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妈妈咪呀!2 / 妈妈咪呀!回来了(台) / 妈妈咪呀!开心再嚟(港) / 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 / 妈妈咪呀:重蹈覆辙
导演: 欧·帕克
编剧: 欧·帕克
主演: 莉莉·詹姆斯 阿曼达·塞弗里德 朱丽·沃特斯 克里斯汀·芭伦斯基 皮尔斯·布鲁斯南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科林·费尔斯 多米尼克·库珀 杰瑞米·艾文 亚历克萨·戴维斯 杰西卡·基南·温 乔什·迪伦 休·斯金纳 雪儿 梅丽尔·斯特里普 安迪·加西亚 西莉亚·伊姆里 欧米德·吉亚李利 杰拉德·摩纳科 森尚子 伊川东吾 阿纳斯塔西娅·希尔 苏珊娜·巴克莱德 乔纳森·戈德史密斯 凯西·克莱尔 班尼·安德森 戴尔·布兰斯顿 亚历珊德拉·福特
上映日期: 2018-08-03(中国大陆) 2018-07-20(美国)
片长: 114分钟 IMDb: tt6911608 豆瓣评分:6.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好多年前看过《妈妈咪呀》的音乐剧和电影,可能当时抱着轻松的感觉去看,已全然忘了故事讲什么。只记得音乐剧的舞台是一片蓝色,歌很好听,舞很好看,仅此而已。如今再看《妈妈咪呀2》,讲真,如果我还是当年那个二十几岁刚工作没什么烦恼的社会新人,一定也不会有太大触动,只是开心一场;但不得不说,心境变了,重看的感受也变了太多,因为我和电影里的Donna一样,都是单亲妈妈,都有一个女儿。
《妈妈咪呀2》讲了什么?一群人在希腊某岛上载歌载舞吗?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果只是看表面,你也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像舔了一口冰淇淋,舔完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但如果你已为人母,在某些世事上开始领悟,你可能发现,这个故事很想传递给你什么。在我看来,是欢乐背后的自由,尤其是——女性自由。
打个比方吧,如果,我们把《妈妈咪呀》的故事放到亚洲范围拍成电影,我相信80%可能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独自去旅行,她遇到了三个男孩,都发生了“一夜情”。然后她干脆离家出走了,在岛上生下一个女儿,不知父亲是谁……
听起来很揪心是不是?这一定是个大逆不道咎由自取的悲剧。你可能不用看都知道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会一辈子生活在痛苦和孤独之中,犹如海岛脱离大陆,当别人都在享受人生和世界宽广之时,她们却如此封闭,用一生偿还年轻时“犯下的错误”……
我想,这个故事如果放到亚洲,也不过如此了。
但事实恰恰完全相反,《妈妈咪呀》从音乐剧到电影,到电影今天的续集,基调一直定在喜剧。从你看到希腊的蔚蓝海岸开始,你就被种下明媚的种子,怀着光明的期待去看,到最后,你也会感到幸福,甚至开心到哭。——对,我就是那个开心到哭的人。 为什么一个明明“应该是悲剧”的故事让你感到快乐?
为什么单亲妈妈Donna没有让你感到各种怨念和懊悔?
为什么她独自抚养长大的女儿Sophine不知生父是谁也有如此光明的心态?
为什么一个纪念死去妈妈的Party如此令人愉悦、感动,而不是无尽无止的悲伤?
……
如果你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你会和我一样,被喜剧背后所掩藏的本质震动。
因为,这些欢乐的的“表象”汇聚起来,恰恰证明了Donna是一个勇敢的人,她的女儿,也和她一样勇敢。
Donna、Sophie为什么和别的年轻女孩不一样?
