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其实讲了好几个故事,并不仅仅限于“公厕问题”,但确实罗列了很多“对立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却从来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
毕竟,这个时代,考虑问题太难,解决问题更难,不如娱乐至死。
在第一个故事里头,一直惨遭家暴的的姐,遭遇逃狱的劫匪。
他们的对立面在哪里?
不过,这个故事还是比较玄幻的。
遭遇家暴的的姐终于意识觉醒。
而准备出来杀掉陷害自己的逃犯也迷途知返。
然后,归于了“对这个世界迷惘挣扎”。
挣扎,可以理解。
迷惘,好像也谈不上。
因为,字幕交待得明明白白,他们的价值观相当正确,没毛病。
轻飘飘的两句话,把所有问题都掩盖掉了。
第二个故事,是个“人不如狗”的事儿。
当今社会,“人不如狗”的证据,有很多个版本。
比如,有钱人家的狗,比你的生活标准高,这是个人不如狗。
比如,狗狗还有人伺候着,社畜的你还在做牛马,这是个人不如狗。
故事里头的人不如狗,是另一个版本。
儿子对待狗,比对老爸好得多。
让老爸遛狗,结果狗丢了,儿子急得跟什么似的,让老爸觉得人不如狗。
可是,老爸想着找儿子,儿子想着找狗。
发展成为,老爸帮着儿子去找狗,儿子满世界的找老爸。
结果,老爸没有狗的照片,儿子没有老爸的照片。
所以,你究竟是找人还是找狗?
第三个故事,是个黑白片,太文艺了,直接跳过吧。
来说的哥的二三事儿。
的哥,绝对是这个社会当下,最有争议的话题。
嘴巴里头的牢骚,大概也是“最多”的。
一切妨碍的哥“赚钱”的,都是的哥吐槽的对象。
这里的“那帮家伙”,到底是指谁呢?
说不说,的哥在路上疯狂别车拉客的行为,确实该罚。
但故事里头的的哥,是个“好的哥”。
这些毛病,一个没有,甚至为了各种乘客,牺牲了自己的前列腺。
说实在的,这个感觉有点强行上价值的嫌疑,再怎么憋,不至于憋到故事里头的哥这个地步。
不过,还是建议车中常备脉动,瓶口比较大,需要时,也可以放在车头。
好吧,公厕问题,其实是最大的问题。
但是,等等,这么好的面子工程,剪彩没开始,领导还没亲自如厕,怎么可能让你个小的哥抢了第一次?
广场舞大妈,这绝对是个奇妙的存在。
无论是篮球场还是广场,没有攻打不下来的。
喜欢打篮球的小孩儿,面对无球场可用的问题,这个向上反映啊,和大妈有什么关系呢?
等到协商一致,篮球场关闭了。
想打篮球,学校很多篮球场啊,何必和广场舞大妈较劲?
这事儿,本来没什么,但是经过这字幕一渲染,感觉就有了点特别的意思。
接下来,轮到马未都了。
祖上留下来的两个瓶子,能卖好多钱。
但是,大嫂表示,这个 小叔子平白无故跑出来想要分家产,经过我同意了没。
一边是兄弟,一边是家庭,这个对立面,相当对立。
这个破碎的瓶子,大概都是小时候破碎的回忆。
回忆有啥用,活过当下吧。
最后一个故事,设定其实也没什么新意。
但新就新在语言上。
这种生活压力,已经给到了少数民族。
老头和小偷合作,也不能让儿子“常回家看看”,这也算是当下空巢老人最大的悲哀。
可是,是儿子不孝顺,选择不回家的吗?
