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血仇 Hatfields & McCoys(2012)

简介:

    《The Hatfields and McCoys》则聚焦于美国声名狼藉的两个家族——Hatfields和McCoys——之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凯文·科斯特纳将饰演主角之一“恶魔”(Devil)Anse Hatfield。争执源自内战时期,Anse Hatfield和Randall McCoy本是要好的哥们儿,但不想后来生变,二人结下梁子,甚至引得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都不安宁,由此,这两大家族联手制造了是美国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血腥争端。

演员:



影评:

  1.   美国历史频道是一个以播放历史相关纪录片为主的频道,其纪录片制作水准相当高,一些作品的收视率甚至比虚构类电视节目都要高出许多。《血仇》(《Hatfields & McCoys》)是该频道于今年5月28日推出的一部三集迷你电视剧,并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最后一集播出时,观众人数已达到创纪录的1430万,其中18-49岁区间观众为510万,这是基础有线网上有史以来最好的18-49成绩和总观众人数成绩。
      《血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Hatfields和McCoys两个家族间臭名昭著的血腥争斗,他们的对抗和互相残杀几乎引发了他们各自所在的西弗吉尼亚和肯塔基两个州之间的内战。这是一个中国人常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故事,但我们在这里看不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划分,只有两个被复仇的火焰吞噬的可悲灵魂,以及群氓在丑陋人性驱使下的杀戮快感。这个故事虽然有时间跨度,格局其实并不大,只是回合制的互相仇杀和施暴,但却拍出了邪恶史诗的气质,因为它毫不掩饰,毫不美化,即使是有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乱世儿女情的情节设定,也没有对爱情做理想化的拔高处理。
      《血仇》的导演是凯文·雷诺兹,他最有名的作品其实是个耻辱,就是耗资达2亿美元、并最终几乎让投资方环球影业破产的科幻巨制《未来水世界》,这几乎让他永久沉寂。与他一起万劫不复的还有影片的主演、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凯文·科斯特纳,从此再没有回复状态。有趣的是这次凯文·科斯特纳又担任了《血仇》的监制和主演,扮演片中的被称为”恶魔“的Anse Hatfield。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与狼共舞》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史诗片之一,于1990年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而《血仇》从类型划分上也正是西部片,这更像是一次雪耻性的创作,而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尤其是凯文·科斯特纳回到他熟悉和擅长的题材人物后所表现出的明显的状态回勇,让我这个当年的忠实粉丝十分欣喜。
      美国人对《血仇》所表现出来的热衷,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被其情节所打动,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更在于它与美国人自911以后,在反恐的大环境下人人自危的深切焦虑产生共鸣,在无限循环模式下的仇恨纠结下,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更可悲的是代价往往是由无辜者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血仇》更像是一个悲悯而无奈的政治寓言。【南方都市报】
  2. 这是兰道尔•麦考伊的妻子在临走前对兰道尔说的一句台词,这位先后目睹多位儿女命丧黄泉的苦命母亲已经有些精神分裂,但她还是斩钉截铁的对兰道尔说出了这句话,兰道尔夫人告诉自己的丈夫,必须让他心灵最柔弱的部分面对苦痛,事情才会有转机。

    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海菲茨家族与来自肯塔基州的麦考伊家族已经陷入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内斗中,作为两个家族的族长,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不得不一次次的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他们的子侄像军人一样拿枪走上“战场”,在这场无谓的内斗中献出他们的生命。

    听起来很狗血,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向来以严肃面目示人的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当然不会胡编乱造,在这部三集迷你剧中,导演凯文•雷诺兹基本客观的还原了海菲茨和麦考伊家族仇恨的历史原貌,只是在节奏和叙述重心上有所偏移,从而成功的营造出引人的戏剧效果。

    《血仇》的故事主体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昂斯•海菲茨和兰道尔•麦考伊本是战场上的南军战友,但昂斯生性机警,看到大势已去,他便开小差溜回了家,耿直的麦考伊则不屑海菲茨的作为,直到南军彻底战败,才从战俘营里回到了拖轮河畔的老家。此时,在昂斯的带领下,海菲茨家族的伐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老实巴交的兰道尔不谙商道,只是勤勤恳恳的经营家族的农活。

