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季孟芸没死剧迷还在讨论男主怎么面对和穆大姐的关系,行了,穆大姐直接被你们出国。
薛天,彻底毁了这个人物。新薛天什么玩意,薛天的剧情又是什么玩意。
女主角,腊鸡中的战斗鸡。
阿华,我看你是想当新一代加戏咖,还搞上霸道总裁“我喜欢自己来”的剧情了?我要看悬疑剧,悬疑刑侦,谁要看你装逼玩暧昧?
darker团队,不看剧名我以为这是美人为陷里的那群中二渣渣杀手。
第三季钱多了二队长身边的那谁妆都比以前好了,可是我宁愿去看第一集郭京飞的满脸坑。
2014年,一部横空出世的《暗黑者》以其良好的口碑迅速出圈,打破了不少人对于网剧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暗黑者》改编自周浩晖的畅销小说《死亡通知单》。高智商罪犯Darker以“暗黑执法者”“上帝之眼”自居,一张张署名“暗黑者”的死亡通知单悄然而至,Darker便会对逃过了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下手。面对神秘凶手的公然挑衅,“警校怪教授”罗飞(郭京飞 饰)和警方其他各怀绝技的警员成立了专案组,拼尽全力与Darker斗智斗勇,一场王牌对王牌的博弈由此展开,但直到最后警方也未能将Darker绳之以法。
《暗黑者》上线后圈粉无数,除了人设讨巧、剧本扎实、悬疑精彩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Darker这一精彩的设定,充分迎合了观众潜意识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心理。
理性告诉所有人,法律才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法律才具有裁判权,没有任何个人有权力取代法律去处罚一个恶人。但我们又不得不遗憾地承认,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哪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难免还会有漏网之鱼;亦或者有人所作所为虽没有违背法律,但道德上存在巨大瑕疵,并客观上造成了巨大罪恶的发生。这个时候,谁来惩处这些恶人?
像Darker这样的“暗黑执法者”便冒出来了。在影史上,Darker的人设并不新鲜,从《V字仇杀队》到《蝙蝠侠:黑暗骑士》,我们都可以看到电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最后的结论都是,哪怕Darker惩处了恶人,但Darker的存在也是危险的。因为诚如尼采所说,“与魔鬼搏斗者要小心自己在搏斗中也变成魔鬼。当阁下往深渊里看时,深渊也在注视着阁下。”个人化的正义带有强烈的局限性,“Darker”有可能是蝙蝠侠,也有可能是小丑,他们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暗黑者》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它一再借罗飞之口说,“法律是唯一的准则,任何逾越法律的人都只能是罪犯。”但它聪明或者说鸡贼的地方在于,它表面上说的是罗飞这一套,但在整个剧情设定上,却是站在Darker这一头,站在观众朴素的正义感这一头。
比如Darker插手的案件都是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备受关注的问题,“豆腐渣工程”、校长猥亵幼童、贩卖儿童等,网友既有代入感,也能充分宣泄对这些恶人的情绪——法律的判罚太“轻”,Darker将他们一一杀害反倒能够“解恨”。此时观众很容易将Darker定位为“正义的使者”,认为他像一把针砭时弊的手术刀。再比如专案组的整体实力很强,但Darker总是轻而易举掌控全局,直到最后也依旧行游走在法律的界限外。
从这个意义上看,《暗黑者》其实是一部夹杂着悬疑、凶杀和探案等因素的“爽剧”,Darker是观众某种情绪的化身。
只可惜,2015年推出的《暗黑者2》未能延续第一季的好口碑。制作经费是更充足了,质感上是更好了,但可看性却大打折扣。一方面制作方太想赚钱,各种插入广告泛滥且生硬,更致命的是,剧本质量下降,Darker因素弱化,悬疑不够悬疑,逻辑不够严密,节奏开始拖沓,最后几集才稍微水准回归。时隔4年,《暗黑者3》才姗姗来迟(2017年就拍摄完成),这一季究竟是“三而竭”,还是能重振辉煌呢?值不值得追呢?
