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这世上的欢乐?它是嘲笑黑夜的闪电,虽明亮,却短暂。——雪莱
与《半暖时光》结缘是2014年,那时候抢鲜看了桐华大大的这本书,还很认真写下了书评。7年之后,再看到电视剧,回头翻书,觉得恍如隔世。
剧让所有人物都鲜活起来,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生活,忙着打工赚钱积极向上的颜晓晨,看似大大咧咧却善良温暖的沈侯,几位各有特点的室友神助攻或扯后腿,平时没有人考试前坐满的阶梯教室,还有那些朦胧却遮藏不住的情愫,都令人真切感受到青春活力。虽然知道故事的基调是悲的,可是还是被开始的快乐所打动。
而所有这一切中,最亮眼的是女主角晓晨。我觉得许龄月很适合晓晨这个角色。演绎出了晓晨的积极主动、界限分明,也有女孩的灵动稚嫩。她的美不会给人压迫的感觉,却很清新自然,仿佛邻家妹妹,很有信服力。
以前看书我会埋怨晓晨是撕裂的,可是多年以后我更能理解她的处境了。剧中,晓晨是个积极阳光的女孩子,开篇晓晨的噩梦就揭示了她的身世并不普通,可是她却还能如此阳光,善良,真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她认真学习,课余时间全用来打工,然后再把钱转给妈妈,身边的同学包括沈侯都处于无忧无虑中,只有她早早成熟懂事却令人心疼。她用一些小小无伤大雅的玩笑赚钱,却因此开启了与沈侯的缘分,也认识了程致远。可是她却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早早在多年以前,就与她开始了命运的羁绊,书中的第一章命名为命运,而三个人最令人唏嘘之处也是命运,如果不是命运,他们可能不会有交集,不会有如此深的爱、痛和悔。
沈侯是那个全然无辜又让人心疼的人,平常恋爱脑一般发生在女生身上,可是剧中的女孩子都是独立洒脱的,反倒沈侯才是那个“恋爱脑”的人,他会让人回忆起青春与初恋,那些甜蜜的感觉,然后是不理解、误会,学会退让,会为了对方改变自己。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子,就用勇敢争取,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他身上没有太多骄气习气,反倒是善解人意的,他在球场用很洒脱的方式帮助晓晨解困。他是个很好的男孩子,虽然两人条件相差悬殊,可是依然吸引了晓晨的目光。
应该说付辛博的气质十分适合书中的程致远,可以说还原度超高了,翻开书,他被晓晨形容为“儒雅”,付辛博的外形真是再合适没有了。他的演绎也非常自然,让人真的相信他的悔恨,他的痛苦。尽管撞死晓晨爸爸是无心之失,可又来到晓晨身边带给她痛苦很难原谅,可是这个角色又让人恨不起来。
另一个分量很重的角色是由徐帆饰演的晓晨妈妈,她失去了爱人,无法承受的痛苦折磨着她,自暴自弃,滥赌,她完全放弃了自己,也不管女儿的生活学业,还要晓晨每月资助自己赌资。
应该说这个世界不是由恨所组成的,而是被爱创建的。但是我们无法要求晓晨的妈妈去放下恨,因为她们被真真切切伤害到,失去了最爱的人,生活被完全改变,她有权力发泄痛苦,也有权力不原谅。可是我还是认为这份痛苦不必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尤其是不该发泄到还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最近学习《论语》时,学到孔子认为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而这个不迁怒又是多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啊。需要的是极其强大的内心与修为。而迁怒其实是我们软弱的内心无法抵挡痛苦,只好把痛苦转嫁给他人。
