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三国志 英雄的黎明 三国志 第一部・英雄たちの夜明け(1992)

简介:

    东汉末年,世道离乱,十常侍祸乱后宫,危及朝廷,娃娃皇帝接连遇害,外戚只手遮天,专权其上。西凉军阀董卓(滝口顺平 配音)趁机入主洛阳,戕害大臣,其义子吕布奉先(津嘉山正種 配音)更是以一当百的军神。在外则有张角(乡里大辅 配音)领导的黄巾军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帜掀起农民起义。世道离乱,群雄逐鹿。中山靖王之后刘备(あおい輝彦 配音)在命运的感召下,与关羽(青野武 配音)、张飞(石田太郎 配音)相逢,最终桃园三结义,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浪潮。

演员:



影评:

  1. 《从日本动画片:三国志(1993)看日本人的三国》


    三国,那段1800年前的中华历史,广为流传于东瀛一国,深耕于其文化,植入几代人心间。
    因为,三国,那段分久必合的历史(国家的分而合之),那段合久必分的世事(人物间的合合离离),确实可以用于迄今为止的很多现实状况,无论根源理解还是未来前瞻,均具有很大意义。
    《三国志》在日本流传也已数百年,回顾网络资料可见:
    1、在日本的三国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整整三百年了。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龙寺僧人义辙、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笔名,用文言体日文译成《通俗三国志》,刊行于世,先是在上层社会,随后在民众间也流传开来。近年流行的译本主要有立间祥介译《三国志演义》(据毛宗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小川环树、金田纯一郎译《全译三国志》(以毛宗岗本为主,参照弘治本;岩波书店,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村上知行译《全译三国志》(据毛宗岗本,为译出原文风格,离直译较远;社会思想社,一九八○—一九八一年)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2、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一般说到在日本流行的“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生于一八九二年,七岁开始接触《十八史略》等汉籍,十岁就热衷给杂志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岁辍学,从此干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种种营生,同时自学不怠,据说把百科事典读过五十来遍。三十四岁时,在《大阪每日新闻》上连载《鸣门秘谱》,一举成名。评论家、小说家木村毅(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甚至认为他“超过法国的大仲马”。笔耕五十年,多数作品是“故事新编”。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数学家冈洁“觉得似乎大东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后,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讲谈社一九八四年出齐的《吉川英治全集》,计五十八卷,责任编辑是他儿子。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从读者的书单上消失过,每茬人都爱读,尤其是走上社会的男子汉们。就经久不衰这一点来说,能够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宫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国翻译出版,颇为畅销,欧美人想从中窥探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照来读,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会显现无遗;这应该是比较学水平吧。他还写有《新水浒传》,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在《日本》(讲淡社出版的月刊杂志)上连载,惜其未竟,终成绝笔。在随笔《小说的题材》中他说过:“写完《新平家物语》,有了空闲,于是这个夏天在轻井泽重读自少年时代就爱读的《西游记》,得以展开幻想的翅膀,其乐陶陶。”他也曾打算写一部“现代版西游记”来的。
    3、中日国民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少年时熟读久保天随氏的演义三国志”(全称是《新译演义三国志》,至诚堂书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三年间,他依据《通俗三国志》等译本,用现代感觉进行再创作,把《三国志通俗演义》改造成日本人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小说,连载于《中外商业新报》,后由讲谈社出版了单行本。
    打这儿起,日本人读“三国志”就大抵是“这个国民文学”了。
    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讲过笑话一则:
    他翻译了《三国志演义》,有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和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样。这位张飞式的读者把吉川英治《三国志》也当成翻译作品了,但由此可见,吉川英治的是和原典《三国志通俗演义》大不相同的。吉川英治在《序》中说:“我并不做略译或摘抄,而要把它写成适合于长篇执笔的报纸连载小说。刘玄德、曹操、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独创来写。随处可见的原本上所没有的辞句、会话等,也是我的点描。”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开篇:“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这就是刘备。后面出场的还有一个叫鸿芙蓉的姑娘,还有刘老太太。这位“亲孝行”的刘备为买母亲所嗜好的茶叶,遭遇“黄巾乱贼”,多亏张飞搭救,便以家传宝剑相赠,因此引起刘母摔茶壶,教训他立志再兴汉统。有一位文学博士说:“三国志的世界是男人们的世界,但其背后还有一个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国志》中女人们都跑到前台来了。全书分桃园、群星、草莽、臣道、孔明、赤壁、望蜀、图南、出师、五丈原十卷,最后还有一卷《篇外余录》。吉川英治说:“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诗,充满感伤,构成日本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基调)便戛然而止,这可能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说的“中国人喜欢张飞而日本人喜欢孔明”的缘故吧。她说,“近于妖”(鲁迅语)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加地伸行编《诸葛孔明的世界》,新人物往来社,一九八五年)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九九○年初发表的调查结果,诸葛亮是中学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来,诸葛亮的事迹对日本人的忠孝观念、道德涵养有极大影响。
    4、影响糜久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之外,还有一些现代作家写有各种各样的“三国志”小说,如武侠小说家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鳟书房,一九五五年)、历史小说家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文艺春秋,一九七四—一九七七年)等,但都远不如吉川英治《三国志》普及。吉川英治《三国志》至今仍是人们的必读书,但近几年的“三国志热”却更为“现代化”了。,这股热潮兴起于一九八三年NHK电视台播放木偶剧《三国志》(此前还播放过动画片《三国志》),而后,电子游戏机软盘《三国志》上市更推波助澜,据说五年来已卖掉五十万盘。不过,“三国志”的战斗历时二百多年,人物超过三百多个,玩电子游戏机不易掌握,难以尽兴,所以,尤其是大学生,更喜欢看连环画《三国志》,不仅看起来津津有味,面且还可以收集电子游戏机攻略所需要的资料。这套连环画的作者是横山光辉,共六十卷(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已售出二千五百万册。一九八二年中央公论社曾翻印(陈舜臣监译)香港版《三国演义连环画》,似乎销路平平。
    日本人读“三国”,自有日本人的读法,例如,有人这样说:“三国志”的最大魅力是谋士们的活跃,在今天的日本企业里,许多经理们所苦恼的就是缺少这样的谋士。决定重大方针之际,征求干部们意见,得到的往往是评论家式的答复,什么“我认为成功率约有百分之六十”之类,而“三国志”的谋士们,积极地献策、争论、劝诱,掉脑袋也不悔,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国志”读成了人生训、处世方、成功法、组织学、领导术、战略论,等等,尤其被经营者奉为座右之书。