    一次不经意间的口角诱发了两个家族间的一桩血案,再加上掰扯不清的经济纠纷,就此推动了血腥的复仇之轮在两个家族间来回碾压,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两个家族谁也不肯低头,使得这场家族间战争愈演愈烈,甚至酿成1888年的“葡萄湾战役”——两家人厉兵秣马,打了一场不亚于正规军冲突的骑兵枪战,家族斗争发展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在血腥争斗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两种人生理念、两种国民性格的冲突:相较而言,以昂斯代表的海菲茨家族比较功利化,不太看重传统的道义,在昂斯看来,没有什么是不能交易的,在法律的框架下,昂斯总能把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发挥到极致,而且昂斯一直不信教,是个很现实的家族领袖;兰道尔则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不管遇到什么事,祈祷都是必经程序,而且兰道尔比较颟顸,跟自私、精明的昂斯比起来,兰道尔口拙舌笨,常常为了些“家族荣誉”的虚名惹来一肚子气——譬如在那场偷猪案纠纷中,兰道尔就决不能忍受把这么“下作”的指控加诸到自己家族的头上,至于现实的经济损失,反倒没那么在乎。

    这桩家族《血仇》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南军战败之际昂斯和兰道尔截然不同的举动其实已经昭示了两人的人生观差异,昂斯所代表的,实质是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只要法律允许,就要尽可能的攫取现实利益,明哲保身、利益最大化,对于精神世界的“荣誉”并不十分看重;兰道尔则仍然秉承着安土重迁的南方农场主性格(剧中完全回避了黑奴问题),养猪种地,笃信上帝,不喜欢交易,更不喜欢“狡诈”的海菲茨家族——所以,兰道尔坚决的禁断了自己长女跟昂斯长子之间那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昂斯跟兰道尔的差异,就有点像《飘》里面白瑞德跟艾希利的区别——特别是绰号“恶魔”的昂斯,跟那个名声不好但脚踏实地、敢爱敢恨的白瑞德之间,性格中倒真有几分神似。

    家族《血仇》甚至差点引发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之间的内战——甭管两个家族出手怎么血腥,州和联邦两级法律体系都还在正常发挥作用,双方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所在州的法律宣布对方为“非法”,然后以本州法律为准绳,展开残忍的报复。这种原始的同态复仇显然是荒谬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最后双方都落得家破人亡,这又是为了什么?随着剧情的推演,《血仇》的悲剧色彩越来越明显——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起始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为了那些无谓的争勇斗狠。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心软一点,退让一些,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片刻,还会有这场腥风血雨么?剧集的最后,昂斯•海菲茨接受洗礼,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他的余生将用来赎罪。

    这段恩怨结束的138年后,两个的家族的第六代终于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

    你必须让自己心碎。

    (刊载于《文艺风象》2012年9月)
  3. 只看了一遍, 不想看第二遍, 只记录几次我记得的,我是McCoy派, 我同情弱者.
    1. Randall从战场回来, 和Sally拥抱,Sally表示OOXX可以, 但是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再生孩子了, 目测她差不多生了10个孩子, 5男5女的样子.
    2. Anse要杀她的三个儿子, 她跪在Anse面前, 求他让她带儿子回去, 让法律制裁他们, Anse不肯, 说, 我只能同意让你带回他们的尸体.
    3. Sally被允许见三个儿子最后一面, 她对儿子们说: 你们不会知道分娩时有多痛, 但是这一次次的剧痛才把你们带到了我的身边, 我爱你们! 这一天, 一个母亲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三个儿子.
    4. Hatfield一家凌晨偷袭McCoy家, 除了Randall和一个小儿子,屋子里都是老幼妇孺, Hatfield放火烧McCoy家, 姐姐带着妹妹们往外逃, 被淡毛Cotton杀死, 小儿子冲出去以寡敌众, 又被杀死, Sally最后拿着两把枪, 穿着睡衣, 目光无神的走了出来, 这时她已经崩溃了.
    5. Roseanna被Johnse搭讪, 女孩子在这方面总是吃亏的, 怀了孩子, 抛弃了自己的家族, 但是Johnse不愿舍弃自己的家族, 不肯跟她结婚, 可怜的Roseanna自己生下女儿, 体弱的女儿一岁就夭折了, Johnse却可以去招妓,还和自己的表姐结了婚, 心灰意冷的Roseanna在29岁就病死了. 令人讽刺的是Johnse之后还结了四次婚.
    6. 很多人觉得Nancy很贱, 可我觉得她很勇敢, 面对杀死自己父亲和兄弟的4人, 她只是选择了一个女人的方式去报仇而已.