关于空巢老人独自死在家中,很多天以后才被人发现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难怪,现在号召延迟退休,至少,如果哪天你没去上班,单位知道你嘎了。
1.家暴受害者莫名其妙帮助逃犯劫匪?一见钟情还是想再次被被虐?2.突然对陌生人一阵吹捧狗儿子?狗都不如竟然没有一丝怨言?又尬又生硬。3.太阳雨挺欢乐,但老司机一个瓶子的事都解决不了吗?没看出哪里有对立面。4.篮球少年球大点事啥也没表达出来,空洞的空镜,空洞的内核。5.能把兄弟间微妙的关系拍出韵味来就不错了,硬要加什么跟爹还是跟妈,结尾还来狗血的破镜重圆。6.拼图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奈何细节掌控能力差点火候,早早泄气。7.来客是几个片子中最有质感且沉稳大的作品,如果能交代小偷为啥一开始没选择迅速跑掉的话。最最最讨厌结尾用字幕圆场。
First这次的《对立面》像一个究极混搭版拼盘愣是要选出来一个关键词一样,感觉题目叫《first训练营六部作品成果展示》也没啥问题。完全独立六部,彼此之间风格叙事各不相通,只能说是毫无关系,我就当这个概念就是训练营的作文题交了六篇作文了。
七个作品,一个估计很爱宁浩,一个怕不是吞了韦斯安德森,三个同人文老套常用梗,两个原生家庭失独父子情。
虽然听说是就在西宁赶着3-4天拍出来的,结果既看不出来是西宁限定的故事风格,也没觉得时间赶了能证明什么。编和导都太明显偷懒了,核心剧本不够好,导演风格也不太立得住,叙事节奏上只有玩小人物尊严讽刺喜剧的《太阳雨》和拍少数民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拍的非常漂亮的《来客》勉强说得过去,整体实在是夸不出来。
*
最喜欢第三个《太阳雨事件》,节奏最稳,4比3画幅配鱼眼镜头,广角加特写,我脑子里出现了追着王宝强抢面包的黄渤。小人物的苦闷生活转成极尽讽刺效果的喜剧,拍摄风格感觉是沿着宁浩商业片的路子出来的,用的还算娴熟,借喻的镜头语言非常巧妙,包括“太阳雨”这个标题意象也很有趣,整体完成度最高了,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部。唯一问题:不建议下饭的时候看。
第一个《属于我们的黑夜》实在太落俗套了:好惨一个家暴女碰上好善良一个逃犯,被打与打人,前面她救他,后面他救她,最后俩人吃个饭买个衣服蹦个迪互相救赎一下,制止一下还没开始的犯罪,再来个缠绵的眼神然后半夜开着车一起浪迹天涯,再加个为了过审不得不加的字幕:次日一起自首。非主流的头发配摇晃的灯球,边缘小城的破旧小楼里还得有个一直有底噪的灯泡。Boring,白瞎了童谣身上独有的力量感被导演弄来当个美强惨的家暴女意淫对象。我开始在反思为什么东亚人天天被生活已经pua的够苦了还愿意天天写这些拍这些看这些。
第二个《狗儿子》,主题不新不旧,老人vs宠物,原生家庭中永远无法互相理解的父子,加班忙的孩子手里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一心给孩子要介绍姻缘的老父亲对狗丢了这件事不当回事,老父亲为了狗出寻狗启示,孩子看见启示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最后还得是挣脱绳子跑丢的我们柯基自己找到家。中间孩子和老父亲共享的那个问题还算巧妙:“找人还是找狗”,应该也是导演埋的题眼了吧。主题选点其实蛮细腻的,听说是唯一一个女导演,但整体还是中规中矩的中规中矩。
第四个《拼图》,黑白色调带出往事回忆,生者错乱以为死者没死,明摆着是拼拼图,实际上是跟过去的回忆一步步和解。色调和风格都还蛮喜欢,但还是那个问题,太普通了。难道世界的尽头是同人文吗?感觉都是同人文用烂的梗,叙事上拍不出什么新意,时长所限,细节堆积的不够(打赌、硬笔、拼图的点还算不错),节奏有点慢,情绪也很难拉上去,最后的黑白转有色也是视觉语言用烂的手法了,除了艾老师演的真的很好很好,其余真的很一般。
第五个《球场9》,又是写“城市化进展太快阉割了多少人的梦想和生活空间”的传统叙事,视角选的小男孩和广场舞队争打篮球的场地。从开头找篮球场地得从卫星地图里找就能感觉出背景一直在暗示城市的变化:破楼板、堆积的建筑废料、修了一半的楼房、远处的大吊车、背后给座椅刷新漆的工人。但是太多空镜堆时长了,直接拉慢了整体的节奏,很容易陷入毫无意义的视觉疲劳里。事感又不强,所有对话和故事的冲突地方全都因为空镜被削弱了力量,情绪生生被打断,非常不舒服,是我看的最难受的一个。我总是感觉写城市化题材的片子很难写好,很明显地能感觉出创作者自己都对这个话题没有很强烈的观点,只有既不恨城市化又不爱城市化的疏离感,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淡漠不尴不尬的东西,极难打动人。
