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忙里偷闲,看完了台剧《奇迹的女儿》。
不知怎的,我总是记成《骄傲的女儿》,也不知记忆是哪里出了岔。
好在这个剧只有短短四集,两天就看完了,不必牵肠挂肚,也不必焦急难耐地等着更新。
这是一部台湾本土剧,所有人物都操着台湾方言。初听时有些不习惯,但却是最原汁原味的台湾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70年代的台湾,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乡下的年轻女孩来到加工区做女工。
大雄服装厂里就有这样三个缝纫女工。
陈雨娟,成绩优异、热爱文学的女孩,迫于生活压力来到厂里做工。
刚来没几天就差点被厂里的纨绔子弟强暴,却也结交到不少真心的好朋友。
面对厂里的勾心斗角、阿谀奉承,她始终保持着正直和正义,不与其他人同流合污。
最后却成为这股浊流的牺牲品,被设计赶出了工厂。
淑美,雨娟的同乡好友,两个人一起来到工厂,住在同一间宿舍。
与雨娟相比,她颇有些“世俗”,也可以说成是“精明”或者“聪明”吧。
她知道做女工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很快就经受不住诱惑,受到欺骗。
最后不得不离开工厂,成了陪酒女郎。
林昭免,厂里的资深女工,外表冷淡,却对初来乍到的雨娟和淑美默默关怀。
她逃离家人的逼婚和不理解,在工厂多年打拼,业绩做到最好却仍然升不了组长。
看透她心理的黄经理以升职为许诺强迫她就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的人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女工凄惨的生存现状,有的人悟出政治意义,比如蔡英文就在脸书上推荐,强调不能忘记台湾人的辛苦和奋斗,未来要继续努力。
对于我而言,却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因为我的身份和雨娟她们何其相似——同样的年纪,同样离开了家乡和父母,在异地打拼。
所以在我眼中,这个故事更像是《年轻女孩的都市打拼记》。
现在的我,也正在经历这一时期。
片中出现过很多次打电话的情节,第一集刚开始,雨娟提着行李走进工厂,就看到林昭免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
升组长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昭免却对母亲撒谎说自己快要升组长了,一切都好。
从上大学开始,我每周六都会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常常也是这样,告诉他们自己考了个好成绩,自己得了个什么奖。
这些话里掺了不少水分,只是想告诉远方的家人,自己一切都好。
雨娟打给母亲的电话里,问他们好不好,问爸爸怎么样。
长途电话里,母亲在那头不厌其烦地提醒着要好好吃饭、要照顾好自己。
我和爷爷奶奶的通话也是如此,每周短短几分钟的电话时间,聊的也不过是吃饭没、身体怎么样、天气怎么样之类的琐事。
每次通话结束前,我都不忘加上一句,你们注意身体啊。奶奶会说,不要担心我们,你照顾好自己。
我一般不会给父母打电话,一来是微信更方便,二来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心理防线就会像决堤一般土崩瓦解,所有的委屈顿时涌上心头,不自觉地就哽咽着泪流满面。
但是又不敢哭出声音,也不敢让妈妈听出声音的异样,怕她会为了我担心。
淑美在受到男人的欺骗后给家里打电话,强忍着泪水,用呜咽的声音说着“我很好”。
当时我的泪水也流了下来,这或许是异乡的每一个女孩都经历过的吧。
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也很丰满,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
雨娟个性正直,刚正不阿。在好朋友淑美受到欺骗后,她怒气冲冲地冲去男方的办公室为好友打抱不平。
但却让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淑美不得不离开了工厂。
工厂主任体谅工人,平时有人犯了错也会帮忙开脱、好言安慰。
但是为了前途,他站在新任厂长的阵营,明知工厂的规定压榨剥削工人,却阻拦撕毁了雨娟她们的举报信。
作为“大反派”的厂长,从临时工一路升上去,为了出人头地他忍受一切,甚至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人。
但掌握权势后,他又变成了另一个压迫者。
剧中的工厂,就是一个浓缩的小型社会,处处遵守着“大人只认利益”的原则。
林昭免被黄经理侵犯后,心中委屈愤恨,但面对他承诺的升职做组长、坐办公室,却又坦然接受。
爱慕昭免的阿成痛打了升做厂长的黄经理,但转头就被厂长提拔,认为他是靠得住的人。
而阿成后来也跟着厂长去了饭局,全无之前的义愤填膺。
大概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真实吧。
坚守着“不要变成我们讨厌的人”的雨娟,被设计辞退;
得到梦寐以求的升职机会的昭免并不快乐;
单纯的淑美为了帮家里还债做了陪酒女,浓妆艳抹、薄纱绕身。
有人把这看做一出悲剧,有人从中看到了励志,但我觉得,这就是现实吧。
只是在这现实里,我们能否做到终其一生,不求改变世界,只愿能保持真我呢?
全剧最后一幕,雨娟离开了宿舍,眼前闪现的是刚来时的一幕幕,走廊里女孩们裙角翩翩、笑容肆意。
恍惚间空空荡荡,只剩了面色苍白的雨娟一人。
但是,历尽千帆,她仍是那个她呀,那个在俗世里不愿忍受、不受压迫、奋力抗争的那个她!
昭免等人前来送行,她们的微笑,和泪水,就是一种胜利了吧,不妥协的胜利。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把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 耻辱的诗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许立志
这个电视剧不太像写实,让我觉得女主稍微有点莫名其妙,因家境原因,不得不辍学出来上班打工,但思想觉悟明显领先别人N多个档次,小山村的教育领先世界。本来有个小男友,因为小男友言语间对女工的歧视,无疾而终。片中也顺带稍微影射了一把台湾的假德先生(此处为防止被和谐)。 女主一路下来,都戴有很强的主角光环,在家庭、生存、舆论等等压力面前,放弃担当厂长秘书的机会,希望能够为底层女工改变被压榨的现状。当然,整个过程中,还是摆脱不了中国人惯性思维里的上位思想,渴望通过上层或者更上层来解决固有问题。诚然,这本身也是法律公正缺位的被逼无奈。女主从头到尾,始终能够无畏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坚持,甚至是倔强,值得钦佩。与她本有相同坚持的阿成,最终也还是免不了被同化。为了突出女主,片中也设定了两个参照角色,一个靠身体上了位,一个以为可以靠身体结果去卖了身体。当然,片子还是在现实与理想间游走与徘徊。 最后临了,女主离开工厂,松散的女工群体莫名团结在一起,留下一个相对开放的ending。片名不应该叫奇迹的女儿,我觉得奇迹没有女儿更合适。
值得一看的首要原因是,只有四集长,一面生活奇迹的好镜子,不用很多时间,但照一下之后让你更明白酸甜苦辣咸。
制衣厂里,雨鹃的耿直,淑美被骗的无奈,阿免对钱的牵挂,阿成的打抱不平;阿鹃男友的善意,人力小武的收红包才办事威武,黄厂长借力上爬的专横,总经理公款私用的贪婪,都是制衣厂外现世的日常百态。
汇集的力量形成的结局,虽然有些凄凉,却是日常事实,改变需要各个个体一起努力,否则只有苍白和无奈。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才是最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