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玫瑰战争 The War of the Roses(1989)

玫瑰战争 The War of the Roses(1989)

又名: 罗丝夫妇之战 / 错对冤家 / 斗气冤家 / 罗斯夫妇的战争 / 爱巢争夺战

导演: 丹尼·德维托

编剧: Michael Leeson

主演: 迈克尔·道格拉斯 凯瑟琳·特纳 丹尼·德维托 马丽安·萨格布雷特 西恩·奥斯汀 Heather Fairfield G•D•斯普拉德林 彼得·多纳特 丹·卡斯泰兰尼塔 格洛丽亚·克伦威尔 Harlan Arnold Mary Fogarty 丽卡·霍夫曼 Patricia Allison 彼得·布罗科

类型: 喜剧 惊悚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89-12-08

片长: 116 分钟 IMDb: tt0098621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律师加维(丹尼·迪维图 Danny DeVito 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正在向一位想要离婚的年轻人讲述一段“玫瑰大战”的故事:奥利佛(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饰)与太太芭芭拉(凯瑟琳·特纳 Kathleen Turner 饰)相识于一场拍卖会,而后两人很快结婚生子。身为律师的奥立佛整日忙于自己的工作,曾为体操运动员的芭芭拉醉心于相夫教子的生活,一家人过着令所有朋友羡慕不已的生活。当他们实现对于家庭所有的梦想(身居豪宅、儿女上大学、满屋的古董和收藏品)之后,芭芭拉开始有声有色的经营起一家外烩公司,然而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问题以至于最终走到离婚的地步。在房子的归属问题上,俩人都毫不让步,于是豪宅变成战场,珍爱的收藏品变成砸向对方的武器,就连宠物也成为相互报复的工具……

演员:



影评:

