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金钱怪兽 Money Monster(2016)

简介:

    知名电视财经专家李·盖茨(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在电视财经节目《金钱怪兽》中担任主持人而声名大噪,在节目中经常出现疯狂举动,会大声说出投资建议,不时在节目中用搞笑的道具和音效介绍股市。然而,事实上他是透过内线消息让他在华尔街成为赚钱高手。一名不速之客(杰克·奥康奈尔 Jack O'Connell 饰),因为听信投资分析而赔光积蓄,因此在节目直播中绑架了盖茨与节目制作人帕蒂·芬恩(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同时全国民众也透过电视在看着这场玩命直播,而这场挟持行动也揭发了背后更巨大的金融操弄丑闻。

演员:



影评:

  1. 终于有机会看了这部早就想看的电影,虽然国外各大媒体评价都比较一般,但是这部电影其实还是有可看之处的。从剧情简介,大概就能看出来,这大概会是一部以韩国电影《恐怖直播》的框架,讲述一个类似于去年热门电影《大空头》的金融诈骗故事。

    电影中,乔治克鲁尼饰演了一个知名的财经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节目中夸夸其谈,夹带笑话和滑稽的舞蹈,专门推荐各种热门的金融产品给观众,搞笑有趣的节目效果感染力十足,许多平民百姓听从他的建议投资。

    但事实上,他在节目中做出的预测都是有相应的内线消息作为参考的,这让他的推荐往往立于不败之地。直到某一次,他推荐的某支股票出现了所谓的电脑故障,造成股价大跌,一夜之间蒸发了8亿的市值。这让广大信任他的观众损失严重。
     
    电影的故事也就从此正式开始了。当众人如同往常地演出夸张桥段讲解股市时,一名像是快递人员的男子Kyle冲进摄影棚,他在所有人以为这是新创搞笑梗的瞬间掏出手枪,对空开枪并马上劫持了主持人,给他穿上了自制的炸弹背心。

    然后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保持直播,对着电视镜头说: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有话要说。虽然我是拿着枪的人,但是他们才是真正邪恶的人。

    Kyle只是一个时薪14美元的货车司机,没有特色的背景,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技能,是一个活在残酷的大都市中默默无闻的悲惨小人物。他看着自己即将出生的儿子以及房子的贷款,决定用母亲留下的遗产放手一搏,用所有的6万美元积蓄买入了主持人说的那支稳赚不赔的股票。但结果是他毕生的积蓄都在瞬间化为乌有,这把他逼入了绝境,准备铤而走险,为所有和他一样蒙受不明损失的百姓找到原因。

    很明显,在电影中Kyle代表着那些对金融市场、投资行业一无所知但又试图从中获利的普通人。所以他们会盲目地相信电视节目、网络上那些看似可信的消息,孤注一掷地投入毕生积蓄,并愚蠢地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这和国内许许多多网络诈骗受害者完全是一样的处境和心理。

    而主持人则代表着那些为了引人注目,提高收视率而夸夸其谈的媒体。他们收集信息,整合资源,然后在节目中不负责任地抛出观点,满脸自信地指导观众如何投资,就像是给大家一个美好而不可及的玻璃梦一般。

    但是当梦碎之时,图穷匕见,金钱所划分出的阶级对立爆发。这让Kyle选择了最直接火爆的方式,诉诸自己的愤怒并要求真相。一开始,主持人只是在Kyle的枪口下小心周旋,希望能找到方式补偿受害者,但随着各方资讯不断地整合,他渐渐地发现这起亏损事件并非单纯的“电脑故障”,而是人为操作的阴谋。
     
    所以在摄影棚被挟持时,茱莉亚饰演的导演联合节目的制片人、外派记者等人同时在外奔波收集事件线索,试图找出事件的真相。电影场景在摄影前台后台与外景三处移动,以独特的手法呈现分秒必争的紧急情况,加上警方独立强硬的攻坚行动,让整个事件更加刺激惊险。

    电影全长98分钟便是一直都在讲述这个劫持事件,更有趣的是电影基本按照现实中的时间来推进故事,让人有一种真正在看电视新闻中的突发事件一般的感觉。电影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去介绍三个主要角色的生活或者个性,只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带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事件参与者,看直播的广大观众以及事故背后的始作俑者在电影中形成三个非常明确的对立群体。电影中有两个细节非常震撼人心:

    其一是在主持人找出Kyle孤注一掷地原因之后,试图通过操纵所有观众一起控制股价回升,以挽救所有人的损失时,他在直播节目中对着镜头,对着所有观众,非常诚恳地说出他完美的计划:只要所有电视机与电脑前的千万观众,同时购入一点点该股票,瞬间的大量买入就能提升股价,以此欺骗电脑算法。较高的需求创造了价值,该股票的价格便会回升。