其实这种恨是恨沈侯一家,是恨程致远,是恨自己的女儿,也是恨自己,恨无力改变挽回,最后身边只有恨,世界只余恨,这恨充满天地,最终也吞噬了自己。
可是究竟这样的相遇是该痛恨还是感恩呢,书中最后晓晨释然了,感恩所有的遇见,最大的痛苦都由晓晨承担,我猜剧中她也会原谅吧。她总是那个最成熟的人,超越了自己的年纪,初见时,她已比沈侯成熟,之后她又比大很多岁的程致远成熟,可是这成熟中总包含了苦涩的成分,她被不成熟的母亲所误,她只能早早成熟起来,她被母亲影响着学会了迁怒,又由自己的善良天性中生发出的爱所拯救。
因为她知道,这世界上总是痛苦与快乐相伴,就像时光,也总是半暖着的,没有全然绝对的快乐,也没有彻底决绝的痛苦,只能用那仅余的半暖时光,安慰另一半的痛苦悲伤,可是就是那乍现的如闪电一般降临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吧。
感觉又做完了一份中郎将的考古作业,可是没想到意外的,觉得《半暖时光》是一部很美好的爱情轻喜剧,抛开主角的三角恋的狗血不谈,这部剧里其他的几对cp,真的有感动到我,笑到我啊[偷笑R]比如,我尤其被魏彤圈粉啊,这姑娘太帅了吧,赛车场玩命地为地主家的傻儿子要回尊严,明明前一秒还整个人都惊魂未定,可能还有几分后怕,可下一秒就是泰山压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个集学霸萝莉御姐于一体的姑娘,既能心无旁骛,又能风情万种,还能步步为营运筹帷幄,真不愧是能干大事儿的人,那个夕阳下的棒棒糖拥吻好美好美[赞R]看到这里忍不住开一下弹幕看看大伙儿怎么夸她,果然,最有趣的是幸亏她不是女主的对手[偷笑R] Cindy也好美好有气质,每次出场都如此养眼,乔羽也好可爱,不是凡人,电梯里擦口红那里真是笑喷了[赞R]最感人的是女主父母的爱情,编剧真会写,让杜丽娘爱上木匠,真真儿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果一个妻子为了丈夫的死而疯魔,那他俩该是何等的相爱啊![哭惹R]还有酒吧老板真是太有型了,看透世态炎凉的智者形象,为什么最后配给他个刘欣晖???excuse me???编剧是瞎了嘛[扶墙R] 还有八卦的男同事都演得不油腻,自然又有趣。小杨真是和喜剧蛮有点缘分的,不然他的剧怎么老让我看得那么欢乐呢[偷笑R]郭导曾经说小杨很会挑剧本,这部剧也是,竟然是演王姬的儿子徐帆的女婿啊,老戏骨的戏真的让我一秒钟也不想快进,徐帆真的好,不施脂粉的绝望和愤怒的爱妻和母亲,又有些江南母亲的细腻格调和烟火气,真是太棒了!王姬老师真是走路带风气场两米八啊,好喜欢听她说台词,一颦一笑都是戏!还有张国强啊!!!我的高城啊!迷龙啊!!车上弥留之际的对白,看得我眼泪哗哗!最后说一下,以我的观感,没有觉得这部剧哪里虐了,沈侯非常可爱,非常纯真,非常帅气,小杨演起来前期自然甜蜜,后期自然内敛,都很好。怕虐的同学可以放心追。
12/20更新
剧本夸早了还是,最后四集太让我失望了,我以为倒数第三四集的平淡是给最后两集的“豹尾”做铺垫,我以为最后两集够说清很多事情,没想到真就那么松松散散到结束,男女主一直车轱辘话,程致远一身的死结都没打开,8年的痛苦纠结就用旁观者两句台词让他强行释然,大结局看到只有程致远还在颜晓晨父母墓前磕头我真是要气炸了!!明明颜家所有人都原谅了他,颜母也承认是自己过去太偏执,连颜爸都没怪过他,编剧还是要按头程致远下跪认错三叩首!凭什么啊!!你之前的逻辑呢?颜家母女和程致远都是沈家恃财弄权的受害人,但是全剧从头到尾只有程致远为了一场无妄之灾伤心伤身的赎罪,沈家只在颜母死后轻飘飘的忏悔了一下。我一点都不指望男二能获得女主的爱,毕竟伦理上过不去,但是最起码给观众看到一点他阴影散去重新拥抱阳光的希望吧,能不能不要对男二的落幕那么敷衍啊?
程致远要是真的释怀了给颜晓晨爸妈鞠个躬就行了,他做的已经够多了,沈家才应该是跪在受害者墓前磕三个响头的吧?!