首先观众一定得明白,短短几年过去,网剧的制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剧成为“主流”,制作上甚至开始走向电影质感,但网剧的审核环境也更加严格,尤其是像《暗黑者》这样的罪案题材。因此《暗黑者3》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制作方的“求生欲”更强了,主题更加正能量。
Darker的神通广大在弱化,而对Darker的批判和反思则随时随地在进行。最鲜明的体现是,每两小集一个案件侦破后,一般都会出现一段黑底白字的总结陈词,一再强调,Darker看似正义的面孔下隐藏着邪恶;你要坚信,法律和正义总能够替代Darker为你抵抗所有邪恶……
观众的“爽感”在弱化,《暗黑者3》愈发像一部普通的犯罪悬疑剧。这个时候对剧本的要求就更高了。但就首播会员放出的8集来看,《暗黑者3》基本令人满意,可以一追。
首先,《暗黑者3》的质感更高级。制作方吸取了教训,像第二季那样生硬的广告植入几乎销声匿迹。服化道方面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这一回专案组的办公场所可“高大上”不少。制作方也很用心地对不同的案件制作了不同的片头,跟第二季的相比,这一季的与案件的贴合度高,并且更加写意。
二则,《暗黑者3》并非一味暗黑到底,成功的人物设定为剧集增添了逗比和欢乐的气质,风格上张弛有度,大大提升了娱乐性。这一季虽然专案组又有角色的扮演者换了,整体颜值水平似乎略有所降低,但习惯了也还好。穆剑云出国,来了个陆飘飘替代她心理分析师的工作,这个陆飘飘英姿飒爽、直来直去,人格特色也非常鲜明。
最重要的是,我们热爱的罗飞老师可爱依旧(郭京飞让笔者的粉丝滤镜更厚了),还是那么爱喝酸奶,还是耍帅不过3秒。第一季播出后,剧版罗飞的逗比气质是引起书粉批评的点之一,但这其实是郭京飞和其他主创者共同设定的。因为郭京飞发现,他喜欢的悬疑剧《神探夏洛克》《飞天大盗》里,《飞天大盗》的剧本比《神探夏洛克》强,但《神探夏洛克》受欢迎得多,因为它有“人物”。将罗飞逗比化,就是将这个角色变成“人物”,更接地气,更具辨识度。事实证明,郭京飞的策略是对的。
不仅仅是人设鲜明,编剧处处埋梗,制造笑点。比如专案组的几次异口同声,跟最近热播的韩影《极限职业》里的专案组倒异曲同工。
当然,犯罪悬疑剧最根本的还是看悬疑。目前8个小集4个案件,质量上虽有参差,但整体在合格线上。每个小案件一开始有名人名言,结尾有总结陈词,这或许是适合审查的需要,但一定程度上也让每个案件带着某种哲学启示的意味。就笔者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第二个案件《寄生人间》和第四个案件《孔雀》。《寄生人间》讲述的是一个女孩杀害她人继而占有她人人生的故事,但最后谜底揭晓,女孩本身就是呼告无门的受害者,只是当别人将刀刃对向她时,她又将刀刃对向其他弱者。如何保护弱者?莫非只能弱肉强食?女孩最后被捕的微笑,罗飞一脸的凝重,也让人陷入思考。第四个案件悬疑设定一般,但它有对人性弱点的准确剖析,最终也指向罗飞本身,“强烈的欲望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除了每个小案件外,《暗黑者3》还有薛天和阿华的两条线索并行。虽然剪辑上有时略显得跳脱,但想着编剧在下一盘大棋,Darker还将有更华丽的登场,笔者竟然还挺期待后续的剧情。
——首发澎湃有戏——
暗黑者拍到第三季,主线应该是越狱线和黑道线了。剧方比较神奇,为了保持前两季的破案节奏,原创案情里插播监狱和阿华,搞得本来的主线像是凑时长用的,还有人觉得监狱和黑道多余,真够误导观众的。
如果想拍单纯破案片,可以考虑买周浩晖的其他作品版权,关键是原创的剧情实在一言难尽,与原作者差距甚远,最后的说教用途倒是用上了,为了警醒世人,但是过程实在不够精彩。
看了三季暗黑者,得出一个结论,但凡按照原著拍的地方就异常精彩。但是很矛盾的是,原著剧情拍的又有点糊弄和粗糙,尤其是结局那里,除了演员演技在,基本上精华都摒弃了。
郑佳没带狗出现的时候心就已经凉了,最后居然让郑佳的误杀变成了蓄意射杀,傻白甜郑佳都会用枪了,真是出息了,她知道保险怎么开么?那么多枪,命中率还那么高,厉害。薛天逆着光也看清了打他的人是郑佳,也是厉害。罗飞完全懵逼在当场,最后双方的双手相握呢?!