    这样,劫持者Kyle就能拿回他自己的投资,主持人也能相应地获救,而广大观众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可谓是一个三赢的完美计划。

    但是即是他如此真情告白,祈求大家付出微小的资金来拯救他的性命时,并没有人买账。电视前的观众反而是一脸的冷漠,甚至嘲笑他盲目的自信。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观众不再相信主持人了,但事实上是因为观众们看不到这其中可以赚钱的可能性。

    终究还是钱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前文所说,这些观众们都是些对金融市场一无所知的人,他们看不到主持人所说的计划中三赢的可能性,他们只知道这个股票一夜之间蒸发了8个亿,不值得再次购买而已。

    另一幕则是电影的最后,劫持者Kyle和主持人以及导演三个人一起终于找出了事情的真相。达到目的的Kyle,生无可恋地松开了所谓的自制炸弹但只是一堆粘土的开关,以换来一颗警察的子弹,最后中弹身亡。

    镜头转向所有在咖啡厅、酒吧、街上围观直播的人群,所有人盯着电视静默或者说惊讶,五秒钟之后,地球继续转动。街边的路人迈腿低头继续往前走,酒吧中的看客拿起啤酒找下一个人聊天,咖啡厅的小哥低下头继续玩他的桌上足球。

    就像是刚才那一幕从来没有发生一样,就像是刚才倒在血泊中的那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就像是电视直播中揭露出来的那个惊天诈骗案与他们无关一样。

    不仅观众如此,连主角们也没有对事件继续保持关注。他们也只是看着另一个电视节目,幕后黑手开着跑车前去接受调查,他们聊的反而是下一次节目该说什么,甚至为此次事件带来的巨大收视率而沾沾自喜。

    虽然电影没有就此展开,但这确实就是真实的现实。五秒,看客的静默只有五秒,世界或许会为死去的Kyle停止五秒。但是五秒之后,生活照旧。有太多类似的真实案例发生在我们身边了,作为一篇影评就不多说了,大家冷暖自知。

    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其实并不只是针对国民,或许是世人皆是如此。
  2. 如果把这部电影当成悬疑犯罪型电影来看的话,比较剧情类似的《恐怖直播》的豆瓣评分就知道它的精彩程度和深刻程度还不能与后者相提并论。但是,把它当成了解美国金融世界电影来看的话,还是很有收获的。
     1、高频交易
    故事的导火索是上市的高频交易公司IBIS因交易系统故障致使公司在交易中亏损8亿美元从而导致公司股价暴跌。
    电影一开始,主持人李•盖茨在的新闻主持中说到“如今你辛苦打拼挣来的钱,不过是几个光子的能量,在庞大的光纤网络中奔波。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让交易速度更快,因为你的钱最好跑快一点,比别人的钱快,但是如果想要交易更快、获利更快,一切都快起来,有时候就会爆胎。”这段话说了两个问题,一是高频交易靠什么挣钱;二是高频交易的弱点在哪。
    先看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快。这种由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所主导的股票交易能在毫秒之内自动完成大量买、卖以及取消指令。机器通过算法生成订单的速度,远超过人的极限。一眨眼功夫就是200毫秒,服务器托管在交易所的高频交易商,通常在1毫秒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轮交易,单个高频交易商在眨眼时间内就可以执行200笔交易。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比如你和其他顾客都在超市排队要买一盒标价10元牛奶,但你身边却不断有人插队,他们也买牛奶,当你走到收银台结帐的时候,因为购买的人太多,价格已经涨到了11元,而且你只能买到四分之三升牛奶。在这个情形里,高频交易公司就是速度极快、能够插队,且能推测你购买行为的其他顾客。
    快,能给高频交易带来巨额利润利润,但是一旦程序出现错误时其亏损也是巨大的。电影中,IBIS就因高频交易系统的算法程序出现重大错误,造成8亿美元的亏损。虽然事后证明这只是IBIS为了掩盖其挪用资金操纵股价失败的虚假陈述,但是交易系统的错误给高频交易商带来巨额亏损的事件在华尔街却是真实发生过的。2012年8月1日,纽交所主要做市商之一的骑士资本(Knight Capital Group)因为高频交易系统出现故障,纽交所148只股票股价短时间内出现巨幅波动。受此影响,骑士资本在短短45分钟内亏损达到4.4亿美元。