    毫无疑问,吉川写的《三国志》,虽然还叫“三国”,但已经是重新创作了,在他的笔下,中国的“三国”,变成了日本的“三国”。“三国”到了这一阶段,对日本人来说,已经不是外国文学,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学。
    话归本题,将“魏”“蜀”“吴”三国治乱兴亡的历史写成正史的,是西晋的史官陈寿。据记载,他从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和《吴书》二十卷,合起来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个人的传记,以行文简洁而著称。使这部名著进一步增加身价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据说他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种书给本书作注。
    罗贯中是十四世纪中叶的人,他将这些史书及说书人在市井上讲的三国故事,写成了一大长篇小说,这就是《三国志演义》。所谓“演义”就“演”(敷衍)“义”(史实)之意。这部《三国志演义》共二十四卷。一般认为该书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写成的小说。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说:“原书有《通俗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等数种版本,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这就是说掺进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人物观,来加进新的解释。对此,据说曾经实际踏上过中国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见闻、体验,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开头的刘备刘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实际上,这无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国志》,吉川英治著,六兴版) ①即1938年。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历史都是带有正负评介的。你或是名垂青史,或是遗臭万年。所以,陈寿的《三国志》,最后会变成罗贯中的扬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中国人有一种对名垂青史的追求,即通过历史,获得永恒。于是历史就不是在单纯地记录事件了,是在用道德的框架来评价的历史,要做出判断,谁是好,谁是坏。应该说日本人是从文学的角度,而不是思想、从政治概念上来接受三国故事的。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本部动画片《三国志》是日本一部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为蓝本创作的三部动画系列电影。由Shinano企画制作、东映动画发行。
    全本长达7小时,分为三大部分。
     日语:三国志 第一部・英雄たちの夜明け(1)
     日语:三国志 第二部・長江燃ゆ!(2)
     日语:三国志 完結編・遥かなる大地(3) 
    上映日期:
     1992年1月25日(第一部)、1993年3月20日(第二部)、1994年4月9日(完结编)