《妈妈咪呀2》用平行式结构讲述了《妈妈咪呀》的前传和后续,类似《教父2》,这个平行线完整的展现了母女二人的成长。
来看Donna这条线:
毕业典礼上,老师请学生代表Donna发言。她像一个学生代表一样发言了吗?没有,她带着她的“发动机组合”一起唱歌,把毕业典礼变成了发自内心歌唱的庆祝大会。
当大家都毕业了,Donna决定去旅行。“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这可能和现在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但她离开美国独自上路了,她决定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当Donna一路欧洲旅行到达希腊小岛,她发现,这里就是她想留下的地方。很快她就做出了决定,令亲朋好友惊诧——你的人生才刚开始呢,怎么就决定留在一个小岛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Donna在独自旅行途中遇到了三个令她心仪的男孩,但她没有因为这三个人放弃留在岛上的决定,尤其是最后一位订婚的男孩,明明让她感到悲伤,她还是决意留在岛上,而不是追着男孩离开。面对破败不堪的岛上农舍,她一个人,没有退缩。
后来的故事便是Donna怀孕了,一个人在岛上生下女儿……电影在这里只是简单渲染,没有提及她如何抚养女儿的二十年。但我们在另一条Sophie的平行线里很明显看到了Donna抚育的成果。
Sophie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决定的?
当妈妈离世后,她重新装修了和妈妈一起生活过的地方,把这里变成旅馆,正如当年的Donna独自把农舍变成家。
Sophie邀请亲朋好友来小岛开业party,她的新婚丈夫在美国刚刚得到一份工作,希望她一起回到美国。而Sophie和当年的Donna一样,即使和爱人分开十分痛苦也决定留在小岛,做自己想做的事。
Sophie邀请了她的三个爸爸,此时妈妈已离开人世,她也没有对他们产生怨念,而是以非常开明的心态促成这个Party。
对待Donna的好友,“发动机组合”的另外两位阿姨成员,Sophie像对待自己的好友一样亲切,最后她在Party上圆了梦,成为“发动机组合”一员,与阿姨们共唱一曲,纪念离世的妈妈。
……
你看,在Sophie的成长里,没有过不去的坎,化不了的愁。即使妈妈离世,爸爸缺位,一个明明算是孤儿的女孩,却能这样开朗、包容,坚定,拥有自己富足的精神世界。我想我们不用看Donna如何抚养她也知道,是妈妈的乐观与勇敢传递给了Sophie。于是我们又从这个独立自信的女儿身上,映照出妈妈生前的光芒,她一定也是那样明媚的人,开阔通透,像大海一样蔚蓝澄净。
两条平行线故事,用同样的明媚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年轻女孩如何勇敢寻找自我、坚定自我的人生旅程。当暴风雨过后,Sophie一度以为纪念妈妈的Party就要失败时,海上驶来几艘大船,一众宾客,他们还未到岸便开始高歌,ABBA的《Dancing Queen》响起,船上的人,岛上的人,唱吧,跳吧,就尽情的投入到这团聚之中,舞动欢乐!