    2、IBIS与科尔:大机构与小散的投资样本
    高频交易公司历来都是一个颇为神秘的群体,它们大都采用小型合伙企业和私人公司的运营模式。但也有少部分高频交易公司选择上市,向公众募集资本,IBIS就是其中之一。对小散来说,是很难找到分享到高频交易利润的途径的(反而大部分小散都是高频交易的受害者),对他们来说,购买上市高频交易公司的股份而非基金份额,使他们也能够分享到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的蛋糕。科尔就是这众多小散之一,他几乎将家庭的全部资产6万美元全仓买入IBIS的股份。简单地对比IBIS和科尔的投资方式,我们就能发现大机构和小散在复杂的资本市场中的差异。
    作为以高频交易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IBIS为什么没有将募集到的资本投入到高频交易当中呢?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一是高频交易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的下降。在美国这样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资本市场,IBIS面对的是众多和自己一样的机构,它们也拥有由众多精英组成的团队,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本支持。这些机构在毫秒之间争抢市场利润。所以,对IBIS来说要维持高额的利润并非易事。但IBIS是上市公司,它必须满足市场的期待,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在美国股市上市公司营收的变化会迅速的反映到股价上,在众多的上市公司,如果你的利润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许,那么就会被资本抛弃。所以,我们看到一旦上市公司的盈利超过投资者预期,股价就会大涨,而低于投资者预期,股价大跌也是常事。比如前段时间的新闻:“8 月11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2017财年第一财季(2016年4月1日-6月30日)财报,营收321.54亿元,同比大涨59%,净利润(Non-GAAP)为人民币121.87亿元,同比增长28%。营收及净利润大幅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这一业绩推动阿里股价单日上涨5%,市值瞬间增长超百亿美元。”再比如这条新闻:“唯品会(纽交所证券代码:VIPS)周五发布了该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初步财报。受营收低于此前预期的影响,唯品会股价周五盘中一度暴跌30%以上。”
    在主营业务经营不利的情况下,IBIS选择了铤而走险,挪用资金操纵股价。其手法是这样的:选择了南非的一家采矿企业(我猜想之所以选择南非的企业,也是考虑国外企业方便操纵,而且不容易被媒体或者SEC发现),贿赂工人罢工,罢工导致采矿公司股价下跌,然后再低价买进,等到罢工停止,再高价卖出。然而,这次操纵却失败收场, IBIS选择对外宣称高频交易系统差错造成巨额亏损以掩盖挪用资金操纵股价失败的行径。
    科尔的炒股经历则是典型的小散失败案例,在这一点,中美小散倒没什么区别。我们来看看科尔的投资过程:3月6日,李•盖茨在节目中推荐买入IBIS,从节目中展示的股价图来看,此时股价大约在70美元到80没有之间,科尔在看了这期节目之后,将全部6万美元全仓买入IBIS,成本价为75美元。3月17日, 8亿美元亏损的消息爆出,IBIS股价大跌,在劫持事件发生当天跌到了8.4美元。这是典型的高位接盘后被套。
    美国股市发展了200多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股市崩盘,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在几经“教育”之后被清洗出了这个市场,但是总还是不断有人去冒险。很不幸,科尔这次冒险经历以失败告终,并且赔上了性命。
    3、简要说说FCPA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在电影结尾,SEC宣布IBIS将接受FCPA(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调查。硕士阶段,曾经花时间研读过美国的这部法律,在这里看到倒是格外亲切。这部法律的威力在于,它能约束美国公司在海外的不当商业行为。前面说到过,IBIS的CEO沃尔特坎比选择操纵南非的采矿企业,也有出于规避国内法律的考虑,但是FCPA的威力就在于,它可以对IBIS贿赂南非采矿企业等行为进行惩处。但是,结局只是提到了IBIS可能会因触犯FCPA而受到处罚,却没有告知后续的结果。因为,这将是及其漫长的诉讼过程,而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IBIS与检方的和解。
  3. 我这篇电影观后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虽然观后感是很个人的事情,仅能代表当时的状态,但是既然写在公共平台,我也应该说一下这篇观后感的写作背景。在2012年,看了一篇新闻跟踪报道,就是7岁女孩小萧然被虐待2年死亡事件,深受震撼,不能忘怀,相信看过这个新闻报道的人,都会如我一样悲痛。如果她活着,今年已经15岁了。下面是新闻链接:

    (点开可以看腾讯新闻全文)

    近日,山西平顺县7岁女孩小潇然被虐待致死的消息,引发网友的极大愤慨

    一条“7岁女孩小潇然被继母虐待致死”的传闻在华声论坛、百度贴吧和各大微博社区疯传,引发众多网友对小潇然继母李某的强烈谴责。

       网帖称,李某虐待该女孩由来已久,“经常用针刺女孩手心、拿尖锥扎其肚皮和背部、用板子打脸、拿绳勒女孩颈部、用火烫女孩臀部,甚至让女孩直接用手攥火球”,不择手段,没有一点人性。