    我不了解历史, 单从这个电视剧来说, Hatfield一家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吧, 那位双手沾满鲜血的独眼龙老二, 之后不是还当了律师么, 真是讽刺, 不过历史, 从来不都是胜利者在书写么~
  4.         在民间传播的各种传奇故事中,“复仇”无疑是极具煽动性的刺激题材,手刃仇人的故事总是源远流长,而那种血海深仇无以得报的处境又常常让闻者扼腕叹息。有时候,这种仇恨可能绵延数年数代,你方复仇之日就是我方仇恨又起之日,于是复仇与反复仇不断上演,而涉及家族、种族、民族、国家之间的仇恨故事更是如此。但是,这种复仇的来来往往对于当事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留下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之外他们又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美国迷你剧《血仇》无疑就是此类仇恨故事的精彩演绎,它以历史上真实的家族仇恨故事为基础,以黑色而又苍凉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一出家族间血海深仇的传奇与代价。

            海菲茨家族与麦考伊斯家族,一个在弗吉尼亚州,一个在肯塔基州,两大家族的领头人昂斯与兰德尔还是南北战争曾经互相救过命的战友,但是,他们两家人偏偏结了仇。事件的起因似乎是兰德尔的兄弟因为加入北军而被立场在蓝军的麦考伊斯家族火爆大叔吉姆干掉,而在那个南北战争尾声,秩序逐步重建的年代,这种私刑与仇杀似乎也只能以暴力来对话。事实上,虽然故事以两个家族对立展开,但是其实他们的实力并不对等,在片中,显然海菲茨家族势力更大,他们开荒买地,更为富足,昂斯更有谋略,为人也更为清醒,手下人等也更为靠谱干练,而他又善于让每个人的长处得以发挥,比如火爆但是赤胆的吉姆叔叔。而反观麦考伊斯家族,兰德尔是个很有立场和原则的人,从开篇战场上他和昂斯的选择就看出了两人不同,也因而他做事缺乏灵活性,却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而他身边的助手就弱了不少,一个狡诈但是心怀鬼胎的律师兄弟,后面还引狼入室一个疯子赏金猎人,而几个孩子莽撞冲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加之自身家族硬实力有限,所以在家族血仇初期处于下风。