这是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它比Party本身更像一场仪式,验证了Donna和Sophie共同的人格魅力。即使远在天国或海岛,也有这些至亲至爱放下俗世中事不顾一切的为她们纪念庆祝。——很像童话不是吗?生活中哪里有这样的人,从美国日本山遥水长的飞过来,只为一个旅馆开业典礼。但比这团聚更像童话的是,生活中哪里又有Donna和Sophie那样坚定自我的女孩,在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的的一隅里不随波逐流,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当所有人共唱共舞《Dancing Queen》的时刻,它已不止是一场狂欢,更是一场精神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咪呀》传递的“正能量”,和它创作的背景不无关联。
这部风靡全球的音乐剧于1999年在伦敦第一次公演。而包括《Dancing Queen》在内的所有《妈妈咪呀》的原创歌曲,其实早在ABBA乐团当红的1970年代风靡。《妈妈咪呀》的故事是基于ABBA已有歌曲创作的,就连“妈妈咪呀”这个词,也不是因为剧本要写一个妈妈的故事才叫“妈妈咪呀”,而是ABBA的歌曲就叫“MAMMA MIA!”,是意大利语中“我的天呐!”的意思。因ABBA专辑本身的欢快活泼和自带戏剧感,才有了90年代《妈妈咪呀》音乐剧的创作可能。所以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部音乐——音乐剧——电影的载体转化。
年轻的孩子们一定对来自瑞典的ABBA乐团十分陌生。那不如说说同时期的The Beatles?一个无法再造的传奇,在战后“垮掉的一代”迷惘愤怒之时,他们的摇滚乐给多少青年带来了希望。而ABBA乐团的骄绩亦可与The Beatles相提并论,因乐团清新明亮的唱作风格,风靡整整70年代。
所以,当你现在再去回味《妈妈咪呀》的歌曲曲调和歌词时,你会发现,这些诞生于上世纪反叛、嬉皮、摇滚、倡导自由的70年代的歌曲,本就有精神良药的作用。它们朗朗上口,教人摆脱失望的现实,更令人难忘的是歌中对自由真我的导向,即使放到50年后的现在,也不会过时。因此,在清新明亮歌曲的基础上,有了清新明亮的音乐剧;又在清新明亮的音乐剧基础上,有了清新明亮的电影。《妈妈咪呀》有别于其他音乐剧的喜剧方式,创造的一派乌托邦的理想景象,实际上表达了从ABBA乐团到如今电影创作团队对某种精神的崇尚和延续。因为不管处于哪个时代,不管在70年代、90年代还是当下,人都向往勇敢、自由、善良、纯真,正如电影中Donna坚定的笑容一般,是我们理想生活的幻化,如照片铭刻,历久弥新。
我不敢说自己对《妈妈咪呀》有太深的理解,但我知道它不是一般肤浅的喜剧。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要做到Donna和Sophie这样很难。在年轻的时候愿意花时间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确定方向以后能够不随波逐流,坚定内心的选择;在面临困难时不沮丧、不颓败,勇敢的继续走下去;在坚定自己的同时,对周围的人和自然保持善意和发自内心的爱……这一切,对一个女孩来说,都不容易。
音乐不会告诉你它诞生于丧的年代,音乐剧和电影也没有展现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探寻自我和抚养女儿的困苦艰难,但不代表欢快的基调淹没了人物背后的努力。如果你细细品来,你会发现,正是因为主角拥有非同一般的能量,她们才做到了喜剧的结果。而那蔚蓝大海和桃花源般的海岛,对内心脆弱的人来说,何尝不会变成暴风骤雨的巨浪和孤立无援的灾难?
《妈妈咪呀2》的最后,来了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她是Donna的妈妈,Sophie的外婆。你看她与我们心中的老太形象是否不同?当然,她那倍儿挺的精神,到老也没有放弃追求美和爱。
她的扮演者是谁呢?是和ABBA乐团同时期的嬉皮歌手,Cher。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隐形彩蛋。
