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名姝》,主角是18世纪英国的妓女们。
据这个剧的开头自己讲,“1763年,伦敦,五分之一的女性都卖身。”
不知道剧里引用的这个数字来源是哪里,但从历史学家的研究文献,及当时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来看,18世纪的英国,的确卖淫业兴盛。
这一时期,伦敦有大量的色情场所,里面住满了妓女。妓女们常因为绯闻、醉酒或斗殴引起大众关注。于是,有关妓女与社会名流之间的风流韵事、通奸、离婚等八卦消息都在历史上第一次登上了报纸,堂而皇之地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小酒馆里充斥着女士和她们恋人的八卦;传单和小册子记录她们的一举一动;歌曲、诗歌和漫画都在表现她们。大众对八卦的热衷使得报道妓女们的消息成为一个“产业”,后来,妓女们干脆自己执笔,或者找枪手来写自传及回忆录。有的回忆录甚至以丛书的形式出现,在上一册的结尾留有悬念,使得人们像读连载小说一样,难以自拔地沉浸其中。
1759年,《范妮希尔回忆录》出版。这本书是妓女范妮小姐的回忆录,由英国小说家约翰克莱兰代笔。它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色情小说。
剧里提到的“Harris’s List”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本类似于大众点评的小册子,罗列了城内娼妓们的容貌、技巧、才艺,另加特殊属性(S女王、胖嘟嘟什么的)。
而姑娘们自己也很在意册子里的评价,不管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客户回访的良好售后态度。
那当时的女人怎么就都愿意去卖淫了呢?
17、18世纪正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17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治地位;18世纪,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在18世纪初的时候,妇女们还是农业上的主力。管理农场、挤奶、养猪……样样行。但在18世纪后半叶,单身女性在农村工作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如果跑到城市,比如做个“伦敦漂”,那么,她们可选的所谓“正经”工作基本上就两个:女仆,和女工。
先来说说女仆:
第一,女仆的社会地位很低。
看过《唐顿庄园》的,可能会记得这样的一个场景:当听到前门大厅门铃响,女仆不能去开门,只能等待管家或伯爵的贴身男佣来开门迎客。
第二,女仆的生活完全没有个人空间。
女仆在主人家的居住条件普遍偏差,一般是楼梯间或阁楼。即使有幸拥有自己的房间,主人会以工作方便的名义拒绝帮她们上锁,所以非常容易受到男主人的性骚扰。如果被男主人搞到怀了孕,更是麻烦,有可能会被开除,也很难再找到后续的工作。
再来谈谈女工:
如果说,女仆的工作内容对女性来说还有些性别优势,那么,女工界的竞争就要更激烈一些。
机器生产技术的发展,造成了部分男性工人失业。可悲的是,他们将这一结果算到了女工头上。男工在厂子里会处处排挤女工,抢过所有的技术工种,以保护自己的职场地位。伦敦的男性工人们还曾发起过“将妇女赶出工厂”的罢工运动。
别说从事高级劳动的机会少,即使是做同样的工作,女性的工资也往往比男性的低。
再加上,倘若遇到卑鄙的工厂主,厂子里的所有女工就变成了他的“后宫”。
做女仆可以住在主人家,如果是女工的话,还要自己租房子。据文献记载,当时女工们的居住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导致疾病滋生,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这些女人们,不管是忍受艰苦的漂泊、性骚扰,还是同僚排挤,最终不还都是为了赚点儿钱养活自己。
说到钱,1740年,英国女工的工资是每周12-15先令。
1英镑=20先令
《名姝》这剧里,女人的初夜可以卖到多少钱呢?
至少50镑。
也就是说,一个晚上约等于当时女工16个月的工资。
怎么样,赚得多了不起?那大家都该去卖淫了吗?
这世上的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眼睛总往有钱人那儿瞥,再看看自己就觉得特穷;还有一种,是绝对意义的,就是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维持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源。
当时英国的单身女性们就处于这样一种生计无保障的状态。
有人想,这么难,嫁了呗!
那我们就来看看18世纪英国的婚恋市场。
当时抢手的女人有两款:继承人,和寡妇。
这归于那时的婚姻观。
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并不流行,子女没什么主见,父母也不会给孩子自主空间。人们并不为了满足心理和生理需求而结合。结婚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积聚家族的财产,达到家族延续的效果。夫妻双方是为“贵族大家庭”这一社会单位作贡献的两名成员。他们甚至可以生活在同一所宅第里,却用着各自的卧室和仆人,平时各做各的事情。
当时英国约定俗成的“习惯法”,父权、夫权、长子继承制,都是以男性为本的原则。
那如果这个家族没有儿子呢?