    用针尖刺手心,用木板狂打面部,用绳子硬生生的勒其脖子,强迫其用手紧紧地攥住火球,用锋利的刀刃戳其腹部,烧红的铁钳烫其臀部……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这是仅仅7岁的女孩萧然所遭遇到的部分非人“待遇”,而对施暴者竟然是其后妈!千刀万剐只为逼其死!小萧然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竟然能够引发后妈如此残忍的兽行;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能让一个女人如此歹毒的对待一个年仅7岁的女孩!非人的虐待,7岁的小萧然遍体鳞伤,最后连肠子都被硬生生的给打断了,不治而亡!

      “5月6日,继母残忍杀害女孩后出逃,但很快被抓回来。”发帖人称,小潇然死时“从头到脚没有一处完肤,淤青和烟头烫伤疤痕随处可见,肠子被打断,尸检时腹腔里的血水多得连矿泉水瓶都无法盛下”。

    可怜的小萧然,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就这样被歹毒的后妈硬生生结束了生命。我们悲天悯怀不幸的萧然,我们诅咒憎恶禽兽不如的后妈,可是对于无动于衷的周遭邻居们的“看客”心态,我们又将置予怎样的一个态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萧然所承受的痛苦长达三年之久!这漫长的三年里,有多少“看客”眼睁睁的看着小萧然深陷火坑而无动于衷!哪怕只是伸出手拨打一个报警电话

    网友:必须严惩无良继母

      小潇然继母李某的暴行,引发众多网友极度的愤慨。在要求严惩李某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小潇然被虐两年,周围为何无一人报警?

      @“冷月下的鹤影”:“看到那些手段,好残忍,不知道满清十大酷刑有没有这么狠?”

      @ “乱语别裁”:“她后妈生活在真空里吗?周围的看客啊,都是帮凶!”

      @“卖蛋挞的小姑凉”:“这个后妈天地不容!所以有了孩子的情况下请不要轻易离婚,只是一张纸,却是孩子的一辈子。”

      @“七殺的風情”:“这算是人性的扭曲吧,7岁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不晓得世界究竟有美好,不晓得世间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她就这么带着对世间的仇恨离开,甚至不可能了解仇恨是什么。”

    ============================================================================

    对我来说,最震撼的就是整整2年被继母虐待,从5岁到7岁,期间邻居,老师,妇联,都有参与过拯救这个小女孩,可是这个7岁的小萧然还是最后离开了我们。在这个报道的结尾处,有一段记者的话:

    ……………………………………………………………………………………………………………………

    华声评论:看着女童死去的是法律

      文/黄炜信

      邻居们反映嫌犯虐待小潇然由来已久,进行规劝反招谩骂。老师目睹萧然被虐待的惨状,规劝反被质问,后母还表示若妇联介入也无任何压力,众多人都知道的虐待事实,最后竟让这个可怜的孩子疑似被虐致死。

      批判公众冷血,批判老师冷漠,批判妇联等相关部门懦弱……在作恶者面前,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和国家机器支撑,公众、老师、职能部门都硬不起来。笔者看过太多的类似新闻,孩子疑似被父母被后母虐待,即使民警来了,也只是调解,说服教育,然后把孩子留在家里转身离开。忽然羡慕起《刮痧》里那个让父母抓狂的丹尼斯,陌生的美国医生看到他的刮痧伤痕立即报警,儿童福利院和警察立即用法律手段剥夺了丹尼斯父母的监护权。一场中西方文化碰撞引发的闹剧展示出美国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谨慎、强硬、不近人情。如若中国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也强硬得如此不近人情,法律也不会看着小潇然疑似被虐死去。

    ……………………………………………………………………………………………………………………

    只有一个小萧然让人心痛吗?当然远远不是

    (点击链接看新闻全文)

    这个房东和邻居都报警了2次,警方也来了。

      房东 孩子爸曾发誓不再打孩子

      “我警告过他(王某),如果再打孩子,就赶快搬走。”出租屋房东林先生说,因为打孩子的事,邻居们多次投诉,他几次和王某谈过,有一次还是他带小蓉到村卫生所看伤,有两次还惊动了警察。

      林先生回想起来,一个多月前,王某当着社区民警的面,郑重发誓说,以后再也不打孩子了,还准备把孩子带回湖南老家读书。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看到这个孩子(小蓉),直到昨天警察给我打电话,才知道女孩竟然死了。”昨天,房东对记者说。