还记得第一部《妈妈咪呀》吗?在一个虚构的希腊小岛,人们没日没夜地载歌载舞,仿佛外面的世界、所有的烦恼都不存在,让人感觉像经历了一次永远不会结束的派对——它的兴奋、热情、满溢的幸福感,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唐娜三人组扭动,忘我地跟着唱"Dancing Queen"。这是一部纯粹的给人带来欢乐的电影。
其实有些惊讶在电影、音乐剧都那么火的情况下,续集经过了十年才推出。许多系列,在看准市场还热的情况下,五年连拍三集再平常不过了;而《妈妈咪呀2》真的让影迷、歌迷等了好久,把所有原班人马召回的同时,还加入了新的大牌(比如奥斯卡影后雪儿饰演唐娜的妈妈,安迪·加西亚饰演旅馆经理)制造了许多新的火花,最关键的是,它在故事上毫无糊弄观众的意思,从唐娜的过去着手,丰富了这个最核心也最感人的人物,让它成为一部不仅是粉丝不可错过的续集,更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歌舞片。
说到这里就无法避免剧透了——故事设定在第一集发生后第五年,索菲接替母亲唐娜成为了小岛旅馆的主人,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准备邀请各方宾客召开盛大的开业派对。在这种紧张并充满期待的情况下,索菲却一直心事重重的样子,完全没有五年前那种烂漫而无忧无虑的笑容了——故事说到这里,才由对话很自然地引出,唐娜在一年前去世了。因为预告片里完全没有提及,我被震到说不出话,根本没想到续集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动。然而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没有再提任何唐娜为何去世、这五年内发生了什么、旅店有什么变化等等。一切突然全都回到1979年,唐娜从牛津大学毕业的时候说起:她在毕业演说的时候突然唱了起来,号召力之强一看就知道是学校的歌神加舞王;毕业后,她又毅然向两个好友道别,收拾行囊开始漫无目的地旅行,只为找到自己心里完美的地方,是一个洒脱而不受拘束的人。
其实唐娜这个角色,在第一集里更多的是一种传奇的神秘的感觉。因为故事是从人到中年开始说的,于是年轻时候的那些激情、流浪、艳遇、浪漫,都只能靠一段段的对话或者一首首的歌来描述,就像拼图一样,这里一块,那里一块;这样效果自然是有限的,一大堆词,也不如活生生的人出现一个镜头、抛出一个笑容更有说服力。接过梅丽尔·斯特里普衣钵的是莉莉·詹姆斯,这任务可不简单,但她却做得相当完美!虽然她是英伦美人,平时的形象也都非常优雅、淑女,这次却用她特别有感染力的笑容和歌声,把一个追求自由和幸福到天涯海角的美国大妞演得活灵活现。曾经是女中音歌手的她,也在演唱方面不怵水平极佳的阿曼达·塞弗里德(《悲惨世界》里的珂赛特),两位美女在电影里一个热情,一个忧郁,时间线穿插着很自然地把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最后母女二人更是跨越了时间把感情维系在了一起,回归了第一集一样的情绪落脚点。
如果说第一集中许多歌舞场面显得冗长、对剧情没有帮助,那都是因为剧情过于单薄了。索菲寻父的线条早早说清之后,就只能加入更多的配角单人歌舞段落填充时间,自然也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但《妈妈咪呀2》的故事可是丰富多了,可以说把唐娜这个角色进行了完全的重塑。从第一集中各种小细节延伸开去,编剧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唐娜,不仅仅是个喜欢唱歌的性格开朗的女子,独自抚养女儿支撑旅馆十分辛苦,更在年轻的时候有着丰富的各种经历,她有一个三人演唱组,在来到希腊小岛定居的时候同时和哈利、比尔、萨姆三个男人有过感情,但都没能修成正果,甚至连女儿的生父她也不确定是谁,导致大半辈子的歉疚,也让索菲一直心有挂念。第一集最终虽然也没有说明白到底谁才是”那个他“,但所有人又重新团聚、唐娜和萨姆重修旧好了,谁是父亲已经根本不重要。说了这么多内容,其实唐娜的往事,都是只言片语而已,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只能任凭想象;而第二集的编剧就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把几位男主的背景设定、性格都做了很完整的描绘,比如哈利是在巴黎旅店偶遇的,本来害羞腼腆的他,却对唐娜一见如故,甚至跟着她去了希腊;比尔在港口解救了误了船的唐娜,和她一起度过了浪漫的日夜;而萨姆是反叛家族桎梏的迷茫青年,住在小岛的棚子里逃避现实,和同样想法的唐娜自然一见钟情。再加上三位按着科林·费斯、皮尔斯·布鲁斯南和斯特兰·斯卡斯加德样貌找来的年轻演员惟妙惟肖又青春无敌,每一段都是那么不同却浪漫无比,的确,唐娜爱上谁都不会奇怪!整个电影没有一个很明显的主线剧情,但由岛上风景、旅店的陈设、女儿的回忆勾起的这一段段回忆,让唐娜更加栩栩如生:这部电影,是完全献给她的。如果说第一集,我们爱的是唐娜的热情和歌声,这一集里,我们看到了她更加脆弱又坚毅的一面,还有用一辈子追求自由的浪漫精神,不得不说,最后发现我们真的要和她说再见了,会忍不住想哭——而这本是一部让人开怀大笑、感到幸福的歌舞片呀。
