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女王召见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Audience(2013)

女王召见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Audience(2013)

又名: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女王召见 / The Audience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编剧: 皮特·摩根

主演: 海伦·米伦 保罗·里特 爱德华·福克斯 理查德·麦凯布 杰弗里·比弗斯 内尔·威廉姆斯 内森奈尔·帕克 迈克尔·埃尔文 海顿·格温 鲁弗斯·赖特 乔纳森·库提 夏洛特·穆尔

类型: 戏曲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3-06-13(英国) 2016-04(北京电影节)

片长: 173分钟 IMDb: tt3154822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拖延症患者一周后凭借零星记忆补上知识漏洞,简直要感动死自己了……

    首先,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于1952年2月6日登基的,而直到16个月后的1953年6月2日才进行的加冕仪式,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题外话说一句,她的父亲就是《国王的演讲》里科林费斯所扮演的口吃君主乔治六世。

    好了,下面就要来说一说女王在位期间的12任首相了:

    第一任:温斯顿·丘吉尔(1940-1945;1951-1955)
    (其实丘吉尔第一次当首相的时候,女王还没有登基,那会儿是她父亲在位。)
    <图片1>
    <图片2>
    二战英雄丘吉尔本身就是女王父母的好朋友,所以历史上两个人也一直相处愉快,女王还到唐宁街10号吃过晚餐(剧中也稍有提及)。不过没想到的是,在女王加冕问题上,丘吉尔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正因为此,加冕仪式才拖延了16个月之久。

    第二任:罗伯特·道格拉斯·艾登 (1955-1957)
    <图片3>
    <图片4>
    剧中主要表现的是艾登在位期间,即便关于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处理很是另女王不满,但是女王也只能表示“我一直支持内阁决议”。
    (另外,这次危机导致了艾登的辞职,而他的接任者哈罗德·麦克米伦 其实是当时财政大臣,也是苏伊士运河危机的一位策划人。)

    第三任:哈罗德·麦克米伦 (1957-1963)
    <图片5>
    可能他就是最后女王忘记数的那个吧……不记得了

    第四任:道格拉斯·霍姆 (1963-1964)

    最后一位出身上议院的首相,也是最后一位由君主指定出任首相的人。

    第五任:哈罗德·威尔逊 (1964-1970/1974-1979)


    算是整部剧除了女王以外戏份最重的人了吧。
    被邀请到巴尔莫勒尔(苏格兰),展现了自己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也看得出来和女王私交不错,剧里后来也说,威尔逊是女王最喜欢的首相。
    最后因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而辞职。

    第六任:爱德华·希思 (2070-1974)
    <图片9>
    平民首相,看他在女王面前用小夹子夹放糖都不利索的样子,也是滑稽。
    一出场就是向女王鞠躬表示对于换下了她最爱的威尔逊感到抱歉。

    第七任:詹姆斯·卡拉汉 (1976-1979)
    <图片10>

    第八任:玛格丽特·撒切尔 (1979-1990)
    <图片11>
    (饰演撒切尔的演员远不及本人漂亮呢)
    (饰演撒切尔的演员远不及本人漂亮呢)

    据了解,撒切尔夫人对女王极为尊敬,每次会面都要提前15分钟到场,以确保绝不迟到。除此以外每次屈膝行礼时,也都比任何人还要低。但即便如此,女王对撒切尔仍是不大满意,认为其过于严肃。
    剧中节选的会谈内容是关于女王“公开”发表对撒切尔夫人的意见,且见诸报端。撒切尔夫人前来询问,而女王也颇有点儿尴尬神情。就像是“背地里说的坏话却被当事人知晓”了一样。

    第九任:约翰·梅杰 (1990-1997)
    <图片13>
    <图片14>
    剧中借梅杰之口说出了戴安娜王妃对于女王和其所代表的英国政治制度的质疑。毫无疑问,这引得女王极为反感。
    好像在剧中,他一直给女王带来坏消息 XD

    第十任:托尼·布莱尔(1997-2007)
    <图片15>
    说实话,看到这张照片我才想起布莱尔长什么样子,但明明应该是童年回忆之一……
    言归正传,布莱尔在任10年按说应该戏份比较重,但其实剧中涉及很少,主要还是和女王在讨论G8峰会时不同鱼的叫法问题。囧。

    第十一任:戈登·布朗(2007-2010)
    <图片16>
    <图片17>
    现实中没什么印象的一届首相,剧中一直在向女王抱怨“奥巴马只在厨房和我见面!Oh, it's not in the kitchen, it's through the kitchen.”