    ============================================================================

    于是,在我看过这部《金钱怪兽》最后一幕,美国民众的冷漠,但是司法部门抓捕了涉嫌操作股票犯罪的嫌疑人(印象中有这一段)。让我突然想起这个死去的小女孩,小萧然。希望法制可以健全,不要可怕的悲剧一再而再的发生,到网上搜索亲妈打死孩子,到处都是。据我所知,在美国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打孩子,邻居报警,甚至会剥夺父母的抚养权。还有一个例子(出自锵锵三人行某期),有2个很小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爬到邻居家游泳池淹死,法官还是给这个可怜的父母判了刑,法官说:虽然你们失去2个孩子很悲痛,但是我需要告诉你,如果不好好监管孩子的安全,父母将会承担法律的制裁,以此让每个父母都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看的是法律,美国也有很多虐杀孩子的,但是法律会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只要及时发现,就会有各种鉴定机构,甚至警察介入调查,如果发现问题严重,孩子肯定就会被带走了。对比之下,我才有此感慨。请大家原谅,我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大,从《金钱怪兽》看完后,我的确就是想了这么多。

    2012年至今,未成年人保护法越来越完善(出自电影《少年的你》),任何新闻媒体和民间的发声,目的就是如此,法律健全,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所以,需要声明一下:我这个观后感的写作背景就是这些,没有污蔑中国,没有跪舔美国,如果造成了误会,只能很遗憾。下面是这个电影观后感的正文,文中可能有愤怒情绪,当然了,我想起了小萧然被虐待了2年然后惨死,她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凄惨的落幕了,我当然会有愤怒情绪,因为这些被亲妈,亲爸,后妈,后爸长期虐待殴打致死的孩子,完全不应该死。

    ============================================================================

    正文:

    导演竟然是朱迪福斯特,主演竟然是乔治克鲁尼和茱莉亚罗伯茨。3个老家伙,竟然还拍出了时代感。 片尾最震撼的一幕是,那个玩球的小伙子,继续玩球。 对于麻木这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的,却又不一样,美国人麻木是因为这些东西,会有相关的部门来负责的,即使腐败,也只是内部,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只要有事情捅破了,自然会被调查和处理。所以人家的麻木和我们的麻木又不同。 所以人家的漠不关心,是因为有相关的部门会去关心,而我国的情况,不但民众漠不关心,连相关部门也是漠不关心。这种对比其实伤人很深。举个例子,妈妈打孩子,最后邻居受不了了,去劝,老师也看不下去了,去劝,然后过程中,有报过警,警察甚至也上门过,人家是亲妈,还能怎么样呢,劝一下。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孩子死了。然后上新闻,媒体也开始采访全部过程,但却是非常无力的,这样的虐待亲子的事件,即使再麻木的人,也都出过力,但孩子还是没能留住,如果在美国,这个孩子会有100个机会不会死去,在中国,她半分机会都没有,注定是死,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终于全身淤青和伤痕躺在停尸间。 再举例,同样的股票非法案件,国内这些年是怎么处理的,大家也有目共睹。 美国也有法制漏洞,也有腐败是肯定的,但完善程度走在了我们前面。别说差距,当全中国现在已经接近家家有房有车,手里都是iphone的时候,制度和法制,需要紧跟上来。 人家发生的案件,我们也在发生,人家没发生的案件,我们还是在发生,要缩小的就是这个差距。 言归正传,回到电影本身,故事很紧凑,紧张感十足,张力恰到好处,女性导演的确有自己的细腻处理方式。非常喜欢本片。

  4. 还在怀念1987年的《华尔街》?2013年的《华尔街之狼》?今年的《亿万》?
    朱迪·福斯特执导的金融题材大片《金钱怪兽》 Money Monster在娱乐性上无疑更胜一筹,而她的讽刺几乎全藏在暗处。
    这部明星更多、大牌更大的影片在形式上可以看作高配和扩展版的《狙击电话亭》或《恐怖直播》,显然他们最大的相同之处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故事情节为了避免剧透,本文尽量跳过,多谈一些普通观众可能难以领会的讽刺细节:

    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主持人号召全世界观众一人买几股,抬升股价拯救不幸者的时候;当主持人几乎垂泪请求观众们救他一命的时候;当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电视机前默默掏出手机,神情肃穆的观众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认为圣母病高发的美国人众人拾材火焰高一定立刻拉升股价,分分钟拯救世界?


    我买点~


    我也买~


    买买买

    事实是,屏幕上显示的股价涨了两美分,然后暴跌!


    怎么能跌呢?坑爹啊?