    日本Shinano企画(发行为东映动画)制作出品本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系列作品开始制作于1987年,历时四年有余,于1991年12月制作完成。在当时而言,是制作史上最大制作,耗资14亿日元,历时四年,且在中国大陆实地考察,精心制作而成。
    公映后在日本动画领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被誉为最忠实原著的三国卡通,荣获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
    并于1995年5月获得厚生省儿童福利文化奖。本系列电影的音乐,韵律优美,磅礴大气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更被日后的中国香港等地的古典背景电影、电视作品里被多次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生动、连贯,对故事的人物都有很细微的描述,比方夏侯墩在交战中眼睛中箭并将箭连眼拔出吃下都描述到了。在影片结束的片尾曲中也加入了对中国实地考察的录象的片段。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20年之后才目睹其全本,实为憾事,但是能够全本看完,也算弥补了!


    片中音乐:
    《三国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之作,为长达7小时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细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国民乐乐器的一次结合展现发挥。音乐中的中国民乐乐器有二胡、古筝、琵琶等等,日方为了制作精细特意从大陆请演奏员去日本全程参加录制。包括电影的所有风格都是尊重了中国风格,那配乐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来,从主题曲的间奏,到各个主要配乐段落都是。而电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开场音乐更是古筝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另外特别附加一首风姿花伝 (谷村新司)。
    音乐作为电影开场实为引导观众情绪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由音乐把我们带到那二千年前的战国争乱世界!首先合成器的旋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还是喧闹的情绪带到了银幕前。接着日本东京男声合声团的合声缓缓而出,配合电影画面给大家一个特定的电影环境,而古箏演奏的主旋律在画面景色变换的时候出现,怀旧、舒缓的音乐让人在前面的激昂中得到了稍歇舒缓,由历史的大气变到了社会的风情。一个旋律下来,男生合声再次强化出现,由优美变成了那段时期的政治黑暗。把观众带到了那段忧伤的历史氛围中去。作为开场音乐,把观众的情感“煽”到了汉朝那昏暗的时期。《三国志-英雄的黎明》和宗次郎的陶笛演奏曲《故乡的原风景》也曾多次被香港武侠剧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借用为剧情配乐。

    片中场景:
    三国除了斗智,当然还有斗勇。
    片中古代武将马上缠斗,毫无疑问是重点,本片整体感觉是,让我回到儿时看著名画家们(徐宏达 徐正平 陈光镒等)描绘的三国演义,充满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的味道。
    当然,也有不足,毕竟动画是动态的,连环画是静止的,因此片中武将战斗场面,在兵器的使用上,似乎除了砸、再砸、猛砸之外,其他动作就非常逊色了。古代,真的是以力享实惠吗?呵呵!