    第十二任:大卫·卡梅伦(2011至今)
    这是卡梅伦本人(剧中托尼·布莱尔和大卫·卡梅伦是由同一人饰演
    这是卡梅伦本人(剧中托尼·布莱尔和大卫·卡梅伦是由同一人饰演

    后续采访中,女王的扮演者表示每次演出都会对卡梅伦的台词做出一些调整,以确保紧跟时代,从而能让观众更加感受到“在历史中”的参与感。
    女王在卡梅伦说话的时候睡着了,也真的是让人不禁莞尔。怎么说,女王也是80多的老奶奶了啊XD
    据说卡梅伦自己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说:“我不是那么走路的!”但是他夫人表示:“你就是那么走路的。”
  2. National Theatre Live出品,必属经典。

    这已经是我在小西天的大银幕上看过的NTLive的第五部剧了,算上明天人艺“卷福”版的《哈姆雷特》,月底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该系列今年就算看全了。

    今天的《女王召见》,确实是一部好看且经典的戏,无论是海伦·米伦个人的表演,还是编排与发展的形式,还是服装造型设计,都只能用精致完美来形容。中场休息的时候,播放了关于该舞台剧服装设计的纪录片,里面对于现实中女王穿着色系分布的分析细致到了百分比,各种面料的尝试更是为了让人物服装对于真实质感高度还原。

    虽然这部舞台剧很好看,但确实也需要靠背景知识来捕捉到剧中各种信息点,无论是令人发笑的桥段,还是令人动容的瞬间。

    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不光是中国观众,当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把这部戏从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带到纽约百老汇(Broadway)的时候,也承认观众对于剧中内容的反响不如国内观众强烈,因此也“因地制宜”地修改了一些对白以适应大洋彼岸的观众。这也是创作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某种迎合。据说这部剧在百老汇上演的时候,到现场来看剧的克林顿夫妇也被台上的海伦·米伦即兴调侃了。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观剧前稍微做一些准备功课,让观看体验更为优化。而不会因为跟不上节奏,错过大量的精彩对白昏昏欲睡。这不光是对于观众自我的一种熏陶,也是出于对创作者的一份尊重。我趁着记忆力还没有完全冷却,超级简单地整理下出场过的英国首相(年代顺序,非出场顺序):

    1.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任期:1940至1945、1951至1955
    所属党派:保守党
    剧中的丘吉尔的形象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年轻的女王面对这位前朝老臣处处小心,关于女王的加冕礼,丘吉尔心中竟然也有自己的算盘。

    2.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
    任期:1955至1957
    所属党派:工党
    丘吉尔的继任者,戏份不算太多,但表现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时,英法以三国联合入侵埃及的做法,女王并不支持,并抱怨刚刚和艾森豪威尔通完电话的艾登很多事情没有告诉他。

    3.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
    任期:1970至1974
    所属党派:保守党
    平民出身的首相,剧中被女王无数次调侃。当年因为工党在民众间的支持率太低并且威尔逊公开嘲讽保守党,而给了保守党机会,才使得其击败威尔逊当上了首相。所以在剧中,他一上来就跟女王说,对不起,我击败了您喜欢的首相上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也侧面反映出了他平民出身的特质,比如:使不顺夹子夹方糖不得不上手抓,临走跟个粉丝一样跟女王合影。

    4.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


    任期:1964至1970、1974至1976
    所属党派:工党
    威尔逊曾四次当选英国首相,毕业于牛津大学。他应该算是剧中戏份比较重的一个角色,一共出现在了三场对话中。最后一场戏中,他的台词令人很感动,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他,面对女王提出要与亲王一起去唐宁街10号与威尔逊夫妇共进午餐时,他笨拙却真诚地回应让人瞬间飙泪。

    5.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


    任期:1979至1990
    所属党派:保守党
    斯特瑞普的铁娘子形象,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因此我倒不觉得戏中的撒切尔夫人足够符合我的期望,撒切尔夫人与女王年纪相仿,中间的故事或八卦应该也不少了。

    6.约翰·梅杰(John Major)