女儿会继承家族财产,但她不能支配,财产归她的丈夫所有。所以,《唐顿庄园》里的女主人,才会努力地想把大女儿嫁给一个远亲,哪怕那个男人只是中产阶级,可好歹算自己家族的人,资产得到了存续。
当然,有钱的女继承人数量有限,可不够每个贵族男人都分一个。
得了前夫遗产的寡妇,就成了另外的选择。在17、18世纪的英国,40%的贵族男子再婚时都选择了寡妇成为自己的妻子。在他们眼中,寡妇具有丰富的家庭管理经验、成熟的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比初嫁女嫁妆数字更大的“寡妇产”。
此外的女孩子们,是最惨的。
是的,当时社会的女性鄙视链如下:
妻子→寡妇→单身女性
因为嫁妆带来的压力,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原本不多的家族财产被进一步瓜分,甚至会灭了女儿出嫁的机会。
而大量单身女性的存在,又反过来给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压力。
这一切形成了关于女性地位的恶性循环。
在刚结束的北京电影节里看了一部片,5月份也要在国内上映了,叫《摔跤吧爸爸》。
电影讲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男主,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造化弄人,男主得的都是女儿。在意外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他就开始按照专业摔跤手的标准来训练少女们,不顾过程中女儿的多次反对,最终培养出了两名优秀的女摔跤手。
如此明显错误的教育方式,怎么就让这电影在印度成了励志的、思想进步的代表呢?
结合印度的社会现实就好理解了。比起被父母按种姓配对标准包办婚姻后成为家务人肉机,不如像片中那样走出被迫的专业道路。
当时在英国的情况也类似,在有限的生存手段中,卖淫,成了对单身女性最有吸引力的选择。
都说金钱腐蚀人性,可在没有出路的男权社会,钱,却是女性独立的唯一路径。
有钱,才有自由。
怎样都好过“无产者”或“乞丐”。
像剧中的哈里特,从奴隶做到情妇。
主人去世后,无助的她被好心的老鸨玛格丽特收做帮厨杂工,最终也还是为了钱主动下海了。
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好好看剧,暂时搁置现代价值观罩子下的妄加评断。
《名姝》这剧的主线是两位妓院老鸨的商业争斗。
莉迪亚开的是个星级会所。
在她那里,一切都是豪华精致的,明亮、甜腻,巴洛克。姑娘们会讲法语、懂艺术,接得上客人随口冒出的莎士比亚。
卖身女们走锦衣华服名媛风,集体亮相于客人面前时,都像呈现着一幅浪漫主义油画。会所内分工明确,老鸨莉迪亚做市场、管运营,姑娘们只要顾好自己就行了。除了从交易额里分成,莉迪亚会将姑娘们剩下的收入以吃穿住的名义扣除。所以虽然卖身女们一直在工作,却始终处于欠债状态,很难自由离开。
玛格丽特的地方则更接地气些,妓院的头牌就是她的两个女儿。其他姑娘也环肥燕瘦的,各具特色。
场所的气氛比较轻松自在、温馨,不装逼。小女儿偶尔弹弹琴,唱的也都是市井歌谣,句句小淫词儿。
莉迪亚和玛格丽特之前就是竞争对手,当后者挣扎着将场子从贫民窟搬到富人区,两家就算彻底怼上了。
像游戏里组队斗技一样,双方各有各招儿。
秒了,回血再战!