不得不提的还有续集的歌舞编排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点多多。第一集中,由于演员们都不是专业的歌舞背景出身,难免在唱腔方面没有优势,动作协调性也有限,于是在拍摄上采用了更多的展现演员面部表情的方式,让他们的情绪感染观众,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一部,因为年轻演员增多,专业性有所增强;演唱方面,多人唱段总会几个声部交替进行,增加了不少层次感;但摄影指导Robert D. Yeoman可谓最功不可没:他是韦斯·安德森的御用摄影,《月升王国》、《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他的作品,熟悉安德森的影迷肯定会对人物的移动配合颜色的冲撞造成的卡通效果印象深刻吧,这一次《妈妈咪呀2》也借来了他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中属哈利和唐娜在巴黎咖啡馆的交谈段落最令人印象深刻,单单这一曲就足够眼花缭乱又赏心悦目了。
在第一集中寻找生父、以为找到就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索菲,最终发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才是最不可或缺的,母女二人在婚礼现场和解,令人感动。到了这一集,又回到了那个海岛山顶的小教堂,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是索菲新生孩子的受洗仪式。她在新的生命降临时,感受到母亲虽然离去但永远在自己身边守护的庇佑,此时梅丽尔也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开口唱歌,并微笑着和女儿、和观众道别。就像一餐酸甜苦辣咸轮番上阵的大餐,最后突然出现一颗催泪弹,好多粉丝都没忍住当场看哭。
强大到逆天的演员阵容也是本系列最大的看点之一,在上一部中如果说各位还稍留有一点年轻时的影子,这部里大家就彻底步入中老年了,花白的头发、后退的发际线、下垂的脸颊,都成了自我吐槽的乐子。影帝科林·费斯饰演的哈利在上一集最后勇敢出柜成为最大亮点,这一集怎么也不能落后吧,于是他从上岛开始就成为团体笑料担当,不论是跟比尔扮《泰坦尼克号》“我心永恒”的飞翔姿势,还是不顾紧绷的西装肆意扭动的样子,都绝对令人捧腹,真心希望脸叔以后也能更多演这样轻松的爱情喜剧。不过这次因为讲述的重心放在了唐娜身上,几位配角的戏份相比上集并不算多,好在最后影片还留了大招,邀请到了影后、歌后雪儿作为压轴惊喜出场,扮演索菲的外婆,也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虽然在预告片里她已经现身,但真正开口,曼妙的嗓音还是令人沉醉,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而上集不慎获得金酸梅最差男主角的皮尔斯·布鲁斯南,显然这十年来也没怎么练歌,仅仅唱了两三句,就暴露了他仍旧五音不全的特质...
电影在Abba的名曲《Super Trouper》中结束,所有的青年、中年时代的演员们齐聚一堂,”遇见未来的自己“,可以说是给影迷最大的彩蛋了。用这样一部电影来给唐娜告别,的确再合适不过,却又让人重新爱上她,心中一万个不舍。
WX:米粒电影院
如今,市场上的歌舞片的确越来越少,歌舞片作为一种类型也越来越式微,但每年依旧有作品在不断地涌现。比如年初引进的《马戏之王》,以及现在正上映的《妈妈咪呀2》。
浪漫轻快的情节、强大的歌舞编排,这些能被国外观众奉为看点的元素,在内地市场的表现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票房一路低迷。
先抛一个问题:为何红遍全球、口碑品质都属优质的歌舞片《妈妈咪呀2》,会在中国遇冷?