    任期:1990至1997
    所属党派:保守党
    梅杰在戏中不断给女王的都是负面消息,很多也都是借戴安娜之口来描述对于君主立宪的担忧,无论是开放白金汉宫给民众,还是让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女王父辈都曾使用过的皇家不列颠尼亚舰,都让女王深感不安。

    7.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任期:1997-2007
    所属党派:工党
    本该光彩夺目的布莱尔在戏中仿佛并没有太多的笔墨,只是和女王谈到G8峰会时,因为加拿大海域同种类鱼的不同叫法而各种跑偏主题。

    8.戈登·布朗(Gordon Brown)
    任期:2007至2010
    所属党派:工党
    也算是个搞笑的角色,毕竟在任时间较短,工作乏善可陈。他对“奥巴马在厨房和他会面一事”感到侮辱,并以此来推断自己政治生涯到了尽头。

    9.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

    <图片6>
    任期:2010至今
    所属党派:保守党
    卡梅伦象征着新生代,两人对于手机的调侃体现了时代的变迁,“超长待机”的女王夸奖了小卡在“加冕周年庆典”和“铁娘子葬礼”上的发言,女王竟然在卡梅伦说话的时候睡着了。


    上述名单可能不全,因为最后出场的首相应该一共十二位,漏下的几位应该是以下四位中的三位:1945年到1951在任的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1957到1963年在任的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1963到1964年在任的道格拉斯-霍姆(Douglas-Home)或1976年到1979年在任的的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

    但我记忆力有限,那些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首相,我实在忘了是谁说了什么,如有任何错误跟疏漏,欢迎指正和补充。
  3. 非常有意思的政治喜剧,将女王和她的十二位英国首相“请”上舞台,展现了一段另类的英国历史。剧情展现了一个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女王,一个改变了但也没有改变的女王,舞台上的小姑娘是她内心从未消失的对传统的反思、身居高位的寂寞、对责任的坚持和对英联邦的热爱。但是她也并不是“圣王”,她有她不合时宜的小脾气。女王与十二位大臣之间的对话,在调侃了近代英国政治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近代英帝国“日落”的思考:如何面对英国衰落的现状,如何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英联邦将何去何从,君主立宪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调和?

    这在当下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正如演后谈所言,舞台上的卡梅伦提醒观众每个人都处在历史进程中,今天女王面对的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必然是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很荣幸,作为一个足够年轻的观众,我有充足的时间等待加入讨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一直跟着笑,但是不得不说这部戏的门槛有点高,十二位首相乱序上台,对英国近代政治史了解不足的时候很难完全将人与政策对上,有时屏幕里传来伦敦观众的笑声,而放映现场一片沉默,这种跟不上笑点的感觉还是挺难受的。

    吹爆海伦米伦,神仙演技,仙女下凡。舞台上的现场换装也很棒,可惜因为是NTL,部分没有被镜头照顾到。

  4. 《女王召见》的编剧Peter Morgan也是Netflix剧集《王冠》的编剧,实际上,《王冠》中只要是女王与首相对谈的场面基本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召见》的剧本。对于已经看过《王冠》的观众固然大大地减少了观剧的乐趣,但是也降低了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难度。毕竟从丘吉尔到卡梅伦的近70年里,涵盖了苏伊士运河危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南非种族隔离制裁、皇家游艇退役、皇室婚姻和现代化等等社会议题。

    如果要满足已经理解这些社会历史背景的观众,就需要更加戏剧化的舞台艺术和精巧的剧本。舞台艺术的展现的方式就是非时间线性的首相出场安排、女王和年少自己的灵魂对话和现场换装表演(?)。第二幕中和撒切尔的对话贡献了(甚至可能是《王冠》中)最精彩的一段剧本,10分钟内展现了出身阶级、社会结构矛盾、“英联邦”的身份认知的种种碰撞。在感谢卡梅伦在撒切尔葬礼上致悼词时说轻轻说出的“just six months between us”的呼应又让这一段女王和撒切尔的不和关系有了新的观察视角。

    到2022年,女王已经经历了14位首相。首相更替,柯基离去,女王不变。从这个角度看,她甚至成为了一个观察英国政治生态的标尺。首相从讨论“正义”的statesman演变成到纠结会议时长的politician,女王是不是也从“the real halibut”演变成了“身着奇装异服的部落首领”?

    *官方字幕非常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