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太阳和人(1980)

太阳和人(1980)

又名: 苦恋

导演: 彭宁

编剧: 白桦

主演: 刘文治 黄梅莹 冷眉 许还山 孙燕燕 王润身 王善树 吴厚信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10分钟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凌晨光(刘文治 饰)有一段悲惨的童年,长大之后,凌晨光遭到了国民党的迫害,所幸得到了名为绿娘(黄梅莹 饰)的女子的帮助。就在两人渐渐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之际,凌晨光遭到特务追捕无奈潜逃出国。一晃眼多年过去,凌晨光在国外名利双收,并且同绿娘重逢,两人携手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演员:



影评:

  1. 电影《苦恋》事件的来龙去脉:
    《苦恋》的电影剧本由白桦、彭宁两位作家联袂创作,发表于1979年第3期《十月》杂志。剧本写了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在旧中国,少年凌晨光虽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得到不少人的器重,生活上也处处得到人的照顾。青年时,被国民党抓壮丁,被船家女绿娘搭救,彼此相爱。后来,凌晨光因参加反对国民党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被特务追捕,逃到国外。在美洲的某个国家,他成为著名的画家,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绿娘也来到美洲,有情人终成眷属。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凌晨光一家的命运,如同千百万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堕入谷底:全家人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在凌晨光生日那天,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和男朋友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生鱼、老鼠粮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随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摄制成影片,由彭宁导演,改名为《太阳和人》。公演前,先在内部放映,部队和文艺界的不少同志都看过这部片子,有的赞扬,有的持保留态度,有的认为问题很大。当时,电影事业由文化部主管。1981年9月7日,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关于文化艺术工作问题的汇报,其中详细讲了《苦恋》问题。周巍峙说:“根据《苦恋》拍成的影片《太阳和人》文化部在审查这部影片时,感到问题很大。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我们和文艺界一些领导同志对这部影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这部片子在政治上有严重的错误,不能对外公开放映,但如简单予以禁演也可能引起文艺界不必要的波动。经请示上级领导,决定对编导进行教育帮助,希望他们进行修改,修改后再决定是否公开放映。”周巍峙还说:“《苦恋》的作者之一白桦同志过去写过比较好的作品,近来也写过比较好的作品。对白桦同志要采取团结、教育、帮助的态度。《苦恋》是公开发表的剧本,对外已有不良影响,对这个剧本所反映出来的严重的错误倾向,应当进行公开的、严肃的批评。”周巍峙的讲话,概括表述了当时文化领导部门对《苦恋》的态度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办法。
    达成同志在《访谈录》中说:“当时,《解放军报》登了黄钢一篇大文章,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批判作者反党反社会主义。文化界思想界都很受震动。文艺界的不少同志看了很不满意。《苦恋》与《太阳和人》虽然水平不高,有重大缺陷,但不能这种批判法。大家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惊恐感,好像‘文革’又来了,大批判又来了,言谈之中,都很不以为然。文艺界在文革中饱受摧残,本来就是惊弓之鸟,心有余悸,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元气,再搞一次大批判怎么得了?”
    作者是想写一个在旧中国出身穷苦家庭的青年画家,飘流海外,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祖国,想献身祖国,受到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的故事。“苦恋”在剧情中写在他的一生中恋爱生活的苦情,也含意他对祖国热爱而“苦恋”的双关语。
    然而人获得的主观感觉是具有区别性,看过电影的几个干部同志有以下几个看法:
    一、这个剧本想写“四人帮”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剧中不仅写了对画家晨光一家的迫害,还有对诗人、教授的迫害,逼迫他们过原始人野人的生活,只能长期隐藏湖荡吃生鱼、鸟蛋为生。写了画家一生,热爱祖国、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性格。从这点说来,有一定意义。