第一部《妈妈咪呀!》(2008年上映),票房几乎席卷欧美地区,以5200万美元成本获得6.2亿的总票房,堪称当年“市场转化率”最高的作品之一,还创下了全球部分地区的票房年度冠军纪录。
十年后,由原版人马回归并打造的《妈妈咪呀2》,虽然未能如首部般狂赚,但其依旧靠阵容和良好的口碑,在国外市场表现不俗。
国内市场对这部歌舞片不够重视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差异所致,另外它在这个档期中的话题度也不够高。
歌舞片这一类型,在内地一直难以火爆,除了《爱乐之城》、《美女与野兽》等,其他作品大多是平平无奇。正因此,一直有着“内地是歌舞片坟墓”、“内地观众有歌舞片魔咒”的说法。
拿音乐、舞蹈来叙事,即“一言不合就跳舞”,对部分中国观众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表达。今年年初,休·杰克曼主演的高口碑歌舞片《马戏之王》,在内地的票房不高,就是与现在《妈妈咪呀2》最接近的例子。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观众是喜欢并热衷于观看歌舞片的,对这一类型也依旧抱有着期待。歌舞电影的排片,不该如此之低。
从类型的角度上看待,《妈妈咪呀2》便是一部可以让观众获得传统歌舞片快感的佳作。
作为续集,其歌舞场面的编排与调度比起第一部来,显得更为精致,也给唱跳能力好的年轻演员们更多的表现余地。
《妈妈咪呀2》的故事设定在数年之后,开场,就告诉我们在上一部里光芒四射、梅气冲天的女主角,梅姨版的唐娜,在一年前就已经去世。这部电影接下来会由双女主——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的苏菲和莉莉·詹姆斯饰演的年轻版唐娜,来撑起大梁。
当下,苏菲接替唐娜成了小岛旅馆的主人,她将旅馆重新装修并扩大规模,准备召开盛大的开业仪式,但同时,她也陷入了许多不良情绪中(母亲去世的打击、丈夫可能会远离自己的忧虑)。
而另一边,1979年,年轻版的唐娜从大学毕业,到四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相继碰到了第一部中的三位老爹,并与他们陷入恋情,在人生的旅程上兜兜转转。
如果说在上一部中,阿曼达的角色苏菲,还是一个配合梅姨的“古灵精怪的女儿”,即所谓的线索角色,常常发挥受限,难以在C位领舞。那么在这一部中,阿曼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角。率领众人与比尔、哈里汇合这场的唱段,就完全展现出了她个人非凡的歌唱和舞蹈魅力。这与她在百老汇训练了五年声乐和两年的古典音乐,是分不开的。
莉莉·詹姆斯的年轻版唐娜则更是一个惊喜,她很擅长于用歌声表达情感。科班出身的她将自己的音色与角色性格中的热情洋溢和坚韧不拔紧密贴合,如同年轻版的梅姨上身。在几个重要的歌舞唱段——比如在毕业演说时的突然唱跳、在失恋后酒馆中狂飙主题曲,都能激发出振奋人心的感觉。
“老年组歌舞团”仍旧是这部歌舞片的最大亮点。上一部的金字组合——007皮尔斯·布鲁斯南、脸叔科林·费斯和瑞典演员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继续出演苏菲的三位父亲,他们与梅姨的老年闺蜜团——朱丽·沃特斯饰演的罗茜、克里斯汀·芭伦斯基饰演的谭雅,以及由传奇歌手雪儿新加盟的角色“外婆”、安迪·加西亚饰演的酒店管家,引爆了电影一个接一个的亮点。
结尾彩蛋处,雪儿的镇场秀和梅姨的再度回归加入,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狂欢气氛,是留给观众们的最大惊喜。
同时,这部续集在构思上的一个成功之处,还在于三名年轻的男星(休·斯金纳、乔什·迪伦、杰瑞米·艾文)接连出场,来饰演青年时期的三位老爹。这三位年轻演员虽然没有脸叔或布鲁斯南的名气与魅力,但说句老实话,他们的确在歌唱技巧、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上要专业很多,也让影片在场面上更具观赏性。
拎一场戏说,年轻版的哈利对唐娜在巴黎咖啡馆中的告白唱段,舞蹈动作的复杂设计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果是脸叔上阵,可能会直接把腰给扭了。(话虽如此,但其实真的很想多看一点脸叔卖弄风骚的戏份....)