经营高级会所的莉迪亚,混的圈子阶层比较高,有一些官员的人脉。她可以举报玛格丽特组织卖淫,而自己全身而退。另外,她还养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她把这人派到玛格丽特的妓院门口宣教,恶心前来的嫖客,咒他们是罪人,在地狱里永世不得超生。
玛格丽特因为被举报,交了重金罚款。为了报复,她找到退役的都市传奇五星妓,将这姑娘患性病濒死的状态传播成是之前在莉迪亚窑子里工作过的结果。对面向高端人群的星级会所来说,声誉被损是毁灭性的打击。听到这传闻,权贵们宁肯不嫖,也不愿冒得病的风险。莉迪亚的场子因此变得门可罗雀。至于教徒整天在妓院外嚷嚷上帝的事儿,乐观的玛格丽特将之视为反面营销。她觉得那些本来不知道妓院在哪儿的客人,跟着这声音反而更容易找到了!“地狱”的说法还给了玛格丽特灵感,策划了一场“冥界”面具派对,集体宣传了一下她的姑娘们。
商战中,人才至关重要。
优秀的姑娘就是老鸨们的好资源。剧里有看准了形势就利落换轨的理性妞,也有不稳定的墙头草,看哪儿都是泰坦尼克,也看哪儿都是诺亚方舟。
爱恨情仇,使剧情跌宕起伏。
商场之外,莉迪亚和玛格丽特都是母亲。
莉迪亚有一个巨婴儿子。儿子会因为迷恋她手下的姑娘,处处跟她的管理对着干,成为她领导的障碍。
莉迪亚说自己再也不想要儿子了。
玛格丽特10岁时就被自己的母亲卖作雏妓,养大了两个女儿后,她也一一把她们卖了。初夜都卖了好价钱,贴补家用、投资生意。之后,两个女儿继续从业。
她并没有因为拿到钱而得意,她心里很不好受,玛格丽特说她再也不想要女儿了。
除了两家妓院商战的主线,剧中还有几条支线。
例如,
01
玛格丽特的大女儿夏洛特,靠一个贵族脑残粉,从妓女升级为了专属情妇。
虽然对方有钱、死忠,夏洛特却非常纠结,一为了自由不肯签“卖身契”;二,虽然明白做这行不能有爱,在遇到浪漫的男人时,还是忍不住想破禁去探寻。夏洛特现代女性的特质,与她从事的职业间的矛盾会如何发展,是个悬念。
02
玛格丽特的二女儿露西,甜美可人、心怀纯真,对母亲安排的职业生涯毫无疑虑。被卖了初夜后,她就开始入场工作。尴尬的是,因为技巧太烂,试过她的客人都给了差评。
母亲为了照顾她情绪,只说没回头客是因为价格没谈拢。偶然的机会被她听到实情后,露西跑去找她经验丰富的大姐虚心求教。
她接下来如何成长是一个悬念。
03
莉迪亚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暗地里帮大官儿们找小姑娘破处。那些姑娘,都是她从街上随机骗来的。骗到地方,锁上门她就走。
后来,她开始要求得到强奸姑娘的权贵的名字,没名字、没姑娘。
莉迪亚握着这些秘密小纸条的把柄会发酵成怎样,也是个悬念。
以上列举支线远非穷尽,剩下的待大家自己去发现。
威廉.荷加斯,英国十八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以描绘英国人现实生活的风俗画闻名。
他有一组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妓女生涯》。这组画一共六幅,讲一个叫莫尔的女子在大城市伦敦的起伏人生。《名姝》这部剧的片头就用了画中的内容做成彩色动画。
第一幅画中,她从村儿里来到伦敦,刚下马车就被妓院老鸨看上,怂恿着她进了色情业。画面右边的就是当时伦敦著名的大嫖客和皮条客,都是有名有姓的,取材自真实人物。
第二至五幅里,她经历了被包养、被遗弃、被捕入狱,及得性病垂死的阶段。
最后一幅画是这样的,
去世的莫尔躺在棺材里,周围围着的都是妓女同事。棺材前面是她留下来的儿子,画面右边是正在讨女人欢心的轻佻殡仪师,画面左边一脸正经的牧师,手已经伸进了女人的裙子里。墙上挂的帽子,正是她初来伦敦时戴的那顶。
好心酸。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歌剧中的男角为了保持美妙的音色,从小被割去男根,不再能称之为“男人”;因歌剧中的爱情而感动落泪的露西,出现在那里的目的是让有钱人以眼验货来竞标初夜权。家道中落的贵族男人因妻子带来的家族财产而重新富有,挥霍钱财花天酒地,妻子却在家庭中扮演着没有嘴的Hello Kitty。
不戴面具的,反而是剧中那些活出自我的妓女们。
不知道该羡慕谁。
乍一看这剧仿佛物化了女性,伤了女权主义者的神经。殊不知,它的创作班底就是女性。导演、编剧,全是女的。
如果说18世纪的妓女回忆录,是女性首次通过出版物在公众面前展现自我,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么,这部讲述女性在特殊年代夹缝求生的亚文化剧,也像是一种革命吧?像这剧以摇滚风格主导的原声音乐一样,代表着独立和自由。
参考文献:
截至本周,《名姝》已播过半季,适合开追!