  1. 较之深井冰夫妇浓墨重彩的“相杀”,我更关心他们何时、何以不再“相爱”——准确地说,是妻子由心冷而攻击至于毁灭的历程。 影片的显性镜头很容易让人同情丈夫:作为战斗力弱势的一方,更作为并不情愿厮杀的一方。他的打击基本出于防守,总是妻子炸一桶火药他跟着点一筒爆竹。他并不主动开启战局;他简直是抓住一切机会推动和解——因为,就像最后一刻那具有象征意味的伸手一样,他依然,始终,原则性地爱着她。 而她用最后的力气把他推开了。 在两人最后的晚餐中,丈夫还满怀眷恋与希望地劝妻子停战:Sure we’ve been horrible to each other. But we have something. We still do. We haven’t passed any point of no return. 妻子冷冷转过头来:I have. 至于她的 point of no return 是如何被跨过并越甩越远的,影片前半部有平静而细致的铺垫。 男女主的结识/勾搭过程比较浮夸,而那时已露出各自争强好胜的端倪:拍卖会的定情之战,有如之后离婚大战的预演。事实上整场离婚得以一路拉锯地奔驰向前并最终冲出悬崖,我想主要动力还是房产之争,而非情感牵绊:妻子已然不爱而要争房子,丈夫依然还爱但要争房子。 这时故事的讲述者、夫妻的共同熟人也是男方律师开启了言灵体质:不要和她争,你会不得好死。 因为老人言,a men could never outdo a woman when it came to love and revenge. 回到七年之内。圣诞夜,妻子精心装点房屋,并为丈夫准备了惊喜礼物。而一如既往埋首于公文的丈夫,惯常地回以冷漠、烦躁、敷衍——直到被妻子软磨硬泡拉到户外,看见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方才心花怒放:“我婚姻真幸福!”自然,没忘记念叨开销,“喂,这是用我们的钱买的……” 在一次讨好丈夫上司的家庭晚宴后,面对妻子的不快和“谄媚”指责,男人坦言:我在意。你不是也想换房子吗?要生活就得习惯妥协。 他们终于搬入了大房子。妻子辞去工作全职理家,而丈夫养家的焦躁与骄傲一以贯之。新房基本可以概括为“共同的梦想,独自的砌筑”:妻子辗转挑选(搜求近一年)、热切争取(房主只愿售给“像过世母亲一样爱它的人”)、悉心改造(六年内不断完善家内布置),而丈夫——哦,他说:“用我的钱买的。” 屋室尽善尽美、孩子学业成就后,女人漫长、辛劳而迷人的生活也就到了头。焦虑无聊的妻子决定以烹饪创业,鼓起勇气寻求支持时,得到的却是一向的不理解与不耐烦。丈夫的人生观基本是这两点:1.你要工作?省省吧。有了我你就什么都不缺。2.你知不知道是谁在工作挣钱?怎么就不懂得体谅和感激呢! 所以当他终于翻看起妻子的合约书(那个他从未上心的承诺),却很快分神拿它打苍蝇,并为自己的剿灭能力沾沾自喜时,他不会注意妻子的面容又黯淡了几分。她的怨气已突破阈值,而他的困惑才刚刚萌芽,她的每一次宣泄都被他当成另一场“深井冰发作”,直到她正式宣布决裂,他简直是悲愤地质疑:你欠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怜的男主角大概一直有种不明就里被插刀的委屈。而全知视角的观众,则目睹了他从未了解的情冷与心变过程。她并非哪一刻突然“整个人就不好了”;在他的“我很忙-别犯嫌-求亲热”的庸常生活节奏里,她的含盐度越来越高,积重难返。而那些“流泪醒来”的早晨,若教他听说,只怕要成为又一“无稽之谈”。 律师给的两条出路是:A. 想想对方的好,回去安生过日子;B. 大方干脆地离,房子会有的,好女人也会有的。 丈夫几度试A无果,欲从B却又放不下对房子的执念。说实话我也一度不理解:明明工作收入无忧,对房子也确实不如对方上心,何以冒着被女运动员杀戮的生命危险死缠烂打呢。后来我想,恐怕房子对竞争性格的两人都有“主权”意义——初见时的争夺和解决方式已然埋下伏笔:对于双方志在必得的瓷器,只有婚姻能实现所有权合并,暂时平息纠纷;而当婚姻破裂,唯一的路被堵死,你取我舍、平分式同居皆不可能,谁要谈妥协,“宁愿他幻灭”。 至于爱呢?He loves, but won’t surrender all. She surrendered all, but no longer loves. 好吧,我很可以不那么自扰,一言蔽之“深井冰夫妇”然后嚼着薯片看美阿姨美大叔SM厮杀——很明显这样的观赏快感也是导演和买票观众的主要期待。但是,掀开那个微小、幽暗、几乎缺乏存在感的井盖,我隐隐怀疑,他们只是许多正常人痛苦、闷骚、疯狂与窒息的心灵的预演。 其中真实的可能,让我黯然神伤。 印象深刻的一幕:丈夫突发“心绞痛”,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挣扎着呼唤“联系我妻子”,一面忍痛留下遗言字条:My love... All I have and all I am I owe to you...(这句后来被她拿作争夺房产的证据。) 但是直到深情表完、痛苦过去、医生确诊只是食道拉伤并予以调笑、狼狈回到大厅在同事(亦即后来的律师)的陪伴/见证下等妻子等到花谢,她都没有来。他失望、困惑、忧伤,对她“如释重负”的心情,尚且一无所知。 在回程列车上,两个老男人略带惆怅地喝酒谈起人生。 A: In your own life by this point, you think you know what’s going to be. But... B: You don’t know. A: You don’t know.

