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城市的远见 城市的遠見(2001)

城市的远见 城市的遠見(2001)

又名: The Vision of A City

导演: 刘嵩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1-04-11(中国台湾)

集数: 13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11321834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節目企圖探索一個城市規劃的遠見及其凝聚的共識,如何影響城市的形式,並進而探索現代都會特質的形成與城市居民生活及精神面貌的關係。

演员:



影评:

  1. 古川町物语

    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的小镇。离名古屋两个多小时车程,古镇与高山。

    三十多年前,濑户川放生鲤鱼是为了提醒民众保护水质,放生了三千条,属于全镇人民共有。全民参与清理河床的活动,原来污浊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清水空间,这是一个新环境意愿的开始。社区营造最关键的体认: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对环境改造的力量。

    产业基础:林场
    飞騨匠师,完全用榫头组装。
    每个工匠制作的云饰都有不同的设计。云饰斗拱,就是匠师的签名。因为相互比较,所以古川町的房子越盖越好。居民与木匠之间的老规矩: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古川町三座寺庙,建筑物的材料、颜色不标新立异,与相邻的房子协调一致。

    巴塞隆納的經驗

    巴塞隆那的经验:波西嘉局长的战略,就是从都市中小型的公共空间下手,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这种由单点切入的手法,他们称为「针灸法」。

    空间的主角可能有两类,第一是使用公园的人,第二是周边的建筑物。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公园的人,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沒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这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简单、朴素、耐用的建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便是空间营造的秘诀。但是这种手法放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也许不适用,不仅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市中心的公共用地建筑街心花园,更因为除了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鲜有人有此闲情逸致。欧洲人的生活范本对我们来说是无忧的境界,但是无忧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巴塞隆那的城市规划师发现早期疯狂建设的道路把社区割碎了,而且让行人走投无路,于是开始执行缩减车道的政策。常见的手法,是让车道中央形成一个人行带,这些人行空间配上精心规划的街道家俱,便成为附近居民的活动场所,以此为市民争取到很大数量的开发空间,而且使车道人性化,都市景观也大为改善。

    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配合都市空间的特性,还要创造附近居民可以理解认同的意义。

    这个游泳池(Parc de la Creueta del Coll,寇尔公园)受到附近居民极大的欢迎,游泳池的设计非常宽敞大方,水域面积大,四周留设宽裕的池边空间,还恰当地安排了绿树,景观幽美。每周两个下午游泳池留给儿童专用,这两天还有专职的教练负责教导社区的小孩子游泳。公共空间政策不只是硬体建设,配合上恰当的软体计划,便可以获得居民很大的回响与肯定。

    打造世界之都-巴黎

    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首都,都必须要有一条林荫大道。

    奥斯曼的都市设计,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兴建的楼房同意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每个街区的中心,通常设置有大型的圆环广场,圆环广场都设有地标纪念物,作为汇集到这个圆环的每一个大道的端景。巴黎的城市空间经验,就是由这些奥斯曼所开辟的圆环和道路组织起来的。

    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自然地景规划出来的森林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开敞的空间。

    惟乐公园的规划设计,把一个废弃的屠宰场更新为一个以科学文化为主题的新都心,同时又带动了邻近地区的发展,是极高明的都市发展策略。

    Dominique Perrault: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造型服从“少即是多”的原则,极简主义采取的态度是尽可能以最少、最简单、最低调的作为来改造一个地点。我想这是一种表达纪念型建筑的方式,不是一种“暴发户”式。这个建筑不论它的手段、效果、结构或营造的空间都很精简,它几乎是一种形上的建筑,具有世界性。 所以,设计理念是使建筑消失。这个建筑的象征性是在创造、营建一个景致,一个公共空间让建筑物本身隐去,也就是将建筑环绕在一个低于地面的花园四周,四个高楼只留下四个角的痕迹,象征的是建筑的隐退,所营造出来的自由空间。

    跨越历史的围墙-柏林

    东西德统一后,当务之急:接通交通干道系统,把柏林围墙敲碎,作为铺设道路的骨材,是第一个双赢的行动,东西柏林间的主要干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畅通,铁路运输也迅速恢复了。柏林市内的捷运系统统一之后也很快恢复通车;第二个任务:我们要利用原先建有柏林围墙的这片中心区,并且以使柏林现代化,把柏林围墙以另一种形式重现。