--------------------------------------------------------------------------------------------------------------------------------坦白说,看这剧预告时我是不怎么看好的,男主丑,男二忽胖忽瘦,只有女主颜值在线,要不是有对《战火熔炉》的好感我都不会关注,事实证明在好剧本和好演技的加持下,有些颜值问题是可以忽略的。
本来剧播到30集的时候我就想写篇评论了,这个剧的剧本做的特别好,人物逻辑很合理,背景设置也很现实,看似狗血一波波撒,但撒的每一番儿前因后果都能合理勾连起来。
个人特别欣赏编剧们对这个剧里女性角色的塑造,在闺蜜天天勾心斗角、女领导天天无理打压的国产剧环境里,这部戏的年轻女性角色简直是一股清流。真·学霸魏彤情商智商双高,做什么都得心应手,Cindy爽快利落职场御姐,虽然沉迷旧情但不耽误工作,在火场看到程致远奋不顾身后也能认清现实擦干眼泪,干净利落的转身迎接新的际遇,喜欢她和乔羽又甜又撩的御姐忠犬搭配。吴倩倩作为本剧小反派,思想行为坏也坏的逻辑自洽,她是嫉妒心作祟,有破坏欲但不是第二个莫焕晶。
女主虽然一开场就建立了勤工俭学的学霸形象,让人默认她像其他剧里的学霸一样万能,其实颜晓晨只是个单纯的小镇做题家,父母都从小宠着,没有经历过外面的风风雨雨,所以被盗取高考录取名额后小姑娘心里话都能猜出来:“我凭真才实学考的好成绩凭什么上不了好学校?”单纯的以为凭自己单枪匹马就能争得公平。虽然大学期间到处兼职吃了很多苦,磨练了一点自保的本事,但跟真正深入职场历练还是两回事,所以她面对陌生人(程致远)提供的帮助时不肯轻易欠人情,但也会轻易信任老乡情分(现实中还是不建议年轻人这么做),会在离职前被人阴阳怪气时当众戳破同事的虚伪假面,会天真的为了自尊不肯接受男友提供的工作机会,也会在程老师灌鸡汤的时候不耐烦的找机会溜走……这些都很像现实中我们见过的一些职场新人。虽然在整部剧里许龄月发挥不太稳定,有时候演的很生活化,让人觉得自然可爱,有时候会流露跟情节不符的嘲讽脸,让人觉得奇怪,但这个扎实的剧本和优秀的对手戏演员保护了她,让这个角色不至于太跑偏。
按人设来说颜晓晨这个角色是非常讨喜的,独立、坚强、聪慧、有主见,但演着演着观众对她的批评声也越多,我觉得其实除了匆忙初婚离婚这个bug外,颜晓晨的人设没有大问题。编剧可能有初婚一定要给真爱的情结,所以一向聪明的颜晓晨在之前一直信任的男二给了明确预警后还是一意孤行领证了,然后又智商上线跟踪男二,偷听到真相,开启一年之内逛四次民政局,每次都有新感受。我试着分析了一下女主被批的原因,许龄月除了台词水平不大好以外,有些场景演的还挺自然的,但是一旦需要感情层次丰富一点时她就力有不逮了,比如假结婚后颜晓晨明明对前任余情未了,但是跟程致远交流时却非常轻松愉悦,显得对神猴很无情,比如在准备接纳程致远前夕发现真相,晓晨爆发时只见愤怒不见痛苦,显得她特别铁石心肠。揭发程致远就是程鹏这场戏女主本来的发挥余地很广的,发现付出一切帮助她的人正是曾经令她们母女以前痛苦的人,女主这时感情得有多复杂,演员把这些虐点处理的太单薄了,看看对面挨骂的程致远,红着眼,搓着手指,不敢看人,连说爱都小心翼翼,一试即退,卑微的令人心痛,这演的多细腻(骚瑞,比较男女演员的对手戏算拉踩不?算我就删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剧本,演员需要用自己的表演使一些生硬处合理化。剧本让女主对罪魁祸首情意绵绵,对背着无妄之灾却百般赎罪的倒霉鬼恨之入骨,从理智上我认为是因为爱与不爱的区别,但从感性上来说女主对两方分别太宽容大度和太铁石心肠了,显得程致远成了人善被人欺。