第六个《如斯》,标准的离异家庭兄弟俩最爱用的设定,还是那句话,怎么看怎么像同人文。离异家庭的俩小孩,跟爸爸的哥哥现在有房有家有老婆,跟妈妈的弟弟吃尽苦头浑身伤痕债台高筑,十几年没见再相逢只是为了分去世亲爹的俩个瓶子,嫂子不想给,哥哥想一人一半,弟弟想俩全抱走还债,结果在几十年前小时候同样的地方摔了一跤。小时候他摔了,哥哥说你别哭我把妈妈让给你,现在他摔了,哥哥粘好了碎花瓶说,我带你去还钱我们以后好好生活。硬要解释,这就是感天动地好菩萨哥哥和良心不安生活所迫的爱撒娇弟弟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也不敢说这是不是“真正”的现实,但荧屏上的相似叙事实在太多,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只是一些人臆想中的“现实主义”,拍的相似又没办法拍的比人家好,那说到底就很难满意。
第七个《来客》,少数民族主题,第二喜欢的短片。孤寡独居老人和“小偷”男孩的叙事,老人把对儿子的想念移情到了这个差不多大的男孩身上,一边安慰一边关怀一边教育,甚至鼓励小偷绑架自己来“要挟”亲儿子回家,结果儿子也不来不管,颇有些同命相怜的意思,渐渐的老父亲在这个男孩走的时候说:欢迎你以后能来家里吃(以前专门给儿子留的)冰激凌,而孩子说:以后您家衣柜别堆满了(因为他一开门的时候藏衣柜里了)。很温馨的故事,主要还是两个人长得都挺帅。唯一吸引我的就是中间有几幕的镜头,对打镜头配合站位极端的对称,非常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吃了多少韦斯安德森啊。好的是这种镜头手法用在维族风格的故事上确实非常合适。
概括一下吧:电影在我心目中虽然不必达到纯文学的程度,但咱也不能是同人文水平。有几个给我个感觉就是套上任意一对cp的名字都能比这剧本写的好,一个最鼓吹青年人创新的青年人电影节训练营作品就别再往这些已有的路子里去套了吧,求你了求你了。
喜欢狗儿子、太阳雨和来客,特别是后面两个。
狗儿子是讽刺画风,保安问儿子找爸爸还是狗,儿子回答找爸,问照片后,儿子打开手机相册都是狗的照片,唯一找到的一张关于爸爸的照片是爸爸年轻时候的,而另外一边的爸爸主动去找狗时,在打印店里念叨的都是儿子的点点滴滴,两边形成鲜明对比,最逗的是最后狗子竟然真的自己回家了,两人白忙活一场的状态。
太阳雨部分,中间段闪现的马桶也是特别逗,和司机内急的心情相呼应,马桶是带着朵大礼花在路边迎面走来,画面很魔幻哈哈,最后找到个真正给市民用的公共厕所时,但因为还没剪彩不能用,也是很讽刺的画面,其中一个安保人员说:这么好的厕所,怎么能你来第一个上!围过来的几个大姐说的话更是听起来各种理所当然,但其实各种离谱,直到最后,司机师傅实在是忍到极限后,实在是被逼急了只能就地解决,现场就放着前面路上移动的那个马桶,前后呼应,马桶和厕所不就是用来救急的吗,怎么就变成摆设和恭迎用的了?主人公最后跑到广场里的喷泉里的感受喷泉的洗礼画面,是整段的高光时刻。
来客这段很温馨,很可爱,相互间的对话很幽默,画风也很独特。老人家在收到父亲节卡片和玫瑰花的这天,家里突然冒出个小偷,小偷是个年轻人,大概是和他儿子年纪差不多,两人因为临时撞见了,意外的和谐相处了一天。有几个对话很幽默:1-给儿子录绑架视频时,老人家问:为什么我就值3万?年轻人说:因为3万是我的幸运数字,老人家不语;2-坐饭桌时,年轻人说,想吃冰淇淋,老人家说没有,他就给儿子准备了冰淇淋。3-吃饭时,年轻人把葡萄干给老人家看,老人家说:你怎么没经过我同意?年轻人说:因为我是小偷。老人家笑了;4-吃饭时,老人家说上次被绑架时,给儿子透露的信息,他儿子过了两天才收到。年轻人问:绑架的人是不是你雇的?老人家不语;5-吃完后,老人家送年轻人到门口,告别时,老人家说:很抱歉,今天让你一无所获。年轻人回答不是,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老人家说:下次想吃冰淇淋的时候,随时过来。年轻人说:那你得准备满满一冰柜啊。老人家笑了。中间还有一段是年轻人在被老人家气跑后折返时,直接跑到了房间把被单整理好了,老人家看到时笑着说:我就是这个老弄不好。大概是这里,老人家看着年轻人觉得很像自己孩子吧。这段描述的更像是一个独居老人的孤独状态,整个故事传达的感觉是很温馨的,但深究起来,就又挺心酸的,包括年轻人,被老人家的玩笑气跑后,又想起他房间的被单没整理好,又折返回来的细节,也是反应年轻人是个还在成长中的阶段,心底不坏,但是正在人生道路上做选择的状态。两人意外的相处了一天,像对父子一样和谐画面,但又不是父子。嗯~这段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