    Norman Foster 国会大厦
    玻璃圆顶,明亮、自然通风、而且可以浏览

    再造柏林的另一个计划是波兹坦广场,由戴勒姆·宾士集团和SONY公司共同开发,工程造价40亿马克。公关事件最有名的一次就是请舞蹈师替起重机编了一只芭蕾舞。

    原本令人讨厌的大工地,经过红盒子的说明之后,变得生动有趣。五年之内,竟然有八百二十五万人来到红盒子里参观学习,这种主动提供咨询,将负面条件转为生动体验的企划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走遍世界各国,我们敢宣称柏林是唯一认真考虑脚踏车的国际大都会,脚踏车专用道密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具有优先专用路权。脚踏车的配套设施齐备,不但有专用们交通号志,也规划专用停车场,设计精美的停车架也充分供应,停车方便。捷运系统配合脚踏车骑士做了很多贴心的设计,柏林的捷运系统不设车站与查票口,只在车上抽验车票,所以脚踏车可直接进入月台上车,并设有专用的车厢供脚踏车骑士使用,可见脚踏车的崇高地位。

    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因为公园的地景设计非常成功,是邻近居民最喜爱的开放空间。科学公园周边,有许多劳工阶层的社区缺乏公共设施,这一个科学公园的辟设,大幅提升了周边社区的环境品质。科学公园是鲁尔工业区转型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师巧妙地把一个飞碟型空间装在矿井架上方,抵达飞碟型空间要搭乘电梯,搭乘电梯的经验非常有趣,不但穿越复杂的结构空间,而且还可以远眺。这种新旧结构的巧妙结合匠心独具、充满童趣,这也是鲁尔工业区再造的手法之一。

    一个大瓦斯槽变成一个有特色的展览场,一个强调体力的运动变成一个意义丰富的文化展览。这一个案例,告诉我们所谓文化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而是由日常生活中转化升华而来,而且可以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整个厂区的厂房由当时最重要的两位工业建筑师共同设计建造,当时正值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创时期,方形简洁的造型与理性效率的配置是后来所有工业建筑依循的原型。建筑师从规划阶段开始便不断协调统合所有的建筑形式,这种和谐与整体感,贯穿了整个厂区。这一个建筑群因此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工业展览设计中心
    Norman Foster负责将锅炉机房改造成工业展览设计中心,他非常聪明的捕捉到这个锅炉机房与现代工业设计的关系,锅炉机房本身也就是一个极高品质的的工业设计,因此Norman Foster几乎不改动原来的空间形式与内部的设备,而是将展览品巧妙生动地安置在机房的原有空间秩序当中。这一个废弃的厂房以展览馆的形式与设计研发产业做了最具创意的结合而获得了新生命。

    厂房的高敞空间、巨大的管道、砖砌墙面与钢构建材所形成的机械美学与餐厅精致的摆设与宁静的气氛,竟完全符合现代设计的流行品味。再度证明了现代建筑空间的原型源自于工厂厂房与机械美学。

    矿区住宅:IBA的住宅方案有许多环保规定,建材以节约能源为前提,不用耗能的钢筋混凝土,而用当地生产的砖瓦以及木材、钢材等等。更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里看不到我们常见的水泥排水沟,家庭污水排放到污水下水道,雨水则依据自然排放、自然渗漏、自然循环的原则,设计出一套符合大自然排水原则的排水方式。这些有关环保建材以及自然工法排水的做法是IBA所有更新方案的基本要求。

    专门为妇女和儿童设计的妇女社区
    IBA的所有团体更新案都是以弱势团体的使用为基础
    一栋老人住宅的内部,室内空间约三十坪,非常明亮宽敞,为了满足高龄者和行动不便者的需求,住宅的地面都采用了防滑的铺面,从室内到户外都符合高标准的无障碍空间设计原则。尤其是浴室的设计,非常宽敞,足供轮椅回旋,也特别考虑安全。客厅外的小阳台可以看见社区广场,对独居老人非常重要。

    恩瑟尔河的污水处理:改造成一个亲水空间

    花园城市-新加坡

    坚持远见,整体规划。
    新加坡新市镇的成功,就在于大量的、精确的整体规划确保了必要的公共设施,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开放空间,很像台湾的大学校园。进入新市镇后,车站设在中心商业区,出了车站下到地面层,人行道宽畅平坦,人车分离。最贴心的是公车站与捷运站不只是在附近而是连在一起。公车站的指标系统字体大,而且简单明了。