            应该说,在起初,兰德尔更引人同情,毕竟他不当逃兵坚持立场,兄弟被杀忍辱负重,本身实力较弱又容易引发观众对弱者战胜强者的同情性期待。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不得不说这出血仇的故事,毫无所谓复仇的快意恩仇,只有恶性循环下的一出出悲剧。作为局外人,看着两个家族你死我活的一次次交锋,慢慢也感觉到了疲乏,不是对这部迷你剧感到疲乏,而是为剧中人感到疲乏。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仇恨与复仇的惯性,从一起谋杀开始,因为可以抚慰两边情绪的法律力量的缺失,仇恨便深深结下。而仇恨必然导致偏见和敏感,于是,一只小猪的争夺也能因为偏见放大它的结果,于是财产纠纷可以被放大到侮辱和别有用心的程度,而反过来仇更深,下一次偏见的放大作用也就更强,不知不觉间,一个仇恨的系统形成闭环,无尽的循环由此不停绵延。仇恨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在仇恨的情绪下,强硬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话语权,而也因为他赢得了话语权会让仇恨的火焰烧的更旺,这是仇恨系统另一个难以打开的死结。事实上,特别在海菲茨家族这边,一直有“鸽派”存在,比如昂斯也十分敬重的兄弟埃里森,他为人平和,在双方的冲突中也一直试图调解使之缓和,正是这样的角色往往在仇恨到思维产生死角和偏执的双方中引入另一种角度,另一种情绪。然而,不幸的是,在空气都弥漫着仇恨的环境中,他们势单力薄,而当埃里森在一场冲突中被兰德尔三位冲动的儿子杀害后,局势则陷入了更深的死结。是的,当一个善良的,友善的人都遭此下场,难免给人以“连这么好的他都这个下场!”,“好人没好报!”的宿命感,也潜意识的唤醒了更多人仇恨和暴力的因子,所以这也是吊柜的现象,仇恨双方中的“鸽派”往往是终结死结的希望,又阶段性的如果遭到挫折,反而会间接加剧仇恨和冲突,在国与国之间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试图调解双方的势力的倒下和挫折,往往接着引来更噩梦的结果,甚至因此,双方的“鹰派”会把“鸽派”当工具使,进攻的一方直接收拾“鸽派”激怒对方,让这份死结更紧。

            总的看来,兰德尔在整场恩怨中更具悲剧色彩,正如前文所述,他以一种不自量力的姿态与麦考伊斯家族死磕,又不断受挫,接连失去儿子、女儿、妻子,整个过程又不断将自身家族的不幸迁怒于死敌,进而为自己的家族制造更大的悲剧。有时候,所谓“深仇大恨”更是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这份恨,失去更多;因为这份恨,将自己的责任与草率推脱;因为这份恨,走上一条损人不利己的不归路。这场仇恨之下,双方家族又得到了什么呢?最终我们发现,没有胜利者,只有牺牲者,无数的美好在仇恨中破碎。包括爱情,家族间年轻人的爱情受到诅咒,甚至成为仇恨进一步扩大的发酵引子,这种美好被变异成灾难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悲剧。而一个年轻的女孩儿,一位杀父之仇,在最应该享受爱情的年纪,却将自己的身体当做武器,以一种“婊子”的姿态牺牲青春去复仇。大量的年轻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逝去,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理解这个世界正带给他们的荒唐,比如,一个智障但是善良的孩子无意的杀害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就因为本与他们无关多年的所谓仇恨。兰德尔更是因为自身家族的弱势,不得已引入外部势力,却成全了一帮赏金猎人的杀手集团,他自己却已经无法掌控这场复仇战争,眼看着这群打着复仇旗号的人们“打砸抢”,让一切走向失控。

            “复仇”常常带着天然的“正义性”,“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原始而又质朴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它常常是被最多利用的工具,每当看到年轻人因为与他们本无直接关系的所谓“仇恨”而丧失思想、善良、理性、青春和生命的时候,更多人都为慢慢对这“仇恨”产生怀疑,哪怕曾经深陷其中的人们。于是,兰德尔渐渐在付出几乎整个家族的牺牲后,陷入痛苦和自我的反省;而昂斯也在一场大战中面对年轻生命的逝去痛心疾首,他明白不能让一个家族为“仇恨”陪葬,主动启动了和解的进程。而百年多以后,据说两个家族的后裔已经以体育比赛进行交流,这远比流血更健康和有价值。《血仇》虽然是两个家族的仇恨史,却因为对仇恨纠葛各个维度极好的表现,让其又具有普遍性的政治隐喻性,基本上把世界上任何一对解不开的血仇双方往里一套,都能找出其中对应角色。既然有“血海深仇”这样的词语,足见仇恨与复仇将是人类文明中永恒的价值观延续,你无法指望人们立刻对仇恨做出理性评估,及时终结无谓的牺牲,但是乐观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有理由怀着希望看到有人,特别是当事人中有人试图终结绵延的怪圈,虽然这希望常常一次次渺茫的升起,又被迅疾的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