  2.     爱情和婚姻已是老生常谈了,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正常的思维模式下,爱情的终极目的是婚姻,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婚姻又会成为爱情的坟墓。上帝造物时把玫瑰赐予人类,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伏笔,若想采撷美丽的玫瑰花,就不要怕被刺扎伤,还要深谋远虑到它的保鲜期。
        
        萨特和伏波娃的爱情维系了一生却无缘婚姻,显然,这要靠高度的精神信仰和洞悉人性后的宽容淡定去支撑,若无这两个前提,再热烈的爱情终会“春 梦了无痕”。毕竟世界上仅有过一对萨特和伏波娃。爱情和婚姻始终无法最终统一,很多致力于此的专家学者就此各抒己见,尝试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

        2007年,德国一位女市长提出一项石破天惊的提议:“婚姻七年制。”已经历过两次婚姻(第二次婚姻恰好七年)的她现身说法,大力宣扬婚姻七年制的好处,虽年过五十仍风姿绰约饱含活力。我国的两性学家李银河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结果遭到资深业内人士和民间传统势力的一通炮轰,我想王小波若还在世,肯定不会让李银河捅这个马蜂窝,有时候就是这样,被蛰的是你,出尽风头的却是他人。

        扯远了,众所周知,当下婚姻的促成无非是爱情或功利,也有心灰意冷后随便拉一个的。功利性质的婚姻最终或平淡或决裂,这完全不必大惊小怪,若能白头到老,的确难能可贵,若是半途搁浅,似乎也属于正常结果,不会引起同情。相反,因爱情而缔结婚姻的夫妇,若出现先平淡后决裂的局面,便难免令世人感喟,但像电影《罗斯夫妇的战争》(时光网叫《错对冤家》,豆瓣网叫《玫瑰战争》,我取英文直译)中因决裂而拼得鱼死网破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功利型的婚姻比爱情型的婚姻更具有客观实际的稳定性。

        看完此片,男性观众可能会同时想到女人的嬗变,叹服于圣人洞若观火般透彻的解读——“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殊不知这句话被历朝历代出于各种目的,或断章取义,或泄愤曲解,不论如何,惟一可明确的是,以男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品评女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影片把罗斯夫妇的家庭矛盾以一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方式演绎,嘲讽和抨击的味道很浓,一个本来温馨的港湾最后沦为两人的恐怖地狱,罗斯先生到死都不明白太太为何如此绝情,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电影。

        现实很多例子表明,夫妻往往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影片中罗斯夫妇也是如此,捉襟见肘的窘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富裕后却矛盾频生,罗斯先生忙于巴结领导图谋升迁,芭芭拉也忙于生意,使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妻子渐渐看不惯丈夫一味的谄媚嘴脸和工作狂态度,丈夫则渐渐忽视妻子的情感需要,并对妻子的自我个性嗤之以鼻。

        片中很多情节都显示了芭芭拉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完美主义者,拍卖会上的势在必得,房子布置的井然有序等等,这些小细节都为后来她近乎变态的癫狂表现作了有力的铺垫。故事发展循序渐进,冲突矛盾衔接自然。迈克尔·道格拉斯的演技更是可圈可点,把一个心有不甘誓死捍卫家庭的中年男人演绎的入木三分。

        电影是1989年拍的,虽相隔21年,但影片里无处不在的真实却依然让今人看得心惊胆战。该片重点表现出,生活的变化可以波及和影响到夫妻二人的内心变化,然后产生各种分歧,直到相互敌视,最后同归于尽。在一个浮躁且变迁的社会里,婚姻的不稳定性也会急剧加深。影片用略显夸张和典型的黑色幽默来渲染这场夫妻大战,以此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美国丽人》的社会影响、外来诱惑等多重作用带来的死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剧效果。前者一味的夸大女人的嬗变及绝情,把男人刻画成家庭事业兼顾、爱情友情并重的好男人;后者则着重男人的本性,把男人内心孤单脆弱的一面示人。相比来说,《罗斯夫妇的战争》更纯粹更理想化,《美国丽人》更现实更客观。

        影片的结尾跟《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颇有几分神似,女人如此情绪化,爱情如此短暂,婚姻如此可怕,可男人仍然需要女人,爱情仍然值得追寻,婚姻仍然值得坚守。片中夫妇二人的朋友盖文始终以一个置身事外的人来看待这场战争,他是导演安排的一个智慧的化身,他的父母相爱一生,他的婚姻正幸福美满,与罗斯夫妇恰好相反。婚姻,要么互相忍让,要么兵戎相见。