颜晓晨对程致远的原谅来的有点突兀,但是想想颜母对颜父之死的偏执程度,也能理解颜晓晨和她母亲如出一辙的顽固,拒绝接受己方全责的事故认定,但晓晨之前被培养的善良本性还在,所以时间洗礼、离开了洗脑源、离开事件相关人员、程致远坚持暗中赎罪四重buff叠下来,女主也该重新认识过去发生的一切了。
结局还没出来,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我都觉得这三个人还是各奔东西互不牵连才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
再来说说剧里的三位母亲,三位母亲三种价值观,做法都各自影响了自己子女的行为逻辑。
沈母:白手起家的强势企业家,重能力不重出身,非常护崽,属于只要我儿子过得好,别人家孩子都可以牺牲,编剧特地安排了一个温和明事理的沈父来调控沈母自私霸道的程度。
沈母为了给儿子的学历镀金,不惜以非法手段抢走优秀寒门学子的机会,闹出人命都不思悔改,学渣男主有样学样,大学考试找人替考,导致自己失去学位证和毕业证,甚至连累了颜晓晨也没了学位证,沈家害颜父丢了一条命、颜母精神异常、颜晓晨疲于奔命、程致远重度抑郁,最后还是没给儿子弄来一个名校毕业证。沈父的存在使男主不会彻底长歪,应该也是出于圆神猴个人逻辑的考量。后来集团爆发的抄袭丑闻也很符合沈母道德品质低劣,只注重成果的价值观,最后两集大概会有她真正洗心革面的片段吧。
颜母和颜父是真爱,女儿只能往后站,我挺喜欢编剧没有把她塑造成传统的丧偶后为女牺牲的苦情母亲形象。因为挚爱去世得太突然,她精神受到刺激才一直拒绝接受事实,总是偏执的归罪他人,甚至多次袭击上门慰问的事故相关方代表郑建国,患有精神障碍的人被刺激有时候很难像正常人那样自控,在程致远的照顾下生活渐渐平静精神状态稳定时,她其实是一位很朴实善良明事理的女性。
颜母的重情和偏执深深影响了颜晓晨,让她遇到重大变故时感性大过理性,所以她明知神猴是一切悲剧的根源还是舍不得告诉他真相舍不得他们的孩子,明知程致远无罪却还是要跟母亲一起痛恨他。在父亲死后晓晨一直生活在很大的精神压力之下,这也是她跟魏彤同为学霸,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却远不如魏彤理智的原因吧。
程母身为心外科专家却救不了自己的小女儿,幼小生命的逝去改变了原来和美的家庭氛围,大儿子本来就有意躲避产生亲情缺憾的家庭,而意外事故的苦主是位随时可能伤人的精神病人,已经丧女的程母不敢再冒丧子的风险,只能逼迫儿子顺从最安全的安排。
程致远被富足的高知家庭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学识,但是在自家亲情缺憾的阴影尚未散去,又意外造成别家也产生亲情缺憾,而自己却囿于以死相逼的母亲无法当面取得苦主谅解,这种无法排解的痛苦导致他只能向内伤害自己,患上了PTSD和重度抑郁,他的过度自责和圣徒式赎罪,以及包括认为自己爱上女主都是病态心理混淆了爱情认知,倒数第三集女主的原谅对他并不是真正的解药,心结打开他的人生才能重新开始,最后两集应该会有这个安排吧。
这剧是徐帆王姬继《错爱》之后又一次铆上,然而快结局了俩人只有桥上修罗场那一场对手戏,不过两位前辈演员都在这场短短的对手戏里精准呈现了人物的特质,属于现场教学了。程母戏份太少就不说了,其实这戏好几处徐帆王姬都在给许、杨二位年轻演员保驾护航,男女主有演不到位或逻辑不通的地方,观众只能从原生家庭去分析他们的行为逻辑。想一想这三位母亲,真想大呼一句:家风不正,贻害无穷啊,请每个家庭积极响应好家风建设!!!