    不明真相的同学可能会问:说好的美国人富有同情心呢?其实,这和有同情心的人多不多真的关系不大。首先,这支股票的公司出了天大问题,更可怕的是连公司自己都找不到原因。更重要的是,直接在股票市场交易的美国普通人很少,大多数普通人会选择将资金委托专业交易机构操作,据保守估计美国股票市场70%以上的交易由遍布全美的交易机构完成。所以主持人希望发动群众拯救自己的想法再一次暴露了他自身根本不了解金融行业。



    有思维广的同学可能会追问: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呢?首先,我要自豪地说:勤劳肯干自力更生的中国股民更喜欢自己操作。2013年中国证监会给出数据,中国散户的交易量占到80%,所以如果片中事件真的发生在中国,抬升股价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证监会同时指出,中国股市中散户交易量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股票交易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和国情、制度、族群和文化无关。可以想象,再过十几年当中国资本遍布全球,中国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变成了中华帝国,股市可能会越来越像今天美帝的股市。(但愿不要发生)

    总的来说,从股票交易的角度讲,这事情发生在任何有一定规模股市的国家,结果不会有丝毫不同。正如前文所说,专业交易机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角,专业机构在没有得到任何正面消息并且评估可信的前提下,他们的交易软件只会缓慢但持续不断地抛售股票。本质上讲,主持人此刻的行为用网络俗语来说就是在“呼唤韭菜们去接盘”,其结果除了让专业机构抛售更多更快,让散户们损失惨重以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

    金融市场冷酷的这一面,不受无论有多少数量的普通人影响的这一面,你明白了吗?

    二,媒体监督——海市蜃楼般的第四权

    经常会有理想主义的朋友说:美国政治制度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从制度上保证了将权力关进笼子。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常常还提到这一句:美国媒体是完全中立的,舆论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前三者滥用权力,堪称美国政治权利的第四权。所以我们常常也听到美国媒体从业者以“追寻真相、记载历史”;“向有权力者说不,为无力者发声”自我标榜。

    本文主要是为了讨论电影,所以我们不过多谈论政治制度,只想提醒大家注意资本在美国权力运作中的力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对资本的监管力度越来越松,越来越多在欧洲亚洲被定义为非法的行为在美国逐渐通过立法的形式受到遮蔽和保护。有同学会质疑,或许是美国又分离了一些原本认为是灰色地带的东西,厘清了一些好与坏,难道就不能是证明了美国再一次走在世界的前列吗?是的,我们不能使用二元论简单地区分好于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分析这些新法律保护的行为,分析这些法律的推动者、收益者和损益者,这有助于正本清源深刻认识美国的权利运行机制。

    说回媒体监督,电影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投资者凯尔,怪罪于提供了错误咨询的投资分析节目主持人李·盖茨与操纵股价的高频股票软件设计公司CEO沃尔特。从影片剧情发展来讲,凯尔的认识是正确的,即使他并没有掌握CEO沃尔特操作股价的证据。媒体在凯尔绝望的形如自杀般的举动前并没有披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稍后电影中甚至直接播放了李在早前节目中信誓旦旦保证购买艾比斯公司股票比把钱存进银行还要保险的片段,很明显,李·盖茨犯了一个大错。任何脑子清醒的股民都会告诉你,股市里面不存在只涨不跌的股票。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李·盖茨不具有金融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我们不禁要问:在艾比斯事件中,媒体的监督有效吗?倒推回去,谁把这样一个形如小丑的人捧为明星一样的金融分析师呢?

    让我们暂且放下,先谈操作股价的艾比斯公司CEO沃尔特。按照电影情节,沃尔特创办的艾比斯公司设计了一款高频交易软件,这款软件能够自动操作在股市中不停的买进卖出各种不同的股票实现盈利。其核心原理是分析市场上的买卖行为,通过高深的数学计算实现低进高出。严格意义上讲,除了数学家和编程工程师普通人根本搞不明白交易的具体原理,自然也就不太可能被人为操纵,由此实现了相对的公平和欧美资本家顶礼膜拜奉为真理的“让市场决定一切”。

    万事无绝对,这款软件毕竟只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沃特尔贿赂南非某矿业集团的工人煽动工人罢工,使得原本被广泛认为前景大好的该公司股价暴跌;然后从艾比斯股市资金池中抽调大量资金低价买入矿业公司股票;按照沃尔特的设计,收受贿赂的工人将在2周后结束罢工,矿业公司股价会在短期内快速拉升,此时沃尔特就可以在股价高位抛售谋取暴利。由于工人领袖没有和矿业公司取得共识,预期的和解没有按时到来,沃尔特的算计落空。然而此时沃尔特买入矿业公司股票并没有实际亏损,只要等待罢工结束获取收益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但糟糕的是,由于沃尔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高频交易,抽调资金意味着交易本金大量减少使得着交易量大幅减少这就导致艾比斯公司的盈利大幅减少,而公司盈利信息会定期向媒体和大众公布,公众由此认为艾比斯公司前景堪忧,市场巨量抛售股票造成公司股价暴跌,一日期间投资者总共损失超过8亿美元。