    为对比,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日本下日本早年画家针对三国故事创作的画卷。
    所谓“绘本”,即插图本。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流行事物,其绘画形式是浮世绘,最初为儿童书插图,后来逐渐成为文人玩赏的东西,其插绘内容不仅限于低幼读物。《绘本通俗三国志》,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近四百幅插图由葛饰戴斗所绘。


    总结:
    推荐中国的三国迷,以及中国热爱三国的小朋友,观看此剧!
  2. 东映动画《三国志》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向日本人普及三国故事的作品。虽然它名为《三国志》,但剧本来源却还是罗贯中那部“拥刘反曹”的《三国演义》,因此歌颂的方向也与此书相同。 从该剧可以看出,日本人钟情于《三国演义》,固然是由于其强大的故事情节,但他们更看重该书的另外两个重点:一为谋略,二为忠义。 人们对谋略的渴求我不作解释。忠义则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且不论“忠义”思想在今天是否过了时的老古董,反正在古人眼里他们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这种思想在男子身上体现为“忠义”,在女子身上则为“忠贞”)。日本人对三国故事的看重也可以说是他们对忠义精神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动画的制作是十分精良的,就我这个中国人来看,无论怎么挑剔,该剧少说也有七八分纯正的中国风味道了。 *画风 比较老派的画风,但功底相当扎实,人物线条刚劲,轮廓分明。据说是采用了24帧的画面,而不是当下偷懒的12帧。当然我没有这种专业水平,可以分辨出到底是多少帧的作画。观看过程中,我感到该片是可以宽银幕播放的,网上难以找到高清的日语原版。优酷有一个国语的超清版,画质非常高,不输当下的大制作。 服饰器皿很有考据后再作画的风格,反正就当时人工手绘的情况下,已经算是极其精细了。对了,第一原画的作者里居然还请到了荒木伸吾这种级别的大神。 戏里的战争场面也画得十分恢宏,虽然和真人版还是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兵器、马术等效果已经表现得十分到位,所以我说这部戏完全可以在宽银幕上播放。 另外,画风也有极其真实残酷的一面,比如反映董卓对民间实施酷刑的那一段,还出现了车裂的血腥场面……-_-#……感觉剧组也过于追求真实了。 *故事&人设 剧组把120回的《三国演义》浓缩成了约莫7个多小时的动画故事,分为三部曲来讲述:《英雄的黎明》、《长江的燃烧》和《辽阔的大地》。虽然故事还说得不够全面,但是该提及的典故全都说到了,比如桃园结义、貂蝉美人计、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等等等等。我认为该剧最大的创作特色在于,编导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改动。毕竟这个是带有日本人向往情怀的普及版本,不能直接就拿原著照本宣科。 挑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来说说。比如: **刘备的出场 这个版本的刘备出场,比起电视剧版本的处理要显得丰满一些。东映版的刘备是作为护送马匹的保镖去到幽州的,一开篇穿插了他智退黄巾、解救商队的情形。在幽州,他遇上了地方官的女儿丽花(原型取自甘夫人和糜夫人),两人算是一见钟情吧。孰料当晚发生变故,黄巾党杀死了丽花的父母,刘备挺身而出,救下了她。刘备和丽花骑在马上,眼看快要被人追上,他急中生智,把怀里卖马所得的盘缠全都扔到了地上。黄巾党见钱眼看,都纷纷下马拾钱而没有再追杀二人(该梗十分眼熟,在《金枝欲孽壹》第一集中,孔武掷香芒救秀女的桥段疑似来自此处)。 英雄救美是为了树立刘备少年英雄的形象,但接下来的处理却更加符合人物“忠义”的主题,而没有偏向儿女情长。刘备并没有像观众期望的那样带走丽花,他只是劝慰她要坚强地活下去,并且承诺有朝一日会回来找她,然后就回去寻找他的贩马队友了。因为刘备深知在这个乱世,他一个贫困青年尚且不能保存自身,更别谈什么有能力去照料他人了,况且一个男人是不应该眷恋于儿女情长,而找回失散的队友回去和马商交差才是头等正事。 **刘母的劝谏 刘备不忍母亲年迈,迟迟不忍开口告诉她要和关张二人结义从军的事情。