    新加坡国宅的第一个特性就是一楼挑空,使地面层事业开阔而且通风,这也可以确保二楼以上住户的私密性,一楼的空间则可以提供作为社区活动只用。

    公积金制度

    总体规划比较重要的原则,从大做到小、从远期做到近期、从地下做到地上。先把重要的自然地点、原始森林保护区、沼泽地保护区划掉,下决心不去动。亚洲城市人口只要在150万以上的,在规划的时候就要主要考虑到以捷运为主的交通方式。捷运路线定下来以后就沿着捷运两旁盖高密度的房子,新加波沿着五条高密度的城市化走廊的构想引出来的。土地规划、人口密度和捷运一定要同时考虑,这样城市交通问题才好解决。

    所有的道路都种树,比较重要的交叉口加宽绿化带,加宽到看不到树后面的房子。绿化处理分三层:高的树、中高的灌木、小的花丛。

    上海-巨人的脚步

    上海继深圳之后成为了第二个改革开放的城市。改革开放之后,最深刻的改变是土地恢复自由买卖,最早期进入大陆的外资,有许多以房地产开发为目标。虹桥是第一笔,彻底颠覆了共产主义的面貌。

    “先建后拆”是上海完成建设的标准做法。

    愛·河·港·市·高雄

    高雄有的必要設施,都是從哈瑪星開始的。
    小市民的小故事却是我们高雄市庞大的历史结构的一部分。

    京都 心灵的故乡

    京都御所 日本传统建筑之最,中国唐朝古风,历代天皇居庭之所
    城市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打造得出来的,她的韵味要靠时间去雕刻,而时间和历史留给城市的痕迹更需要细心的维护。

    盯屋 特色是木造、楼高两层、狭长的基地、前店后住、中间有安静的庭园
    大自然透过一方庭园,进入宅第之中,庭石、植栽、青苔、回廊、雨水、微风,构成了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深植于民间对传统空间的认识与喜爱,才是京都传统延续最大的力量

    高松伸建筑师 表情夸大而形式多变的新町屋 与环境对话

    上贺茂神社
    传统日本建筑虚实交错,建筑物与庭园相互借景的手法,在三千院的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禅寺四周回廊,绿意袭人而来,再加上全寺一尘不染,真有洗涤俗念的效果。

    你只要用大火一烧就能变成灰的材料去做,就能有日本式的感觉。
    鸭川是使京都之所以是京都的河流。除了治水问题外,还必须将生物和人类等等环境方面的问题列入考察对象。亲水权:人类有权利到水里亲近自然。

    立陶版名画庭院-安藤忠雄:把京都庭园的传统简化成水声、水景、清水混凝土与三度空间的构成。在建筑师的诠释中,材料的本质、自然的元素、追求宁静清澈的心灵,是京都文化中最永恒的部分。时代不断地变迁,任何一个悠久的传统,若不持续地去芜存菁,一再的诠释、重组、再生,则将失去生命力,而失去包袱。