其次,影片整体呈现出的“清新慢生活”与轻幽默的风格基调,其实挺适合暑期档观影。
上一部《妈妈咪呀!》,由于是简单地舞台剧照搬模式,在创作思路上显得较为单一化。单条主线平铺直叙地讲了一个稍显老套的寻父故事。“谁是我爸”的悬念,其实是在找寻“自我是谁”。
这一部则显然不同。《妈妈咪呀2》的叙事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是一个新的原创故事,而非脱胎于舞台剧。它在线索的书写、主题元素的整合上更为工整圆融,更具“电影意识”,要丰满上许多。
编剧将母亲去世后继承酒店的苏菲所面临的挑战,和年轻版唐娜来小岛后的面临的机遇、碰到的感情这样的两条线索一同平行推进。欧·帕克与他的剪辑团队则利用巧落其间的交叉剪辑,让两条叙事线索的交汇很自然。在这样的双线叙事中,电影带出了母女二位各自在不同时空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她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处于同一座海岛、同一间屋舍,不同时空的母女的生活仿若一对照见彼此的镜像,支撑着对方的生活。酒店在过去与现状的不同细节,常常会发生交叠与对应,从而渐渐生出了超越时间间隙的情感力量。过去的故事,冥冥之中为现在的人带来出发向前看的精神动力;亲情的联结,冥冥之中为对方带来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故事在温馨、感人之余,也从未有过冷场。它要似一场热闹的狂欢节庆,把一切烦恼忧虑抛之脑后。
希望更多喜爱看歌舞片的目标观众,不要错过它。
在排片不多的情况下,去支持一下这部难得引进的歌舞片吧。
歌舞片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今日渐式微,在庞大的电影市场中仅占据小小份额。尽管近些年仍有一些不错的歌舞片面世,但该类型片似乎再难成为社会上的流行时尚。
不喜欢歌舞片的人大多是因为突然插入的歌舞会截断叙事的气脉,让人感觉“出戏”。相比普通的故事片,对白与动作通常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而歌舞片中,音乐与舞蹈占据大量篇幅,代替了日常的对白和动作,成为表达角色情感的主要途径。在热爱紧凑情节的观众眼中,很多歌舞片的叙事未免有些“潦草”了。
而在歌舞片爱好者眼中,这种“潦草”恰恰成了歌舞片的一大魅力。《妈妈咪呀2》中,Donna和三个男孩子相遇,均靠一首歌就定了情;Donna失恋后,也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便从痛苦中走出。恋爱时的暧昧与纠结,失恋后的心碎与迷茫,不需要太多情节和细节来刻画,只需要一首歌,一支舞,日子便轻松恢复热闹。希腊小岛,阳光普照,海天相接,满眼碧蓝,故事设定在这样天堂般的环境里,似乎只有唱唱跳跳的简单故事,才能不辜负这般美景良辰。
无论是热衷于在电影中打碎时间的爱森斯坦,还是主张自然而完整地呈现现实的巴赞,本质上其实都赞成电影是在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而歌舞片,更易让人产生一种“超时空感”,大量歌舞场景的运用使故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有了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形态。
相比语言的多义性与暧昧性,歌舞是更为明确的表达情感的符号。它常被应用于角色情绪转变激烈的时刻,让观众直接透视角色心理,不掩藏,不克制,不模棱两可。短短几分钟的物理时间内,观众就能对角色的心理变化一目了然。它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用肢体和音乐的变化表现意识的流动,极富生命力,强调的是生命当下的体验。