    二、作者在探索“电影诗”,追求电影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样式和风格,这种想法也是好的。
    三、作者想通过艺术形象隐藏着自己的倾向,而不是说出来的,这种艺术探索是可取的。
    四、对于剧本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整个剧本的构思与艺术形象的表现,使人感到在影片拍成后是悲怆的情调,这个剧本没有反映出“四人帮”横行前,党对于知识分子总还是重视的,(虽然有“反右”扩大化的问题),归国华侨中有许多人、许多知识分子是受到重用,也发挥了他们的为祖国服务的才能。这个分镜头剧本在结尾,写了晨光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雪地里爬行,寻找他的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是在一个大问号的那一个点儿上冷却了身体,他用两手尽量向天空伸去,两眼睁着……这和文学剧本开头引了屈原的《天问》篇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相呼应的,这样表现是不好的,使人感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晨光却死去了是为什么?没有解答,令人难以理解。
    2.这个剧本大写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最后结尾是“一枝芦苇在风中晃动着,坚强地挺立着……”这种寓意是很含蓄的,放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晨光死去了再现的,更加深了对死的渲染,这种手法也是值得深思和推敲的。
    3.整个剧本所描写的,由于采用“电影诗”的手法,对于年代、时间,虽有所表现,但是,有许多使人看不明白,如晨光到天安门前贴一张屈原《天问》的画,背景是“白花山,白花海……”只能使人联想“四•五”事件;粉碎“四人帮”前后也是分不清的,还有一些其他情节不一一说了。据说长影对这个剧本,有不同意见,导演彭宁同志曾将拍过的两本样片,请夏衍同志看,夏衍同志因看其他影片,稍看了样片,夏衍同志说,我未看过剧本,不好发表意见。(看过样片的人认为,样片的调子低沉,主人公晨光是在雪中爬行,最后死掉,脚手朝天,有人打了火把来找他)。
    这些看法也是以后赞成和反对公映的双方理由支撑的重要部分,由于中央担心此片公映后的影响,所以未给此片开禁,但事件远没有结束,随即展开了究竟要不要对此片极其主创人员进行批判的问题,一度声讨气势很大,套用上面的话“有欲来风满楼的惊恐感,好像‘文革’又来了,大批判又来了”。庆幸的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党中央同志及文化界名人理智地看待此事,比如《文艺报》,刊登了巴金、张光年的讲话,配发了《文学艺术的新局面》的社论。社论特别指出:对待文学艺术的缺点错误,我们一定要采取稳妥的办法,任何横加干涉、简单粗暴的态度都是不利于发展文艺和安定团结的,任何随意上纲、一棍子打死的做法都是应该坚决摒弃的。过去和现在无数的事实证明,那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为那种批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错误思想的批评问题。他说:“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的思想。……但是这种批评不应当是教条主义的,不应当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应当力求用辩证方法。要有科学的分析,要有充分的说服力。教条主义的批评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思潮的撞击也日益频繁,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很自然地要回顾历史,总结、一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谈谈对《苦恋》事件的前前后后,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回顾历史时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这个工作做好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过去、开拓未来,尤其能够更好的让我们这个世纪的大学生有更清醒地对待历史,展望未来。
    思想的挑战,相信,一直会是个无法逃避而必须面对的事实。一段历史,我们探讨,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更好的指导以后的道路。我们现在无法深究这部影片的艺术性如何,但从揭露刻画历史的层次面上,影片还是显得可贵的。当时社会刚从十年浩劫阴影中跌跌撞撞地走出来,刚在敞开国门融入世界的起步阶段,任何方面的不稳定都会影响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会再愿意看到那段曲折倒退历史的重演。《苦恋》在这样的时刻出来,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叙述过去的灾难来警醒人民,另一方面是为了呼告人民要深深地爱恋祖国。显然,影片后来遭遇争论是由于在前者的理解上,影片的思想究竟是站在天平的哪一端呢?是一种警醒,还是更多的是爆丑,侮辱党和国家的过去?《苦恋》的作者之一白桦有着非常坚决的态度,后来,他在新加坡演讲时说::“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大劫难,都会痛定思痛,何况有责任感的作家?我不能因为怯弱而去迁就因循守旧的观念,放弃已经认识到的沉痛教训。即使是邓小平,他在1979年的全国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上也说过:文艺不应该从属于政治。