刘母深明大义,以死劝谏了他一番话,终于使其落定决心。这段相当感人,母亲的心情我能想象得到。 **孔明的成长经历 三部曲的头两部断断续续地穿插了孔明的成长经历。因为四处战乱,孔明自年幼起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迁徙家园,和家人浪迹天涯。兄长诸葛瑾一再告诫他无论如何颠沛流离,也要发奋读书,而他自己也一再思考为什么黎民百姓要受此苦难。 这段孔明年幼的经历虽然简单,但补充得非常好,为他后来立志要辅助刘备大大地增加了说服力。 后来刘备携民渡江那一段,孔明劝对方说只有放弃百姓方可安全逃生。但刘备坚持说要与民同在,与民共存,一下子就把孔明给感动了。 其实这一段是大有出处的,包含着很深的“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论语·颜渊》中有“子贡问政”一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为何刘皇叔感动了孔明,根由就是来自这一段啊。 **孔明的配偶秀兰 原型当然是孔明的夫人黄氏。日本人挺尊重传说的,给剧里的孔明也安排了一个孟光似的老婆。娶妻娶德,倒也符合孔明的智者身份。 **曹操身世的补充 虽然该剧时长只有7个多小时,但编导却没有吝惜笔墨去介绍曹操的身世。这段内容安排在曹操与陈宫逃难,起疑杀叔的情节里(原著是杀吕伯奢一家)。曹操因为父亲是宦官养子,尽管为当地豪族,却自小备受他人白眼,于是便养成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羁性情。 **貂蝉的结局 该剧为貂蝉安排的结局是自杀,而不是像原著那样,她最后还是委身于吕布。想来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可怜貂蝉吧,让她多少有了与原著不同的忠贞。 以至于吕布后来见到美人翩翩起舞,想起的还是那个死在他怀里的貂蝉。吕布人品行径与禽兽无异,心里却也还有一丝貂蝉留给他的柔情。 **关公的义女凤姬 这是个东映版自撰的人物,目的可能是通过她的遭遇去讲述蜀汉兴衰的前因后果吧。说到底,编导是把她塑造成了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剧里给凤姬官配的对象是马谡(我挺讨厌的一个人物)。当然他俩没缘,因此凤姬对孔明含恨在心,是以离开不再关心蜀国政事。最后秋风五丈原那段,她被师父召唤还是现身了,假扮孔明以助蜀军脱险。 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孔明临终时叮嘱凤姬的那一番话。他说凤姬的天命就是像她义父关羽年轻的时候那样去教导穷苦人家的小孩读书明理,能多教一个算是一个。我看孔明的大意是,匡扶汉室、统一大业是解救黎民,教导穷苦人家的小孩同样也是解救黎民,事有大小,然而两者的用心却是不分高下的。于是,最后一组镜头是凤姬一路策马奔腾,返回关羽故乡,背景出现她教导孩童的情景。这一段拍得十分诗意,因为背景音乐是谷村新司那首优美动人的《风姿花传》嘛。除去片尾,此歌仅在关羽之死那段出现过一次,想来它当是为慨叹关将军所作。 *音乐 说了半天,其实这部戏时至今日,最为人称颂的不是它的画风、故事和人设,而是它的音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才是东映《三国志》真正的主角和灵魂。 目前能百度到的OST专辑只有第一部《英雄的黎明》的背景音乐,这张专辑也和剧名相同,叫做《英雄たちの夜明け》。 最广为流传的当数专辑中的最后一首《结局篇-旭日东升(日文曲名:エンディング~旭日を浴びて)》。凡是看过武侠片的人不一定能说出此曲的名字,但必定听过它的旋律——因为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早将其播遍大江南北了,后来还有各种古装剧不知廉耻地在反复盗用。 的确,此曲开篇便有气吞山河之势,但中间穿插的古筝旋律又不乏儿女柔情。……(此处略过若干字,毕竟于音乐,我不是专业人士。) 这么牛哄的音乐当然是因为它有着一个大神级的作曲者——横山菁儿!经典的圣斗士配乐和曲目也是出自此神之手!! 在此,我不得不私心推荐一段自己喜爱的配乐。虽然终曲《旭日东升》才是整个OST的灵魂(theme),但我私下最喜爱的是却是整张专辑的开场曲——《初始篇-尘土飞扬(日文曲名:オープニング~黄土を蹴って)》。不过两首曲子是与剧情紧密结合的,互为照应,理应不分高下。 终曲《旭日东升》可以单独挑出来欣赏,但开场曲《尘土飞扬》却需要结合画面来听。全曲共计3分58秒,前半段很有些圣斗士打斗的风格(同一个作曲者,相似是当然的,其实在三部曲里,多处的打斗配乐都颇像在听圣斗士的OST),烘托的是黄巾作乱的气氛。