这剧零宣发上线,一开始我都没怎么认真看,谁知道看着看着感觉剧情写的还不错,比线上大手笔宣传的流量剧们的剧情扎实多了,这本小说的改编基本算成功的,看剧时还是有些不太重要的小bugs, 但对一些可能引起社会话题的小情节上编剧却跟大情节一样用心,比如颜母遭遇的老年人杀猪盘、程致远追车戏里公交司机合情合理的规范操作、颜晓晨流产戏里医生对无痛人流的认知纠正,警察对颜父鬼探头事故的普法解释,可以说都处理得非常谨慎了。剧里很多矛盾都取自现实生活,狗血剧的乐趣就在于各种合理的巧合和情感的煎熬拉扯,不过看到后面男主粉一直在弹幕里误导剧情细节辱骂颜家母女和男二就让人有点扫兴了,又不是流量剧还有粉丝来破坏观剧体验,烦!
后面魏彤的爱情线有点没控制好,在主线剧情在蓄力高潮时大段大段插入,让主线的劲儿有点散了,但是程致远实在太吸睛了,我也一度希望蜗牛夫妇就这么甜下去不要发现真相算了,不过真要这么写的话我就要骂烂编剧了。
做了多年非专职自由看稿人,看了少说两三千万字的科幻小说原稿——当然其它小说也看,之前豆瓣阅读每年的中篇征文大赛也几乎看了大多数,从上台领最佳读者再到上台给新一届获奖作者颁最佳作者,收获了许多淘金式的阅读乐趣和喜爱新人作者,所以,即便现在是审稿编辑,更多的还是以读者来进行自我定位。
当然,因为比一般的读者更进一步,因此时不时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反馈,有点类似编剧中“剧本医生”(Script Doctor)的角色,以此协助作者(多数时候是新人作者)改稿,好让作品有更好的完成度。
同时又是影视剧爱好者的缘故,在进行改稿建议时,除了小说之外,还会不时推荐一些同类影视作品给作者参考;当然,还因为还有影视部门的缘故,会特别帮同事留意有影视改编潜力的作品。因为画面的东西毕竟会直观很多,也容易为人所接受。
另一方面,也养成了看影视剧时的“做一些这样的改变能不能会让作品变得更好一点”的编辑工作时的审视习惯——不管是好作品,坏作品,还是普通作品,都不得不看的情况下习得的条件反射——因此,也挺关注影视剧的创作人员对自己作品成型的言论,这样,一个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另一个就是想去发掘他们那样的考虑、做法会不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关于改善创作的启示。
所以在看了《半暖时光》后,我还特意去看了下它的几个制作花絮,去了解制作人怎么去看待原作和改编。《半暖时光》的制片人占晖,他希望观众能带着很休闲的心情去感受一个这样的故事,因为它把人生的选择写得足够明白,这个是他觉得这个戏很难能可贵的地方。
所以,在制作人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占晖形容它是个故事容量很大、人物关系很极致的故事,剧中人物命运曲折或者说是“狗血”——他和它的许多原作读者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口语化的表达评价它。
占晖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他这个“好看”,我的理解是,这是个很容易看下去的故事,确实,我一个晚上就着手机,花3个G流量,就把已经出的8集很轻易看完了。
在流媒体平台精品有限剧集大行其道的当下,像这样的42集体量的剧,是种旧的时光习气,而8集只是相当于一个序幕,还几乎完全看不出什么悲剧的导向,反倒是让人觉得,这是玛丽苏,这是一出女性职场剧的开场……所以,最后,它又是怎么变成一个选择和背叛的故事呢?
