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匠人”都好“较真儿”,当年王扶林老先生翻拍《红楼梦》前后3年,从演员的甄选到服装、礼俗诸等细节的拿捏,甚至相应角色的形体训练、文化培养都可谓是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87版红楼经久不衰。同时代的电影《八旗子弟》,是香港导演李翰祥并不十分为人熟知的“小众之作”,改编自近代作家邓友梅的中篇《烟壶》。李导诨称“李黑”,长于宫闱和历史戏,《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都是他响当当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李导也曾执镜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由林青霞和张艾嘉领衔。能够对煌煌巨著恰如其分地掌控,大概是每个有情怀的导演最期待企及的远方。而能够移居香港游走宝岛,李导能以一个“槛外人”的视角给予我们更多意会之外微妙的思考。
《八旗子弟》是一部浓缩但不失生动的民俗志、非遗史。以没落八旗子弟乌世保的生平见闻为切入,实则讲述的是鼻烟壶的传承。鼻烟本是舶来品,于万历九年由利玛窦朝觐而引入,发展至康乾年间为极盛。《红楼梦》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便有这样的桥段:晴雯偶感风寒不愈,宝玉命麝月取鼻烟以起“走气通窍”之效。而鼻烟壶则为中国内画之肇始,改西洋珐琅材质为中国漆彩,方寸之间浓缩了琢磨、镶嵌、雕漆、烧瓷、篆刻、绘画等一系列工艺。
全剧自始至终都有鲜活的“京味儿”扑面而来,乌世保提着鸟笼老茶馆听戏、看街头卖艺抖空竹杂耍、玩票儿八角鼓去端王府唱“八仙祝寿”,不堪受辱的乌大奶奶中元节投身放满河灯的什刹海,八月十五聂府供奉的兔爷儿,还有死牢里莫名喜感的“二大奶奶”柳腔……这不是如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的北京,这是可以逗蛐蛐、遛画眉、听小曲、饮温酒、撮鼻烟的北京。
片末儿聂氏一家为民族尊严也为规避乱世决意隐居,临别乌世保赠予至交寿明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内画壶。壶身一面画以萝卜缀饰,另一面则刻有唐代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守拙抱朴之心是匠人最坚贞的操守,也该是每一个追逐诗和远方的文青最虔诚的赤子情怀。那是一个小心翼翼避免玷染的角落,在你落寞孤寂的失眠之夜,还能环抱起来自我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