原创by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我写的《使女的故事》的剧评在这里:
故事发生在1763年,英国整体仍处在小农时代,扭转时代的珍妮纺纱机还未问世,第一次工业革命业仍处于萌芽阶段。贵族依靠拥有的庄园、土地,世袭的官爵俸禄,过着挥金如土,奢靡的生活。
下层女性通常的工作是做女仆、制衣工、洗衣妇,年收入不过5英镑。卖淫所获得的报酬,对于这些贫穷的女性而言都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在穷街陋巷里、在文明的苏豪区,部分底层女性为了免于饥饿,而选择白天做工,晚上出卖自己的身体。如果嫁给贫穷的男人,同样意味着可能要在夜间工作。
《名姝》尺度之大,既是一部伦敦风月图、也勾画出了英国经济史。
人们进行着大量的明目张胆的性爱活动,甚至连童妓都是合法的。
伦敦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肉欲之都”,男人的天堂。
“我拿到哈里斯的体验报告了。”(噢,不是做健康检查,而是青楼故事回忆录)
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子们围在桌旁,一边调笑着,一边读着这个时下最热的“名妓指南杂志”:写满对姑娘们的容貌、性格、品味、床上功夫、进行幽默的点评。
科文特花园原本是修道院的所在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后,变成果蔬市场,成为西区下层社会的聚居区。历史上《哈里斯科文特花园小姐名录》是真实存在的,一年一更新,持续了38年(这个作者应当艳福不浅,且寿命不短)。
于1757—1795年的圣诞时节发行,年均销量八千册,每本售价两先令六便士,在当时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圣经》。每份名录记录120-190名妓女不等,从业者以上榜为荣,都非常在意里面的评价。
贫民窟老鸨玛格丽特·威尔斯(MK),她10岁被母亲买进妓院,为了换一双鞋。从那之后的一生,她都为了活下去而拼尽全力。她不甘心生活在这平民窟里,她希望带着自己的姑娘们,不用再天天跟醉汉、流氓、小偷们为伍。为此,她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搬离这里。
她做梦都想搬进“希腊街的高档小区”。一个小的家庭一年只要500英镑,就可以过上有佣人的舒适生活了,只不过没有自己的马车;下图是1790年(晚30年)的农户收入状况,简·奥斯汀在遗嘱里留下800英镑=现在6万英镑。
一英镑=20先令(当时1英镑是现在的85倍购买力,而现在1英镑=8.95元RMB),而令一位男士通往欢愉之路,仅需5先令(现代的1*85*8.95/4=190元RMB)。伦敦区一幢别墅大约6万英镑,山远郊区的2000英镑,买她是不敢相信,但她一直在努力积攒租金;为了凑足首笔花销,她费劲心计。
这个举动激怒了高级老鸨奎格利夫人(G)——玛格丽特的老东家。那个曾被她用一双鞋买回来,后来背叛她自立门户生活的丫头,生活在贫民窟可以忍受。但是要和她平起平坐,走入上流社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她决定要断了这个闯入者的生路。
奎格利夫人找来了女传教士弗洛伦斯(F),而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弗洛伦斯如果真的厌恶妓女,为什么要听从一个妓女报复另一个?