作家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不是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够自由,但每一个时代我们都能够去寻找自由,借助电影,白桦展现了他们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与反思。一个文化思想上的大国需要这样的声音,勇敢反省面对过去的错误,他们并不是在否定过去,恰恰相反,有着这样思想的人承认过去。思想的绽放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敢于揭露真相、反思错误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在遭到扼杀,当年的《苦恋》出生在一个社会敏感的时期,被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是现在我们提倡的这样的真声音、这样的好影片,更应该继承影片体现出来的思想的搏斗。《苦恋》直面了中国当时的政治。针对政治的思想遭遇政治,显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要么在压迫下消亡,要么在压迫下燃烧,《苦恋》挣扎在当年的旋涡中,在批判中,它的思想生存了下来,这是可贵的磨难与可贵的收获,用白桦的话说:“今天回想起来,这场批判是一场观念的较量,是‘文革’后最为激烈的一次,它检验了很多人的观念和勇气。”不期待一睹影片,我只为有思想的碰撞而钟情于它。
    毫不怀疑地说,思想永远会是反映时代的一面不倒旗帜,检验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准。思想滋生在土壤,进而挣扎,成长,繁殖。不论是中国的过去还是中国的未来,我们都在积极努力地开辟广阔的土壤,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重要的砝码,它在称量中国历史的维度、深度和广度。拥抱思想,也寄寓了我们对过去,对此刻,对未来深层次的鉴赏与考虑:思想的挣扎与成长是社会的问号,时代的叹号,我们大学生在这一个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值得去思考,值得去面对。
  2. 作者:赵厦明
      1979年,《十月》3月号上发表了由白桦和彭宁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1981年,彭宁根据此剧本拍摄了电影《太阳与人》。该据故事梗概如下:
      画家凌晨光少年丧父,受尽磨难,但得到善良人们的帮助。青年凌晨光被国民党抓壮丁,被渔家姑娘绿娘搭救,两人彼此相爱。后凌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被特务追捕,躲进轮船到了国外,并在国外发达,有了洋房、汽车等,在举办个人画展时,他巧遇绿娘,两人结成伉俪。新中国成立后,两人抛弃了国外的一切毅然回到祖国。50年代,画家度过了他时有苦恼但却幸福欢乐的时光。紧接着,文革来了,画家一家三口住进一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到处是蜘蛛网的小屋子里,在他生日那天,他被打的遍体鳞伤。后来,女儿也跟着男友去了国外。女儿离开时遭到了画家的反对,但女儿却反问:你爱祖国,可祖国爱你吗?画家无言以对。1976年为悼念周总理,他在天安门广场贴出了《屈原问天》的画,受到便衣追踪。他不得不逃出首都,在荒原上,在芦苇荡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吃生鱼喝污水。最后因为冻饿而死在荒原上。死时,"他用余生的力量在洁白的大抵上画了一个"?",问号的那一点就是他已经冷却的身体。"
      《苦恋》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是否应该天经地义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对人犯下了许多过错时;人是否可向自己的祖国追讨公正?祖国应否向它的人民道歉?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林彪四人帮身上,正如伤痕文学提出的问题一样,除了林彪、四人帮,还有谁?是否我们所有人都参与了一个巨大的阴谋?《苦恋》受到了全面的批判,先是《解放军报》,接着《红旗》杂志、《人民日报》、《文艺报》都发表了重要文章,对之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最后由胡耀邦做了总结性的概括,12月27日,在会见全国电影创作会议代表时胡耀邦说:"有些作品政治情绪不健康,主要是忽视和否定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而把我们工作种的的失误和和林彪江青反革命的破坏都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好。比如白桦同志的《苦恋》就需要批判。他认识了错误,做了自我批评,这很好。《苦恋》的问题就完满地结束了。白桦同志还是党员,还是作家,还要继续写作。为了我们的伟大事业,谁有错误就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白桦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冲击,他继续写作,1981年5月,他的诗歌《春潮在望》获得了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新诗奖。
      有人这样评价对《苦恋》的批评:"摆事实将道理、与人为善,着重欲分析,受到了包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肯定。"
  3. 一对才子佳人:她失忆后,只认得他,他却先走了