歌舞片的“超时空感”还体现在,歌舞场景常常可以跃出时空的边界,在当下叙事的现实中,再开辟出另外一个完全自由、可再造的现实。比如《妈妈咪呀2》中,Sophie与Sky吵架后,虽然分居两地,却通过交叉剪辑完成了一首男女对唱,由此冲淡了空间的割裂性,强调年轻男女在分歧中仍紧密相连的心。再如,Sophie的外婆一出现在岛上,就遇见了旧日情人。在二人的深情对唱中,时空回到几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墨西哥,无需采用闪回手法,便得以再现一段凄美的乱世情缘。
相比第一部简单轻快的故事,这部续作在叙事上多了一些花样,让Donna与Sophie两条线索平行推进,交叉剪辑,母女的心路历程互为镜像。物理时间被有意模糊掉了,同一座海岛,同一间农舍,固定空间内,时间不断流动,过去与现在叠加重合,常常让人有恍惚之感。如果说第一部讲的是母女之间的分歧与和解,那这一部讲的就是和解之后,母女之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绵延不断的羁绊,甚至充满了宿命感。
续作的故事开始时,Donna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但这样平行时空的叙事处理,淡化了母亲去世的伤感,仿佛她只是踏上了一场远途旅行,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回归Sophie所处的现实中。影片的篇幅被均匀地一分为二,母女二人的故事线平行进行,被修缮的楼梯、母亲变老的闺蜜等成为一种媒介,提示在风景经年不变、仿佛时间凝固的海岛上,还有几代人的人生在不疾不徐地流淌。
故事几乎没有什么高潮,角色的情感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起伏变化,但结尾的处理非常触动人心。片尾,两条平行线在岛上的小教堂交汇,仿佛是在经历了一段长长的旅程后,母女二人终于在终点重逢。此时新生儿准备接受洗礼,Sophie完成了从少女到母亲的角色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也是她彻底理解母亲一生的过程。Meryl Streep扮演的老年Donna站在教堂门口,眼中充满慈爱,一边唱着歌一边向后退,直到歌曲终了,她退出教堂,关上了门。这象征着母亲终有一天会退出儿女的生命,但能够以一种绵延的、恒久的、超越的形式,存在于儿女的生活中。影片放映至此,杜比厅里,已经能听到许多女性观众的抽噎——这样的故事,尤其对女孩子来说,太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与外婆。
《妈妈咪呀2》启用了原班人马,这当然是出于商业考量,是为了照顾粉丝的情怀。但除此之外,原班人马的启用,尤其是这些演员容貌的变化,更强化了这部续作关于“时间”的主题。续作与前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十年之后,精灵般的Amanda不再饱满,额上多了几条抬头纹;Pierce Brosnan仍有男性魅力,却多少显得力不从心;饰演Sky的Dominic Cooper变得成熟了,却也阴郁了,与十年前那个水中嬉戏的少年判若两人;Cher虽是新加盟的大牌,但脸部过度整容,僵硬得无法准确做出表情,难免让人唏嘘。只有Colin Firth依旧风度迷人,没有变老的迹象,在海港工作了几十年、喜欢对游客外表品头论足的工作人员赞叹他“岁月没有在你脸上留下一点痕迹”,成为全片最大的笑点。
续作中的小细节时时与前作的情节呼应,女儿的一生也与母亲的一生不断呼应着。除此之外,一些配角年轻时与年老时的呼应也令人会心一笑。自1987年《落水姻缘》后,“水中真情表白”成为浪漫轻喜剧不舍放弃的桥段。《妈妈咪呀2》中也植入了类似元素。几十年前,Bill和Donna和见证了一个年轻人跳入水中向女友大声告白;几十年后,Bill重遇这个配角,并立刻记起了往事,而这一次,依然有人(Harry)掉进了水中。
那一瞬间,有一种感觉,时间在这个岛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带走。那个跳水的男人对妻子的爱从没变过,Donna与闺蜜的友情从没变过,那间被改成酒店的农舍,经历了数次暴风雨仍屹立在岛上。世事纷扰,这个小岛,却被时间温柔地放过了。