        智者的婚姻寿终正寝,愚者的婚姻两败俱伤。

     
  3.    “人们总是面临两难的选择,想留住要离开的人,想赶走说什么也不走的人。”

        很难给这个电影下一个定义。如果说这是一部类似《克莱默夫妇》那样的伦理片并不准确;如果说这是一部类似于《史密斯夫妇》那样的动作片也不合适。应该说这是一部七分伦理,三分动作,又有些黑色的剧情片比较准确。

        第一次知道这个片子是在一本发黄了的《环球银幕画刊》上,那是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对于西方电影所之甚少,因此并不认识大名鼎鼎的迈克尔·道格拉斯,当然就更不认识凯瑟琳·特纳以及站着都不及道格拉斯坐着高的丹尼•德維托(他还是本片的导演)。不过当时我仍然对诡异的剧情所吸引,留下了印象。

        大概剧情是这样的:加维律师的办公室里,一个青年正要请加维做自己的离婚代理。加维没有明确答复,而是娓娓道来一个他耳闻目睹的故事……芭芭拉和奥利弗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对相敬如宾、令人羡慕的爱人。结婚后的芭芭拉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上,奥利弗则在律师行业名声显赫。但当芭芭拉和奥利弗有了自己的豪宅后,爱情的乐章却出现了不和谐音符……。省略号省略了精彩的部分,我没有权利将它们透露给还没有看过本片的朋友,我只能说,这部分是名副其实的战争。

        关于婚姻,我没有经历过,本没有发言权,不过听来的看来的婚姻倒不少,算是间接经验,也就不揣浅薄,在这里说一说。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辩论赛,题目很有意思:对于婚姻,是爱情更重要,还是责任更重要。其实这种事情因人而异,原也没有肯定的答案,不过这背后却透出婚姻的一个问题,就是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就是说结婚容易,而维持婚姻却并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矛盾,问题纷至沓来,不断堆积终于成为了西方人所说的“七年之痒”。

        维持一个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对于在集体主义教育下长大,忍耐力超强的中国人来讲,要比极端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更容易,西方人每一次去教堂结婚,所发的誓言都是真诚的,而当他们感到爱情没有了,就分道扬镳,然后再去相爱,再去发誓。而中国人,却被家庭,孩子,舆论,种种因素羁绊,勉强维持。尽管处理方式不同,但是七年之痒同样存在,也许在中国人看来,电影中的战争是那样的荒诞,不可理喻,可实际上,和罗斯夫妇处于相同境况的人们,这样的战争又不知道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反复上演过多少次了,只不过隐忍的中国人,很少敢于将心中的想法实施罢了,而电影也仅仅是将脑海中的想象具像化了而已。电影,毕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

        男女之间相处,总是有一个人处于强势地位,这是和谐的保证。如果二人性格,能力势均力敌的话,恐怕就相持不下,很难维系了。聪明的男人总是会选择比他们弱的女人为妻,对于那些女强人,就敬而远之了。比如卫西理,清楚的认识到斯佳丽的强大不是他所能驾御的,因此转而选择温柔的梅兰妮,而把斯佳丽留给了更为强悍的瑞德船长。再比如小说《侠客行》里面,梅芳姑问石清,她的武功不如闵柔高吗?她的女红,烹饪不如闵柔好吗?为什么石清舍她而选闵柔?石清说:“你样样比闵柔强,不但比她强,比我都强……”这就是聪明的男人的答案,他不会选择一个比他更加优秀的女人,除非他拥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奥利弗·罗斯的错误就在于他没有了解妻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力量型体操运动员出身的芭芭拉有多么强悍。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因此忠告各位王老五,如果你没有为爱牺牲一切的觉悟,那么就去选择一个有为爱牺牲一切觉悟的女人,否则,罗斯夫妇的故事就有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这个忠告让我们共勉。

        影片的开始让人难以忘怀,雨中的凯瑟琳·特纳曲线毕露,美不胜收……
  4. It walks a very fine line between love and h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