残酷的点燃了吉德瑞的房子。烧人房子等于断然后路,没有了退路的吉德瑞只有孤注一掷,拼死一搏了。

    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呀,大城市历练出来的警察哪个没有两把刷子。第二天,兄弟俩刚刚回到家中,吉德瑞就拎着一把猎枪上门了,两声枪响后吉德瑞走了出来,一切都结束了。

  4. 2023首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原因竟然因为是个大烂片,不知道怎么还能打倒到5.7的高分?首先是态度转变,从那俩男的好过分到这女主什么东西啊。

    头一次这么痛恨女主和可能宣扬到的所谓正义战胜邪恶。首先西方人可能大部分或者一些人有很强的私人领地意识(当然不光西方人)这个可以理解。但开始对方是态度很温和的沟通,女主就表现的很强势,先不说是否对错,对于一个远离人群独居的女人,不先考虑下自己的人身安全吗,不知道对方是怎样的角色就态度不友好的沟通,完全是一个可以温和解决的事情,一定要僵化(其他剧情就不多说了,避免有人想看,但还是极其不推荐)。

    所有的举动和后续发展都是女主先挑起的开端,导致后面一系列的动作。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个精神有问题和有严重被迫害妄想症的举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母亲去世而受到了打击,但是这完全不是在他人身上发泄痛苦和攻击他人的理由呀,甚至在弟弟点房的时候哥哥还打了他,可以看出并不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人,但身为一个男人被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以及对于一个独立个体而言,但凡谁也接受忍受不了如此莫名其妙的人,甚至是跟踪狂,只是出于报复。而女主从剧情来看竟然是最后赢家?(因为没有看到后续入狱等审判镜头,真的很不爽)。

    实在是不明白这个影片在传达什么信息,宣扬什么价值观,是“邪恶”终究战胜“正义”,还是我可以尽情的处罚那些我认为有罪之人,或是想展示“受刺激”心理脆弱的人,会很大程度的的危害社会,让我们要对莫名奇妙的事情忍气吞声,亦或是以上帝的视角俯视并审判“有罪”之人就是理所应当?那未免太离谱了些。

    以后真的不想再看到这种颠倒黑白,三观有问题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