自诩正义的达克倒下了,捍卫法律的警察站立着,然而连罗飞都茫然了。罗飞关于正义的演讲掐掉了,达克出狱之后的各种行动掐掉了,就留了一个跟他姐打招呼的镜头,然后就跳到最后才出现,达克出来之后的剧情就那么不好过审吗?
剧方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就演变成了最后一批一批往救护车上抬人,这么仓促看的人来不及消化一脸懵。仿佛导演一边挥舞着盒饭一边喊“别拍了,快来吃,一会就凉啦!”
达克没有死在法律上已经是作者在现有背景下能做的最大抗争了,好评。所以这场博弈,其实谁都没有赢,谁都没有输。
最后,豆瓣的评分其实挺合理,暗黑3只是及格,但是真的比2好太多太多,2的评分太高了。但是打4分,两星给原著剧情的还原,外加两星是给大部分主演的演技,尤其是魏千翔,本剧最大惊喜!
最后的最后,4还是慎重考虑一下吧,照着原著都拍成这样,失去延续情节的支撑,真不敢想象拍出来是好是坏。
看过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追到16集,希望能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第一部横空出世,可能是三部之中完成度最弱的一部,但却最能吸引我。因为一开始出现死亡名单以及 darker 的这个概念,是让人新奇的,以至于让我忽略了大姐头人设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份新奇我看了下去,在破案剧情设计上没别的突出优点,但也并不逊色,大致平常。所以我第一部,应该看得是新奇。
第二部咬的很紧,追赶着上,这一部的剧情上有很多硬伤,BUG频出,我是在空闲时间穿插着看,第二部我看得是罗飞的人设。
第三部看过白老师的采访,团队对剧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于是在看第三部的时候我也格外的专心。但却发现,有些地方实在是难以下咽。所以在第三部目前可能在漫长的16集之后,会跌出我的首选。
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也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人设:
我是一个个人口味偏重的人,所以也偏好看《犯罪心理》,《疑犯追踪》、《不死法医》、《黑名单》、《心灵猎人》、《圈套》之类的多一些,当我看多了这些,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偏爱这些故事。随后我发现,我热爱的不是剧集中玄乎其玄或者匪夷所思的杀人手法。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剧中的每一个常驻角色,因为我喜欢这些已经被演绎的无比真实的人,所以我才会去看他们破案,才会去关注那些故事。
而当我将暗黑者和他们对比的时候,发现了让我不解的第一个问题,暗黑者的人设之虚浮,超出我的想象。
主角团的人设给人一种廉价的塑料感,毫无生活真实感,每个人承担的职能也混乱不堪。
暗黑者3中,平均两集一个故事,编剧则将重心落在了看似颇为探究人性的内核上,他们为什么犯案??可是人的记忆,来源于回忆,即使编剧想灌输的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世界,你要让我在两集的时间内对单集故事中的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的人物产生共情?我做不到,因为陌生,因为我没有回忆的片段。
在我看来,要真正让人共情也十分的简单,需要一个有力的人设去链接。而这个链接的人,就需要是剧中的常驻人设,比如罗飞,比如程序员,比如飘哥。可惜的是,这些人设连自己都没有做到在观众心中落地,就更别说建立和观众的纽带了。