话说刘备一行人押送马匹去幽州,路遇黄巾,刘备急中生智,让大家和马匹都得救了。 当音乐进展到1分58秒的时候(也就是一半的时候),随着两声定音鼓的响声,出现了一段低音号角的独奏——主旋律出现了。对应的画面是旁白在讲述为何会出现黄巾之乱的历史原因。低音号角雄浑有力,象征着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亟待横空出世的英雄们来拯救。约莫30多秒的号角声之后,在2分34秒由激越的古筝声引出了高亢哀怨的二胡声(鉴于我对二胡的喜爱,因此我特别喜欢这段),将之前号角声独奏过的主旋律又再独奏一遍。此处与二胡声配合的是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画面,滔天的洪水冲毁了百姓的家园,因为战乱连连,千里饿殍的情景不绝于目。好吧,反正就是曹操《蒿里行》写的“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情景(话说,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王粲的诗里也屡屡出现这样的情景,但是我没有一次能将它们读完,因为实在是不忍心读下去)。 同样约莫过了30多秒的二胡后,号角声和二胡声在3分14秒的地方汇合到了一块,直至曲终。这里说明天下大势已经纷乱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黄巾党羽揭竿而起,各地群雄也蓄势待发,但是黎民百姓亟需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挺身而出,不为谋一己之私利,只为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致敬 在三部曲的片尾,日本人也是颇具用心的。他们没有玩任何花哨的手段,就是老老实实到中国实地取景,用质朴的镜头向三国的历史和英雄们致敬。这些镜头里既有名胜古迹的取景,也有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们生活的情景,比如孙权墓、武侯祠、三峡、赤壁、长城、天安门前人们平静地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等等,颇有抚今追昔之感。 其实,日本人最擅长的并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去完善自身的优点以及他们敬仰的文化(关于这点,很多时候我认为他们不但做得很好,甚至还做得有点“过”了)。 东映《三国志》也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个性下的产物。 最后,送上谷村叔的《风姿花传》。横山菁儿另有一个女声版本,歌者不详,唱腔也相当迷人。 MV: 三国志 · 风姿花传 词:谷村新司 曲:谷村新司 歌:谷村新司 风は叫 ぶ人の 世の哀しみを 星に抱 かれた 静寂の中で 胸を开 けば燃ゆ る血潮の赫は 共に混 ざるて大 いをる流れに 人は梦みる ゆえに梦く 人は梦みる ゆえに生きるもの 阿啊 阿啊 谁も知らない 阿啊 阿啊 明日散る花さえも 固い契 り烂漫 の花の下 月を饮 み甘す 宴の杯 君は埽 らず残さ れて伫みば 肩にあ の日の誓 いの花吹雪 人は信じて そして破れて 人は信じて そして生きるもの 阿啊 阿啊 谁も知らない 阿啊 阿啊 明日散る花さえも 国は破れて 城も破れて 草は枯れても 风は鸣き渡る 阿啊 阿啊 谁も知らない 阿啊 阿啊 风のその姿を 阿啊 阿啊 花が传える 阿啊 阿啊 风のその姿を 译文(源自百度,译者不详): 风儿呀在呜咽,道不尽世上忧愁哀怨。 无垠的寂静星空,轻轻把它揽怀中。 豪气冲敞开胸膛,点燃澎湃热血在激荡。 齐聚首不分你我,汇成巨流卷起惊天浪! 梦想啊如真如幻,终变成过眼云烟。 梦想啊如真如幻,千百年常在人间。 啊……,啊……,不知何人能知晓? 啊……,啊……,明日落花呀你可知道? 生死约歃血立,烂漫花下恍如在昨夕。 杯中酒一醉方休,月下举盏情长留。 望断归路君未归,孤独伫立苦苦的等候。 忆当年千金一诺,桃花如雪飘飘落肩头。 信义啊此生不渝,到头却壮志难酬。 信义啊此生不渝,千百年绵绵不休。 啊……,啊……,不知何人能知晓? 啊……,啊……,明日落花呀你可知道? 故国啊早已破亡,断壁残垣映斜阳。 枯草啊遍布荒野,风嘶鸣去向远方。 啊……,啊……,不知何人能知晓? 啊……,啊……,那英姿还在风中萦绕。 啊……,啊……,桃花传来旧歌谣, 啊……,啊……,那英姿还在风中萦绕!