一切还是没有逃过世俗的规律:金钱。F作为传教士,她双目失明,也没有收入来源;依靠从教会拿到的食物果腹,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奎格利夫人让她“免费”住进玛格丽特梦想之家的对面,搬离贫民窟,而她也沦为了别人斗争的工具。
F以上帝的名义控诉将玛格丽特告上法庭,因经营伤风败俗的妓院,被处于100英镑的罚款。
玛格丽特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虽然对手下的姑娘抽成从不手软;
又因为自己曾经的遭遇,尊重保护着她们;
在这个女性毫无地位的时代,像一位将士带着她的士兵杀出血路。
玛格丽特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多年,当她几经挣扎,从一无所有的丫头,到一间妓院的老鸨; 从被剥削的劳工,到小微企业主;
她泼辣、执着、独当一面,有着饥渴的逆袭决心;
这是一笔巨额的罚款,但是社会给她的教育就是:你若放弃,只能任人宰割。
全集没有看过她掉一滴眼泪,坚韧笃定的往自己的方向走去。
(她是全剧中,最打动我的女性,像一棵不服输的小草,顽强且充满生命力,什么事都不能让她退缩,充满安全感)
我们会占有一偶之地
巨额的罚款(现在的8500元RMB),使玛格丽特对的梦想又远了。
二女儿露西尚未成年,她眼见肉欲横流中长大;
她知道母亲对自己寄予厚望;也明白人生并没有太多选择,安静、麻木的接受自己的未来。
因为巨额的罚款,玛格丽特不得不提前拍卖二女儿初夜。
由于是暗拍,每个人递上一张报价纸,没有人知道谁中标,她卖给了2个人。
奎格利夫人手下的妓女们读莎士比亚弹、弹钢琴、学跳舞、学习贵族的礼仪,有着骄矜的眼神;
她们说着流利的法语,有着上流社会的淑女风范,专门为富裕的贵族服务。
玛格丽特旗下的姑娘则朴实、接地气,风尘味十足。
有个姑娘莱西,便跳槽了;
她需要学习奎格利夫人那里的技能、礼仪;
而当时变更老板的方式,便是由新老板帮忙还了债务:莱西欠了5英镑;
每日干活也不是不够吃喝,只是总要自己存点:寄给家人或者留点私房钱。
到了奎格利夫人那也一样,裙子、香水、鞋子、吃饭、房间,都是从赚的钱里扣;
而另一位反着跳槽的姑娘,则欠了奎格利夫人60英镑,不过每位男士从她胯下走过要留下3英镑。
若是以为能发财,那真是大错特错;
阶层无处不在,贵族、富人们相互通婚;
家族财产由长子继承,女人只能带着嫁妆嫁人;
而婚后,财产的使用权却是由丈夫进行支配。
而底层的女人没有丰厚的嫁妆,甚至找不到体面的丈夫;(简奥斯丁没有结婚便是如此,但至少她还能衣食无忧)
对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婚姻就像做免费保姆+伴侣;
比起嫁给底层车夫、男仆、管家,同时自己要从事体力劳动;
过着穷困潦倒随时被丈夫暴打,随时饿死或被人弄死也没人过问的日子;
做妓女已经算是最轻量级的悲剧,所以很多女性选择这个行业既是无奈也是自愿的。
玛格丽特很明白,嫁给底层,便意味这一生的动荡;
稳定的生存保障只存在于权贵阶层;而底层女性获得保障的机会,只有一个——成为情妇,成为贵族的财产。
风情万种的夏洛特,她是霍华德男爵的情妇;
玛格丽特极力劝说愿大女儿能签了卖身契,获得一生的保障;
可是姐姐内心从来不肯真正地臣服权贵,她想要拥有自己的尊严;
而不是一场买卖的交易,成为贵族的玩物。
奎格利服务于上流社会,勾搭了法院、贵族、王室;
她还诱拐了无知的少女,欺骗她们从事妓女行业;
手下的姑娘染上性病,她就立刻抛弃。(这也是当时很多女性的最终归宿)
玛格丽特面对奎格利夫人的种种针对,动起民粹智慧;
她找到因染病被丢弃的昔日花魁:玛丽·库珀,让小报记者谣传来反击。
在那个女性卑贱如尘的惨淡时代,她们努力的活着,追求自己想要的;
有着渴望的生活和梦想,配合着摇滚乐BGM。
只有经济独立,才有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爱情。
所以玛格丽特说: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名姝》是以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玛格丽特(MK)以伊丽莎白·韦斯博恩为人物原型,她专门哄抬女孩们的初夜,另一位(G)则是高档会所老鸨夏洛特·海斯,她非常注重自身素质培养,懂得自我营销,把妓院开到苏荷区、国王路上的。当时的妓女卖淫一次所得从几先令到几英镑不等,但年收入四百英镑者不在少数。名妓成为贵族、王室的情妇,老鸨们在掌握男人的命根的同时,也掌握着巨额的财富。
英国1752年颁布《混乱场所整治法》用于处罚未登记的妓院。与其说是为了打击嫖娼活动,不如说将其管制化、并从这个行业分一杯羹。赚钱了,怎么能少得了我的一份?
说不完的古今风云 道不尽的金银韵事
微信公众号:财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