    按照美国《证券法》的《144 号条例》,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的大股东、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董事等关联方以及从关联方中获得股票的人,在卖出股票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慢走和披露程序。简单说,大股东在卖出股票撤走资金时,需要提前向市场公布售出的时间和数量,不得暗中大量抛售股票。但是本片中的艾比斯公司CEO并没有抛售本公司股票,所以他的行为严格说并没有违反144条例。

    让我们回头再聊聊高频交易:“比如你要在超市花5美元买一加仑牛奶,但当你走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5.05美元,而且你只能买到3/4加仑。”美国新闻网站《商业内幕》援引对高频交易一直持批评态度的交易员加勒特·奈纳的话来解释其问题所在。进一步解释,你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数量被高频交易软件以尽可能快速地收集,然后赶在任何人反应过来之前从真正的卖家手中低价买进然后加价转卖给你,而加价的部分减去各种费用就是交易机构的盈利。为了提高交易速度,美国各大交易机构购买了更多的超级计算机,为了提高通讯速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服务器部署到交易所服务器附近甚至搬进同一幢建筑。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使用暗池交易,监管机构要求的及时全面公开披露信息被尽可能地规避了。更极端的一个例子是,2011年以来,交易市场间的通信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光纤通信向微波通信迁移。原因仅仅因为微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比真空光速慢1%,而通过光纤传输却要受到30%以上的速度衰减。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美国证监会历来对新技术的启用大开方便之门往往都要等到出现严重后果后才缝缝补补,单单讨论媒体在其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影片和本文所述,由于暗池交易几乎只在机构间交易,有极高的门槛,并且规避了大量的政府监管。媒体不仅在发掘真相方面无能为力,甚至对交易本身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媒体监督,近乎于海市蜃楼。也就是说,几乎只有出现像影片中凯尔这样极端情况,媒体才能注意到存在问题,而本片中媒体居然要借助黑客的帮助才能在短时间内搞清楚来龙去脉。

    现在,让我们发散思维。媒体从业者谈到第四权的时候,有一个例子被一次又一次的讲诉:水门事件。的确,水门事件中记者和媒体居功至伟,他们是代号“深喉”的线人即前FBI副局长与公众之间的关键渠道。然而水门事件的结果又如何呢?尼克松受到福特的特赦,69名政府官员受到指控48人被定罪。然而只有两人被判入狱,联邦司法部长服刑19个月,司法部长服刑1个月。而两人的罪名仅仅是伪证罪。也就是说,尼克松和他的手下操纵国家公器权力监听民主党竞选机构以及在整个事件中陆续动用CIA和FBI掩饰罪行消灭罪证等层出不穷的犯罪都没有得到惩罚。

    水门事件发生在1972年,不幸的是40多年后的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指示本党竞选管理部门高层官员蓄意抹黑同样是民主党候选人桑其斯,最终也仅仅是直接相关的高层官员辞职了事。

    正如近日沸沸扬扬的美国陆军做假账案件,这件案值高达数万亿美元的事件最先报道的媒体是英国的路透社。在美国几大主流媒体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报道,截至8月23日深夜我们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事实上早在2001年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指出陆军帐目存在问题,但10年过去了,不仅没有任何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并且假账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

    有些朋友可能看过2012年开始连播三季的美剧《新闻编辑室》,剧中新闻团队谨守任何新闻必须要有两个可靠来源证实后才能发布的坚持让我印象深刻。所谓的可靠来源,我们用一起真实的案例举例:2011年“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报道控枪女议员吉福兹在枪击中遇害,然后女议员死亡的消息被包括雅虎、英国路透社、CNN、《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事实上女议员并没有死并且直到2012年1月才因病辞职。针对女议员死亡这个消息,在事发后短时间内可靠来源可能包括: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抢救室的主治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停尸房工作人员等。错误报道后“美国全国公共电台”声称他们采信了两个独立来源,这两个来源是当地警长办公室和国会议员办公室。显然他们的消息来源并不是真正的”可靠来源“。而包括CNN 福克斯在内的其他媒体甚至在美国电台报道后的1个半小时后的报道中仍然认为女议员已经死亡……