举个细节,犯罪心理中的小天才。前期在剧本上,编剧不停的用“纽约有多少站街妓女?”别人一脸懵逼而小天才一口答出的方式,给观众加深对小天才的回忆,小天才去酒会看到女人脸红结巴,经常被大家玩梗而不知,这些细节处的展现都是便于观众接受和理解这个人设。而在观众理解了之后,编剧的下一步是告诉你,虽然小天才这么聪明,但他有一个烦恼,就是他可能会疯掉,因为家族遗传,他就有一个已经疯了的妈妈,此刻的观众已经开始同情小天才了,然后在具体的故事中,小天才的这个疯的前后驱动会让观众进入他的感受,在观众喜欢上这个人物的同时,你讲什么道理,我都能理解了,能共情了。
在比如白夜追凶中的周队长,除了现场之外,他和潘粤明智斗吃面,和副局长顶嘴,对小弟呵斥,给人展现的是细节上的真实感,就是这些细节处的真实,才让人记住了这个人设。
而这样的人物设置在暗黑者3中,却很少能看到。我能看到的是,为了快节奏的剧情推进,两集一个案子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是办公室集合,案发现场集合,办公室开会,抓人,几个主角没有任何一个有私人的记忆点存在,我无法进入角色,无法爱上NPC,那只能放弃。你完全可以在程序员身上玩程序员的梗,比如上一些程序员觉得牛逼,其他人觉得一脸懵逼的网站,却能在关键时刻让你豁然开朗的数据?让熊元除了在办公室练拳之外,来一场感觉和他完全风格不搭的网恋?化身小猫咪?【瞎举例的。】
除此之外,主角团还有一个更无法理解的问题,职能分工不清。所有人感觉都可以干一件事,但却又不是在干一件事。以犯罪心理特长进来的飘姐,直到十六集我也没看出她有任何的犯罪心理的专业,除了调侃队友爆出来的几个专业词汇,别的呢?在11年的一个法医破案的纪录片里,就有提及,犯罪心理画像已经成为重要的破案手段之一,那飘姐的专业呢?犯罪心理呢?梁音的法医专业呢?鉴定呢?解剖呢?早在很多年前《犯罪现场调查》就开始描写一些列破案手段,为啥暗黑者里不能利用?大家破案都是靠一拍脑门的推理和darker的提醒吗?
让每一个主角都不可或缺那就请给他们各自的任务和技能,不然我觉得他们连游戏里领取任务的NPC都比不过。
大部分的人设应该包含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我们在生活状态的细节中对这个人感兴趣,在工作状态的专业上了解这个人,合二为一之下,我们才能喜欢这个人。而暗黑者里的人,只有工作状态。
剧情:
第二个让我无法理解的部分,应该是剧情。
暗黑者3有监狱,黑社会,darker和罗飞,如此高话题度的排列组合,我想看到的是你死我活剧烈碰撞的剧情,然而看到16集给我的感觉居然还是,隔空放狠话,哥哥,都TM快结束了,你们到底打不打?这个应该有人会反驳,需要铺垫,好那你铺垫,你铺垫了十六集?不好意思,前戏太长,拒绝高潮。
拿同样是悬疑剧的19年的韩剧圈套来说,差不多的元素,为啥人家能一上来就搞对立,拳拳到肉。暗线明线到最后才交织的剧已经不流行了,这种套路观众也已经看烦了。现在写剧,所谓的强情节不是我破案的进度有多快,抓犯人有多快,而是正反冲突,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势力不断的去对撞,绝境反击再绝境再反击,这才是我在看这类型的剧的时候更想看到的吧。
否则如果你只是想要讲述你的单集剧情多精彩多感人多发人深思多醍醐灌顶,那我为啥不去看纪录片?毕竟纪录片的背后就是真实,还少去我一层共情的思考成本。
综上所述,我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我喜欢的主角带着任务在和反派斗争的过程中揭示出人间真谛的故事,期待下一部的暗黑者能给大家带来这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