    浴火凤凰神户

    1995年神户大地震造成6000余人丧生,10兆日元经济损失。
    神户的黑社会组织山口组也加入了救灾行列。

    老人住宅 针对老人而有很多警告设置
    整个鹰取社区的灾后重建,展现出日本公共工程一贯的精确与高效率,但是这个社区却透露出一种特殊的细腻与亲切感,这是一种有社区参与之后的空间品质不同于一般的建设。这种品质在社区内的巷道特别明显,巷道的铺面亲切而又不复杂,地面线条分割与材料变化的施工水准很高,两侧的建筑物各退缩五十公分提供绿化空间,区区五十公分的退缩,却使巷道多出许多生动的绿意。
  2.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的口號,很不錯,但講到上海的生活,我只能夠覺得與其他城市相比,欠缺的太多。
    正如片子裡面介紹的,上海是在巨人般的成長,但是對於細節的考慮,對於城市文化的考慮,對於居民的考慮還是太少。還沒完全看完這部片子,對新加坡和巴塞羅那兩個主題比較印象深刻。
          首先想談下新加坡的案例,新加坡幾乎是在零基礎上規劃處理很多的新的城鎮,這些城鎮都得到了好的規劃,中心由捷運+商業中心+居民活動中心+學校+醫院組成,周圍覆蓋了高密度的社區,再圍繞高速道路,再覆蓋大量植被,形成完整的整齊劃一的新市鎮,市鎮擁有一個人一個家庭生老病死所有年齡段需要的設施,幾乎人的一生可以不用走出這個2.5km見方的市鎮。新加坡有很多這樣的市鎮,新加坡的口號是housing the nation,人們最基本的居住的生活得到了相當好的保障。新加坡復制了相當多這樣的市鎮,這種城鎮的模式已經成為典范。不得不承認上海同樣是運用了捷運為中心,輻射居住區的方式來模范,可是房地產的開發遠快於公共設施的營造,剛搬到現在居住的地方的時候,附近幾乎沒有醫院學校這些設施,公園也是這兩年才慢慢開始有的,至今也找不到一家圖書館之類的機構,短泊到捷運的線路也是響應村村通號召才慢慢多起來,而我在這樣一個不怎麼便利的地方已經居住了將近有十個年頭了,這還是很悲哀的。要與新加坡那樣整體規劃,上海還只是一心為著長高長大,往往忽視了對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新加坡當然也有其問題,過於整齊劃一的城市營造,每個市鎮都沒有什麼特點,房子沒有,公共空間也沒有,新添置的一些雕塑怎麼看都感覺是生搬硬造上的,與其本土的形象不怎麼相符合。
          巴塞羅那是座老城,她的魅力在於她的歷史悠久,如何將這些她城市沉澱的歷史和韻味散發出來,當地的政府頗費心思。政府將零星散落在城市裡的廢棄的歷史空間進行重塑,廢舊的車站,廢棄的兵工廠、礦區等轉變成城市的公共空間,讓人們在其中娛樂與休閒。植樹造水雕塑,藝術將這個城市的美發揮到極致,一個社區的標志和中心區往往由一系列與這個社區的歷史相聯系的雕塑組成,即使是戰爭的紀念碑,巴塞羅那也不緊緊安放些勵志的人物雕刻,與附近建築協調的建築材料,相呼應的處理手法,同時能表現歷史的雕塑,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美。巴塞羅那的例子如果能在新加坡適當的展示,新加坡或許會更美好一些。
         這兩個城市對於其他的城市有可借鑒之處,新加坡對沒有歷史根基的新城是典范,巴塞羅那能讓自然生長的老城發揮魅力,當然生搬硬套是沒有好處的,就如新天地模式遍地開花,可憐的最後就是那些老建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課題,看這個片子比去世博園更有收獲吧
  3. 首先说一下这组纪录片的感慨:即世博会之后我对城市规划的再认识。城市规划本来让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理论并且不合实际的专业。但是现在来看,城市规划是集建筑、交通道路、通讯工程美学于一体的专业,也像经济学一样,是一个需要很深的综合修炼。