    三,金钱不眠,资本永生
    如果你认为CNN 《纽约时报》MSNBC 路透社等传统媒体已经大不如从前,那么被包括欧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一致认为犹如《唐吉可德》似的《新闻编辑室》中提倡并遵循的严格的新闻准则,在自媒体时代更加荡然无存。2016年8月25日,非洲以新闻翔实著称的“塞内加尔新闻网”报道了一则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因不满本国运动员在里约奥运未能获得哪怕一枚铜牌的表现,愤怒地将他们逮捕,并强迫他们为此次无功而返的奥运之旅全额“埋单”。稍后,法国鼎鼎大名的主流媒体《费加罗报》、以及如“体育365”等更多的知名媒体陆续跟进报道。自25日深夜起,报道、评论、阐发、借喻(讽刺某国)……各种以“穆加贝逮捕本国奥运选手”为前提的文章,在中文媒体刷屏传播。然而事情神奇地逆转了:法国《快报》等一些头脑更冷静的媒体很快发现这个故事源自一个名叫“Onetainment”的博客式网站。在这个博客上,博主开宗明义地申明“本博意在讽刺,所有消息全属虚构”——显然,此次“穆加贝逮捕全部奥运选手”的说法,也是这位博主因不满穆加贝“文学创作”出的段子。随着《费加罗报》电话采访相关人士,“穆加贝逮捕奥运选手”的新闻被彻底推翻。

    自媒体,即西方语境下的“公民媒体”,某些人士宽泛地将所有非专业新闻机构都纳入公民媒体。赞赏者宣称自媒体“对抗或弥补传统社会大众媒体的报导内容、传达出自主和多元的观点或意见”。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网络上真正有影响的自媒体仍然具有很多传统新闻机构的属性:他们常常由专业的新闻专业人士运营,他们的新闻来源大大超出普通公民可能接触的范围,最重要的,他们的运营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广告商和各种风险投资。由于自媒体常常依托社交平台如Twitter、微薄、微信等,普通公民的言论常常淹没于滔滔不绝的信息洪流,回音寥寥。这或许就是电影中凯尔带着两件爆炸背心,不惜持枪闯进演播室劫持主持人,然后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揭露主持人满嘴胡言乱语和艾比斯CEO操纵股价的根本原因。

    上面扯了一堆,其实本片的媒体视角还是比较传统的电视直播,但几个直面观众的镜头起到了点睛之意:另一个直播节目中肆意取笑凯尔持枪行为的电视评论人、为凯尔受到女友残酷无情地鄙视辱骂感到难过的电视机前观众、在华尔街两侧看热闹不嫌事大煽动凯尔开枪的”不明真群众“。


    你们美国人也喜欢看热闹


    推特上也要“爆了”


    凯尔,我要给你生猴子~


    别围观了!没人理他他就不演戏了!


    没死让他上电视


    老娘也想来个一言不合就掏枪


    你跳啥呢?


    我为钱狂~


    片尾,李和导演帕蒂在医院休息室吃外卖中餐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证监会宣布对沃尔特展开调查,沃尔特面临刑事和民事惩罚;但这迟到的正义并不能改变凯尔自取灭亡的结果;帕蒂对网络上艾斯比CEO沃尔特受到惊吓画面各种戏仿和恶搞一开始流露几丝笑意,然后淡淡的悲伤展现出来,最后呈现出近乎麻木和空洞的表情。


    帕蒂开始在微笑


    严肃起来


    最后变得麻木和空洞

    最终,帕蒂转过头问李:咱们下周还有什么题材好做?

    我想为大家分析这一幕的内涵。如果说影片中主持人李在影片中后段反过来挟持凯尔刨根问底追问真相这种疯狂行为代表媒体为收视率不惜一切的狂热,那么导演帕蒂无疑代表着理性的一面。






    她的所作所为堪称”追寻真相、记载历史”也称得上“向有权力者说不,为无力者发声”,所以帕蒂在片尾呈现的麻木和空洞不能简单等同普通观众“阅后即焚”的状态。我曾经在评论《黑镜》第二集的时候写下一段话: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说道:“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而在这一集里,对这一切的思考以及对这一切的愤怒也被包装成了娱乐。帕蒂的哀伤和空洞同样如此:大众轻易忘记了凯尔遭遇的一切,对造成凯尔不幸的一切毫不在意,反而对沃尔特遭受的“小绊子”津津乐道以此取乐。



    娱乐至死


    这头“金钱怪兽”如此强大,资本自上而下改变了一切,交易机构、媒体和普通公民都属于这头怪兽的一部分,再冷静再睿智的人类个体面对资本的力量也束手无策毫还手之力。

    正如片尾电视中飘出新闻报道:今天下午,尽管证交所外面不太平静,里面一切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