虽然,间或的闪回,最终会将故事引入一个黑暗的内核,但这个悲剧核心的覆面却是很多轻质喜剧的东西。我猜这也就是为什么占晖会有“希望观众能带着很休闲的心态去感受”的预期了。
所以,从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看,它不纯粹是悲剧,也不纯粹是喜剧,也不纯粹是正剧,要打个比方就是,它更像是一种……塑料感的商品。
塑料感和商品并非贬义,就像你用牙刷,也用马桶刷,它不需要做到分毫不差,只要功能在就行了,就是类似那样目标明确的东西。在这里,它就是在你闲时无聊无所事事时用来杀时间用的东西,看完没太多感受也不会招致什么损失,不用过脑子,也不需要再被剧情唤起。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挺好的,你不用看完太过牵挂角色的命运,以致失眠无法入睡——至少,就目前这个阶段,剧情还没进入转化之前,是这样的。
当然,即便是黑化——因为它的主体剧情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即便被剧透,大概也不影响“食用”的过程:女主颜晓晨高考被顶替,其父为此奔走讨说法却不幸出车祸身亡,女主不得不在就学期间一刻不停地打零工、维持自己的生活以及同时不得不面对因此患上躁郁症而情绪极端变化的母亲,随着从学校步入社会,男一沈侯和男二程致远相继登场了,他们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半暖时光,然而,在收获男一的爱情后,她却发现他竟然就是当年顶替她的高考名额因此间接造成她的家庭变故的那个人,而随后她又发现,男二居然是造成那场事故的直接当事人(顶替肇事者的另有其人)——所以,她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因为爱,选择原谅,转身离开他们。
因为肇事因由(悲剧内核)及其导致的结果(选择)极为简单,所以,它不是以一个解谜的姿态去营造的悬疑节奏,所以前面提到的这个主体剧情框架,说它是剧透,但它即便被揭穿了,也不比星战“我是你爸”更让人震惊——这个悲剧的点和过程中整个喜剧的面,后者似乎才是重点,不是像重力那样自然而然吸引锁住了大气,而更像是被强行悍接到了一起。
按照目前42集这样的大体量,倒其实更适合从颜晓晨、沈侯、程致远三个视角分别进行切入,进行阶段性的展开、汇流。
然后,为了维持这个故事这么一个大体量的形态,可以更多的诉诸于各自的人物关系,除了朋友关系之外,特别是亲子关系。这样的视角分化,会让更多的角色有机会立起来,那样,可能会让它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当然,它不是《金融街没有爱与》(豆瓣阅读征文获奖作品中有着类似关键词的金融题材的女性职场小说),这毕竟不是真正干净利索的职场剧,也不是复仇与救赎还来的成长——从一个月三千兼职到一年十万美金的可能性,更像是一个开挂的可能性,所以,怎么看,都只是单纯的青春剧定位,因此,它就更多地、不可避免地集中到了男生女生的罗漫史的编织、消解上。
在人物关系方面,占晖说,为了理清三观,他们把原著中稍微有点混乱的男女关系捋得更清楚了一点……虽然我没看过原作,只是了解了一下它的梗概,但也可以想象了。
所以,改编的幅度会很大吗!?至少,我在豆瓣条目的编剧栏甚至压根儿没看到原作者桐华的名字。但我不觉得改编会伤及上述的大框架。
其实按照我目前看到的集数(像女主与同宿舍女配的关系),以及后续预告的一些内容(像男二提到的心脏不好的妹妹和拯救外宾的速效救心丸),我自行推演出了一些奇怪的假想剧情走向:
比如其实女配喜欢的不是青梅竹马的男一,她喜欢的其实是女主,所以这里有一个L4BT剧情点;
然后,男二,他靠近女主其实并不是为了车祸救赎,他跟车祸大概也没啥关系,完全是因为他妹妹死后,什么器官被移植到了女主身上(所以,不妨安排她跟她爸一起车祸,她被抢救回来了,她爸却没有;不过这里他妹的死亡时间线可能要追溯一下统一性),然后这个“病媛体”的剧情就可以参考一些韩剧韩影的悲喜剧展开……比如知道男一的真相后,女主转向男二,但男二拒绝了她,因为他自始至终是以妹妹的眼光看待她,也许他跟他的合伙人搭档才是一对。