    湃客:上海老底子2020-07-30 14:52

    才子叫白桦,佳人叫王蓓,他的妻。他们共同生活了63年,直到2008年王蓓得阿尔兹海默症而失忆,只认得白桦。2019年1月,白桦离世。

    这是一对才子与佳人的结合,经历了许多磨难,几十年不离不弃,他们的故事堪称传奇。

    王蓓的名字大家可能听得不多,可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是闪耀影坛的大明星,与赵丹合演过多部影片,包括《武训传》、《乌鸦与麻雀》等,还写过不少剧本。赵丹称赞她是“才女加美女的双料佳人”。

    青年王蓓

    白桦,是著名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孔雀公主》等都拍成了电影,还将白先勇的《谪仙记》改编成《最后的贵族》。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青年白桦

    01

    王蓓,17岁时被著名导演孙瑜发现,在《武训传》中饰演小桃,与大名鼎鼎的赵丹演对手戏,从此走上演艺道路,后来,又与赵丹合演了《乌鸦与麻雀》。

    1950年,王蓓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9年,她第三次与赵丹合作,在《聂耳》中扮演女主角万千红。1965年,王蓓在《大浪淘沙》中扮演女主角谢辉,这是她在银幕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形象,该片1976年才正式公映。

    王蓓在《乌鸦与麻雀》饰演小阿妹

    王蓓在《武训传》饰演小桃

    王蓓在《聂耳》饰演万千红

    王蓓在《大浪淘沙》饰演谢晖

    白桦,原名陈佑华,他的孪生哥哥陈佐华也是著名剧作家,叫叶楠,代表编剧作品是《甲午风云》和《巴山夜雨》。

    白桦解放前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肄业于信阳师范学校艺术科,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初期随军驻守云南边境,1952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山间铃响马帮来》就是白桦在昆明军区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白桦另一部反特题材小说《无铃的马帮》后被长影改编成电影《神秘的旅伴》,这部片子捧红了王晓棠。

    《山间铃响马帮来》(白桦编剧)

    《神秘的旅伴》(白桦编剧)

    02

    1953年,全国文艺工作创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王蓓和白桦作为文艺界的代表,两人在会场相遇,他们也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走到了一起。

    白桦在追求王蓓的时候,白桦在云南的部队,王蓓在上海,只能鸿雁传情,整整写了一年的信。白桦的老友爆料,年轻时他和王蓓恋爱,情书是电报传递的。在没有手机的时代,信件邮递很慢,长途电话得靠人工转接,个把小时也不能接通,所以白桦创造了最快捷的“电报情书”。

    1956年,白桦回到上海和王蓓见面,经历种种磨难后,当年年底两人低调成婚。婚礼很简单,只通知了几个亲友。赵丹后来对他们说:“你俩欠了我一顿婚宴啊。”

    当时王蓓已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有人问白桦娶了这样的媳妇,会不会有压力?白桦笑着说:“我对自己很自信,一点压力也没有,虽然她是明星,我觉得自己也不赖,算是才子配佳人吧。”

    03

    他们结婚后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更大的磨难在等待着他们。

    1957年,白桦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发配到上海郊区的八一电影机械厂,当了一名钳工。王蓓深知丈夫的品行,坚信丈夫的清白,不但没有同白桦划清界限,反而安慰他,体贴他,无疑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1959年底,癌症手术后的王蓓,无视医生的劝阻,冒险为白桦生下了一个儿子。那年正是第一个饥荒年,王蓓没有奶水,当时的牛奶属于控制的配给品,有钱也订不到。1960年凭婴儿出生证,只能购买1斤红糖、2斤猪排骨,黑市鸡蛋比市场价贵十几倍,还不容易买到,王蓓身体又不好,怎么能催出奶水?他们只得从苏北请奶妈,奶妈为了活命,把孩子留在乡下喝米汤,自己在雇主家只要有饭吃就行,工钱可以不要。

    1964年,白桦一家

    白桦的定量是28斤,王蓓是25斤,奶妈没有粮票。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等上海剧团的同事纷纷相助,每人拿出1两2两,1斤2斤,就这样帮助他们一家度过困境。

    王蓓和白桦的儿子90年代初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白桦问他:“你知道你小时候喝的奶水是谁的吗?”儿子答:“知道,是一个扬州妈妈。”

    白桦说:“也对,也不对。在你刚出生的时候,许多曾在中国银幕上大放光彩的电影演员,每个月都从自己的口粮里,克扣一些给我们,这样才能首先让你的奶妈吃饱,才有奶水喂养你……”

    04

    1964年,白桦又重新回到军队。他去了武汉军区创作组工作,与妻儿两地分居。王蓓在当时还算幸运,在政治运动不断情况下还拍摄了《聂耳》《马兰花》《飞刀华》《大浪淘沙》等影片。

    1968年,王蓓被下放到上海郊外的奉贤干校劳动改造。而远在武汉的白桦,再次被打发到炊事班里烧火做饭干杂活。王蓓与白桦天各一方,几乎整整十年没有居住在一起。但他们是彼此的精神支柱,相互思念和鼓励,支撑着他们经受住了种种的磨难。

    那时,上影厂许多优秀演员都遭遇了磨难,上官云珠、冯喆、关宏达等,都无声无息地从银幕上消失了……王蓓与白桦,患难与共,咬牙挺过了生死磨难,迎来黎明。

    05

    七十年代末,王蓓和白桦继续活跃在文坛和影坛,再度焕发艺术青春。

    王蓓文学造诣颇深,她创作的小说《恶梦醒来是早晨》发表后,成为继《伤痕》后我国“伤痕文学”的又一重要代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80年,王蓓将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样在影坛引起了关注。不久,王蓓同白桦一起,共同创作了大型话剧《曙光》,其后又拍成上下集电影,由达式常主演,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2年,王蓓与秦怡、康泰、张伐一起主演了根据夏衍名剧《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扮演沦落风尘的舞女金小宝,这是她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于1980年被拍成电影《太阳和人》,有刘文治、黄梅莹、许还山、王润身、冷眉等主演,这部电影也引起轩然大波,但这部饱受争议的作品却得到艾青、巴金、吴祖光等文化名人的支持。