  3. 本来三国开篇是讲汉朝没落,灵帝驾崩,太监大将军各自拥护自己的主子,又是什么皇上沦落民间,陈留王如何吊打皇上。再到董卓进京,blahblahblah,最后到了曹操。

    结果这个开篇倒好,上来就是一个少年,跟天神下凡一样,先是智破黄巾军运马,又是克己复礼拒绝美色,最后还是救了美女,简直智勇双全情深意重绝世好男人。我还想,这是谁啊?显然不是曹操,孙权更不会出场这么早;关羽张飞是二线男主不会废这么多笔墨,结果最后——居然是刘备!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他什么时候成马贩子了,明明是卖草鞋的好么!!!

    再反观曹操,观众没有一丝准备,就这么一人一马平平淡淡的出场了,其平淡程度简直跟陈宫陶谦这种数不上号的人有一拼!人家孟德那么有名的力排众议单枪匹马刺杀董卓,名仕给他写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召集天下兵马讨伐董卓,还有把被袁绍嫌弃的汉献帝给抢到许昌最终成为丞相全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反倒是刘备那跟糜夫人无关紧要杜撰夸张的恋爱故事占了不少篇幅,也是醉了好么!

    霓虹金太偏心!肯定是因为他们家天皇“万世一系”,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不爽,给人家乱删戏份!
  4.       东映动画《三国志》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导演胜间田具治,上映时间1992年。有几个亮点:其一,虚拟历史人物丽花的设置,通过一见钟情、英雄救美、心心相印等情节,赋予刘备这个天下大英雄之儿女情长脉脉温情之色彩,塑造了刘备侠骨柔情的一面;其二,片尾曲《风姿花传》由谷村新司一手操办,作词、作曲、演唱均由他一人完成,曲风凄婉动听,男生的歌喉却唱得比女声还要凄清缠绵,比女人还女人;其三,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动画公司不惜派摄制组亲赴中华大地,游历神州山川,访古揽胜,于是就有了片尾长江三峡等华夏神州之壮丽山河的实景画面,三峡大坝之后恐怕想目睹三峡之壮阔神丽之景也许得感谢这组画面了。
         网上的字幕组烂极,什么“贵州袁绍”、“惠州刘表”、“组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义勇军”等等,雷死人不偿命。
         剧中刘备茅屋壁画竟然是数百年之后才会有的的北朝民歌《敕勒川》,真够穿越的,据说东映动画专设考据时代的专家,可见日本人终究是日本人。另有美中不足之处,既然是这一集的动画片是表现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未来雄霸天下的英雄崛起时期的故事,说了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怎么江东孙氏只字未提,“三国志”如何成了“两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