总之,如果按照原作那种狭路相逢的巧遇联盟式的剧情设计,实在是太缺乏真实感了,虽然占大比的让人笑的部分是可以让人假装入戏,但打算让人哭的部分在被揭示真相后却不免让人分分钟出戏。这种剧情设计在真实感的呈现上的落差感……就像你打算用第一宇宙速度,让卫星绕着地球转,结果你用力过猛,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一不小心飞离地球、漂到了太阳系外。
套句剧中某男配的台词,这种用力过度很容易导致作品出现一种“孩子疯了”的情绪化状态。
但其实,在故事里提供了许多能赋予剧中世界以真实性或者贴近我们整个时代质感的设定设计,比如,年轻的精英们在健身房谈生意,以跑步决胜负……我就经常吐槽我们老板,我说你们这些老年人难道不应该约健身房谈生意吗,又谈生意又能健身,简直一举两得,这才是引领潮流的新时代精神,不是吗,过往的酒桌文化可太容易让人短命了;而这里的酒文化,其实还原回了一种正常需求的社交场所,比如让学生女主在这样印象的酒吧打工,不是那种乱糟糟无序的酒吧,是那种有乐队live的看上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酒吧。
当然,酒吧这样的场所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而这种有乐队的酒吧,乐队live真的很适合给作品定调,我能一下想到好几部精彩酒吧live的影剧,比如说《吸血鬼猎人巴菲》《狠将奇兵》《移魂都市》《双峰》(而且它们几乎都是讲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的故事)……大卫·林奇不仅是个邪典导演,他也有自己那一套的独特音乐品味,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 《双峰》酒吧中几乎每一集都安排了独立乐队。
林奇长期合作的录音师说他一旦有了剧本,就希望能马上和他的配乐师展开工作,并在正式开拍前,提前做好音乐。
另一个例子,像渡边信一郎的《混沌武士》,实际上,他创作的原点,就是这部剧中段某集配以日本传统民谣岛呗的人物背景集而展开的。
我觉得这种意识,在国内导演身上是很难找到的,很少因为一个脑袋中的预设画面或某个旋律,一拍脑袋去(接)拍一个故事——即便这看上去似乎很像好莱坞的做法,从一个拍板的1页内的“构思”开始,然后再经历一个5到10页的“Treatment”的框架阶段,然后才有剧本,当然,这也不是最后版本的剧本,在它与电影之间,在导演、主演等演职人员入驻后,因为新的话语权的介入,又会需要剧本医生这样的角色进行操作,不过,这个过程似乎更能抓住作品的“卖点”在哪;当然,要是从专业性上讲,也许不止是配乐上的需求,有时国内电影人甚至对录音本身的忽略就更大了。
像最近影院上映的国内的独立电影《野马分鬃》中,它的剧情本身就是讲拍电影的,里面有一场戏,在拍完一场戏后,录音师要录一段环境音(风声),他让大家静一静,但旁边摄影师自顾着说个不停,结果录音师就跟看摄影师干了一架……结果你猜怎么着,导演把录音师开了,然后在后续的剧情中,因为这段没有可用的背景环境音,导演不得不找回录音师。
特别是像《半暖时光》这样的青春向作品,它本身就是寻求的一种年青人代入感的市场方向,在我看来,如果在录音、配乐上多花些功夫,多寻求点真实感,肯定能带来更多浸淫式体验,对代入会有更好的加成。
但所以是导演或摄影没有音乐品味或专业的录音意识吗,还是说观众没有这样的感知或需求?我觉得这样的质疑其实是相当微妙的,特别是像现在信息如此通达的互联环境下。
也许就像《野马分鬃》中满口侯卖洪尚秀(但至没有口误洪秀全)的导演,是个创作的二道贩子,他可能接受的更多的摄影或音乐审美都来自于自己喜欢的导演,而不是一个更直接的源头,比如文学,比如音乐,或者生活本身;但更多的,也许还是一种保守的商业处方心态——我这样使用它们,至少不会让作品崩坏,无功无过,那它就是成功的商业产品。
但往往就是这样可以却下意识觉得不能偏离常规的点,它们的存在让作品得以有拔高的机会,或者至少让它显得更特别点,特别是在已经有了像Blue Moon这样的场景预算的情况下,干嘛不好好利用呢?
只要孩子在,孩子傻了,孩子疯了,都没关系,那孩子没了,就真的什么也没了吗?少点情绪,也许就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