    白桦一生遭受许多争议。2000年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你爸爸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所谓历史使命,所谓社会责任。”他还写道:“儿子!我也不过是一根苇草,虽然飓风永远都试图折断我这根脆弱的苇草,有时甚至把我压得倒伏在泥土上,最终我还是站起来了,因为我有思想,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思想了。”

    06

    1985年,白桦转业到了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总算,这对长期分离的苦难情侣终于团聚,可以安享晚年。王蓓感慨道:“凡事看淡些,多为别人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罢了。”

    两位老人住在一间普通的房子中,过着平淡的生活,一般外人看不出这对恩爱夫妻曾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与辉煌。

    白桦对记者说:“她的身体很不好,跟我吃了太多太多的苦,我有时真的觉得愧对她。我感谢这么多年来她对我的不离不弃,没有她,我真的无法扛过那炼狱般的磨难。”

    2008年,王蓓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白桦说:“她现在的记忆力实在不行,什么事都想不起来了。快乐的事情忘掉了,悲哀的事情也忘掉了。她对苦难是一种抽象的记忆,就觉得受过些罪,但具体的都忘掉了。”

    而王蓓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变成了小女孩,重新开始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什么是橙汁?”“什么是遥控器?”“什么是洗手间?”电视里在下雨,她就喊:“收衣服!下雨了!下完雨,才会下太阳呢!”为了提醒她出门带钥匙,白桦在门上用毛笔画了把惹目的大钥匙。她依然保留着贫困年代的习惯,从地上捡起来的破纸片,她也要抹平珍藏起来,放在床上。如果不帮她清理,她的床很快就成了垃圾堆。

    白桦夫妇与秦怡

    后来,她甚至连照片中的自己也不认识了。她管白桦叫“老爸”,白桦是王蓓唯一记得的人,每次服药、吃饭、喝水都要先问问白桦:“老爸,这能吃吗?这能喝吗?”

    王蓓自从17岁从父亲手中接过一只小皮箱去上海拍电影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父亲在战乱中辞世,也未能回乡和父亲诀别。白桦对王蓓来说,既是丈夫也是父亲。她自幼缺失的父爱,到了迟暮之年,从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的丈夫身上,得到了额外的补偿。

    白桦夫妇在家中

    白桦带王蓓去饭店和艺术家朋友们聚餐,菜肴上桌后,她就侧过脸问白桦:“老爸,这菜我能吃吗?”白桦笑眯眯点头说:“我来给你夹。”就像一位疼爱孩子的慈父。每当白桦要外出的时候,对她说:“你在家休息吧。”王蓓就像孩子那样回答:“我不总是跟着你的吗?”她感到独处没有安全感,就会向他大喊:“你想想,我能单独留下吗!”

    白桦只好带着她,开会的时候,王蓓就静静地坐在一旁,一言不发,谁也想不到她是病人。白桦的身体也不好,因患心血管病做过两次支架手术。但是,已经80多岁的白桦,就这样一直悉心守护着只认识他一个人的妻子!

    2018年11月,上海作家集体为白桦庆祝88岁生日,王蓓一身端庄打扮,拍着手大声唱着《生日快乐》歌,令在场人动容。

    2019年1月15日,白桦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

    白桦最放心不下的应该就是老伴,他曾在文章《守望底线》中说:“万一我不得不从她身边离去,那将不是我一个人的灾难。”

    白桦去世后,89岁的王蓓在家人、保姆的照料下继续生活着。也许,她每天在盼着“老爸”回家,也许,她不能理解“老爸”为何突然不回家了……愿这位一生坎坷的老人安度晚年,平安如意。

  4. 作为总结,时任ZGZYZSJ的HYB在1981年12月27日会见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代表时,对《KL》的问题做出了总结性发言:‘为什么要批评白桦同志?就是因为他那个《KL》在政治思想上是不健康的,对人民思想是有害的。经过批评,他认识了错误,作了自我批评,这就很好。。。。。。。通过这件事情,人们可以看到,现在ZY的方针和做法,同以往一个时期有很大的不同。——P25 《想象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研究) 王海洲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