    台湾拍的城市的远见之四:上海巨人的脚步

    从开埠时间的英租界和法租界的美景,到苏联帮助建造的上海展览中心,再到改革开放的虹口和现在的浦东,上海的可谓变化万千。
    英租界到法租界是资本家的空间经验积累的展现,风景之优美自然不必说。
    比较有感触的是新中国建国时期仿照欧美国家的工人住宿区建造的曹阳一区,楼高二三层,楼间距很远并且有很大的绿化面积。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踢球,老人可以在楼下晾晒被子,虽然比不上盐湖城的奥运村的小别墅,但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已经是乌托邦一样的建筑了。但是工厂却发现这么好的建筑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工人巨大的住房需求。于是在建造曹杨五区的时候,就变成了楼间距较小,而楼层高5、6层的房子,这跟我们在世博期间租住的上岗三村的房子很像。于是上海人在上海潮湿的气候中,只能在阳台伸出长长地竹竿,晾晒一周也晾不干的衣物,使得整个小区看起来像衣衫褴褛。
    第二个感慨就是不得不说的上海交通,在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车辆牌号限行的政策,保证了交通的运行,但是日常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北京的堵塞。而2010世博会期间,人流量要远大于奥运会,但是上海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上海采用了高架桥的方法来缓解堵塞。在上海城区建立起一个“申”字型的高架桥,使每个小时行驶速度由10km/h提高到20Km/h。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架桥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城市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世博顺便游玩的1933老场房,公租借建造的宰牲场到现在的艺术园区,是非常好的改造案例。
    改革开放后,虹口的第一块土地拍卖(朱镕基曾参与),以当时香港的1/10的价格拍出,投资商心里也战战兢兢。崇光百货原来是台资。正如同济大学的小末教授说的那样:上海因开放而兴起,又因闭关而一度衰退,现在又因开放而重新崛起。当美国的第七舰队封锁在大陆的港口旁边时,上海就死气沉沉了。而中国政府并不等待所有实际的成熟,再作出行动,而是集中力量发展一个点,让资本家生怕落后而加大投资。这话特别明显的体现了我国经济2010年以前以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
    金茂大厦,这个中国第一高的摩天大厦,竟然是仿照中国的密檐式佛塔而设计的,话说在北京看了这么多年的天宁寺,我真的从金茂大厦身上看不出任何密檐式佛塔的韵味。估计是因为学了“摩天大楼之咒”,我对这种摩天大厦没有丝毫的好感。不过,如果上海没有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中银大厦、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这些高大的建筑,也就没有了与世界其他的金融中心相提并论的气势,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拍出像《变形金刚2》里面机器人站在NYC的Met life楼顶的自讽的场面。
  4. 再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
    想到了大二时我的小别墅设计---沈阳铁西区厂房改造,当时不知道鲁尔工业区,不知道诺曼福斯特,不懂城市文脉,不知道包豪斯,不懂SOHO文化,不知道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建筑美学就是源于厂房的机械美学,只是看了伊东丰雄在一个浮夸豪华别墅区设计的工业美厂房样小别墅项目,憋出此方案,当时老师只说我的方案可以做的很有趣,符合城市文脉,然后对我形式上模仿伊东丰雄小别墅的企图表示不认同,我心里OS是城市文脉是什么,还有老师你再多说两句呗,现在想起真的可以做的很有趣,好想重做一遍,我觉得我会被自己的项目感动哭的
    ------ ------ ------ ------ ------ ------ ------ ------

    分割线后开始笔记
    鲁尔工业区具有150年历史的欧洲旧重工业区,早期发展迅速但缺乏规划,钢铁产业发达,支持了德国二战时的强大战斗力,后转为煤炭产业为主,日渐萧条,污染严重,缺乏生命力,艺术中心特为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痛苦与挣扎,编排了一个舞蹈

    设计手法:不做强行拆除,保留原貌以提醒历史,旧建筑做新利用,延续旧的记忆,却以全新视野对待,如瓦斯槽变展览馆,钢铁工厂变游乐园

    我最心水的几个例案例:
    12矿区:suki~原本就是包豪斯设计,在当时是世界工业厂房的先驱,建筑师从设计之初就进行了整个片区在建筑功能,形式上的规划,于是整个片区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变身为博物馆+展览馆+各种产业的工作室,再次进行产业改造

    12矿区锅炉机房:建筑师是诺曼福斯特!大师的项目总是如此牛逼,改造包豪斯设计的旧厂房(#‵′)靠。。。锅炉机房本身就是极高品质的工业设计,改造为世,界,最,大,工业设计展览中心,并与设计研发产业相结合(#‵′)靠,大师不改动原来的空间形式秩序,巧妙安置展品,恰当而具有特色!想到了大二的时候我的沈阳铁西区厂房改造proj,,,见开头。。。

    浴室:变舞蹈表演空间,,改造过程中只拆除一道墙,原本的镜子,肥皂盒,扶手都加以保留,此处我要哭一下,,,浴室空间和舞蹈文化这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进行了聪明的结合

    炼焦厂:变展览馆,原本的空间趣味足以让所有建筑师垂涎,新加的摩天轮,此处我再哭一下,,带游客进入炼焦烤炉内部,靠靠靠这才叫真正的锅炉实地考察

    科学公园:对旧厂区进行生态改造,产,业,转,型,引入研发产业,人才引进,创造就业机会,对公众开放,改善周围社区生活质量

    煤渣山:随处可见的煤渣山是鲁尔工业区颇具代表性的景观,绿化成功,体现德国先进的生态技术,山顶四面体钢结构设计独特,工业美感,供人登高望远,同时四面体也是山的象征

    大象公园:建筑师别出心裁,玻璃幕包裹楼梯间,插上象鼻,俏皮且具有工业美,完全没有因具象而给人带来反感

    IBA结合政府,民间团体,专业学者的共同力量,完成了此转型项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